Ⅰ 古代女子頭飾的具體名稱
簪釵
簪的本名稱「笄」(《說文》:「笄,簪也。」)是古人用來綰定發髻或冠的長針。可用金屬,骨頭,玉石等製成。在古代,漢族的結發方式,無論是辮發盤髻,還是束發著冠,均須以簪釵約束固定。女子年滿十五歲時,如已許嫁,便將頭發綰成一個髻,即以簪插定發髻。以示成人,如「年以及笄」。在中國古代,簪釵還常被用於男女間定情的信物。皇宮貴族的女子可以用珍奇的材料做發飾,而一般小戶人家只能戴荊釵(荊條編織的發釵),我們在文言文中所讀到的「拙荊」 便是古代男子對外人稱自己的妻子的謙詞。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五代五縞《中華古今注·釵子》:「釵子,蓋古笄之遺象也,至秦穆公以象牙為之,敬王以玳瑁為之,始皇又金銀作鳳頭,以玳瑁為腳,號曰鳳釵。」釵與簪是有區別的,發簪作成一股,而發釵一般作成兩股。
步搖
就形制而言,單股笄稱「簪」,雙股笄為「釵」,笄首有垂珠墜飾者則稱為「步搖」。步搖是古代婦女插於鬢發之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發髻的作用。是自漢以來,中國婦女中常見的一種發飾。
簪插步搖者多為身份高貴之婦女,因步搖所用材質高貴,製作精美,造型漂亮,故而非一般婦女所能使用。步搖的製作工藝復雜,能充分體現出這一時期的金銀首飾加工製作水平。同時,我們也能由此推斷出當時理想的婦女形象。《釋名》曰:「步搖,上有垂珠,步則動搖也」。著名服裝史專家周錫保先生認為:步搖乃以黃金為首,如桂枝般相纏,下垂以珠,用各種獸形繞以翡翠為花勝。而陳祥道則以為漢代的步搖是以金為鳳,下有鴟,前有笄,綴五彩玉以垂下,行則動搖。因步搖上有垂珠,再加以翡翠金玉之飾,益臻行步動態之美。
華勝
華勝,即花勝。古代婦女的一種花形首飾,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釋名•釋首飾》:「華勝,華,象草木之華也;勝,言人形容正等,一人著之則勝,蔽發前為飾也。」《漢書•司馬相如傳下》:「暠然白首戴勝而穴處兮。」唐顏師古注;「勝,婦人之首飾也,漢代謂之華勝。」漢時在華勝上貼金葉或貼上翡翠鳥毛,使之呈現閃光的翠綠色,這種工藝稱為貼翠。
梳篦
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的發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篦是一種比梳子密的梳頭工具,初時用以去除發垢。唐李賀《秦宮》詩:「鸞篦奪得不還人醉睡氍毹滿堂月。」王琦匯解:「篦,所以去發垢,以竹為之,鸞篦必鸞形象之也。」
鈿花
鈿花,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頭飾。明宋應星《天工開物•玉》:「凡玉器琢余碎,取入鈿花用。」鍾廣言註:「鈿花:用貴重物品做成花朵狀的裝飾品,如金鈿,螺鈿,寶鈿,翠鈿,玉鈿等。」
Ⅱ 古代女子頭飾有哪幾種
代女子發飾多種多樣, 有笄、簪、釵、環、步搖、鳳冠、華盛、發鈿、扁方、梳篦等。
【笄】:是古人用來簪發和連冠的飾物,是簪、釵的鼻祖。
古代男女均留長發,笄為古代男女用來插定綰起的頭發或弁冕的。「弁」為古代冠名。「冕」即皇冠。固定冠帽的笄稱為「衡笄」,周代設「追師」的官來進行管理。用來固定發髻的笄叫「鬠笄」。 從周代起,女子年滿十五歲便算成人,可以許嫁,謂之及笄。如果沒有許嫁,到二十歲時也要舉行笄禮,由一個婦人給及齡女子梳一個發髻,插上一支笄,禮後再取下。
【簪】:是笄的發展,同樣起固定發髻之用。在前端加以紋飾,雕刻成植物(花草)、動物(鳳凰孔雀)、吉祥器物(如意)等形,並可用金、玉、象牙、玳瑁等貴重材料製作,工藝也愈發豐富,有鏨花、鏤花及盤花等。
【釵】:由兩股簪子交叉組合成的一種首飾。釵與簪主要區別在於簪是作成一股,釵則作成雙股。釵用來綰住頭發,也有用它把帽子別在頭發上。
發釵的安插有多種方法,有的橫插,有的豎插,有的斜插,也有自下而上倒插的。所插數量也不盡一致,既可安插兩支,左右各一支;也可插上數支,視發髻需要而定,最多的在兩鬢各插六支,合為十二支。
【步搖】:是在頂部掛珠玉垂飾的簪或釵,是古代婦女插於鬢發之側以作裝飾之物,同時也有固定發髻的作用。一般形式為鳳凰、蝴蝶、帶有翅膀類的,或垂有旒蘇或墜子,走路的時候,金飾會隨走路的擺動而動,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則動搖,故名。
【華盛】:製成花草之狀插於髻上或綴於額前的發飾。
【鈿】: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簪釵是用來綰住頭發的,而花鈿直接插入綰好的發髻起裝飾的作用。
【扁方】:滿族婦女梳旗頭時所插飾的特殊大簪,形制與作用與漢人婦女髻上的扁簪類似。清代貴族婦女梳「兩把頭」或是「大拉翅」,都使用扁方,起到連接真、假發髻之中「梁」的作用。裝飾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控制發髻使其不散落下來。滿族婦女梳「兩把頭」,最初是把真頭發分成兩把,依靠扁方來固定。到了晚清「兩把頭」改成青緞製作,安在頭頂上,這時與「兩把頭」與真頭發連接梳成頭座的工具也是扁方。
在清代的北方民間,扁方也有很小的。如遇喪事,妻子為丈夫戴孝,放下兩把頭,將頭發集攏於頭頂束起,分兩把編成兩個辮子,辮梢不系頭繩,任頭發松亂一頭頂上插一個三寸或四寸長的白骨小扁方。如果兒媳為公婆戴孝,則要橫插一個白銀或白銅的小扁方。扁方一般用青素緞、青絨或青紗蒙裹而成,俗稱「鈿子」,佩戴時固定在發髻之上便可,上面還常綉有各種花紋圖案,鑲珠寶或插飾各種花朵、綴掛長長的纓穗。
【梳篦】:古代簡稱「櫛」,與簪、髻、釵、步搖等並稱為中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昔為宮廷御用珍品 , 故有「宮梳名篦」之譽。梳篦在古時是人手必備的發飾,尤其是婦女,幾乎梳不離身,時間一久,便形成插梳的風氣。
梳篦兩者的主要區別在齒部,梳子的齒粗而稀,篦子的齒細且密。梳篦多為木製或竹製以及名貴物料製作,如金、銀、象牙、犀角、水晶、玳瑁、錫、嵌玉鑲珠等材質。
【鳳冠】:古代皇帝後妃的冠飾,其上飾有鳳凰樣珠寶。明朝婦女出嫁時也可佩戴。
明朝鳳冠是皇後受冊、謁廟、朝會時戴用的禮冠,其形制承宋之制而又加以發展和完善,因之更顯雍容華貴之美。
Ⅲ 古代女人頭上戴的飾品叫什麼
1、簪子
古代的簪和釵除了金屬和荊枝製作之外,還有竹、木、玉石、玳瑁、陶瓷、骨、牙、金、銀、銅等各種材質製造。發夾出現後,簪和釵就漸漸少人使用,除了傳統的材質外,還有全枝用塑膠製造的簪釵或以塑膠為裝飾的簪釵,另外鑲上水晶或其他半寶石的簪釵亦很流行。
Ⅳ 古代女子的發飾名稱
1,萬年吉慶簪,吉祥如意簪,日月升恆萬壽簪,銀鍍金嵌寶蝴蝶簪,蝴蝶流蘇簪曲形蝴蝶簪,累絲嵌寶石金鳳簪,雙翔鳳簪子,梅花步搖簪,金鑲玉蜻蜓簪,琺琅彩花卉簪,銀鳳鏤花長簪,白玉嵌珠翠玉簪,秋蝶無笙琪霜簪,珍珠玲瓏八寶簪,雲腳珍珠卷須簪,玉鑲紅寶石簪子,金崐點珠桃花簪,靈芝竹節紋玉簪。
簪子又稱簪、發簪、冠簪,是用以固定頭發或頂戴的發飾,同時有裝飾作用,一般為單股(單臂),雙股(雙臂)的稱為釵或發釵,形似叉。 釵指婦女用的發飾。
Ⅳ 古代女子頭飾文化,什麼是步搖發飾、發簪輕搖、鳳冠
愛美自古以來都是女人的天性,現今的妹子有美顏濾鏡化妝品,以及各種衣服、飾品跟包包,而在古代的女人則比較“簡單”,主要的打扮都是花在發飾上面。我們經常看古裝劇的時候,會發現很多的古代女子戴著許多發釵或頭飾,那麼歷史上的古代女人真的如劇中一樣,喜歡戴那麼多頭飾嗎?
終上所述,古代的女人不僅鍾愛佩戴各種發釵發簪,其中之一是為了使得自己更加美麗,而且還代表著各個階層的貴賤身份,其所戴的發飾越昂貴越華麗則表示她們有錢有權,地位尊貴,一般的百姓家女子戴的都比較簡約,主要是以搭配自身秀發為主。
Ⅵ 清朝時期女子的發飾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講究
近些年的古裝劇中,清朝宮廷劇獨樹一幟,風頭正盛。相比較於古裝仙俠劇,清朝宮廷劇憑借著對於歷史場景、宮廷生活禮俗,人物服飾特點的高度還原,以及宮中女性一生的愛恨情仇,成為了當下最火熱的影視作品之一。自從清朝宮廷劇問世以來,從早些年的《末代皇帝》、《還珠格格》,到近兩年總是被拿出來相提並論的《延禧攻略》、《如懿傳》,觀眾們會發現清朝男子的發飾幾乎沒有發生過較大變化,然而清朝女子的發飾卻一直在不斷的改變。既然清朝女子發飾如此多變,那麼她們的發飾究竟是怎樣的呢?
最後再來說說,大拉翅上的頭花,影視劇中“頭花”的材質其實就是以塑料假花為主,但是清代宮廷女性所使用的頭花,是採用鮮花,絹花,絨花等材料製造而成。頭花之所以會如此受歡迎,一是由於女性對於美的追求,二是源於滿族宗教信仰中就有戴花習俗,滿族人認為鮮花可以為他們祈求平安、驅魔辟邪。所以滿足女性在選帶頭花之時,也會挑選一些顏色艷麗,香味濃重的花朵。由於鮮花的保存時間較短,為了能夠讓頭花反復使用,以蠶絲、絨絹為材料的絹花便出現了。從清朝女子發式的轉變,再到女子頭飾的精美,可以看到清朝宮廷女性對於頭飾裝飾性有著極致追求。
Ⅶ 中國古代八大發飾是哪八大呢
古代發飾的起源既有來自於勞動、禦寒遮羞、裝飾悅目,也有來自於模仿和感測等因素,有著廣泛的社會基礎和思維基礎。它的內容包括許多,有簪、簪花,釵、梳釵、步搖、篦、金鈿、銀鈿等,在唐代後還出現了冠,其中最古老的是梳飾。
Ⅷ 古代女子各種發飾名稱,如:琉璃醉夢簪。跪求,一定要全。
珠花簪、壓鬢簪、鳳頭簪、龍頭簪、翡翠盤腸簪、珊瑚蝙蝠簪、金絲香木嵌蟬玉珠 一色宮妝千葉攢金牡丹首飾 玲瓏點翠草頭蟲鑲珠銀簪 累絲珠釵 寶藍點翠珠釵 碧玉滕花玉佩 雲腳珍珠卷須簪 燒藍鑲金花細 紅翡翠滴珠耳環 赤金嵌翡翠滴珠護甲 赤金鳳尾瑪瑙流蘇 赤金寶釵花細 景泰藍紅珊瑚耳環 溜銀喜鵲珠花 金累絲托鑲茄形墜角兒 鏤金菱花嵌翡翠粒護甲 銀鳳鏤花長簪 白銀纏絲雙扣鐲 金累絲嵌紅寶石雙鸞點翠步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