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娛樂圈四大美女沙鷗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國娛樂圈四大美女沙鷗

發布時間: 2022-07-25 00:25:08

❶ 跪求江山如此多嬌無刪完整版。。望有的道友相助。。

《江山如此多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gR-O8UBVij9jpwgWoxrPrg

提取碼: feti

《江山如此多嬌》是由安建執導,羅晉、袁姍姍領銜主演,沈夢辰、張子健主演的脫貧攻堅劇。該劇講述了「扶貧二代」濮泉生與都市女記者沙鷗在澧水市庸城縣碗米溪村參與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揮灑青春熱血,克服重重困難,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該劇於2021年1月10日在湖南衛視首播,並在芒果TV同步播出。


❷ 有《小荷》這首古詩嗎

《江南》

江南可采蓮, 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 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采蓮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 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 聞歌始覺有人來。

《曉出凈慈送林子方》楊萬里

畢竟西湖六月中, 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花》清.石濤

荷葉五寸荷花嬌,貼波不礙畫船搖; 相到薰風四五月,也能遮卻美人腰。

《愛蓮說》宋.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青陽渡》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采蓮曲》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
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荷花》唐.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錢氏池上芙蓉》文徵明

九月江南花事休,芙蓉宛轉在中洲。美人笑隔盈盈水,落日還生渺渺愁。
露洗玉盤金殿冷,風吹羅帶錦城秋。相看未用傷遲暮,別有池塘一種幽。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蓮塘》明.黃瓊

蒼茫漠漠董家潭,綠樹陰陰向水灣。十里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

《無題.其二》李商隱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金蟾嚙鎖燒香入,玉虎牽絲汲井回。
賈氏窺簾韓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

《浣溪沙》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
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南鄉子》李珣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南柯子》《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薩蠻》魏夫人

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盪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
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波上暝煙低,菱歌月下歸。

《浣溪沙》張元干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
霧柳暗時雲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

《詠芙蓉》南朝.梁.沈約

微風搖紫葉,輕露拂朱房。中池所以綠,待我泛紅光。

《采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
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詠同心芙蓉》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采蓮曲》隋.殷英童

盪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
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
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采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
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
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灧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蘋。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蓮塘》明.黃瓊

蒼茫漠漠董家潭,綠樹陰陰向水灣。十里錦香看不斷,西風明月棹歌還。

《采蓮曲》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采蓮。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異鄉落泊傷窮亂,故里重歸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來游。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卧閑敞。荷風送香氣,
竹露滴清響。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夏日懷友》徐璣

流水階除靜,孤眠得自由。月生林欲曉,雨過夜如秋。
遠憶荷花浦,誰吟杜若洲?良宵恐無夢,有夢即俱游。

《思帝鄉》孫光憲

如何? 遺情情更多!永日水精簾下斂羞蛾。六幅羅裙地,微行曳碧波。看盡滿地疏雨打團荷。

《憶餘杭》潘閬

長憶孤山,山在湖心如黛簇,僧房四面向湖開,清棹去還來。
芰荷香噴連雲閣,閣上清聲檐下鐸。別來塵土污人衣,空役夢魂飛。

《臨江仙》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干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蝶戀花》晏幾道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一晌,雙紋翠簟鋪寒浪。雨罷蘋風吹碧漲。
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生查子》晏幾道

長恨涉江遙,移近溪頭住。閑盪木蘭舟,誤入雙鴛浦。無端輕薄雲,暗作廉纖雨。翠袖不勝寒,欲向荷花語。

《阮郎歸.初夏》蘇東坡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初入弦。碧紗窗下洗沉煙,棋聲驚晝眠。
微雨過,小荷翻,榴花開欲然。玉盆纖手弄清泉,瓊珠碎卻圓。

《永遇樂》蘇東坡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
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滿庭芳》黃庭堅

修水濃清,新條淡綠,翠光交映虛亭。錦鴛霜鷺,荷徑拾幽萍。香渡欄干屈曲紅妝映、薄綺疏欞。
風清夜,橫塘月滿,水凈見移星。堪聽,微雨過,姍藻荇,便移轉胡床,湘簟方屏。
練靄鱗雲旋滿,聲不斷、檐響風鈴。重開宴,瑤池雪滿,山露佛頭青。

《黃鶯兒》晁補之

南園佳致偏宜暑。兩兩三三,修篁新筍出初齊,猗猗過檐侵戶。
聽亂芰荷風,細灑梧桐雨。午余簾影參差,遠林蟬聲,幽夢殘處。
凝佇,既往盡成空,暫遇何曾住?算人間事,豈足追思,依依夢中情緒。
觀數點茗浮花,一縷香縈炷。怪道人道:陶潛做得羲皇侶。

《南柯子》《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鄂州南樓書》黃庭堅

四顧山光接水光,憑欄十里芰荷香。清風明月無人管,並作南來一味涼。

《游東田》謝朓

戚戚苦無悰,攜手共行樂。尋雲陟累榭,隨山望菌閣。
遠樹曖阡阡,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
不對芳春酒,還望青山郭。

《采蓮曲》白居易

菱葉縈波荷颭風,荷花深處小舟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

《采練曲》王昌齡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采蓮舟》薛濤

風前一葉壓荷蕖,解報新秋又得魚。兔走烏馳人語靜,滿溪紅袂棹歌初。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
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題西太一宮》王安石

柳葉鳴蜩綠暗,荷花落日紅酣。三十六陂春水,白頭想見江南。

《小池》楊萬里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子夜四時歌:夏歌》李白

鏡湖三百里,菡萏發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歸去越王家。

《采蓮曲二首》王昌齡

吳姬越艷楚王妃,爭弄蓮舟水濕衣。來時浦口花迎入,采罷江頭月送歸。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擬古其十一》李白

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攀荷弄其珠,盪漾不成圓。
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

【念奴嬌】·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
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
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燕歸梁·風蓮】·蔣捷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雲隊仗絳霞衣,漫騰騰,手雙垂。
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水仙子·詠江南】·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愛煞江南

❸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怎麼死的

西施之死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是御用文人的夫子自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就是像西施這樣的人。 越滅吳後,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個千古之謎。傳說和歷史的真實相駁詰,千年之下,聚訟紛紜。但歷史總是留有有意無意的後門,官方刀筆吏的指縫間也常常泄露出有趣的消息,粗心的歷史學家為什麼總是視而不見呢? 那時正是春秋時期,諸國多如牛毛,人才空前流動。吳越爭戰的情形就很奇怪,好像是楚國的兩個幫派借著吳越之爭泄私憤,兩國的王們倒似乎是陪襯和布景了:吳國起決定性作用的智囊是伍子胥、孫武和伯嚭,越國是文種和范蠡——五個人都是楚人。 卧薪嘗膽的故事婦孺皆知。伍子胥輔佐吳王闔廬伐越,闔廬被越軍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囑兒子夫差毋忘父仇。三年後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勾踐攜妻赴吳國為人質。大臣文種和范蠡設計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伯嚭在夫差面前構陷伍子胥,並促使夫差赦免了勾踐。勾踐回國後,卧薪嘗膽,最終於公元前473年伐吳,徹底滅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而死,自殺的時候蒙著面孔,說:我沒有臉去見伍子胥啊——此前數年,夫差「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這又是一個著名的故事。不知為什麼,古人的行為中總是蘊含著一種極端的美感——子胥大笑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伍子胥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來,置吳東門上,幸災樂禍地觀看越兵的入城式。至今蘇州尚存胥門。伍子胥的臨終遺願大大激怒了夫差,「王慍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乃使取申胥之屍,盛以鴟夷,而投之於江。」(《國語·吳語》)申胥即伍子胥。——請注意,此處第一次出現了「鴟夷」這種東西。鴟夷,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夫差把伍子胥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到江里,讓他永遠浮不上來,作為對伍子胥臨終遺願的報復。沒想到伍子胥一言成讖,夫差被勾踐生擒,不能忍辱,遂蒙面而死。 吳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國語》、《史記》無載,直到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才出現她的儷影。至於西施的結局,更晚至北齊的《修文殿御覽》轉引《吳越春秋》載: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請注意,這是第二次出現「鴟夷」這種東西。越王勾踐仿照伍子胥之死,也把西施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之於江。但是奇怪的是,今傳的《吳越春秋》卻並無這段文字。至於民間盛傳的西施和范蠡相戀的故事,惟一的記載是唐朝的《吳地記》轉引東漢《越絕書》載:「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但是同樣奇怪的是,今傳的《越絕書》也並無這段文字——看來,幾乎同時成書的《越絕書》和《吳越春秋》在歷史更迭的時間鏈中都有佚文;史書的類似命運,同樣大量存在於中國古代典籍之中,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哀,也是自孔子以降官方修史的罪惡宿命。 西施到底是鴟夷沉江,還是與范蠡同泛五湖?似乎成了一個謎團。善良又善於自欺的民間選擇了後者。於是「美人計」西施故事的大團圓結局,撫慰了中國民間的好奇心。 但是「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的記載顯然是有所本的。《墨子·親士》篇中第一次提到西施之死:「西施之沈,其美也。」「沈」通「沉」。西施沉江而死,是由於她的美貌——墨子已然斷言無疑。墨子出生並成長於春秋末期,即吳越故事的尾聲階段,又是緊鄰吳越的魯國人,或耳聞或目睹吳越故事的壯烈活劇,當是最權威的見證人。血腥的征伐之下,厚黑的陰謀之中,哪有什麼大團圓的意淫烏托邦啊。 再看范蠡的結局。《史記·貨殖列傳》載:「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又一次、第三次出現了「鴟夷」!越滅吳後,范蠡不辭而別,改名叫「鴟夷子皮」,前往齊國。「鴟夷子皮」就是皮袋子。一個人好好地姓范名蠡,後來離開齊國到陶(今山東定陶)的時候又改姓朱,卻偏偏在離開越的時候改名叫皮袋子,這難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嗎?「鴟夷子皮」,這是什麼樣的名字呀!難道復姓「鴟夷」,名「子皮」?這件離奇的舉動發生在西施沉江之後,因此是范蠡和西施相戀的鐵證! 西施鴟夷沉江,范蠡痛不欲生。逃亡途中,浮舟於湖上,為了紀念刻骨銘心的愛人,范蠡拋棄了基本的更名原則,姓名不分地叫自己「鴟夷子皮」——以致西施死命的鴟夷為名。愛情,只有愛情,刻骨銘心的愛情,才能解釋如此離奇的舉動,也才能稍稍撫慰一顆破碎的心。這個名字不僅向天下公告了越王勾踐的殘忍手段,公告了范蠡和西施的生死戀情,同時草蛇灰線,傳遞出范蠡和越王勾踐的恩怨糾纏。 ——台灣小說家高陽如此解釋范蠡自稱「鴟夷子皮」的緣故: 鴟夷是用牛皮或馬皮做的酒囊,用得著時,虛能受物,腹大如鼓,用不著時,不妨掩而藏之,范蠡以此自況,正就是君子用行舍藏的意思。一說,吳王夫差賜屬縷劍,命伍子胥自殺,用鴟夷盛了他的遺體,投之於江,所以范蠡自稱鴟夷子皮,在表示他亦是越王的罪臣。(高陽《清官冊》) 二說皆非。前者無法解釋為什麼後來齊國請范蠡做相的時候,范蠡拒絕的原因。既然「君子用行舍藏」,齊國請他做相,正是君子「用」的時候到了,為什麼還要「藏」起來呢?後者直以范蠡自為越王罪臣,就更離譜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藏良弓和烹走狗的人不仁義,並非「良弓」和「走狗」有罪在前。況且范蠡本非越人,乃是楚人,本來就是四海游盪,輔佐越王只不過是想成名立業,試一試自家本領如何,功成身退,再繼續游盪四海,何罪之有? 歷史學家們閉目塞聽,不願深究范蠡何以自況「鴟夷子皮」的真正原因,也許仍然是「成王敗寇」的心理慣性使然,因為西施之死揭破了帝王霸業之後的骯臟秘密;可是他們也錯過了考證出西施和范蠡相愛的鐵證的光榮。 線索清晰了。那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的生發和悲劇結局,逐漸豁現了出來。 文種和范蠡向越王勾踐獻上美人計,越王「乃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吳越春秋》)。這個「相者」,我很懷疑就是范蠡的老師計然。計然名叫辛文子,是「晉國亡公子」的後代,是一個大經濟學家,也是一個技術精湛的「相者」。范蠡拜他為師,並引見給越王,計然告訴范蠡:「越王為人鳥喙,不可與同利也。」按相術,「鳥喙」主狡詐,無情義。雖然後來計然也向越王獻上了「七策」,但顯然早看穿了越王勾踐的本質。計然遇見了絕世美女西施和鄭旦,第一個要過目的當然就是范蠡。西施和鄭旦學習的內容之一是「容步」,有人用現代漢語構詞法解讀為「儀容和舞步」,令我不禁一哂。「容步」毫無疑問是專詞,是古代流行而今日失傳的媚術之一種,專用以媚惑君王。沒想到的是,這種媚術也媚住了范蠡,三年學習期間,范蠡和西施之間深深埋下了愛情的種子。 當此絕世美女,越王勾踐顯然也動了心,但他乃「鳥喙」之人,「鳥喙」者,按相術,上唇主情,下唇主欲,上唇覆蓋下唇,情壓住了欲,所以才可在艱難中成就一番事業。作為對范蠡的獎賞,越王勾踐和范蠡約定:滅吳之後,將西施賜於范蠡,不僅可成全二人的一番相戀,同時也穩住了西施的心,才能身在吳宮,心存越國。 但是滅吳之後,陰險的勾踐變了卦。「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專制統治的鐵律開始發生作用。但是勾踐又不能明著來,畢竟,范蠡身後還有一個強援——計然;相對於范蠡,勾踐更害怕這個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人。於是,勾踐使了一招毒計:我不明著殺你,我殺你最心愛的人。西施鴟夷沉江。 勾踐捨不得殺西施嗎?不,西施死了,他還可以把鄭旦據為己有。但是范蠡就不一樣了。范蠡心如死灰,一霎間消滅了所有的雄心壯志。要復仇嗎?西施已不能復生。況且越王有恃無恐,滅吳的強大軍隊還等著稱霸天下呢。 范蠡出走,萬念俱灰,連妻子都不顧了,俱被勾踐殺戮。范蠡浮舟臨江,自號「鴟夷子皮」,自此之後,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范蠡……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史記·貨殖列傳》)遂成一方巨富。齊國的相,還做它干嗎?從此與政治絕緣。 可是且慢——比吳越故事早二百餘年的管仲所著《管子·小稱》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原來那時已經有艷名播於天下的美人西施了,而且西施也成了美人的通稱。那麼,那個西施又有一段什麼樣的故事呢?

❹ 四大美女里西施是那裡人啊

西施是古代美女的統稱,夷光是她的名字。至於她和范蠡有沒有相愛我覺得下面這篇文章比較靠實。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是御用文人的夫子自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就是像西施這樣的人。 越滅吳後,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個千古之謎。傳說和歷史的真實相駁詰,千年之下,聚訟紛紜。但歷史總是留有有意無意的後門,官方刀筆吏的指縫間也常常泄露出有趣的消息,粗心的歷史學家為什麼總是視而不見呢? 那時正是春秋時期,諸國多如牛毛,人才空前流動。吳越爭戰的情形就很奇怪,好像是楚國的兩個幫派借著吳越之爭泄私憤,兩國的王們倒似乎是陪襯和布景了:吳國起決定性作用的智囊是伍子胥、孫武和伯嚭,越國是文種和范蠡——五個人都是楚人。 卧薪嘗膽的故事婦孺皆知。伍子胥輔佐吳王闔廬伐越,闔廬被越軍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囑兒子夫差毋忘父仇。三年後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勾踐攜妻赴吳國為人質。大臣文種和范蠡設計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伯嚭在夫差面前構陷伍子胥,並促使夫差赦免了勾踐。勾踐回國後,卧薪嘗膽,最終於公元前473年伐吳,徹底滅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而死,自殺的時候蒙著面孔,說:我沒有臉去見伍子胥啊——此前數年,夫差「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這又是一個著名的故事。不知為什麼,古人的行為中總是蘊含著一種極端的美感——子胥大笑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伍子胥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來,置吳東門上,幸災樂禍地觀看越兵的入城式。至今蘇州尚存胥門。伍子胥的臨終遺願大大激怒了夫差,「王慍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乃使取申胥之屍,盛以鴟夷,而投之於江。」(《國語?吳語》)申胥即伍子胥。——請注意,此處第一次出現了「鴟夷」這種東西。鴟夷,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夫差把伍子胥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到江里,讓他永遠浮不上來,作為對伍子胥臨終遺願的報復。沒想到伍子胥一言成讖,夫差被勾踐生擒,不能忍辱,遂蒙面而死。 吳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國語》、《史記》無載,直到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才出現她的儷影。至於西施的結局,更晚至北齊的《修文殿御覽》轉引《吳越春秋》載: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請注意,這是第二次出現「鴟夷」這種東西。越王勾踐仿照伍子胥之死,也把西施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之於江。但是奇怪的是,今傳的《吳越春秋》卻並無這段文字。至於民間盛傳的西施和范蠡相戀的故事,惟一的記載是唐朝的《吳地記》轉引東漢《越絕書》載:「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但是同樣奇怪的是,今傳的《越絕書》也並無這段文字——看來,幾乎同時成書的《越絕書》和《吳越春秋》在歷史更迭的時間鏈中都有佚文;史書的類似命運,同樣大量存在於中國古代典籍之中,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哀,也是自孔子以降官方修史的罪惡宿命。 西施到底是鴟夷沉江,還是與范蠡同泛五湖?似乎成了一個謎團。善良又善於自欺的民間選擇了後者。於是「美人計」西施故事的大團圓結局,撫慰了中國民間的好奇心。 但是「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的記載顯然是有所本的。《墨子?親士》篇中第一次提到西施之死:「西施之沈,其美也。」「沈」通「沉」。西施沉江而死,是由於她的美貌——墨子已然斷言無疑。墨子出生並成長於春秋末期,即吳越故事的尾聲階段,又是緊鄰吳越的魯國人,或耳聞或目睹吳越故事的壯烈活劇,當是最權威的見證人。血腥的征伐之下,厚黑的陰謀之中,哪有什麼大團圓的意淫烏托邦啊。 再看范蠡的結局。《史記?貨殖列傳》載:「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又一次、第三次出現了「鴟夷」!越滅吳後,范蠡不辭而別,改名叫「鴟夷子皮」,前往齊國。「鴟夷子皮」就是皮袋子。一個人好好地姓范名蠡,後來離開齊國到陶(今山東定陶)的時候又改姓朱,卻偏偏在離開越的時候改名叫皮袋子,這難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嗎?「鴟夷子皮」,這是什麼樣的名字呀!難道復姓「鴟夷」,名「子皮」?這件離奇的舉動發生在西施沉江之後,因此是范蠡和西施相戀的鐵證! 西施鴟夷沉江,范蠡痛不欲生。逃亡途中,浮舟於湖上,為了紀念刻骨銘心的愛人,范蠡拋棄了基本的更名原則,姓名不分地叫自己「鴟夷子皮」——以致西施死命的鴟夷為名。愛情,只有愛情,刻骨銘心的愛情,才能解釋如此離奇的舉動,也才能稍稍撫慰一顆破碎的心。 這個名字不僅向天下公告了越王勾踐的殘忍手段,公告了范蠡和西施的生死戀情,同時草蛇灰線,傳遞出范蠡和越王勾踐的恩怨糾纏。 ——台灣小說家高陽如此解釋范蠡自稱「鴟夷子皮」的緣故: 鴟夷是用牛皮或馬皮做的酒囊,用得著時,虛能受物,腹大如鼓,用不著時,不妨掩而藏之,范蠡以此自況,正就是君子用行舍藏的意思。一說,吳王夫差賜屬縷劍,命伍子胥自殺,用鴟夷盛了他的遺體,投之於江,所以范蠡自稱鴟夷子皮,在表示他亦是越王的罪臣。(高陽《清官冊》) 二說皆非。前者無法解釋為什麼後來齊國請范蠡做相的時候,范蠡拒絕的原因。既然「君子用行舍藏」,齊國請他做相,正是君子「用」的時候到了,為什麼還要「藏」起來呢?後者直以范蠡自為越王罪臣,就更離譜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藏良弓和烹走狗的人不仁義,並非「良弓」和「走狗」有罪在前。況且范蠡本非越人,乃是楚人,本來就是四海游盪,輔佐越王只不過是想成名立業,試一試自家本領如何,功成身退,再繼續游盪四海,何罪之有? 歷史學家們閉目塞聽,不願深究范蠡何以自況「鴟夷子皮」的真正原因,也許仍然是「成王敗寇」的心理慣性使然,因為西施之死揭破了帝王霸業之後的骯臟秘密;可是他們也錯過了考證出西施和范蠡相愛的鐵證的光榮。 線索清晰了。那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的生發和悲劇結局,逐漸豁現了出來。 文種和范蠡向越王勾踐獻上美人計,越王「乃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吳越春秋》)。這個「相者」,我很懷疑就是范蠡的老師計然。計然名叫辛文子,是「晉國亡公子」的後代,是一個大經濟學家,也是一個技術精湛的「相者」。范蠡拜他為師,並引見給越王,計然告訴范蠡:「越王為人鳥喙,不可與同利也。」按相術,「鳥喙」主狡詐,無情義。雖然後來計然也向越王獻上了「七策」,但顯然早看穿了越王勾踐的本質。計然遇見了絕世美女西施和鄭旦,第一個要過目的當然就是范蠡。西施和鄭旦學習的內容之一是「容步」,有人用現代漢語構詞法解讀為「儀容和舞步」,令我不禁一哂。「容步」毫無疑問是專詞,是古代流行而今日失傳的媚術之一種,專用以媚惑君王。沒想到的是,這種媚術也媚住了范蠡,三年學習期間,范蠡和西施之間深深埋下了愛情的種子。 當此絕世美女,越王勾踐顯然也動了心,但他乃「鳥喙」之人,「鳥喙」者,按相術,上唇主情,下唇主欲,上唇覆蓋下唇,情壓住了欲,所以才可在艱難中成就一番事業。作為對范蠡的獎賞,越王勾踐和范蠡約定:滅吳之後,將西施賜於范蠡,不僅可成全二人的一番相戀,同時也穩住了西施的心,才能身在吳宮,心存越國。 但是滅吳之後,陰險的勾踐變了卦。「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統治的鐵律開始發生作用。但是勾踐又不能明著來,畢竟,范蠡身後還有一個強援——計然;相對於范蠡,勾踐更害怕這個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人。於是,勾踐使了一招毒計:我不明著殺你,我殺你最心愛的人。西施鴟夷沉江。 勾踐捨不得殺西施嗎?不,西施死了,他還可以把鄭旦據為己有。但是范蠡就不一樣了。范蠡心如死灰,一霎間消滅了所有的雄心壯志。要復仇嗎?西施已不能復生。況且越王有恃無恐,滅吳的強大軍隊還等著稱霸天下呢。 范蠡出走,萬念俱灰,連妻子都不顧了,俱被勾踐殺戮。范蠡浮舟臨江,自號「鴟夷子皮」,自此之後,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范蠡……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史記?貨殖列傳》)遂成一方巨富。齊國的相,還做它干嗎?從此與政治絕緣。

❺ 西施是哪裡人

西施是古代美女的統稱,夷光是她的名字。至於她和范蠡有沒有相愛我覺得下面這篇文章比較靠實。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是御用文人的夫子自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就是像西施這樣的人。

越滅吳後,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個千古之謎。傳說和歷史的真實相駁詰,千年之下,聚訟紛紜。但歷史總是留有有意無意的後門,官方刀筆吏的指縫間也常常泄露出有趣的消息,粗心的歷史學家為什麼總是視而不見呢?

那時正是春秋時期,諸國多如牛毛,人才空前流動。吳越爭戰的情形就很奇怪,好像是楚國的兩個幫派借著吳越之爭泄私憤,兩國的王們倒似乎是陪襯和布景了:吳國起決定性作用的智囊是伍子胥、孫武和伯嚭,越國是文種和范蠡——五個人都是楚人。

卧薪嘗膽的故事婦孺皆知。伍子胥輔佐吳王闔廬伐越,闔廬被越軍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囑兒子夫差毋忘父仇。三年後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勾踐攜妻赴吳國為人質。大臣文種和范蠡設計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伯嚭在夫差面前構陷伍子胥,並促使夫差赦免了勾踐。勾踐回國後,卧薪嘗膽,最終於公元前473年伐吳,徹底滅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而死,自殺的時候蒙著面孔,說:我沒有臉去見伍子胥啊——此前數年,夫差「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這又是一個著名的故事。不知為什麼,古人的行為中總是蘊含著一種極端的美感——子胥大笑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伍子胥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來,置吳東門上,幸災樂禍地觀看越兵的入城式。至今蘇州尚存胥門。伍子胥的臨終遺願大大激怒了夫差,「王慍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乃使取申胥之屍,盛以鴟夷,而投之於江。」(《國語?吳語》)申胥即伍子胥。——請注意,此處第一次出現了「鴟夷」這種東西。鴟夷,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夫差把伍子胥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到江里,讓他永遠浮不上來,作為對伍子胥臨終遺願的報復。沒想到伍子胥一言成讖,夫差被勾踐生擒,不能忍辱,遂蒙面而死。

吳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國語》、《史記》無載,直到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才出現她的儷影。至於西施的結局,更晚至北齊的《修文殿御覽》轉引《吳越春秋》載: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請注意,這是第二次出現「鴟夷」這種東西。越王勾踐仿照伍子胥之死,也把西施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之於江。但是奇怪的是,今傳的《吳越春秋》卻並無這段文字。至於民間盛傳的西施和范蠡相戀的故事,惟一的記載是唐朝的《吳地記》轉引東漢《越絕書》載:「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但是同樣奇怪的是,今傳的《越絕書》也並無這段文字——看來,幾乎同時成書的《越絕書》和《吳越春秋》在歷史更迭的時間鏈中都有佚文;史書的類似命運,同樣大量存在於中國古代典籍之中,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哀,也是自孔子以降官方修史的罪惡宿命。

西施到底是鴟夷沉江,還是與范蠡同泛五湖?似乎成了一個謎團。善良又善於自欺的民間選擇了後者。於是「美人計」西施故事的大團圓結局,撫慰了中國民間的好奇心。

但是「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的記載顯然是有所本的。《墨子?親士》篇中第一次提到西施之死:「西施之沈,其美也。」「沈」通「沉」。西施沉江而死,是由於她的美貌——墨子已然斷言無疑。墨子出生並成長於春秋末期,即吳越故事的尾聲階段,又是緊鄰吳越的魯國人,或耳聞或目睹吳越故事的壯烈活劇,當是最權威的見證人。血腥的征伐之下,厚黑的陰謀之中,哪有什麼大團圓的意淫烏托邦啊。

再看范蠡的結局。《史記?貨殖列傳》載:「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又一次、第三次出現了「鴟夷」!越滅吳後,范蠡不辭而別,改名叫「鴟夷子皮」,前往齊國。「鴟夷子皮」就是皮袋子。一個人好好地姓范名蠡,後來離開齊國到陶(今山東定陶)的時候又改姓朱,卻偏偏在離開越的時候改名叫皮袋子,這難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嗎?「鴟夷子皮」,這是什麼樣的名字呀!難道復姓「鴟夷」,名「子皮」?這件離奇的舉動發生在西施沉江之後,因此是范蠡和西施相戀的鐵證!

西施鴟夷沉江,范蠡痛不欲生。逃亡途中,浮舟於湖上,為了紀念刻骨銘心的愛人,范蠡拋棄了基本的更名原則,姓名不分地叫自己「鴟夷子皮」——以致西施死命的鴟夷為名。愛情,只有愛情,刻骨銘心的愛情,才能解釋如此離奇的舉動,也才能稍稍撫慰一顆破碎的心。
這個名字不僅向天下公告了越王勾踐的殘忍手段,公告了范蠡和西施的生死戀情,同時草蛇灰線,傳遞出范蠡和越王勾踐的恩怨糾纏。

——台灣小說家高陽如此解釋范蠡自稱「鴟夷子皮」的緣故:

鴟夷是用牛皮或馬皮做的酒囊,用得著時,虛能受物,腹大如鼓,用不著時,不妨掩而藏之,范蠡以此自況,正就是君子用行舍藏的意思。一說,吳王夫差賜屬縷劍,命伍子胥自殺,用鴟夷盛了他的遺體,投之於江,所以范蠡自稱鴟夷子皮,在表示他亦是越王的罪臣。(高陽《清官冊》)

二說皆非。前者無法解釋為什麼後來齊國請范蠡做相的時候,范蠡拒絕的原因。既然「君子用行舍藏」,齊國請他做相,正是君子「用」的時候到了,為什麼還要「藏」起來呢?後者直以范蠡自為越王罪臣,就更離譜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藏良弓和烹走狗的人不仁義,並非「良弓」和「走狗」有罪在前。況且范蠡本非越人,乃是楚人,本來就是四海游盪,輔佐越王只不過是想成名立業,試一試自家本領如何,功成身退,再繼續游盪四海,何罪之有?

歷史學家們閉目塞聽,不願深究范蠡何以自況「鴟夷子皮」的真正原因,也許仍然是「成王敗寇」的心理慣性使然,因為西施之死揭破了帝王霸業之後的骯臟秘密;可是他們也錯過了考證出西施和范蠡相愛的鐵證的光榮。

線索清晰了。那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的生發和悲劇結局,逐漸豁現了出來。

文種和范蠡向越王勾踐獻上美人計,越王「乃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吳越春秋》)。這個「相者」,我很懷疑就是范蠡的老師計然。計然名叫辛文子,是「晉國亡公子」的後代,是一個大經濟學家,也是一個技術精湛的「相者」。范蠡拜他為師,並引見給越王,計然告訴范蠡:「越王為人鳥喙,不可與同利也。」按相術,「鳥喙」主狡詐,無情義。雖然後來計然也向越王獻上了「七策」,但顯然早看穿了越王勾踐的本質。計然遇見了絕世美女西施和鄭旦,第一個要過目的當然就是范蠡。西施和鄭旦學習的內容之一是「容步」,有人用現代漢語構詞法解讀為「儀容和舞步」,令我不禁一哂。「容步」毫無疑問是專詞,是古代流行而今日失傳的媚術之一種,專用以媚惑君王。沒想到的是,這種媚術也媚住了范蠡,三年學習期間,范蠡和西施之間深深埋下了愛情的種子。

當此絕世美女,越王勾踐顯然也動了心,但他乃「鳥喙」之人,「鳥喙」者,按相術,上唇主情,下唇主欲,上唇覆蓋下唇,情壓住了欲,所以才可在艱難中成就一番事業。作為對范蠡的獎賞,越王勾踐和范蠡約定:滅吳之後,將西施賜於范蠡,不僅可成全二人的一番相戀,同時也穩住了西施的心,才能身在吳宮,心存越國。

但是滅吳之後,陰險的勾踐變了卦。「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統治的鐵律開始發生作用。但是勾踐又不能明著來,畢竟,范蠡身後還有一個強援——計然;相對於范蠡,勾踐更害怕這個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人。於是,勾踐使了一招毒計:我不明著殺你,我殺你最心愛的人。西施鴟夷沉江。

勾踐捨不得殺西施嗎?不,西施死了,他還可以把鄭旦據為己有。但是范蠡就不一樣了。范蠡心如死灰,一霎間消滅了所有的雄心壯志。要復仇嗎?西施已不能復生。況且越王有恃無恐,滅吳的強大軍隊還等著稱霸天下呢。

范蠡出走,萬念俱灰,連妻子都不顧了,俱被勾踐殺戮。范蠡浮舟臨江,自號「鴟夷子皮」,自此之後,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范蠡……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史記?貨殖列傳》)遂成一方巨富。齊國的相,還做它干嗎?從此與政治絕緣。

可是且慢——比吳越故事早二百餘年的管仲所著《管子?小稱》載:「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原來那時已經有艷名播於天下的美人西施了,而且西施也成了美人的通稱。那麼,那個西施又有一段什麼樣的故事呢?(張小更)
參考資料:http://www.chinaeye.org/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