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四大美女的愛情婚姻給我們什麼啟示
還是平淡的婚姻最好。。。沒有傷害,沒有戰爭,沒有死亡
B. 中國史上四大美人,驚艷了歲月! 背後的凄美故事讓這些美人 更加楚楚動人,惹人憐愛。 那麼,你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人們對於女子美貌的最高贊賞,而這個典故正是出自四大美女。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號太真,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生於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出身宦門世家,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734年).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陽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後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
楊玉環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雖為美女,但仍有缺陷:其體有狐臭,因此特別喜歡沐浴,所以「春寒賜浴華清池」
這位以胖為美的楊貴妃,是最簡單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她真叫玉環嗎?大名鼎鼎的楊貴妃,芳名是什麼?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 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對此,有一種不同的說法,鄭嵎的《津陽門詩注》里說:「玉奴,太真小字也」。鄭處誨和鄭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進士出身,所以他們的說法都有可信的理由。當然,也可能這兩個名字都屬楊美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昵稱。管楊貴妃叫什麼,那個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歡。說他是老男人,一點不假,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楊氏才22歲,而他已經56歲了。老是老點,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夠為所欲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麼,而且也不管她嫁沒嫁人,甚至都不考慮她嫁的是自己的兒子,只要他喜歡,便一定要奪過來。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麼「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里,並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便專寵後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制)也都是皇後級別。
對此,唐人李商隱有話要說。他在《驪山有感·詠楊妃》里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郁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嘆楊玉環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如《舊唐書》所述:「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如上意。」而《新唐書》里的評語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專房宴」的提示。後世諸多文學作品,極盡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貴妃「以色邀寵」的本領,我以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當然,再老的男人,對美色還是很受用的,何況這位美人兒長得如天仙一般。
貴妃醉酒
一日,唐明皇想起疏遠多時的梅妃,便當夜宿於梅妃住處。楊玉環不知,在百花亭擺下酒宴,准備與皇上痛飲一夜。久等不來,楊玉環意識到皇上的心中還有別的女人,不禁一陣酸楚,無限的哀怨難以排遣。她自斟自飲,借酒澆愁,想到人生如夢,君心難測,更加情緒低落,漸漸不勝酒力,醉態十足。一旁侍候的高力士,察言觀色,小心勸慰,對這位孤獨、寂寞的貴妃娘娘充滿了同情。直到月西星淡,楊玉環也沒有等來皇上,她一步三搖,被人攙扶著回到自己的住所。
C. 中國四大美女
西施;卿本佳人,本該與你心愛之人徜徉於吳越山水之間,過著只羨鴛鴦不羨仙的日子,卻因為一個男人的報復欲淪為他復仇的一個籌碼。也許這不是她希望的生活,但最後她還是走進了夫差的生活,這是她的幸運也是不幸,她得到了一個男人驚世絕倫的愛情卻也是她毀了這個男人守護的霸主之國。最後的離開,我不相信他會隨著范蠡離開。似她這樣蕙質蘭心的絕世女子怎會看不清范蠡的齷齪之心。我更希望她是和夫差共赴黃泉路。最起碼那裡有世上最愛她的男子。
昭君;漢家女子的品性毋庸置疑,正是她們用她們並不強健的身軀護衛著漢家60年的江山。我不知道一位嬌柔女子是懷著何等的情感從長安向北行去。她們理應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卻不幸遠赴外域為國家求的片刻安寧。悲哉,痛哉。昭君出塞,何等悲壯,我不了解那位呼韓邪單於是不是真的愛著昭君,但是匈奴愚昧落後的制度卻在肆意的凌辱著這位品性高潔的女子。當昭君被迫嫁給死去呼韓邪的兒子的那一刻,昭君心中何等酸楚,恐怕無人能知,這和她所接受的漢家禮教倫理違背。那一刻她的自尊,雍容華貴的姿態被徹底的羞辱了。漢家男兒的自尊也被羞辱了。連自己國家的女子都無法保護,何談強盛。昭君之美美在那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完美氣質。
貂蟬:也許入宮坐那貂蟬官非她所願,她心中也有一個英雄夢,也許是和虞姬一樣,某一天出現一位如霸王一樣的蓋世男子守護在她身旁。但是她是虞姬,呂布卻不是那雄霸天下的霸王。薄情如呂布,曾以為她會是他冷酷內心裡在乎的人。誰知道呂布卻真如家奴一樣,無情無義。貂蟬,何等美妙的詞彙,卻成了那些權勢人物用來妝點自己權勢的附庸。悲哉。。。願來生,有那真心人與你長相廝守。了卻你心中的英雄夢。
楊貴妃:「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本是一位痴情男為自己心愛的女子所作的一件小事,卻不想成為那些文人墨客用來調笑的笑料。殊不知可笑的卻是那作詩之人。長於巴蜀之地的你彷彿把那群山之間的靈氣集於一身,出到洛陽,你的絕代芳華就吸引了天潢貴胄的李瑁,嫁給她時,也許你沒有想到這是你多舛命運的開端,只因為你的美貌卻成了你丈夫的催命符,李隆基以帝皇之尊行那苟且之事,罵名卻多半歸於了你。接下來什麼外戚弄權,與安祿山私交,蠱惑帝王等等一切詆毀之詞鋪天蓋地而來,可溫和如玉的你卻並沒有用滔天的權勢和帝王的寵愛去打擊這些造謠的人,多麼的善良的女子,只可惜生在帝王家。哀哉。。。馬嵬坡之亂,我多麼希望那些傳言是真的,你並沒有死,只是離開了,哪怕真的是去了扶桑也無所謂,只要你活著就好。遠離了權勢的你也許就能得到你幼時那些萌芽於巴山蜀水之間的美妙想法。美妙如你,或許真的只能活在畫中。亦或是你本來就是畫中仙子下凡。。。
PS:我個人覺得所謂四大美女更多的是古代那些女子們傑出的代表,她們分別代表四種典型性情。驕傲,溫和,高雅如她們,總有著種種的悲酸心事,被迫淪為權力斗爭的附庸,這本不是她們所願。
D.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別是哪四位美女
我們知道「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形容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的,這些名詞的來歷都有著一段令人心動的故事:
首先「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我們知道西施是春秋時期,越國的美女,曾經是一個村妞,本名施夷光,常隨母親在河邊浣紗,因天生麗質,魚兒看見西施在水中的倒影實在是太美而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與西施有關的傳說很多,其中她同范蠡的愛情故事最讓人津津樂道,而男人用美女計來報仇也是從這里開始。
「羞花」的故事,跟楊貴妃有關,據說她剛入宮的時候,並沒有多大的恩寵,她在宮里整天無所事事,非常思念家鄉,便祈求自己能有出頭之日,在手觸碰花朵的時候,花瓣就開始收縮,綠葉捲起低下,這一切,被宮娥看到,便傳了開來,以後就受到了皇帝的恩寵。
有人說楊玉環觸碰的是含羞草,如果是這樣的話,放到現在,她肯定是一個編故事的高手。
不管怎麼說,古代四大美女的下場都不算太好,除了王昭君,其她人都被紅顏禍水的帽子扣著,不是用來搞美人計,就是用來讓人爭風吃醋,然後把罪過扣在他們的頭上,其中楊玉環算是最悲催的一個。
E. 求有關中國四大美女的簡介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1、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
2、昭君出塞
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
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
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 (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3、貴妃醉酒
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浣紗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F. 世界公認的四大美人是誰
1、奧黛麗赫本
奧黛麗赫本,堪稱一代人心目中的女神,真正是精靈般動人的存在。她出生於1929年,是英國電影、舞台劇女演員,因出演《羅馬假日》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同年,因舞台劇《美人魚》中的精彩表現獲得托尼獎最佳女主角。
年輕時奧黛麗赫本主演多部電影都成為了經典,晚年,赫本投身慈善,在諸多方面做出巨大貢獻,獲得了奧斯卡人道主義獎。1993年赫本因病去世,享年63歲。
赫本一生榮譽加身,五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被評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之一。這樣一瞥一笑都驚心動魄的女子在世界影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6)中國四大美女愛情片擴展閱讀
林青霞是中國的一位世界級女神,從影生涯縱貫70至90年代,主演影片達百部,風格橫跨文藝和武俠、女裝及反串皆能獨領風騷,被譽為"東南亞第一美女"和"永遠的夢中情人"。瓊瑤曾說:至今,我沒有遇到過第二個可以和青霞媲美的女子。亦舒說,林青霞美而不自知。
年輕時,美到爆!美國vogue官網評七大中國女星時唯一用超級巨星來形容林青霞,張曼玉鞏俐都還只算是巨星而已。
G.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結局
貂蟬
對於貂蟬最後的結局 史家有四種說法。
第一種版本是昆劇《斬貂》細述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斬首,其妻貂蟬被張飛轉送給了關羽,但關羽拒絕受納這位污點美女,怕其水性楊花,朝三暮四,難免為他人所玷污,只有一死才能保全其名節,於是乘夜傳喚貂蟬入帳,拔劍痛斬美人於燈下。
第二種版本是另一出雜劇《關公月下斬貂蟬》,是說曹操欲以美色迷惑關羽,使其為自己效力,遣貂蟬前去引誘。貂蟬使出渾身解數,上下挑逗,關羽心如磐石,為了自己不受魅惑,殺死了貂蟬。
基於儒家文人的悉心改造,明代以來,貂蟬和關羽的形象,日益貼近士紳階層的倫理標准。
第三種版本出自明劇《關公與貂蟬》,劇中的貂蟬向關羽痛說內心冤屈,詳述其施展美人計為漢室除害的經歷,贏得關羽的愛慕,但關羽決計為復興漢室獻身,貂蟬只好懷著滿腔柔情自刎,以死來驗證自身的政治貞操。
第四種版本陳述貂蟬在憐香惜玉的關羽庇護下逃走,削發為尼,曹操派人追捕,為使桃園三兄弟不再重蹈自相殘殺的覆轍,貂蟬毅然觸劍身亡,一縷幽怨的香魂,追隨國家大義而去。
「善終系列」也有四個核心版本,
第一種版本:貂蟬本是曹操送給董卓用來迷惑君主的一名美女,後來成為了董卓的侍婢,並挑撥呂布殺死了董卓,在「長安兵變」呂布敗走後貂蟬又落入了李傕之手,再次挑撥李傕與郭汜自相殘殺,在李傕被曹操擊敗後貂蟬最終回到了曹操身邊。這一版本相對來說比較有歷史依據。
第二種版本:貂蟬出家為尼,以佚名方式寫下雜劇《錦雲堂暗定連環計》,向世人言明自己的政治貢獻,最後在尼姑庵里壽終正寢。
第三種版本:關羽不戀女色,護送貂蟬回到其故鄉木耳村,而貂蟬則一直守節未嫁,終於熬成了一個貞烈老嫗,被鄉人建廟祭奠。為謀生和豐富群眾文藝生活起見,貂蟬還組織戲班演出,她所搭建的戲台,曾是該村的一個誘人景點。
第四種版本:貂蟬被關羽納為小妾,並送往成都定居,本想在功成名就後慢慢享用,不料自己兵敗身死,可憐的貂蟬從此流落蜀中,成了寂寞無主的村婦。
最近有新聞稱,某老人曾於成都北郊拾得一塊古碑(1971年),其銘文約略為:貂蟬,王允歌姬也,是因董卓猖獗,為國捐軀……隨炎帝入蜀,葬於華陽縣外北上澗橫村黃土坡……這是有關貂蟬下落的最新證據,卻無力證明任何東西。
王昭君
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居次」意為公主)。王昭君去世後,厚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西施
在吳越之爭硝煙散盡之後,美女西施的結局,後世有各種各樣的傳說,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6種:
1、愧疚自縊說
在一些話本和戲劇中演繹的情節是,西施助越國滅掉了吳國後,一方面感到欣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感到內疚,覺得對不起吳王夫差,在一種異常矛盾的心理中,不能解脫,最後自縊於館娃宮內。
2、被范蠡帶走說
這種說法較為風行,典籍中有記載。東漢人所寫的《越絕書》中記述:「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文學戲劇作品大都這么描繪。說吳國滅亡的當天,范蠡做了兩件事,一件是勸他的好朋友、一同共患難的文種,趁早離開勾踐。再一件事就是,在姑蘇台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在山東肥城陶山,據說有范蠡和西施墓。
3、被范蠡沉湖說
西施在越滅吳後的命運還有一種說法,說吳國滅亡以後,越王因為西施的美貌想要將她留在身邊,但是范蠡堅決反對,他要越王吸取吳王教訓,不能被美色誘惑。他設下計策,派人用越王的車把西施騙到太湖,又把她騙上船,到湖心的時候,趁西施不注意,狠心將西施從船上推下,西施就這樣溺死於太湖之中了。
4、被吳人沉江說
民間有一種傳說,吳國滅亡後,吳人把一腔怒火都發泄在西施身上,用錦緞將她層層裹住,沉在揚子江心。《東坡異物志》載:「揚子江有美人魚,又稱西施魚,一日數易其色,肉細味美,婦人食之,可增媚態,據雲系西施沉江後幻化而成。」
唐代羅隱寫詩道:「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為誰。」從唐代人寫的這首詩中,可以看出西施「被吳人沉江說」,有一定市場。
5、被勾踐沉江說
越王勾踐曾說:「亡吳之功,西施當屬也。」傳說勾踐認為吳國的滅亡源於夫差沉湎於西施的美色,為了避免西施的美色反過來殃及越國,他恩將仇報,賜西施沉江而死。這種說法和「被吳人沉江說」、「被范蠡沉湖說」是異曲同工,都把西施看成了「紅顏禍水」。
6、被越後沉江說
傳說越國滅吳後,勾踐欲將西施收進後宮。越後認為西施是「禍國之女」,擔心西施禍害越國,就令手下將其裹進牛皮袋子中沉入江底了。
這種說法因較為符合君王好色、王後妒嫉的心理,比較流行。《東周列國志》上就是這種說法。
筆者贊成「沉江說」。不管是吳人、勾踐或王後沉的。
因為「沉江說」,典籍記載較早。離吳國滅亡(公元前475年左右)不到百年,墨子在《墨子·親士篇》中說:「比干之殪,其抗也;孟賁之殺,其勇也;西施之沉,其美也;吳起之裂,其事也。」 意思是這些人都是「死其所長」——因各自的所長招致相同的禍害。西施是因其美貌而被沉入江遇害的。他清楚地說「西施之沉,其美也」,明確地指出西施被沉江而死的。另一典籍《吳越春秋》也明確記載:「吳王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這里的「鴟夷」,有人解釋是指范蠡,根據是范蠡曾經「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史記·貨殖列傳》)。筆者認為這里的「鴟夷」,解釋為「牛皮」較為合理。意思是把西施用牛皮一裹,「浮於江」上了。范蠡改姓名為「鴟夷子皮」,是紀念朋友和對手伍子胥的懷念。伍子胥被夫差賜死後也是用鴟夷牛皮收斂的屍體。唐人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載:「鴟夷子皮,范蠡自謂也。蓋以吳王殺子胥而盛鴟夷,今蠡自以有罪,故為號也。」
還有一個反證:浙江沿海一帶一道名菜「西施舌」(一種蛤礪肉),據說就是紀念西施沉江的,所謂美女加美食。
筆者在《西施頌》採用的是「沉江說」,並設計了范蠡棄官亡走後,在江面上看到了牛皮裹著的西施屍體,派人送她回家鄉安葬的情節。也就是說,西施之魂已經回歸故里,至於埋葬在什麼地方,是葬的屍體,還是衣冠,則需要進一步考證。
楊玉環(楊貴妃)
公元756年,一場聲勢浩大的「安史之亂」促使大唐王朝由盛轉衰。叛軍攻入長安時,唐玄宗連夜出逃。第二天,逃亡隊伍到達陝西境內的馬嵬坡。
隨行將士突然起義,當朝宰相楊國忠瞬間死於亂軍之中。隨後,他們把矛頭指向楊國忠的姐姐———楊貴妃。
就在這年夏天的一個夜晚,幾個神秘人忽然出現在馬嵬坡上。他們悄悄挖開貴妃的墳墓,他們究竟在找什麼?史料記載玄宗皇帝回長安後,秘密令宦官改葬貴妃,但是去改葬的人回來卻說不見了貴妃的遺體,只帶回了貴妃生前攜帶的香囊。
關於神秘挖墓事件,新舊唐書有兩種不同記載。舊唐書里說: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而新唐書里卻只有:香囊猶在。新舊唐書為何有差異?貴妃的遺體是否被盜墓人盜走了?
但這樣的說法似乎很難成立,危急時刻,民間的人不會很快得知貴妃埋葬的地方。而且倘是盜墓分子所為,就不會留下香囊。那麼,新舊唐書哪個記載更准確?舊唐書是唐朝時就記載的,而新唐書是宋朝人根據舊唐書編寫的,按常理說應該是舊唐書尤為可信,但如果是這樣,新唐書里也不該將「肌膚已壞」如此重要的記載刪掉。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劉厚濱教授認為,從唐明皇本人角度來看,他肯定要對外宣布貴妃已死。可如果現在這樣記載,就給人一個想像空間。宋朝人在寫新唐書時,乾脆就不說有沒有屍體,就把這事給迴避了。
謎團二,四川都江堰挖出裝女人的小巧棺木,但墓主人身份難定。
1000多年後的今天,在法門寺博物館內,記者見到了這個富有傳奇色彩的香囊。這種香囊在古代稱做「香球」。據宋館長介紹,在香囊里有兩個持平環,裡面有一個小缽盂,無論怎樣轉動,這個缽盂始終與地面保持平行,裡面的香料始終不會灑落出來。
而今在馬嵬鎮上,重新修葺的楊貴妃墓館里不僅有貴妃的墓,還有塑像。現今修葺的墓有3米高,外形用青磚包砌得很嚴實,原始貴妃墓不可能有這樣包砌的青磚。在疑惑無法解答時,四川都江堰市的紅梅村傳出了千年古墓的奇聞。傳說,這個村子後山腳的一座千年古墓是楊貴妃的墓。
據村民講,早年在這里的墓碑上刻著楊字,卻沒有名諱,這個有千年歷史的墓是一個暗墓。那塊墓碑在「文革」時期已不存在,而今墓地也被種上了莊稼,只有一塊破陋的祭台青磚還留著。
1997年,市裡和紅梅村聯合對該墓實行挖掘。挖出的棺木長僅1.7米,寬僅45 厘米,無疑是裝女人的棺木,但墓主人身份很難判斷。
謎團三,日本民間盛傳楊貴妃逃到日本,《長恨歌》中也曾暗示。
2002年,日本影星山口百惠聲明,她是楊貴妃的後裔。這個消息讓中國人無比震驚,楊貴妃的後人怎麼可能跑到日本去呢?其實早在20年代,著名「紅學家」俞平伯先生在《長恨歌》等文章中指出,楊貴妃可能並沒死在馬嵬坡,而是去了日本定居。現今的日本沿海邊有一個叫做「久津」的村子,以「楊貴妃之鄉」而聞名。
傳說,當年楊貴妃在馬嵬坡兵變下,一名侍女代她死了,楊貴妃在遣唐使的幫助下,乘船離開大唐,經過漫長漂泊,到了日本山口縣久津,而山口百惠就是山口家族的一員。日本南宮博的《楊貴妃外傳》和渡邊龍策的《楊貴妃復活秘史》中也有描述。難道楊貴妃真逃去了日本?著名比較文學專家嚴紹燾認為,這跟白居易的《長恨歌》有關,白居易在詩的後半部分表述了對楊貴妃的一種想像,說楊貴妃雖然在事變中人已死,但她的靈魂飄到神仙山上,後來和唐明皇派去的道士在神仙山上相遇了。而眾所周知,《長恨歌》描寫的是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
人們分析長恨歌里寫的詩句,「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其中「不見玉顏空死處」就是描寫了馬嵬坡上找不到楊貴妃的遺體了。而此後唐玄宗派一個道士去找尋楊貴妃,結果「上窮碧落下黃泉」都沒找到,最後道士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
倘若道士真在仙山上找到了貴妃,這里寫到的蓬萊仙山又在哪裡?在日本的文學創作中,他們常常把蓬萊山本身就指為日本。
H. 楊貴妃的電視劇有哪幾部
1、《楊貴妃秘史》是由北京京都世紀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出品的古裝電視劇,尤小剛執導,殷桃,黃秋生,王洛勇,劉燦、張頌文,石小群等主演。該劇講述了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的秘密後宮史。
2、《大唐芙蓉園》是2007年由西部電影集團、西安大唐芙蓉園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古裝電視劇,該劇由周曉文執導,范冰冰、趙文瑄、紀寧及馬侖共同主演。
該劇講述了唐明皇的寵妃楊玉環傳奇的一生,故事緊緊圍繞楊玉環的情感起伏、命運轉折而展開,重點描寫了她先後和三個男人之間纏綿悱惻,糾纏一生的愛情。
3、《唐明皇》是中央電視台出品的歷史劇,由陳家林執導,劉威、林芳兵等主演。該劇以唐朝歷史為背景,講述了李隆基的人生歷程以及他與楊玉環之間的愛情故事。
4、《楊貴妃》是廣西電影製片廠出品的歷史傳奇愛情故事片,由陳家林執導,周潔、劉文治主演,於1992年上映。該片講述了本為壽王妃的楊玉環委身於公公唐玄宗,二人海誓山盟,但最終玄宗始亂終棄,玉環含恨自盡。
5、《楊貴妃》(英語:The Legend of Lady Yang),是庄偉建執導的古裝電視劇,由向海嵐、江華等領銜主演。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2000年拍攝製作的古裝劇。本劇為香港無線電視拍攝的第二部同名電視劇,主要講述了楊貴妃(楊玉環)的人物傳記故事。
I. 當民國四大才女與民國四大美女碰到一起,你最喜歡哪個
民國是指從清朝滅亡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的期間。民國時期涌現出了眾多才華橫溢的優秀女性,其中的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更是被稱為「民國四大才女」。任何時代都不缺乏美女,二十一世紀初,後人根據當代人的某種審美觀和當代的知名度所評選出了民國的四大美女。下面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民國優秀的才女與美女們。
民國四大才女-張愛玲
民國四大美女中,張愛玲可能是最被當代人熟知的一位。張愛玲,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張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區一幢沒落貴族府邸。童年在北京、天津度過,1929年遷回上海。1930改名張愛玲。她的創作大多取材於上海、香港的上層社會,社會內容不夠寬廣,卻開拓了現代文學的題材領域。這些作品,既以中國古典小說為根柢,又突出運用了西方現代派心理描寫技巧,並將兩者融合於一體,形成頗具特色的個人風格。
她有很多被大家所熟知的經典語錄比如:
1、因為相知,所以懂得。因為懂得,所以慈悲。——這是張愛玲對胡蘭成說的話。
2、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時間和機會;不要做的事情總找得出藉口。——出自《張愛玲語錄》
3、一個知已就好像一面鏡子,反映出我們天性中最優美的部分。——出自《張愛玲語錄》
4、替別人做點事,又有點怨,活著才有意思,否則太空虛了。——出自《張愛玲語錄》
5、我們再也回不去了。——《半生緣》
6、我要你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個人是等著你的,不管在什麼時候,不管在什麼地方,反正你知道,總有這么個人。——《半生緣》
張愛玲這個幽艷女子在文學的歷史長卷上塗抹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卻又飄然遠逝。隔了時空,隔了世俗,縱然紅衰翠減,她仍以非凡的才能、幽冷的目光和華美的語言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響亮而有穿透力的句子,如同江天上不絕的瀟瀟暮雨,洗濯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
民國四大才女-呂碧城
呂碧城,安徽旌德人,生於1884年。父親是光緒三年進士及第,曾任山西學政,家學淵源。呂家有姐妹四人,呂碧城是老三。呂碧城和她的姐姐呂惠如、呂美蓀都以詩文聞名於世,號稱「淮南三呂,天下知名。」 她是女權運動的首倡者之一,中國女子教育的先驅,中國第一位動物保護主義者,中國新聞史上第一位女編輯,中國第一位女性撰稿人,並開創近代教育史上女子執掌校政先例的民國奇才女。被贊為「近三百年來最後一位女詞人。
民國四大才女-石評梅
石評梅生於1902年,山西省平定縣城關人。父親是清末舉人,其家庭為平定城內一個書香門第。石評梅原名汝壁,因愛慕梅花之俏麗堅貞而自取筆名石評梅。石評梅是中國近現代女作家中生命最短促的一位,僅活了26歲。石評梅一生中,創作了大量詩歌、散文、游記、小說,尤以詩歌見長,有「北京著名女詩人」之譽。作品大多以追求愛情、真理,渴望自由、光明為主題。小說創作以《紅鬃馬》、《匹馬嘶風錄》為代表。
民國四大才女-蕭紅
蕭紅1911年6月2日生於黑龍江省呼蘭縣一個地主家庭。1930年,蕭紅因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與中學同學同居懷孕後被棄,困於旅館,困窘間向報社投稿,並因此結識報社的蕭軍,兩人相愛,蕭紅也從此走上寫作之路。蕭紅一生受盡白眼冷遇,她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是回憶性長篇小說《呼蘭河傳》,被香港「亞洲文壇」評為20世紀中文小說百強第九位。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的蕭紅,是民國四大才女中命運最為悲苦的女性,也是現代文學史上一位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她一生拒絕給定、拒絕平庸,這不僅體現在她對傳統社會的抗爭和對愛情自由的追求,更體現在她的文學創作中。不管是從題材選取還是手法運用,蕭紅都拒絕已有成法,另闢蹊徑,堅持自己別致而獨特的風格。在中國文學史上,蕭紅將北方鄉村特有的荒涼曠野下人們的生存狀態、風俗文化,第一次如此逼真的帶入文壇,使文壇既陌生又無限新奇。
以上就是民國四大才女,有才華,有自我的思想及堅持,都留下了大量優秀的作品。值得我們後人尊敬。
接下來,民國四大美女來了,自古以來人們對美女都有高度的關注度,很多古詩詞都有對古代四大美女的描繪,可惜我們不能憑著想像,不能見其真像,而民國四大美女,依賴於科技的發展,近百年前的美女,我們今天有幸可以看到。
民國四大美女-陸小曼
陸小曼生於1903,江蘇常州人,近代女畫家[2]。師從劉海粟、陳半丁、賀天健等名家,晚年被吸收為上海中國畫院專業畫師。曾參加新中國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國畫展。陸小曼擅長戲劇,曾與徐志摩合作創作五幕話劇《卞昆岡》。她還諳崑曲,也能演皮黃,寫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實的文字修飾能力。因與徐志摩的婚戀而成為著名近代人物。1965年4月3日於上海華東醫院逝世,享年62歲。
民國四大美女-林徽因
林徽因1904出生於浙江杭州。原名林徽音,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中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人民英雄紀念碑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深化方案的設計者之一、建築師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初,同梁思成一起用現代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古代建築,成為這個學術領域的開拓者,後來在這方面獲得了巨大的學術成就,為中國古代建築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基礎。文學上,著有散文、詩歌、小說、劇本、譯文和書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間四月天》、《蓮燈》、《九十九度中》等。其中,《你是人間四月天》最為大眾熟知,廣為傳誦。
從上不難看出,林徽因也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女子,難得的美女加才女。
民國四大美女-周璇
周璇1920年出生於江蘇常州,中國電影演員、歌唱家。1931年加入明月歌舞團,因演唱歌曲《民族之光》而受到關注。1932年發行個人首張唱片《特別快車》。1934年憑借歌曲《五月的花》成名,同年她在上海《大晚報》舉辦的「廣播歌星競選」中名列第二。1935年進入電影圈。1937年主演的劇情片《馬路天使》成為其表演生涯的代表作,而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亦在華人地區流行。1938年簽約上海國華影業公司。1941年《上海日報》舉辦「電影皇後」評選,周璇在當選後婉拒了「電影皇後」的榮譽。1946年赴香港發展。1947年主演愛情片《長相思》,由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夜上海》成為華語歌壇的代表作品之一 。1995年獲得中國電影世紀獎女演員獎。1951年因突發精神病而被送入醫院治療。1957年9月22日,在上海病逝。
民國四大美女-阮玲玉
阮玲玉,原名阮鳳根,1910出生於上海,祖籍廣東香山縣,就讀於上海崇德女子中學,後自動退學,中國無聲電影時期影星之一,代表中國無聲電影時期表演藝術最高水平,被譽為「中國的英格麗·褒曼」,在民國時期的影壇地位僅次於影後胡蝶。因為當工人的父親早逝,孩童時代的阮玲玉就隨母為人幫佣;母親節衣縮食,讓她上學讀書,就讀於上海崇德女子中學,後輟學。1926年為自立謀生奉養母親,阮玲玉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處女作《掛名夫妻》,從此踏入影壇,代表作有《野草閑花》、《神女》、《新女性》、《三個摩登女性》等。
阮玲玉成名後陷於同張達民和唐季珊的名譽誣陷糾紛案,於1935年婦女節當日服安眠葯自盡,噩耗傳來震驚電影界,各方唁電不可勝數,上海二十餘萬民眾走上街頭為其送葬,隊伍綿延三里,魯迅曾為此撰文《論人言可畏》。
歷史的巨輪滾滾向前,已經停留在黑白照片的她們留下的書籍影視作品無疑都給這個世界添加了絢爛的一筆。
不過在四大美女裡面我最喜歡的是阮玲玉,而在四個才女裡面我最喜歡的是周愛玲,這個是看自己的感覺和對歷史的了解。
J. 中國四大美女,各有千秋,你對她們了解多少
中國四大美女,各有千秋,我對她們有這幾個方面的了解。
第一個方面的了解,四大美女不僅僅是容貌氣質,更重要的是她們有一定歷史影響力,透過歷史讓後人感到她們的生命溫度。從這個意義講她們的次序應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西施為國請命,深入敵後,忍辱負重,終不辱使命,順利完成任務。王昭君為國為民千里出使,雖是被迫擔保的百姓生活平安,也功德無量!貂蟬身處亂世雖不能扭轉乾坤,但也在此期間也改寫了幾個政治事件。楊玉環入宮後得到專寵,展示了個人魅力,也提升了當時女人的社會地位,更書寫愛情的篇章!
第四個方面的了解,看從哪個方面說了,在我的觀點里西施最美。美女不只是讓人欣賞的,還有內在。西施的一生稱得上傳奇,亂吳國不只是美才能做到,忍辱負重堅定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