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美女養蜂技術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國美女養蜂技術

發布時間: 2022-08-05 05:13:50

❶ 最早養蜂的中國人是那位

姜岐
東漢時期(公元25~220年)進入蜜蜂的人工飼養階段。公元1世紀初,出現了文獻上記載的第一位養蜂專家-姜岐。據《高士傳》記載,姜岐隱居山林,「以畜蜂豕為事,教授者滿天下,營業者三百人。民從而居之者數千家」。當時教授養蜂成為一門專門的學問。清光緒年間,余澤春主編的《秦州直隸州新志·卷之十三·人物》也做了姜岐生活在天水一帶並教授養蜂技術的記載。

❷ 蜜源的中國最好蜜源地

神農架產區:北緯31°15′~31°75′;位於秦嶺,巫山,大巴山環抱之中,地處中國地理氣候南北分界線和地形二三階梯分界線上;是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原始森林,野人出沒之地,世界地質公園,環境原始零污染;神農架也是湖北境內長江與漢水的分水嶺,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1980年,神農架成立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區」保護網成員,受到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成為「亞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201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世界地質公園網路成員。森林覆蓋率高達88%。尤其盛產多花中葯一年生老蜜,有神農雲蜜之稱。
1. 緯度:神農架是北緯31度世界十大奇觀之一。神農架地跨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75′,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
2. 溫度:神農架的氣候隨海拔每上升100米,氣溫低1℃左右,季節相差3~4天。隨海拔增高漸次迭現暖溫帶、中溫帶、寒潮帶等多種氣候類型,境內不同地點的溫度從冬季最低零下20℃至夏季最高37℃。神農架立體小氣候明顯,「東邊日出西邊雨」的現象常有發生。其氣候時空變化較大,有「六月雪,十月霜,一日有四季」之說。非常適合花蜜分泌。
3. 海拔:神農架海拔398──3160米,海拔差大造成神農架形成獨特的立體蜜源,花期長、流蜜時間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植物體內營養物質的合成和積累。
4. 濕度:神農架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海拔每上升100米,季節相差3~4天。由於一年四季受到濕熱的東南季風和乾冷的大陸高壓的交替影響,以及高山森林對熱量、降水的調節,形成夏無酷熱、冬無嚴寒的宜人氣候。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制,氣溫偏涼且多雨,並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3個氣候帶。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為761.4~2500毫米不等,相對濕度在70%-90%,雨水適度,利於花朵泌蜜,蜂蜜自然成熟、自然除水。
5. 光照時間長:神農架在3月至10月,晴天多,光照長,白天氣溫高,晚上氣溫低,非常有利於多樣性植物生長、流蜜、繁衍。
6. 高山生態環境:位於秦嶺,巫山,大巴山環抱之中,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主要集聚在谷地,8%的地區是原始森林;神農架是世界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擁有一個國家級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一個國家濕地公園;是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原始森林,野人出沒之地,環境原始零污染;無工農業污染,365天空氣潔凈,河流清澈,蜜源植物和蜜蜂的生長活動環境非常優越。是中華小蜜蜂的避難所。
7. 多山地。神農架有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6.4米,神農架集聚了中國華東、華北、西北、華中、西南、東北等地的物種,有很多物種在原生地已經消失,但在神農架還在繁衍,是名副其實的動植物避難所。這里有各類植物3700多種,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39種。有「中草葯王國」之稱,中草葯植物達1800多種;有植物活化石珙桐,有名貴中葯材金釵石斛、七葉一枝花、江邊一碗水、頭頂一顆珠、文王一支筆、天麻、首烏、人參、五味子等。高海拔地區盛名貴產稀有的一年生中草葯多花老蜜,有神農雲蜜之稱。
天水北依渭水、南傍嘉陵,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暖溫帶、亞熱帶過渡性季風氣候潤澤了這方神秘瑰麗的水土,她是造化物的神秀,是天地最為摯愛的女兒,她秉持了父親河的豪放厚重,又傳承了母親河的溫柔美麗,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為她成為世界級最好蜜源地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富饒資源。
1. 緯度。天水地處北緯34°05′~35°10′、東經104°35′~106°44′之間,中國幾何版圖的中心,北依黃河,南臨長江,屬秦嶺末端的小隴山森林氣候帶,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使得這里從春到秋生長著各種蜜源植物:有刺槐、油菜、漆樹、椴樹、狼牙刺、五味子、黃芪、黃芩、黨參、苜蓿、茴香、葵花等。
2. 溫度。年均氣溫10.72℃,無霜期170天左右,屬溫暖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分明。
3. 海拔。海拔1130──2700米,海拔差大造成天水形成獨特的立體蜜源,花期長、流蜜時間長,海拔的高度還決定了它的高原性氣候,晝夜溫差大,有利於植物體內營養物質的合成和積累。
4. 濕度。年平均降雨量531毫米,相對濕度在60%-80%,降雨周期和降雨量規律,日照充足,雨水適度,利於花朵泌蜜。
5. 光照時間長。在4月至10月,這里晴天多,光照長,氣溫高,有利於多樣性植物生長、流蜜、繁衍。
6. 高原。地處六盤山、隴中黃土高原和秦嶺山地交接處,地跨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天水以西秦嶺為分水嶺。中北部渭河水系屬黃河流域,南部嘉陵江水系屬長江流域。渭河東西橫貫全境,地質構造極為復雜,地下水資源豐富。西北高原屬典型的、傳統的農業型經濟環境。無污染性廠礦企業,長年空氣潔凈,河流清澈,蜜源植物和蜜蜂的生長活動環境非常優越。
7. 多山地。隨著海拔高度的不同,適宜於不同溫濕度和光照的蜜源植物形成了相對單一的開花和沁蜜的時間層次。從4月至10月,依次有刺槐、油菜、狼牙刺、黃芪、黃芩、黨參、山花、五味子、棗花、蕎麥等。
得天獨厚的氣候和地理地貌條件,使得天水成為世界級蜂產品蜜源基地和天然的「大蜜庫」。部分蜜種產量占我國同品種蜂蜜的80%以上,濃度高於南方蜂蜜。蜂王漿產漿期在其他蜜源區僅有一個月左右,而在天水小轉地放養產漿期卻長達半年之久,所產蜂王漿中癸烯酸含量達1.8%-2.5%,高於其他蜜源區,是我國最好的蜂王漿產地。
最後需指出,社會文化的巨大優勢,也為天水成為世界級蜜源地奠定了基礎。中華養蜂鼻祖姜岐的誕生地、中國養蜂業的起源地是天水;我國四大放蜂路線之西線必經之地在天水;中國西部唯一一所國家級養蜂研究所位於天水,養蜂技術發達,行業地位顯著。

❸ 如果想要養蜂,有什麼養蜂最佳的技術推薦的

一、收蜂技術

收蜂是養蜂必不可少的技術之一,在養蜂生產中經常需要用到,尤其是發展中蜂養殖時更為重要,事實上很多人飼養中蜂都是從收捕野生中蜂群開始的,而大多數野生中蜂群都築巢在樹洞、石洞等隱蔽的地方,這就需要養蜂人能將其收捕回來,同時在蜂群自然分蜂時也要求養蜂人能將分出去的蜂群收回來。

二、分蜂技術

分蜂是蜜蜂擴大種群數量的方式,大致可以分為自然分蜂和人工分蜂兩種,小規模中蜂養殖一般是讓蜂群自然分蜂,意蜂養殖和大規模中蜂養殖多採用人工分蜂,採用自然分蜂時養蜂人要知曉分蜂的大致時間也便及時收捕分蜂群,而人工分蜂則需要養蜂人具備一定的分蜂技術,否則極有可能導致分蜂失敗。

六、防病技術

蜜蜂的疾病雖然相對來說比較少,但一旦發病處理起來則極為麻煩,稍不留神便可能導致全群覆滅甚至波及全場,很多養蜂新手對蜂病防治不注意導致蜜蜂整箱整箱的死亡,從而造成極大的損失,同時蜜蜂在自然界的天敵也非常多,其中最為常見的便是胡蜂(馬蜂),幾只金環胡蜂便能夠毀滅一個蜂群。

總結:養蜂對技術的要求非常高,新手建議前期以不超過10群為宜,同時要一步一步的摸索學習,多和專業的養蜂人交流學習,等具備一定的養蜂技術後再進行大規模養殖,切勿好高騖遠、眼高手低。

❹ 中國養蜂第一人是誰

姜岐,字子平,漢陽上邽(今甘肅天水市秦州區)人,是目前有文獻記載的第一名中華養蜂者。 如倉頡造字,目前被認為是中國養蜂史上的鼻祖。

❺ 怎樣養蜂。

目前,養蜂業在我國農業生產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它不僅有著良好的社會效益,而且也有著較好的經濟效益。怎樣才能養好蜜蜂呢?就我個人的一些經驗介紹如下,供蜜蜂初養者參考。

一、認識蜂業

(1)投資與收入:初養蜂者要去向周圍養蜂前輩了解,養一群蜂要投資多少,又能有多少收入;一個人能養多少群蜂;豐年與次年收入相差多大,風險系數又有多高等等。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數。

(2)蜂業動態:從宏觀上了解中國蜂業的現狀秘未來,認清中國蜂業的優勢與不足,結合自身條件,刻苦鑽研,爭取為中國蜂業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蜂場選擇

(1)地理位置及環境:意蜂養殖只適於海拔600m左右,避開污染嚴重、噪音較多的地方。還要給蜜蜂創造一個空腹上飛、飽肚下飛的採集環境,選擇光照充足、清靜避北風的優良場所放養。

(2)蜜粉源調查:購蜂之前,還有一個主要問題就是蜂場周圍有沒有兩個以上的主要蜜源,並且要求長年有輔助的蜜粉源,因為只有良好的輔助蜜粉源才能保證蜂群的正常繁養。

三、備好蜂具,購蜂學藝

(1)養蜂用具:養蜂用具大到蜂箱、巢框、繼箱等,小到起刮刀、鑷子、移蟲針,都要在購蜂之前備好,以解用時之急。有關用具及其規格在《養蜂手冊》一書上有詳述。

(2)購蜂:先要定其品種,是養漿蜂還是糖蜂,然後根據自己的家庭勞力具體情況確定所購群數。

(3)學藝:養蜂關鍵是技術,怎樣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掌握養蜂技術。本人總結的一條捷徑就是:在哪家蜂場購蜂,就在哪家蜂場帶蜂學藝。因為養蜂技術中的許多環節,不但要知其理論,更要著重實踐。帶蜂學藝不但可以進行大量而直觀的實際操作,更能在養蜂技師的指導下把所購蜂群繁養好,盡量讓初養者少走或不走彎路。

❻ 傳統養蜂有何優缺點呢

如今,養蜂業主要採用現代人居環境技術來養蜂。由於現代生活架養蜂具有管理方便、問題可控、采蜜方便、效率高等優點,現代生活技術逐漸取代了中國傳統的養蜂技術。中國傳統養殖技術真的這么脆弱嗎? 事實上,傳統的養蜂技術並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糟糕。這項技術還有一些東西需要學習和探索。接下來,我們來談談中國傳統蜜蜂養殖的利弊。

由上可知,傳統養蜂有利有弊,如何養蜂取決於養殖戶的需求。

❼ 為什麼說娶妻不娶養蜂女

俗話說得好家有賢妻夫禍少,結婚是一生的大事,在選擇結婚對象之前,一定要慎重,一旦選擇錯誤,會給自己帶來無盡的痛苦,很多人總結出的娶妻不娶三大女的道理,這三種媳婦一旦娶了,以後的日子恐怕很難過,所以大家要擦亮眼睛。



1、貪慕虛榮的女人

如果一個女人,非常的愛慕虛榮,喜歡攀比,貪財懶惰,物質至上,那麼在結婚後,你很難滿足她對物質的要求。這樣她會不停的拿你和別人攀比,而對物質的貪欲是追求不盡的,時間久了。就會對你心生抱怨,將眼前的不如意都發泄到你身上,不利於感情穩定。



最重要的一點,貪慕虛榮的女人更容易出軌,因為對她來說,只要誰能給她好的物質生活,她就會拋棄現在的一切,在她心中物質至上,沒有什麼道德約束感,也不會去考慮感情,這樣就加劇了你們感情的不穩定。



2、不孝順的女人

如果一個女人對自己的父母不孝順,那麼這樣的女人不能娶,因為她對自己的父母都不關心,更不可能對你的父母好。大部分不孝順的女人,多是因為太過自私冷血,不懂得表達自己的關心,這樣的女人也不會真心的愛你,因為她最愛的只有她自己。

試想一下,如果娶了一個不孝順的女人,在你父母生病的時候他不僅不會去關心,還會反對你去關心,這樣兩個人在家庭理念上就會發生很多的矛盾,在與一個女人結婚之前,試著了解一下她對父母的態度及家庭的觀念。


3、太顧忌娘家

如果一個女人,太顧忌娘家,把娘家的一切放在首位,也是不利於婚後小家庭的維系。尤其是現實生活中,有很多「伏弟魔」。即使在結婚後,也要經常操心自己弟弟事,今天要為弟弟買房子湊錢,明天要為弟弟娶媳婦湊彩禮,就像是一個無底洞一樣。

至於你說的養蜂女,他們只是比較奔波勞累,要隨著花開的季節去追趕花期,所以時常是在外奔波。

❽ 中國歷史上第一養蜜蜂的人是誰啊

這個好像沒有確切記錄,養蜜蜂從遠古就開始了,
人類利用和飼養蜜蜂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古代養蜂、活框蜂箱養蜂和現代養蜂3 3 個階段,每個階段又可分為不同的發展時期。
在原始社會,人們獵取野生蜂巢的蜂蜜和蜂蠟,供食用和作祭祀品;
蜜蜂的蜂蛹和蜂蜜都是人類的優良食品。中國古人很早就開始和蜂打交道。1953年在中國山東省萊陽市北泊子與臨胸縣山旺發現的蜜蜂化石,證實2000萬年前中國東部溫帶區存在蜜蜂。公元前16-11世紀殷商甲骨文中就有 「蜜」字的記載,說明中國蜂業至今已有3000多年歷史。在漫長的歲月里,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和科學技術的進步,逐漸形成了中華蜜蜂的傳統養殖特點。
中國古代蜂業的發展可以說是歷史悠久,人們開始是用原始的方式來獵取野生蜂的產品,逐漸過渡到粗放飼養中華蜜蜂,並對蜂產品進行簡單的加工與利用。

從原始社會到漁獵社會,中華民族的祖先最初是搗毀蜂窩,燒死蜜蜂,掠食巢蜜、蜂子;其後,人們有意識地利用蜂群再生產能力,學會用煙霧驅蜂,保留部分蜂窩,獲取蜜、蠟和蜂子。隨著人類的進步和社會生產力的不斷提高,人們在採收蜜、蠟和蜂子的實踐中,又學會了用泥草、牛糞等塗抹蜂窩洞口,並留一小孔,讓蜜蜂出入,最後在樹幹上刻痕為記,以示蜂窩有主,按時採收蜜蜂產品。這一事實說明中華民族的祖先在當時已經產生了原始養蜂意識。這種採收蜂產品的方法,在雲南部分少數民旅中沿用至今。
經過漫長的歲月,人們對蜜蜂的習性有了一些粗淺的認識,對蜂蜜、蜂子等天然產物的利用也不斷進步。在《詩經·周頌·小毖》中記載有「莫予井蜂,自求辛蟹」的詩句,即警告人們不要激怒蜜蜂,以免遭蜇。東周時期,人們已開始用蜂蟄治病,在《黃帝內經》中記載了蜂蜇療法。當時對蜂產品的利用主要用於食品。《札記·內則》中記載有「子事父母、棗栗館蜜以甘之」和「雀、鵝、嫡、蟹皆可供應用,則自古食之矣」以及「嫡、費、鮮之,人君燕食」等的記載。這些事實說明在2300年前,甜美的蜂蜜被用於孝敬老人和長者,營養價值很高的蜂和蟬的幼蟲是帝王貴族的珍貴食品。在《楚辭·招魂》中記載有「瑤漿蜜勺」和「櫃枚蜜餌」之句,即用蜜調製成蜜槽,用蜜與米、面做成蜜餌等古代蜂蜜食品。西漢時期在嶺南今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一帶已有用蜂蠟製作蠟燭的工藝。當時還有工匠利用蜂蠟製作印章和工藝品。除了這些利用外,中國古人於漢代發明了蠟綴 (即蠟染絲織品)技術。此後,蠟染紡織品成為歷代皇宮的貢品。
東漢時期,養蜂先驅者為便於採收蜂產品開始了移養蜜蜂,他們砍下附近有野生蜂窩的樹干,掛在屋牆下飼養。這一進步,對以後深入地觀察蜜蜂生活習性,改進飼養方法,提高養蜂技術創造了有利條件。從自生自滅狀態下的野生蜜蜂巢穴中採收蜂產品,逐漸轉變為將野生蜂收回家中馴化飼養,它標志著中國古代養蜂的開端,同時說明了中華民族的祖先對蜜蜂認識上的一次飛躍。從此,為中國養蜂科學的發展和中華蜜蜂傳統飼養方法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魏晉南北朝時期,張華所著的《博物志》記載了山區養蜂者「以木為器」,「以蜜蠟塗器內外令遍,安糖下或庭柿誘引野生蜂,春月築桑生育」。還有鄭輯之著《永嘉地誌》記述了家人「以蜜塗桶」、「舉群悉至」的誘引蜂群的技術。
晉代皇甫溢著《高士傳》記述了漢代一位養蜂先驅姜吱,傳授養蜂技術,教授天下,營業者300餘人,民從而居之者數幹家。皇甫溢贊他「牧家調蜂,天涯笑傲」。這說明中國古代已經有人注重傳授養蜂技術。當時人們對蜂群的築巢、分蜂等生物學特性的觀察都作了記載。276年至324年,郭湊的《蜜蜂賦》首次記述了蜂群中有 「吮瓊」、「營堂」、「閘衛」等分工,認識到蜜蜂是社會昆蟲。還有 「咀嚼華滋,釀以為蜜」的詞句。這個時期養蜂巳由移養的半人工狀態,進步為用原木仿製蜂窩誘蜂的家庭養蜂初級階段。
隨著技術的進步和觀察的深入,中國古人對蜜蜂的觀察更加仔細。唐代養蜂者段成式,在所著的《酉陽雜姐》一書中記載「相蜂(即雄蜂)生三、四月,黑色」,「相蜂過冬,蜂族必空」等生物學特徵。
韓鄂在所著的《四時纂要》中開始把「六月開蜜」列為農家事宜。宋、元時期是中華蜜蜂人工飼養的重要時期。從宋代開始,對防治蜘妹、螞蟻、蛇、雀、蛹蠍、狐狸等蜜蜂的敵害,就已有了記載。
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古代養蜂生產技術和科學理論的日趨進步,甚至出現了專業的養蜂場。
元代名士劉基所著的《郁離子·靈丘丈人》一書記載了靈丘丈人父子兩代經營一個專業蜂場盛衰演變情況,從而總結出根據蜜源情況建場選址、蜂群四季管理和繁殖、合並蜂群增強群勢、取蜜方法和原則。書中還有如何防治蜜蜂敵害等的記載。書中記載有「木以為蜂之宮,不館不之」的字句,這說明當時中國已經出現了原始木製蜂箱,而且養蜂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布局。該書還記載「蔫則縱之析之,寡則與之衷之,不便有二王」,意思是群勢強就可以進行人工分蜂,群勢弱則加強飼喂,以強補此外,在養蜂技術上還有一些重要發明,如兩人配合用煙驅、蜜誘的方法收集分蜂群,還有三面撒水揚塵,阻其蜂路和撒土追捕蜂群等方法。
1819年博物學家郝謎行編著的《蜂衙小記》對蜜蜂生物學特性、養蜂技術、養蜂經驗等都作了記載,成為中國第一部養蜂專著。當時養蜂生產規模已很可觀,一般農戶養蜂十多窩(群)。養蜂者在生產實踐中,對蜜蜂的生物學特點的觀察更為深入細致,同時進行一些科學研究。明清的一些學者對蜜蜂個體發育四個階段的蟲態分別進行了描述。
明代徐光啟研究了雨水、花木和蜂蜜的關系,總結了利用物候學預測當年產蜜豐歉的方法。蒲松齡(1640-1715年)在他的《農桑經》中指出「門戶清凈,來往不繁,經營不勤」是分蜂的預兆。1760年張宗法在《三農記》中記述,分蜂時新蜂王要「另居一所,不得子母對面並肩」這就指明了蜂王是雌蜂,解決了長期以來對蜂王性別的爭議。截止清朝末期,中國飼養的中華蜜蜂約有20萬群左右。這個時期的養蜂科學技術的發展,為30年代引迸西方蜜蜂和活框養蜂技術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