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美女是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美女是一個愛國的中國人

發布時間: 2022-08-27 13:35:11

Ⅰ 中國古代偉大女性的作文300字

中國古代十大傑出女性
長孫皇後--最賢惠的女人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後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上官婉兒——巾幗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非常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貂蟬——最早的女間諜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之一,「閉月」就是講她。貂蟬也是女間諜的鼻祖之一,她親身實踐了美人計和連環計。

呂稚——最狠毒的女人
呂稚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在歷史上算是個很成功的女政治家,但至今人們提起他的名字,最先想到的是她的的狠毒和權變。

柳如是——最好命的紅塵女子
柳如是是活動於明清易代之際的著名歌妓才女,她個性堅強,正直聰慧,魄力奇偉,名氣很大。

秋謹——最豪氣的女人
在國家民族面臨生死危亡的時刻,巾幗不讓秀媚的一代女俠秋瑾,拋家別子,女扮男裝,東渡日本, 去追求另樣的人生,去尋求民族振興的方法,並最終走上了一條不歸路。把「最有豪氣的女人」這樣的稱為獻給這位女英雄的確是名至實歸。

李清照——最有才華的女人
李清照死於哪年已不可考,她的傳世之作是《漱玉詞》,基本屬婉約派,由於她一生經歷比晏幾道、秦觀等更艱苦曲折,加上她在藝術上的力求專精和在文藝上的多方面才能,詞的成就超過了他們,她後期的詞還兼有豪放之長。她的《思項羽》詩和「南渡衣冠思王導,北來消息少劉餛。」的詩句反映出她憂國憂民的情懷。

夏姬——最妖嬈的女人
夏姬是一個顛倒眾生的人間尤物,她具有驪姬、息媯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而且曾得異人臨床指點,學會了一套「吸精導氣」之方與「采陽補陰」之術,因此一直到四十多歲,容顏的嬌嫩,皮膚的細膩,仍然保持著青春少女的模樣。

文成公主——最成功女外交官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情況的典範。在她是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譽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實不為過。

萬貴妃--最有魅力的女人
歷史上得寵的妃子很多,但若論情況之離奇卻誰也比不過明憲宗的愛妃萬萬貞兒。一個大皇帝十九歲的女人卻牢牢佔領了丈夫的心,並且擁有他一生的寵幸,這真是讓旁人百思不得其解,唯一的解釋只能是萬妃具有與眾不同、風騷入骨的狐媚手段了,就此說來,萬貴妃倒是當之無愧的最有魅力的女人!

中國近代的傑出女性——宋慶齡

慈禧老佛爺,中國近代史上最傑出偉大的女性之一!
慈禧太皇太後,影響中國一時的老人,她的功績,不能因為她的民族和當時的歷史原因全面否定,修建頤和園,就是她為整個民族做的實事之一。除此之外他還為中國做了不少好事。

當代傑出女性
真實,自然,甜美的「民歌皇後」。宋祖英,37歲,中國當代最具實力的青年歌唱家之一。
美麗優雅,卓而不群,天寵人愛,最具女人味和最孩子氣面目的影星。34歲的許晴,善良,有親和力,許晴塑造了觀眾喜愛的那麼樣一種老少咸宜的乖巧甜蜜女孩形象,從而寄託著觀眾在塵世間最美麗的夢想。
鍥而不舍,頑強堅毅,不畏艱難的中國一流女棋手。甚至達到了男子國際象棋特級大師的標准分,獲得了國際象棋男子「國際特級大師」的稱號。6歲的時候,謝軍開始學習中國象棋,還得過北京市比賽的兒童冠軍,10歲時在北京棋院改學國際象棋,16歲進入國家隊,並很快嶄露頭角, 1984年、 1985年,她以全勝的戰績兩度奪得全國少年冠軍,並成為我國最年輕的國家大師(至今仍無人打破此項記錄)。
一位傳遞著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一個美麗動人用身影流泄出生命律動的舞神。楊麗萍,雲南大理白族人。從小酷愛舞蹈,沒有進過任何舞蹈學校,一直以來,人們將這位從深山裡走出來的神秘舞蹈家稱為「巫女」——一位善於用肢體說話的人。
為了維護中華民族尊嚴,進行了一場中國民間個人針對日本政府強弱懸殊的時日持久的世紀之訴。一名真正愛國的中國人。1997年8月11日,在日本東京地方法院上,王選女士代表中國108名原告,就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對日本政府提起訴訟,將日本政府推上被告席,要求日本政府謝罪賠償。
愛動感情、親和,平實,不張揚的中央電視台優秀的節目主持人。1990年,倪萍調入中央電視台做節目主持人,她在《綜藝大觀》及連續十多屆的春節聯歡晚會中的瀟灑表演給廣大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部部表現出深刻的人生觀察,直探人性的力作。在生命的氣息里創造出「思想的表情」,以及「力度表情的豐富性」,藉此表現出人生的真諦。鐵凝,自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至今已發表文學作品約150餘萬字。
中國經濟環境的清潔師」、「敢說出皇帝根本沒穿新衣的直言的孩子」,甚至被稱為「真英雄」的普通的中國女性。劉姝威,中央財經大學一位普通的研究員,這是一位儒雅、文靜但卻用良知說話、堅守自己職業操守的女性知識分子——劉姝威。
率真、本色的歌唱演員。那英的性格中滲透了她太多家鄉的味道,而這也一直在影響著她的生活、她的事業。
一個身體傷殘但卻像詩一樣生存的靈魂。20歲以下的人,很少有人還記得張海迪。20年前,她是「時代的先鋒,青年的楷模」,當時,醫生斷言,她活不過27歲。今年,她已經47歲了,現代醫學延續了她的生命,也延續了張海迪。
09-01-02 | 添加評論
0

dg6604142

這個很難有標准判斷啊
真正歷史上我認為最偉大的:
1:孟母
生平:我找不著
為子女的教育問題嘔心瀝血,孟母三遷和孟母停機都是自古流傳,教育孩子的佳話。如果沒有孟母,歷史上不會有亞聖的出現。母親是最偉大的女性,而孟母是最偉大的母親。
2:虞姬
生平:項羽的寵姬,名虞。項羽困於垓下,曾作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怎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姬和:「漢兵將吾困,四下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並勸這位霸王「早作良圖,殺出重圍,恢復霸業」。!」
秦末虞地(江蘇吳縣)人,有美色,善劍舞。公元前209年,項羽助項梁殺會稽太守,於吳中起義。虞姬愛慕項羽的勇猛,嫁與項羽為妾,經常隨項羽出征。項梁死,項羽為次將,施升上將軍,虞姬與項羽形影不離。

楚漢之戰,項羽困於垓下(安徽靈縣),兵孤糧盡,夜聞四面楚歌,以為楚地盡失,他在飲酒中,對著虞姬唱起悲壯的「垓下歌」,虞姬為楚霸王起舞,含淚唱:「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義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拔劍自刎,死後葬於垓下,今安徽靈縣東南有虞姬墳。

這是歷史上英雄美女的傳奇典型,紅塵相伴,血飲沙場,她自刎時的身影使她與霸王的愛情成為不可動搖的神話,虞姬堪稱偉大女性之一
3:武則天 生平略
知名度最高的女性,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位女皇,上啟貞觀下接開元,唐盛世由她而治,千秋功罪無字評說,最偉大的女性當之無愧。
4:李清照(生平略)
這是小學生都知道的才女。中國歷史上才女很多,但是如果沒有李清照,能與大文豪比肩的女子要失色不少。宋詞婉約派代表人之一,金石錄作者,還有半自由戀愛的一段佳話,可惜晚來孤獨,遇人不淑還有牢獄之災,不過更體現了她的清高和堅強。
排名按出場順序,分別在德,情,政,才方面有突出表現的。
另:王昭君,文成等人落選,是因為和親政策不是她們的貢獻,沒有她們,一樣有其他女子進入和親名冊,而且一生靠婚姻使人記住的女性無論如何不能說偉大。
花木蘭,穆桂英等人落選:是因為征戰一不是女子強項,二武功在歷史上起的作用並不重要,三她們是否真實存在有待考證。
李香君,柳如是,蘇小小等人落選:嗯……我的惡趣味,出身也是個問題,風塵女子無論如何比不上良家閨秀。
不過網上有另一種說法:一代女皇武則天;民族團結的象徵王昭君;多才多藝的女詩人蔡文姬以及南宋女詞人李清照

Ⅱ 四大美女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指春秋戰國末期的西施、西漢時期的王昭君、東漢末年的貂嬋、唐代盛世的楊貴妃。
一、西施,春秋時期越國的一位賣柴人的姑娘,因為生得艷麗絕倫,她在河邊浣紗時,清轍的河水照著她美麗動人的人影,使水中的游魚竟忘了游水而慢慢沉入水底,所以便西施為「沉魚」的雅號。因越王勾踐為報滅國之仇,對吳王夫差施行「美人計」,她被選中。吳國破亡時,因為她太美貌了,怕這股「禍水」再殃及越國,被越軍沉到江底淹死了。
二、王昭君,西漢時期一貧困女子,姓王,名嬙,字昭君,今湖北姊歸縣人。據說王昭君在離家途中,她看到遠飛的大雁,勾起了無盡的鄉思,為禁彈起了琴弦,一群飛雁聽到琴聲,看到她美麗的容貌竟忘了抖動翅膀而跌落到地上,所以,王昭君便得了一個「落雁」的美稱。她是一個才貌雙全的美女,自漢元帝即位時選入宮中,因見不皇帝而倍受冷落,心中自然不悅。在與匈奴和親時,王昭君聞訊後權衡輕重,便自願嫁到匈奴,為維護漢匈兩國的友好做出了可歌可泣的貢獻。
三、貂嬋,東漢末年漢獻帝的大臣王允府中的一名歌妓,因有超群的美貌,又能歌善舞,深得王允的寵愛。據說,有一天晚上貂嬋在花園拜月時,一片雲彩將月亮遮住了,王允得意地說:「月亮比不過我女兒的美貌,也慚愧地躲到雲的後面去了。」貂嬋由此被人稱作有「閉月」之美。時值董卓專權,獨攬朝政,東漢已名存實亡。司馬王允為了要殺董卓,離間董卓與義子呂布的關系,設下「連環計」:即先將16歲的貂嬋許嫁呂布,接著又把貂嬋送給了董卓,造成董卓奪呂布所愛的假象,貂嬋也故意勾引呂布於後花園,被董卓看見,導致董卓與呂布干戈相見,最後董卓被呂布殺掉,娶貂嬋為妾。其實貂嬋既不愛董卓,也不愛呂布,她只是被用來充當誘餌,只不過是權貴們手中的玩物或犧牲品。
四、楊貴妃,原本是洛陽一小吏養女,取名太真,小字玉環,今山西水濟人。初為唐玄宗李隆基兒子壽王李瑁的一名妃子,因天生麗質,被李隆基看中而選入宮中,天寶四年(745年)封為貴妃。傳說她有一天到花園賞花解悶,無意中碰了一下含羞草,含羞草馬上捲起了葉子,唐明皇贊嘆她有「羞花」之容。後因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把持朝綱,滿朝怨恨,導致「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帶楊貴妃棄位逃跑途中,將士嘩變,殺掉了楊國忠,並逼唐玄宗賜楊貴妃自縊而死於佛堂。可憐這位受寵皇恩的「絕代佳人」,其結局也只為過是皇帝保命的殉葬品。

Ⅲ 為什麼古代只有"四大美女"呀她們也不是一個時代的人呀

中國人這么多,美女也一定不少,很多時代的審美也是不同的.那為什麼會總結出這四個不同時代的美女呢?
原因在於,她們影響了歷史的發展,在歷史上用自己的貌美,改變了歷史.
西施為國家,出生入死,為滅吳做出了巨大貢獻.
昭君出塞,也是為國為民,毅然遠嫁他鄉,氣節令人敬佩.
貂蟬,雖為歌姬,出身貧賤,卻也知道國家興旺,匹夫有責.以自己的女兒身投入了殘酷的政治斗爭.
我個人不喜歡楊貴妃,但是她的出現卻也是中國歷史濃墨重彩的一筆,和中國文化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加之有長恨歌的歌頌,美人香消玉殞的悲劇,更加使人動容,對民間影響很大,甚至有傳說她沒有死而是去了日本的傳說.
四大美女,不如說是四大奇女子.

Ⅳ 中國人常指的古代四大美女是誰

中國人習慣把西施、貂蟬、王昭君和楊貴妃稱為古代四大美女。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

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就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

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以秋波,報董卓以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王嬙,為漢元帝宮女,號昭君,長得美麗,也很有見識。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於到長安,要求和親。昭君自願前往,她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先進文化傳給匈奴。從此以後,匈奴與漢朝和睦相處,有60多年沒有發生戰爭。

楊玉環,唐代蒲州永樂(今陝西華陰)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遂先封她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載(745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其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700人,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爆發,唐玄宗至馬嵬坡時,軍隊不肯前行,玄宗為穩定軍心,不得已將貴妃縊死於路邊。

Ⅳ 手握15項專利,即使美國高新挽留也要回國的女教授是誰



比如疫情期間,在我國內憂外患之際,數十萬青年人奮斗在愛國運動的第一線,激發了全民族追求真理與進步的偉大覺醒;祖國強盛之時,新一代青年人也穩握歷史接力棒,在各自的跑道上煥發青春力量,讓五四精神生生不息。

Ⅵ 中國傑出的女性有哪些

  1. 武則天(中國武周時期女皇帝)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 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6)美女是一個愛國的中國人擴展閱讀

創作特點

冰心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大多不用濃墨重彩,也較少精雕細刻,只用素描的筆法,淡淡數筆,人物形象就彷彿那出水的芙蓉,鮮靈靈地浮現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兒姑娘》、《小桔燈》分別塑造了三個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們大多心地善良,溫柔美麗,活潑大方,穩健端莊。她們青春煥發,充滿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贏得女性的尊嚴;以自身事業上的輝煌成就,獲得男人的敬重。此外還有一系列熱愛祖國的青年,慈憐溫柔的偉大母親,通情達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學風趣的老教授等眾多形象,透出了溫情。

Ⅶ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偉大的女人

一代女皇武則天

唐高宗李治皇後,後為周則天皇帝,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武則天14歲時,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宮為才人。太宗死後,則天入感業寺為尼。唐高宗即位,復召入宮,拜昭儀,進號宸妃,與王皇後、蕭淑妃爭寵,互相讒毀。永徽六年(655)高宗立武氏為皇後。王皇後被廢不久,即與蕭淑妃同被則天害死。則天素多智計,兼涉文史,自顯慶末年起,乘高宗體弱多病之機,遂專國柄,威勢日重。上元元年(674),高宗稱「天皇」,武後稱「天後」,宮中稱為「二聖」。弘道元年(683)高宗去世,中宗李顯即位,則天臨朝稱制。嗣聖元年(684)二月,則天廢中宗為廬陵王,立睿宗李旦,繼續臨朝稱制。則天於天授元年(690)稱帝,國號周。廢睿宗為皇嗣,改東都洛陽為神都。

武則天的一生
武則天,名曌,山西省文水縣南徐村人。生於唐武德七年(623年),卒子唐神龍元年(705年),享年82歲。67歲登基稱帝,在位15年。退位後,唐中宗李顯上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死後謚號「則天大聖皇後」。從此,「則天」二字逐漸代替其名,傳至今日,人們都稱之為武則天。

出身官宦之家

武則天是武氏家族在文水縣的第八代子孫。北魏時,她的祖先武洽官封五兵尚書、晉陽公,食邑於文水,賜田50頃。這塊封邑大約占據著南徐至北徐兩村之地。在這塊土地上至今仍留有和武氏家族有關的古跡,如則天廟、武家山、武家廓、泌水河、神福泉、武轅城等。其父武士彟是唐高祖李淵的開國功臣,歷任井鉞將軍右廂衛、工部尚書,封應國公。

在唐太宗朝,歷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荊州大都督。貞觀九年(635年),卒於荊州大都督任上,享年59歲。其母楊氏,是隋朝宗室宰相楊達之女,自幼篤信佛教,受戒立志事佛,有很高的文化素養,42歲嫁武士彟為繼室妻子,生有三女,武則天是其次女。武則天就出生在這樣一個官宦之家。

武則天幼年是都督府千金,後來是聖神皇帝,關於她的事跡被人們傳為神話故事的很多,如袁天罡相面的傳說,至今,四川廣元還留有望雲鋪的地名。相傳,唐代火井令袁天罡回京,走到朝天關山上看見利州方向有王氣,又往西南走了15里到望雲鋪,見利州上空祥雲累累,說:「王氣至。」武土彟聽說他善長相面,便邀至府上。當時武則天尚在強褓懷中,穿男孩服裝,袁天罡看後說:「龍瞳風頸,富貴之極。」又反復細看說:「若是女當為天子。」又如正月二十三日婦女遊河灣,是四川廣元一年一度的民間例會,相傳這天是武則天的生日。還有則天婆婆梳妝樓、則天壩等遺跡與傳說。

從才人到皇後

貞觀十一年(637年),14歲的武則天受召入宮。臨別時,母親楊氏傷心慟哭,武則天卻泰然處之,安慰母親說:「見天子庸知非福?何兒女悲夫?」由此小事已可看出武則天從小即見識非凡。

武則天入宮之初被冊封為才人,但10多年過去了,武則天既無子女也沒有被提升,可見她在當時的處境並不十分理想。然而,武則天卻時時在尋找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華和政治抱負。一次,唐太宗得到一匹烈馬,名號「獅子驄」,沒有人能夠馴服,唐太宗為此嘆息不已。當時武則天侍侯在側,她勇敢地提出馴馬的要求,說:「妾能馭之,然需三物,一鐵鞭,二鐵錘,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鐵錘錘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馬供人騎,若不能馴服要它何用。」唐太宗聽了誇獎她的膽略。這也正是日後武則天的一條馭政之道。之後,她逐漸與太子李治志趣相投,關系密切。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駕崩,按當時宮廷常規,武則天出家為尼。兩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顧了宮廷生活的富貴與艱險,在政治上日趨成熟。

永徽二年(651年)八月,武則天再次回到自己生活過的唐朝皇官。這是她與唐高宗李治的共同要求,同時還有著另一層復雜的背景,這就是王皇後在宮中受到蕭淑妃爭寵的困擾,迫切希望借武則天回宮來離間皇帝對蕭淑妃的寵愛之情。武則天回宮之初,也只是宮女身份,安排王皇後身邊。武則天出於政治上的要求,聰明乖巧,「卑詞曲體以事後」,王皇後「數稱其美於上」。

永徽三年(652年),武則天生了長子李弘,給自己帶來了晉升的希望,也給王皇後增加了一層憂慮。本來武則天就與唐高宗志趣相投,皇帝對她的恩寵日益增多,使王皇後大為吃醋。永徽五年(654年)三月,武則天被冊封為昭儀,地位僅次於皇後與淑紀,成為後宮的第三號人物。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王皇後密於母柳氏求巫祝厭勝(即請巫師作法咒詛他人),事發,唐高宗大怒,斷令柳氏不得人宮,舅柳(特殊字)罷知政事。十月十三日,唐高宗下詔:「王皇後蕭淑妃謀行鳩毒,廢為庶人。母及兄弟一並除名流放嶺南。亡父王仁佑追奪告身。」連貶出京城的柳(特殊字)也因潛通宮掖,謀行鳩毒處以死罪。 永徽六年(655年)十月十九日,唐高宗下詔立武則天為皇後。登上皇後寶座,是武則天一生成敗的關鍵環節,她的政治生涯也由此開始了。

理朝政顯才華

登上皇後寶座的武則天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如何處置廢為庶人的王皇後和蕭淑妃。《資治通鑒》載,唐高宗偶然行間其所,見門窗關閉甚嚴,於是呼曰:「皇後淑妃安在?」二人聽了嗚咽痛哭,說皇上如果念舊日情份使妾再見天日,請改此院為回心院。她們希望唐高宗回心轉意,撤銷對她們的處分。這件事很快被武則天知道。她身為皇後,對後宮操有生殺之權,但她深知一旦讓王皇後、蕭淑妃重見天日將意味著什麼。所以,武則天採取果斷措施,縊死王、蕭二人,以絕後患。

武則天與唐高宗的密切配合雖開始於顯慶年間(656年~660年),但在永徽之際(650年~655年)已有深厚的政治基礎。《資治通鑒》中載有衛尉卿許敬宗、御史大夫崔義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潛布心腹於武昭儀的事。說明在永徽年間武則天已有一定的政治影響。可以說他們的配合體制在顯慶元年(656年)已基本形成,到顯慶四年(659年)貶逐長孫無忌之後,史稱「政歸中宮」,武則天在朝廷的影響已比較深遠。

顯慶五年(660年)十月,唐高宗患風眩病。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請武則天裁決。武則天生性明敏。涉獵文史,處事都稱皇帝之意,從此委以政事,權力與皇帝相等。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唐高宗追尊高祖李淵為神堯皇帝,追尊太宗李世民為文武聖皇帝,自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後。九月,下詔追復長孫無忌官爵,讓長孫無忌的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公,長孫無忌陪葬昭陵。十月二十七日,武則天建言十二事:
(一)勸農桑,薄賦徭;(二)給復三輔地;(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四)南北中尚禁浮巧;(五)省工費力役;(六)廣言路;(七)杜讒口;(八)王公以降皆習《老子》;(九)父在,為母服齊衰三年;(十)上元前勛官已給告身者無追復;(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十二)百官任事久,才高位下者得進階申滯。上表之後,皇帝下詔施行。從此,武則天在國內外威望更加提高,外國使臣都共稱唐高宗、武則天為「二聖」。
為稱帝斬政敵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初四,唐高宗駕崩,臨終遺詔太子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決者,兼取天後進止。高宗的遺詔,無疑是留給武則天的「尚方寶劍」,成為她日後臨朝的法寶。光宅元年(684年),在廢掉李顯立李旦為皇帝後,武則天開始臨朝稱制,改元光宅。

武則天在消除政敵、為稱帝掃清道路的斗爭中,採用過兩個特殊手段——酷吏與銅匭。酷吏即濫用刑罰、殘害無辜的官吏。銅匭是垂拱二年(686年)由魚承華之子魚保家設計的,是一個四面開口的意見箱,中有四隔,以受表疏,可入而不可出。東面口曰延恩,獻賦誦求官職者投之;南面口曰招諫,言朝政得失者投之;西面口曰伸冤,有冤枉案情者投之;北面口曰通玄,言天象災變及軍事密計者投之。由正諫大夫、拾遺、補闕各一人管理。武則天為了掃除政敵,它便成為酷吏羅織罪名判殺政敵的工具,因此在歷史上留了一個「告密筒」的臭名。其實,它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沿用時間也很長。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67歲的武則天在6萬民眾與官員的擁護下登上皇帝寶座,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但仍以李旦為皇嗣。歷史上將武則天的周朝叫做武周。

讓帝位去帝號
太子的選擇是武則天政治生涯的一個重要部分,也是困擾她多年的事。在稱帝之初,武家子孫武承嗣、武三思就上下活動求為太子。天授二年(691年)九月,在武則天的侄子魏王武承嗣的授意下,鳳閣舍人張嘉福指使王慶之率數百人上表,請立武承嗣為太子。武則天不許,王慶之以死泣請。武則天給印紙一張作出人證,讓他走,以後王慶之多次求見專言此事。武則天怒,命鳳閣侍郎李昭德賜杖。李昭德引王慶之出光順門,立即杖殺,余黨散去。之後,李昭德、狄仁傑都勸武則天立親子為太子,無人再敢為武承嗣等求乞。
聖歷元年(邱8年)三月初九,武則天託病,派徐彥伯帶一班宮人去房州設計召回李顯。二十八日,李顯回到洛陽,滿朝文武無人知道。八月十一日,武承嗣因求太子不得,憂憤成疾而死。九月十五日,因李旦固請讓位於李顯,武則天同意立李顯為太子。聖歷二年(699年),武則天怕自己死後太子與武家子孫不能相容,令太子李顯、相王李旦、太平公主與武攸暨、武三思等立誓於明堂,銘之鐵卷,藏人史館。
長安元年(701年)十二月,武則天為其父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帝碑(又稱攀龍台碑)於文水吳陵。碑高5丈,寬9尺,厚3尺,碑文6700餘字,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大墓碑。碑文由唐代宰相李嶠撰寫,記載了武氏家族的起源及其父武士彟的一生經歷,是一份重要的歷史文獻。次年六月,武則天又為其母立大周無上孝明高皇後碑於咸陽順陵,也是一塊巨大的墓碑。碑文由武則天的侄子梁王武三思撰寫,記載了其母楊氏的一生經歷。
長安二年(702年)正月,武則天首設武舉選拔將領,使許多有才乾的人得到重用。十一月,武則天令蘇(特殊字)平反酷吏所定的舊案,從而使許多蒙冤者得以平反,許多冤案得到昭雪。

長安四年(704年)八月,武則天卧病在床。十一月,封張柬之為守鳳閣侍郎。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張柬之、崔玄(日韋合並)等迎李顯太子,殺張昌宗、張易之等,逼武則天讓位於李顯。二十三日,武則天命太子李顯監國。二十四日,武則天下詔傳位於太子李顯。二十五日,太子李顯即帝位,為中宗。二十六日,武則天移居上陽宮。二十七日,唐中宗李顯率百官謁上陽官,上尊號曰「則天大聖皇帝」。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復國號為唐,至此,15年的武周王朝告終。同日,唐中宗復改神都為東都,北都為並州。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則天病死於上陽宮仙居殿,享年82歲。遺詔:去帝號,歸乾陵合葬。王皇後、蕭淑妃及其牽連的人都予赦免。神龍二年(706年)五月十八日,葬武則天於乾陵,謚號「則天大聖皇後」;景雲元年(710年),改稱「天後」,後又改稱「大聖天後」;延和元年(712年),改稱「則天後」;天寶八年(749年),追尊為「則天順聖皇後」。
武則天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頗具傳奇色彩。在1000多年前的封建時代,因為她觸犯了家族天下的傳統,打倒所有的反對者,當了女皇帝,所以被歷代統治者指責為「狠毒、淫盪、殺人如麻」的暴君。但所有這些都掩蓋不了她的輝煌政績。

按照唐初後宮的制度,有所謂「四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的編制,也就是說,除了皇後之外,還另有一百二十一位妾侍。

「四夫人」是;貴妃、德妃、淑妃、賢妃。
「九嬪」是: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
「二十七世婦」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
「八十一御妻」是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人。
另外還有上千的沒有名號的宮女。

編制嚴謹只能依次升補,不能巧立名目,隨意更改。武則天被封為「才人」,算起來在皇帝的一百二十二位御妻中排名第三十幾位,以她十四歲的年紀,不算太高,也不算太低了。

至今中國有兩塊著名的無字碑,一塊是漢武帝在泰山立的,他到泰山封禪,登上山頂,認為泰山太偉大了,置於齊魯平原中,是「蔑矣!盡矣!無以加矣!」都無法形容了,於是立一塊無字碑。另一塊就是武則天在自己的陵前立的。

一:王昭君

"昭君出塞"已成為千古佳話,那時匈奴對大漢虎視耽耽,大漢能用的就是和親政策來穩定邊境的環境,昭君不過是一個宮女,但他完成了大漢的使命,在離別漢疆的時候,昭君流下了熱淚,因為他懷念著生自己養自己的這片大地,但此時,已決定她將不可能再次回到自己的故鄉,昭君出塞之後再也沒有回來,死在了匈奴,但昭君為大漢所做的貢獻並沒有因為昭君的離去而結束,她把大漢的生產生活的資料帶到了匈奴,為匈奴生產力的提高產生了重要作用,同時他促進了華夏文明的融合,自昭君以後,各朝都有和親的政策.

二:文成公主

現在西藏的布達拉宮就是當年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而建造的,不過後來又有過修復,文成公主家到吐蕃給松贊干布,其實最大的目的,也在於和親,穩定邊疆,但文成公主家到吐蕃,加深了西藏與中原的聯系,將中原的一些先進文化,先進技術帶到西藏,因為隨文成公主而去的,並不是只有他一個人,西藏那時真正開始了與西方文化的交流,可以說為西藏自元朝融入華夏的版圖功不可沒.

四:李清照

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女詞人,她為後人所敬仰,在宋時,強調的是一個文人朝野,不強調以武治國,這也是為什麼北南宋只能一直占據華夏的南方,而且疆土一直都在向南移,最後只能遷都(現在的南京).李清照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出現的,在她的詞中不僅能找出一些關於"抗金"的佳作,她的夫君就犧牲在與金國作戰的戰場上,而她自己也加入了抗金的行列中."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大氣讓後人也為之嘆服.

五:陳園園

如果不是因為陳園園,大清未必能夠入關,當初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作為山海關總兵的吳三桂已經投降李自成,但最後還是因為陳園園引清兵入關,做了40天皇帝的李自成也只能出家做了和尚(這點無法考證),陳園園可以說改變了中國歷史陳園園一天天老去進而失寵,最後出家為尼.

六:孝庄太後

如果清朝沒有孝庄太後,也許早就亡了,皇太極死後,在宮廷的權利較量中,先下嫁多爾滾,為了順治皇帝的登基,再到順治的暴卒,輔佐康熙八歲就做了皇帝,而她吃進了多爾滾的苦頭,明白了立"攝政王"不合適,該立"輔佐王"這也是後來康熙能治擒熬拜,十四歲親政埋下了伏筆.孝庄經歷了大清開國的三位皇帝,為"康乾盛世'鋪平了道路.但沒有像慈嬉一樣,來垂簾聽政,這是她的偉大之處.

中國古代十大傑出女性
長孫皇後--最賢惠的女人
有人說: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站著一個偉大的女性。唐太宗大治天下,盛極一時,除了依靠他手下的一大批謀臣武將外,也與他賢淑溫良的妻子長孫皇後的輔佐是分不開的。

上官婉兒——巾幗首相第一人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非常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採納我,這么多!!!!!!!

Ⅷ 我國歷史上的著名女英雄有那些啊她們又有什麼事跡

1、秦良玉

秦良玉,忠州人。膽智過人,擅長騎射,又擅長作文章,姿態風度嫻靜文雅。行軍治兵,號令嚴明,所領軍隊號稱「白桿兵」,遠近聞名。

崇禎十六年,張獻忠攻陷武昌,處死楚王朱華奎,率兵再次進犯四川,秦良玉上呈全四川形勢給巡撫陳士奇,建議派兵守十三個關隘,但陳士奇不用,秦良玉又找巡按劉之勃,劉之勃同意秦良玉的計策,但是卻無兵可派。

2、梁紅玉

梁紅玉,原籍安徽池州,生於江蘇淮安,宋朝著名抗金女英雄,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梁紅玉自幼隨父兄練就了一身功夫。

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亂中立下殊勛,一夜賓士數百里召韓世忠入衛平叛,因此被封為安國夫人和護國夫人。後多次隨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黃天盪之戰中親執桴鼓,和韓世忠共同指揮作戰,將入侵的金軍阻擊在長江南岸達48天之久,從此名震天下。

3、武則天

武則天,自名武曌,並州文水人。中國歷史上唯一的正統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齡最大、壽命最長的皇帝之一,與漢朝的呂後並稱為「呂武」。武則天酷愛詩歌樂舞,稱帝後,她御撰了大量雅樂作品,如《唐明堂樂章》、《唐大饗拜洛樂章》等,對唐代音樂文化的繁盛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武則天的統治穩定之後,開始啟用酷吏。為鞏固統治,武則天使用嚴酷手段。為掌握國家統治大權,她毒死了已立為太子的親生兒子。稱帝第二年,武則天便用兩大酷吏之一的來俊臣殺了另一個酷吏周興;至萬歲通天二年,殺死來俊臣,結束了酷吏政治。

4、穆桂英

穆桂英原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藝超群、機智勇敢,傳說有神女傳授神箭飛刀之術。因陣前與楊宗保交戰,穆桂英生擒宗保並招之成親,歸於楊家將之列,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穆桂英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

穆桂英與佘賽花有許多共同點。佘賽花是因為打敗了楊繼業,楊宗保也是穆桂英的手下敗將;她們倆人的武功也都比自己丈夫的高。穆桂英比佘賽花高出一籌的是戰術。

5、王昭君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與貂蟬、西施、楊玉環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

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系。呼韓邪單於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加強了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