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湖北省黃岡市蘄春縣大同鎮嫁女人的風俗是怎樣的
見面禮:就是得給女方一些錢,這就叫見面禮了。通常是在見家長的時候,至於是在見男方家長還是女方家長的時候給就看各人的了,過程沒所謂,反正結果都一樣。一般得給1W,講究點的給個1W零1塊,寓意「萬里挑一」,很久以前流行「千里挑一」,不過女方家裡好說話的話,給個六千八千也就行了;
認親、定親:其實認親和定親基本上是一回事兒,就是說在結婚的前一年吧得定下來,就相當於訂婚了,訂婚要的東西就得看女方家裡的意思了,可大可小的一件事,也有人為了省事或者根本就來不及,所以給點錢算是走個過場了。訂婚的當年年底得去女方家裡辭年(辭舊迎新的意思),關於辭年呢就是在過年前帶著禮品什麼的去拜見,和年後的拜年是相呼應的。而且這個辭年還滿講究的,是為了女方家裡的面子,具體女方家裡會告訴你怎麼做。按要求來就行。(基本上就是女方家裡的叔叔啊什麼的近親你都得准備禮品,當然都是老規矩,不會太過分的。主要還是面子問題)——————認親在蘄春還是蠻看重的一個事情。
結婚:給女方家裡紅錢(不懂也沒關系,反正給錢就對了,多少嘛你岳父會告訴你的),然後女方家裡會給嫁妝(如果嫁去外地的話,嫁妝一般就是現金了,基本上是在紅錢的基礎上加一些給女兒隨身帶著。這筆錢除非她主動拿出來,否則不可以主動問或者管她要,後果很嚴重。。。)如果在本地,嫁妝就得商量著辦了,岳父除了給一筆錢還得給你們添置小家裡的傢具家用電器等。
㈡ 1920屬猴年齡查詢表,女屬虎男屬鼠
1920屬猴年齡查詢表
孫安徽懷寧孫氏宗譜[22卷,首末各1卷]存18冊(缺卷1,3-4,14,16,19)[522頁]
孫安徽懷寧孫氏宗譜[22卷,首末各1卷]存18冊(缺卷1,3-4,14,16,19),1948[14
孫安徽懷寧官莊孫氏宗譜存1冊(卷2),1866[140頁]
孫安徽懷寧官莊孫氏宗譜存3冊(卷3,11,卷末),186-[396頁]
孫安徽懷寧官莊孫氏族譜[13卷]存2冊(卷1-2),1795[174頁]
孫安徽蒙城(孫氏)祖譜2頁,1984[1頁]
孫安徽潛山孫氏族譜[38卷,首3卷,末2卷]存29冊(共缺15卷)[5344頁]
孫安徽壽縣孫氏支譜[10卷](復本1)10冊(817頁),1911[817頁]
孫安徽壽縣孫氏支譜[10卷](復本2)10冊[940頁]
孫安徽壽縣孫氏支譜[6卷]6冊(551頁),1893[551頁]
孫安徽宿縣(孫氏)祖譜2頁,1984[1頁]
孫安徽太平宣池富春孫氏宗譜[10卷]10冊[798頁]
孫安徽桐城孫氏宗譜15冊(1477頁),1903[1478頁]
孫安徽黟縣古築孫氏家譜[4卷]6冊[497頁]
孫福建安溪獅淵孫氏宗譜[8卷]存1冊(卷1),2001[192頁]
孫福建福安閩東孫氏志[不分卷]1冊(222頁),2007[222頁]
孫福建福鼎閩東孫氏志[不分卷]1冊(222頁),2007[222頁]
孫福建福清柳塘孫氏族譜[不分卷]1冊(155頁),2007[155頁]
孫福建古田閩東孫氏志[不分卷]1冊(222頁),2007[222頁]
孫福建晉江塔江樂安孫氏公譜[10卷]存1冊(上冊),2008[400頁]
孫福建屏南閩東孫氏志[不分卷]1冊(222頁),2007[222頁]
孫福建壽寧閩東孫氏志[不分卷]1冊(222頁),2007[222頁]
孫福建廈門柳塘孫氏族譜[不分卷]1冊(155頁),2007[155頁]
孫福建閩東孫氏志[不分卷]1冊(222頁),2007[222頁]
孫福建永泰孫氏族譜9頁,1981[6頁]
孫福建周寧閩東孫氏志[不分卷]1冊(222頁),2007[222頁]
孫廣東潮陽增補榕岡孫氏世系圖譜[6卷]1冊(565頁),2002[314頁]
孫廣東海豐增補榕岡孫氏世系圖譜[6卷]1冊(565頁),2002[314頁]
孫廣東惠來增補榕岡孫氏世系圖譜[6卷]1冊(565頁),2002[314頁]
孫廣東揭陽增補榕岡孫氏世系圖譜[6卷]1冊(565頁),2002[314頁]
孫廣東陸豐增補榕岡孫氏世系圖譜[6卷]1冊(565頁),2002[314頁]
孫廣東梅縣孫氏族譜9頁,1981[6頁]
孫廣東(孫氏)國父世與學養1冊(118頁),1972[119頁]
孫廣東(孫氏)國父家世源流考1冊(46頁),1947[47頁]
孫廣東(孫氏)國父家世源流考1冊(57頁),1943[55頁]
孫廣東孫氏族譜[6卷,首1卷]4冊(479頁),1938[479頁]
孫廣東忠埧孫氏族譜節鈔及有關文件1冊(120頁),1941[83頁]
孫廣東沙邊孫氏族譜[4卷]4冊(365頁),1938[366頁]
孫廣東不詳上袁田孫氏族譜1冊(48頁),1976[50頁]
孫廣東不詳孫氏族譜(忠埧)1冊(57頁),1933[60頁]
孫廣東不詳富春龍門孫氏宗譜38冊[4231頁]
孫河北寧晉寧晉孫氏族譜[4卷]8冊(515頁),1907[516頁]
孫河北原武孫氏族譜1冊(200頁),2022[200頁]
孫河北玉田孫氏家譜稿(復本1)4冊(233頁),1926[233頁]
孫河北玉田孫氏家譜稿4冊(241頁),1926[241頁]
孫河北棗強山東淄川村孫氏家譜1冊(740頁),2001[738頁]
孫河南固始獅淵孫氏宗譜[8卷]存1冊(卷1),2001[192頁]
孫河南濟源孫氏族譜1冊(61頁),2022[61頁]
孫河南洛陽洛陽谷水孫氏族譜(樂安世家)[7章]1冊(230頁),1995[129頁]
孫河南密縣孫氏家譜(映雪堂)1冊(95頁),1993[84頁]
孫河南睢縣睢州孫都堂孫氏族譜[2卷]2冊(493頁),2012[493頁]
孫河南中牟孫氏族譜1冊(200頁),2022[200頁]
孫湖北崇陽孫氏宗譜[30卷首1卷]存8冊(缺多卷)[908頁]
孫湖北鄂城孫氏宗譜[各房分譜,首7卷]80冊[8787頁]
孫湖北黃岡孫氏三修族譜[12卷](谷詒堂)12冊(611頁)[611頁]
孫湖北黃岡孫氏宗譜[各房分譜,首7卷]80冊[8753頁]
孫湖北黃岡孫氏族譜[12卷]12冊[4994頁]
孫湖北羅田孫氏宗譜[各房分譜,首7卷]80冊[8780頁]
孫湖北麻城孫氏宗譜[6卷](金聲堂)6冊(395頁)[395頁]
孫湖北麻城孫氏宗譜[8卷]8冊(513頁)[513頁]
孫湖北蘄春孫氏宗譜[系圖4卷,世傳22卷,首2卷]存24冊(缺系圖卷2,4,世傳卷16,18)[24
孫湖北浠水孫氏三修族譜[12卷](谷詒堂)12冊(611頁)[611頁]
孫湖南長沙孫氏支譜[4卷]4冊(377頁),1949[378頁]
孫湖南長沙孫氏支譜[8卷]8冊(702頁),1948[703頁]
孫湖南灃縣孫氏族譜(樂安堂)[22卷]存2冊(卷1-3),1842[166頁]
孫湖南灃縣孫氏族譜(樂安堂)[40卷]存3冊(卷1-5),1931[304頁]
孫湖南寧鄉孫氏支譜[4卷]4冊(377頁),1949[378頁]
孫湖南寧鄉孫氏族譜[10卷]存4冊(卷1,5,7,9),1922[417頁]
孫湖南寧鄉孫氏續修支譜存3冊(卷中下,卷9),1912[270頁]
孫湖南祁陽孫氏續修宗譜1冊(285頁),2003[149頁]
孫湖南祁陽孫氏續修支譜存3冊(卷中下,卷9),1912[270頁]
孫湖南湘鄉孫氏四修族譜1冊(100頁),1937[100頁]
孫湖南湘鄉孫氏續修支譜存3冊(卷中下,卷9),1912[270頁]
孫湖南新化孫氏三修通譜存6冊(缺卷2-11),不詳[595頁]
孫湖南益陽益陽臘湖孫氏六修族譜[36卷,首6卷](復本1)41冊[3335頁]
孫湖南益陽益陽臘湖孫氏六修族譜[36卷,首6卷](復本2)41冊[4941頁]
孫江蘇常熟孫氏宗譜10冊(528頁),1889[529頁]
孫江蘇常熟孫氏宗譜[10卷首1卷](映雪堂)10冊(1590頁)[1590頁]
孫江蘇常熟孫氏宗譜[20卷]20冊(961頁),1889[961頁]
孫江蘇丹陽前觀孫氏宗譜[8卷]8冊(677頁),1901[678頁]
孫江蘇丹陽孫氏宗譜[6卷]6冊[439頁]
孫江蘇丹陽雲陽孫氏宗譜[12卷]14冊(1314頁),1929[1314頁]
孫江蘇豐縣古豐孫氏族譜[4卷]存3冊(缺卷1),2007[410頁]
孫江蘇豐縣古豐孫氏族譜存1冊(缺卷5),1963[80頁]
孫江蘇江都孫氏家譜[14卷]14冊[1407頁]
孫江蘇江陰沙洲孫氏宗譜[16卷]16冊(1015頁),1889[1016頁]
孫江蘇江陰沙洲孫氏宗譜[18卷]存18冊(缺卷4)[1550頁]
孫江蘇南通孫氏宗譜圖詠[7卷]1冊(417頁),1929[420頁]
孫江蘇南通新安遷通孫氏家乘[12卷,首1卷]12冊(1303頁),1927[1304頁]
孫江蘇武進孫第橋禮嘉橋孫氏宗譜[上下集]2冊(845頁),2000[846頁]
孫江蘇武進孫第橋禮嘉橋孫氏宗譜存13冊[1401頁]
孫江蘇武進毘陵孫氏家乘[16卷]20冊[1812頁]
孫江蘇武進毘陵孫氏家乘存19冊(卷2-9,11-12)[1721頁]
孫江蘇無錫孫氏宗譜10冊(528頁),1889[529頁]
孫江蘇無錫孫氏宗譜[10卷首1卷](映雪堂)10冊(1590頁)[1458頁]
孫江蘇無錫孫氏宗譜[12卷]12冊(936頁),1930[936頁]
孫江蘇無錫孫氏宗譜[20卷]20冊(961頁),1889[961頁]
孫江蘇錫山孫氏宗譜[10卷首1卷](映雪堂)10冊(1590頁)[1590頁]
孫江蘇宜興荊西孫氏宗譜[13卷,末1卷]12冊(414頁),1926[415頁]
孫江蘇宜興荊西孫氏宗譜[13卷,末1卷]12冊(461頁),1926[462頁]
孫江蘇鎮江孫氏族譜[4卷]4冊(183頁),1811[184頁]
孫江蘇鎮江潤州孫氏族譜[4卷]4冊(261頁),1797[262頁]
孫江蘇鎮江潤州孫氏重修族譜[6卷]6冊(462頁),1905[463頁]
孫江西撫州雙溪孫氏三修宗譜[5卷首1卷]存3冊(缺卷首,3-5),1923[371頁]
孫江西樂安樂安孫氏大成譜[3卷]3冊(946頁),2011[946頁]
孫江西上饒雙溪孫氏三修宗譜[5卷首1卷]存3冊(缺卷首,3-5),1923[371頁]
孫江西婺源泓塘樂安孫氏支譜[4卷首末各1卷]存1冊(卷首),1887[166頁]
孫江西婺源湖溪樂安孫氏宗譜[8卷]8冊[836頁]
孫江西不詳中華孫氏通譜樂安孫氏卷1冊(430頁),2011[430頁]
孫江西不詳孫氏宗譜[6卷](金聲堂)6冊(395頁)[395頁]
孫江西不詳孫氏宗譜[8卷]8冊(513頁)[513頁]
孫山東博山般陽顏山孫氏譜族譜[8篇]1冊(548頁),2001[548頁]
孫山東費縣孫氏族譜5冊(1816頁)[1817頁]
孫山東即墨孫氏宗譜2冊(107頁),1681[108頁]
孫山東即墨孫氏譜書[不分卷]1冊(34頁),1894[34頁]
孫山東萊蕪封邱孫氏五修族譜[不分卷]存1冊(卷1),2004[184頁]
孫山東牟平(孫氏)族譜8頁,1984[5頁]
孫山東牟平[孫氏族譜]6頁,1986[3頁]
孫山東平度孫氏家乘[4卷]4冊(322頁),1849[323頁]
孫山東青島[孫氏家譜]2頁,1984[1頁]
孫山東曲阜峴陽孫氏族譜[18卷,首末各1卷]12冊[1116頁]
孫山東壽光樂安孫氏壽光北城西孫氏宗譜[不分卷]1冊(203頁),2007[203頁]
孫山東煙台[孫氏家譜]1冊(10頁),1984[7頁]
孫山東煙台[孫氏家譜]1冊(12頁),1984[6頁]
孫山東沂水封邱孫氏五修族譜[不分卷]存1冊(卷1),2004[184頁]
孫山東章丘般陽孫氏家譜(四支一冊)1冊(1266頁),2004[643頁]
孫山東沾化沾化孫氏族譜[上下卷]1冊(436頁),2009[434頁]
孫山東淄博般陽顏山孫氏譜族譜[8篇]1冊(548頁),2001[548頁]
孫山東淄川孫氏族譜1冊(271頁),1997[272頁]
孫山東淄川山東淄川村孫氏家譜1冊(740頁),2001[738頁]
孫山東淄川般陽孫氏家譜(四支一冊)1冊(1266頁),2004[643頁]
孫四川會東樂安堂會川孫氏族譜[不分卷]1冊(312頁),2007[175頁]
孫四川會理樂安堂會川孫氏族譜[不分卷]1冊(312頁),2007[175頁]
孫四川寧南樂安堂會川孫氏族譜[不分卷]1冊(312頁),2007[175頁]
孫四川萬縣孫氏族譜[10卷]存4冊(卷1,5,7,9),1922[417頁]
孫高雄(孫氏)族譜3頁,1982[3頁]
孫高雄樂安孫氏遷台祖譜1冊(24頁),1985[13頁]
孫高雄高雄大社孫氏系統圖頁2,不詳[2頁]
孫苗栗寧化孫氏族譜1冊(48頁),1984[26頁]
孫孫氏家譜1冊(36頁),1977[20頁]
孫寧化孫氏族譜1冊(48頁),1984[26頁]
孫禾山孫氏族譜1冊(56頁),1761[39頁]
孫台南麻豆鎮孫氏族譜9頁,1971[11頁]
孫孫氏族譜9頁,1981[6頁]
孫雲林孫氏族譜1冊(16頁),1985[10頁]
孫彰化孫氏族譜1冊(16頁),1985[10頁]
孫不詳(孫氏)祖譜2頁,1984[1頁]
孫不詳[孫氏家譜]1冊(10頁),1984[7頁]
孫不詳[孫氏家譜]2頁,1984[1頁]
孫不詳不詳樂安孫氏大成譜[3卷]3冊(946頁),2011[946頁]
孫雲南昆明樂安堂雲南昆明市孫氏族譜[不分卷]1冊(256頁),2004[256頁]
孫雲南巧家樂安堂會川孫氏族譜[不分卷]1冊(312頁),2007[175頁]
孫雲南宣威樂安堂雲南宣威孫氏族譜[不分卷]1冊(319頁),1997[319頁]
孫浙江富陽富春龍門孫氏宗譜38冊[4231頁]
孫浙江浦江浦陽槁溪孫氏宗譜(十七修)[5卷]5冊(1060頁),2003[1050頁]
孫浙江紹興天樂孫氏宗譜[20卷]22冊[2457頁]
孫浙江紹興會稽孫氏宗譜[24卷]14冊[1809頁]
孫浙江紹興紹興孫氏宗譜[25卷](復本1)16冊(2168頁)[2168頁]
孫浙江紹興紹興孫氏宗譜[25卷](復本2)16冊(2263頁)[2263頁]
孫浙江紹興陽川孫氏宗譜[30卷]10冊(634頁),1830[634頁]
孫浙江紹興陽川孫氏宗譜[30卷]10冊(999頁),1830[998頁]
孫浙江吳興孫氏先德傳[1卷]1冊(16頁),清代[17頁]
孫浙江蕭山蕭山孫氏宗譜[10卷]10冊[1131頁]
孫浙江蕭山蕭山孫氏宗譜[4卷]7冊(660頁),1924[661頁]
孫浙江蕭山蕭山湘湖孫氏宗譜[24卷](復本1)存2冊(四房行傳),1928[215頁]
孫浙江蕭山蕭山湘湖孫氏宗譜[24卷](復本2)存22冊[2458頁]
孫浙江永康(胡氏盧氏馬氏孫氏王氏)古山志2冊(984頁),1997[985頁]
孫浙江餘姚姚江孫氏世乘[2卷]6冊(216頁),1807[217頁]
孫浙江餘姚姚江孫氏世乘存1冊,1808[107頁]
孫浙江餘姚孫氏宗譜[6卷,首1卷]7冊(643頁),1854[644頁]
孫浙江餘姚洋溪孫氏宗譜[10卷,首1卷]9冊(925頁),1940[926頁]
孫浙江餘姚餘姚孫氏宗譜[20卷]8冊(580頁),1919[581頁]
孫浙江諸暨孫氏宗譜[3卷]存2冊(缺卷1),2008[786頁]
孫浙江諸暨諸暨漁櫓孫氏宗譜[3卷]3冊(1220頁),2008[428頁]
孫不詳不詳中國孫氏世系源流[不分卷]1冊(863頁),1999[861頁]
孫不詳不詳孫氏宗譜世系源流[不分卷]1冊(431頁),1996[429頁]
孫不詳不詳赤石崗孫氏家譜綿延表1頁,不詳[3頁]
孫不詳不詳陽川孫氏宗譜[18卷]12冊(896頁),1791[897頁]
王浙江永康(胡氏盧氏馬氏孫氏王氏)古山志2冊(984頁),1997[985頁]
張河北玉田孫氏家譜稿(復本2)4冊(234頁),1926[234頁]
桕村孫氏家乘[124頁]
甬北孫氏宗譜[345頁]
蛟川淸水橋孫氏宗譜[532頁]
鄞東韓嶺孫氏宗譜[465頁]
四明章溪孫氏宗譜[871頁]
鄞縣北渡孫氏宗譜[1445頁]
港口孫氏宗譜[147頁]
蕭王孫氏宗譜[1153頁]
孫氏宗譜清孫朝珍纂修木活字本崇明崇明孫氏33頁
華溪孫氏家乘 不詳木活字本永康永康孫氏96頁
古虞孫氏宗譜清孫朝土等纂修木活字本上虞忠烈堂175頁
翠峰孫氏宗譜 不詳木活字本紹興永萃堂181頁
錢塘孫氏宗譜 不詳木活字本義烏義烏孫氏193頁
石孫氏宗譜清孫最良等纂修木活字本暨陽暨陽孫氏197頁
暨陽平溪孫氏宗譜 不詳木活字本暨陽敦睦堂218頁
陽川孫氏宗譜 不詳刻本紹興紹興孫氏313頁
鄞邑甬北樂安孫氏宗譜孫馨鎣纂修木活字本鄞縣裕彥堂463頁
孫氏族譜清孫振矪等纂修木活字本巴陵樂安堂538頁
屏山孫氏宗譜 不詳木活字本會稽敦倫堂566頁
暨陽孫氏宗譜清孫一貫纂修木活字本暨陽彝敘堂573頁
屏峰山孫氏宗譜清孫華泰等纂修木活字本會稽敦倫堂774頁
陽川孫氏宗譜清孫循誠增修據清道光10年1830本鉛印紹興敦彝堂1249頁
陽川孫氏宗譜清孫循誠增修木活字本紹興敦彝堂1290頁
孫氏續修族譜清孫詩寶等纂修木活字本辰州文獻堂1343頁
洋溪孫氏家乘清孫嘉善重修木活字本餘姚永思堂1461頁
陽川孫氏宗譜清孫俊渭續修刻本紹興紹興孫氏1532頁
翠峰孫氏宗譜清孫立癉等纂修木活字本紹興永萃堂1631頁
石孫氏宗譜清孫望初等纂修木活字本暨陽暨陽孫氏1645頁
斜河孫氏宗譜孫春榮主修木活字本江陰世德堂1702頁
斜河孫氏宗譜清孫雙喜主修木活字本江陰世德堂1729頁
餘姚蘭風孫氏宗譜孫子榮主修木活字本餘姚敘堂頁
暨陽石孫氏宗譜清孫榮光等纂修木活字本暨陽暨陽孫氏2223頁
華溪孫氏家乘清孫成章等纂修木活字本永康永康孫氏3163頁
暨陽石孫氏宗譜孫吉人等纂修木活字本暨陽暨陽孫氏3163頁
會稽孫氏宗譜清孫鏡清總纂木活字本會稽垂裕堂3490頁
金華中柔孫氏重修宗譜 不詳木活字本金華金華孫氏3938頁
紹興孫氏宗譜孫臔聲主修木活字本紹興垂裕堂4285頁
孫氏家乘:不分卷:[上海](清)孫廷鐆纂修版本:清雍正元年(1723) 稿本居地:上海
定海孫謙堂孫氏宗譜_ 十二卷,首一卷孫璧山纂修21年(1932) 木活字本
孫氏萬代世系表不分卷不分卷()孫炳奎九年(1920)浙江杭州
菱湖孫氏續支譜(清)孫鳴鶴等纂光緒29年[1903]浙江吳興
孫氏家乘不分卷不分卷孫錦光緒間山西代州
孫氏族譜六卷首一卷六卷首一卷(清)孫松齡清宣統元年(1909)山西小興州僑居河北蠡縣
孫氏宗譜圖詠七卷七卷()孫匯灃(1929)江蘇南通
解梁孫氏族譜八卷首一卷八卷首一卷()孫殿楓二十五年(1936)山西解梁
玉田縣孫家□孫氏家譜不分卷不分卷()孫煥侖十五年(1926)河北玉田
開沙孫氏宗譜四卷四卷(清)孫家琪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江蘇鎮江
楚溈孫氏四修支譜四卷孫益悉纂修38年[1949]湖北黃岡
孫氏宗譜四卷四卷()孫漢槎等二年(1913)江蘇毗陵
孫氏家乘六卷六卷()孫振麟二(1939)浙江平湖
陽川孫氏宗譜三十卷三十卷(清)孫循誠十六年(1927)浙江紹興
孫氏族譜孫鴻等纂修8年[1919]山東濟寧
韶山孫氏譜記十一卷十一卷(清)孫廷瑞等纂光緒二十三年(1897)湖南湘潭
孫氏支譜八卷孫乃禧等纂37年[1948]湖南長沙
孫氏宗譜四卷首二卷四卷首二卷()孫遠騏九年(1920)安徽太湖
前觀孫氏宗譜六卷六卷(清)孫長福等清光緒三年(1877)江蘇丹陽
句曲丁庄孫氏原修宗譜十卷十卷()孫清源等十一年(1922)江蘇句容
黃墅橋孫氏家乘六卷六卷(清)孫裕松等清同治八年(1869)江蘇毗陵
孫氏族譜五卷孫遠階主光緒33年[1907]湖南靖州
蒼基孫氏家譜三十二卷三十二卷()孫蔭十一年(1922)安徽桐城
孫氏宗譜十二卷十二卷()薛景渲十九年(1930)安徽休寧
荊西孫氏宗譜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十三卷首一卷末一卷()孫鎖麟十五年(1926)江蘇宜興
樂安孫氏宗譜十卷十卷()孫貽謀等(1929)福建浦城
餘姚蘭風孫氏宗譜二十卷二十卷()孫子榮等二十一年(1932)浙江餘姚
孫氏族譜十一卷孫氏修間[1912-1949]湖南常德
義烏孫氏宗譜十卷十卷(清)孫耀宗等清宣統三年(1911)浙江義烏
葛巷孫氏宗譜十六卷十六卷()孫十一年(1922)江蘇毗陵
竹園孫氏宗譜十六卷十六卷()孫氏合族十年(1921)江蘇毗陵
古築孫氏家譜四卷四卷(清)孫氏嘉慶十七年(1812)安徽黟縣
孫氏三修支譜十二卷孫裕衡等修23年(1934)
孫氏宗譜十二卷首一卷十二卷首一卷()孫匯澧等十六年(1927)江蘇南通
嚴庄孫氏宗譜二十四卷二十四卷()孫志儒等三十年(1941)江蘇陽羨
紹興孫氏宗譜二十五卷二十五卷()孫秉彝十三年(1924)浙江紹興
孫氏六修族譜二十三卷卷末一卷孫鍾等輯纂25年(1936)湖南長沙
孫氏宗譜二十八卷二十八卷()孫毓芝三年(1914)江蘇溧陽
益陽臘湖孫氏六修族譜三十六卷卷首五卷孫顏翼等修37年[1948]湖南益陽
新安孫氏宗譜五卷清孫毓華纂修抄本清
浙江餘姚洋溪孫氏宗譜十卷首一卷 孫寶林監版信息
孫氏世乘清孫兆熙等纂修刻本餘姚餘姚孫氏
孫氏家乘 不詳木活字本出版地不詳
以上就是與1920屬猴年齡查詢表相關內容,是關於江蘇女的分享。看完女屬虎男屬鼠後,希望這對大家有所幫助!
㈢ 浣溪沙蘇軾全文翻譯
蘇軾的浣溪沙全名叫《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作者蘇軾是宋代文學家。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全文翻譯
細雨斜風天氣微寒。淡淡的煙霧和稀疏的楊柳使初晴後的沙灘更嫵媚。清澈的洛澗匯入淮河,水勢浩大,茫茫一片。
泡上一杯浮著雪沫乳花似的清茶,品嘗山間嫩綠的蓼芽蒿筍的春盤素菜。人間真正有滋味的還是清淡的歡愉。
原文
浣溪沙·細雨斜風作曉寒
蘇軾〔宋代〕
元豐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注釋
浣溪沙:本唐教坊曲名,後用作詞牌。一作《浣溪紗》,又名《浣沙溪》、《小庭花》等。雙調四十二字,平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於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平不詳。
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
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
洛:洛河,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
漫漫:水勢浩大。
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
午盞:午茶。
蓼(liǎo)茸:蓼菜嫩芽。
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賞析
這是一首紀游詞,是以時間為序來鋪敘景物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度。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雲淡盪,河灘疏柳,盡沐晴暉。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曳於淡雲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中的春潮。於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浩氣的表現,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恆流之處。「入淮」句寄興遙深,一結甚遠。句中的「清洛」,發源於合肥,北流至懷遠合於淮水,地距泗州(宋治臨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詞中提到清洛,是以虛摹的筆法,眼前的淮水聯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後,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轉寫作者游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徵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日氣氛和誘人的力量。「雪沫乳花」,狀煎茶時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誇張,形象鮮明。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蓼茸蒿筍」,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度。「人間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詞的結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作品出處:《全宋詞》
作品體裁:詞
作品別名:浣溪沙·細雨斜風作小寒
名家點評
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劉石《蘇軾詞選》:這首詞,雨細,風斜,寒小,煙淡,柳疏,歡清,正體現婉約詞文小、質輕、境隱的特點,可知被作為豪放代表的東坡詞原有多樣的面目。不過此詞較之於其他婉約詞還是有區別的,它寫野外的景色,野外的午餐,野外的心情,在婉約的基調中更摻進了幾分晴朗、明媚的色彩。所以能夠如此,是因為時節雖屬寒冬,作者心裡已充盈著燦爛的春天。
創作背景
據詞序,此詞作於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十二月二十四日。當年三月,蘇軾在黃州(今湖北黃岡)貶所過了四年多謫居生活之後,被命遷汝州(治今河南臨汝)團練副使。這種量移雖然不是升遷,但卻標志著政治氣候的轉機。據《宋史·蘇軾傳》,宋神宗手札移軾汝州,有「人材實難,不忍終棄」之語。這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最困頓的黃州時期終於脫離了,心境比較輕松,一路上頗事游訪。暢游廬山,在江西筠州探視了胞弟蘇轍,到金陵又興致仕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且有買田江干、相偕歸隱之約。這年歲暮,蘇軾來到泗州(今安徽泗縣),即上書朝廷,請罷汝州職,回宜興修養。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當時蘇軾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因作此詞紀游。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宋代文學家。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宋仁宗年號,1056—1063)進士。曾上書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後因作詩諷刺新法而下御史獄,貶黃州。宋哲宗時任翰林學士,曾出知杭州、潁州,官至禮部尚書。後又貶謫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謚文忠。學識淵博,喜獎勵後進。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其文縱橫恣肆,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並稱「蘇辛」。 又工書畫。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等。
㈣ 湖北省在歷史上的人物有哪些
1、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中國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屈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辟了「香草美人」的傳統,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屈原的出現,標志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
屈原的主要作品有《離騷》《九歌》《九章》《天問》等。以屈原作品為主體的《楚辭》是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之一,與《詩經》並稱「風騷」,對後世詩歌產生了深遠影響。
1953年,屈原逝世2230周年之際,世界和平理事會通過決議,確定屈原為當年紀念的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2、李時珍
李時珍(1518—1593),字東璧,晚年自號瀕湖山人,湖北蘄春縣蘄州鎮東長街之瓦屑壩(今博士街)人,出生於行醫世家。明代著名醫葯學家。
後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醫院判,去世後明朝廷敕封為「文林郎」。李時珍自1565年起,先後到武當山、廬山、茅山、牛首山及湖廣、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葯物標本和處方。
並拜漁人、樵夫、農民、車夫、葯工、捕蛇者為師,參考歷代醫葯等方面書籍925種,考古證今、窮究物理」,記錄上千萬字札記,弄清許多疑難問題。
歷經27個寒暑,三易其稿,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完成了192萬字的巨著《本草綱目》,此外對脈學及奇經八脈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經八脈考》《瀕湖脈學》等多種。被後世尊為「葯聖」。
3、畢升
畢升(約970年—1051年),中國古代發明家,活字版印刷術發明者。漢族。北宋蘄州(今湖北英山縣人)。初為印刷鋪工人,專事手工印刷。
畢升發明了膠泥活字印刷術,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活字印刷技術。宋朝的沈括所著的《夢溪筆談》記載了畢升的活字印刷術。
4、張居正
張居正(1525年-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岳,幼名張白圭,湖北江陵人,時人又稱張江陵(今湖北荊州)。明朝中後期政治家、改革家,萬曆時期的內閣首輔。
輔佐萬曆皇帝朱翊鈞開創了「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歲的張居正考中進士。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
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隆慶六年(1572年),萬曆皇帝登基後,因為李太後與司禮監太監馮保的支持,張居正代高拱為首輔。
當時明神宗朱翊鈞年幼,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張居正在任內閣首輔十年中,實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萬曆十年(1582年)7月9日(六月二十日)張居正卒,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謚文忠(後均被褫奪)。張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
去世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復名譽。著有《張太岳集》、《書經直解》、《帝鑒圖說》等。
5、王昭君
王昭君(約前52年—約8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與貂蟬、西施、楊玉環(楊貴妃)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半個世紀,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