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的第一美女外交官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國的第一美女外交官

發布時間: 2022-02-11 03:24:55

『壹』 新中國第一個女外交官是誰

陳依彌:新中國首位女外交官
看下這篇文章
作為新中國首位女外交官,陳依彌不但是位賢妻,更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她的丈夫和愛子講述了她的生前往事。

33年前,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市郊萬國公墓里,豎起了一方中國人的墓碑。這位中國人就是新中國首位女外交官——我的妻子陳依彌。

☆「三八線」上締結愛情

1955年,我因工作關系赴朝,在開往平壤的列車上,我第一次見到溫和熱情的陳依彌,她是當時同行同事中的惟一的女性。我們一見如故,愛情的種子在板門店「三八線」上發芽, 1956年,我們結婚了。

婚後的第二年,我同依彌來到錫蘭(斯里蘭卡在1972年前叫錫蘭)工作。我們夫婦是第一批踏上錫蘭國土的中國外交官。我們參加了全部建館工作。當時我們還只是二十級和十八級的科員(她比我高兩級),但工作任務卻很艱巨。她在調研室承擔著繁重的翻譯和資料工作。我除調查研究工作外,還充當政務參贊姚登山的翻譯,負責新聞公報,幫助跑外勤。

工作雖忙,但在任四年,我們一直生活得很愉快,很充實。由於工作需要,我們幾乎跑遍了整個錫蘭島。

☆與斯國總理成了忘年交

1961年,我和依彌分別帶著一雙兒女回國。回國期間,依彌曾作為翻譯和生活秘書陪同宋慶齡副主席訪問錫蘭。訪問期間,多次同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班夫人)接觸,為我們後來同班夫人及其家族的友好關系奠定了一個基礎。

1971年初,我和依彌再次來到錫蘭大使館工作。我擔任研究室主任,她負責辦公室禮賓、文書和高級翻譯工作,兼管處理軍援事務。斯里蘭卡軍方戲稱她為「女武官」。我們配合默契,共同交了很多朋友,特別是班夫人家族成員都和我們感情很好。

班夫人第二次出任總理時,身體不太好。應她的要求,我國政府派了包括針灸、心臟和神經三方面專家的醫療組到斯里蘭卡為她治病。依彌因為是女外交官,英文又比較好,辦事較方便,當時便充當了聯絡兼翻譯。

由於依彌認真負責,對班夫人精心照顧,很快便成了班夫人的「忘年之交」以及「身份顯赫」的女友,經常出入於總理府和總理官邸。班夫人幾乎把她看成是自己的女兒一樣,有時情不自禁地向她吐露家庭乃至政府工作方面的煩惱和打算。班夫人還特地向門衛交代,陳女士去她那裡,無需事先約會,憑身份證便可隨時進入。

☆18年後愛妻長眠異國

1974年國慶節後,我們回國休假。這是我們參加工作20多年後第一個長假。我們一家五人團圓歡聚,並第一次合影留念。這時候,我們的「官階」不高,我只是個三等秘書,她也只是個二等秘書。但我們都感到滿足和充實。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沒想到這竟是我們一家最後一次團聚。12月12日,在我們結束休假返館前夕,依彌忽然得了重感冒。考慮到使館年終總結需要我們趕回,機票已買好,我希望最好行期不變。她雖然有些勉強,但還是准備遷就我。13日早晨,她雖然感到體弱和不適,仍決定跟我一起走。結果一路病情發展,15日到科倫坡後,轉為心肌炎。我一夜守候著她,班夫人還派了自己的私人醫生來會診,結果仍搶救無效,16日清晨5時零5分,也即回到使館18個小時後依彌與世長辭,與我永別。

作為新中國首位女外交官,陳依彌不但是位賢妻,更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在「母親節」到來之際,她的丈夫和愛子講述了她的生前往事。

33年前,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市郊萬國公墓里,豎起了一方中國人的墓碑。這位中國人就是新中國首位女外交官——我的妻子陳依彌。

☆「三八線」上締結愛情

1955年,我因工作關系赴朝,在開往平壤的列車上,我第一次見到溫和熱情的陳依彌,她是當時同行同事中的惟一的女性。我們一見如故,愛情的種子在板門店「三八線」上發芽, 1956年,我們結婚了。

婚後的第二年,我同依彌來到錫蘭(斯里蘭卡在1972年前叫錫蘭)工作。我們夫婦是第一批踏上錫蘭國土的中國外交官。我們參加了全部建館工作。當時我們還只是二十級和十八級的科員(她比我高兩級),但工作任務卻很艱巨。她在調研室承擔著繁重的翻譯和資料工作。我除調查研究工作外,還充當政務參贊姚登山的翻譯,負責新聞公報,幫助跑外勤。

工作雖忙,但在任四年,我們一直生活得很愉快,很充實。由於工作需要,我們幾乎跑遍了整個錫蘭島。

☆與斯國總理成了忘年交

1961年,我和依彌分別帶著一雙兒女回國。回國期間,依彌曾作為翻譯和生活秘書陪同宋慶齡副主席訪問錫蘭。訪問期間,多次同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班夫人)接觸,為我們後來同班夫人及其家族的友好關系奠定了一個基礎。

1971年初,我和依彌再次來到錫蘭大使館工作。我擔任研究室主任,她負責辦公室禮賓、文書和高級翻譯工作,兼管處理軍援事務。斯里蘭卡軍方戲稱她為「女武官」。我們配合默契,共同交了很多朋友,特別是班夫人家族成員都和我們感情很好。

班夫人第二次出任總理時,身體不太好。應她的要求,我國政府派了包括針灸、心臟和神經三方面專家的醫療組到斯里蘭卡為她治病。依彌因為是女外交官,英文又比較好,辦事較方便,當時便充當了聯絡兼翻譯。

由於依彌認真負責,對班夫人精心照顧,很快便成了班夫人的「忘年之交」以及「身份顯赫」的女友,經常出入於總理府和總理官邸。班夫人幾乎把她看成是自己的女兒一樣,有時情不自禁地向她吐露家庭乃至政府工作方面的煩惱和打算。班夫人還特地向門衛交代,陳女士去她那裡,無需事先約會,憑身份證便可隨時進入。

☆18年後愛妻長眠異國

1974年國慶節後,我們回國休假。這是我們參加工作20多年後第一個長假。我們一家五人團圓歡聚,並第一次合影留念。這時候,我們的「官階」不高,我只是個三等秘書,她也只是個二等秘書。但我們都感到滿足和充實。

真是「天有不測風雲」,沒想到這竟是我們一家最後一次團聚。12月12日,在我們結束休假返館前夕,依彌忽然得了重感冒。考慮到使館年終總結需要我們趕回,機票已買好,我希望最好行期不變。她雖然有些勉強,但還是准備遷就我。13日早晨,她雖然感到體弱和不適,仍決定跟我一起走。結果一路病情發展,15日到科倫坡後,轉為心肌炎。我一夜守候著她,班夫人還派了自己的私人醫生來會診,結果仍搶救無效,16日清晨5時零5分,也即回到使館18個小時後依彌與世長辭,與我永別。
☆陳依彌個人經歷

●1928年,出生於上海

●1946年秋,考入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

●1950年、1962年,兩次參加日內瓦會議

●1956年,入黨,同年與王嵎生結婚

●70年代,任外交部辦公廳翻譯室英文處副處長

●1974年,在斯里蘭卡病逝

☆母親教會我許多本領

我的母親陳依彌個子不高,笑口常開。那時,我年少輕狂。在我的眼裡,她也就是中國外交部的一個普通翻譯。在《新中國外交五十年》的大型畫冊中,她也佔有一席之地。她不幸英年早逝,留下很多令人欽佩的往事。

文革開始時,我剛上小學三年級,整日無所事事,經常同一幫小夥伴逃學。一次,母親又逮到我逃學。這天正好是她的生日。她一邊哭一邊說:「這就是你送給媽媽的禮物嗎?」正是母親這句飽含著淚水的話打動了我的心。從那時起,我決心努力學習,不讓她失望。可是,我對母親的看法依然沒有變。我喜歡的數理化她樣樣不會。

對母親的看法在我17歲時發生了變化。那年母親永遠離開了我們。當我擦乾淚水,驟然發現她生前幹了那麼多事。在我面臨生活的艱辛時才感受到她教會了我那麼多的本領。

我從她那裡學會了奉獻。我母親1950年畢業於上海聖約翰大學英國文學系。她很快便進入了外交部。當年朝鮮戰爭爆發,她被派往前線為志願軍做翻譯。有人問她為什麼放著小姐不做,冒險上前線。她的回答很簡單:祖國需要我。

她先後兩次入朝工作,兩次參加日內瓦會議,兩次在駐斯里蘭卡大使館工作。那個年代,所有談判和文件都要用手工速記,用打字機打。她經常在辦公室工作到深夜。有時我在她辦公室睡醒一覺後,發現她還在工作。當她確信所有文件完成無誤後我們才能離開。這時末班車已經開走了,我只好和她步行七八里回家,那時我只有五六歲。

我從她那裡學會了謙虛謹慎。在我整理她的遺物時,看到她與周恩來總理,宋慶齡女士,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一起的許多照片。她替宋慶齡副主席做翻譯時,還兼她的生活秘書。這時我才明白,她絕不是一個普通的翻譯,但她從來不張揚這些事。

我從她那裡懂得了愛。我母親是長女。她對弟妹的關心,對父母的孝敬,在家裡是有目共睹的。我的外祖父家並不富裕,孩子又多。每當有好吃的時候,母親總是躲到一邊。等老人孩子吃完了,如果還有剩的,她才吃上幾口。她的愛心不僅僅局限在小家庭里。記得她的一位同事曾希望搞到一本英文字典,可經濟上又很拮據。她毫不猶豫地花了自己半個月的工資買了一本送給她。

我的母親是一個教育大師。她從來不強迫我做什麼。記得在幼兒園時我就常和父母一起做飯。一次我回家早,我自作主張做烙餅。一開始便把糖放在面里揉合,做成甜餅。做好第一個後,突然意識到沒放鹽。於是趕緊加鹽。結果剩下的全都是甜咸混合的怪味餅。可是母親回來後,卻一個勁兒地說,她從來沒吃過這么好吃的餅。她吃了一塊又一塊。

她鼓勵我學習進取。按她的話說:「只要是合理,我們一定盡力支持。」八歲那年,我認識了磁鐵。因為我對磁鐵充滿了好奇,她帶我跑遍了北京城,一個一個售貨員問。從早走到晚,就是為了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

我從她那裡學會了獨立思考。每當家裡要做大一點的決策時,她總是要聽聽我的意見。還要我給出意見的理由。這使我養成了一種習慣,做重大決定前必須要做充分的思考。

母親所給予我的,是我永遠無法回報的。她以自己的行動,教會了我如何面對人生。(來源:世界新聞報)

『貳』 中國史上第一個女外交官是誰拜託各位大神

近代 袁曉園。1901年5月,袁曉園生於江蘇武進一個翰墨藝文之家,伯父袁勵准曾為帝師,現懸掛於北京中南海的「新華門」匾額,即出自其手書。父親袁勵衡是民國初年的銀行家,曾主持過交通銀行。胞妹袁靜、外甥女瓊瑤則以小說馳名。 袁曉園天資聰穎,自幼便能吟詩作畫,15歲時即幫父親處理銀行事務,得到父親贊許。1919年,深受「五四」運動影響的袁曉園向家裡宣布:「你們關了我18年,現在我要選擇自己的生活!」決心走出封建家庭的袁曉園以第一名的成績被錄用為江蘇省農礦廳廳長何玉書的秘書,從名門閨秀步入政壇。期間她拜著名畫家林風眠為師,繼續學習書畫,並有小成。 1930年,高魯被派往日內瓦任中華民國政府駐外公使,袁曉園自薦擔任其秘書,希望高魯能帶她出國。執著的袁曉園最後得以成行,但不是擔任秘書,而是求學,而且費用自理。袁曉園開了一個茶會,靠到場的朋友支援登上了開往法蘭西的海輪。也就是在這條船上,袁曉園結識赴法學習軍事的葉南。葉南是國民黨元老、時任江蘇省政府主席葉楚傖的公子,這次邂逅使他最終與袁曉園喜結姻緣。 袁曉園選擇巴黎普魯士大學學習政治經濟學,歸國後被蔡廷鍇委任為廈門市稅務營業局副局長,成為中國第一任女稅務官。一年後,袁曉園重返巴黎學習國際關系,學成後在外交部任專員。三十年代中期,袁被委任為駐印度加爾各答領事館副領事,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袁曉園在領事館任職六年,正是抗日戰爭如火如荼之時,她不遺餘力奔走呼籲,動員華僑為抗戰捐款、購買軍火轉運回國。每遇當地政府無理扣壓軍用物資,她都據理力爭,其無所畏懼的氣勢和鋒利的外交辭令常使對方折服。袁曉園回憶那段經歷時曾說:「那時候,當地政府常有人在背地議論我,說中國這位女領事真凶。」 在印6年之後,葉南被委任為駐法武官,袁曉園隨夫赴法。在法國,袁曉園受到戴高樂總統的接見,並曾被邀請與戴高樂總統一同步入凱旋門。 1947年,葉南奉調回國,這時袁曉園也被選為「國大」代表。她和葉南從民族大義出發,聯名發出給國民黨政府的公開信,呼籲國共合作,實現中國統一。蔣介石卻以「附匪有據」的罪名宣布開除葉、袁兩人黨籍並加以通緝。葉袁夫婦在發表了脫離國民黨的告示之後,取道香港去了美國。 1985年,滿頭華發的袁曉園走進北京美國駐華使館,負責接待的文化參贊對前來咨詢「如何放棄美國國籍」的她十分驚訝。參贊說:「總是有人來咨詢怎樣獲得美國國籍,你是第一位向我詢問如何放棄美國國籍的人!」袁曉園回國定居後,祖國和人民給予她極高的榮譽和尊敬,她連任第六、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擔任民革中央監委、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會長、國際書畫藝術研究會會長,並受聘為七所大學的名譽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現代倉頡」情系漢字 赴美國後,袁曉園以優異的成績考入聯合國秘書處工作,負責處理中文文字事務。長時間的翻譯工作使她對祖國的文字有了深刻的感受,她一方面為祖國的文字自豪,「每次翻譯文件,英文的、法文的、俄文的、西文的,總是厚厚一冊,最薄的肯定是中文。」另一方面,袁曉園也深知,中國漢字筆畫多,一字一音,要使漢字成為國際通用文字,必須進行改革,實現漢字現代化。 袁曉園潛心研究,終於推出一套「雙拼帶調兼表意」的袁氏拼音方案,即《漢字現代化方案(草案)》。1974年,她應邀回國參加建國25周年慶典,將方案呈交周恩來總理,周總理指示將袁氏方案付印、分寄各大專院校及有關單位,並安排她到各有關院校演講介紹。這一方案以後曾在北京一些幼兒園試驗,取得理想效果。著名語言文字學家王力為袁曉園的新方案題字:「羨君造字勝倉頡,筆走龍蛇似畫圖,海內傳盧千百輩,匠心能得及君無。」 1980年,袁曉園聯合海內外學者發起成立了漢字現代化研究會,數年後又發展為北京國際漢字研究會,定期出版會刊《漢字文化》,還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了規模空前的漢字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故國情誼濃似酒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打破了兩國關系的堅冰。袁曉園隨即於次年組織了40多名旅美各界人士訪華,成為1949年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從美國進入中國大陸的訪問團。自此以後,袁曉園數十次來往於美中之間,盡其所能為中美文化交流牽線搭橋。 1983年,袁曉園在《人民日報》上倡議:在北京開辟「國際友誼林」,供各國駐華使節和夫人,及其他來華的外國人植樹。1984年,她以美中文化交流基金會副會長的名義,邀請了一批美國兒童畫家到北京,與中國小畫家們共同開了一個聯合畫展。後來又把中國兒童的繪畫作品送到美國展覽,得到了美國人民的贊賞。回國後,袁曉園在北京開辦了「曉園中醫院」,並在友誼賓館開設「中醫國際門診部」,為外賓及僑胞治病。 袁曉園還利用自己與國民黨的淵源,大力宣傳兩岸統一。1981年,她在天安門廣場寄語在台的「國大」代表們:「故國情誼濃似酒,江山萬里待人歸」她認為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都應對中國的統一負起歷史重任,實現兩岸和平統一。她向海外華人宣傳「一國兩制」方針,呼籲大家發揚中國文化,促進祖國統一。愛國老人的赤子情懷,歷久彌堅。 「吐絲園主」「偏不老」 袁曉園有兩枚閑章,一曰「吐絲園主」,一曰「偏不老」。「吐絲園」是她晚年定居南京吟詩作畫的居室,她在《述懷》詩中寫道:「夕陽未必遜晨曦,昂首飛鬃奮老蹄;春蠶縈繞千千縷,願為人民吐盡絲。」老人晚年情懷,於此可見一斑。 1998年中國遭遇百年未見的洪災,已近百歲的袁曉園偕同家人買來礦泉水和毛巾,冒著酷暑走上江堤,慰問抗洪戰士,並以手書條幅「枕戈待旦守護堤壩,披星戴月保衛人民」相贈;她到聾啞學校看望聾啞兒童,到監獄給服刑人員作報告,到「腎友會」鼓勵患者與疾病作斗爭,給貧困山區的婦女兒童捐款捐畫;非典肆虐期間,她還到醫院慰問抗非典一線醫務人員。袁曉園多次參加慈善義賣,其手書「仁者無敵」可謂名副其實。 「偏不老」章是朋友為袁老刻制的,袁曉園非常喜歡。她說:「古人雲:『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雖老而不服老,只以欣逢盛世,所到之處所見所聞歡欣鼓舞,因而吟詩作畫,逸興盎然,不覺老之已至,故曰偏不老。」 袁曉園晚年與姨侄一家生活,盡享天倫。她除了看電視、讀報紙外,舞姿依然瀟灑,即使打麻將也不輸給小輩。練字作畫是每日必修的功課,袁曉園的外甥兼私人秘書嚴敬告訴記者:「這次入院,老人仍然非常樂觀,念叨著還要去香港辦畫展,要創作關於「東方明珠」詩畫。她說最後一站還要去聯合國,作為一個多年的工作人員向聯合國匯報,她這一百年沒白活,老有所為,老有所樂。」嚴敬拿出袁老在北京申奧成功後所作的詩給記者看,詩雲:「巨龍騰飛驚世界,國際聲望震雲天。百歲老人逢盛世,真想再活一百年。」

『叄』 中國著名的女外交官有誰

王海容 陳依彌 郭嵩燾

『肆』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是誰

馮嫽
武帝時隨解憂公主出嫁烏孫的馮嫽,就是出使西域的第一位女使者,她回國後,漢宣帝親自接見她,正式任命她為再次出使烏孫的使者。馮嫽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中央政府派遣的女性特命全權大使,這在世界史上也屬首創。

『伍』 因高超技能,誰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

我們漢武帝上台後,對匈奴開展了大規模的反擊戰,於是霍去病、衛青、李廣活躍在了歷史的舞台上,那麼,我的疑問是,漢武帝對匈奴反擊的時候,為啥沒有其它部落來幫助匈奴呢?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漢武帝一邊打擊匈奴,一邊與周邊部族簽訂協議,利用和親來聯姻其他部族,瓦解匈奴。比如烏孫。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嫁給了烏孫的國王。


後來有詩稱贊她:“錦車出塞送迎忙,專對長才屬女郎,讀史漫誇蘇武節,須眉巾幗並流芳。”

馮嫽,一個婢女,最終因高超的談判技巧,而青史留名,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

『陸』 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官是誰

有歷史可考究的中國第一位女外交家乃是西漢時期的女子-----馮嫽。
該女子事跡如下:
漢武帝時,為集中力量打擊匈奴侵擾,對西域的烏孫國採取和親政策,以宗室女解憂為公主,嫁給烏孫王軍須靡,公主隨帶了侍女馮嫽同去烏孫。
馮嫽生性聰慧,知書達理,與公主相互慰勉,立志安居烏孫,不負使命。她常馳馬牧場,出入氈帳,只幾年時間,便已通曉了西域的語言文字及風俗習慣。

不久馮嫽遵朝廷之命,以使節身份代表公主訪問鄰近各國。向各國國王贈送禮品,宣揚漢朝教化。各國君臣見漢朝以女子為使,大方謙恭,善於辭令,與人交談時連翻譯都不用,驚奇之餘,嘖嘖誇贊,尊稱她為馮夫人。對此《漢書·西域傳》有載:「初,楚公主侍者馮嫽能史書,習事,嘗持漢節為公主使。行嘗賜於城郭諸國,敬信之,號曰馮夫人。」

烏孫右大將愛馮嫽多才多藝,聰慧漂亮,求為妻室。馮嫽從兩國友好大局出發,欣然同意,自此,漢朝與烏孫友情日增。到了漢宣帝執政之際,烏孫發生內亂。朝廷原本想讓外甥元貴靡繼承王位,不料北山大將烏就屠殺死國王,自立為王。宣帝得報後,急令破羌將軍辛武賢率一萬五千兵馬進駐敦煌,准備討伐烏就屠。西域都護鄭吉慮及漢軍道遠兵疲,勝負難料,建議朝廷派使與烏就屠談判,勸其讓位。他知馮嫽善辦外交,推薦由她當此重任。

值此危難之時,馮嫽欣然受任,她與烏就屠本就熟識,開門見山說:「將軍奪了王位,似是可喜,然喜中不可無憂。如今漢朝大軍已至敦煌,將軍區區兵力,豈不是以羊群搏猛虎?」

烏就屠聽了甚為惶恐,沉吟不語。馮嫽曉之以理:「漢與烏孫親如一家,若兩國開仗,百姓遭殃,將軍也必身敗名裂,望三思而行。」烏就屠自知遠不是漢軍對手,終於讓步說:「願聽夫人勸告,讓位於元貴靡,但求漢朝給個封號。」馮嫽爽快答應,又悉心勸慰了一番。

宣帝得悉馮嫽出使告成,十分高興,他對馮嫽也只聞其名未見其人,詔令回國。馮嫽回到闊別四十年的故都長安時,宣帝令文武百僚在城郊迎接。京畿百姓聞訊,不期而集,爭睹女使者的風采,人山人海,道路堵塞。當日,宣帝在宮中召見,馮嫽奏告了勸導烏就屠經過,建議給予封號以安其心。宣帝盛贊其遠見卓識,欣然採納,並封她為正使,竺次、甘延壽為副使,再次出使烏孫。

馮嫽駟馬錦車,手持漢節,召烏就屠至赤谷城中,宣讀詔書,封元貴靡為大昆彌(王號),烏就屠為小昆彌。靠著她奔走斡旋,終於化干戈為玉帛,消除了漢與烏孫的一場殺伐!

又過了兩年,元貴靡病故,其子星靡即位。時解憂公主年近七十,奏請朝廷准允後,帶著馮嫽一同返回故國。哪知星靡生性懦弱,治國無方,局勢又起動盪。馮嫽身在長安,心掛烏孫,上書宣帝請求再為漢使。宣帝准奏,選派騎兵一隊護送馮嫽第三次出使烏孫。

『柒』 中國女外交官——傅瑩

你好!
傅瑩,蒙古族,內蒙古通遼人;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畢業,英國肯特大學國際關系碩士研究生;中國職業外交官。曾任中國駐菲律賓、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大使,是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駐大國女大使。是繼龔澎、王海容之後,新中國為數不多的女性副部級外交官。以善於溝通著稱。2013年3月4日任十二 屆 全 國 人 大 一次會議新聞發言人。

中文名: 傅瑩
外文名: Ying Fu
國籍: 中國
民族: 蒙古族
出生地: 內蒙古通遼
出生日期: 1953年1月
職業: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

畢業院校: 北京外國語學院
信仰: 馬 克 思 列 寧 主 義
主要成就: 中國第一位少數民族女大使
中國第一位駐大國女大使
全國 人 大首位女性新聞發言人
語言: 漢語、英語、法語、羅馬尼亞語
父親: 阿民

『捌』 顏值與雙商都在線: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是誰,有何卓越才能

顏值與雙商都在線,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女外交家是馮嫽,他憑借著自己卓越的外交才能,在男權社會里闖出了一片天地,馮嫽雖然是女兒身,但是她巾幗不讓須眉,用自己的才智還有三寸不爛之舌,為國家免去了很多戰爭。


馮嫽一開始只是想幫助公主完成和親的使命,但是後來卻憑著她過人的膽識,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像那些封建王朝的男人們證明了女人也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他打破了封建社會對女子的看法,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1位女外交官。

『玖』 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女外交官是誰

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這其實也是一種外交。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的典範。在她的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把文成公主譽為最有名的女外交官實不為過。吐蕃是現在的西藏,那裡的人們過著以游牧為主的生活,飼養氂牛、馬、豬和單峰胳駝,有的也種植青稞和蕎麥。公元7世紀,松贊干布率領軍隊統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許多部落,建立了以邏些城為中心的強盛王國,邏些城就是今曰的拉薩。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向唐廷求婚。唐太宗在宮中選定了一個通曉詩書的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並賜婚,於貞觀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唐太宗覺得只有對吐蕃加強籠絡,才能保證大唐西南邊陲的穩定,文成公主實際上就是肩負著這項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務遠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