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什麼描寫古代美女與蝴蝶相關的詩句嗎
1、《長恨歌》片段
作者:唐·白居易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譯文:
楊家有個女兒剛剛長大,十分嬌艷,養在深閨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
天生麗質、傾國傾城讓她很難埋沒世間,果然沒多久便成為了唐明皇身邊的一個妃嬪。
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六官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時,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溫潤的泉水洗滌著凝脂一般的肌膚。
2、《清平調·其一》
作者:唐·李白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台月下逢。
譯文:
你的容貌服飾是如此美艷動人,以至連白雲和牡丹也要來為你妝扮,春風駘盪,輕拂欄桿,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樣。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山見到你,那麼也只有在西王母的瑤台才能欣賞你的容顏。
5、《蝴蝶飛》
作者:唐·李賀
楊花撲帳春雲熱,龜甲屏風醉眼纈。
東家胡蝶西家飛,白騎少年今日歸。
譯文:
蝴蝶輕輕撲打著室內的卧帳,卧帳里散發著春天的溫熱氣息。床前一幅華貴的龜甲屏風,床上搭著她那美麗的綵衣。
年輕的丈夫長期出門在外,就像蝴蝶一樣到處飄飛。正在今日這個時候,他騎著白馬回到自己家裡。
6、《錦瑟》
作者:唐·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庄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B. 求一張蝴蝶破繭而出的圖片 要唯美類的
這可以嗎
C. 很喜歡蝴蝶,誰有關於蝴蝶美麗的傳說或圖片等等之類先謝謝了
這一個美麗、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多少年以來就流傳在上虞的曹娥江畔、流傳在俊美的龍山腳下。
東晉時期,浙江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個祝員外之女英台,美麗聰穎,自幼隨兄習詩文,慕班昭、蔡文姬的才學,恨家無良師,一心想往杭州訪師求學。祝員外拒絕了女兒的請求,祝英台求學心切,偽裝賣卜者,對祝員外說:"按卦而斷,還是讓令愛出門的好。"祝父見女兒喬扮男裝,一無破綻,為了不忍使她失望,只得勉強應允。英台女扮男裝,遠去杭州求學。途中,邂逅了赴杭求學的會稽(今紹興)書生梁山伯,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草橋亭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不一日,二人來到杭州城的萬松書院,拜師入學。從此,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英台深愛山伯,但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只念兄弟之情,並沒有特別的感受。祝父思女,催歸甚急,英台只得倉促回鄉。梁祝分手,依依不捨。在十八里相送途中,英台不斷借物撫意,暗示愛情。山伯忠厚純朴,不解其故。英台無奈,謊稱家中九妹,品貌與己酷似,願替山伯作媒,可是梁山伯家貧,未能如期而至,待山伯去祝家求婚時,豈知祝父已將英台許配給家住鄮城(今鄞縣)的太守之子馬文才。美滿姻緣,已成滄影。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凄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後梁山伯被朝廷沼為鄞縣(今奉化縣)令。然山伯憂郁成疾,不久身亡。遺命葬鄮城九龍墟。英台聞山伯噩耗,誓以身殉。英台被迫出嫁時,繞道去梁山伯墓前祭奠,在祝英台哀慟感應下,風雨雷電大作,墳墓爆裂,英台翩然躍入墳中,墓復合攏,風停雨霽,彩虹高懸,梁祝化為蝴蝶,在人間蹁躚飛舞。
【歷史淵源】
關於梁山伯與祝英台這兩個人,有資料這樣記載:梁是明代人,祝是南北朝人,兩者相隔千年。祝本是俠女,劫富濟貧,曾三去馬太守家盜銀,最後中馬之子馬文才埋伏死於亂刀之下。百姓將其厚葬並在墳前立碑,正面刻「祝英台女俠之墓」,背面詳記其事。年久,該碑下沉於地下。梁為浙江寧波府銀縣縣官,清正廉潔,中年喪妻,無子,死後入葬時刨出祝之墓碑,眾惋惜之餘又不忍拆除祝墓,可是,為梁擇地而葬又似不妥,故合葬,立碑,黑者為梁,紅者為祝
目前有關梁祝的主要考古發現和史料記載:
(1)據魏晉史學家考證,「梁祝」故事發源於河南省駐馬店市汝南縣馬鄉鎮,故里遺址現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馬庄、紅羅山書院、鴛鴦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橋(草橋)及梁祝師父葬地鄒佟墓等。
(2)在古鄒邑西鄰微山湖北岸的馬坡村,有一立於明代正德年間的墓碑,墓碑歷經淤積長期深埋,直到1995年才被發掘出來。這是全國現有九處梁祝墓中,惟一的一塊墓碑,全文843個字,與神話傳說戲曲截然不同,不僅載明了二人合葬的地方,還點明了地方官員指令二人合葬的原因。根據碑文記載得知,作為獨生女的祝英台,女扮男裝外出到鄒城嶧山求學讀書,自九曲村過吳橋東遇梁山伯,二人偕同,嶧山授業,晝則同窗,夜則同寢,三年衣不解,可謂篤信好學者。一日英台思鄉回家,山伯得知真相,往其門拜訪,別後不一載,疾終於家,葬於吳橋東(據鄒縣志載此橋在明隆慶年間被淹沒),英台眼見馬家迎親將至,苦思山伯,情深意切,遂捨身取義,悲傷而死,鄉黨士夫謂其令節,從葬山伯之墓。
根據碑文記載和實地考察,傳說中的梁祝故事原地為濟寧市。其理由是:在時間上馬坡石碑是記錄梁祝故事最早的。不要說該碑根據外紀所記,即便是立於正德十一年,也大大早於晚清時期的《寧波府志》、《宜興志》;從地理方位來看符合實際,梁祝合葬墓位於馬坡村西南,距北面祝英台所在的九曲村約三公里,而距東南梁山伯所在的薄梁村約十公里,如果祝英台到嶧山求學過吳橋與山伯相遇是合情合理的。
(3)江蘇宜興的梁祝文化研究者長路曉農則認為,從歷史記載看,梁祝故事的文字記載最早在宜興。江蘇學術界、史志界、旅遊界的多位專家認為:從宋咸淳《毗陵志》至明代馮夢龍的傳奇小說中,都有大量文字及其他證據顯示,梁山伯和祝英台系宜興人氏。
(4)梁祝文化研究專家、寧波市鄞州區文聯主席麻承照說,根據他對《鄞州縣志》的研究,梁山伯應是鄞州人,祝英台應是上虞人。
(5)其實,「梁祝」的故事在寧波與汝南有著不同的版本。汝南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卻未能看出祝英台是女兒身,後來祝英台被許配馬家。梁山伯求婚不成,一病不起,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知後,身穿孝服出嫁,轎子經過梁山伯墳時,下轎拜祭撞死在柳樹前。寧波傳說:梁山伯是晉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廉的好官,由於得罪了權貴,被殘害致死,老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是明代來自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當地老百姓為了紀念他們,就把兩個人合葬在一起,結「陰婚」。兩個傳說分別在兩地找到了考古證據。在汝南縣,至今留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墓,分列於馬庄鄉古官道兩側,出土的墓牆證明兩座均為晉代墓。梁山伯與祝英台並沒有訂婚,二人不可能合葬,這種分葬墓符合當時的風俗習慣。而在寧波,至今留有梁祝二人合葬墓。
(6)梁祝傳說產生於晉朝。現存最早的文字材料是初唐梁載言所撰的《十道四蕃志》。到了晚唐,張讀所撰的《宣室志》作了文學性渲染,可見其大致輪廓:「英台,上虞祝氏女,偽為男游學,與會稽梁山伯者同肄業。山伯,字處仁。祝先歸。二年,山伯訪友,方知其女子,悵然如有所失。告其父母求聘,而祝已字馬氏子矣。山伯後為鄞令,病死,葬鄮城西。祝適馬氏,舟過墓所,風濤不能進,問知山伯墓,祝登號慟,地忽逢裂陷,祝氏遂並葬焉。晉丞相謝安奏表其墓曰義婦冢。」
(7)現存較早、也較完整的是宋代明州(今寧波)知府李茂誠的《義忠王廟記》,文中說梁山伯生於公元352年農歷三月初一,死於373年農歷八月十六,終年21歲,未曾婚配;祝英台出嫁在374年暮春;梁山伯廟(又名「義忠王廟」)修建於397年。如記載可靠,「梁祝傳說」當產生在公元374年至397年這20多年內,完全形成則在宋代到清末。此後比較重要的文獻記載,還有明代馮夢龍的《李秀卿義結黃貞女》,清代邵金彪的《祝英台小傳》,後者出現了化蝶的結局。
(8)1997年7月,寧波的梁山伯廟出土一座晉代墓葬,墓的位置、規格和隨葬器物與志書記載的梁山伯鄞縣縣令身份和埋葬地相吻合,被認為是可信的實物資料。
(9)20世紀50年代,著名作家張恨水在創作長篇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時,曾根據民間傳說,考證出10處起源地:浙江寧波、江蘇宜興、山東曲阜、甘肅清水、安徽舒城、河北河間、山東嘉祥、江蘇江都、山西蒲州、江蘇蘇州。
(10)有關梁祝的古跡,目前已發現17處包括讀書處6個,墳墓10處,廟1座。專家普遍認為,梁祝讀書處是受梁祝傳說的影響後形成的,不能反證其源頭。
【不同的版本】
雖然「梁祝」傳說人們耳熟能詳,但很少有人知道,「梁祝」故里究竟在哪兒,全國究竟有多少種「梁祝」版本。據中國民俗協會有關人員介紹,全國大約有10多個地方自稱「梁祝」故里,在聯合申報「世遺」的幾處,關於「梁祝」,也是各說各的故事。
(1)鄞州版本:金代縣令與明朝俠女結「陰親」
在浙江寧波,相傳梁山伯是金代鄞州縣令,是個清官,由於得罪權貴,被人殘害致死,百姓為他修了一座大墓。而祝英台則是明代上虞的俠女,劫富濟貧,後來被權貴殺害。為了紀念他們,當地將兩人合葬,算結了陰婚。鄞州現存梁祝合葬墓、梁祝故居。那裡流傳著一句老話,「若要夫婦同到老,梁山伯廟到一到」。
(2)上虞版本:祝家村是祝英台故鄉
傳說祝氏祖先原籍山西太原,南遷到此定居,原在上虞縣城教書為業,子孫移居上虞各地。我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唱詞就寫上了「上虞縣,祝家莊,玉水河邊,有一個祝英台,才貌雙全……」據載,祝家村中原有一座規模較大的宅院,後因戰爭被毀,住宅面積約有500平方米,還有花園遺址。村邊有一個湖叫「千金湖」,有兩人合抱的金桂、銀桂,還有雲柏、石榴等古樹。還有祠堂及石碑,記錄著祝氏歷史。
(3) 杭州版本:梁祝在萬松書院同窗共讀
越劇《梁祝》中,有一段「草橋結拜」唱詞,說的是梁山伯與女扮男裝的祝英台在赴省城杭州讀書途中相遇,互認知己,便在「草橋」結拜「兄弟」,指的便是杭州東城望江門旁的草橋亭。而相傳梁祝同窗共讀之地,則是西湖上的萬松書院,故而,百姓又將此地稱為梁祝書院。它的前身為報恩寺,明弘治十一年改建為萬松書院,崇禎年間書院被毀。清康熙後,改辟為敷文書院。
(4)宜興版本:化蝶傳說根深蒂固
宜興最早記述梁祝故事的是《善權寺記》,始記於齊建元二年(公元480年),稱祝英台舊宅在宜興善權寺位置,梁祝自小一起讀書,後又到齊魯、東吳等地游學訪友,逐漸產生感情。梁祝傳說在宜興均有記載,「化蝶」情節亦在宜興形成,為國內學術界認可。宜興現有「祝家莊」、「梁家莊」等地名、遺址,還有觀音堂、荷花池、雙井、九里亭等「十八相送」遺址。宜興俗定農歷三月廿八為「觀蝶節」,用「梁山伯」「祝英台」為蝴蝶命名。
(5) 濟寧版本:士大夫們為梁祝修合葬墓
濟寧市微山縣馬坡鄉有「梁山伯祝英台墓記碑」,為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重修梁祝墓、祠時所立。碑文記載祝英台家居濟寧九曲村,其父祝員外因沒有兒子,十分苦惱。祝英台是為解父憂才女扮男裝求學。梁祝二人同窗3年,梁山伯病逝家中,祝英台悲傷而死。士大夫們被祝英台事父至孝及對梁氏矢一而終感動,為二人修合葬墓。現曲阜孔廟還保有「梁祝讀書處」,在嶧山上還有「梁祝讀書洞」、「梁祝祠」等遺址。
(6)汝南版本:梁祝同窗共讀卻未合葬
傳說在晉代,梁山伯與祝英台同窗3年,未能看出其女兒身。梁山伯臨死前,要求家人把自己葬在祝英台婚轎經過的路邊,讓自己看到祝英台出嫁,祝英台得悉,身穿孝服出嫁,經過梁山伯墳時,提出下轎拜祭,趁人不備撞死在柳樹前。梁祝墓分開而建,各有墳頭。現汝南有梁祝讀書的「檯子寺」,也叫「紅羅山」,傳說這里曾有「紅羅書院」。紅羅山上傳說中梁祝擔水的井還在,井旁還有一塊碑,上寫「梁祝井」。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欣賞
是陳鋼與何占豪就讀於上海音樂學院時的作品,作於1958年冬,翌年 5月首演於上海獲得好評,首演由俞麗拿擔任小提琴獨奏。題材是家喻戶曉的民間故事,以越劇中的曲調為素材,綜合採用交響樂與我國民間戲曲音樂表現手法,依照劇情發展精心構思布局,採用奏鳴曲式結構,單樂章,有小標題。以"草橋結拜""英台抗婚"、"墳前化蝶"為主要內容。
全曲大概二十八分鍾,首先五分鍾敘述梁祝愛情主題,然後是快樂的學校生活,接著十八相送。從十一分鍾開始進入第二段,祝英台回家抗婚不成,樓台會,最後哭靈。第二段和第一段長度差不多,也是十一分鍾。最後一段則是化蝶,可說是整曲再現。
曲子開始幾聲撥弦聲接著長笛,好像在雲端的感覺,以此來揭開序幕,有如從天上俯瞰人間,撥開雲層,人物景象由模糊慢慢變得清楚。首先由小提琴奏出主題,二長二短加上一個結束句,綿綿長長,幽幽遠遠,彷彿祝英台在身旁說著昔日的故事。然後在低音重復一次主題,回到人間落了實。
管弦樂總奏主題,景象全明白了。大提琴代表的梁山伯也出現了,兩人情意綿綿,大小提琴和鳴奏著主題,漸漸的小提琴主導旋律並引進管弦樂再強調一次。等樂音漸歇,木管接續旋律慢慢落下。小提琴獨奏深情舒緩帶點內省的音色,表示祝英台對將來疑慮不安,但還是堅定相信自己。勇敢去愛吧!情緒輕快,笛聲嘹亮,大提琴也婆娑起舞,有如風光明媚三月天兩人春遊。小提琴展現技巧,風華絕代。
相聚雖好總有分別,快樂情緒之後就是離情依依十八相送。將主題變奏緩緩奏出,有如邁不開的步履,卻終究不得不離去。大小提琴二重奏,緊密結合難分難舍。在這段末尾由弦樂第一次奏出哭調主題,預言悲劇結局,這構成了全曲的呈示部「相愛」。
第二段發展部裡面有三小段: 強、弱、強,也就是快、慢、快。開始如大浪涌來的管弦樂聲代表祝父的反對,連續幾個小節下行樂句,好像在說:不可以!不可以!小提琴則猛烈與之抗衡,兩者沖突漸漸上升,最後全體合奏梁祝主題表示戀情曝光,一波波涌來浪潮終將這主題給淹沒。
樓台會小提琴委婉的訴說情意,大提琴撥奏聆聽。輪到大提琴傾訴愛意,小提琴一旁隨和。突然,音樂急轉而下,運用越劇中囂板的「緊打慢唱」手法,梁山伯因過度悲傷絕望而病逝。
祝英台在被迎娶過門途中,停在梁山伯墳前哭靈,小提琴以凄厲聲調哭出:梁兄呀!碎奏、斷奏哀痛欲絕旋律,有哭聲,有跪行,其中還有些回憶片段。漸漸的淚眼開了,哭聲歇了,心意已決,在悲憤低音鑼聲中,縱身投入突然爆開墳墓中自盡,音樂同時推向最高潮。
樂曲的最終部份是再現部「化蝶」,在輕盈飄逸的弦樂襯托下,愛情主體再現,梁山伯與祝英台從墳墓中化為一對蝴蝶,在花間歡娛自由飛舞,永不分離。
彩虹萬里百花開
花間彩蝶成雙對
千年萬代分不開
梁山伯與祝英台
《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填詞作品欣賞
梁祝——化蝶
——根據小提琴協奏曲填詞
劉周
花謝花開無時盡,
年年花間覓仙蹤;
瑤池淚灑化蝶恨,
天上人間儂伴君;
此生不與知音共,
朝朝暮暮掩愁容;
同窗早已心相許,
樓台再會訴衷情;
可憐十八送別時,
君豈知儂是女兒身,
未解儂痴情;
樓台依依不忍分,
君死何忍我獨存;
魂魄在天已化蝶,
雙飛願爭萬世春。
(注:儂,指我)
D. 世界上最美的蝴蝶,要圖片和簡介
伊莎貝拉蝴蝶
1839年,西班牙一位昆蟲學家發現了的一種稀有品種的蝴蝶,決定以西班牙女王ISABELLA「伊莎貝拉」來命名,她被譽為全歐洲最美麗、最罕見的蝴蝶,但是科學地說,這應該是一種蛾.屬大蠶蛾科.她只有3天3夜的壽命,藍綠色的雙翅璀璨無比,展幅約為巴掌大,飛翔時間從黃昏到子夜,每年5、6月間羽化,活動范圍限於海拔5400英尺山區松林旁的曠野,交配周期一年只有10天,之後便消失無蹤。
傳說中,只要見到「伊莎貝拉」,向她許願,她便會將願望帶上天堂,令其美夢成真!
E. 美女婚紗照PS成蝴蝶仙子教程
一、打開穿著婚紗的新娘素材圖,對素材圖片進行除噪處理,來到通道面板,對綠色通道進行全選並復制,再粘貼到藍色通道上,返回到RGB通道,然後按CTRL+J拷貝背景層得到圖層1。
二、把高光素材一打開並拉到當前圖像中,並把素材所在圖層的混合模式設為柔光,再為其添加蒙版,用黑色畫筆工具在蒙版上把人物的皮膚區域塗抹出來。
三、接著創建一個新的圖層,為其填充鮮藍色,再把該層的混合模式設為柔光,不透明度為60%左右。
四、把花兒的素材圖片打開並拖入當前圖像中,按CTRL+T調整好大小及位置(要把花兒放在新娘的頭上),CTRL+L對花調整色階,在RGB通道下把輸入色階設為64、1.00、255,這樣花兒就和背景更加融合了。
五、再把蝴蝶素材圖片打開,使用矩形選框工具把蝴蝶左邊的翅膀選中,然後用移動工具將其拖入當前圖像中,再把所在層的混合模式設為變暗,再按CTRL+T改變大小及位置,要把它拉到人物的背部,第二個翅膀的方法也是一樣的,在調整的時候要讓翅膀與人物背部銜接自然即可。
六、最後只需要再打上一些閃光的筆刷,再輸入自己的個性簽名即可收工!
詳細的製作步驟截圖:
高光素材圖:
鮮花素材圖:
蝴蝶素材圖:
F. 找一個帶有蝴蝶的女孩子,的圖片
這個網址上有一些,滿意請採納。
美女加蝴蝶圖片_好搜圖片
http://image.haosou.com/i?src=360pic_normal&q=%E7%BE%8E%E5%A5%B3%E5%8A%A0%E8%9D%B4%E8%9D%B6%E5%9B%BE%E7%89%87
G. 請問有什麼描寫古代美女與蝴蝶相關的詩句嗎急啊!
博山 溫庭筠
博山香重欲成雲,錦段機絲妒鄂君。粉蝶團飛花轉影,
彩鴛雙泳水生紋。青樓二月春將半,碧瓦千家日未曛。
見說楊朱無限淚,豈能空為路岐分。
紅樓夢 (寶釵撲蝶(見第二十七回)
一雙蝴蝶怱起怱落,來來往往,穿花度柳,將欲過河去」。將蝴蝶飛舞時的形態,描寫得十分逼真。這不僅為我們增添了繪畫美,而且十分自然地引出了人物的活動:「寶釵躡手躡腳的,一直跟到池中滴翠亭上,香汗淋漓,嬌喘細細。」
採桑子 馮延巳
花前失卻游春侶,
獨自尋芳,
滿目悲涼,
縱有笙歌亦斷腸。
林間戲蝶簾間燕,
各自雙雙,
忍更思量,
綠樹青苔半夕陽。
戲蝶雙舞看人久,
殘鶯一聲春日長。
————————《牡丹芳》 白居易
舞衫招戲蝶,歌扇隔啼鶯。
————————《陪郭常侍令公東亭宴集》 錢起
其實我早就修改過了,可是好像被網路扣押了。這次修改的沒有上次好,見諒。
H. 最美的蝴蝶(圖片)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
世界上最大的蝴蝶翅膀展開有30cm,產於太平洋西南部的索羅門群島和巴布亞紐幾內亞。他的名字叫大鳥翼蝶。據資料,最初人們是在一個密林中發現的,它在樹梢上飛來飛去,很不容易采捕,後來還是用弓箭將它射落。
世界上最小的蝴蝶
最小的蝴蝶是藍灰蝶,翅展僅1.3cm,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有採集記錄。
世界上最小的蝴蝶
最小的蝴蝶是藍灰蝶,翅展僅1.3cm,在我國雲南西雙版納有採集記錄。
生活在最高地方的蝴蝶
我國的帕米爾高原最高處有7000多米,登山健兒曾在海拔6000米左右的冰川裂縫里看到過一種紫醬色的小灰蝶。
生活在最北方的蝴蝶
在北緯83度的地方,已是北極圈內,距離北極中心只有700 多千米。這里氣候嚴寒,在仍能看見有灰蝴蝶在那裡飛舞。
飛行最遠的蝴蝶
一種叫君主斑蝶的蝴蝶,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3月,數百萬計地從加拿大東南部和美國東部山區飛到墨西哥城以西二百公里處的「蝴蝶谷」這段距離五千多千米。
最貴的蝴蝶
1996年10月24日在法國巴黎一次拍賣會上,一隻叫大鳥翼蝶的蝴蝶,最後竟以1800美元的高價賣出。這在世界上還是第一次拍賣出如此昂貴的蝴蝶標本。
翼振最慢的蝴蝶
蝴蝶翅膀震動的次數叫翼振。大部分的蝴蝶每分鍾振動460~636次,但金鳳蝶每分鍾僅振動300次,平均每秒鍾振動5次。
I. 世界上最美麗的蝴蝶的圖片長什麼樣
據可靠消息,世界上最美的蝴蝶在日本,名字叫 雅~~~美~~~蝶~~~
J. 喜歡在朋友圈傳一些閉著眼睛女生圖片和蝴蝶是一個什麼樣的女生
喜歡在朋友圈傳一些閉著眼睛女生圖片扣蝴蝶的女生,是在朋友圈裡有一個她心中的白馬王子,想引起他的注意,她在默默祝福你,默默等待,就象蝴蝶尋找花蜜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