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澳門美女街頭演唱我的中國心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澳門美女街頭演唱我的中國心

發布時間: 2023-01-27 19:07:44

1. 剛才聽到兩首好聽的歌,求歌名啊

第一首是: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_-!!!
——————《七子之歌》 Macau指的是台灣
七子之歌--澳門
演唱:容韻林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合: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
祝祖國更加繁榮昌盛!
合: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
容: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要回來,
回來.
合:母親!母親!

第二首是:河山只在我夢里。。。。祖國你多年未親近
<我的中國心>
作曲:王福齡 作詞:黃沾 演唱:張明敏
河山只在我夢縈,
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國印。
長江,長城,
黃山,黃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不論何時,不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流在心裡的血,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
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河山只在我夢縈,
祖國已多年未親近,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國印。
長江,長城,
黃山,黃河,
在我胸中重千斤。
不論何時,不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流在心裡的血,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
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2. 為什麼說一九八四的春晚堪稱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春節聯歡晚會的 歷史 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那一年央視第一次舉辦春晚,因為是第一次舉辦,所以難免有許多的不足。

而次年,在積累了經驗後,央視終於舉辦了一台可以說是萬分成功的晚會。

而這一年的春晚之所以被認為經典,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喜慶的氛圍

早期的春晚和現在不同,那時候舞台小,觀眾和表演者之間的距離更近,因此互動也更多,與其說是晚會,不如說是聯歡會。

晚會上的每個人都充滿了喜氣洋洋的氛圍,這和現在鏡頭里動不動就會有人在春晚上呼呼大睡完全不同。

二、符合國情的晚會形式

這屆春晚可以說是為後來的春晚奠定了基本形式,正是從這一屆起,有了「兩岸三地普天同慶」的概念,晚會上開始出現台灣和香港的歌手,而這個形式也一直流傳到了現在。

有張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國心》、《鄉間的小路》、《壟上行》、《外婆的澎湖灣》。

也有,在1984年春晚後,火遍大街小巷由香港歌手奚秀蘭演唱的《阿里山的姑娘》,它也是春晚第一段帶伴舞的歌曲。並且還演唱了《天女散花》、《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兩首歌曲。

三、優秀的節目

一台晚會最重要的元素還是非節目莫屬,那麼1984年的春晚到底出了哪些節目呢?

在歌曲方面,當年奚秀蘭的《阿里山的姑娘》、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外婆的澎湖灣》,朱明瑛的《大海啊故鄉》一經播出,就成了人人傳唱的歌謠,是一代人難忘的記憶。

其中,李谷一的《難忘今宵》更是直接成了春晚的保留曲。

而在語言類節目方面,馬季老師的《宇宙牌香煙》成了相聲界的經典之作,姜昆和李文華的相聲《誇家鄉》也是可圈可點。

而其中以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吃面條》反響最好。即使是今天再看,也是笑點十足。

《吃面條》講的是陳佩斯飾演的小演員面對朱時茂飾演的導演面試時發生的趣事。

面試的場景設定是陳佩斯在吃面時被女友喊走。對於正餓著肚子的陳佩斯,面對有免費的面,一開始是很開心的,沒想到面試過程中頻頻NG,結果陳佩斯只能一碗接一碗地吃面。

當時在春晚現場,就可以聽到觀眾們絡繹不絕地笑聲,而陳佩斯和朱時茂也憑借這個小品一躍成為全國觀眾都知曉的著名演員。

當年的春晚還有一個特色節目,就是由濟公的扮演者游本昌老師表演的默劇《淋浴》,游老師的精彩演繹讓觀眾見識到了默劇的幽默和魅力,可惜默劇這種表演形式在後來的春晚舞台上就很少出現了。

正是有了這些優秀的節目、形式和氛圍,才造就了一台無法復刻的經典晚會。

1 不論怎麼重播,我都覺得,1984年春晚真的是,難以超越的巔峰!但是明明1983年才是央視春晚的元年,為什麼1984年就突然成巔峰了呢?可能是真的天時地利人和吧,你現在給多少錢,央視也不一定能辦出這樣的經典了。經典就是無法復制的

總結起來呢,就是,那年的節目太經典了

2 不過我只說說歌曲的部分,因為這一塊就非常經典了,其他節目當然也很經典,合起來就是無法超越的1984啊!

開場的《恭賀新禧》,真的有一種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大家奮力創造新生活的干勁兒,歡快熱絡,非常中國風,是這個晚會上的精華演員們合唱的,當然唱得最多的是李谷一和蔣大為兩位民族唱法的大神級人物了

然後大合唱的歌唱家包括蔣大為、李谷一、於淑珍、蘇平、沈小岑、朱明瑛、茅善玉、郭頌

郭頌老師2016年去世了,紀念他

3 殷秀梅當年28歲,還屬於新秀,她演唱了《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這兩首歌旋律非常優美,而且殷秀梅的美聲唱法也很接地氣,這兩首歌之後爆紅,成為經典歌曲

之後的殷秀梅姐姐簡直就是各大晚會的壓軸女神

4 郭頌接著殷秀梅,在晚會上唱了三首歌,《甜透了咱心窩》《串門》《山水醉了咱赫哲人》 ,都表達了改革開放後農村農民漁民的可喜變化

接下來,來自上海的沈小岑演唱了《請到天涯海角來》《媽媽教我一支歌》,兩首歌都成為經典歌曲,其中第一首《請到天涯海角來》,今天海南島就是出十億廣告費也達不到這個宣傳效果啊!不知道沈小岑是不是他們的榮譽居民

5 之後東方歌舞團朱明瑛的三首歌也是唱到家喻戶曉,《莫愁啊,莫愁》《大海啊故鄉》《回娘家》

朱明瑛這身演出服簡直就是她的標志

《回娘家》其實是鄧麗君的歌曲,但當時鄧麗君的歌是被禁止的,兩岸當時也沒開放,消息閉塞。所以朱明瑛把這首很有中國風的歌曲,詞曲改成了河北民歌,這一改不要緊,河北省研究民歌的專家還給朱明瑛寫信說,我們河北沒有民歌啊!多年之後,隨著鄧麗君作品的不斷被我們聽到,我們也終於聽到鄧麗君的原唱(其實朱明瑛阿姨還是唱得挺有味道的,很有畫面感)

鄧麗君的這首歌其實是叫《小媳婦回娘家》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香港TVB給鄧麗君拍了一個音樂特輯,裡面扮演小媳婦的,是香港的喜劇天王許冠英反串的,許冠英已經於2011年去世

6 來自天津的於淑珍老師,為當年的引灤入津工程演唱了《灤水香茶獻親人》,她還唱了計劃生育的歌曲《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月光照著太湖水》

接著就是轟動一時的奚秀蘭上場了,她來自香港,但首先演唱的卻是內地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之後唱了很喜慶的廣東曲子《天女散花》,因為那個時候沒有台灣歌手參加春晚,所以她唱了1950年代台灣電影《阿里山風雲》的插曲《阿里山的姑娘》,這些歌都非常之轟動

很多年後,當台灣開放大陸遊客觀光,很多台灣人都不太聽說的阿里山,竟然被大陸遊客擠爆,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現在看來,他們其實要感謝奚秀蘭在30多年前唱了這首《阿里山的姑娘》,讓當時大陸的觀眾覺得,阿里山就是台灣最美的山峰……

1984年的春晚,為台灣島和海南島這兩個中國最大的島嶼,帶來的 旅遊 價值,幾乎可以受用一生,又是何止百億能衡量的,可見這台晚會的影響力和價值之深遠了

7 零點的鍾聲之後,李谷一蔣大為又唱了《辭舊迎新歌》

這首歌之後,是演唱「花兒」的撒拉族歌唱家蘇平,唱了兩首民族味濃厚的《撒拉族花兒「大眼睛」》《妹妹的山丹丹花兒開》

看,當年對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做得多好

現在的春晚,很多節目在零點之後,很多時候就沒啥人看了,但1984年的零點後,卻上演了最重要的表演

那就是張明敏

張明敏最早是個工人,後來參加歌唱比賽,以演唱愛國歌曲見長,在他上春晚前,他出過的唱片,都是愛國的唱片。1984年其實是一個重要的時刻,那就是中英要簽訂聯合公報,宣布香港要在1997年回歸祖國,所以央視邀請了張明敏來參加春晚,他的一首《我的中國心》可謂是那個夜晚最打動人心的歌曲

《我的中國心》是黃沾和王福齡兩位香港詞曲大家的聯手經典之作

張敏明還在春晚上唱了費玉清的《壟上行》,也是非常紅,他還唱了《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兩首台灣校園歌曲,將台灣校園歌曲介紹到了大陸

1984年的春晚將兩岸骨肉親情的氛圍做得特別特別好

台灣電視人黃阿原還唱了閩南語名曲《天黑黑》,這個,可是比孫燕姿給80後90後的要早了二十多年啊

接著,香港影星陳思思唱了她在電影《三笑》里的插曲,陳思思已經於2007年去世

而且,1984年唱到家喻戶曉並流傳至今的歌曲還有好多,比如著名滬劇演員茅善玉老師,唱了一段滬劇《燕燕做媒》的選段,還唱了一首《太湖美》,一直流傳到今天,曲調真是太美了

8 壓軸的當然是一哥一姐了

蔣大為唱的是《要問我們想什麼》《戰士與梅花》,其中的《要問我們想什麼》旋律歡快,回答了新時代年輕人的困惑,非常受歡迎

李谷一老師則唱的是《跳吧,年輕的夥伴》《那就是我》 《迎賓曲》,前一首是圓舞曲節奏,聽了就想跳舞,第二首是藝術類歌曲,當時還是觀眾點播的,很深情,後來也成了經典

如果真還要一個理由說1984年春晚為什麼如此經典,那就是這一年春晚正式用了《難忘今宵》作為告別曲,之後30多年一直沿用至今,這個理由夠充分吧

好想回到1984年,那個歡樂的春節啊……

在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那一年的春節晚會也許是我國春晚 歷史 上最成功的一次,也是這么多年最經典的一次,我國的春晚這個習俗是從1983年開始的,那是第一次舉辦,所以在晚會的形式和內容上難免有一些不足。

1984年在前一年的失敗上尋找經驗,最後終於給全國人民在除夕那一晚呈現了一台精彩紛呈的晚會,其中不管是從晚會內容還是晚會形式都是讓人喜歡的,當時的晚會聚集的演員陣容非常強大,舞台燈光之炫麗,設計新穎而出奇,編排精巧而別致,節目豐富而多彩。在眾多因素下,這屆春晚也成為經典。

首先是時代背景以及節日的氣氛: 在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是我國 娛樂 圈欣欣向上發展的一個時期,那個時候屬於改革開放出,整個中國都充滿著一種積極向上的活力,所以當時春晚的誕生對於 社會 來說也是一個非常新穎的到的東西,立刻就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極大熱情和濃厚興趣,在那個文化生活相對簡單貧乏的年代,春晚的出現正是生逢其時。

其次是春晚是一場符合國情的晚會形式: 這屆春晚還有一個不同尋常的意義就是它為後來的每一屆都奠定來了一個形式,當時好多的晚會形式一直保留到了現在,好比「兩岸三地普天同慶」的概念,晚會上開始出現台灣和香港的歌手等等。在1984年春晚後,晚會上的好多歌曲一時之間火遍大江南北。

最後就是晚會上的優秀的節目: 在歌曲方面,《阿里山的姑娘》、《我的中國心》《外婆的澎湖灣》以及《大海啊故鄉》等歌曲一經播出,就成了人人傳唱的歌謠,是一代人難忘的記憶。最後李谷一老師的《難忘今宵》更是直接成了春晚的保留曲。再加上陳佩斯和朱時茂的小品《吃面條》反響最好。即使是今天再看,也是笑點十足。

1984年春節聯歡晚會,無疑是我國春晚 歷史 上一次最成功的「經典」。人們不禁要問:論演員陣容之強大,舞台燈光之炫麗,設計新穎而出奇,編排精巧而別致,節目豐富而多彩,無論如何,1984年的春晚都不能和後來特別是2000年以後的春晚相比,可為什麼她卻成為億萬觀眾心目中永遠的記憶,永遠的經典?這裡面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一,時代背景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之初的中國,到處充滿活力,生機盎然。經濟領域捷報頻傳,文化戰線百花爭艷,春節聯歡晚會正是在這樣大好的形勢下應運而生。而她一經露面,立時就引起了廣大觀眾的極大熱情和濃厚興趣,在那個文化生活相對簡單貧乏的年代,春晚的出現正是生逢其時。

二,承前啟後

如果說1983年的第一次春晚是一次初步償試還顯青澀的話,1984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則是「承前啟後,開創未來」的盛典,她既汲取了八三年春晚的不足,又注入了許多新的元素,這次晚會受到億萬觀眾眾口一詞的普遍好評。

三,群星璀璨

雖然當時設施簡陋,舞美燈光等多方面無法與當今同日而語,但眾多明星的精彩演出依然熠熠生輝,贏得滿堂喝采。歌曲有奚秀蘭殷秀梅朱明瑛沈小岑郭頌蔣大為李谷一張明敏等等,曲藝有馬季姜昆游本昌陳佩斯朱時茂等等。光聽這些名字,哪個不是如雷貫耳。正是這些頂呱呱的藝人成就了八四年的春晚,而春晚也成就了他們。

四,亮點紛呈

1984年春晚,首次「大量「引入港台明星,而張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國心》豪邁激盪,更是激起了億萬觀眾的愛國熱情,這首歌也迅速在全國大江南北廣為傳唱,經久不衰。相聲大師馬季的單口相聲《宇宙牌香煙》成了人們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口頭禪」,而朱時茂陳佩斯的小品《吃面條》則讓觀眾忍俊不禁。李谷一的一曲《難忘今霄》更是成為以後歷屆春晚的收宮之曲。特別值得一提的還有劉曉慶的主持,美麗、大方、親切、自然,也為晚會增色不少。正是因為這許多優秀演員優秀節目,使得1984年的春晚大放異彩,亮點迭出,精彩紛呈。

等等。由於以上四個必不可少的原因,造就1984年春晚成為永遠的經典。

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已經開了35屆,但是一九八四年的春節晚會堪稱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為什麼這么說呢?

1、八四年春晚,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屆春晚。

人們對第一次總是難以忘懷,印象深刻。

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是從八三年開始的,但大多數人對八三年的春晚卻沒有印象。

因為一九八二年,很多人家還買不起電視,而八三年的第一屆春晚,節前電視台並沒有大肆宣揚廣告,節後也沒怎麼重播。所以我們很多人只是在除夕之後聽說有春晚,並沒有機會看到。

而且八三年第一次舉辦時,沒有經驗可借鑒,舞台、背景、主持和節目安排等各個方面都不大成熟,少數看過的人也沒有留下特別深刻的印象。

到了一九八四年,情況大不一樣了,老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手裡有閑錢了。

許多人家在八四年過年前買了電視,除夕夜,大家早早的坐在電視機前期待著!

正月拜年走親戚,親朋好友聚在一起看春晚重播,笑聲不斷;走一家看一遍,百看不厭;街頭巷尾三用機放的都是春晚的新歌,聽到旋律的大人小孩都會不由自主的跟著哼唱……

八四年的春晚,是第一次全民參與的春晚,是老百姓心目中的第一屆春晚。

而且八四年的春晚,奠定了此後春晚的節目模式。

2、大團圓模式

八四年的春晚,第一次匯集了兩岸三地的明星,主持人有大陸的國嘴趙忠祥、盧靜 、姜昆、姜黎黎,有台灣的黃阿原,還有香港的陳思思。

第一次邀請香港和台灣的演員參加。他們不同於大陸歌手的演唱風格,讓觀眾產生了強烈新鮮的沖擊感,更是大受歡迎。

來自香港的張明敏一人連唱四首歌曲:《我的中國心》《壟上行》《鄉間小路》《外婆的澎湖灣》。

《我的中國心》唱出了所有中國人的心聲,極大的激發了國人的愛國熱情,這首歌迅速傳唱於祖國的大江南北。

台灣的奚秀蘭一曲《阿里山的姑娘》,流行多年。

內地明星也是精英薈萃,群星閃耀。

強大的演出陣容,兩岸三地、全球華人共慶新春,此後就成了春晚的固定模式。

3、相聲、小品嶄露頭角

從這屆春晚開始,相聲大放異彩,成為歷屆春晚的重頭戲。

它始於著名相聲藝術家馬季的精彩演出——諷刺虛假廣告的「宇宙牌香煙譽滿全球」。

馬季的單口相聲讓無數觀看這屆春晚的觀眾,永遠無法忘懷。

馬季不是主持人,但他風趣、幽默的客串主持也成為八四春晚的熱點之一。

這屆春晚,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吃面條》開了小品的先河。

他們二人精彩的表演,不僅獲得了觀眾的好評,同時也為以後的春晚,帶來了一個必演的節目形式——小品。

此後,小品和相聲等語言類節目成為觀眾最期待的節目,開始霸佔春晚節目單。

直到今天,春晚演出過的所有的小品中,陳佩斯、朱時茂的小品《吃面條》永遠都是經典中的經典。

4、大拜年的歌舞形式

這屆春晚,首先是主持人的開場白,各種拜年形式。

尤其是以演唱為主的形式,動聽的歌曲實在多。

除了來自港台的張明敏、奚秀蘭演唱的5首歌,大陸歌手殷秀梅演唱的《幸福在哪裡》《黨啊親愛的媽媽》,沈小岑的《請到天涯海角來》,朱明瑛《大海啊故鄉》、《回娘家》等也很受歡迎。

特別是李谷一的《難忘今宵》,至今還是歷屆春晚的壓軸曲目。

這些膾炙人口的歌曲,傳唱到現在,連95後都覺得好聽。

5、各種節目串燒

八四年的春晚,節目形式多樣,讓觀眾耳目一新,目不暇接。

有獨唱、合唱、舞蹈、雜技、魔術、啞劇、相聲、小品、京劇、豫劇、粵劇、評劇、越劇、黃梅戲、花鼓戲、有獎兒童 游戲 、評書、乒乓球比賽……不管男女老少,都能找到自己喜愛的節目。

八四年的春晚,沒有聲光電的高 科技 舞台,不是演員們高高在上的「演唱會」,演員和觀眾是近距離的表演。

沒有色彩艷麗的演出服,演員們穿著樸素,但親切、自然,讓人感到舒服,非常接地氣,像朋友間的「聯歡會」。

穿著陳佩斯式的夾克,也成了當年男生們的時髦。

八四年之後,人們對春晚的期待越來越高,可節目卻或多或少有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期待越高,失望越大。

而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和人們 娛樂 生活的多元化,人們 娛樂 消遣的途徑很多,看不看電視已經不重要,看春晚的人也越來越少。

因為這些原因,一九八四年的春節晚會成為永遠的經典,至今無法超越。

八十年代恰逢國內文藝的空前復興期,創作和表演也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在文藝節目薈萃的春晚上反映出來,連同1984年在內,八十年代的多年春晚都已經成為經典。單就1984年來說,也是比較突出的一年。

那是春晚這種藝術形式在央視出現的第二年,有了1983年首年的經驗和教訓,第二年辦起來更加得心應手,因此也受到觀眾的空前歡迎。

從1984年起,語言類節目開始逐漸取代歌舞類節目,成為觀眾最為歡迎的節目形式。這一年的舞台上,馬季的《一個推銷員》即俗稱《宇宙牌香煙》給大家帶來歡笑。現在聽來,這仍是一段諷刺和幽默都恰如其分的經典作品。

而陳佩斯和朱時茂帶來的《吃面條》大放異彩,從那之後喜劇小品這種形式開始在春晚紮下根來。後來30多年的春晚 歷史 中,有幾年一個純粹相聲類節目都沒有,但小品則一年都沒有缺席,趙麗蓉、趙本山將其推向巔峰。

然而,歌舞類節目的風頭並沒有被語言類節目完全蓋過。這一年,李谷一演唱了多首歌曲,而最後她唱出的《難忘今宵》,也成為其後歷年春晚的保留節目,直到如今。

這年的春晚請來了香港演員奚秀蘭,她演唱了《阿里山的姑娘》等多首歌曲,傳唱一時。更為重要的,劇組還從香港請來了在當地名不見經傳的歌手張明敏,他接連在舞台上演唱了《我的中國心》《壟上行》《外婆的澎湖灣》《鄉間的小路》四首歌曲,一時間風頭無兩。尤其《我的中國心》在當年得到上下一致的肯定,很快就紅遍全國。

另外,本次春晚還首次請來 體育 明星,請正當年的李富榮、張燮林打了一場趣味乒乓球比賽,名嘴宋世雄在一旁做解說,場面非常精彩。

順便說一個花絮。當年全國上下遇到氣功熱,春晚還請來幾個人進行所謂氣功表演,踩雞蛋,砸核桃,好不熱鬧。

可以說1984年春晚非常經典,但如果說它至今無法超越,也是言過其實。

其實春晚自問世以來,除了進入新世紀至今的十幾年有些疲軟之外,從1983年到1990年代,可以稱得上經典的有好幾年。但1984年春晚確實很經典,說其無法超越,與時代背景和百姓需求有很大關系。

1983年到1984年,正是改革春風剛吹拂的時候,百姓對 娛樂 的需求非常大,對港澳台也是十分好奇。恰逢此時,一大波流行歌曲和歌星登陸1984年春晚,還有多個喜聞樂見、笑果非常的小品和相聲一同助陣,這極大滿足了老百姓的 娛樂 需求和好奇心。

1984年春晚,首當其沖的就是張明敏的那一首《我的中國心》,歌曲好聽是一方面,主要是張明敏唱出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而且,張明敏的形象和裝扮也非常「驚艷」,讓內地百姓大開眼界。

歌曲方面,穿著誇張大花袍式演出服的奚秀蘭用一首熱情奔放的《阿里山的姑娘》顛覆了老百姓對於「流行」的概念。除此之外,《大海啊故鄉》《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外婆的澎湖灣》等歌曲也讓平時很少聽到這些歌曲的百姓過足了癮。

小品方面,陳佩斯和朱時茂用《吃面條》開啟了兩人「春晚小品王」的生涯。最牛的是,當時 體育 界的名將也來到了春晚舞台,用 體育 的方式與老百姓近距離(電視)互動,這讓那一年春晚看起來非常豐富。

還有,1984年春晚,李谷一演唱了經典的《難忘今宵》,這首歌的意義無需贅言,一直唱到了今天。

1.改革開放時代

改革開放初期,本著文化交流的宗旨,第二屆《央視春晚》成為全國觀眾真正近距離接觸「大明星」的團圓晚會了。這也使得此次晚會出現了香港、台灣、澳門等等表演者。

1983年首屆春晚略顯青澀,然而84年春晚趨向成熟。在當時燈光效果條件不足的情況下,蔣大為、李谷一、馬季、姜昆等等大名星紛紛上台,將最好的藝術表演風刮向了大江南北。

2.經典作品

陳佩斯朱時茂《吃面條》

這部作品標志著小品藝術的誕生,開創了小品登台表演的先河。是兩位藝術家的經典代表作。當時轟動一時的表演也使得歷年村晚成為觀眾最深愛的小品培養舞台。

陳佩斯將小人物的性情演繹得真實不做作,也正是因為這股真性情而慘遭封演。隨後他成為延慶縣得石榴種植農民,過起愜意生活。

3香港歌手張明敏《我的中國心》《外婆的澎湖灣》

洋裝雖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國心。隨著熟悉的旋律響起,這首兒時音樂課上的經典作品從春晚這個舞台響徹祖國大江南北。

《外婆的澎湖灣》是台灣的一個地方,講述細膩親情的點點滴滴,也是傳唱極廣。

3.奚秀蘭 《阿里山姑娘》李谷一《難忘今宵》

隨著「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的響起,我的記憶再次回到鄧麗君的歌聲中。當時鄧麗君一直遺憾沒能來到內地表演。但是奚秀蘭的表演歌唱也十分耐人尋味,滿滿的台灣風情。

李谷一從一開始合唱的《恭賀新禧》到最後《難忘今宵》可以說是幾十年來春晚必備的首尾相接歌曲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內心最好的還是天涯海角的同胞恭祝新年祖國好。

4馬季相聲《宇宙牌香煙》《春聯》

當時的相聲大師馬季仍在世,這部單口相聲在84年晚會上以他推銷宇宙牌香煙為主要內容。我看了不下10次,每次總會被逗得開懷大笑。

大師馬季用河北獨特的方言與幽默的虛構商品廣告結合下,將一些 社會 現象傳達出來。

看了春晚才有過年的氛圍,尤其是一家人辛苦了一年一起圍著電視看春晚,那才叫幸福。而現在的春晚無論是在燈光特效,舞台裝飾還是節目陣容上,都可以說豐富了多。為什麼很多人說一九八四年的春晚堪稱經典,至今無法超越呢?

第一:春晚是新鮮事

八四年的春晚是第二次舉辦春晚,在當時可以說是一個非常新鮮的事情,我記得那時候還是黑白電視,並且一個村子裡面可能只有一台,所以說印象比較深刻。

第二:節目質量

那時候的舞台雖然沒有現在這么絢麗,節目也沒有現在豐富,但是當時的那才叫真正的節目,很多節目到今天看也是非常精彩,引人發笑。並且汲取了83年第一屆春晚的不足之處。

第三:首次引人港台明星

當時不僅有數位家喻戶曉的大陸藝人;而且首次大量引入的港台明星;也是觀眾第一次觀看港台明星,呈百花齊放姿態的各類節目相輔相成,這也都成就了當年的經典。

最主要的是一首《難忘今宵》從那年開始傳承至今,伴隨著陪伴了30年的歌曲,懷念當初……這份情懷,又如何超越?

據《難忘今宵》曲作者王酩說,劇組提前一個月就把任務交給他了,他也在日歷上標注交稿日期了,過後天天一忙就忘了。交稿前一天的晚上,他醉酒回家,臨睡前翻日歷一看,明天要交稿,就乘著酒興哼著小調就把《難忘今宵》譜出來,隨手寫在一張紙上,就上床睡了。第二天早晨他還沒醒電視台就派人來家取稿了,來人看到桌子上的曲譜也沒叫醒他就把曲譜拿走了。他也把這事給忘了。直到春晚播出後反映很好,他才響起來依稀有這回事。事實證明:喝點酒會把工作做得更好!

3. 2019央視春晚,我與我的祖國都有誰合唱

鏈接:https://pan..com/s/1fRBZ-nvdxDWCywpxUsonWA

提取碼:574s

又恰逢改革開放40周年和新中國成立70周年。本屆網路春晚將依託總台資源,立足央視網平台,聯合核心互聯網站,先網後台,將一台小年夜播出的晚會,拓展成為一場以「把愛帶回家」為主題的大型全媒體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