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以前美女穿的衣服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國以前美女穿的衣服

發布時間: 2023-02-06 19:55:53

㈠ 70年中國女性服飾變遷史,時尚的穿搭是否就是一個輪回

時尚的穿搭是一個輪回。

通過女裝長衫的變遷,我們可以領略到中國女裝文化從保守傳統到開放自由的變遷,在封建制度下,清代滿族婦女的長袍是她們的傳統服飾「旗袍」。寬大是旗艦最突出的特點。寬大的夾克和長裙覆蓋了人體的所有曲線,沒有任何暴露。

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後,女性長衫服裝的創新變化更為明顯。旗袍越是自我修煉的風格,開襟的服裝設計,復雜精緻的扣板配飾,豐富時尚的色彩搭配,越是多樣化的女式長衫服裝,越是大膽的襯托和展現女性的美麗。

到如今又流行的「復古風」,各種復古元素充分證明了時尚的穿搭就是一個輪回。

㈡ 中國古代各個朝代女子的服裝都分別叫什麼

古代女孩子稱為仕女,服裝可概括三種類型,
一是身分服:體現仕女的身份,如「天衣」是仙女服式,「靚裝」是仕女服式,「戎裝」是巾幗俊傑服式,「布衣」是庶女服式,「侍裝」是丫環侍婢服式。
二是朝代服:體現朝代特點,「漢服」是秦漢以前的服飾,「唐服」是隋,唐,五代的服式,「明服」是宋,明的服式,其他的還有「胡服」,"蒙服「,」滿服「。
三是禮儀服:這個歷代輿服制禮儀典皆有制定,一般分為禮服,常服,內服(宴居服),是仕女在不同環境的服式。
仕女服式盡管歷代演變頻繁,交替反復較多,其主要服裝可概括為上衣和下衣兩個大類。上衣分為外衣,中衣,內衣。外衣形式最多,分為袍,杉,襦,半臂,背子,外帔等幾大類。下衣分裳(裙),褲,蔽膝,襪,履(鞋)等。
禮服多用於祭拜,冊封,婚禮喜慶,宴請賓客的服式,一般頭戴冠或梳高髻,飾有真珠玉翠之首飾。上衣穿大杉或者寬袍,寬身大袖,衣領,袖,襟皆有斕邊紋飾,有時也加上霞帔與披肩。下衣穿長裙,腰圍蔽膝,並結大,小帶,配綬,佩玉,披肩長巾(風帶)繞臂垂展,足著高頭雲屐或綉鞋。
常服是仕女日常生活之便裝,一般頭梳高髻,以簪釵束髻,身穿貼體羅杉,多事交領(斜領)與直領,腰系圍裙,結小結,佩玉。下穿長裙,長僅及足,足著綉鞋。
內服稱為宴居服,一般在卧室穿用,或出浴的服式,一般梳發結髻,簪釵束帶,身穿短襦,內束抹胸,下穿內裙(素紗),身披帔紗,足穿綉鞋。

㈢ 什麼時候中國人穿上了衣服古代時女子是怎樣搭配衣服的

中國服飾歷史源流,古書典籍中留下了很多傳說。關於衣服的發明,在《呂氏春秋》、《世本》中均提到是皇帝、胡曹或伯余創造了衣裳。稍晚的《淮南子》敘述更為具體:“伯余之初作衣也,緂麻索縷,手經指掛,其成猶網羅;後世為之機柕勝復,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揜形禦寒。”

若從出土文物方面考察,歷史發展到能夠生產出專供做服裝的材料——紡織品時,以獸皮為基本材料的“原始服飾”可能早已自成規模,由此推斷中國服飾的源頭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


關於服裝的起源,研究不外乎以下幾種:

1.氣候適應說,人類為了適應氣候環境。

2.人體保護說,保護身體既是服裝來源的目的也是起因。

3.護符說,在強大的自然世界裡人類顯得渺小,藉助精神力量來對付自然,這也就是服飾圖騰的產生。由此也就誕生了護符說。

4.象徵說,簡單說就是披在身上的的物品是某種身份的象徵。

一部服飾史,同樣也是一部文化史。

近一段時間播出的幾部古裝劇,都頗受關注。除劇情外,或精緻華麗、或簡單大方的女性服飾,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服飾的歷史可以追溯至原始社會。時代不同,服飾擁有不同特點,包括顏色、款式等等。在最近的熱門書《粉黛羅綺: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時尚》中,也介紹了不少中國古代女子服飾的特點。

1.先秦時期的女子服飾風格較為質朴。

在《詩經》中,有不少作品涉及桑、蠶、絲、麻、衣的題材,大致可以看出此時的制衣用料。從款式看,包括衣裳與袍等等。先秦時期的女子服飾風格較為質朴。在《詩經》中,有不少作品涉及桑、蠶、絲、麻、衣的題材,大致可以看出此時的制衣用料。從款式看,包括衣裳與袍等等。

㈣ 舊社會北方女人穿什麼衣服

袍。
袍是一種上下一體的衣服,是滿族人祖先在長期的游牧漁獵生活中根據北方寒冷的氣候狀況的自然選擇。
入關以後,全國推行雉發易服,使之成為全國統一的服裝樣式。而隨著環境的變化、生活方式的變化及材料的極大豐富,早期緊窄合體、便於騎射獵的袍服衍生出了更多的服裝樣式,變得越來越適合人們實際生活的需要,越來越爽身合體。
自古以來中國婦女的服裝,基本上採用平直線造型。清末,旗人婦女的服飾基本上保持舊制一馬甲、兩把頭、木質高底緞面綉花鞋,旗袍基本造型為直身、平袖、大襟、右衽、長及腳面,主一齊腳寬松旗袍、絲質綉花要分氅衣。

㈤ 中國古代歷史上唐朝男人和女人穿的什麼衣服

唐代男子服飾,在延續傳統的交領、對襟漢服的基礎上,多了新的款式。其一是襆頭,其二是圓領窄袖袍衫。

㈥ 中國古代女子的整套服飾名稱有哪些

蔽膝。遠古時用以遮體兩片獸皮,原先是隨意的掩蔽著身體的前後,後來人們把這蔽前與蔽後的兩片用骨針縫合起來,對人體下肢進行圍裹,這樣就形成了下裳。

冕服。是周代的禮儀服裝,由冕冠、玄衣、獯裳組成。

深衣。與上衣下裳的二段式相對,是衣裳相連,即上下連體的一段式服裝。有關深衣的形制,既有先秦古籍中的記載,也有流傳至今的雕像與繪畫為證,出土於墓葬的實物也較多。至戰國時期深衣的形制進一步完善。可據其大襟下擺形式的差異分為曲裾大襟深衣和直裾深衣。至秦漢期間的女裝仍承古儀,據長沙馬王堆漢墓帛畫等史料看,此時仍以深衣為尚。

胡服。周代末年,趙國與東胡(今內蒙和遼寧一帶)、樓煩(今山西西北部)接壤。這兩個少數民族都善騎射。當時漢人的戰爭是車戰,長衣勉強還能將就,但要騎射就勉為其難了。於是趙武靈王「變服所以便騎射也」。即改穿胡人的裝束,乃至施之於朝會之間。

袍。袍與深衣有著裙帶關系。從上衣下裳到深衣的上下連衣裳,再到袍的上下不分衣裳,一步步由上下分離的二段式服裝向上下連體的一段式服裝演進。漢時有女袍,並可作外衣。既然不用罩衣了,便在領、袖、襟、裾等部位綴以花邊、重彩、綉紋,並升格為禮服。

衫。其形制與袍類似,不過無夾里,是一種單衣。漢代的衫也在夏季貼身穿,傳說漢高祖劉邦常常汗透衣衫而嘻稱為汗衫。

㈦ 50年代中國流行的女裝服飾代表叫什麼

50年代女裝流行布拉吉連衣裙,這是前蘇聯女子的日常服裝。

寬松的短袖,褶皺裙與圓領連身衣相連,後系腰帶。後來因為中蘇關系惡化,就將「布拉吉」名稱改為「連衣裙」。布拉吉是蘇聯女英雄卓雅穿的衣服,寬松的短袖、簡單的圓領、碎花、格子或者條紋的樣式,腰間還有一條布帶。分分鍾體現出女性的溫婉、大方。

㈧ 中國古代女性夏天怎麼穿著

其實,在中國古代就曾出現過對女性服飾「禁與放」等爭論。比如,有人認為漢代的「窮袴」是為限制性自由;再如,唐高宗針對「露乳裝」曾頒發過「禁露」令…… 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出土的深衣《虢國夫人游春圖》中虢國夫人著袒胸裝酒泉丁家閘魏晉時期壁畫墓中穿裙子的採桑女敦煌石窟第329窟壁畫中的唐代女性畫像 漢代女性穿開襠褲嗎? 「勞毋袒暑毋褰裳」 傳統印象中,古代中國女性似乎不懂時尚,都是把自己嚴嚴實實地包裹起來,連手都掩藏在長長的袖子里。這種印象,可能來自於中國最傳統服裝「深衣」。深衣,是上衣下裳連體的一種服裝,此後演繹出了長衫和旗袍。 穿深衣時,裡面多會穿脛衣,脛衣就是褲子的最原始雛形。那麼,「漢代女性穿開襠褲」的說法,又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早期中國人是不穿褲子的,所謂的脛衣僅具今長筒襪的功能,只有兩只褲管,褲口較肥大,沒有褲腰,上端用帶子系在腰部,這種褲子自然是沒有襠的,或說開襠的。可見,「漢代女性穿開襠褲」一說並非捕風捉影。事實上,在秦漢時不只女性穿開襠褲,男性也這樣,更有人裡面連開襠褲也不穿。 中國古人真的是穿開襠褲上街?從史料來看,這是現代人想當然。因為這種開襠褲是不單穿的,外面還會穿前後兩片的「裳」,即圍裙狀服飾。 雖然開襠褲外面有下裳罩著,但這樣著裝仍很容易露出下體,導致「走光」。所以在當時的「公民行為准則」中對此有明確規定:不能輕易提起下裳,除非過河時,否則便是失禮,屬「不敬」。《禮記·曲禮》中所謂「勞毋袒,暑毋褰裳」,就是此意思:做活時不能袒露身體,夏天也不要把下裳提起來。 「窮袴」的出現是為限制性自由? 「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袴」 但是,當時也並非沒有有襠褲,有襠的叫「縵襠」,乃「胡服」之一種,最早為西域居民的日常服裝,便於騎射出行。胡服在戰國時期為中原人普遍接受,並結合脛衣的款式,將其發展為「褌」,成為士兵和勞動者的服裝。夏天穿的褌較短,俗稱「犢鼻褌」,實際就是今三角短褲,當年司馬相如和卓文君「當壚酤酒」,所穿便是這種三角褲。 一直到漢代,上層人物都不喜歡著褌,漢昭帝以前後宮嬪妃日常都穿開襠褲。開襠褲給皇帝隨時隨地寵幸,帶來了極度方便,這或許也是皇宮佳麗愛穿開襠褲心照不宣的原因之一。 漢武帝劉徹死後,其年僅8歲的少子劉弗陵(漢昭帝)當了皇帝,朝廷輔臣霍光年僅6歲的外孫女成為皇後。霍光看到開襠褲充滿誘惑,容易讓皇帝放縱自己,為了保證外孫女得到專寵,早點懷孕,便禁止嬪妃穿開襠褲,連宮女也不允許,只能穿將襠縫起來的「窮袴」。此即《漢書·外戚傳》中所謂,「光欲皇後擅寵有子……雖宮人使令皆為窮袴,多其帶,後宮莫有進者。」 「窮袴」實際上還是開襠褲,與脛褲不同的是,它上達於股,在兩股之間連接成襠。但襠不縫合,用布條系住,不系仍開襠,與現代褲子的拉鏈一樣,方便私溺,所以霍光要求後宮穿窮袴的同時,還要求系緊帶子,窮袴因此又叫「縛帶褲」,在唐代則稱「緄襠褲」。 霍光此舉實是變相限制漢昭帝的性自由,想不到由此帶來中國服裝史上的一場大變革,與現代褲子功能接近的有襠褲廣泛流行,著外裝時多了一種穿褲子選擇。 唐代女性熱衷「袒胸裝」? 「半袖裙襦」為「東宮女史」之服 薄、透、露,這似乎是現代前衛女性的一種著裝元素,也是大家對夏季女裝的感覺。事實上,不論是「薄」,還是「透」,現代中國女性都沒有唐代女性敢「露」。 唐代女性很會穿衣服,有特點的,上衣有小袖襦衣、寬袖衫,下衣有各式裙子。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半臂」裝和「袒胸」裝,這是當時最性感的女性服裝。 半袖,通俗來說,是古代的短袖衫,又稱半臂,是在漢魏時期「半袖」款式上改過來的,在當時相當前衛,是著裝上的一種突破。其形制為對襟,袖不掩肘,長與腰齊。若與襦裙配套穿著,稱為「半袖裙襦」,隋煬帝楊廣後宮女性多穿這種半袖裝。 到了唐代,半袖仍為宮廷女性喜歡,《新唐書·車服志》記載,「半袖裙襦者,東宮女史常供奉之服也。」這種穿著,在唐代考古中常有發現,在唐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的壁畫上,都能看到著半袖裝的女性。 比半袖更突破的則是「袒胸」裝。這是一種在領口上進行大膽改革的時裝,一改圓領、方領、斜領、直領、雞心領的傳統開口,加大開口尺度,將之剪裁成「袒領」,把近半酥胸暴露在外,豐乳半隱,欲隱又現。張藝謀執導的影片《滿城盡帶黃金甲》上映時曾被網友戲稱為滿城盡露「黃金乳」,其設計靈感不知是不是源於這種袒胸裝? 古代女性流行「襦裙套裝」? 「緗綺下裙」「紫綺上襦」 在所有穿著中,古代中國女性夏天穿得最多的還是裙子。裙子,也是最傳統的女性服裝之一,古代中國女性也最喜歡穿裙子,穿出了很多經典的裙子。 古代中國女性最經典的著裝方法,是「襦裙套裝」。襦裙本是春秋戰國時期中山國流行的一種服裝款式。襦,是一種短上衣,長至腰間,緊身窄袖;裙,即裙子,由多幅布製成,上面多織有方格花紋,常與襦配穿。這種短衣長裙的一種搭配服式,對中國古代服飾文化影響極大,現代女孩子都喜歡這種搭配。 不同的朝代都有自己的款式。在漢代,普通人穿的裙子不用任何紋飾,不加邊緣,因此又名「無緣裙」。無緣裙是當年農家女孩子眼中最漂亮的夏季服裝,長及膝部,外罩圍裙蔽膝。漢樂府詩《陌上桑》中描寫的採桑女孩秦羅敷穿的,就是這樣:「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 宋代女性喜歡細密褶疊的裙子。最時髦的裙子叫「旋裙」,前後身開胯,便於騎馬乘驢。據說本是京城青樓女子的「招牌裙」,因為既美觀,又實用,遂為宋代女性青睞。 明代女性裙子花樣更多,如「月華裙」、「鳳尾裙」、「合歡裙」以及用整幅緞料折成的「百褶裙」。這種裙前面平展無褶,周圍加有裝飾的花邊,裡面填以彩綉花紋,左右兩邊打細褶,最多的有一百五六十褶。 唐高宗頒發過「禁露」令? 「二八花鈿」「胸前如雪」 袒胸頗為養眼,唐代風流文人多有筆墨:「粉胸半掩疑晴雪,醉眼斜回小樣刀。」(方干)、「漆點雙眸鬢繞蟬,長留白雪占胸前。」(施肩吾)……描寫的都是著裝暴露的唐代美女。 現代考古發現,證實了詩人所見不虛。1971年發掘的懿德太子墓中,石槨上刻繪的宮裝女子身穿寬領短衫,領口開敞,雙乳裸露,乳溝畢現。而之前1958年發現的唐韋泂墓壁畫上,一個少女身穿輕羅衫,也是半裸胸部。 「露乳裝」早在初唐便已穿開了,初唐「四大家」之一的歐陽詢便有「二八花鈿,胸前如雪臉如花」一說,倘若不是詩人親眼看到雪白酥胸,能有這么寫實的描寫?此風尚到了李治(唐高宗)當皇帝後更為流行,女性「拖裙到頸,漸為淺露」。 女人胸部太露,畢竟與傳統的審美觀有沖突。為此,李治曾兩次下令,要求臣民著裝得體,由此可見當時的女性多麼前衛和新潮。但是當時的「國母」、後來的大周皇帝武則天喜歡趕時髦,雖然「禁露」一時有效,但「旋又仍舊」。最後連女供養人都敢薄、透、露了,如在敦煌壁畫329窟中,有一個執花跽坐的少婦,其身著羅衫,兩乳隱然可見。 「拜倒在石榴裙下」 典出楊貴妃? 「血色羅裙」「妒殺石榴花」 在中國服裝史上最出名的裙子有三條: 最為傳奇的一條叫「留仙裙」,為漢代趙飛燕所穿。此裙是一種有皺褶的款式,傳說有一天,身著雲英紫裙的趙飛燕與漢成帝劉驁同乘千人舟,同游太液池。翩翩起舞之時湖上突起狂風,把趙飛燕吹上了天。宮女及時拽住她裙子,結果那條漂亮的裙子被拽出了許多皺褶。意外的是,裙子反而更好看,「留仙裙」從此出名。上述是漢伶玄在《趙飛燕外傳》中的文學演繹,卻成就了一條名裙。 最值錢的一條叫「百鳥裙」,為唐中宗女兒安樂公主所穿。此裙又叫「毛裙」,用百鳥的羽毛製成,「工費巨萬」,是名副其實的天價裙子。據《新唐書·五行志一》記載,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裙子會呈現不同顏色,還能顯出百鳥的形態。當時僅織出了兩條百鳥裙。此後,富貴人家女性紛紛仿效,一時間把奇禽異獸的羽毛都拔光了。 最為風流的一條叫「石榴裙」,南朝時已有,上窄底寬,顏色鮮紅,對比強烈,白居易稱之為「血色羅裙」,當時娛樂圈女星甚是喜歡,時詩人萬楚在《五日觀妓》所記藝伎穿的便是石榴裙:「眉黛奪得萱草色,紅裙妒殺石榴花」。楊貴妃愛穿石榴裙,唐玄宗甚至規定,臣僚見到楊貴妃要行跪拜之禮,「拜倒在石榴裙下」的典故即由此而來。

㈨ 中國歷史上各朝代的女人最愛哪款衣服

古人雲:人靠衣裝,佛靠金裝,每個人都要穿衣服,而衣服作為一個人的襯托,這就至關重要了。在中國史上,服飾的款式和所用材料及顏色層出不窮,它們各自有這自己的特點也反映了它們所在朝代的文化,那麼古代的美女們最愛穿哪款衣服?讓我們來看看千百年來,服裝與女人之間的哪些事兒。
原始社會的女人主要是用骨針把動物的皮毛穿起來作為衣服,主要是為了保暖和展示狩獵戰果。
夏朝是我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其服飾帶有鮮明的宗教信仰色彩,那時已經開始有上衣下裳了,其中上衣代表天,因為天未亮時時黑色的,下裳象徵地,因為土地為黃色,所以夏朝的女人們只要是穿上黑下黃名叫玄端的衣服。 從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可以穿這種衣服,這是當時夏朝的法服。

商朝的服飾有著嚴重的等級制度,不分男女,一律做成上下兩截:叫上衣下裳,而上衣中有兩種短衣叫襦,一種齊腰,一種至膝蓋或到足踝。但平民百姓家的女子只能穿用毛布做成的齊腰上衣,大體上與男裝相同。而貴族婦女是這個時代的服裝主角,可以穿用綢料做成長到足踝的上衣和皮袍。她們可以各種不同的祭服和禮服(禕衣、闕翟、鞠衣、展衣、祿衣)其中祿衣是王後燕居時的常服。而貴族的女兒出嫁時穿的叫純衣。這些貴婦們的服裝大多數是青色,五彩色,有褕翟紋十二章紋或類龜紋。商朝服飾的顏色以暖色為多,尤其以黃紅為主,間有棕色和褐色,但並不等於不存在籃、綠等冷色。只是以硃砂和石黃製成的紅黃二色,比其他顏色更鮮艷,滲透力也較強,所以經久不變並一直保存至今。

周朝服飾大致沿襲商代服制而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為寬松。衣袖有大小兩種樣式,領子通用交領右衽。不使用鈕扣,一般腰間系帶,有的在腰上還掛有玉制飾物。裙或褲的長度短的及膝,長的及地。那時的女子禮服,王後已經開始穿翟衣,當時王後有六種翟衣類禮服。而周朝的新娘結婚時穿的是黑色的火禮服,拜見公婆時時穿的是宵衣。周朝女裝的線條卻是有一定曲度的,從而體現女子的陰柔之美和表現出女子溫柔如水的性格。女裝的衣袖是寬大的,並且下垂,讓人穿起來有一種飄逸的感覺,從而體現出女子典雅的氣質。

春秋戰國的衣服,是直筒式的長衫,把衣、裳連在一起包住身子,這種衣服叫「深衣」。還有一種「單衣」,是沒有里子的寬大衣服。這個時期,游牧民族穿短衣、長褲、靴子。戰國時候的楚國、秦國的女子們最流行的服裝是「連身衣」,按當時的叫法應該是深衣和袍服。顏色多種多樣,灰白、黃、棕、紅棕、紫紅、藕色等等,其中紅色、棕色、黃色是當時姑娘們最喜歡的顏色 。
秦朝的服裝大氣古樸,秦始皇贏政在統一六國後,制定了衣冠服飾制。將陰陽五行思想滲進服色思想中,因此除了秦始皇規定服色外,一般的服色應是沿襲戰國時代的習慣。根據五行學,來穿相應的顏色,因而秦的服色和旌旗都以黑色為主。秦朝的服裝也有它的特點,女服裝的袖口有一定的皺折。女子開始在腰間繫上裝飾物,穿拖地長袍。男女裝的領口都有三重皺折,名為「三重衣」,這是當時常穿的衣服。

漢朝的服飾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貴族們穿綾羅綢緞。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衣襟繞轉層數加多,衣服的下擺增大。當時最有名的是留仙裙。地位最尊貴的女性穿廟服、蠶服、蠶衣等。漢朝的服裝有著它獨有的濃郁的時代特點。它們都有著精美華麗的紋樣。女裝的袖口更加寬大,這是為了方便女子隨身攜帶物品,此時的服裝有一個明顯的特點,那就是它們的領口很低。
魏晉南北朝的服飾雖然保留了漢代的基本形式, 胡服便成了當時最時髦的服裝。緊身、圓領、開叉就是胡服的特點。女裝特點是領口低,袖口肥大,寬博。它的腰帶位置很上,在領口下端,而且與袖口一樣都是很寬大的,並有布條墜下。服裝色彩比較多,線條曲折多變。

隋代女子穿窄合身的圓領或交領短衣,高腰拖地的長裙,腰上還系著兩條飄帶。唐代的女裝主要是衫、裙和帔;帔就是披在肩上的長圍巾。還有特別的短袖半臂衫,是套穿在長衫外面。紅、紫、黃、綠四種顏色最受歡迎。唐代的襦裙線條柔和細長,有如行雲流水顯得優美自如,用料主要是絲織品,因此當代的衣物以"軟"和"飄柔"著稱。在各朝各代中以唐朝的女服最為華麗和高貴。由於在當時,唐朝人以肥為美,因而唐代女子的服飾都是寬大、寬松的。它讓女子看起來有俏麗修長的身材,和給人一種雍容華貴之感。
宋代的女裝是上身穿窄袖短衣,下身穿長裙,通常在上衣外面再穿一件對襟的長袖小褙子,很像現在的背心,褙子的領口和前襟,都綉上漂亮的花邊。宋代的服裝設計給人一中清新秀麗的感覺,服裝線條並沒有什麼曲度,比較平直。宋代婦女的裙子頗具風格,其質地多見羅紗,顏色以石榴花的紅色最為奪目。衣裙中多飾以牡丹、山茶、梅花和百合等花卉。

元代女子服飾也包括蒙古婦女和當族婦女的服飾。漢族婦女仍保持宋代的服制,上衣有比較瘦俏的背子,衫襦,雲肩等,下穿多褶裙,頭上一般梳頂心簪。蒙古族婦女以袍為禮服。蒙古婦女穿的袍式寬大而長,右襖交領。袖子大但在袖口處較窄,相當於現在的蝙蝠衫的形式。

明朝的服裝多綉以花鳥圖案,仿自唐宋。女子在這種服裝的襯托下顯得秀氣與大方得體,亭亭玉立又不乏羞澀的美感。明代的貴婦多是穿紅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婦女只能穿桃紅、紫綠及一些淺淡的顏色。平日常穿的是短衫長裙,腰上系著綢帶,裙子寬大,樣式很多,像百褶裙、鳳尾裙、月華裙等。立領是旗袍的前身,最早出現於明朝中期,到了明朝的後期已經在中原和江南地區廣泛流行起來。百子衣也是當時最流行的服裝之一。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綠色和桃紅色等淺淡的顏色,而禁止使用大紅色、鴉青色和明黃色等濃艷的色彩。

清代是個滿漢文化交融的時代,漢族婦女在康熙、雍正時期還保留明代款式,時興小袖衣和長裙;乾隆以後,衣服漸肥漸短,袖口日寬,再加雲肩,花樣翻新無可底止;到晚清時都市婦女已去裙著褲,衣上鑲花邊、滾牙子,一衣之貴大都花在這上面。滿族婦女著「旗裝」,梳旗髻(俗稱兩把頭),穿「花盆底」旗鞋。至於後世流傳的所謂旗袍,長期主要用於宮廷和王室。清代後期,漢族中的貴婦也流行穿旗袍。

服飾作為一種文化形態,貫穿了中國古代各個時期的歷史。從服飾的演變中可以看出歷史的變遷、經濟的發展和中國文化審美意識的嬗變。服飾是人類特有的勞動成果,它既是物質文明的結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中國服飾如同中國文化,是各民族互相滲透及影響而生成的。服飾與自然、服飾與社會、服飾與人的和諧、協調。情景交融、意象統一的美是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最珍貴的品質。

㈩ 中國古代女子服飾(按朝代分)

1、自古傳下來的大襟、右衽、交領、寬袍大袖、博衣裹帶那種(秦漢服飾為代表),延續了商、周(春秋戰國)、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日本和服最常見的式樣就是這種。
2、自隋唐開始盛行的圓領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續了唐、五代、宋、元朝、明,並影響了日本、朝鮮等國。常見的宋太祖、明太祖畫像中所穿均是這個類型服飾。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場合穿的服飾就是這種漢服的變種。注意這種圓領袍衫也是右衽的,在右肩附近用圓形小扣系緊。
女裝在早期和男裝類似,也穿深衣,後來則以襦裙為主。
漢族各朝服飾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體部分相同。西漢的深衣和明朝的漢服基本式樣是相同的,只是在細枝末節上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服飾大致沿襲商代的服制,只是略有變化。衣服的樣式比商代略寬松,衣袖有大小兩式,領子通用矩領,沒有扭扣,一般在腰間系帶,有的在帶上還掛有玉制的飾物。當時的腰帶主要有兩種:一種以絲織物製成,叫「大帶」或叫「紳帶」;另一種腰帶以皮革製成,叫「革帶」。這時出現了曲裾深衣,與其他服裝相比,除了上衣下裳相連這一特點之外,還有一明顯的不同之處,叫「續衽鉤邊」。「衽」就是衣襟,「續衽」就是將衣襟接長,「鉤邊」就是形容衣襟的樣式。它改變了過去服裝多在下擺開衩的裁製方法,將左邊衣襟的前後片縫合,並將後片衣襟加長,加長後的衣襟形成三角,穿時繞至背後,再用腰帶系扎。
秦尚黑,所以秦的服飾標准色都是黑色。但式樣依然是大襟右衽交領這種。基本沿襲戰國時期。
漢代的男子的服裝樣式,大致分為曲裾、直裾兩種。曲裾,即為戰國時期流行的深衣,漢代仍然沿用,但多見於西漢早期。到東漢,男子穿深衣者已經少見,一般多為直裾之衣,但並不能作為正式禮服。秦漢時期曲裾深衣不僅男子可穿,同時也是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服式,這種服裝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衣袖有寬窄兩式,袖口大多鑲邊。衣領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領,領口很低,以便露出裡衣。如穿幾件衣服,每層領子必露於外,最多的達三層以上,時稱「三重衣」。另外,漢代窄袖緊身的繞襟深衣。衣服幾經轉折,繞至臀部,然後用綢帶系束,衣上還繪有精美華麗的紋樣。
漢代的直裾男女均可穿著。這種服飾早在西漢時就已出現,但不能作為正式的禮服,原因是古代褲子皆無褲襠,僅有兩條褲腿套到膝部,用帶子系於腰間。這種無襠的褲子穿在裡面,如果不用外衣掩住,褲子就會外露,這在當時被認為是不恭不敬的事情,所以外要穿著曲裾深衣。以後,隨著服飾的日益完備,褲子的形式也得到改進,出現有襠的褲子(稱為「褌」)。由於內衣的改進,曲裾繞襟深衣已屬多餘,所以至東漢以後,直裾逐漸普及,並替代了深衣。
魏晉南朝時期,男子的服裝有時代特色,一般都穿大袖翩翩的衫子。直到南朝時期,這種衫子仍為各階層男子所愛好,成為一時的風尚。
魏晉時期婦女服裝承襲秦漢的遺俗,在傳統基礎上有所改進,一般上身穿衫、襖、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為上儉下豐,衣身部分緊身合體,袖口肥大,裙為多折襇裙,裙長曳地,下擺寬松,從而達到俊俏、瀟灑的效果。
唐代,官吏除穿圓領窄袖袍衫之外,在一些重要場合,如祭祀典禮時仍穿禮服。禮服的樣式,多承襲隋朝舊制,頭戴介幘或籠冠,身穿對襟大袖衫,下著圍裳、玉佩組綬等。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