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座縣城被緬甸人稱為天堂裡面還有很多緬甸美女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人們的經濟水平不斷提高,簡單的物質享受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對生活的追求,外出旅遊帶來的精神愉悅已經得到人們的認可,近年來遊客的利用也在增加,但是在國內,一到節假日遊客就蜂擁而至,失去興趣的遊客也很多,因此,很多人會選擇去國外旅行,但是國外旅行的費用高,周末和小長假的時間不夠,讓很多人都很困擾,今天,在中國雲南省的一個邊境小縣城,被緬甸人視為天堂的地方,有很多翡翠和美女。
B. 大批緬甸人涌進我國,他們靠啥維持生活
大量緬甸人涌進國內,他們是靠做什麼維持生活?總算明白了!
旅遊現如今已經成為國人最主要的生活方式之一,很多國人都非常喜歡旅遊。因為旅遊能夠最大程度上放鬆自己的身心,緩解生活壓力;還能接觸到不一樣的風土人情和文化習俗,增長見識,開闊視野。
總算明白了,原來他們是靠做這些來維持生活的。對此驢友們有什麼不一樣的看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說說自己的見解!
C. 嫁入中國的緬甸女孩,現在都是什麼樣子
現在的中國人都喜歡出國有,尤其是周邊的一些國家,更是人們出遊的首選,雖讓這些國家的發展比不了中國,這些國家也正是因為物美價廉才更吸引中國遊客。不過隨著我國的發展不斷的變好,也是有很多的外國遊客喜歡來中國遊玩或者發展。尤其是這些貧窮落後的國家。
相比較於中國便捷的生活,還是有很多的女孩寧願嫁給中國人也不願意嫁給當地人,除了一些經濟的因素,還有就會因為當地的女子的家庭地位比男子底,所以她們每天就要做很多的工作還要賺錢養家,而男子一般都是躺在家裡喝喝小酒,有時候還會對女子打罵,所以相比較下還是喜歡中國的男人。
D. 緬甸購物必買清單是哪些
緬甸購物必買清單有以下幾個:
1、玉石。曼德勒是最有名的玉石交易場所。由於緬甸北部是翡翠產地,而曼德勒又是玉石集散地,很多中國的珠寶商都會不遠萬里前來采購。這個市場規模很大,可以說是一個玉石批發市場,不過接受零售,攤鋪數量眾多,選擇品種也非常廣泛。由於這個市場相當有名氣,因此也成為曼德勒旅遊的一個觀光景點之一。
4、特納卡
緬甸特納卡,又叫「水粉」,是用thanakha樹的樹干磨粉,加水成糊狀塗在臉上,可以滋潤皮膚、防曬,效果還不錯,當地男女老少都用。大約500基亞一瓶。
E. 雲南有許多緬甸女孩,她們在那裡都從事什麼工作
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發展以及綜合國力的提升都是有目共睹的,雖然我們國家才成立了幾十年的光景還不足百年的歷史,但是我們已經可以走到世界的前端,可以驕傲的抬起頭說我們是一個中國人,甚至有了可以和那些我們口中所謂的世界強國一教高下,並且並不用去害怕。世界上也有許多其他小的國家發展仍然十分緩慢,所以導致這些國家的公民們甚至都想要逃離自己的國家到別的國家去發展,因為到別的國家發展能獲得更好的機會以及獲得更多的資源,為自己的未來人生路做好鋪墊。在雲南就有許多來自緬甸的女孩,這些女孩大多數都十分的漂亮,而且身上並沒有什麼毛病,只不過是因為羨慕中國的工資以及這里的風土人情,所以才來到了中國發展,如果有人願意去娶這樣的女孩的話,那麼她們也十分樂意。
如果有人喜歡上了這樣緬甸的女孩子,想要和這樣的女孩子去結婚去度過往後的餘生,那麼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對於這些女孩子來說,能夠找到一個中國男人,並且生活在中國是一個特別幸福的事情,在他們眼中可能認為這樣的事情遠比在這里工作要來得更加的輕松和愉快。
F. 大量緬甸美女湧入雲南街頭,她們都是做什麼工作的
事情背景大量緬甸美女湧入雲南街頭這一新聞很快就登上了新聞熱搜,很多網友對此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那麼,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麼回事呢?這些緬甸美女來到雲南都是做什麼工作呢?他們為什麼要來到雲南工作,呆在緬甸不好嗎?
我的看法緬甸人來到中國工作人力成本一定是比當地居民要低的,正因為如此,會對當地人才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我覺得政府還是應該做出合理的調控,不然將會影響人們的生活。
G. 緬甸人為什麼會說中文
因為緬甸和中國是交際的國家,而且緬甸那邊也有很多的中國人在做貿易,所以大多數人都是會講中文的。
緬甸這邊有很多人都是會說中文的,說的還很溜。國內的遊客對於這樣的現狀,也是有些不解的,當地的一個美女對此表示,其實緬甸人的祖先就是中國人。在緬甸的果敢族,他們都是說中文,是用中文教學,連手機卡都是用國內的。在他們看來,自己的祖先是中國人,他們也是中國人。
緬甸的注意事項和重點須知:
緬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國,物價低,盛產玉石,每年都有很多人專赴緬甸購買物美價廉的珠寶首飾。碎寶石畫是緬甸的特色手工藝品,畫作是由各種寶石的邊角料拼湊而成的,由寶石的自然光澤展現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
雪茄是緬甸萊茵湖的特色手工製品之一,他們會在煙葉中摻入棕櫚糖、丁香、肉桂、羅望子等香料,這樣抽起來味道會比香煙更具有豐富的層次感,同時也更為溫和一些。木雕是緬甸的另一大特色,這里最為珍貴的要數由黑木、柚木、花梨木等名貴的材料雕成的木雕工藝品。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緬甸
H. 正在消逝的中國民間工藝
當一些人危言聳聽地說著搶救那些個似是而非的「國寶」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另外一些國寶瀕臨滅絕?也許這些國粹在一些人眼裡顯得粗糙、淺俗,但它們畢竟是幾千年燦爛的中華文化之根、之源。
精美瓷器上描繪的水墨山水、傳說圖騰,剪紙、年畫里千姿百態的民間人物和故事,千百年來,無可盡數地凝聚著民間文化精華的藝術品一直在被收藏者們世代相傳的保護和傳播著。他們一直在以民間的方式搶救著瀕危的文化。
但搶救民間藝術品及其工藝的速度跟不上民間滅絕的速度。湖南省江永縣及附近地區流傳的 「女書」(世界上惟一的女性文字)的瀕危正在以分秒計,它惟一在世的傳人——江永縣銅山嶺農場97歲的楊煥宜老人,已卧病在床。在中國美術館的民間美術陳列室里,民間剪紙藝術大師庫淑蘭的剪紙作品達到了這一民間藝術形式的頂峰,但同時也即將成為惟一的珍品,因為庫淑蘭以及與其同時代的剪紙藝人都已80多歲,她們的技藝大多後繼無人。
精粹民藝 慘淡現狀
主持人:前些天有媒體報道:「上海首家私人藝博館——爾冬強民間藝術博物館,剛剛舉辦了告別展覽。展覽之後,這家位於青浦區徐涇鎮民主村的私人博物館將暫時關閉。最近,民主村一帶填河築路,發展房地產產業,周圍農民都已簽下合同,即將動遷。爾冬強民間藝術博物館卻一時難覓新居,2萬件民間文物最後的棲身之地尚無著落。」不知別處的民間藝術是否也慘落到如此境地。
朱安華:慘無棲身之所的又何止這一家,流傳於今的「女書」何其珍貴,至今還在經歷著大量流失的命運。雲南麗江古城的納西古樂被稱為活的音樂化石,因為從那裡可以聽到早已失傳的中原辭曲音韻,那麼已成絕版的納西古樂,當這些年逾古稀的演奏者百年之後,現在的人們還會從哪裡聽到祖先留下的聲音。
嚴 巍:流傳於川西壩子的糖畫兒、山西的民俗麵塑、陝西的捏麵人兒,如今在麥當勞、肯德基、芭比娃娃面前,在年輕人眼裡,顯得那樣的土氣、不合時宜。但這些偏偏是外國人喜愛的原汁原味的中國文化。
「女書」瀕危的命運被廣泛關注,緣於外國學者的關注和媒體的報道。還有很多民間藝術身處絕境,或被幸運的報道出來,或無聲無息的自絕於世,難道我們的民間文化只能藉助於這樣的方式而得以傳承嗎?
胡臨江:關注的和還沒有被關注的,決定能否活下來的關鍵是民間文化存在的土壤。土壤是可以被外界改變,外來的生物可以改變土壤的性質,但這是侵入,是非正常的。
山西的「堆錦」曾經在1915年的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銀獎。但如今,我們國內能夠製作堆錦的藝人已經寥寥無幾。由民間藝人將色彩斑斕、五光十色的絲織品和布料自由設計成各種圖案,每一幅堆錦都是有著浮雕藝術效果的「立體國畫」。難道是我們不需要「堆錦」嗎?難道它比不上生產線上下來的織物和布料嗎?都不是,是人們對民間文化的漠視和理解的膚淺,導致對外來文化的頂禮膜拜,這是國民文化素養的倒退。
主持人:一件傳統的根雕在國內賣到1萬元,拿到德國就能賣到2—3萬馬克,幾乎是國內售價的10倍。我們曾經棄之如敝履的剪紙、女書,首先是外國的學者發現並由此而引起國內媒體及社會的廣泛關注。我們的文化卻是別人視如珍寶,自己視如草芥。
胡臨江:好多人往往是看到這東西值錢了,才反過來重視這些民間絕活兒,不是去考究其中蘊含的民風民俗這些文化的東西。而是怎麼能粗製濫造後拿出來賣錢。這是在將民俗文化「庸俗化」。
朱安華:你說的現象太普遍了,在各旅遊景點太多粗製濫造的民俗品。而真正的民間藝術品是有著積淀深厚的民俗文化在裡面的。
山西高平的花托,只是一種從凹形花托木印模里印出來後經烤熟製成的花餅,按當地鄉俗,嬰兒滿月、生日時,長輩為表示對孩子的一顆愛心,一片祝福,大人們總是竭盡全力製作內容豐富、寓意深刻的花托。而這樣淳樸的民風現已盪然無存了。
撲灰年畫是高密北鄉公婆廟村的民間絕活兒,在文人畫和廟宇壁畫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撲灰起稿,繼以手繪,半印半畫的年畫,以色代墨,線條豪放流暢,寫意味濃,格調明快,多次在國內外展出、並被許多人收藏。但這門手藝至今只在一些老人手裡,年輕人大多外出打工,掌握這門手藝的人越來越少。
三門峽湖濱區向陽村的 「百佛頂燈」的習俗,由100名「和尚」身披袈裟、頭頂碗燈、手搖芭蕉扇、走著梅花步表演的民間絕技,每當元宵節時拿出來表演,於是開始有當地人喜歡收藏起各式的花燈。但這樣的文化年輕人已經很陌生了。
嚴 巍:失去民間文化的內涵,即使是你能捏出來同樣的面人、泥塑都不過僅是一件工藝品。早在200多年前就有民謠:「聶家莊,朝南門,家家戶戶捏泥人。」至今,山西已形成了150餘種泥塑。還有中國西部鳳翔的泥塑從周朝開始流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些都是因為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有民間文化存活的肥沃土壤,才有各具特色的民間文化和民間藝術品。
胡臨江:鳳翔的泥塑,在柯林頓夫婦訪問西安時被作為象徵友誼的禮物。什麼能夠代表中國,這些傳統的東西才能夠代表,不是有句話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嗎。
民俗不是庸俗
主持人:有人說歷史是一面鏡子,看到的一切是讓人引以為鑒的。西方國家開始從這面鏡子里照出了工業文明橫掃千軍的對傳統文化的顛覆,也傳出了機聲隆隆中輾軋傳統民間文化的聲音。他們對於一些民間文化、民間藝術品因此而消失也在反思。
朱安華:民俗文化就是鏡子里惟一重要的影像,中華民族的根脈只有一條。 在民俗文化和精英文化之間,其實沒有選擇。中國官本位的傳統使人們長久以來更重視宮廷文化、精英文化。而對民俗文化則視如庶民文化、庸俗文化。
嚴 巍:「簡練不是簡陋;粗獷不是粗糙。民間文化是應該放在大雅之堂的,應該是博物館里的珍品。」作家馮驥才說這話時覺得特別精闢。
胡臨江:所謂的精英是從哪裡來的?是從民間的土壤里生長出來的。故宮里的寶貝大多是從宮廷里流出來的,可這些珍貴的藝術品是誰做出來的?是宮廷藝人們。宮廷藝人是從哪裡來的?是從民間藝人中精選出來的。是誰給了民間藝人們無數的創作靈感?是民間文化。
嚴 巍:故宮花費千萬買得說不清是晉書還是隋墨的幾個大字,如果第一個寫出象形文字的老祖宗有知,如果每一位將漢字逐漸演化的先人有知,如果養育了精英文化的民間文化有知,會不會站出來討一點杯水車薪呢?
主持人: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的一位官員在去楊柳青時,看到還有3個人從事木版年畫創作,相隔一年後,那裡只有一個人了。有人說,現在對於民間文化的搶救應該以時算、以分算。也有人說,對於民間文化的保護不要杞人憂天,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現代人喜歡外來的文化,喜歡高科技的產品,再怎麼保護,一件失去群眾基礎的東西註定要自然消亡,像人的壽終正寢,是自然的規律。
朱安華:這簡直是一種沒有文化的表現。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現在大凡發達的地區,或者是凡是有公路的地方,傳統的建築所剩無幾,古老的民風民俗也所剩不多。現在,反過來有人開始反思,這幢古宅拆得可惜,那一種民間絕活兒已經失傳。看來,有人還在犯類似的錯誤。
嚴 巍:這樣的例子在我的采訪中經常會遇到。城市化的進程似乎成了民間文化加速死亡的推動力,在廣州,傳統的婚俗、每年春桃乞巧的儀式都漸漸成了旅遊景點粗製濫造的表演,廣州年輕人的婚禮走進了教堂,女兒出嫁時由媒人唱的哭嫁歌由上千首流失到現在的三二句。在采訪中,有收藏者李先生拿出他收藏的老照片,還依稀看出當年婚禮熱鬧的場面。
胡臨江:木雕的圖案是民族文化的象徵,老照片里的民俗也是民間文化的縮影,各種風格的年畫表現的是一種民族情結。可有些人就因為它流傳於民間,就認為這是庸俗的文化,庸俗的文化能代表一個民族嗎?
嚴 巍:被稱為民間美術創作大師的庫淑蘭,外國人稱她的作品堪與畢加索相媲美,她的作品被香港、美國、加拿大、日本、德國等國家和地區收藏。可偏偏有人對自己本民族的藝術表現出不屑甚至是傲慢,而對畢加索的作品一知半解卻趨之若鶩。
民藝文化 捉襟見肘
主持人:自從2000年啟動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以來,現在,山西詳查民間民俗文化資源家底,湖北宜昌開始擬建三峽民間文化遺產保護基地等等,各地都在開展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作。但同時也從施救的各方傳出聲音:目前最缺少的就是資金和時間。
朱安華:缺少時間可以理解,因為有些民間文化的傳人只剩寥寥幾人且都是老者,搶救工作也是在與時間競賽。但缺少資金我就想不通了。有些地方建起高樓大廈後傳出決策失誤使之淪為爛尾樓,幾百萬、幾千萬就這樣轉眼間化為泡影,而保護自己祖宗留下來的文化時,卻哭起窮來。有些國家文物保護單位,能夠為古代某個名人痛下狠心大方的拿出兩千多萬將其洋洋灑灑十幾字收入囊中,還頗有一定要把我們民族的珍寶留在國內的悲壯。很顯然,他們的眼裡只有精英和他們的文化,也許他們也盼望著自己正是其中的一分子。
嚴 巍:我在民間做了大量采訪工作,有一個現象:搶救民間民俗文化的工作千百年來一直在做,不是什麼官員,也不是什麼組織,更沒有什麼媒體在呼籲。同一些民間文化在緘默中消亡一樣,一些民間文化固化在收藏品里,一直在民間收藏者手中默默的代代傳承。比如,剪紙,就是流傳於民間的手藝活兒。一直以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為單位流傳至今。
胡臨江:黃河流域有民俗剪紙,長白山滿族有民俗剪紙,黔東南苗族也有民俗剪紙。人們欣賞剪紙作品的同時,自然想到某個地區發展的歷史,為什麼這個地區會有這樣的特色,而另一種風格為什麼就會在其他地區的作品裡形成呢?中華民族的文化就是這樣以民間的方式傳下來的。那些所謂的精英們都在做些什麼呢?
他們在指點江山或是舞文弄墨吧。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三百六十行的濃縮並升華即構成了文人墨客作品裡的世間百態、千態。作家不去民間采風、畫家不去民間寫生,他們的靈感從哪來,他們創作的素材從哪來。
主持人:近日從湖南傳出消息:湖南的灘頭年畫僅剩下的最後一家也關門歇業,灘頭年畫,再也畫不出年畫的精彩。有名的湘綉也面臨著湘綉大師們先後離世,此技藝後繼乏人,許多珍貴湘綉精品流失,粗製濫造的次品充斥市場,湘綉再難綉出昔日的輝煌。這些民間藝術真的難再生輝嗎?是自然死亡還是外來的文化或是我們自己在扼殺它?
朱安華:灘頭年畫產於隆回縣灘頭鎮,年畫圖案造型單純,大膽誇張色彩強烈鮮亮。其粉紙印刷術為灘頭年畫所特有,也是我國四大傳統年畫之一。 其內容取材於民間故事,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題材。鼎盛時期灘頭年畫年銷量曾達到700多萬張。這樣的藝術是永恆的,你能說人們不喜歡它,它沒有群眾基礎嗎?
嚴 巍:聽說湖南的被稱為「戲劇始祖」的目連戲,現在,只有永州祁東惟一的一個目連戲班底,整本目連戲已流失。盡管在1984年和1989年錄制了演出錄像,但時至今日,許多錄像帶掉磁掉粉,保存工作困難重重。
胡臨江:像這樣代表一個地方、一個民族文化的東西怎麼就比不得鋼筋水泥的高樓、毫無用處的形象工程、名人字畫、御用器物來得重要呢?
朱安華:在上海,民間手工藝絕活兒開始有了越來越高的價值。在青浦朱家角的老街上,沿襲百年、原汁原味的手工作坊吸引著不少遊客。據說曾有某家「洗腳房」要尋傳統的杉木洗腳桶,好不容易找到這里,先後訂了近百套。有的老外還會挑上只馬桶帶回去收藏。
在這條街上,還保留著竹器店、鐵鋪等等保持著原汁原味的傳統手工藝,這是讓人怦然心動的傳統文化。盡管各地保護和搶救工作的效果不同,但也說明民間文化是有他自身的價值,並被廣泛認可的。對於民間文化的保護還是往好處想吧,還是應該相信最愛它的是我們中國人。
嚴 巍:崑曲已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剪紙正在申報當中,還有更多的民間藝術形式正在准備申遺,目的也是搶救這些民間工藝。有人說:與一些真假難辨的所謂「國寶」相比,把國家有限的專項資金用在這上面,意義不知大出多少倍。
主持人:現在各地也在逐漸重視民間文化的挖掘、保護以及開發利用。有報道說蔚縣是我國惟一的以陰刻為主的點彩剪紙的故鄉,他們的剪紙遠銷日本、美國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產值達2000多萬元,全縣有2萬多人靠剪紙步入小康。當地組建了剪紙出口總公司,實現設計、生產、營銷一條龍,使剪紙生產走向規模化、產業化。這對於民間文化的保護究竟是福是禍,已經有很多人對此持或肯定或否定的看法。究竟怎樣才能有效地搶救民間藝術品?民間文化如何才能更好地傳承下去?本報對此話題還將繼續談下去。也歡迎各界朋友積極參與這個話題的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