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蘭州美女秦腔大全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蘭州美女秦腔大全

發布時間: 2023-03-29 13:49:00

『壹』 秦腔《雙錦衣》賞析

    道盡人間悲歡離合     演繹經典和浪漫

        ——秦腔《雙錦衣》賞析

        文/羅漢

        二O一八年七月九日晚,雨後的銅城,涼風習習,天降祥瑞。百年易俗社十代名家精心打磨、歷經百年傳演不衰的秦腔大戲《雙錦衣》上下兩本在這里華麗綻放。這部巨作穿越百年依舊精彩紛呈,熠熠生輝、引人入勝。這是一部需要用心去看的大戲,燈光一起,大幕拉開,人生百態粉墨登場,一段南宋時期的往事浮現於戲台上,觀眾很快被帶入,情緒也隨著劇情的發展變化波瀾起伏。

        該劇以南宋抗擊金兵為背景,講述了姜家兩位女兒的愛情故事。大致講的是,宋時洛陽鄉臣姜景范有二女,長女雪春,許配王善,次女琴秋,許配吳給。姜公命二女各綉錦衣一件,送給各自未婚夫婿。吳、王的同學紈絝子弟蔣成史、許本德見而羨之,同謀殺吳、王而奪其妻。一日,蔣、許約王、吳同去釣魚,蔣乘機推吳落水,然後托媒求婚,琴秋不允,姜公設宴招待王、許、蔣三人,令琴秋一見。 三人於園中各居一室,蔣臨時強與王換房,琴秋來窺,王發覺室外有人,冒然出,恰將燈籠碰滅,琴秋倉皇離去。黑暗中,尾隨琴秋的許便冒充雪春的聲音,強求與王苟合,企圖抹黑雪春達到拆其婚姻的門目的。王中計怒留休書而去。 同時,蔣又冒充王至雪春房中求歡,被雪春以鏡擊死。姜公怒責,雪春為保門楣,意欲投河,被鄉宦周濟生夫婦相救,認為義女。姜公又誤認琴秋不貞,琴秋攜丫鬟香玉逃入尼庵出家。金兵入侵,戰亂中琴秋與剛見面的父母被沖散。周公夫婦隨南逃的百姓一路南下尋找女兒。(上本)

      琴秋與香玉亦逃至江南,不久患疾,老尼請來冒充郎中的許本德,被琴秋與香玉攆走。許又串通惡僧來劫二女。適逢太後路過,救二女 ,太後認琴秋為義女。王善離姜府後率義軍抗金,後歸降宗澤,封經略使,正好護送太後,徐本德供出當初與蔣成史合謀陷害吳、王二位公子,並與宴會當晚的行徑,真相大白。王善方知當日錯休了雪春。雪春隨周氏夫婦歸故里,蔣之父蔣有淵買官做了知縣,橫征暴斂,手下上行下效,打死生員拋屍周家期圖訛詐。蔣公堂上認出雪春,公報私仇,強賴雪春殺人,判成死罪。吳給落水被救,輔佐康王,官拜御史。見雪春之案,星夜前去復審,乃明其冤。 姜公乞討尋女,路遇王善奉命護送琴秋歸鄉,父女相會。是夜,琴秋及父母與王善同乘一舟;雪春及周濟生夫婦與吳同乘一舟,在江中相遇,共慶團圓。(下本)

        劇中人物繁多,情節枝枝蔓蔓,猶如福爾摩斯的推理劇。上本,拋出案情。兩小姐被栽贓,兩女婿一逃一難,姜家遭難。下本,解決案件,理清頭緒,懲治惡人,有情人終成眷屬。

        大型秦腔傳統劇《雙錦衣》,是易俗社老社長呂南仲先生的作品,該劇首演於1920年元月,由老教練陳雨農執導。魯迅先生曾親臨觀看並給與好評。以後多次復排,屢經打磨,方成經典。台上的唱念做打,是正宗的易俗社風味,保持著易俗社百年來的唱腔味道風格,演出了易俗社百年不變的人文情懷。因此成為易俗社獨有的原產看家戲,近百年來廣為流傳,以至於易俗社只要掛牌此劇,必然座無虛席。

        距上次排演相隔二十年後,2015年聽說《雙錦衣》第八次復排,由王芷華任總導演,心嚮往之,心心念念想一睹為快,終於在去年國慶期間專程追至甘谷大像山下欣賞到這部大戲。今日在白銀再次相遇,心中有久別重逢的喜悅,鑼鼓胡琴一響起,我便沉醉其中。

        這出戲場面宏大,主副兩線,劇情曲折復雜,人物龐多,生旦凈末醜行當齊全,光劇中出場的主要人物就多達40餘位。惠敏莉飾演姜琴秋,朱海娥飾演姜雪春,陳超武飾演吳給,李東峰飾演王善,王宏義飾演周濟生、韓利霞飾演施氏,屈鵬飾演姜景范,尹小蓮飾演蘇氏,李洪剛飾演蔣有淵,李衛平飾演蔣成史,田博飾演許本德,張萍飾演香玉,易俗社幾乎所有實力演員悉數登場,除主要角色外,其他配角也是由易俗社的中堅力量擔綱,如晁紅勃、冉星、王輝、馬一排、祁建茹、王小榮、米蓉、任惠靈等等,有些演員還是一人多角。

      後台人頭攢動,沸反盈天,很難想像演員在幕後換裝更衣是多麼的忙碌。不僅如此,劇目角色設置更為復 雜,雙小生、雙小旦、雙丑角、雙須生,雙青衣,每個人的戲份分布比較均等,對演員和社團的實力是絕對的考驗。而且,在兩個小旦和小生身上動足了腦筋,大小姐溫婉通達,二小姐堅強果敢,兩位小生一文一武,性格鮮明,辨識度高,對人物刻畫相當成功。

      梅花獎得主、國家一級演員、易俗社掌門人惠敏莉扮演的蔣琴秋,扮相端莊俊秀,唱腔委婉多情,圓潤甜美,剛柔相濟,韻味純正。以前,對《雙錦衣》的印象僅停留在巜數羅漢》一折,「一個兒、兩個兒、三個、四個、五個、六個,三六一十八位尊羅漢。我問你喜的、笑的、怒的、愁的都是為那般?難道說喜我、笑我、怒我、愁我情根未能斷,怎知我心似冰雪寒。"聽過肖若蘭老師的這段唱,演唱委婉細膩、纏綿悱惻,膾炙人口,很經典。很多時候看到其它演員這段唱,總習慣與經典相比照,看演得像不像。細品惠敏莉飾演琴秋的這段唱,表演收放自如,游刃有餘,娓娓道來,以聲帶情,聲情並茂,纏綿中滿含著蒼涼,哀怨中充盈著甜美,她微蹙眉頭,邊歌邊舞,以歌舞演故事,高度的韻律性和富有節奏感的舞台動作,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詩化的舞台表現,把琴秋遁入空門的無奈、哀婉之情抒發得淋漓盡致。也展現了惠敏莉細膩柔美的表演特色和扎實的藝術功底。由於對角色准確的把握,對每個細節認真雕琢,演繹出了驚艷的惠子版"數羅漢",不由人擊節叫好。我也由此悟出一個道理,像惠敏莉這么優秀的演員,不會停留在模仿前人的層面上,一定會不斷的挖掘人物內心深處,融入自己的風格和情感,不斷的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下功夫,演出自己獨有的版本。這也正是古老戲劇常演常新、讓人百看不厭的原因。

      姜雪春的扮演者國家一級演員、秦腔余派弟子朱海娥,表演清新流暢,唱腔優美,做工高雅大方,不溫不火,恰到好處,秀麗委婉而飽蘸情韻。細品,是介於婉約與豪放之間,柔中帶剛,抑揚頓挫,層次分明,勝在情韻。朱海娥的表演有魅力、有分寸、有氣魄,沉靜大氣,綿里藏針,塑造出了豐滿圓潤、打動人心的蔣雪春的形象。看她的表演,動靜之間,有雕塑般的感染力和沖擊力,這在旦行中獨樹一幟。

      百年易俗社劉毓中藝術流派的傳承人,國家一級演員,著名秦腔表演藝術家王宏義。被行內外稱為「當代文武兼備,黑白不擋的當紅須生,『衰派』藝術的傳承人」,成為當今陝西秦腔須生行列中的翹楚,在:群眾中有著廣泛的影響。他唱做並重,做工扎實,敬畏先賢,恪守傳統,是一位很規矩演戲的演員。他潛心繼承,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一出戲,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唱段從劇情出發,從人物內心和特徵出發,通過唱,念,做,打這些程式技巧充分的准確的表現在舞台上。王宏義在繼承中善於體會推敲,在實踐中勤於規范總結,他塑造了好多忠義、勇敢、正直、個性鮮明的舞台人物形象,充分的體現出「衰派」藝術聲情交融、神形一致、自然鮮活的獨特魅力。看他的表演,既有激楚之繁音,又有熱耳之真情,他很會利用他自身的嗓音條件,低回處如雙玉擊撞,清晰悅耳,高亢時又如畫家運筆,勁勾重皴,令人感到格外酣暢淋漓,能讓觀眾有感官的滿足和心靈的震撼。幾年前看了秦腔《三滴血》中他所飾演的周仁瑞後, 真是餘音繞梁, 我一個從來不開口唱秦腔的人也對他的「五台縣官太懵」和「在陝西經商二十年"這兩段情有獨鍾,經常會情不自禁地哼唱起來了。王宏義在《雙錦衣》中飾演周濟生,將人物情緒渲染得恰到好處,唱腔慷慨激昂,表演細膩傳神,扮相儒雅穩健,水袖、抖須、搜門等戲曲絕活,恢弘洗練,凝重大氣。

        國家一級演員、深受甘肅戲迷愛戴、名冠西北的大青衣韓麗霞飾演周濟生的婦人施氏,她貫以人物激情駕馭聲腔,善於表現人物心理,無論是波濤洶涌的大起大落還是細致幽微的微妙變化,她都能夠得心應手。她表演質朴, 唱腔飽滿,轉折跌宕,疾徐有致,演唱深情而親切,好似在向觀眾訴說心腸,扣人心弦。

        「雙探監」一場與「數羅漢」並稱為《雙錦衣》戲魂,是劇作者的神來之筆。這場戲中,韓麗霞飾演的施氏唱腔高亢溫婉,氣韻生動,在丈夫和義女之間來回盤桓,與朱海娥演的姜雪春、王宏義扮的周濟生三人以情動人,一改秦腔常見的慷慨激昂的哭戲,時而如泣如訴,悲悲切切,時而淺唱低吟,一呼三嘆,對人物內心刻畫相當細膩。把危難之中夫婦之間、母女之間、父女之間的關懷、擔憂,思念展現得淋漓盡致,精彩絕倫,達到了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點燃了全場的情緒。

        劇中飾演姜景范的國家一級演員屈鵬,嗓音宏厚寬廣,行腔氣息控制恰當,丹田音十足,蒼勁挺拔,慷慨激越,韻味淳郁,善於處理大段唱腔的節奏及感情起伏,給人以酣暢淋漓、氣勢雄渾的藝術享受,念白噴口遒勁,表演質朴穩健。

      國家一級演員、優秀旦角演員尹小蓮飾演的蘇氏唱腔甜潤,清麗纏綿,表演細膩入情,張弛有度,和屈鵬一起完成了姜景范夫婦的對手戲。

      國破家亡,親人失散,姜景范夫婦為尋女,裹挾在逃難的百娃當中,從北到南,奔走呼嚎,呼天搶地,幾近瘋癲,屈鵬恰當地利用了抖須、擺須、圓場、磋步、吊毛等技巧程式,把尋女的焦急、懊悔、悲憤表演得入木三分,與尹小蓮一起演得讓人揪心、讓人淚奔。

        最後一場「團圓」戲,在皎潔月光下,波光粼粼中,易俗社的雙旦雙生同時出場,加上侍衛仆從船工,把舞台站得滿滿當當,船工號子嘹亮,極盡繁華熱鬧。江山如畫,映襯著兩對未婚男女的內心境界,把意氣風發的家國情懷和思念情人的痛苦心境,表現得極有畫面感,美女帥哥亮瞎眼,夢幻飄逸,浪漫憂傷。

      易俗社演員的表演水平整體高超,沒有短板,劇中其他花臉、武生、老生及丑角的表演都可圈可點,每個角色都很入戲,都能通過演員的唱詞、動作、舞蹈、服裝、化妝表達得入木三分,淋漓盡致,塑造的人物個個豐滿,盡顯百年易俗社的傳統與風范。只是由於篇幅的原因,不能一一評述。

      值得一提的是,一台鑼鼓半台戲,作為整場戲曲文武場面的總指揮王志強,很好的控制了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的戲劇情節和進展速度,他的指揮和演奏融入了感情,滲透到劇中每個環節。我看到他從頭到尾都充滿激情,雙手在舞蹈,演奏或明快豪放,或低沉蒼勁,為表演者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成為本部戲不可分割的藝術部分。

        新復排的劇本更加精煉,劇情推進迅速,簡潔明快,場面轉換快,時空跨度大。金兵進犯、朝廷更迭、奸佞作惡,絕不拖泥帶水。而感情戲深夜花園相婿、尼姑庵里《數羅漢》、雙探監等感情戲及唱段,則不吝筆墨,盡情鋪墊渲染。注重人物內心刻畫與程式的運用。繼承了原有的主題音樂,加強色彩樂器烘托氣氛,突出唱腔。舞美以寫意為主,實虛結合,背景畫面達到了詩化的意境,傳統藝術用運了現代審美理念的表達方式,比起去年甘谷看到的舞台調動更加詩意唯美。

        該劇將愛情糾葛所牽扯出的一系列復雜故事,放在抵抗金兵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中,演繹出一系列復雜橋段。吳給輔佐南宋康王、王善率義軍抵抗金兵侵略,歷史大事貫穿全劇,把個人情感置於國家民族的安危之中,傳遞出「國安家亦安」、無國便無家的理念。周濟生夫婦的善良和抗爭,姜景范夫婦的艱難尋女路,傳遞著懲惡揚善、正義戰勝邪惡的主題,也讓人感同身受地體會到天下父母的苦心。蔣氏父子,父親惡毒兒子兇狠;宗澤將軍,老師正直學生忠誠。謳歌吳給、王善及宗澤等人赤膽忠心、一心報國的家國情懷,鞭撻了蔣氏父子等人見利忘義、殘害無辜的丑惡行徑。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最後害人者或死或罪,忠善者終得圓滿。

        看完這部戲,不得不為偉大的劇作者點贊,說實話劇本太牛。該劇戲核、戲眼、戲魂突出,集思想性與藝術性為一體。國破山河在,家散人失離,國勢衰微,百姓途窮,在恢宏的史詩般背景下,寫男女愛情,寫悲歡離合,劇中人物的命運與時代休戚相關、緊緊相連。有正義與良善的美好,也有算計、貪腐、誣陷的丑惡,有人性的光輝和溫暖,也有深深的哀傷與悲憫。

        該劇嫻熟地用運誤會巧合穿織關目。中國式敘事方式及傳統戲劇化的手法如巧合法、誤會法在劇中充足的表現。沒有誤會,吳給、春雪、琴秋就不會離散;沒有巧合,他們更不會團圓。大團圓的結尾,更是中國人的最愛。

        該劇不僅有鞭撻封建惡勢力,崇尚忠貞愛情的「正能量」主題,而且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盤根錯節,尤其是幾段膾炙人口的經典唱段,更是引人神往。這部戲集家事、國事、愛情、愛國反腐倡廉為一體,雖然沒有刻意講道理,但大到國家命運,民族危亡,小到人性善惡,愛國、孝順、友善等中國傳統的價值觀盡在其中。劇中情景及傳遞的人文意識穿越千年居然與我們當今的"正能量"接軌,依然符合當下的時代精神。這正是這部現實主義偉大作品的偉大所在。

        秦腔不僅給了災難深重的中國老百姓精神食糧,而且撫慰著那些千瘡百孔受傷的心靈,給身處困境逆境中的人們以力量。看秦腔也讓我們明白了如何坦然面對一生的艱難挫折和榮辱得失,然後以德為美,與善結緣,雲淡風輕,做一個好人。

        秦腔是我們身處的這塊荒涼貧脊土地上盛開出的一朵寒梅,而且已經成為大西北的文化符號和地理標志。當今各級政府都在忙著扶貧,這是走向共同富裕、實現中國夢的偉大部署,可是千萬別忽視了精神扶貧,多送戲下鄉,多給老百姓演幾場好戲,也是扶貧。精神扶貧,也是當務之急。(2018.7.13日完稿於蘭州)

『貳』 秦腔演員淘金麗簡介

陶金麗,女,漢族,陝西周至縣人,秦腔明星。主攻須生兼小生,現為國家二級演員。她1976年畢業於周至縣戲劇學校,1976年至今先後在陝西周至、甘肅金昌及蘭州市秦劇團工作。主要演出了秦腔摺子戲《三對面》、《殺狗勸妻》、《殺四門》。1984年獲陝西省「西鳳杯」三等獎,1990年獲陝西省「石榴花」優秀表演獎,2000年獲蘭州市戲曲大賽、優秀表演獎,2001年獲甘肅青年演員大賽三等獎。在第三屆秦腔藝術節中,因為她在《梁宮秘史》中主演管淑賢榮獲優秀表演獎,受到業內人士及專家的一致好評。她還扮演過《轅門斬子》中楊延景、《葫蘆峪》中諸葛亮、《生死牌》中王伯賢、《五典坡》中薛平貴、《雙羅衫》(已錄碟發行)中徐繼祖等角色。

『叄』 秦劇團秦腔羅琦 視頻,是

陶金麗漢族陝西周至縣秦腔明好橡星主攻須兼現家二級演員1976畢業於周至縣戲劇校1976至今先陝西周至、甘肅金昌及蘭州市秦劇團工作主要演秦腔折戲《三面》、《殺狗勸妻》、《殺四門》1984獲陝西省西鳳杯三等獎1990獲陝西省石榴花優秀表演獎2000獲蘭州市戲曲賽、優秀表演獎2001獲甘肅青演員賽三等獎第友野旁三屆秦腔藝術節《梁宮秘史》主演管淑賢榮獲優秀表演獎受業內士及專家致評扮演《轅門斬》楊延景、《葫蘆峪》諸葛亮脊伏、《死牌》王伯賢、《五典坡》薛平貴、《雙羅衫》(已錄碟發行)徐繼祖等角色

『肆』 秦腔梅花獎獲得者有哪些人

中國戲劇梅花獎是中國戲劇表演藝術最高獎,始創於1983年,2007年更名為「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是「中國戲劇獎」的子獎項之一,也是中國戲劇界優秀中青年演員的最高獎項。從1984年第一屆到2017年該獎已經成功舉辦了28屆,榮獲梅花獎的秦腔女演員(梅花獎秦腔女花旦)已知有23位,男演員10位,他們為推動秦腔藝術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如有遺漏請評論欄補充,謝謝)。

1、戴春榮 (第5屆) 1988年 西安秦腔易俗社(現已轉影視演藝界),代表作:秦 腔《卓文君》

2、李 梅(第13屆)1996年 (第25屆)2011年,二度梅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代表作: 眉 戶《留下真情》

3、竇鳳琴(第14屆)1997年 甘肅省秦劇團,代表作: 秦腔摺子戲《斬秦英》《打路》

4、雷通霞(第16屆)1999年 甘肅省隴劇院 ,代表作:秦腔《失子驚瘋》《探窯》《謝瑤環》

5、侯紅琴(第17屆)2000年 西安秦腔劇院三意社,代表作: 秦 腔《火焰駒》

6、李 娟(第18屆)2001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 ,代表作: 秦 腔 《楊七娘》

7、柳 萍(第19屆)2002年(第26屆)2013年,二度梅 銀川市秦劇團,代表作: 秦腔摺子戲《武松殺嫂》《月下來遲》

8、齊愛雲(第21屆)2004年 現任職於陝西省戲曲研究院,代表作:秦 腔《鄭瑛嬌》

9、任小蕾(第23屆)2007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代表作:秦 腔《雀台歌女》

10、張小琴(第23屆)2007年 蘭州市戲曲劇院秦腔團,代表作:秦腔摺子戲《斬竇娥》《殺狗勸妻》

11、張曉琴(第23屆)2007年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代表作: 秦腔摺子戲《趙五娘吃糠》《李逵探母》

12、張 蓓(第24屆)2009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代表作:秦腔摺子戲《虞姬淚》《殺狗勸妻》

13、惠敏莉(第24屆)2009年 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代表作:秦 腔《柳河灣的新娘》

14、屈巧哲(第24屆)2009年 青海省西寧市秦劇團,代表作:秦腔摺子戲《趙五娘吃糠》《趕 坡》

15、李君梅(第25屆)2011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代表作:秦 腔《梨花情》

16、李淑芳(第25屆)2011年 西安秦腔劇院易俗社,代表作:秦腔摺子戲《藏 舟》《柳公館》《山鄉御妹》

17、候 艷(第25屆)2011年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代表作: 秦腔摺子戲《武松殺嫂》《花木蘭.凱旋夜》

18、蘇鳳麗(第26屆)2013年 甘肅省演藝集團秦腔劇院,代表作:秦 腔《鎖麟囊》

19、屈連英(第26屆)2013年 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代表作: 秦 腔《清風亭》

20、佟紅梅(第26屆)2013年 甘肅省隴劇院,代表作:隴劇摺子戲《 血濺烏龍院》 秦腔《三娘教子》

21、衛小莉(第27屆) 2015年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劇團,代表作:《趙錦棠》

22、竇鳳霞(第27屆) 2015年 甘肅省隴劇院,代表作:隴劇《楓洛池》

23、袁丫丫 (第28屆) 2017年 天水市西秦腔研究院,代表作:秦腔《春江月》
另外,十位「男梅花」分別為李東橋、譚建勛、孫存碟、李小鋒、趙楊武、張濤、韋小兵、李小雄、王新倉、邊肖。

中國戲劇梅花獎,是戲劇界表演藝術的最高獎!成功舉辦了28屆,譽為:「中國戲劇的奧斯卡獎」。其中秦腔戲劇的歷屆獲獎者有三十三人,

女演員二十三人:

1,戴春榮、2,李梅、3,竇鳳琴;4,雷通霞;5,候紅琴;6,李娟;7,柳萍;8,齊愛雲;9,任小蕾;10,張小琴;11,張曉琴;12,張蓓;13,惠敏莉;14,屈巧哲;15,李君梅;16,李淑芳;17,候艷;18,蘇鳳麗;19,屈連英;20,佟紅梅;21,衛小莉,22,竇鳳霞,23,袁YY。

男演員10人:

李東橋、譚建勛、孫存碟、李小鋒、趙楊武、張濤、韋小兵、李小雄、王新倉、邊肖。

李梅、李娟、齊愛雲、柳萍、李小鋒、張濤、李東喬、竇鳳琴、雷通霞、袁丫丫、李小雄、侯艷、王榮華、張小琴、邊肖、任小蕾、張蘭秦、蘇鳳麗、韋小兵、佟紅梅、侯紅琴、屈巧折、譚建勛、屈蓮英、竇鳳霞、李君梅、惠敏麗、王新倉、張曉琴

陝西:李東橋、孫存碟、李曉鋒、王新倉、譚建勛、趙揚武、戴春榮、李梅、侯紅琴、齊愛雲、李娟、仼小蕾、惠敏莉、李淑芳、李君梅、張蓓

甘肅:竇風琴、雷通霞、佟紅梅、張小琴、邊肖、蘇鳳麗

寧夏:侯艷、李小雄、張曉琴、柳萍、屈連英

青海:屈巧哲

竇風琴的斬秦英很有名氣,經常下鄉演,老包公張蘭秦的鍘美案,我都會唱。

李東橋、孫存碟、李曉鋒、王新倉、譚建勛、趙揚武、戴春榮、李梅、侯紅琴、齊愛雲、李娟、仼小蕾、惠敏莉、李淑芳、李君梅、張蓓

梅花獎秦腔演員總共34位,女演員23位,男演員11位。值得一說的是,獲獎總共11位男演員,目前寧夏秦腔劇院兩位,李小雄,韋小兵,三意社一位,張濤。除了在陝西戲曲研究院奪梅的那幾位,剩下的幾位也都逃到陝西戲曲研究院了。

李梅,李娟,李小鋒,李東橋,齊愛雲,柳萍,候紅芹,……

『伍』 秦腔四小名旦都有誰

李君梅:
畢業於陝西省藝術學校,青年團演員。主工閨閣旦、正小旦。先後在《竇娥冤》、《王寶釧》、《梨花情》、《秦雪梅弔孝》、《三上轎》、《斷橋》等傳統劇以及《遲開的玫瑰》、《留下真情》、《西部風景》、《大漠情》等大型眉戶現代戲中擔任主要角色。

袁丫丫:
天水市秦劇團演員。主工小旦閨閣旦,近年來飾演的代表本戲有:《啞女告狀》、《花燭恨》、《八件衣》、《生死牌》等,代表摺子戲有:《武松殺嫂》、《打神告廟》、《鬼怨》、《劈棺驚夢》、《游龍戲鳳》等,其中《鬼怨》獲甘肅省青年演員大獎賽三等獎,《武松殺嫂》獲甘肅省首屆戲曲「紅梅獎」表演二等獎。

劉穎:
青海省西寧市秦劇團優秀青年演員,主工正小旦,後在銅川市秦劇團工作。先後在《湖陽春夢》中扮演湖陽公主;《綵樓配》中扮演王寶釧;《玉堂春》中扮演蘇三;《斬竇娥》中扮演竇娥;《陳江》中扮演杜十娘;《投江》中扮演錢玉蓮;在新編大型現代戲《母親》中扮演張搭兆玉蘭。在表演中以唱功見長,多次在全國省市大型比賽中獲獎。

梁少琴:
蘭州市秦劇團演員,主工小花旦、武旦。曾排演過的摺子戲有:《虎口知逗租緣》、《櫃中緣》、《表花》指猜、《掛畫》、《擋馬》、《火鳳凰》、《火流星》、《殺四門》。本戲有:《穆桂英大破洪州》、《白玉樓》、《白蛇傳》等戲,2001年12月榮獲甘肅省首屆「紅梅獎」大賽二等獎。2002年11月以《穆桂英大破洪州》一戲榮獲第二屆秦腔藝術節表演三等獎,2003年12月獲中國戲劇「紅梅獎」金獎。

『陸』 甘肅都有哪些秦腔名家

,除清代的名冠南北的大藝術家魏長生外,還有被譽為花部四美的王湘雲、陳媄碧(良官)和渭南派的申祥麟,同州派的欒小惠,周至派的桃瑣兒,長安派的岳色子等。光緒中後期有潤潤子、玉喜兒、陳雨農、黨甘亭、趙傑民、李雲亭(麻子紅)、劉立傑(木匠紅)、王文鵬等。辛亥革命以來,有名丑馬平民,名小生蘇哲民、蘇育民,名旦劉箴俗(有與歐陽予倩「並駕齊驅」之譽)、王天民(人稱「西北梅蘭芳」)、李正敏(人稱「秦腔正宗」)、何振中、宋尚花等。名凈田德年和名須生何家顏、耿善民、張鎖中、劉毓中、劉易平等。特別是秦腔表演藝術家陳雨農、王文鵬、黨甘亭、李正敏、王天民、劉毓中,以及原「三意社」的編修李逸笙、蘇哲民等人
甘肅的秦腔歷史悠久,很早就形成了東、南、中三個藝術流派,它的舞台氣氛熱烈火暴,演員提倡做工,注重表演技巧的運用,邊式凝練,在行當上側重於須生和花臉藝術的發展,在唱腔上,與陝西秦腔相比,它是遜色的。甘肅秦腔的演唱風格與西府秦腔是有明顯區別的。甘肅秦腔自有其特點,是不同於陝西秦腔的又一大流派,其形成的歷史與西安亂彈只在伯仲之間,涌現出的代表人物有郗德育、文漢臣、耿忠義、李奪山、李映東、岳中華、陳景民等。姜能易的《回荊州 諸葛撐船》,孔新晟的《逃國》、米新洪的《程咬金招親》、袁新民的《賣畫劈門》、倪虹韻的《羅漢錢》、張秋惠的《新春佳節倍思親》、王超民的《金沙灘 舍子》、王定秦、王敬樂的《考文》、王中高的《殺狗》、陝西諸紅生無出其左右者;)的《古城會》、薛志秀的《葫蘆峪 二帳》、溫警學的《殺驛》、韓建華的《港口驛》、張玉蓮的《金鱗記》、劉茂森的《殺寺》、趙新啟的《捉鵪鶉》、王曉玲的《劉備招親》、竇鳳琴的《斬秦英》均顯示了基不凡的實力。王超民的《金沙灘 舍子 點將》做功一流,唱念秦韻,丑角趙新啟白口、唱腔有晉福長風范;《孔新晟》演唱如劉易平一般;李發民。陝西戶縣人,同藝社學藝,後長期在甘肅、寧夏演出。戲路廣,功底厚,嗓音寵亮蒼勁,常以精湛的唱功取勝。他的拿手戲《斬韓信》全劇三百多句,老先生一氣呵成,痛快淋漓,有VCD出版。
甘肅秦腔的中心在蘭州,在蘭州有兩個秦腔團,就是現在的甘肅省秦劇團和蘭州市秦劇團,這兩個團都曾擁有輝煌的歷史,著名的秦腔藝術家沈和中、靖正恭就紮根在這里。80年代的甘肅秦腔,已失去了往日的風采,演員老化,藝術單調,情勢危急。1985年在蘭州舉辦的「隴上秦腔薈萃」的秦腔專場演出,基本上薈萃了當時在甘肅的全部秦腔力量,演員如下:溫警學、王曉玲、劉茂森、王超民、杜干秦、姜能易、王定秦、趙啟民、王敬樂、景樂民、米新洪、薛志秀、袁興民、張秋慧、王中高等20多位,年齡最大的王超民當時已經70歲了。但他們中間有很多在藝術上都是有相當造詣的,如溫警學的《打鎮台》、王曉玲的《龍鳳呈祥》、王超民的《金沙灘》、杜干秦的《瓜旦出嫁》、袁興民的《賣畫劈門》、王定秦的《考弱點——演員斷層。當時在演唱會她就是現在名聞西北的竇鳳琴,(甘肅寧縣早勝人,家學淵源,其父(竇福明)
載入中...

『柒』 你心目中的秦腔十大名角都是誰

從民國到如今,秦腔名角多了去了。因各人愛好不同,欣賞的角度,還有年齡方面的原因,答案是不盡相同的。

農夫從五十年代後期開始愛看秦腔戲,到如今巳有五,六十個年頭了。我心目中的秦腔名角有活周仁任哲中,郭明霞,袁克勤,劉毓中,孟遏雲,王輔生,閆振俗,貟宗翰,李愛琴,李正敏,肖若蘭,肖玉玲,劉茹惠,郝彩風,王玉琴,吳德,陳妙華等(已超過了十名,但實在無法割愛)。

當然,秦腔的新人輩出,現在仍活躍在舞台上的很多秦腔新秀,諸如丁良生,候紅琴,孫存蝶,張濤,喬慷慨等也都很優秀,但說實話並沒有親臨戲台下看過他們的演出,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

百名演員唱腔集錦,按年代分出10名就可以了!

1、李正敏、陳雨農、劉毓中;王謀兒、朱林峰、王文鵬 蘇育民、晉福長、王天民;田德年。

2、楊金聲、何振中 孟遏雲、張德明、宋上華;王集榮、李正華、閆振俗

李甲寶、劉易平.

3、袁克勤;張建民、蘇蕊娥、康正緒

楊金鳳、楊令俗、李可易;李夕嵐、張新華、王仲華

4、李愛雲、劉化鵬、王玉琴;樊新民、李正斌、王輔生 呂明發、馬藍魚、顏春苓;殷守中。

5、董化清、閻更平 余巧雲、貟安民、趙桂蘭;焦曉春、查俊卿、喬新賢

張彩香、楊天易。

6、任哲中;肖若蘭、楊桂琴、姚裕國

李應貞、陳振民、雷震中;周輔國、付鳳琴、雷開元。

7、肖玉玲、陳仁義、申水琴;郝彩鳳、尹良俗、郭明霞 王君秋、南秦秀、全巧民;崔惠芳、

8、閆瑞民、舒曼莉 曹海棠、陳妙華、李買剛 張詠華、張惠霞、郭葆華

王麥蘭、賀美麗、蔡志誠;

9、李淑賢、張燕、馬友仙 李興、郝寶麗、昝金香;高信民、霍惠君、馬金仙。

當然還有現在活躍在舞台的名家:就是各位梅花獎得主(名單露掉觀眾補齊)。

第3屆 李東橋 秦腔《千古一帝》

第5屆 戴春榮 秦腔《卓文君》

第13屆 李 梅 眉戶《留下真情》

第14屆 竇鳳琴 摺子戲《斬秦英》、《打路》、《卷席筒》

第16屆 雷通霞 摺子戲《失子驚瘋》、《探窯》、《謝瑤環》

第17屆 候紅琴 秦腔《火焰駒》

第18屆 譚建勛 秦腔《飛將軍李廣》

第18屆 孫存蝶 秦腔《柳書傳奇》

第18屆 李 娟 秦腔《楊七娘》

第19屆 柳 萍 摺子戲《武松殺嫂》《月下來遲》《打神告廟》

第21屆 李小鋒 摺子戲《白逼宮》《打柴勸弟》《盤腸戰》

第21屆 齊愛雲 秦腔《鄭英嬌》

第21屆 邊 肖 摺子戲秦腔《白逼宮》隴劇《坐樓殺惜》《蘇武歸漢》

第23屆 任小蕾 秦腔《雀台歌女》

第23屆 王新倉 摺子戲《悔路》《逼侄赴科》《拷寇》

第23屆 張小琴 摺子戲《斬竇娥》、《殺狗勸妻》、《劈棺驚夢》蘭州戲曲劇院

第23屆 張嘵琴 摺子戲《趙五娘吃糠》《月下來遲》《李逵探母》青銅峽文工團

第24屆 張 蓓 摺子戲《虞姬淚》《殺狗》《鬼怨.殺生》

第24屆 惠敏莉 秦腔《柳河灣的新娘》

第24屆 屈巧哲 摺子戲《趙五娘吃糠》《背女》《趕坡》

第24屆 李小雄 摺子戲《殺廟》《寇準背靴》《太廟請罪》

第25屆 李 梅 眉戶《遲開的玫瑰》(二度梅)

第25屆 李君梅 秦腔《梨花情》

第25屆 候 艷 摺子戲《武松殺嫂》《花木蘭》《安安送米》

第25屆 李淑芳 摺子戲《藏舟》《柳公館》《山鄉御妹》

第26屆 趙楊武(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

蘇鳳麗(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

屈連英(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李東橋 二度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柳萍 二度梅(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張 濤(第27屆,2015年,西安市秦腔劇院)

韋小兵(第28屆,2017年,寧夏演藝集團秦腔劇院)

袁丫丫(第28屆,2017年,天水是西秦研究院副院長

李小青(第29屆,2019年,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袁克勤 任哲中 馬友仙 肖若蘭

肖玉玲 周輔國 劉毓中 李淑芳

薛南寧 閻振俗

伴演角色,舉例於下,按上順序為:

《 斬黃袍》《周仁回府》《斷橋》《於無聲處》《三堂會審》《火焰駒》《三滴血》《河灣洗衣》《斬韓信》《十五貫》

注,一,其中薛南寧唱《斬韓信》我記不準,請友們指正。

二,上述十位的選定,主要是憑自己的喜好。夲人絕無專業評論之意。

田雨濃,黨甘亭,劉毓中,田德年,王天民,何振中,宋上華,蘇氏三傑,陳仁義,楊令俗,李正敏,孟遏雲,肖若蘭,蘇蕊娥,余巧雲,肖玉玲,李愛雲,王玉琴,全巧民,張詠華,陳妙華,郭明霞,仁哲中,尹良俗,楊天易,焦曉春,寧秀雲,王芷華......等等

我心中的秦腔十大名角是:1秦腔正宗李正敏,2衰派一絕劉毓中,3須生翹楚劉易平,4花面魁首田德年,5活諸葛焦曉春,6彈顫一絕郭明霞,7木偶戲名生袁克勤,8六齡童李愛琴,9農民領袖任哲中

10幽默大師閆振俗

作為戲迷,說起西北地區秦腔界明家真是太多了,在我心目中遠不止十大名角。如果非要局限於十位,那我也只有分兩個階段來講了。

老一輩藝術家有:馬友仙,肖若蘭,肖玉玲,王輔生,任哲中,閻振俗,郝彩鳳,劉毓忠,郭明霞,陳仁義等多位。

中青年藝術家有:李東橋,李梅,李娟,李小峰,齊愛雲,候虹琴,劉隨社,丁良生,柳萍,候艷……實在是太難以割捨,讓人很糾結

雷開元的血淚仇,王輔生的看女,李乃剛的包公賠情,任哲中的周任回府,肖玉玲的火焰駒,陳妙華的三滴血,劉隨社的金沙灘,丁良生的蘇武牧羊,馬友仙的游西湖,郝彩風的祝福。喬康慨的教學。名家薈萃,秦腔發楊廣大,西北老年人的文藝美餐

秦腔界名角太多了,舉不勝舉,有老一輩和已故的藝術家們,也有正在活躍在舞台上為秦腔事業奉獻的中青年,如果一定要拿十個名角為局限的話,只有按個人喜歡的排名了,老一輩有劉毓中 田德年 閻更平 陳妙華 肖玉玲 李夕嵐 張詠華 馬友仙 貟宗瀚 王輔生 等十位老藝術家了。新秀太多太多了,個人喜歡:張蘭秦 竇鳳琴 張 濤 候紅琴 王戰毅 李 寧 李東橋 李小鋒 惠美麗 王占鋒 不好意思選擇了,因為新秀太多……

郝彩鳳,馬友仙,郭明霞,尹良俗,員宗漢,肖若蘭,雷開元,全巧民,任哲中,蘇蕊娥,蘇育民,蘇哲民,李愛琴,肖玉玲,孫存碟,王輔生,蔡志誠,孟遏雲,馬詠華,王君秋,張小斌,陳妙華,李夕嵐,馬桂英,馬蘭魚,老一輩的,還有戴春榮,大家不會陌生吧?曾經也是唱閨閣旦的《卓文君》飾演卓文君。

譚天杏,侯紅琴,竇鳳琴,丁良生,李淑芳,王占毅,李小鋒,王新倉,李梅,

秦腔是大西北人最愛的……比較有名的是 張蘭秦 竇鳳琴 孫存碟 白江波 李買剛 陳仁義 雷開元 李小峰 劉隨社 郭明霞……因為她們的唱腔風格……別人只能模仿……無法超越

『捌』 梁少琴的秦腔戲曲演員

曾主演過:《穆桂英大破洪州》、《掛畫》、《殺四門》、《引路》、《火熘星》、《考紅》等劇目。塑造了穆桂英、劉金定、耶律含嫣、花碧蓮、紅娘多種角色。
履歷
梁少琴從小喜愛藝術,10歲時考入了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訓練班,在陝西省戲曲研究院訓練班期間師從郝彩鳳、賀春燕、王元喜、蔡志誠等老師,學習了《虎口緣》、《櫃中緣》、《二進宮》、《鬼怨·殺生》、《闖宮》、《扈家莊》等劇目。由於從小好學,被挑中排演了《櫃中緣》一戲,參加了1994陝西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從此後便多次參加陝西電視台戲曲節目,演出了《虎口緣》、《二進宮》等劇。1997年考入了陝西省藝術學校蘭州委培班,師從楊娥、盛凱、李雪蘭、姜輝、湯桂琴、魏霞,排演劇目有《掛畫》《火鳳凰》《擋馬》《殺四門》《引路》《藏窯》等劇,在校期間學習優秀,連年獲得獎學金及三好學生,16歲時就以《掛畫》一劇,獲得第二屆「藝苑杯」大賽表演一等獎。隨後,在首屆中國秦腔藝術節一舉奪魁,獲得了優秀表演獎,也是當時藝術節上年齡最小的演員。
從此機遇隨即而來:以《掛畫》一劇,2000年後連續三次赴京演出,在梅蘭芳大劇院參加了首屆中國絕技絕活展演的演出;12月又一次赴京,參加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隨後再次參加了北京電視台,河南電視台,陝西電視台節目的錄制。並隨中國戲曲絕技絕活組,赴香港、廣州、沈陽等地巡迴演出,引起了強烈的反響。2002年到蘭州市秦劇團參加工作後師承魯素奇、王蘭玉、肖玉玲、歐陽明、李維魯等。演出劇目有:新編劇目《黎秀芳》飾演黎秀芳;《秦女將軍》飾花木蘭;移植劇目《曹操與楊修》飾鹿鳴女;《穆桂英大破洪州》飾穆桂英;傳統劇《火焰駒》飾黃桂英;《回荊州》飾孫尚香;《狸貓換太子》飾劉妃;《闖宮抱斗》飾妲己;《梁宮秘史》飾陸玉蓮;摺子戲有:《火流星》、《火燒余洪》、《拷紅》、《失子驚瘋》、《蘇三起解》、《牡丹亭·游園》、《訪英台》、《小宴》、戲曲小品《瓜女子考劇團》等劇目。
2000年,《掛畫》榮獲「陝西省摺子戲清唱大賽一等獎」、「陝西省藝術杯大賽一等獎」、「中國首屆秦腔藝術節優秀表演獎」。2001年隨「香港特別行政區-中國甘肅藝術戲曲絕技絕活展」赴廣州、香港、沈陽等地巡演,同年梁少琴以9.96的最高分榮獲「蘭州市青年演員大賽一等獎」、「甘肅省首屆「紅梅獎」大賽二等獎」。2002年《穆桂英大破洪州》獲「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表演三等獎」。2003年《白蛇傳》獲「西北五省劇目調演表演獎」、《掛畫》榮獲「甘肅省七建杯紅梅大賽全國選拔賽一等獎」;戲曲小品《瓜女子考劇團》獲「甘肅省戲劇小戲小品大賽二等獎」,同年被蘭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蘭藝之星」銅質獎,享受三年藝術發展津貼。2004年《掛畫》技巧、《火流星》道白、《秦雪梅弔孝》獲中國秦腔四小名旦優勝獎,入圍復賽;2005年,《殺四門》獲「第三屆中國秦腔藝術節表演一等獎」,入圍閉幕式演出。同年憑借《引路》、《殺四門》奪得了「中國秦腔四小名旦」稱號。
梁少琴《穆桂英大破洪州》一戲,深受觀眾喜愛,頗得專家好評,此戲以演出上百場之多,曾在陝西電視台,甘肅電視台,及中央電視台播出。2006年,《火燒余洪》獲甘肅省戲劇紅梅獎大賽最高紅梅獎。2007年「中國秦腔博物館」在蘭州開館,本人的劇照成為的秦腔博物館「旦」行的「代言照」。2007年京劇新編移植大戲《曹操與楊修》在尚長榮先生的指導下,赴廈門、上海、北京等地演出,榮獲甘肅省劇目調演二等獎。2007年,受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欄目的邀請,赴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南美洲的巴西、委內瑞拉,參加梨園飛歌大型巡迴演出,將戲曲古老劇種秦腔帶出了國門!2008年,受中央電視台邀請,參加了《名段欣賞》欄目的錄制。2009年,獲陝西省文化廳舉辦的陝西省第一批秦腔項目代表傳承人,拜秦腔泰斗肖玉玲為師。2010年獲「蘭州大劇院先進個人」獎、甘肅電視「大戲台」欄目最受觀眾喜愛的青年演員獎。2011年9月,憑秦腔《失子驚瘋》中的精彩演出獲得第三屆甘肅省戲劇紅梅大賽紅梅大獎第一名。
榮譽成就
2000年10月,參加了「藝園杯」大賽,獲表演一等獎;
2000年11月,有幸參加了中國首屆秦腔藝術節,榮獲表演一等獎;
2000年,在陝西省摺子戲清唱大賽中,獲表演一等獎;
2001年10月,參加蘭州市青年演員大賽以9.96的最高分榮獲表演一等獎;
2001年12月獲甘肅省首屆「紅梅獎」大賽二等獎;
2002年11月,在第二屆「中國秦腔藝術節」中榮獲三等獎;
2003年5月,榮獲甘肅省首屆小戲小品大賽表演二等獎;
2003年9月,參加了首屆中國戲曲「紅梅獎」大賽「七建杯」甘肅省選拔賽,獲表演一等獎,並入帷閉幕式演出;
2003年11月,份在西北五省市名家交流匯演中,獲表演獎;
2004年,榮獲蘭州市「蘭藝之星」銅獎。
2005年9月,再次榮獲第三屆中國秦腔藝術節表演一等獎。
2005年,榮獲中國秦腔「四小名旦」稱號,並赴北京、西北五省巡迴演出。
2006年,榮獲甘肅省戲劇紅梅獎大賽紅梅獎。
2007年,榮獲甘肅省青年演員大賽表演一等獎。
2008年,榮獲蘭州市「蘭藝之星」銀獎。
2009年,榮獲陝西省第一批秦腔項目代表傳承人。
2011年9月,榮獲第三屆甘肅省戲劇紅梅大賽一等獎。
演出事記
2000年,至今以《掛畫》一戲,參加了「中國戲曲絕技絕活」展演活動;多次赴香港、廣州、北京、沈陽等地巡迴演出。
2000年,10月、2006年5月-7月多次參加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溝通無限》欄目組邀請,參加錄制。曾多次參加陝西電視台、甘肅電視台春節晚會的錄制。
2001年,曾參加過中央電視台春節戲曲晚會的錄制;
2005年,在甘肅電視台《大戲台》欄目舉辦了個人專場晚會。
2006年,受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欄目邀請,代表秦腔劇種將要赴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參加《梨園盛世-世界的交響》大型交響音樂會的演出。
2007年,應河南電視台《梨園春》欄目組邀請,帶著《掛畫》赴南美洲的委內瑞拉、巴西等國家訪問演出。
2010年,隨蘭州市文化局赴「俄羅斯」、「波蘭」參加了「中國民間藝術節」,受到國外媒體的一致好評。
2011年,為慶祝5·12護士節,在蘭州金城大劇院領銜出演現代大型新編劇《黎秀芳》。
秦腔表演藝術家馬蘭魚主要傳人
齊愛雲,秦腔著名旦角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戲曲梅花獎獲得者,「中國秦腔四大名旦」之一(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李小鋒,秦腔著名文武小生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戲曲梅花獎獲得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副團長(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
李君梅,秦腔著名旦角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戲曲梅花獎獲得者「中國秦腔四小名旦」之首(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
李錦航,秦腔著名旦角演員,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藝術學校高級講師,教授,研究生
梁少琴,秦腔著名旦角演員,「中國秦腔四小名旦」之一(甘肅省蘭州秦腔劇院)
梁玉,秦腔著名正老旦演員(西安秦腔劇院三義社)
武紅霞,秦腔著名正老旦演員 國家一級演員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等等

『玖』 作為秦腔的三大重鎮之一,甘肅都有哪些秦腔名家

甘肅是秦腔的發展重地,有很多名家,國家一級演員就有很多,至於二級演員那更是海了去了,我就來簡單的介紹一下,甘肅的秦腔名家以及國家一級演員都有哪些!(排名不分先後)

九、王超民王超民1915年生於陝西西安,12歲開始學藝,師從朱喜堂、惠濟民等,頗得真傳,早年與兄成立警鍾社,主攻須生、紅生,以演關公戲聞名,被稱為「喚氏紅令公」。

十、杜干秦杜干秦是秦腔著名丑角,「杜干秦的眼、劉易平的喊、馬振華的臉、周俊華的板」同譽為秦腔藝壇「四絕」。

十一、姜能易其實准確的來說,姜能易應該算是陝西名家,他是西安芹鏈缺易俗社出身,在陝西已經火了之後,才調到的甘肅。他於1925年出生在西安,易俗社第十一期學員,1950年調入的甘肅。

『拾』 李君梅的秦腔表演藝術家馬蘭魚主要傳人

齊愛雲,秦腔著名旦角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戲曲梅花獎獲得者,「中國秦腔四大名旦」之一(陝西省戲曲研究院)
李小鋒,秦腔著名文武小生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戲曲梅花獎獲得者,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副團長(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
李君梅,秦腔著名旦角演員,國家一級演員,戲曲梅花獎獲得者「中國秦腔四小名旦」之首(陝西省戲曲研究院青年團)
李錦航,秦腔著名旦角演員,國家一級演員,陝西省藝術學校高級講師,教授,研究生
梁少琴,秦腔著名旦角演員,「中國秦腔四小名旦」之一(甘肅省蘭州秦腔劇院)
梁玉,秦腔著名正老旦演員(西安秦腔劇院三義社)
武紅霞,秦腔著名正老旦演員 國家一級演員 (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團)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