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越劇五女拜壽的結局是什麼
結局:末場是楊夫人六十大壽,長婿俞子雲、次婿丁大富、次女雙桃被二老痛斥都是大快人心的,包括陳松年一家六口登門祝壽當面道歉,這也是意料之中的,最後,高堂之上,張燈結綵,鄒士龍也和翠雲成婚,五女拜壽變成了六女拜壽,這個結局算是給淚痕未乾的觀眾送上一份暖心的安慰。
《五女拜壽》講的是楊繼康做壽,五個女兒女婿前來祝壽,因養女三春及婿鄒應龍禮薄,楊夫人甚不悅。後楊因事獲罪,投靠各女均受拒,唯三春夫婦將其收留。後鄒中舉,楊亦沉冊仿畢冤得雪,因前情不認眾女而只親三女的故事。是一部著名的越劇劇目,同時也有秦腔和潮劇等。
越劇(漢語拼音為yuèjù,英語為Yue Opera)——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有觀點認為是「最大的地方戲曲劇種」,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亦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依次為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之一。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在發展中汲取了崑曲、話劇、紹劇等特色州芹劇種之大成,經歷了由男子越劇到女子越劇為主大雀的歷史性演變,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人」題材的戲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主要流行於:上海、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區,鼎盛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
2. 誰被稱為京劇界的第一美人
中國國家京劇院演員、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李勝素;北京京劇院演員、工梅派青衣竇曉璇;北京京劇院梅蘭芳京劇團演員王夢婷;堪稱是當代京劇界「老、中、青」三代「美人」的典型代表!
作為中國京劇第一人,李勝素成就斐然獲獎無數,1987年獲得「首屆CCTV全國青京賽獲優秀表演獎」;1991年獲得「全國中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表演獎」;1996年獲得「第十三屆中國戲劇梅花獎」;1997年獲「古巴第十四屆·傑出青年藝術家」稱號等等。
3. 中國五大戲曲都有什麼戲曲
京劇、豫劇、評劇、越劇與黃梅戲。
1、京劇被稱為東方的「歌劇」。京劇在19世紀中期的都城北平產生,安徽的徽調輪碰和湖北的漢調及崑曲、秦腔相互統一而形成了京劇。並在清朝年間宮廷內得到空前繁榮。它以西皮和二簧的腔調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認為是中國的國粹。由於京劇在國都的快 速發展,它的藝術水平在中國戲曲中也不斷提高,後來在全中國流行,所以也被稱為「國劇」。
2、豫劇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礎上不斷發展而來的。因河南簡稱「豫」,所以就稱豫劇。在安徽北部地區豫劇成為梆劇,山東、江蘇的部分地區仍稱梆子戲。豫劇的流行區域主要在黃 河、淮河流域,是我國最大的地方劇種。
3、評劇於清宣統元年(1909年)形成於唐山,所以又叫「唐山落子」。評劇源於冀東民間歌舞「秧歌」,民間農歷新年花會活動中以秧歌為主要表演形式,秧歌由兩人對歌對舞,群體為之伴唱伴舞,鑼鼓擊節,嗩吶或絲竹配樂伴奏,歌的內容主要是民間生活故事、歷史人物、四季風光。
4、越劇的前身是流行於浙江嵊縣一帶的「落地唱書」,後逐步發展成為「女子紹興文戲」, 40年代初女子越劇在上海發展極快,融合了昆劇和話劇的精華,逐漸成熟。以尹桂芳、徐 玉蘭、王文娟、袁雪芬為代表的老一輩藝術家,在體制與藝術上進行了大膽的改革,新編越劇《祥林嫂》的演出在越劇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正是這批老藝術家創造了 越劇獨特的風格,逐漸形成了各具藝術特色的越劇流派。
5、黃梅戲原名「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一種民間小戲,18世紀後期在皖、鄂、贛三省 毗領地區形成,其中一支逐漸東移到以安徽省懷寧縣為中心的安慶地區,結合了當地的民 間藝術,用當地的方言歌唱、說白,獨樹一幟,被稱為「懷腔」或「懷調」。
戲劇表演的形式多種多樣,有對白、音樂、歌唱舞蹈、武術、甚至雜技等,這有別於西方的歌劇、舞劇和話劇。
4. 中國五大劇種是什麼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分別是指京劇、越畝乎劇、黃梅戲、評劇、豫劇。
中國戲曲劇種種類繁多,中國各民族地區地戲曲劇種約有三百六十多種,傳統劇目數以萬計。而在其中,京劇、越劇、黃梅戲、評劇、豫劇依次稱為中國五大戲曲劇種。
中國戲曲主要是由民間歌舞、說唱和滑稽戲三種不同藝術形頌鎮式綜合而成。它起源於原始歌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綜合舞台藝術樣式。經過漢、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較完整的戲曲藝術,它由文學、迅櫻悉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以及表演藝術綜合而成。
5. 你覺得哪位黃梅戲女演員最美美在哪裡
我認為是馬蘭。她是當年的「女駙馬」,她是「唐僧的母親」。看看她這些照片,你就會發現她當年有多麼美。
馬蘭是黃梅戲演員,演唱過《女駙馬》等經典黃梅戲,還出演過《西遊記》、《嚴鳳英》等影視劇。馬蘭的丈夫是文化學者余秋雨。
馬蘭年輕時。
馬蘭,1962年生於安徽太湖縣,1980年從安徽藝術學院畢業,進安徽省黃梅戲劇院工作。1981年,馬蘭赴香港演出黃梅戲《女駙馬》。
馬蘭出演黃梅戲《紅樓夢》。
1980年,馬蘭出演戲曲電影《李天保娶親》。
1983年,馬蘭出演楊潔執導的電視劇《西遊記》,扮演唐僧的母親。馬蘭在劇中出現的鏡頭不多,溫柔美麗的形象卻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央視春晚上,馬蘭短發粉衣上台,表演了一段《女駙馬》。馬蘭的短發打扮,引發了當年的女性發式風潮。
1984年,馬蘭出演戲曲電影《龍女》。
1988年,馬蘭出演電視劇《嚴鳳英》,在劇中扮演嚴鳳英。憑借這部劇,馬蘭獲得第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最佳女演員,第8屆中國電視劇飛天獎最佳女主角。
馬蘭扮演的嚴鳳英。嚴鳳英是傑出的黃梅戲表演藝術家,中國黃梅戲的發展締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1968年,嚴鳳英不堪凌辱自殺身亡。
1988年,馬蘭出演戲曲電視劇《劈棺驚夢》。
雜志封面上的馬蘭。
馬蘭和余秋雨。兩人的年齡相差16歲。
馬蘭和余秋雨。2000年左右,馬蘭逐漸離開舞台,淡出公眾的視野,夫妻倆目前主要居住在上海。
馬蘭近照。
短發馬蘭。
黃梅戲迷來說,楊俊這個名字無人不知。她是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她俊秀俏麗的扮相,柔美溫婉的聲線和細膩唯美的表演,與馬蘭、吳瓊、袁玫、吳亞玲並稱黃梅戲五朵金花。她生在安徽,她最早成名作是在1987年主演的黃梅戲電影《孟姜女》而聲名鵲起,贏得 社會 各界的廣泛好評。1989年,她離開故鄉安徽,來到湖北黃岡,並通過自己的努力組建了湖北省黃梅戲劇院,成了那裡的當家人。
將黃梅戲擴大區域,表演和推廣黃梅戲,是楊俊神聖的使命,永遠走在前方的路上。2009年,楊俊辭去了湖北省黃梅戲劇院的院長職務及在黃岡苦苦打拚19年的一切,調到湖北省地方戲曲藝術劇院延伸自己的藝術舞台,讓黃梅戲從民間走向都市,在荊楚大地上傳承發展。引導更多的年輕人去探求尋覓黃梅戲的藝術魅力這就是她的夢想。
作為湖北省戲曲藝術劇院院長,楊俊肩負著楚劇、漢劇、黃梅戲多劇種的傳承和發展,她是荊楚文化的使者,優秀傳統戲曲的傳播者。作為人大代表,楊俊的每一份建議都與傳統戲曲的傳播與傳承緊密相關。在楊俊等戲曲傳承與推廣者的共同努力下,近年來,優秀傳統戲曲正浸潤著荊楚大地。
有很多人喜歡楊俊,不止因為她是個大美人,如今年過半百的她依舊美麗、善良、率真、陽光、堅強。臉上始終保持著真摯的笑容,為了黃梅戲,她一輩子沒有孩子,深感遺憾,但她為了自己心愛的黃梅舞台,她不後悔,只要站在舞台上,一切煩惱都會拋到九霄雲外,黃梅戲就是她的精神支柱。期待她的戲曲藝術人生在未來更加精彩。
黃梅戲演員誰最漂亮,首選韓再芬和馬蘭。兩位在於外表來看,難分伯仲,風采各異,。
韓再芬長相年輕時如出水芙蓉,清新脫俗,秀而不媚,年紀稍大後臉上線條流暢,輪廓分明,仍不失為女人風姿娉婷,蕙心蘭質之美。
馬蘭則是長相甜美,氣質高雅,多年以後看到她的出演,仍不失其風韻十足,一顰一笑之間,彷彿仍是十幾歲時那翩翩起舞的美少女。
在黃梅戲的舞台上,馬蘭是黃梅戲五朵金花之一,韓再芬年齡比她們要小,屬於黃梅戲演員裡面的後起之秀,所得獎項很多,論成就她們也不相上下。
再說說她們的唱功都各有什麼特點。
韓再芬的黃梅戲婉轉溫郁,自清不擾,有如一縷空谷里的幽蘭,素雅相柔,又有詞落青衣般墨香盈室之美。
馬蘭一首黃梅戲,能把它唱得如小橋流水般流暢自然,優雅信步,也能把它唱成古韻流芳,娓娓而來,彷彿那是一曲來自天籟,妙自天成的靡靡之音。
總之,兩個人無論在外表的靚麗,演唱的成就都在一個層次之間,很難區分誰孰強孰弱!
第一馬蘭、第二韓再芬。馬蘭長相甜美,氣質優雅,應該本人比照片好看。小時候特別喜歡看她的黃梅戲電影和電視劇,電影龍女里很美,劈棺驚夢等等,都很喜歡。因為馬蘭而喜歡黃梅戲!
黃梅戲女演員中馬蘭算是美人了,其他的黃梅戲女演員長的也都不錯,在1984年首屆春節聯歡晚會上,馬蘭唱了兩段黃梅戲選段,尤其是第一段唱的是《女附馬》。其甜美的聲音,字正腔圓,標準的唱腔,優美的一招一式,年輕美貌的容顏傾倒旡數黃梅戲迷。即使不是戲迷,也被馬蘭的表演功力和漂亮的外表所折服。感覺上帝的不公,馬蘭集才氣,智慧,美貌於一身,平民百姓有羨慕嫉妒恨的想法。由於84年春晚是央視第一次辦,舞台背景也沒有,燈光也暗,主持人還使用有線話筒主持晚會,音響燈光舞美及聯歡埸地效果和現在比,簡直是個天上一個地下。不過哪次晚會採取的近距離聯歡形勢,還是很親切的。
喬治評論:我認為,中國絕佳美女如雲。很多都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現代黃梅戲演員中比較突出的當然是韓再芬和馬蘭等。衡量美女的標准不只是外表長得天姿國色,還要看氣質。何為氣質,就是有文化功底,「腹中有詩品自華」。內在美的外在顯露,才能讓人著迷。同性見了羨慕,贊賞。男人見了陶醉,傾倒,回首難忘,像美酒回味無窮。男人如果有才華品行高尚,又有男人的英俊瀟灑,有這樣的美女相配,一定是優生優育,良好的基因才是多生的根本理由!我就基本具備男人優秀的基因,外貌體魄和品質,但艷福不濟,嘆息!笑。
對聽眾來說,演員漂不漂亮,並不重要。嚴鳳英長相一般,王少舫甚至可以用醜陋來形容。但他們的藝術好,唱腔深入人心,所以人們就不會苛求完美,要求演員必須長成什麼樣子。反倒是現在的很多演員,唱的不咋地,動不動就拿顏值說事兒。黃梅戲的幾朵金花中玩,吳瓊是最丑的,但唱得好。韓再芬樣子不錯,可唱腔改動太大,失去了黃梅戲本來的韻味。長得好的人滿大街都是,絲毫不稀奇。只有在藝術好的前提下,樣子可以錦上添花,否則,說啥都白說!
我認為韓再芬最美,唱腔也美!
你應該問一聲:你想讓化妝師把那個演員化得最美?
韓再芬沒有黃梅戲的韻味,只有馬蘭才算黃梅戲的領軍人物,可惜退早了演藝圈。
6. 戲曲界的五朵金花都是誰
五大戲劇之一黃梅戲,當年紅極一時的五朵金花,現在她們都在哪兒
黃梅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涌現了很多表演藝術家,早期有嚴鳳英、王少舫、黃新德等老一輩大師,後有馬蘭、吳瓊、韓再芬、張輝等後起之秀。其中黃梅戲五朵金花尤其引入注目,曾名噪一時,她們分別是馬蘭、吳瓊、吳亞玲、楊俊、袁玫,她們是改革開放以後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佼佼者。她們都是安徽藝術學院同屆畢業生,一起分配到安徽黃梅戲劇院,以後各奔東西,在各自的舞台上綻放光彩,她們都取得哪些成就,她們現在的境況如何?
五大戲劇之一的黃梅戲
名氣最大的余秋雨夫人馬蘭
馬蘭,62年生,安徽太湖縣人。說到黃梅戲,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馬蘭。馬蘭的名氣最大,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有眾多的榮譽傍身。第一個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主演了黃梅戲電影《龍女》,主演了電視劇《嚴鳳英》,出演了《西遊記》唐僧母親。1983——1998年被選為全國人大代表,1987年獲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1988年獲中國電視金鷹獎、飛天獎最佳女演員,2007年獲亞洲最傑出藝人終身成就獎。現為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學院教授。
馬蘭還有一個引入注目的身份是:著名文化學者、作家余秋雨先生的夫人,兩人於1992年結婚,相差16歲,沒生孩子,兩人的結合是典型的「才子佳人」式的婚配。
余秋雨和馬蘭
跨界歌壇又回歸舞台的吳瓊
吳瓊被譽為「五朵金花」中唱功最好的,唱腔有幾分嚴鳳英的韻味,但沒有其他四朵金花長得漂亮。吳瓊是安徽蕪湖人,62年生,在80年代初成名,獲得過眾多獎項。吳瓊多才多藝,1990年曾參加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獎賽獲得過業余組通俗唱法第二名,91年到中國音樂學院進修,師從著名聲樂教育家金鐵霖老師。92年離開黃梅戲舞台轉戰歌壇,進入中國廣播藝術團,改唱流行歌曲。那些年經常看到她在一些大型晚會上演唱流行歌曲,在央視舞台上也經常看到她的身影,還連續5次登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2003年,吳瓊重回安徽黃梅戲舞台,家鄉觀眾不僅沒有忘記她,反而更追捧她。2008年在合肥和北京舉辦黃梅戲個人演唱會,2012年獲得中國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現為國家一級演員。
吳瓊在40歲的時候,遇到了比自己小15歲的演員阮巡,這是吳瓊的第一次戀愛,婚後因流產再也沒生孩子,但夫妻一直非常恩愛。
吳瓊飾演江姐
轉戰黃梅戲故鄉湖北的楊俊
1989年楊俊到湖北演出,恰逢湖北省准備成立湖北黃梅戲劇院,因黃梅戲發源於湖北的黃梅縣,所以湖北想把黃梅戲請回娘家發揚光大。1989年湖北省委、省政府聯合發文,成立湖北黃梅戲劇院,落址黃岡市。湖北有關領導聽說楊俊在湖北演出,就和她接洽,力邀其加盟湖北,沒想到楊俊欣然同意。因安徽黃梅戲劇院人才濟濟,資源有限,難以施展自己的才華,到了湖北就可以挑大樑,有大好的發展前景,所以楊俊就毅然地來到湖北,和她一起來的還有優秀青年小生張輝。
楊俊來湖北後,湖北的黃梅戲得到了很多的發展,他們創作演出了《孟姜女》、《和氏璧》、《雙下山》、《貂蟬》、《妹娃要過河》等一批劇目,在全國都產生了重大影響。
楊俊曾任湖北黃梅戲劇院院長,現任湖北省戲曲劇院院長,是國家一級演員,國家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獲得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黃梅戲傳承人,2018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楊俊
堅守安徽黃梅戲舞台的吳亞玲
吳亞玲,1962年生。1980年,吳亞玲和同班的9位同學一起被當時的省黃梅戲劇團選中。1981年,馬蘭、吳瓊、楊俊、吳亞玲、袁枚這5個女孩赴香港演出,引起轟動,並獲「五朵金花」稱號。當時吳亞玲一人身兼《天仙配》中的五姐、《女駙馬》中的公主二角。
在多年的藝術道路上,吳亞玲在舞台上成功扮演了眾多角色:《天仙配》中的五姐和七仙女、《女駙馬》中的公主、《龍女》中的珍姑、《無事生非》中的李碧翠、《紅絲錯》中的章榴花、《紅樓夢》中的林黛玉、《鞦韆架》中的公主、《長恨歌》里的梅妃、《挑女婿》中的張麗英、《牆頭馬上》中的李千金、《雷雨》中的繁漪。
吳亞玲為黃梅戲付出了自己心血,也收獲了眾多榮譽。她是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文華獎」獲得者,安徽省政協常委,國家級黃梅戲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人。
吳亞玲不僅事業有成,而且家庭圓滿,丈夫是安徽黃梅戲劇院院長,女兒大學畢業,在北京也有自己的事業。
吳亞玲飾演林黛玉
早年成為影視演員的袁玫
「五朵金花」還有一位,早已離開了黃梅戲舞台,轉行做了影視演員和製片人,她就是央視87版《紅樓夢》的襲人扮演者袁玫。袁玫演過紅樓夢之後,1988年南下廣東做職業電視劇演員,主演過《公關小姐》《趙氏孤兒》等影視作品。2004年起任電視連續劇《故鄉的雲》劇組執行製片人,從此走上了製片人的道路。現為廣東省電視台製片人,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表演藝術學會會員。
袁玫之所以也稱為五朵金花,是因為1981年和吳瓊、馬蘭、吳亞玲、楊俊一道赴香港演出而獲得這一名號的,但她幾乎沒有留下什麼黃梅戲的代表作。
袁玫飾演襲人
三十多年過去,青春俏麗的五朵金花現在都已步入中年,雖然紅顏不再,但她們都各自在自己的舞台上成就斐然,成為那一代人不滅的記憶
7.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是哪五個一定要准確哦
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一般均表述依次為:京劇(有「國劇」之稱)、越劇(有「中國第二大劇種」、「第二國劇」之稱)、黃梅戲、評劇、豫劇。
亦有表述為「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者,採用如此表述的書籍出版物有數種,即:1997年出版的《文化娛樂通》(郭沫勤主編)、2003年出版的
《戲劇影視文藝學》(劉曄原著)等。
關於中國戲劇: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載歌載舞,有說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於一體,在世界戲劇史上獨樹一幟,其主要特點,以集古典戲曲藝枯氏術大成的京劇為例,一是男扮女(越劇中則常見為女扮男);二是劃分生、旦、凈、丑四大行當;三是有誇張性的化裝藝術--臉譜;四是「行頭」(即戲曲服裝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派敗納樣和規格;五是利用「程式」進行表演。中國民族戲曲,從先秦的"俳優"、漢代的「百戲」、唐代的「參軍戲」、宋代的雜劇、南宋的南戲、元代的雜劇,直到清代地方戲曲空前繁榮和京劇的形塵沒成。
8. 中國五大戲曲代表作是什麼
中國古典戲曲名著主要代表作有五種:
元代關漢卿《竇娥冤》雜劇。
元代王實甫《西廂記》雜劇。
明鄭爛納代湯顯祖《牡丹亭記》傳奇。
清代洪升《長生喊沒殿》傳奇。
清代孔尚任《桃花扇》傳奇。
另外,還歷碧有一部戲曲作品成就較高,那就是:元代高明《琵琶記》。
9. 中國五大戲曲是什麼
1、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中國國粹之一,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分布地以北京為中心,遍及全國各地。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豫劇
以上內容參考差悔:網路-評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梅戲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越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京劇
10. 中國五大戲曲都有什麼戲曲
京劇、評劇、豫劇、越劇、黃梅戲,被稱為「五大劇種」。1,京劇,曾稱平劇,腔調以西皮、二黃為主,用胡琴和鑼鼓等伴奏,被視為中國國粹。2,評劇是流傳於中國北方的一做型個戲曲劇種,是廣大人民所喜哪衫聞樂見的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曾有觀點認為是中國第二大劇種。3,豫劇起源於中原(河南),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4,越劇,中國第二大劇種,有第二國劇之稱 ,又被稱為是「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 ,在國外被稱為「中國歌劇。″發源於浙江嵊州,發祥於上海,繁榮於全國,流傳於世界。5,黃梅戲,舊稱黃梅調或採茶戲,是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之一。黃梅李胡腔戲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黃梅一帶的採茶調。清末傳入毗鄰的安徽省懷寧縣等地區,與當地民間藝術結合,並用安慶方言歌唱和念白,逐漸發展為一個新生的戲曲劇種。一度被稱為「懷腔」、「皖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