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紀錄片
值得一看的紀錄片有:守護解放西2、人生一串 、第一餐 、我的白大褂2·王團者牌科室等。
《守護解放西2》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yEY__bwmDOoC1GgVPXsILg
《人生一串塌跡薯》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eCxGb8ppCvL4h0AGyQloag
《第一餐》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州余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ZQjTBEZhjHOfE85mSK1cLA
《我的白大褂2·王牌科室》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AIXCK70toiLWwurIeFVTkw
② 《生活在世界屋脊 2020》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生活在世界屋脊 2020》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JVN-wI8yKxFtl8Haz0fQig
《生活在世界屋脊》
主演: Mary-Ann Ochota(瑪麗-安 沃赫德)、Jordan Nguyen(喬丹晌清 阮)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20-03-23(中國大陸)
集數: 5
片長: 58
又名: Living on the Roof of the World
3月23日至27日每晚9時,歷時2年,國際合拍4K超高清紀錄片《生活在世界屋脊》在中央廣播電視總雹拆台央視紀錄頻道(CCTV9)播出,該片以多名專家學者探訪藏族同胞生活和藏區建設的形式,對在極端氣候條件下西藏人民的生存發展之道進行展示,全景式解讀西藏社會民生進步生態文化發展。與生活居住在西藏的人們親密接觸,走近他們的生活,參與他們的勞動,共同歡度節日,開啟一段前所未有的旅程,向觀眾們展示發展繁榮的新西藏。第一集:物華天寶,以西藏標志性的作物青稞為索引,展開了一幅西藏歷史風貌和人民生活實景的別致畫卷。望果節的舞蹈和賽馬,藏文古籍的保護研究,環山騎行的現代運動,三位國際主持人與藏民結伴而行,在探尋青稞馴化歷程的同時,體味新西藏的美好民生發展。第二集:草原牧歌,三位主持人分別前往牧民家庭、現代化氂牛養殖場、藏區小學、傳統糕點店和農貿集市,了解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現代化的基礎設施是如何服務藏區牧民,引領大家一起走進美好生活。第三集:築夢高原,站在布達拉宮的制高點極目眺望,三位主持人分別前往群山峻嶺間高鐵項目的腳手架頂端,因地制宜造福民眾的地熱發電工程內部,桑耶古寺修繕時踏歌勞作的現場,還有藏族歌舞劇表演的忙碌後台......西藏社會經濟發展的速度不斷加快,人民發自內宴肆前心的為此舞蹈歌唱。第四集:文化雋永,西雪域高原孕育了藏族獨特的宗教文化和人文風貌,美輪美奐的唐卡、盛大的藏歷新年慶典、合家歡聚的雪頓節......無論是耳熟能詳的藏族文化還是鮮為人知的民俗細節,三位主持人都用心探尋,一一生動展現。第五集:自然饋贈,被譽為世界第三極的青藏高原,看似空氣稀薄、氣溫寒冷,但正是這樣的自然條件造就了不同尋常的生態環境。從難得一見的萬年冰川到斑頭雁棲息地,從得天獨厚的太能發電到宇宙射線監測,這些都是青藏高原給予人們的自然饋贈。在三位主持人的探尋下,展現了一個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可持續的活力新西藏。
③ 流浪中國的徐雲是誰
流浪中國的徐雲是單人騎行挑戰阿里大環線的視頻博主爛塵吵,徐雲是江西九江人,2020年10月30日,他從江西老家出發,開始了單人單車騎行中國的艱難征程。
經過一年多的輾轉歷程,徐雲獨自騎行了2萬多公里,於2021年底自雲貴川入藏,開始了艱苦而充滿危險的冬季西藏騎行,目前他正處於西藏那曲附近。徐雲30來歲,性格內斂沉穩,說話慢條斯理不緊不慢,身板看上去有點瘦弱,但實際上意志力執行力超強,野外生存經驗豐富。
有一次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他找了一處廢棄道班扎帳篷露營,明明聽到附近有狼嚎,還是把柵欄門頂上安然入睡。次日起來一看,雪地上狼群的腳印竟然圍著房子轉了好幾圈。從其視頻日常言談舉止中可以看出,徐雲受過良好的教育,知識儲備較為豐富,英語流暢。做飯、搭帳篷等行為得體有度不擾他人。還很受小孩子喜歡,另外也有愛心善待小動物。
徐雲拍攝的視頻:
徐雲的視頻拍得比較精細,山川河流畫面唯美,民風民俗呈現生動,再加上他本人信手拈來娓娓道來的解說,看他兄拿的視頻確實是一種別樣的體驗。
還有一點殊為難得的是其功利心似乎並不是太重,騎行了十多個月,最近幾飢侍個月才開始上傳視頻,說是賺點冬季裝備的錢而已。
④ 求推薦一些旅行的紀錄片!
1、《侶行》
《侶行》是由中國第一視頻網站優酷網聯手「極限情侶」張昕宇、梁紅打造的首檔網路自製戶外旅行紀錄片。
兩人將自駕飛機環游世界:飛越五大洲,橫跨太平洋、大西洋及印度洋,並穿過亞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等40餘個國家,兩次跨越赤道,兩次跨越南北半球西風帶,行程8萬公里。
飛機還安裝了10餘個4K高清攝影機,可實現機艙內外24小時不間斷錄影,航拍大海、沙漠、冰川、草原、雨林、河流——這也將是中國人首次航拍全球、俯瞰世界的影像節目。
2、《行疆》
《行疆》系列記錄片是由旅行紀錄片導演況露自導自演的一檔定位於真人戶外體驗式的地理人文旅行節鎮絕目。本片主題:以地理為線索去探尋散布在中國版圖廣袤疆域上的神秘景觀,以騎行的方式去記錄在旅行路上遇到的種種人文風情,以普通行者的視角去感受巨變中的中國,山水路長、行者無疆!
3、《鳥瞰中國》
《鳥瞰中國》是由中國五洲傳播中心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聯合拍攝的紀錄片,由KNNY PNG、KLAUS TOFT聯合執導。《鳥瞰中國》講述了從視角縱覽中國大江讓沒南北,生動的社會人文,展現了一個壯麗多姿的美麗中國。該片於2015年9月21日在央視紀錄片頻道首播。
4、《一路向南》
《一路向南》是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推出的一部旅行紀錄片,講述主人公騎著一輛摩托車,穿越亞馬遜雨林、安第斯高原,一步步走過墨西哥、智利、巴西、阿根廷,直坦旅納到世界的盡頭,烏斯懷亞,最終完成世界上最長的陸地穿越。歷時三個月,行走在神秘美麗的南美大陸上,從結伴同行到孤身一人,谷岳究竟體驗了哪些神秘刺激的風俗。
5、《搭車去柏林》
美籍華裔小伙谷岳、紀錄片導演劉暢二人在2009年夏天,歷經三個月的時間,從北京的後海到柏林的布蘭登布格爾門,一路上只依靠陌生人的幫助,共搭車88次,經過1萬6千多公里、13個國家,穿越中國、中亞和歐洲,直到柏林,搭車之行完美落幕。在柏林等待他們的是谷岳的女友伊卡。
⑤ 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楊帆個人資料
楊帆,這位年輕的90後中國導演,帶著勇氣與信念騎上挎斗摩托車開始了他的環球旅行,只為尋找和他一樣生於1990年10月5日的人,拍攝生於同一天卻有著完全不同生活和人生夢想的青年。在他身上可以看到90後青春的肆意招搖,青年的夢想在閃閃發光。就像他說的那樣,「我願做溫柔的火光,瀟灑地灼傷平庸,點燃世俗;我願做凱魯亞克的血液,帶著搖滾的肝,勇士的膽,嬉皮浪漫的心,奇跡般重生於世。」
「我的人生不能平凡,所以我的21歲必須精彩。2012年7月我將開啟一次挎斗摩托車的環球之旅。同時完成一部大型系列紀錄片《世界上的另一個我》,尋訪各個國家1990年10月5日與我同年同月同日生的人,記錄我們彼此夢想閃亮、異彩紛呈的青春故事。」
「年輕只有一次,生命只有一次,我選擇不追隨,我選擇自由地活著。」
翻開楊帆的人生記錄,桐遲你看不到循規蹈矩的履歷:
13歲時退學,從成都騎行2200公里到拉薩;
16歲時拍紀錄片,作品獲得義大利米蘭國際體育電影電視節提名;
17歲時寫書,出版了30萬字的文字合集《在黑暗中奔跑》;
18歲時,橫渡瓊州海峽慶祝自己的成人禮;
20歲時,拍攝了15集紀錄片《賽季》,記錄了姚明以老闆身份接管上海男籃的第一個賽季,在央視播出
「21歲?你可以接著寫,他踏上了尋找自己的旅程。」楊帆爽朗地笑。這個大男孩認為,自己真正的人生,開始於13歲,從學校退學。
「是我爸讓我退學的。我當時是三好學生,還是班長。所以你可以想像我爸這種非主流的做法,激起的反應有多刺激。」而楊帆的父親賀缺楊波做這一決定的理由相當簡單:「我爸覺得男孩子應該參加一個球隊,應該在一個有球隊的學校里學習,但那會兒學校都抓寫作業,體育課都保證不了。還有就是他覺得學校應該做到起碼的對學生關愛。」一次學校集會,楊波看到校長在前面用大喇叭講半天,讓學生們捂著耳朵站在那個擴音器前面忍受,就跟楊帆說,咱不上學了。
楊家是一個教師世家,楊波的父母是老師,妹妹現在還是大連一所中學的校長,對讓楊帆退學的決定當然不能理解。楊波最終用了一句話說服他們,讀書為了什麼?考大學最終的目的是什麼?活著是為了自己,不是給別人看的。
「我那時候小,覺得退學挺好啊,不用寫作業了。老爸就帶著我拍片子,他是電視台的導演,去哪開工都帶著我,他的意思,這是爺爺奶奶答應我退學的一個底線,將來我有一技之長,餓不死我。」
路 上
「我願做溫柔的火光,瀟灑地灼傷平庸,點燃世俗;我願做凱魯亞克的血液,帶著搖滾的肝,勇士的膽,嬉皮浪漫的心,奇跡般重生於世。」
於是,楊帆真的退了學,那時他是一個聽話的乖孩子,父母忙於工作,他就翻看功課自學。但這樣的自習並沒有持續太久,在楊帆的小學同學坐在初一教室里上課時,楊波為他策劃了一趟騎行苦旅,從成都到拉薩,2400多公里的川藏公路,楊帆要和一位姓詹的叔叔並肩騎行,而他的父母開著一輛吉普,手持攝像機拍下這一路的艱險。他們沿途要跨過14條江河,翻閱21座海拔4千米以上的山脈。
「最高的那個峰是雀兒山,5030米,騎不動我們就下車推。整個人已是處於一種麻木的狀態了,因為高原反應讓你整個腦袋變得很脆弱,也很遲鈍。記得登上雀兒山的時候,媽媽就把我抱住了,嚎啕大哭。我就說了一句話,我終於是個男子漢了。」
多年父子成兄弟。從拉薩回來,楊帆成了給父親打下手的小弟,隨父親拍攝萬里大漠和原始森林。轉眼3年過去,16歲的時候,他已經是一個技術合格的電視攝像了。也是在這一年,報紙上一條消息,激發了他的拍攝靈感。
「有一個父親,每天讓他的女兒凌晨兩點半起來,完成一個42公里的馬拉松。她父親是希望她成為奧運會冠軍。我看到這個新聞以後就有一種共鳴,這種特立獨行的背後,肯定是有很多辛酸,很多痛苦,很多掙扎的。同樣,在這種特立獨行中也充滿著一種理想主義。」於是楊帆在父親的鼓勵下,遠赴海南開始策劃他的處女作,紀錄片起名叫《在黑暗中奔跑》。他很喜歡這個名字,以至於後來還用這個名字出了套書。
「凌晨的時候,海口空無一人的馬路,兩個人從禪輪辯遠處慢慢地跑,腳步由遠及近,又漸漸遠去,正如這父女倆奔向夢想的路。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同是追夢人的楊帆,何嘗不是在享受這種孤獨呢?
磨 礪
「他的心有35度,比二鍋頭低一點,粗獷的血管,生猛地跳動,大口飲血,大口吃下傷痛。」
楊帆並不總是一帆風順。18歲的成人禮就沒有成功。
「當時是想辦一個比較特別的成人禮,覺得橫渡瓊州海峽可以算得上是個挑戰。」
瓊州海峽位於海南島和廣東雷州半島之間,最窄的地方也有18公里的距離,為了鼓勵楊帆,楊波宣布要陪兒子一起挑戰。他們在泳池裡苦練了3個月,每天能游的距離,從500米起步,最後能游10多公里,理論上楊帆可以下水了。但大海與人造的泳池有著巨大的差別,出現意外似乎在所難免。
「我們從廣東的徐聞縣下海,遊了沒有半個小時,身體就感覺到一陣火辣的痛,那是海蜇,本以為偶爾才會有一個,沒想到是連續不斷地蜇啊,有時候是胳膊,有時候是腿,一個小時後基本上全身都被蜇過了。後來船上的人扔給我們救生服,但是那種無袖的,所以其他裸露的地方還是照蜇不誤。那會兒基本上就是每5分鍾大叫一聲。最致命的一次,一條海蛇劃過了我的臉,意識已經很模糊了,那一瞬間。所以游到了第6公里的時候,實在是堅持不了了。」
楊帆的聲音里聽不出懊惱,甚至還很得意洋洋,海蛇在額頭上給他留了疤,到現在依然隱約可見,「帥,」
「我和姚明站一起,也沒被他比下去哦,」那是楊帆導演的上一部作品,記錄了籃球巨人姚明,接受上海男籃的第一個賽季。在他的鏡頭里,上海男籃從之前的聯賽排名墊底一下子沖進了CBA的半決賽。作為那些漂亮翻身戰的見證者,楊帆也好像融入了這支隊伍。
紀錄片殺青的時候,一米八的楊帆被兩米多高的隊員們圍起來歡呼。
有過那麼一段時間,楊帆甚至有點厭倦了記錄別人的生活,但一個賽季的相處還是讓他在這支球隊身上找到了共鳴,「好幾場逆轉取勝的比賽,最後時刻看著球隊反敗為勝,我的眼眶都濕潤了。到時候片子公映,觀眾如果注意到比賽尾聲鏡頭微微的晃動,那就對了,」
「我有個拍攝計劃表,密密麻麻的格子,寫著分鏡頭和需要的條件環境,做完後每個格子里都打了個OK。這是我的習慣,一目瞭然。那天姚明看到了,仔仔細細看了那些OK,最後突然握了握我的手。我們一類人,用夢想和努力說話。」。
⑥ 《巔峰體驗》影片觀後感
《巔峰體驗》影片觀後感
賴一虹
蘇格拉底說:認識你自己。《顛峰體驗》紀錄片,在我看來,是看見世界,看見自己的過程。素食不是我關注的,我關注的是騎行路上的管理、磨合、團建和自我改變。「認識自己」真的很重要。
「不怨天不尤人,感恩,吃苦」這的確是健康心態。可以給予自己強大的力量。在浮躁的世界裡,尤其是一線城市的節奏,幾乎每個人都面對身心需要及時調節或平衡的狀態。實際上,我們很容易進入思維的誤區,用自己的理解去評判。這與遺傳、原生家庭環境、自己的經歷成長等都有關聯。
當了父母更深切地體會到,有些孩子是為了推動世界,有些孩子是為了溫暖世界,我們給予他陽光和愛,培養他堅強,一路助他成長,相信他的心間也定會更加敞亮。良好的品質、正向的認知和帶在身上的能力(包括抗挫能力)不過時,我們慢慢來。
對班級來說,偶爾可以順其自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帶一個班的孩子,來到操場玩耍奔跑,趁涼爽。
有的孩子躺在操場,望向不藍的天,看被風推動的雲層,有的三三兩兩在談天說地,有的手不釋卷看到嘴角上揚,有的跑得瘋狂傳來哈哈大笑。孩子有孩子的小世界,我們又何曾不是個孩子。
極目望去,塘朗山的綠意盎然沁透整個心靈,我靜坐在長長的木椅上,一杯咖啡,杯前是水君子的花香,穿著一個色系的校服的孩子們散在操場的綠毯上,操場也添了本該有的生氣,調皮的風吹著他們的俏皮的臉,吹出的笑意融在晨光里。在這樣涼爽的早晨,孩子們擁有這么一小段自在自在任己打發的時光,會不會在這個年紀的小世界裡留下花兒一般初綻的畫面,畫家的名字,叫夏天。
顛峰體驗騎行這一路的收獲絕不僅僅是素食和騎行的風景,更多的是「認識自己」,重新思考人生之路。看見世界,也看見自己,能從同伴身上和團隊經歷中觀照到平日意識不到的角度和問題,很有價值,尤其組織者,他一定能找尋到需要找尋和突破的東西。
至真 至善 至美
李鴻
昨天下午,學校全體老師觀看了《巔峰體驗》,這部影片跟傳統教育影片不一樣,講述了由一位素食創業失敗者發起的從上海到拉薩的騎行活動。這個活動吸引了全國各地十幾位騎友參加,還有公益和商業贊助商的贊助,最終剩8位騎友成功騎行到拉薩。
觀影後,老師們進行了分組討論,總結了一些關鍵詞:團隊精神、選擇、堅持、舒適圈、安全、原則和規則、使命、責任、同理心、愛等等。我很贊同同事們的觀點,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位發起人最後講的兩句話:「素食不是目的,愛才是!騎行不是目的,成長才是!」在我看來,愛和成長都是人在追求真、善、美過程中的美好體驗。
至真!這部影片中的每個人都是真實的。面對矛盾,他們敢於質疑;面對不解,他們敢於傾吐;面對錯誤,他們敢於自疑;面對成功,他們更敢於在鏡頭前像個孩子。
至善!「善」往往與「惡」相對,但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惡」中的「善」。有一幕場景我印象深刻。進入藏區後,秀麗的身體出現的水腫,團隊就安排秀麗在上坡路段搭乘後勤車,到了平緩路段再騎行。在他們的通話中,我們表面上聽到的是對牛彈琴、詞不達意,甚至有些惡意,但實質上每個人都在為秀麗著想,滿滿的善意溢於言表。
至美!這里的美無關外表,直達內心。記得以前看過一些圖片,是人們在調侃去過西藏的女孩的變化,沒去之前肌膚似雪,去過之後皮膚皸裂黯然,但我發現秀麗的眼裡透著亮光,明媚耀眼,美出天際!
起初,我們看到一群不相識的人們走在一起,充滿矛盾、不解、疑惑,但最後堅持下來的人卻像家人,每個人的心裡都充滿了感恩、理解、包容,我為他們找到了「愛和成長」而高興,為他們更接近真善美而高興!
人生,因選擇而多彩
賀靜
轉眼間,三年的時光,悄然而過,還沒來得及梳理,我們又踏上了新的征程。
三年前,來到這個讓人充滿期待和驚喜的地方,對未來,所有的一切都是問號,但更多的是感嘆號,從那個時候開始,我重新認識團隊,銀缺旁重新認識自己的職業生涯,重新思考我的專業方向,繼續挖掘我的專業能力,「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的更遠」留在了我的心裡,我的思維世界裡。
《巔峰體驗》給我最大的震撼是:315國道,並不是神話中的艱難險阻,而是團隊鋒橡內部,人心,與人相處,團隊協作,愛和共同成長才是目的。在整個隊伍行進的過程中,必然會生出很多意向不到的,又或是在情理之中,又或是意料之內的事,每個人的時間觀念,每個人的利己主義,個扮態人主義,又或者是突發事件的處理,什麼才是對的,什麼才是應該堅持的,其實,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合作協調生出來的才是最真實,最有效的。
在遇到一個人可能拖後腿的情況,我們應該放棄還是鼓勵,而作為當事人應該怎樣選擇,繼續堅持最初的選擇就是要完成夢想,如果繼續下去,有可能有不能承受的後果,二者之間,如何權衡利弊,是我們終其一生都在思考的話題。
人生,因選擇而多彩,我們團隊里的每一個人,因為不同的選擇聚在一起,但是我們用同一個夢想構建團隊的未來,磨合的三年,每一幀都是值得,每一刻都是力量,雖然我們也會如《巔峰體驗》中那樣,但正因如此,才讓我們更加強大,更加具有生命力,也正因如此,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才多了更多的顏色,未來,加油,我們依舊是最有溫度的團隊,最有力量的組合,最有生命力的南科大二實!
騎行不是目的 共同成長才是目的
——觀看「巔峰體驗」有感 李宇梁
一隊人, 一行車 ,一段63天的行程。這是「巔峰體驗」紀錄片中的真實故事。
一位愛好騎行的小夥子——姜禹城,創業失敗,他決定放空自己,組織了由素食者們組成的騎行隊。這樣一支「不吸煙,不喝酒,不吃肉」的隊伍,決定要從上海騎行到拉薩。幾個月的准備後他們開始了這100000餘華里的征程。
這裡面感觸最深的一句話是:騎行不是目的,共同成長才是目的。
隊伍中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做事情的方式,有自己的原則。如果每一個人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就一定會產生分歧、矛盾和沖突。環境再惡劣也可以克服,食物再簡陋也可以適應,但是如果人心不和諧,就很難共同完成任務。一路上各種外界的因素沒有打到這些勇敢的人,卻因為每個人的個性,讓團隊分道揚鑣。
有一次團隊討論時,一個後勤提出:「因為缺愛,就一味索取,看不到別人的無私付出,心中沒有感恩。一個心中有愛的人才能感受到愛,也更能給予別人愛。」團隊之間應該互相理解和寬容,相互融合和溝通,才能讓這個團隊更加團結,成為一體。
在電影的最後,成功的12人坐在一起談心的時候,大家都很喜悅,臉上的笑容不僅是挑戰自然的榮耀,也是內心的一種釋然。在他們的語言當中,觀眾們也可以體會到,這個團隊成長了。他們最後即使回到了自己的現實生活中去,也會成為最好的朋友,最鐵的哥們兒,因為他們是同呼吸共患難的生死之交,所以,友誼更加堅固,更加堅不可摧。這就是這次騎行的收獲,他們收獲了一段經歷;收獲了一幫朋友;收獲了共同的成長。
觀《巔峰體驗》有感
馬駸駸
2020年8月30日下午兩點半,南科大二實驗全體教師以及御景峰幼兒園的老師們一起觀看了由徐立執導的電影紀錄片《巔峰體驗》
電影中講述了一個團隊一起從上海騎行前往拉薩的故事,最開始的領隊是楊波,由於他未經他人同意擅自退房,引起大家不滿。最終在中途退出了這次行動。
領隊改為姜總之後,整體風氣開始改善,姜總提倡團隊第一的觀念,比如有人感冒,他會勸說對方不能繼續,如果進藏,很容易產生肺氣腫;比如,勸導隊員不能中途脫雨衣,會遲到,會跟不上團隊;比如,請假不能事後說。都讓我感受到了新領隊溫柔而堅定的領導力。
秀麗的退出讓我感慨萬千,當大家發現她跟不上之後,用各種辦法勸她放棄,她不希望拖累團隊,也不想放棄,最後用制度的方式,為了整體團隊,還是執行了用汽車把她帶上山頂的辦法,途中,秀麗說:我不想放棄,因為我是一個騎手,我有使命。但是對於一個團隊來說,個人英雄主義不是團隊英雄主義。放棄小我,成就團隊才是真英雄。我們需要的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團隊英雄。
維修司機的小王,因為抽煙,違背了紀律,反思之後,他發誓再也不會抽煙,讓我震撼。說明他是真的進行了認真反思,任何人在這樣的反思之後,我相信都不會再犯錯。
經歷了這次團隊行動,每個人的內心都有了深度體驗。騎行不是目的,團隊成長才是。12個人的英雄團隊,同風雨共患難,最終走向了成功。
學校唐校長最後總結,一,選擇,五年前,大家選擇加入這個團隊,有的中途退出,有的依然在堅持,有的已經走向更廣闊的天空,我們的目標是要建設一所未來學校,讓每個孩子都精彩,二、規則,只有遵守規則,這個團隊才能走向成功。
《巔峰體驗》觀影心得
劉夢瑤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想到了美國特有的一種電影類型——公路片。在這類電影當中,主人公駕駛著汽車,疾馳在長長的一望無際的公路上。沿途,他們會遇到各種人和事,從而在一系列的戲劇沖突中,完成與他人、與自己的心靈交流,收獲一段重要的生命體驗,並產生思想上的轉變。
《巔峰體驗》記錄了來自中國各地的十八位騎手從上海一路騎行到拉薩的旅程。長達兩個月的騎行催生了各種真實的矛盾沖突。領隊負責人的更換、領隊與隊員之間圍繞規則的爭執、團隊與贊助商的決裂等等。這些都反映了生命的真實細節與常態——碰撞與融合。
影片中有這樣幾個片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隊伍中唯一的女騎手秀麗,因為身體條件的限制,無法跟上隊伍的速度。但她始終懷著一腔執念,咬牙堅持到了高原。在高原騎行的過程中,出於對她生命健康的考慮,領隊要求她坐車到達集合點,秀麗卻執拗著不肯妥協。當看到這一幕時,我不禁在思考:當個人的堅持與團隊的節奏相脫節的時候,到底應該如何選擇。是堅持實現自己的夢想,堅持自己的理念,還是讓自己按照團隊的想法來做,甚至在無法解決矛盾的時候選擇退出團隊?就好像作為教師工作時,如果我個人的教學風格和教育理念不能得到學校的認可,那我應該怎麼去回應學校的要求,這是一個艱難的選擇,也是一個現實的問題,需要我花很長時間去思考。
第二個引起我思考的是嚴厲的領隊與不遵守規則的隊員之間不可協調的矛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當遇到不守紀律、不按照規則做事的下屬,團隊領導應該如何去管理,才能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保證隊伍的融洽呢?我不由得想到了之前在暑假接觸到的「U型理論」。這一理論中談到,團隊的上下級管理方式的進化過程分為幾個階段。第一種是「權威」,這一階段中,領導往往「目中無人」,會強制性地向下灌輸自己的想法,這也是最低效的關系。第二階段是「專家」,這樣的領導能夠做到「眼中有事」,也就是帶著解決問題,達成結果的目的去交流。這樣的關系中,爭吵和對立是常態化的表現,但一定程度上也促進了問題解決的效果。第三階段稱為「教練」,進化到這一步時,團隊領導能有有意識地去換位思考,同理心是他們最主要的特質。這樣的管理方式更加溫和,團隊協作的效率更高。當然,這還不是最佳的模式。理論上來說,「園丁」才是最理想的合作方式。當領導能夠從上帝視角去審視自身的想法和局限、審視成員的想法並溯源、審視整件事可能會有的發展,他能夠找出最優化的方案。而在這種和諧的團隊中,團隊成員也可以獲得幸福感和成就感。這個過程就是「U」。從這個角度來說,作為團隊的管理人員,一定要經常省察自身的行為,接受自己的缺陷,革新自身的理念,汲取團隊的養分,才能夠成為隊伍中一顆穩穩紮根的大樹,成為真正內心強大的領袖。
第三是有關生命成長的價值。我注意到,在影片最後,當騎行運動的發起者姜先生在談到那些因各種原因而中途退出的成員時,他的目光中包含著愧疚和自責,因為他認為,正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足夠的准備,才導致一路上遇到的種種問題無法及時解決。關於這一點,我有兩個方面的思考。從一面來看,當一個人的個體行為影響到了很多人時,他應該主動去承擔起對他人的責任,盡量用更周全的方案去完善團隊的每一次活動。而姜先生在最初發起這項活動時,並沒有提前預設可能會有的問題,而是等到問題真的發生時才想辦法去應對,從而導致團隊其他成員受損。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姜先生最初只是出於個人的原因而組織了活動,卻在這個過程中不經意地給別人的人生帶來了改變。這也是一種緣分,也是人與人之間場域的影響。如果不是他,其餘的隊員可能一輩子都不會有這樣驚心動魄的經歷;如果不是他,可能素食的理念不會被大家所知道;如果不是他,那個在西藏抽煙的隊員不會戒煙;如果不是他,秀麗可能不會鼓起勇氣說出那句「我想到拉薩,請大家不要放棄我」。
所以,當我們迎來生命中一次全然陌生的旅程時,不必過分憂慮時不時的暴風雨和坎坷的前路,假設在這一路飛奔的過程中,我們領略了從未見過的風景,給並行的旅伴帶來了改變的契機,為擦肩而過的陌生人留下一絲痕跡,那就是一次有意義的生命的體驗,那就是值得銘記的「巔峰體驗」。
《巔峰體驗》觀後感
王丹
從《極有可能成功》到《巔峰體驗》,學校組織的每一次觀影都能給我帶來思想沖擊,讓我重新思考教育、重新思考生活。如唐校長所介紹,本次影片的名稱「巔峰體驗」一詞由人類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是指人類在通過持久的努力做成一件事後所獲得的心理和生理同時達到巔峰狀態的一種感受。而本影片所記錄的事件也正體現了這一主題。看完這部富有教育意義的影片後,我的感受有三點:
一是提前准備。在影片開頭,我們了解到參與本次騎行的隊員來自各行各業,具有不同的背景,且相互不認識,更重要的是他們中大部分人並沒有騎行經驗,而對於長途團隊騎行,這些都是決定本次騎行能否順利和成功的重要因素。古語道「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這一團隊在出發之前如果能夠先組織策劃1-2次短途的騎行,通過前測來了解每個人的能力和所長,相互磨合,更有利於他們的長途騎行,也不會在騎行開始因為各種各樣的問題浪費許多時間。這也讓我想到,在教育工作和教學生活中要多多提前預設問題,做好充足的准備。
二是有效合作。一個團隊中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和突出之處,但是並不是所有人都有機會能夠在團隊中嶄露頭角的,團隊中註定要有這樣一些人,作為幕後工作者來維持整個團隊的正常運行,有時甚至要犧牲自己的個性。此時,是選擇英雄主義還是個人英雄主義?這是個問題。我認為不論哪種選擇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個人發展傾向的選擇問題。但是如果選擇繼續在團隊中,就要甘於犧牲,做一個幕後無名英雄,支持團隊的發展,這才是值得贊揚的。
三是突破自我。這里讓我想起澳大利亞的一個著名演講《人生不設限》,作為教師,我們首先要學會不給自己的人生設定太多的條條框框、設置太多的邊界,我們要常常想:我能、我可以、我沒問題!而不是:我能嗎?我可以嗎?我真的行嗎?常常肯定自我,同時更要常常以這樣正面積極的力量去影響我們的學生。我們現在在社會上常常聽到這樣一個詞「原生家庭」,也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幸福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學生是正在發展中的人,校園是他們除了家庭待的時間最久的地方,可以說,每一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就是一位大家長,我們的班級其實也是一個原生家庭。那麼請試想,當我們的孩子在一個充滿消極情緒和負面打擊的家裡長大,會是什麼樣?在一個充滿陽光和鼓勵的家庭長大,又會是什麼樣?我想,不必多言,每一位老師也都能知道結果。因此,請勇敢地做自己,也請大膽地鼓勵我們的學生突破自我!
⑦ 推薦五部關於騎行的電影 一路前行風光為伴
《練習曲》(單車環島日誌/Island Etude)
導演: 陳懷恩
製片國家/地區: 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閩南語 / 立陶宛語
上映日期: 2006-11-22(台北金馬影展) / 2007-04-27(台灣)
片長: 109 分鍾
又名: 單車環島日誌 / Island Etude
練習曲的劇情簡介:
為免日後回想過往時後悔,大學即將畢業的明相(東明相)請假隻身騎上腳踏跡賀搭車,開始了以高雄為起點的逆風向的環島旅行。一把吉他,一個行囊,一輛單車,一雙聽不清的耳朵,一個明媚干凈的少年,一場一個人的環島旅行,一部美麗的閃著赤子之光的電影——練習曲。
經典台詞:有些事,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
《轉山》
導演: 杜家毅
主姿拿演: 張書豪 / 李曉川 / 李桃 / 鈕承澤
類型: 劇情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 台灣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藏語
上映日期: 2011-11-03(中國大陸)
片長: 90分鍾
又名: KORA / One Mile Above
之所以推薦這個片子,是因18年5月份剛從滇藏線騎行回來。電影主角台灣青年書豪(在大四畢業時,遭遇了哥哥的亡故,正處在迷茫期的書豪意外發現了哥哥留下的騎行日誌,這個不騎車的青年萌生了騎行滇藏線替哥哥完成未竟心願的想法。在路上,張書豪結識了來自雲南的騎行者李曉川(李曉川 飾),並結伴前往拉薩。電影里德欽飛來寺的梅里十三峰、千年鹽井,曲孜卡的半山山路,風雪中騎行,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
《七十七天》
導演: 趙漢唐
主演: 江一燕 / 趙漢唐
類型: 劇情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7-11-03(中國大陸)
片長: 115分鍾
又名: Seventy-seven Days
電影《七十七天》是以探險作家楊柳松77天孤身穿越羌塘無人區的真實事跡為藍本創作。電影中,在生活里迷失了自我的男主徘徊在雪域高原獨闖無人區,影片女主身體殘疾仍然樂觀面對生活,她讓他堅定了去嘗試世人眼裡無法完成的無人區奇幻探險之旅……兩個非常狀態下的真實人物,真誠、勇敢的面對命運選擇挑戰,不懈的追尋著內心最初的夢想與真正的自我...影片在節奏、畫面、張力上會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讓觀眾跟隨主人公經歷一場無與倫比的探險之旅。
經典台詞:「我知道,在別人眼裡,我要麼是個瘋子,要麼就是生活中遭遇了不幸的失敗者,可我都不是。活了半輩子,我就想干一件自己想乾的事。就像那就話,『很多人三十歲就死了,等到八十歲才埋。』我就是想讓自拍滾己覺得,我還活著。」
《318號公路》
導演: 聶運興
主演: 岳辛 / 德姬 / 孫一明 / 夏諾·扎西敦珠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上映日期: 2019-03-18(中國大陸)
片長: 98分鍾
又名: Highway 318
這是一部摩托車旅行的電影,講述兩個來分別自北京和上海的女孩,帶著自己的過去相遇在318號公路,一起騎行、各自找尋、重新迷失、又再次自我救贖。經歷不一樣的人和事後如何面對生活、理解生命的故事。
《一個人的環法》
導演: 黎國明
類型: 紀錄片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漢語普通話 / 法語
上映日期: 2013-06-13
片長: 50分鍾
中國小伙黎國明繼續他的一個人環法之旅,騎行的路上,他見到了激動人心的薰衣草,也第一次遇到了國內的同胞,第一次補胎,經歷了驚心,經歷了艱難,也經歷了感動。一路行去,美麗風景 常伴 。44天的堅持後,他終於成功抵達凱旋門。
⑧ 張鈞甯曬環保騎行運動vlog,這樣的活力女明星你愛了嗎
知名女星張鈞甯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則動態,並配文道:「一起出去騎車兜風嗎,既環保又健康,要不要也順路一點點呢。」說道張鈞甯,大家一點都不陌生,她是許多人心中的女神,出演過許多影視劇,所以給廣大網友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張鈞甯除了演技高超外,其實也是一個非常熱愛戶外運動的人。張鈞甯在社交平台上曬出自己在街上騎共享單車的照片,引得諸多網友的關注。
張鈞甯新造型青春洋溢,活力充沛,這個扎著雙馬尾運動健身的女孩子太可愛了!網友也紛紛表示:「張鈞甯這次現身活動的造型又青春又可愛,而且活力十足,太讓人喜歡了」、「運動時尚,彰顯青春的活力」、「教學姿勢非常美,洋溢著青春的味道」、「元氣可愛美少女,超級棒」。
⑨ 大神們有什麼關於騎行的電影或者動漫推薦嗎
我將你的問題分為三大類:【電影】、【紀錄片穗前】、【動漫】【電影】
《轉山》、《破風》和《練習曲》,在這里就不多講述,你或許也看過。
1、《人生回環賽》
和飈速宅男一樣,不過這部動漫是2007年的。
以上電影,就是我日悶如常收集和整理的自行車題材的電影。閑暇時間,可以看一看。
最後,推薦一下我的騎行公眾號:morethancycling,有興趣的話,點個關注吧
⑩ 《遇見海南人》免費在線觀看完整版高清,求百度網盤資源
《遇見海南人》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ynrpVrT9-GLTuTt_CgFiVQ
《遇見海南人》
導演: 吳葉潤、胡鑫、張振中
主演: 伊恩.懷特 Ian Wright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大陸
語言: 英語、漢語普通話、海南話
上映日期: 2014-10-01
集數: 5
片長: 25分鍾
又名: Ride with Mr.Wright
一位60後英國旅行家伊恩萊特,一輛雙人自行車,22天逆時針環行海南島,36位萍水相逢的海南人,18個生態宜居美地,一次觸碰心靈的文化之旅,一段永志難忘的嶄新旅程。
《遇見尺仔海南人》是旅遊衛視《行者》節目在海南省省委宣傳部指導陵租汪下策劃攝制的大型電視紀錄片。它的出現彌補了中國電視媒體以紀錄片的形式全方位展示海南島生活風貌與風土人情的空白。
「這樣神奇的地方,型罩應該秀給所有人看。」抱著這樣的信念,在今年5月最為炎熱的日子裡,「60後」英國旅行家、美國探索頻道主持人伊恩·萊特帶著「最棒的朋友」——一輛雙人自行車來到海南。
22天的環島旅行後,他的所見所聞被錄製成紀錄片《遇見海南人》,於9月1日在英國舉辦的「2014倫敦海南文化周」上進行首播,並登陸鳳凰衛視歐洲台,實現了對全球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覆蓋和播出,從此連獲大獎、好評如潮。
更重要的是,全世界都能因此見證——那36位與伊恩萍水相逢的海南人,那一次觸碰心靈的文化體驗和一段永志難忘的嶄新旅程。
隻身環島騎行,期待萍水相逢。
觀看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zk0ODcxNDcy.html
http://v.ifeng.com/documentary/society/201410/033472e9-8890-45df-b2c4-bc9737d1dd56.shtml?tp=1418100612244#_share=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