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民國時期有哪些美女
雖然我們黃種人沒有那白種人那高鼻深目,東方女性就是這樣,東方人有東方人的氣質,東方女性有東方人氣質的美麗。下面就來盤點民國各個時期的三大美女。
第一個:胡蝶
她是民國的電影皇後,她和阮玲玉是當時最紅的兩位女明星。在一次報刊上的選美活動中,胡蝶的票數勝過了阮玲玉,就成為了當時的電影皇後,也是第一美人。
第二名:陸小曼,琴棋書畫無一不通,交際場上的名媛。她的美貌連胡適都要贊嘆說:小曼是北京城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第三名:這是張伯駒先生的夫人潘素女士,是著名的青綠山水畫家,當然也是一代名媛。嫁與張先生之後二人一生相偕,在亂世之中傾家盪產搶救國寶,為中華傳統藝術的保留和發揚作出卓越貢獻。
送上福利美女兩名。
還有哪些美女呢?小主可以回復在評論區哦!
B. 民國初期的美女都有哪些呢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民國美女有:
夏夢
夏夢出身文藝世家,才貌雙全。在香港電影屆有著不小的影響。雖然已經不江湖,但是江湖仍有她的傳說。一雙有著古典韻味的鳳眼。正是她的迷人所在。在民國時期能夠有這樣的美貌實在難得。
C. 穿著旗袍的民國女人有多美,看了這些照片你就挪
民國就是一個讓人魂牽夢繞的時代,雖已經過去了六七十年,但每每想到,總以為還發生在昨天。尤其是每每到南京食朝匯吃飯的時候,看到店裡面穿著民國學生服裝的服務員,就更有這種體會了。回望民國時,那些身著華麗旗袍的女子,眼角眉梢,舉手投足之處,皆是東方式的嫵媚與溫婉。
▲
杭穉英,我國最早的商業美術家之一,設計的商品包裝、月份牌等多以旗袍美女為素材,這是一幅西湖泛舟圖,確實不錯。
D. 老月份牌的價值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106d9e0100b94p.html
http://ke..com/view/566499.html?wtp=tt
詳細介紹...
E. 盤點民國六大絕世美女,第一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盤點民國六大絕世美女,第一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轉頭尋覓已經的那些美妙,才發明光陰沉澱下的美才是典範。昔時民國期間的氣質美男,不施粉黛的容顏,驚艷了光陰,裝點了光陰。接下來我們看看驚為天人的民國美男都有哪些?
一、林徽因
林徽因的斑斕和知性我就未幾說了,在民國期間的出名才女中,林徽因的才藝比蕭紅和張愛玲等顯得更片面一些,人生境遇也更僥幸。她不只最早參加了“新月社”,在詩歌、小說、散文、戲劇、繪畫、翻譯等方面成績斐然。她簡直標記一個期間的色彩,出眾的才,傾城的貌,情感生活也像一個春季的童話,僥幸而浪漫。
二、陸小曼
一個最具勇氣,絕不偽飾,勇於尋求團體僥幸的真男子,好像林徽因一樣亦是一代才女,文學功底深沉,善於油畫,還會彈鋼琴,被胡適譽為“一道不可不看的景色”。
三、蝴蝶
原名胡瑞華,出生於上海,本籍廣東鶴山,民國第一美男、中國晚期最出名的女演員,高出中國默片期間和有聲片期間的影戲皇後,被譽為“中國的葛麗泰·嘉寶”。1989年4月23日病逝於加拿大的溫哥華,享年81歲。
四、夏夢
生於上海,本籍江蘇姑蘇,香港影戲演員及製片人。昔時金庸為了追夏夢,屈才進入長城影視公司擔當一位我纂,只是為了靠近這位美男,雖然當時的夏夢已成婚,但金庸照舊想追她,終極金庸沒追到她,只好把她寫入小說中了,2016年10月30日,一代傳奇影星夏夢逝世,享年83歲。
五、趙一荻
張學良第二任老婆,人稱趙四蜜斯。趙一荻陪同張學良72年,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位頗具神秘色彩的女性。
六、孟小冬
她是晚年京劇優良的女須生。人稱“冬皇”的孟小冬。是京劇出名須生余叔岩的門生,余派的優良傳人之一。丈夫是赫赫有名的杜月笙!
這些民國美男,你以為誰最美呢?
F. 民國十大美女老照片:若有詩書藏在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民國時期是中國歷史中短暫又精彩的一段,時勢不僅造英雄也誕生了許多才女、美女,你聽說過著名的民國四大美女么?知道最美的民國才女是誰么?本文為大家帶來了民國時期十大美女,如才情與美貌齊飛的林徽因、金嗓子周旋、讓人嘆息的阮玲玉等等,一起來了解下這些民國時期各自精彩的美女們吧。 金庸說:「 」西施怎樣美麗,誰也沒見過,我想她應該像夏夢才名不虛傳。」追不到夏夢可說是金老爺子一生的悔恨。 夏夢是一位非常美麗優雅,又有才華的女性。 她的原名楊濛,夏夢的名字來源於莎士比亞的作品《仲夏夜之夢》,據說夏夢本人最愛的就是莎士比亞的作品。 胡適則說她「 」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就連泰戈爾都對她贊不絕口。因與徐志摩的婚戀而成為近代著名人物。 眾所周知胡蝶不但是中國早期的著名優秀女演員,而且亦是一位才貌雙全滿腹詩書華的優雅女子。正如這組胡蝶年輕時候的珍貴老照片,照片中的胡蝶不但貌美如玉翩若驚鴻,其端莊典雅的氣質更是驚艷的宛如游龍。 有人崇拜她,把她當做女神、偶像;也有人放出話來,「 」喜歡林徽因的女人,品行有問題;喜歡林徽因的男人,腦子有問題。」 有這么一個橋段:詩人徐志摩收到一封來自大洋彼岸的電報,傾訴自己在美國的孤單苦悶,說只有他的來電,才能讓自己感到安慰。大詩人欣喜若狂,一顆心貓抓似的。第二天一早,就沖到郵局,要把自己熬夜寫下的情意綿綿的文字,發到遙遠的美人手中。 經辦人看了內容,面露驚愕:「 」今天在你之前,已經有四個人給這位密斯林發去電報了。」詩人搶過名單,全是熟人,遂一一對質,沒奈何,人家都收到了同樣內容的來信。 單看了這么一段,難免會對這位林姓美人生出腹誹,認定錢鍾書的《貓》里那個李太太分明就是林徽因,興趣在於隨意指使他那些男朋友,「 」好像變戲法的人,有本領或拋或接,兩只手同時分顧到七八隻在空中的碟子。」 1924年出生於上海的 *** 鳳(原名王玉鳳),16歲時被導演朱石麟看中,飾演了影片《龍潭虎穴》中的丫環;由於扮相甜美、表演純真,不久後, *** 鳳又在《新漁光曲》中主演漁家女,一舉轟動影壇,被影界稱為「 」小周璇」史老照片: *** 鳳,1924年出生於上海,被稱為「 」小周璇」。 趙四小姐本名趙綺霞,父親叫趙慶華。趙慶華曾經當過軍浦鐵路、滬寧鐵路、廣九鐵路的鐵路局局長,擔任過民國的交通次長。還曾經做過整個東三省的外交顧問。趙一荻等於出身大戶人家,從小知書達理、琴棋書畫一應俱全,是一位頗具神秘色彩的女性。 王玉齡出生這天,十七年後成為她夫婿的張靈甫,此時正在蔣介石部隊的第一軍里擔任連長,正在中原戰場和唐生智的湖南兵進行鮮血淋漓的廝殺)。 第一次看到她的照片時,我以為是不老女神趙雅芝。可當我知道她叫蔣英,是中國導彈之父錢學森的夫人,自己還是中國最有才華的聲樂教育家、著名的女高音音樂家時,我多少有些驚訝。 這該是怎樣的一對超強的才子佳人啊。 阮玲玉,中國無聲電影時期影星,在民國她的影壇地位僅次於胡蝶。 周璇,1920年出生於江蘇常州,是我國最早的兩棲明星,她是國語流行曲史上的一個金字招牌,號稱「 」金嗓子」,她已經成為中國民族文化遺產的一部分。1951年周璇突發精神病入院,1957年在上海病逝,去世時年僅37歲。 誰說「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十大奇女子,不僅有才有顏,更是才華橫溢。
G. 民國美女照片帶你走進那個年代的歷史:圖五是四大天王中的王人美
圖片中的美女名叫黎莉莉,她是我國南方的安徽桐城人,不過在北京出生,它的原名是錢蓁蓁,我國著名的女演員。她從小的人生經歷十分凄慘,她在小時候就當過別人家的用丫頭,還做過養女,甚至還在孤兒院生活過很長一段時間,後來由於她表演出色所以在電影方面的造詣極高。
圖片中的女人名叫袁美雲原名叫侯桂鳳,在我國浙江杭州出生,在她9歲時她的父親就去世了,她的母親迫於生活的壓力就將她以500元的身價買給了別的男人去學習唱戲。在她長大登台表演後就被影片公司老闆邵醉翁看中了,後來她就出演了許多的影片,一時間聲名大噪。
圖片中的美女名叫蝴蝶,被譽為民國第一美女,她的原名名叫胡瑞華,出生於上海,在我國的默片時代和有聲片時代都有很大的造詣,由於她的演技十分突出所以也被譽為"中國的葛利泰· 嘉寶"。圖片中的她氣質十分出眾。
陳雲裳原名名叫陳雲強,出生於我國廣州,從小家境就十分貧寒,由於生活的經濟壓力太大,甚至還做過 *** ,後來還學習了京劇、崑曲、歌舞由於她學習十分用功並且天生麗質,長相甜美,就被導演看中出演了很多電影,後來她還遇到了自己的得意郎君組建了幸福的家庭。從此以後快樂地生活了下去。
圖片中的女人名叫王人美,不過這只是她的藝名,她的家庭生活要稍微好一點,不過同樣面臨少年喪母的悲慘經歷,更不幸的是在她母親去世的同一年她的父親也離開了她,無奈她只能獨自一人到武漢找自己的哥哥姐姐,在她上學期間 ,她學習了歌舞,並去了很多國家表演,由於她出色的演出被當時的人們稱為明月歌舞團的「四大天王」。
周旋原名蘇璞,由於她從小就經歷了多次的拐賣了經歷,所以這些名字和有關她小時候的經歷,所以可能信息都不是很嚴謹,但是她的歌唱技術很是不錯,被人們稱作「金嗓子」、「歌後」和「影後」。
路明是武打片明星徐琴芳的妹妹。她的原名是徐薇琯,出生於江蘇,由於她姐姐發影響,她從小就對演藝事業產生了很大的興趣,並且最終得償所願,走上了演藝之路。她出演的影片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影城記》、《打漁殺家》、《天堂春夢》等。
她叫談瑛,由於她獨特的黑眼圈所以很容易就被當時的人們所熟記,你看了她的電影就可以真實地感受到她的的笑,她的愁,她神秘性感的氣息,不過被人們所熟記的還有她十分前衛的行事風格。
她是貂斑華,原名吳梅香,由於她與當時的影後蝴蝶的長相十分相似所以被聯華影業的導演看中,出演了幾部電影,但是數量不多。又來由於她十分愛慕虛榮所以在她出名之後她就不再專心演技,出入飯店,舞廳等地,想盡一切辦法賺錢。
圖片中的人名叫白楊,原名楊成芳,由於她的父親和母親十分重男親女所以在她出生之後就直接把她送到了農村,所以從小她的生活就比較貧苦。在她母親去世之後,她就被迫去聯華影業去當學員,由於她學慣用功再加上天分不錯,很快就脫穎而出演了很多電影,抗戰爆發之後她為了支持抗日戰爭的進行還去各地不斷進行話劇表演。
原名(2)於她(1)聯華(1)H. 是誰驚艷了時光那些月份牌里的民國美人們
文\澡堂阿姨
月份牌是清末民國時,中國傳統繪畫與西方廣告畫結合出的一項畫種。
內容題材起初都是民俗、神話類。1910年代後逐漸轉向以美女繪畫為主,一時風頭無兩,構建了民國時期蔚為壯觀的美女群像。
從這些美女月份牌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民國美女標準是如何從淡眉細目的溫婉美人轉變為大眼高鼻的現代美人的。
1912年民國建立,革命的號角吹得震天響。但對很多人來說,這不過是改個名號,從大清國變成中華民激帆純國。
紫禁城的遺老遺少們,仍舊長袍馬褂,向著6歲的溥儀朝拜侍奉……私塾里仍是孔子、老子、《論語》、《道德經》……男女婚嫁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民國建立了,但人們還是照著老法子吃、穿、過生活。
至於什麼是好姑娘?
不是鬧革命的秋瑾、才女呂碧城。而仍是相夫教子、恪守婦道的賢妻良母們。
她們不需要有特點,乖巧順從就好。
樣貌嘛,五官得平,平到瞧不出喜怒哀樂的那種;要細目長眉、櫻桃小嘴,像花瓷瓶那樣細細小小,可供人拿捏、賞玩;身姿要纖細,體態要輕盈,走幾步晃一下,總之就是弱柳扶風般的弱。
1919年五四運動中關於「男女平等」的呼喊,一直延續到20年代。
姑娘們似是受到了召喚,紛紛離別深閨,步入校園。許是「腹有詩書氣自華」吧,她們的形象有了很大的轉變。
先是順應西方女性的短發熱,也剪短了頭發,又弄了撮小劉海,貼在腦門上,襯著妙齡的年紀,很是可愛。
有了知識後,姿勢也漲了。不再低眉順目,呆板僵硬,眉目狹長起來,五官也生動多了,一點點淡淡的微笑,可終於是個有情緒的人了。
衣裝、容色都是一致的簡淡,給動亂的民國帶來別樣的清新秀氣。
不過當時轎沖上學校可不像我們現在這樣隨便,要中考、高考,憑學習成績,當時是有錢就行的(雖然明咐現在好像也是~)。
所以,那時候在學校里念書的姑娘多是富家小姐。這才有了現在民國劇里,那種念書念到一半,突然家道中落,沒錢念下去的女主角,然後跑到舞廳做跳舞小姐,然後遇見黑幫扛把子帥哥,這時女主角青梅竹馬的一富家少爺也回國找她了,於是,在跌宕的上海灘,兩男一女譜寫出一段……咦,好像說偏了,拉回來——
說到這些富家小姐們,她們不用勞作,去想那生存問題,平日里,除了念書外,還熱衷參加西式派對。這樣一來,穿衣打扮就得跟上。
所以,1920年代後期的美女形象,在清純女學生的基礎上,逐漸變得嬌艷起來。
衣裝華麗了,臉上畫著淡妝,斜著臉,狹長的眉目上揚,神態明顯嬌俏許多。
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
1930年代的上海,比《小時代》里的還要奢靡縱情。
十里洋場上,舞廳、跑馬場、電影院多到人眼花繚亂。
以葛泰麗·嘉寶、瑪琳·黛德麗為首的好萊塢女星們,晃著白胸脯、大腿,還有那刀雕般精緻的臉龐,引著人犯罪,啊不,是看了一眼又一眼。
談笑間,舊時審美灰飛煙滅~
月份牌上出現了一大波大眼高鼻、膚白豐腴的美人形象。
但是這標准,可真難為五官天生扁平的黃種人了。於是,燙發、化妝、整容術(天空飄來一個小八卦:唱夜上海的周璇就做了雙眼皮手術~),總之就是不要那天然去雕飾的清新,要粉光榮華的柔媚。
啊~甜嗲糯。
自1937年盧溝橋事變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這段時間里,人們基本都是在紛飛的戰火中度過的。
可能是戰爭太過沉重,人們更需一些柔軟的安慰。所以,此時月份牌上的美人們,集體變得露骨魅惑起來。她們笑的妖嬈,似是活在一個和平卻遙遠的世界裡。
新中國成立後,發生過什麼大家應該都知道,很多東西都消失了,月份牌也是。
然而從這些留存下來的月份牌中,我們可以看到動亂的戰爭年代,入侵我們的不僅是敵人的堅船利炮,還有他們的審美、觀念、文化。而且,相比之下,後者的影響力更加持久深遠。
以至於,到了百年後的今日,我們仍將AngelaBaby這種歐式美女驚為天人。
I. 名詞解釋,月份牌畫
卡片式的單頁年歷,方言指日歷。
清代末年和民國初年以後,上海原有的小校場木版年畫已逐漸被新崛起的「月份牌」畫所取代,嬗變出上海年畫史上一個新的歷史時期。「月份牌」畫成為中國年畫史上異軍突起的一個新品種。
何謂「月份牌」畫
「月份牌」畫的誕生,源於西方列強的強權政治。1843年,上海被迫辟為國際通商口岸,然開埠結果,卻迅速推進了上海城市的近代化。所謂「月份牌」畫,就是此時歐美資本大量輸入上海,許多外國資本家紛紛在上海開廠設店,傾銷商品進行廣告宣傳的產物。其形式是借鑒和運用了在中國最有群眾性的民間年畫中配有月歷節氣的「歷畫」樣式,融入商品廣告。最初,外國廠商聘請中國畫師設計的「月份牌」畫,畫面除了商品宣傳外,表現的大都是中國傳統題材的形象,或中國傳統山水,或仕女人物、或戲曲故事場面等。後來則發展為畫面以表現時裝美女為主要形象。藝術手法上初以中國傳統工筆淡彩或重彩作表現,後來發展為以西洋擦筆水彩細膩的寫實手法作表現,色彩明凈鮮麗,並且大都用技術更為先進的銅板紙以膠版彩色精印,上下兩端舉芹燃還鑲有銅邊,上端銅邊居中穿孔,可以張掛,隨出售商品免費贈送顧客,廣受歡迎。人們獲得這種配有月歷節氣的商品宣傳畫後,整年張掛在家裡,既可裝飾欣賞,又可查閱日期節氣,人們習慣地稱它為「月份牌」。這種「月份牌」在每年春節(新年)前更是大量發行贈送顧客,人們都把它作為年畫來欣賞。
「月份牌」畫產生的時間
關於「月份牌」始於何時,據目前找到的最早記載是,清光緒九年十二月二正虛十八日(1883年1月25日),《申報》在頭版二條的顯要位置,以「申報館主人謹啟」的名義刊出公示,文中有:「本館托點石齋精製華洋月份牌,准於明正初六日隨報分送,不取分文。此牌格外加工,字分紅綠二色,華歷紅字,西歷綠字,相間成文。華歷二十四節氣分列於每月之下,西人禮拜日亦挨准注於行間,最宜查驗。印以厚實潔白之外國紙,而牌之四周加印巧樣花邊,殊堪悅目。諸君或懸諸畫壁,或夾入書氈,無不相宜」等字樣。此後的1885年12月24日(清光緒十一年),上海的兩家彩票行在《申報》登載發行彩票的廣告,亦都標明隨彩票附送「月份牌」。由此說明在清光緒年間上海流行「月份牌」畫已蔚然成風。
「月份牌」畫的黃金時期
當時中外廠商投巨資採用「月份牌」做商品宣傳,占據首位的是外資英美煙草公司和國人投資的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及華成煙草公司。據《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史料》記載,1923年該公司廣告費內「月份牌」一項,預算達四萬元。英美煙草公司設有專門繪制廣告的美術室,以高薪先後聘梁鼎銘、胡伯翔、周柏生、倪耕野、吳少雲等畫家繪制「月份牌」。當時上海的保險行業有英商22家、美商4家、日商1家、荷蘭商2家、德商1家、丹麥商2家、華商20家,以及一些經營煤油、醫葯、化學染料的洋行,亦都精印「月份牌」饋贈顧客,以擴大自己的品牌宣傳。
「月份牌」畫創作採用擦筆水彩畫法是一大突破。鄭曼陀首先摸索創造此法。1914年,他採用此法創作了第一幅月份牌畫《晚妝圖》,成為擦筆水彩畫法「月份牌」的濫觴。1915年,他應黃楚九之約為中法葯房繪制「月份牌」畫《貴妃出浴》,這是「月份牌」中最早出現的裸體畫(據說他聽人勸告,以後不再繪裸體畫)。鄭曼陀的擦筆水彩畫法表現細膩,立體感強,色彩明麗,予人耳目一新,受到社會廣泛歡迎。中外廠商競相向鄭曼陀預約訂購畫稿,滬上其他從事」月份牌「創作的畫家亦都紛起仿效,擦筆水彩畫法很快為大家所掌握,成為」月份牌「畫創作的一種專用畫法。
與鄭曼陀齊名的「月份牌」畫家有周柏生、徐詠青。周柏生1917年起先後為南洋兄弟、華成和英美煙首運草公司繪制「香煙牌子」和「月份牌」,後來又辦過「柏生繪畫學院」,收過不少學生,教授繪畫基礎和擦筆水彩畫法。徐詠清是著名水彩畫家,常與鄭曼陀合作「月份牌」畫(鄭畫人物,徐畫景物),被世人譽為「合璧」。徐詠青於1913年起在上海商務印書館主持圖畫部,對圖畫部中練習生的培養作出了貢獻。杭穉英,何逸梅、金梅生、金雪塵、戈湘嵐等都是圖畫部中他的學生,後來都成為「月份牌」畫的後起之秀。其中杭穉英18歲開始便出版「月份牌」畫,1923年創立「穉英畫室」,並邀何逸梅、金雪塵、李慕白等參加,團結友愛、分工創作,面向全市承接「月份牌」畫稿。由於畫稿質量地道,風格新穎入時,交稿及時,頗受中外廠商歡迎,每年出品達80餘種。有趣的是,杭穉英的妻子王蘿綏形象甜美,給他帶來許多創作靈感,常以妻子形象為模特兒,創作形象甜美的少婦題材的「月份牌」畫,而獲人們青睞。金梅生亦非常突出,他於1921年進上海商務印書館圖畫部,1931年退出,自立門戶,擅繪戲曲故事,四季美女的「月份牌」畫(被世人譽為「梅生屏」)名傳四方。他的一幅《五福臨門》「月份牌」畫(根據外國畫報上一胎五子的照片為素材而創作),引起許多人的模仿,以致形成1935年前後的胖娃娃形象「月份牌」畫大流行。
「月份牌」畫的歷史意義
可以說,上海的「月份牌」畫是整個民國時期(1912年至1949年)一個時代生活側面的記錄。雖然作品以表現時裝美女形象為主,然而通過時代女性的社會生活,如女大學生的校園活動,女性駕駛摩托車、游泳、騎馬、賽馬、劃船比賽,以及參加社會救助的慈善義舉,從側面反映社會的進步,女性地位的提高。在表現男子形象的「月份牌」作品中,上海的中國三興煙公司發行的《孫中山》一畫,描繪民國初期臨時大總統孫中山身穿藏青色有金絲肩章的大禮服,戴著白手套的雙手杖著指揮刀,雄赳挺立,目光炯炯凝視,若有深思,顯示被譽為「國父」的一代偉人的風采。至於表現抗日戰爭題材的「月份牌」畫,描繪的形象都是投入抗戰烽火的英勇男子漢。另外為數眾多的「月份牌」畫,是描繪受西方文化影響的新型家庭的溫馨生活,出現的形象是有文化教養的賢妻良母、有責任心的父親、有進取心的兒女等,家庭陳設多半為西式傢具,還有鋼琴、小提琴、留聲機等,由家庭折射出時代的特徵。總之,上海的「月份牌」畫蘊涵了一個時代的文化內涵。這種「月份牌」年畫新樣式,除了受到當時上海市民的普遍喜愛外,還廣為發行到國內各省市和香港、澳門地區及東南亞華人中。香港因深受上海「月份牌」畫影響,香港畫家關薏農仿效上海的「月份牌」畫而專事「月份牌」畫創作,在香港名震一時,被譽為「香港月份牌王」。1925年,香港永發公司還以高薪聘請上海畫家何逸梅赴港為該公司專門設計創作商品廣告「月份牌」畫,直至1941年香港被日本侵略軍佔領才返回上海。港澳和東南亞有些藝術收藏者大量收藏了上海的「月份牌」畫,至1990年代興起的懷舊文化熱潮中,在香港、澳門及東南亞等地先後舉行「上海月份牌回顧展覽」,並且出版多種《上海月份牌》畫集,便是充分佐證了上海「月份牌」畫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月份牌」畫獲得了新生而成為表現新中國的新人、新事、新風尚的重要年畫樣式。
1952年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創建後,專門成立了「年畫創作研究室」,一方面將上海原有的「月份牌」畫家聘為特約年畫作者,組織他們專門運用「月份牌」畫技法創作表現新中國新內容的新年畫;另一方面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組織「月份牌」畫老畫家培育後備人才,使上海形成由新老兩代年畫家相結合組成,繼承和發揚「月份牌」畫技巧,創作新年畫的實力很強的隊伍。此後,以「月份牌」畫藝術手法創作的新年畫大量涌現。上海歷年出版的新年畫亦以「月份牌畫藝術表現手法為主體,僅1958年,上海年畫初、重版近600種,印數達一億一千多萬份,占當年全國年畫發行總數的四分之三。上海創作出版的以「月份牌」畫藝術手法表現的新年畫在全國年畫評比中屢屢獲獎,僅1984年和1988年由文化部、新聞出版社總署、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的第三屆、第四屆全國年畫評獎中,上海獲得一、二、三等獎的新年畫就有23件。因為「月份牌」畫藝術表現樣式的新年畫,細膩、明麗、形象真實感強,遠看效果好,近看細致入微,幾乎人見人愛,所以全國各地幾乎都選派畫家來上海學習「月份牌」畫表現技法,「月份牌」畫藝術表現樣式已成為全國許多新年畫家所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