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湖北一農婦去世,孫女收拾遺物時發現奶奶曾是雙槍女英雄,她是誰
湖北一農婦去世,孫女收拾遺物時發現奶奶曾是雙槍女英雄,她就是賈春英,非常善於學習,也在作戰中非常勇敢,因為她深知知識能夠改變命運這個道理,更懂得號召婦女們參加思想解放運動。很快她就在此地建立了威望,影響了不少婦女參加革命。
❷ 女英雄有哪些
劉胡蘭
劉胡蘭,女,山西省文水縣雲周西村(現改名為劉胡蘭村)人,1932年10月8日誕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
出生時父母給她起名「劉富蘭」,從名字上就可以看出一個掙扎在苦難與貧困線上的家庭對富裕生活的企盼與追求。然而,在那黑暗籠罩的年代,數不清的苛捐雜稅與勞役壓得這個家庭連氣都喘不過來。父親劉景謙,雖是種地的一把好手,但是在封建地主與富農的殘酷壓迫剝削下,加上連年的天災兵禍,雖使出了全身的力氣也難以支撐這日漸貧困的家。由於長期的清貧與勞累,生母王變卿身體虛弱多病,特別是生下其妹愛蘭之後,一病不起。劉胡蘭4歲時,生母就撒手人間,使劉胡蘭過早地失去母愛,倍加體嘗到了人生的不幸與苦難。
1937年7月7日,日軍發動了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全面開赴抗日前線。文水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也組織了抗日游擊隊,與日本侵略軍展開了英勇斗爭。不久,八路軍來到文水,同人民一道抗戰,劉胡蘭和雲周西村人民一起歡迎子弟兵。
抗日的烽火燃遍了呂梁山麓,救亡浪潮席捲了汾河兩岸。1938年4月中共清(清源縣)、太(太原縣)、徐(徐溝縣)特委文水特別支部成立,文水縣抗日民主政府同時成立,年輕的共產黨員顧永田同志擔任了第一任縣長。5月,文水縣抗日游擊隊在離雲周西村2.5公里遠的大象鎮伏擊了日本侵略軍,戰斗結束後,劉胡蘭跟父親一起慰問游擊隊,祝賀新勝利。
顧永田是文水縣人民愛戴的好縣長,1938年,他來到雲周西村,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劉胡蘭認真聽了他的演講。這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抗日民主村公所,廣大人民歡欣鼓舞,熱烈慶祝。
1939年秋天,雲周西村成立了共產黨地下組織,黨組織十分重視對青少年的培養和教育,常給劉胡蘭他們講一些革命的道理,也就在這一年雲周西村辦起了抗日小學,還未入學的劉胡蘭就經常和小夥伴們到學校聽唱歌、看游戲。
1940年初,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民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次反共高潮,取得了反頑固斗爭的偉大勝利,晉綏邊區政府也在興縣成立了,抗日形勢進一步發展。那時候,八路軍經常在雲周西村駐扎,他們出操、訓練、學習、做群眾工作,劉胡蘭看在眼裡,喜在心上,常常模仿八路軍和小夥伴們玩游戲。晉綏邊區和黨中央的領導同志經常路過這里,縣幹部們也經常在雲周西村活動,劉胡蘭常聽他們講革命故事,遲遲不想離去。偉大的革命時代,深刻地影響著劉胡蘭,使劉胡蘭在抗日戰爭的暴風雨中度過了童年時代。
同年,也就是劉胡蘭生母王變卿撒手人間的4年後,胡文秀從南胡家堡嫁了過來,成了劉胡蘭的繼母。勤勞善良的胡文秀一家人和睦相處;特別是對胡蘭、愛蘭姐妹倆無微不至的關心、呵護,使幼小的劉胡蘭重新感受到了母愛的溫暖和幸福。
1941年,9歲的劉胡蘭上了冬學,開學那天母親胡文秀在用廢紙訂成的小本子上端端正正地給她寫下了「劉胡蘭」3個字,將「富」字有意改成自己的姓氏「胡」字,這一字之差透出了母女間的深情厚意。
由於連年的戰亂,冬學不久就停辦了,母親胡文秀見劉胡蘭勤奮好學,便利用在家紡線的機會,用家裡蓋麵缸的石蓋片做石板,用石灰塊在上面手把手地教劉胡蘭認字、寫字。
劉胡蘭的祖母經常給她和妹妹愛蘭講苦難的家史和村史,父親劉景謙經常和鄉親們一起去根據地給八路軍送糧食、布匹,他常對女兒說:「答應下八路軍的事,咱就是拼上命也要完成。」
在艱苦的日子裡,平川堅持斗爭的八路軍日夜活動在青紗帳里,劉胡蘭常隨情報員為八路軍送干糧,傳情報。抗日幹部們頑強斗爭的精神,給了她深刻的教育。
1942年,劉胡蘭當上了兒童團長,經常和小夥伴們站崗、放哨,掩護抗日幹部。
一天,晉綏專署抗聯的米主任,正在雲周西村召開幹部會,劉胡蘭發現日軍偷襲,馬上報告米主任,使他們安全轉移。
1942年中共文水縣敵後工作委員會成立了。一天,工委李書記來到雲周西村,傳達黨的指示,劉胡蘭聽了十分高興,積極為落實黨的政策出力辦事,她常隨武工隊員到敵人據點散傳單、貼標語,對敵人展開政治攻勢。就在這時,中共文水縣委委員張振晉同志,隱蔽在雲周西村,秘密領導這一帶的抗日工作。劉胡蘭經常受到他們的幫助和教育。
在艱苦的斗爭中,許多優秀黨員和革命戰士為革命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他們英勇不屈、視死如歸的英雄事跡使劉胡蘭深受教育,特別是15歲的通訊員王士信、武占魁為掩護區長脫險,壯烈犧牲的情景,更使她永生難忘。
黨的教育,先烈的影響,使劉胡蘭更加無畏地在斗爭中鍛煉成長。這年夏天,劉胡蘭和敵工站的劉站長,趁敵人據點唱戲的機會,偵察敵情,順利完成任務。
1943年,日寇為了維護其日益殘敗的局面,拚命地搶糧抓丁,黨領導農民針鋒相對,開展了抗糧斗爭。有一天,敵人又來搶糧食,劉胡蘭機智地把敵人引向破壞抗糧工作的地主家,保護了人民的利益。
1944年夏天,抗日政府決定除掉漢奸劉子仁(住在保賢村),劉胡蘭知道後,經常操心劉子仁的行蹤一天,劉胡蘭在下地回家的路口,看見劉子仁向保賢村走上,馬上報告了區幹部,協助武工隊處決了漢奸劉子仁。
1945年1月,文水縣工委領導全縣萬余軍民打下了西社據點,奪回糧食50多萬公斤,劉胡蘭參加了這次大規模的戰斗,經受了戰火的考驗。5月,八路軍伏擊了偷襲雲周西村的日本侵略軍,在戰斗中,劉胡蘭和青年們主動上前線為八路軍送彈葯,救護傷員。
八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1945年9月1日,八路軍打下了文水縣城。第二天,文水萬余群在縣城集會,歡慶勝利,文水縣人民掀起了擁軍熱朝。中秋節,劉胡蘭和鄉親們一起慰問八路軍。劉胡蘭像一顆幼松迎著抗日的烽火茁壯成長起來。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蔣介石[/url總統與中共未能按時履行停戰協議,國共兩黨開始了內戰。劉胡蘭在共產黨的培養下,投入了新的戰斗。
10月,她參加了中共文水縣委舉辦的「婦女幹部訓練班」。「婦訓班」的生活很苦,擔任小組長的劉胡蘭,經常幫助值日的同學拾柴、做飯、和同學談心。
由於敵人的騷擾,「婦訓班」曾幾次轉移,途中,劉胡蘭拿文件、背糧食,幫助體弱的學員扛行李。她常常鼓勵大家說:「八路軍打仗死都不怕,咱們還能怕困難,怕困難哪能幹革命……」
回村後,劉胡蘭擔任了村婦女救國會秘書,積極組織婦女上冬學,宣傳革命道理,帶領婦女紡線織布、做軍鞋、看護傷員、學習軍事技術、參戰支前。1946年5月,她被調任第五區「抗聯」婦女幹事。6月,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為候補黨員。當時她才14歲。劉胡蘭在黨旗下庄嚴宣誓:「……不怕流血,不怕犧牲,困難面前不低頭,敵人面前不屈服,為共產主義奮斗終身。」不久,她參加了區委組織的土地改革工作組,回雲周西村領導土改運動,正確地執行了黨中央的方針政策,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46年秋天,國軍隊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住文水一帶的八路軍調往晉西作戰,閻錫山趁機掃盪晉中平川,形勢惡化。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減少不必要的犧牲,中共文水縣委根據上級指示,決定留少數幹部組織「武工隊」,堅持敵後斗爭,大批幹部轉移上山,劉胡蘭也接到上山的通知。但經過鍛煉逐漸成熟起來的劉胡蘭,想到自己年齡小易於隱蔽,敵後工作更需要她,請求留下來堅持斗爭,上級批准了她的請求。在艱苦的環境里,她深入敵區;收集情報,發動群眾,開展斗爭。經常出入「青紗帳」,隱匿「古墓穴」;配合「武工隊」打擊敵人,協助「武工隊」鎮壓了雲周西村罪大惡極的反動村長石佩懷。
劉耀梅
劉耀梅,河北阜平縣人。1921年出生。16歲開始從事抗日工作。193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任羅峪村婦救會主任。她為發展全村婦女參加抗日工作,編寫了通俗易懂的《婦女解放歌》。1943年初,為粉碎日軍對晉察冀邊區壯岳區進行的大「掃盪」,不分晝夜地站崗放哨,抬傷員,洗血衣,做軍鞋,搶秋運糧,堅壁清野,多次受到表揚與嘉獎。 1943年12月,日寇荒井部隊血洗阜平縣平陽鄉,劉耀梅剛好在那裡宣傳區武工隊的決議,敵人察覺到了這個重要人物的存在,立即包圍了村莊。12月10日,劉耀梅不幸被捕,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她堅貞不屈。腦羞成怒的荒井暴跳如雷,竟將她綁在樹上,用刀子一塊一塊地割她的肉。劉耀梅一次次昏死,一次次醒來,醒來就痛斥敵人。荒井用刺刀將她身上的肉割下後,當場煮熟吃下去。在折磨了整整三天後,無計可施的敵人將女英雄拖到上平陽村掏心砍頭。劉耀梅壯烈犧牲後,抗日軍民找到了她的遺體,人們含淚把她側翻過來,由八路軍晉察冀畫報攝影記者葉曼之拍攝了後來廣為人知的這幅照片《劉耀梅之死》。 現阜平縣平陽村樹有她的紀念碑。
趙一曼
趙一曼(1905-1936),原名李坤泰,學名李淑寧,又名李一超,四川宜賓人,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著名的女民族抗日英雄。
五四運動期間,趙一曼受到革命思想影響。1924年,大姐夫鄭佑芝用通訊的方式介紹她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6年夏,她加入共產黨,曾任共青團宜賓地委婦女委員和縣國民黨黨部代理婦女部長。1927年夏,武漢政府反共,她轉移到上海,隨即去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翌年與同學陳大榜(陳達邦)結婚。1928年冬,她因疾病和身孕,奉調回國,先後到宜昌、上海、南昌等處做地下工作。 1932年春,她被派到東北地區工作,更名為趙一曼,先後在奉天(沈陽)、哈爾濱領導工人斗爭。翌年,為掩護身份,她曾同滿洲總工會負責人老曹(黃維新)假稱夫妻。1934年7月,她赴哈爾濱以東的抗日游擊區,任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後任珠河區委書記。1935年秋,她兼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三軍一師二團政委,被當地戰士們親切地稱為「我們的女政委」。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趙一曼被中國共產黨派到東北地區領導革命斗爭。1934年擔任中共珠河中心縣委委員兼鐵道北區委書記,組織抗日自衛隊,與日軍展開游擊戰爭。1935年擔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3軍第1師第2團政委,11月,與日偽軍作戰時不幸因腿部受傷被捕。日軍為了從趙一曼口中獲取到有價值的情報,找了一名軍醫對其腿傷進行了簡單治療後,連夜對其進行了嚴酷的審訊。
面對凶惡的日軍,將生死置之度外的趙一曼忍著傷痛怒斥日軍侵略中國以來的各種的罪行。兇殘的日軍見趙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馬鞭很戳其腿部傷口。身負重傷的趙一曼表現出了一個共產黨員堅強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決心,痛的幾次昏了過去,仍堅定地說:「我的目的,我的主義,我的信念,就是反滿抗日。」沒說出一字有關抗聯的情況。
1935年12月13日,因趙一曼腿部傷勢嚴重,生命垂危,日軍為得到重要口供,將她送到哈爾濱市立醫院進行監視治療。趙一曼在住院期間,利用各種機會向看守她的警察董憲勛與女護士韓勇義進行反日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兩人深受感動,決定幫助趙一曼逃離日軍魔掌。1936年6月28日,董憲勛與韓勇義將趙一曼背出醫院送上了事先雇來的小汽車,經過輾轉後,趙一曼到了阿城縣境內的金家窩棚董憲勛的叔叔家中。6月30日,趙一曼在准備奔往抗日游擊區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軍趕上,再次落入日軍的魔掌。趙一曼被帶回哈爾濱後,兇殘的日本軍警對她進行了老虎凳、辣椒水等更加嚴酷的刑訊,但她始終堅貞不屈。日軍知道從趙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用的情報,決定把她送回的珠河縣處死「示眾」。8月2日,趙一曼被押上去珠河的火車,她知道日軍要將她槍斃了,此時,她想起了遠在四川的兒子,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紙筆,給兒子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遺書:「母親對於你沒有能盡到教育的責任,實在是遺憾的事情。母親因為堅決地做了反滿抗日的斗爭,今天已經到了犧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寧兒啊!趕快成人,來安慰你地下的母親!在你長大成人之後,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中國人民會永遠牢記女民族英雄趙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跡。新中國成立後,朱德為趙一曼題寫了「革命英雄趙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哈爾濱市將她戰斗過的一條主街命名為一曼大街。1962年4月9日,郭沫若為趙一曼題寫了一首充滿革命激情的詩篇:
蜀中巾幗富英雄,石柱猶存良玉蹤。
四海今歌趙一曼,萬民永憶女先鋒。
青春換得江山壯,碧血染將天地紅。
東北西南齊仰手,珠河億載漾東風。
成本華
成本華(1914年---1938年),安徽省和縣人。1938年初日本侵略者侵入安徽省和縣,遭到和縣人民的武裝抵抗,成本華指揮戰斗,被日本侵略軍俘獲,她英勇不屈,視死如歸,被殘酷殺害。犧牲時年僅24歲。
1938年初,山下弘一所在的日軍中隊侵入安徽和縣,遭到中國人的武裝抵抗。後來,他們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國人,其中一名是個很漂亮的中國女子。鬼子兵很快搞清楚,這個漂亮的中國女子名叫成本華,是和縣本地人,24歲,負責指揮這次抵抗。鬼子要成本華投降,成本華輕蔑地看著鬼子,一言不發。隨軍的日本記者拍下了這一幕。鬼子就把成本華連同其他參與抵抗的中國人關押起來。然後,鬼子們集體強奸了成本華。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參與了這次野獸般的強暴。幾天後,鬼子要撤退,他們再次集體強奸了成本華,並把抓住的中國人全部刺殺、槍殺。在槍殺、刺殺中國人時,鬼子把成本華捆綁著,帶到現場,讓成本華觀看他們的殺人表演。成本華冷冷地看著鬼子們的獸行,強烈的蔑視寫在她的臉上、嘴角上。殺完幾十名中國人後,鬼子們累了,找來幾個板凳,靠在和縣古老的城牆腳下休息。慘淡的陽光照著斑駁的城牆,照著獰笑著的鬼子,照著地上血淋淋的屍體,陰森恐怖。鬼子解開成本華身上的繩索,讓隨軍的日本記者給成本華拍照。成本華輕輕活動一下被綁得發麻的雙臂,然後,理一理凌亂的頭發,面朝太陽,雙手交叉抱在胸前,輕蔑地微笑著,從容面對死亡。拍完照,幾個鬼子發瘋般地把刺刀刺進了成本華的身體
以上內容轉載自網路知道 no58pp 回答.
❸ 民國史上的四大美女土匪不為人知的人生結局
1、程蓮珍 (1921-1998年),乳名程幺妹,又稱「陳大嫂」,布依族,貴州長順人。她少女時由於長得窈窕高挑,皮膚細嫩白皙,面容清秀,被稱為「宜林山國第一美人」;名聲在外,被水波龍鄉板溝寨大地主陳正明經過多方促合娶為二房。她天生聰明,不但學會了騎馬,也學會了打槍。陳正明病死後,陳姓近房為搶奪其千頃良田,糾集一夥人圍攻程蓮珍的住處,她持雙槍和家丁一起還擊,擊退歹徒,從此「雙槍女」的名聲遠近聞名。>程蓮珍為保住財產,與惠水縣白日鄉鄉長、原 *** 第89軍的營長羅紹銓攀親結友。羅紹銓暗地動員隨行副官、其弟羅紹凡與她結婚。兩人不久過起同居生活,還不斷到鄉下去收租、處理家務。她豐姿綽約,躍馬馳騁在崇山峻嶺之中,且雙槍神射、膽略過人、心機多端,歷經了新舊社會的人間風雨解放初期,在 *** 3年多的剿匪斗爭中,這個女匪首屢屢僥幸漏網,並使 *** 戰士傷亡,某部司令員為此引咎寫下辭呈。1953年2月當女匪首被捕獲要槍決時, *** 主席得知後指出她是女的,又是少數民族,「不可殺!應採取七擒七縱辦法」。程蓮珍由此獲釋,並被人稱為「女孟獲」。>後來她積極配合 *** 進行剿匪斗爭,屢立戰功,進山搜剿,有22名匪徒被她勸降,有3名頑匪被擊斃。1957年冬程蓮珍被安排進縣城當工人,1960年7月成為縣政協委員。其故事最早由布依族作家王廷敏伍珍發表在1989年四川《處女地》雜志上,題為《 *** 片言釋女匪》。2003年,王廷珍再次以其故事為素材出版長篇小說《一個女匪首的傳奇經歷》。2005年,王廷珍和周唯一合著的《風雨蓮花被 *** 義釋的「女孟獲」傳奇》出版。2008年改編成10集電視劇《女匪首》。2009年拍攝40集連續劇《最高特赦(又名大西南剿匪記)》,由馬蘇演她。> 2、趙洪文國 (1881 1950年),漢軍旗人後裔,夫姓趙,本名洪文國,人稱「趙老太」,民間稱之為「雙槍老太婆」(小說和電視劇《紅巖》里有此形象),遼寧岫巖人抗日戰爭時期她屢挫屢戰,協助其三子趙侗組織創建遼南「少年鐵血軍」、「抗日鐵血軍」、河北「國民抗日軍」、河南「太行山光復軍」以及「晉察冀游擊縱隊」,當時被國人譽為「游擊隊之母」、「民族之母」,毀家紓難,轉戰南北,馳騁沙場,屢挫屢戰,前仆後繼,英勇殺敵,頻創佳績,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她的三子趙侗、愛女趙理智,均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都是愛國民族英雄。歷經13年的血與火,直至抗戰勝利,趙氏家族為國捐軀30餘人。>蔣介石與腰插雙槍的趙老太太合影留念,並結拜為兄妹。蔣夫人宋美齡在1938年婦女節發表文章,稱趙老太太為「全國婦女之楷模」,把她比作孟母、岳母。宋慶齡、何香辯辯凝、宋靄齡、朱光珍、史良等婦女界名流也紛紛題詞贊趙老太太為「女中模範」、「母教救國」、「求中華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趙老太太頑強抗敵的精神做領導先鋒」。馮玉祥與趙老太太成為摯友,贊她是「女中豪傑」,「句句英雄話,愧死男兒漢」。愛國人士陶行知和著名作家謝冰心共同編著《趙老太太》一書,陶行知還在該書中寫《趙老太太》詩贊。>1949年4月,趙洪文國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蔣介石委託,組織冀熱遼邊區游擊第二路綏靖縱隊,其四子趙連中任總司令,橋灶或駐扎重慶。他們建立大陸游擊區(其實就是潛藏在大陸的匪幫),阻止 *** 第16兵團起義,槍殺 *** 談判代表,圍攻並佔領川西的溫江、崇慶、郫縣、金堂、新都及川東的秀山等多座縣城。1950年2月趙洪文國被捕,拒不投降。 *** 西南軍區軍法處判處其死刑,於1950年「三反五反」運動中執行槍決。趙連中亦同時被處決,時年25歲。> 3、「雙槍」駝龍 >後來她積極配合 *** 進行剿匪斗爭,屢立戰功,進山搜剿,有22名匪徒被她勸降,有3名頑匪被擊斃。1957年冬程蓮珍被安排進縣城當工人,1960年7月成為縣政協委員。其故事最早由布依族作家王廷珍發表在1989年四川《處女地》雜志上,題為《 *** 片言釋女匪》。2003年,王廷珍再次以其故事為素材出版長篇小說《一個女匪首的傳奇經歷》。2005年,王廷珍和周唯一合著的《風雨蓮花被 *** 義釋的「女孟獲」傳奇》出版。2008年改編成10集電視劇《女匪首》。2009年拍攝40集連續劇《最高特赦(又名大西南剿匪記)》,由馬蘇演她。> 2、趙洪文國 (1881 1950年),漢軍旗人後裔,夫姓趙,本名洪文國,人稱「趙老太」,民間稱之為「雙槍老太婆」(小說和電視劇《紅巖》里有此形象),遼寧岫巖人抗日戰爭時期她屢挫屢戰,協助其三子趙侗組織創建遼南「少年鐵血軍」、「抗日鐵血軍」、河北「國民抗日軍」、河南「太行山光復軍」以及「晉察冀游擊縱隊」,當時被國人譽為「游擊隊之母」、「民族之母」,毀家紓難,轉戰南北,馳騁沙場,屢挫屢戰,前仆後繼,英勇殺敵,頻創佳績,在海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她的三子趙侗、愛女趙理智,均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都是愛國民族英雄。歷經13年的血與火,直至抗戰勝利,趙氏家族為國捐軀30餘人。>蔣介石與腰插雙槍的趙老太太合影留念,並結拜為兄妹。蔣夫人宋美齡在1938年婦女節發表文章,稱趙老太太為「全國婦女之楷模」,把她比作孟母、岳母。宋慶齡、何香凝、宋靄齡、朱光珍、史良等婦女界名流也紛紛題詞贊趙老太太為「女中模範」、「母教救國」、「求中華民族解放大道自由平等地位,趙老太太頑強抗敵的精神做領導先鋒」。馮玉祥與趙老太太成為摯友,贊她是「女中豪傑」,「句句英雄話,愧死男兒漢」。愛國人士陶行知和著名作家謝冰心共同編著《趙老太太》一書,陶行知還在該書中寫《趙老太太》詩贊。>1949年4月,趙洪文國由北平再次南下,受蔣介石委託,組織冀熱遼邊區游擊第二路綏靖縱隊,其四子趙連中任總司令,駐扎重慶。他們建立大陸游擊區(其實就是潛藏在大陸的匪幫),阻止 *** 第16兵團起義,槍殺 *** 談判代表,圍攻並佔領川西的溫江、崇慶、郫縣、金堂、新都及川東的秀山等多座縣城。1950年2月趙洪文國被捕,拒不投降。 *** 西南軍區軍法處判處其死刑,於1950年「三反五反」運動中執行槍決。趙連中亦同時被處決,時年25歲。> 3、「雙槍」駝龍 (1901-1925年),本名張淑貞(或張素貞),遼寧遼陽人。她出生於農民家庭,但天生漂亮,知書達禮,膽略過人。戰亂中母親過世,與父親張老好相依為命。16歲跟人私奔至寬城子(即今長春),被騙賣入妓院。後遇常來作客的當地土匪首領王大龍(本名王福橖),由其贖身,兩人結為夫妻,很快成為首領之一,號為駝龍;不久大龍戰死,她成為首領。>其匪幫活躍於東三省一帶,經常出沒在五常、榆樹、雙城等地,將隊伍改名為「仁義軍」,一度發展至2000人以上,亦正亦邪;後因打死日本駐軍,引起奉系東北軍圍剿。她慣使雙槍,驍勇善戰,屢次挫敗圍剿的官兵。但在日本、奉軍和當地民團的圍剿下,在亂石山全軍覆沒;隻身逃出,無處投奔,遂落腳於公主嶺妓院,再次為妓。1925年1月8日在鴻順班妓院被捕,19日被槍決於長春。駝龍被處決是轟動當時的大事件,其名字傳遍白山黑水,報道、故事和傳說不翼而飛。一位出生在長春的作家說,他4歲時母親抱他去看一場熱鬧,被槍斃的人是一個三十幾歲(應該是25歲)的女人,據說是個女土匪。人們並不仇視她,而是以驚羨的口吻傳頌她如何勇猛,如何雙手使槍。> 4、田玉蓮 (? 1965年),湖南省湘西地區張家界市(原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桑植縣人,號稱「中國大陸上最後一個土匪」覃國卿的老婆覃國卿(1919-1965年),桑植隔壁大庸一個惡霸地主之兒。性情乖戾,頑劣異常;因小時出過天花,臉上留有麻點,平日喜歡偷雞摸狗、打家劫舍,綽號「卿桿子」、「卿麻子」。1934年賀龍率軍打下大庸,建立湘鄂川黔革命根據地,覃父在打土豪分田地時被處決。父死母嫁,覃國卿懷著對工農 *** 的一腔深仇,到土著武裝義安鄉民團當了兵,並練就了一手百步穿楊、左右開弓的好槍法。>1937年,覃國卿殺了時任保安隊副的堂叔,霸佔了頗有幾分姿色的堂嬸。有了幾條槍,他便扯起大旗自封隊長,組織一支獨立的土匪隊伍。他見鄰縣女學生田玉蓮人才出眾,即強拉其為壓寨夫人。從此成了當地一霸,橫行鄉里,無惡不作,數年間干盡喪盡天良的壞事,死在他槍口下的百姓難以計數, *** 和霸佔婦女近百人,百姓怨聲載道,忍無可忍。而田玉蓮也迅速與他臭味相投、狼狽為奸,助紂為虐、為虎作倀,同樣作惡多端,為害鄉里。>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湖南省軍區下令清剿殘匪,稱決不讓一個殘匪進入社會主義。翌年1月,我 *** 141師423團奉命進駐大庸剿匪,許多土匪迫於壓力,繳械投降。可死心塌地與人民為敵的覃國卿、田玉蓮夫婦,根本沒把新生政權和剿匪大軍放在眼裡,竟變本加厲帶領匪徒繼續作惡,氣焰十分囂張。 *** 大隊人馬出動,才把覃國卿一夥趕進深山野林,並陸續對其殘余進行圍剿,只剩下覃國卿和田玉蓮兩人。自此,他倆因目標小、行動快,像鑽地鼠似的這山奔那山、東洞鑽西洞,經常往返於大庸、永順、桑植之間。人們對其防不勝防,稱他為活鬼活魔。>1965年1月1日,湖南省軍區司令員劉子雲下達剿滅覃國卿和田玉蓮的命令,部隊、公安、民兵一齊出動,同時恢復湘西剿匪指揮部,特設永順、大庸、桑植三縣分指揮部。一時間,在湘西掀起自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二次剿匪 *** ,可以說是「軍民齊動員,圍打殲滅戰」。3月23日,他們藏身在桑植縣利福公社棉花大隊附近。覃國卿為正在懷孕的田玉蓮下山尋找食物時,還把行路的余構良殺害。他的滔天罪行引起民眾公憤,男女老少紛紛表示要為剿匪出力。 *** 剿匪分隊接到報告,當晚便組織三縣部隊、民兵、群眾近萬人,對其形成多層包圍圈,大小山頭被圍得水泄不通。他們藏在永順公路旁一個小缸缽狀巖洞里,決定孤注一擲,把孩子生下後再做打算。>翌日凌晨,大搜山開始了。上午8時,青安坪田家崗大隊民兵排已搜到缸缽狀洞前,他們迅速向洞口靠攏。已成驚弓之鳥的覃國卿和田玉蓮見大勢已去,再也不敢挪動身子。但在這大軍壓境、四面楚歌的情形下,這個頑固的土匪頭子仍不投降。公安少尉謝茂雙將兩枚手榴彈投進洞內,只聽「轟隆」一聲,手榴彈爆炸,覃國卿當即被炸死。田玉蓮被活捉,經審訊後才被處決(一說兩人當場雙雙被擊斃)。>
❹ 隋唐演義中的四大美女,哪一位最適合娶來做老婆
第一位、東方玉梅
那麼這個東方玉梅到底有多麼漂亮,有記載說東方玉梅長得不高也不矮,臉蛋漂亮,面帶桃花有著柳葉眉,有著水汪汪的大眼睛,而且還是北齊有名的將軍東方彥的女兒,東方玉梅的師父也是一個將軍叫丁延平是用雙槍的,這個丁延平的武功很高,羅成都敗給了他,丁延平將一身武藝都傳授給了東方玉梅,在東方彥戰死沙場之後,東方玉梅就來到了霓虹關的戰場上,當時守關的大將是新文禮,最後沒有辦法投奔了他,成為了新文禮的妻子,而新文禮的性格非常的暴躁,經常對東方玉梅大罵。
她與父親、哥哥弟弟一同前去剿殺瓦崗時,除了一些意外。 裴翠雲獨身進瓦崗,要求瓦崗之人為裴元慶治好眼睛。程咬金答應,並將好條件,事成之後,裴翠雲嫁給程咬金。裴翠雲將裴元慶接到瓦崗,魏徵為其治病,很快痊癒。裴元慶身在瓦崗,方知瓦崗之人並非自己所認為的草寇,但聖命難違,他拒絕加入瓦崗。而裴翠雲則命人接來母親,要嫁給程咬金。
❺ 近代女英雄人物
1、薛紹徽:中國近代第一個女翻譯家。她是近代著名外交官陳壽彭的妻子,1899年,陳壽彭翻譯了《江海圖志》 ,1900年,夫妻合譯了法國科幻小說大師儒勒·凡爾納的《八十日環游記》,由經世文社出版,首版譯者署名是薛紹徽。
5、鄭毓秀:中國第一個女博士。祖父鄭姚,是同盟會會員,她早年也投身革命,曾參與刺殺袁世凱,為躲避追捕於1914年被迫出國留學。1924年,鄭毓秀獲得巴黎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女性第一位博士。
回國後,她在上海創辦了律師事務所,成為中國第一位女律師。她也是集諸多"第一"於一身的女性——民國政府時期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第一位地方法院女性院長、審檢兩廳廳長、第一位非官方女性外交特使、第一位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