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紅軍四渡赤水河,是哪四渡
四渡赤水的四個渡口―――土城(一渡)、二郎灘(二渡)、茅台(三渡)、太平渡(四渡)
『貳』 四渡赤水河採用的是什麼戰術
仔細來說,就是聲東擊西,避實擊虛。
就像你炒股票一伏叢樣,當你認為應握棗該漲了應該要買股票了,
可莊家偏偏來個大跌,套牢你沒商量,
當你覺得應該割肉止損了,可偏偏就大漲了。
相比之下,老蔣在當時就像一個可憐的散戶,
當他認為紅軍不會過來時,紅軍偏偏殺過來了,
當他認為紅軍會過來時,偏偏紅軍渡河了,
郁悶的老蔣,人家散戶被套牢1、2次就漲經驗了,
可他卻連續被紅軍坐莊套牢了4次,成為一時笑談,呵呵缺皮櫻
『叄』 長征途中,四渡赤水河的歷史作用是什麼
四渡赤水是毛澤東在軍事指揮上最得意之作,毛澤東運用高度靈活的戰略戰術指揮中央紅軍在四渡赤水作戰中機智地擺脫了國民黨百萬大軍亂櫻的廳孫圍追堵截,跳出了包圍圈,使中央紅軍徹底擺脫了全軍覆滅的危局,改變了紅軍的命運,也改變了中國革命的命運,使中國革命從此走向嘩伏叢勝利,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打敗了國民黨反動派,建立了新中國。如果沒有四渡赤水的勝利,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極有可能被蔣介石徹底消滅,就不會有後來的中國革命的勝利,就不會有社會主義新中國。毛澤東在紅軍四渡赤水作戰中,將他的軍事指揮藝術發揮到了極至。在中國軍事史上乃至世界軍事史上罕見。
『肆』 為什麼要四渡赤水河,目的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四渡赤水,引出滇軍,揮師雲南,突出重圍,實現北渡長江之戰略目標.
『伍』 紅軍長征強渡大渡河,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的具體時間
1、強渡大渡河:1935年5月24日-25日。
意義:強渡大渡河是紅軍的一次生粗如御死之戰,能否渡過河去,是中國革命的關鍵。渡過大渡河,使作戰部隊增強了信心,鼓足了勇氣,為作戰取得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四渡赤水河: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
意義:四渡赤水河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四渡赤水河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3、巧渡金沙江:1935年5月3日至5月9日。
意義:中國工農紅軍中央紅軍渡過金沙江,擺脫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粉碎了蔣介石欲將紅軍圍殲於川、黔、滇地區的計劃,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5)韓國美女遊玩中國四渡赤水河畔擴展閱讀
長征的意義:
1、在長征途中形成的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堅持獨立自主和實事求是原則,不斷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確立了正確的軍事路線、組織路線,並完成了黨的政治路線的歷史性轉變。
2、長征最終推動了全民族抗戰局面岩岩的形成。而在長征中錘煉和凝結起來的意志、智慧和精神,對此後中國共橡困產黨的發展和壯大,對此後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不斷取得偉大勝利,產生了不可估量的深遠作用。
參考資料
網路-四渡赤水河
網路-巧渡金沙江
網路-強渡大渡河
『陸』 四渡赤水河的故事
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卜攔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
在毛澤東主席、周、朱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塵弊顫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6)韓國美女遊玩中國四渡赤水河畔擴展閱讀
四渡赤水戰役,紅軍能夠從敵我雙方的實際情況出發,不斷調整行動方向。遵義會議前,敵派敗我力量對比極為懸殊,為保存有生力量,毛澤東主席等人決定放棄去湘鄂川黔邊境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進軍,避免了中央紅軍遭致覆滅的危險。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等又鑒於紅軍處於遭受敵人四面圍堵的不利態勢和黔北地區迴旋地域有限等情況,毅然放棄建立川黔根據地的打算,決定率領中央紅軍跳出敵人重圍而北渡長江,以開創川西或川北根據地。
但是,紅軍一渡赤水後,由於敵情急劇變化和張國燾不執行黨中央的命令,北渡長江已不可能,又果斷率師向扎西集結,在川黔滇邊境尋求新的機動,直至二渡、三渡、四渡赤水,最後巧渡金沙江,終於實現了北渡長江的計劃。
『柒』 四渡赤水的四渡是哪四度
1、一渡赤水
遵義會議後,中革軍委向各軍團首長下達了《渡江作戰計劃》,擬定:中央紅軍各部進至赤水、土城附近地域後,分3路縱隊由宜(賓)瀘(州)間的藍田壩、大渡口、江安一線北渡長江。
1935年1月19日,中央紅軍由遵義地區出發,分三路向川南開進。右路紅1軍團,牽制綦江、合江之敵,由松坎出發,經溫水、習水向赤水隱握疾進;中路紅5、9軍團及軍委縱隊,由遵義、婁山關出發,經官店襲擊習水、土城之敵;左路紅3軍團,由灶鎮慶懶板凳出發,迅速擺脫尾追和側擊之敵,向土城前進。
2、二渡赤水
中央紅軍進至扎西地區,敵仍判斷我軍將北渡長江,除向宜賓段各主要渡口增兵外,又調滇軍和川軍潘文華部向扎西地區逼近,企圖對我分進合擊。
鑒於敵軍主力已大部被我軍吸引到川滇邊境,黔北兵力空虛的情況,我軍決定出敵不意的回師東進,折回貴州。我軍先頭1個團先敵搶渡二郎灘,成功地掩護部隊於2月18日至20日,在太平渡、二郎灘第二次渡過赤水河。
紅軍二渡赤水,回師黔北,完全出乎蔣介石的意外。之後中央紅軍攻佔了遵義城,遵義地區的這次作戰,歷時五天,擊潰和殲滅敵2個師又8個團,俘敵3000餘,是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以來取得的一次最大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士氣,打擊了敵人的反動氣焰。
3、三渡赤水
軍遵義大捷後旅棚,蔣介石於3月2日急忙飛往重慶,親自指揮對紅軍的圍攻。為粉碎敵人新的圍攻,我軍將計就計,偽裝在遵義地區徘徊尋敵,以誘敵迫進,然後再轉兵西北,尋求新的機動。
同時,以紅3軍團向西南方向的金沙佯動,調動敵周渾元部向南和吳奇偉部向西,爾後轉用兵力攻擊魯班場守敵。我軍這一行動果然調動了敵人,當敵吳奇偉部北渡烏江和滇軍孫渡部靠近我軍之際,3月11日,我軍突然轉兵向北,於15日進占仁懷,16日從茅台第三次渡過赤水河,再入川南。
4、四渡赤水
為進一步造成敵之錯覺和不意,3月21日,我以1個團的兵力偽裝主力,繼續向川南的古藺、敘永方向前進,引敵向西。我主力則以快速的行動回師東進,於22日,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再次折回貴州境內。28日,紅軍穿過鴨溪、楓香壩之間的敵碉堡封鎖線,直達烏江北岸。
29日夜,我軍先頭團1個排利用雷雨掩護,乘竹筏到達對岸,順利地攻佔了渡口,至31日,除紅9軍團於烏江北岸繼續牽制敵人外,紅軍主力向南全部渡過了烏江,巧妙地脫離了敵人的包圍圈。
(7)韓國美女遊玩中國四渡赤水河畔擴展閱讀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
『捌』 小學六年級作文800字:紅軍四渡赤水河
作文標題: 紅軍四渡赤水河
關 鍵 詞: 小學六年級 800字
字 數: 800字作文
本文適合: 小學六年級
作文來源: https://zw.liuxue86.com
本作文是關於小學六年級800字的作文,題目為:《紅軍四渡赤水河》,歡迎大家踴躍投稿。 歡迎閱讀《作文:紅軍四渡赤水河》,「作文網」每日為您更新更多優秀的「六年級作文」,請隨時關注!
來自:作文大全 紅軍四渡赤水河來源:作文網 zw.liuxue86.com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七十周年,回顧紅軍長征的艱苦歷程,我們生活在這片熱土上的少年,更是感觸頗深。我的家鄉——古藺縣太平渡,到處傳頌著當年紅軍的故事,因為她是紅軍長征途中四渡赤水的重要渡口,紅軍曾從這里幾次渡過赤水河。 在每天每人吃三兩毛糧的艱苦長征中;天險激流與雪山草地的惡劣環境下;在前截缺輪清後追的強大敵人面前,憑著堅強的信念,無畏的精神,無比的辛勞,戰勝了隨時可能出現的生死考驗。如果說,紅軍長征是中國革命的一次關鍵舉措,那麼,四渡赤水則是長征中關鍵的關鍵。沒有長征北上抗日,中國革命的勝利就要推遲。同樣,沒有四渡赤水調動了敵人,長征的勝利也不是那麼的容易。 四渡赤水是毛主席戰略戰術上的得意之筆,是古今中外戰爭史上調動敵人,牽制敵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光輝戰例,可說是絕無僅有。古藺是一塊光榮的紅土地,七十年前,毛澤東率領工農紅軍舉行了千古壯絕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赤水河畔譜寫了「四渡赤水」的英雄史詩。「四渡赤水」期間,紅軍三次轉戰古藺,途經太平、二郎、雙沙等66個鄉、38個場鎮,歷時54天。在太平渡和二郎灘等渡口進行了二渡和四渡赤水,在雙沙召開了遵義會議後第一次由毛澤東主持的政治局會議,作文發布了《告全體紅色戰士書》,在二郎鎮開倉分鹽桐慧,救助勞苦百姓……赤水船工搖櫓撐船。太平、二郎百姓下門扛木幫助紅軍渡河,純朴的山民冒著生命危險救護紅軍傷員,張二婆收養伏前了賀子珍在雙沙生下的孩子,二郎灘人用郎酒勞軍,全縣有八百熱血男兒隨軍北上,為共和國的誕生立下了不朽功勛。紅軍業績千古流芳,古藺人民永誌不忘。 事實上,長征它體現出一種精神,向我們昭示,古藺七十萬人民將發揚紅軍光榮傳統,以紅軍一往無前的英雄氣概,向貧困宣戰。「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展望二十一世紀,我們深信,古藺人民有信心也有能力把古藺這塊紅軍走過的熱土,建設得繁榮富強,赤水河一寫會再度輝煌!
《紅軍四渡赤水河》這篇優秀的「六年級作文」由作文網收集,來源於互聯網和會員投稿,僅供參考和學習,轉載請註明出處。
『玖』 紅軍為什麼要四渡赤水河!
為了擺脫蔣介石的圍剿。
遵義會議召開後,國民黨40萬大軍從四面八方涌來,把黔東北團團圍住,企圖將中央紅軍35000多人圍殲於烏江西北地區。局勢變得更加嚴峻了。
中革軍委決定,部隊從1935年1月19日開始逐次向北轉移,在川黔交界處的赤水、土城地區集中。此時,川軍後續部隊4個旅迅速增援。
毛澤東等根據各路國民黨軍隊正奔集而來進行圍堵的新情況,判明原定的北渡長江計劃已不能實現,遂決定立即撤出戰斗,西渡赤水河,向古藺以南地區前進,尋機北渡長江。
(9)韓國美女遊玩中國四渡赤水河畔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四渡赤水戰役歷時三個多月。這次戰役,紅軍實行高度靈活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迂迴穿插於敵人數十萬重兵之間,積極尋求戰機,有效地殲滅敵人。從而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粉碎了敵人妄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計劃,使中央紅軍在長征的危急關頭氏攔知,從被動走向主動,從失敗走向勝利。
四渡赤水戰役,是毛澤東根據情況的變化,吸取前幾次戰斗的教訓,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為紅軍衡毀贏得了時機,創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毛澤東曾說,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筆」。而美國作家哈里森·索爾茲伯里在所著的《長征——前所未聞的故事》中寫到:長征是獨一無二的,長征是無與倫比的。而四渡赤水殲消又是「長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拾』 紅軍四渡赤水都是在什麼位置度的,每次在赤水河什麼位置渡的
紅軍一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土城
紅軍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紅軍三渡赤水的渡口之一:茅台
紅軍四渡赤水主要渡口之一:二郎灘
一渡赤水:1935年1月29日,紅軍分3路從猿猴(今元厚)場、土城南北地區西渡赤水河,向四川省古茼、叔永地區前進。
二渡赤水:2月18~21日在太平渡、二郎灘渡過赤水河,向桐梓地區急進;同時以紅5軍團的1個團向溫水方向開進,以吸引追擊之川軍。
三渡赤水:3月16日至17日,16~17日在茅台及其附近西渡赤水河,向四川南部的古藺、敘永方向前進。19日,紅軍攻佔鎮龍山,接著進至大村、鐵廠、兩河口地區。
四渡赤水:於3月21日晚分別經二郎灘、九溪口、太平渡東渡赤水河,從敵重兵集團右翼分路向南急進。26日進至遵義、仁懷大道北側干溪、馬鬃嶺地醫。
四渡赤水之戰,毛澤東等根據情況的變化,指揮中央紅軍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之間,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調動和迷惑敵人,刨造戰機,在運動中殲滅了大量國民黨軍,牢牢地掌握了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戰略轉移中有決定意義的勝利。這是中國工農紅軍戰爭坦行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10)韓國美女遊玩中國四渡赤水河畔擴展閱讀:
1960年,英國陸軍元帥蒙哥馬利在訪問中國時,盛贊毛澤東指揮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可以與世界歷史上任何偉大的戰役相媲美。毛澤東卻說:「四渡赤水才是我的得意之筆。」
四渡赤水是中央紅軍長征中,在貴州、四川、雲南三省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同國民黨軍進行的運動戰戰役。它也是遵義會議毛澤東進入決策核心後,指揮的第一個戰役行動。
四渡赤水,是中央紅軍長征中最驚心動魄而又最精彩的一次軍事行動,是紅軍自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取得的第一個重大勝利,扭轉了長征以來的被動局面,為實現北進的戰略目標創造了有利條件。
這一勝利,雄辯地證明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軍事路線,符合中國革命和革命戰爭的實際。戰役期間,毛澤東從周恩來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到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再到黨的三人軍事指揮小組成員,不僅在實際上,而且在名義上,進一步確立了在黨和紅軍的領導地位。
毛澤東的軍事指揮藝術得到豐富和發展
與在井岡山時期和中央蘇區時期依託根據地指揮作戰不同讓冊嘩,四渡赤水作戰,是在失去根據地無後方依託,又經姿叢常面對數倍甚至十多倍的國民黨軍圍追堵截的嚴峻形勢下進行的。
毛澤東的軍事指揮藝術和戰略戰術得到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突出的特點是發揮紅軍徒步快速機動的能力,「走」「打」結合:以「走」調動敵人,為「打」創造戰機;以「打」挫敗敵人,為「走」創造條件。
在「走」「打」的同時,又輔之以「變」和「詐」,即敵變我變,兵不厭詐。在毛澤東的指揮下,紅軍化被動為主動,靈活地變換作戰方向和作戰地區,在數十萬敵人之間飄忽往來,主動創造和尋找戰機,有效殲滅敵人,從而牢牢掌握了戰場主動權。
四渡赤水,是中國工農紅軍戰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典型戰例,是「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的真實寫照,也因此被毛澤東本人認為是他軍事生涯的「得意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