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你都用過哪些好看的風景壁紙圖
莫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與山西大同雲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合稱為中國四大石窟。
㈡ 甘肅美女多嗎
你要仔細找,很多的
㈢ 莫高窟45窟菩薩(盛唐)-形象特徵與造型特徵是什麼 莫高窟45窟菩薩(盛唐)-形象特徵與造型特徵是什麼
敦煌莫高窟的表現形式,有橫卷式、屏風式、經變式、主體式、三聯式、插圖式數種,其表現的內容,亦有詳略之異。其中以莫高窟第45窟南壁所見保存最為完好,並有清晰的榜題遺留,是我們判斷畫面表現內容的重要依據。在此變相的中央,是一個高大的觀音菩薩像,首戴花冠,項飾瓔珞等,身著菩薩裝,肌膚圓渾,頗富有貴婦神態,但是,於其嘴角,畫有翠綠色的胡須,似和體態極不相合,似男非男,似女非女,不倫不類,使人看過之後,頗難於理解。如果將其和佛經相對照,此問題也就冰釋而明矣,這里所表現的恰為菩薩中性的特徵,是不足為奇的事。
菩薩,特別是為人們普遍信仰的觀音菩薩,到底是男是女?這是人們經常問及的一個問題,特別是在今天,你要說她是男性,人們都會感到吃驚和不可思議。關於此問題,古今人們多有討論,我們擬作如下的說明:
從佛教本身講,在釋迦牟尼初創佛教之始,他的信徒都是男性,要求他們出家,割斷和家庭、社會的一切聯系,過禁慾行乞生活,嚴禁女性入教。為了引起弟子們的注意,他將婦女、禽獸、魔鬼三者並論,稱之曰「三塗」,都是佛徒修行學道的大敵、破壞者。釋迦牟尼死後,傳衣缽於其高足弟子之一的大迦葉,他仍在堅持其法,在其主持第一結集大會時,所有的釋迦高足弟子,都被邀請,唯有號稱多聞的阿難不在其列。問其因由,其中之一就是他勸釋迦牟尼允許其姨母出家。足見迦葉仍在遵守舊法。釋迦牟尼姨母出家,是佛教中的第一個女徒、比丘尼。嗣後,佛教改變了此條戒律,女子亦可以和男子一樣,成為佛教的信徒,除男女僧徒分居諸多的具體規定之外,還宣稱,女徒如果想取得正果,必須先修男身。在此情況下,要說有女性菩薩,那才是不可思議的。後來佛教發展為大乘教,有了菩薩這種神祇,觀世音菩薩也隨之而出現。一些佛教經典在解釋這一問題時,稱其為中性,即非男亦非女,仍是諱莫如深。至於觀音菩薩的性別及其形象、據《曼殊師利經》的敘說是,此菩薩具有定、慧二德,主慧德者,名毗俱胝,作男性;主定德者,名求多羅,作女形。這是佛經對菩薩性別的說明,也就是說,她可以根據需要而現身,或男或女,都是按照實際情況而變化的。
莫高窟的菩薩彩色塑像頗呈女性特徵。頭作高髻,或花鬘冠,神態生動,狀如貴族婦女,莊重典雅,有如妙齡少女,婷婷玉立,宛如生人,眉畫黛綠,上衣裹織錦天衣,下著錦裙,注入唐代美女風尚,不少菩薩雖嘴角描畫綠色胡須,但男性特徵不如女性突出與多樣,故時謂:端嚴柔弱似妓女之貌,故今人誇菩薩如宮娃也(《中國美術辭典、洞窟、摩崖像》)。菩薩造像的女性化表明唐代婦女社會地位的提高,或者說是唐代較為開明的婦女觀的藝術折射」雲雲,對他的這種看法,我們認為他所描繪的菩薩造型,是符合敦煌莫高窟畫塑藝術中所呈現出的菩薩和觀音的形象的,但只抓了表面的主要的特徵,如我們前面所及的男性,女性區別的重要標准,卻未能觸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