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中國12大美女書法家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中國12大美女書法家

發布時間: 2023-05-25 14:17:33

Ⅰ 古代女書法家有哪些

中國歷代出了不少女書法家,周代魯國秋胡之妻,在丈夫不在身邊,而獨居家中,在浴蠶採桑的勞作中創出一種名叫「雕蟲篆」的書體,其字體遒律、垂畫纖長、旋繞屈曲,有若蟲形。時人也稱之為「戰筆書」。到了唐代,有人又稱之為「蟲書」。

到了東漢末年,又出現了能詩善書的才女蔡文姬,她是曹操的老師——東漢文學家兼書法家蔡邕的女兒,她的筆法乃由其父傳授,後來,她又把此種父親穎悟自創的筆法轉授魏國大臣鍾繇(歷代名書家之一)。

後漢還有位值得一提的女書家叫扶風馬夫人,她是當時大司農皇甫規的妻子。她善屬文,能草書外還兼工隸書。

到晉代,中國書法史上極為光輝燦爛的一個時期,又出了一個女書法高手,即盡人皆知的「書聖」王羲之老師衛夫人,其名鑠,字茂漪,晉代汝陰太守李矩之妻。她擅長隸、真、行書,據說,衛夫人的筆法乃自鍾繇一脈相傳而來,後又經她轉授王羲之。唐人曾經形容過衛夫人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舞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波浮霞」。由上述可見,衛夫人書風當屬秀美一路。她也精於理論,據說《筆陣圖》就是她對於書法實踐的總結之言。

書法發展到了唐朝,中國史上一代女皇武則天,也鍾情於書藝,她以晉人王導一族家傳書跡摹拓,使得她的行草書,筆致清婉,氣勢寬宏,自具章草遺意外,侵侵兼有丈夫氣慨。

在唐代,還有吳彩鸞,她以小楷書聞名後世,字劃雖小而寬綽不倫,落筆如飛。

宋代書法:由法重轉以尚意為主。其中楊妹子,是宋朝宮中頗知名的女書家。她乃宋寧宗恭聖皇後的妹妹,其書:意氣瀟散雅逸,有別於唐人之法度森嚴,蔚為可觀。她曾題詞於宋名畫家馬遠的《松院鳴王琴圖》之左方雲:「閑中一弄七弦琴,此曲少知音。多因淡然無味,不比鄭聲淫。 松院靜,竹樓深,夜沉沉。清風拂影,明月當軒,誰會幽心?」字體波撒秀穎,妍媚柔美,映帶縹緗。

宋時還有女書家王英英,雖是楚州一名官妓,但好學善書,書學顏魯公。據傳宋四家之一的蔡襄亦曾經傳授過她筆法。她的榜書寫得很好,梅曉臣曾寫詩稱贊她的書法「山陽女子大字書,不學常流事梳洗。親傳筆法中郎孫,妙畫蠶頭魯公體。」王英英的書法,用墨濃稠卻行筆迅捷,字態多變。獲得詩人梅曉臣寫詩稱贊的還有一位時人稱之唐氏的女書家,詩題《泗州觀唐氏書》:「唐氏能書十載聞,誰教精絕到紅裙。百金買盡蒲葵扇,不必要求王右軍」。

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其妻管道升善畫能書,其心向佛,曾手書《金剛經》至幾十卷,贈與各地寺廟,書風似極趙松雪。

有明一代,名士解縉之母高妙瑩,頗善小楷,書藝敏妙外,還曉音律、精術數,女工更為絕倫。

邢慈靜,公認是明代最擅盛名的女書家。她是當時少卿邢侗之妹,貴州左布政馬拯之妻。她書風高古,以李北海、衛夫人、管道升為宗,兼承哥哥邢侗筆法,妙麗姿致。她晚年所書巜自書雜詩》,情真詞雅,筆勢蹁翻多姿,誠為她的詩、書代表作。

而明代名妓馬湘蘭,雖說以畫蘭出名,但字也寫得很好,字跡秀媚多姿,風韻別具。還有一位以「馳馬挾彈」絕技著稱當世的薛素素,也是明朝名妓,其書姿度妍雅,下筆如掃,殊異意態。

明朝末年,有位名叫徐范的嘉興女子,十三歲後便能摹寫歷代諸家書體,惟妙惟肖,可以亂真。有人稱其書:「彩筆生芳追書聖,墨香含素冠江南。」並且她能夠,以賣字來養家糊口。

到了清朝,號稱廣平內史幻姜淑齋,成為了有清一代較有造就的一位女書家。其書筆力矯勁,不讓須眉。今天,山東省博物館藏有她臨寫的王羲之尺牘,末署「己酉孟春,淑齋臨。」筆法挺拔硬朗,的確有「不類女子」之態也。清末,桐城女子吳芝瑛工書,她父親曾經做過山左縣令。其真書當以《鑒湖女俠秋瑾墓表》為佳,清勁飄灑,穎秀之氣撲人眉宇!

Ⅱ 我國首屆書法大獎賽中獲得特等獎的女書法家是誰

我國首屆書法大獎賽中獲得特等獎的女書法家是張秀。全國首屆硬筆書法大賽在1985年成功舉辦,在這次比賽中有十位十分出色的書法家獲得特等獎,但是在這十個人中,張秀是唯一一位獲獎的女性書法家。在這個比賽之後,張秀在各類書法比賽中陸陸續續又獲得了一等獎六個。張秀目前是中國書法家協會的會員、中國硬筆書法家協會的理事和湖北省書法家協會的副主席。

張秀硬筆書法之美感是由內而外、從骨子裡散發出來的,她能成為首屆書法大賽特等獎獲得者中的唯一一位女性不是沒有原因的,她能獲得這么高的聲譽完全是憑借自身的實力,張秀實至名歸,是一個集實力與努力於一身的優秀書法家。

Ⅲ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排名

中國古代十大才女排名

中國兩千年輝煌的封建王朝,自然才子佳人如星光璀璨。

No.10謝道韞

謝道韞,謝安侄女,南朝著名才女,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之詠雪詩名揚千古,另有一篇《泰山吟》詩傳世。雖細推敲並無其他過硬佳作支持。代表作:《登山》:峨峨東岳高,秀極沖青天。岩中間虛宇,寂寞幽以玄。非工復非匠,雲構成自然。氣象爾何然?遂令我屢遷。逝將宅斯宇,可以盡天年。

No.9 朱淑真

朱淑真(約1135~約1180),號幽棲居士,宋代女詩人,亦為唐宋以來留存作品最豐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時在世,其餘生平不可考,素無定論。相傳為浙江人,生於仕宦之家。夫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終致其抑鬱早逝。又傳淑真過世後,父母將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現存《斷腸詩集》、《斷腸詞》傳世,為劫後余篇。

No.8 柳如是

柳如是,明代著名才女,秦淮八艷之首,曾與當時兩大著名詩人陳子龍、錢謙益切磋過武功,虎視群雌,不讓須眉。明亡,跳江殉國。

柳如是(1618~1664 ),本姓楊,名愛,改姓柳,名隱,後改名是,字如是,號河東君,又號蘼蕪君,盛澤鎮人,幼年被賣到盛澤歸家院名妓徐佛家為養女。受徐教養,柳詩擅近體七言,分題步韻,作書得虞世南、諸遂良筆法。年稍長,流落青樓。在松江,她以絕世才貌,與復社、幾社、東林黨人相交往,常著儒服男裝,與諸文人縱談時勢,詩歌唱和。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東林領袖、常熟錢謙益與柳如是結秦晉之好。兩人同居絳雲樓,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戲稱柳如是"柳儒士"。明亡,柳勸錢殉節,在刀、繩、水三種死法中選一。錢面有難色,如是奮身跳入荷花池,以身殉未遂。錢謙益降清後,遭猜忌被逐回鄉,鬱郁而死。錢氏家族乘機向柳如是逼索,如是投繯自盡。傳世之作有《戊寅草》、《柳如是詩》、《尺續》等。如是墓在常熟虞山腳下錢謙益墓西,墓碑文"河東君之墓"。

No.7 卓文君

一句「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讓卓文君這位才華卓絕的古代美女子,走入我們的視線。卓文君,西漢著名才女,其浪漫事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只提兩點:擅琴,曾跟夫君司馬相如合作過名曲《鳳求凰》;能詩,中國最早的五言詩《白頭吟》即出自其手。

後人評價打油詩:一別之後,二地相懸,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繫念,萬般無奈把君怨。

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燒香秉燭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忽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唉!

No.6 班昭

班昭的才,來源於其貴族家庭。她可謂名門閨秀,家學淵源,曾助其兄大史學家班固續完《漢書》。

班昭(約49—約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風人。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妻,早寡。固為《漢書》,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漢和帝詔就東觀續成之。數召入宮,令皇後貴人師事,號曰曹大家(gū)。有《女誡》七篇,集三卷。班昭的文采首先就表現在幫她的哥哥班固修《漢書》,其兄班固在即將成書時,卻因竇憲一案的牽連,死在獄中,班昭痛定思痛,繼續替忘兄完成了編寫,獲得了極高的評價。班昭的文采還表現在她寫的《女戒》七篇上。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班昭是一位博學多才,品德俱優的中國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學家,也是位文學家,還是位政治家。班昭主要生活在漢和帝時代,漢和帝在班超死後不久就駕崩了,鄧太後臨朝聽政。鄧太後以女主執政,班昭以師傅之尊得以參予機要,竭盡心智地盡忠,後以壽終。

No.5 蔡文姬

蔡文姬,東漢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其傳奇經歷不再贅述,代表其心靈吶喊的血淚名篇〈胡笳十八拍〉、〈悲憤詩〉。

作《胡笳十八拍》: 漢末大亂,連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難中被匈雙所擄,流落塞外,後來與左賢王結成夫妻,生了兩個兒女。在塞外她度過了十二個春秋,但她無時無刻不在思念故鄉。曹操平定了中原,與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贖迴文姬,於是她寫下了著名長詩《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調雖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姬路思念故鄉而又不忍骨肉分離的極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樂委婉悲傷,撕裂肝腸。

No.4 衛鑠:衛夫人,中國第一位女書法家。

衛鑠,即衛夫人(272-349年),字茂漪,東晉著名女書法家。河東安邑(今山西夏縣)人。族祖衛瓘,官至西晉司空,錄尚書事,與索靖俱善草書,人稱「一台二妙」。傳為王右軍(王羲之)之師。汝陰太守李矩之妻,世稱衛夫人。師承鍾繇,尤善楷書。傳世楷書八行在《淳化閣帖》,及書論《筆陣圖》,大概均為好事者為之。家學淵源(北派之祖衛瓘侄女、衛桓的堂妹),有名當代。從父衛恆,官終黃門郎,亦善書法,著有《四體書勢》。《書法要錄》說她得筆法於鍾繇,熔鍾、衛之法於一爐。

衛夫人不但在書法藝術實踐上有突出成就,不讓須眉,而且在書法藝術理論方面也有重大建樹和比較全面深入的論述。她撰有《筆陣圖》一卷,全面深入地參考了有關的書法理論,並提出自己的看法。 她在書中首先提出,書法之妙「莫先乎用筆」。主張學習書法要上溯其源,師法古人,反對諳於道理,學不該贍,以致徒費精神,學無成功。衛夫人又提出,在學習和創作時,要注意選用筆、墨、紙、硯的品種和產地,強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衛夫人畢生從事書法藝術實踐,大量藝術理論的總結,為後代書法家指出了努力方向和途徑,也成為中國書法理論中的重要內容和評判標准,對歷代書法理論和實踐的發展都產生了巨大影響。盡管衛夫人的《筆陣圖》參考和汲取了前人的某些論點,但衛夫人在繼承的基礎上加以發展創造,功不可沒。

No.3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朝女詩人。隴西上邽(今甘肅天水一帶)人。上官儀孫女。巾幗首相第一人,繼承了祖父的全部才華,擅長詩文,天分極高。上官儀獲罪後被沒入宮中,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母親鄭氏是太常少卿鄭休遠之姊,在鄭氏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明達吏事。儀鳳二年(677年),以聰慧得幸於武則天,頗能詩,武後稱帝時,詔敕多出其手者,時稱「內舍人」。

上官婉兒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後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後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後,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女皇連連驚呼:「此女絕非凡!」。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頗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張說為她寫道:「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雲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後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後妃傳」中都有專篇記載。

盡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後、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後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No.2 管道升

管道升(1262~1319),字仲姬,一字瑤姬,德清縣茅山村(今屬干山鄉)人,元代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著名才女。自幼聰慧,能詩善畫,嫁趙孟頫,冊封魏國夫人。元延襠六年五月十日病卒,葬東衡里戲台山(今洛舍鄉東衡村)。擅畫墨竹,筆意清絕。又工山水、佛像、詩文書法,負盛名,世稱管夫人。

管夫人著《墨竹譜》1卷,傳世作品有《水竹圖卷》、《秋深帖》、《山樓綉佛圖》、《長明庵圖》等。元仁宗嘗將,管夫人及趙雍書法合裝一卷軸,藏之秘書監,曰:「使後世知我朝有一家夫婦父子皆善書,亦奇事也。」管夫人有一首著名的《我儂詞》,據說趙孟頫50歲時想效仿當時的名士納妾,又不好意思告訴老婆,老婆知道後寫下這首詞,而趙孟頫在看了《我儂詞》後,不由得被深深地打動了,從此再沒有提過納妾之事。《我儂詞》全文如下:「你儂我儂,忒煞情多;情多處,熱如火;把一塊泥,捻一個你,塑一個我。將咱兩個一齊打破,用水調和;再捻一個你,再塑一個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我與你生同一個衾,死同一個槨。

趙孟頫和管夫人感情至深,所以大部分專家認為,《秋深帖》應該是趙孟頫代替夫人管道升所寫。從字跡上看,《秋深帖》筆體溫和、典雅,正與其行書特點相契合。專家推測,可能是代夫人回復家信,而他信筆寫來一時忘情,末款署了自己的名字,發覺之後,深愛妻子的趙孟頫覺得屬自己的名字不妥,所以連忙又改了過來。究竟如何,我們就不得而知了。

No.1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1156年),南宋時期人,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自號易安居士。據說她有《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易安詞》八卷,但已經遺失。現有《漱玉詞》輯本,現存約五十首左右。

1084年,李清照誕生於齊州章丘(今山東濟南章丘)明水鎮。父親李格非進士出身,官至禮部員外郎,是當時極有名氣的作家,深受當日文壇宗匠蘇軾所賞識,常以文章相往來。母親王氏系出名門,高祖王景圖、曾祖王贊,都榮登進士,祖父王准受封為漢國公,父親王圭在宋神宗熙寧時為中書省平章事,元豐時為尚書左僕射,都是執掌國家樞要的丞相,受封為歧國公。善文學。

1101年李清照18歲,與長她三歲的太學生諸城趙明誠結婚。趙明誠是金石家。前期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閨閣之怨或是對出行丈夫的思念。1107年移居青州。1127年金兵攻陷青州,李清照與丈夫南渡江寧,行至鎮江時,張遇陷鎮江府,鎮江守臣錢伯言棄城逃去。建炎二年(1128年)春,始抵江寧府。南渡後,詞人李清照的生活困頓。

李清照丈夫於1129年8月18日(農歷)卒於建康,李清照為文祭之:「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堅城自墮,憐杞婦之悲深。」紹興元年(1131年)三月,赴越(今浙江紹興),在土民鍾氏之家,一夕書畫被盜。當年與丈夫收集的金石古卷,全部散佚,令她飽受打擊,其寫作轉為對現實的憂患。紹興二年(1132年),至杭州,再嫁張汝舟,婚姻並不幸福,數月後便離異。卒年不詳,但至少在1151年後。

Ⅳ 有顏有才的四位女書法家,第一位是王羲之的老師

中國歷史上有著名的四大美女,四大美男,她們因為顏值高而流傳百世,而歷史上還有這么四位女書法家,人美,字更美,詮釋了什麼叫真正的字如其人。

1.衛夫人

我國東晉時期的書法家王羲之的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他博採眾長,將多種字體融會貫通,自成體系,有「書聖」之稱。

名師出高徒,王羲之成為歷史上書法家的代表,那麼他的師傅肯定也不遜色。她就是東晉女書法家衛世稱衛夫人。

她的書法與家庭的文化熏陶不無關系,父親衛恆就擅長書法,而他的兄長,丈夫,兒子都在書法上有一定造詣,可以說衛夫人的家庭本就是書法大家。

衛夫人著作太多,在這兒就不一一列舉了,而她的字形已由鍾繇的扁方變為長方形,線條清秀平和,嫻雅婉麗,宋陳思《書小史》引唐人書評,說她的書法"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

據說衛夫人對書法的熱愛到了痴迷的程度,時常為了研究新的筆發廢寢忘食。

2.蔡文姬

蔡文姬是漢末三國著名的文學家,她不僅有著如花似玉的美貌,還有著傳世的才情,蔡文姬精於天文數理,博學能文,又善詩賦,兼長辯才與音律,而她在書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詣。

蔡文姬和衛夫人一樣,都是受到家庭的影響。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是當時大名鼎鼎的文學家和書法家,多才多藝,是曹操的摯友,也算的上是曹操的老師,他的才華可想而知了。而他的女兒蔡文姬正是受他傳,自幼聰明好學,加上後天自己的研究和創新,成了有名的書法家。

看來一個好的家庭對子女的影響有多大了!

3.武則天

武則天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她能從出家的尼姑逆襲成為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大唐皇後,她的美貌肯定是毫無疑問的。

除了美貌,武則天在政治上的成就也在她統治時期的歷史中可也見一斑,除了他的美貌和政治才能,她在文學以及書法上也有很好的成就。

其行草作品《升仙太子碑》,筆法婉約流暢,豐腴厚重,期間夾雜著一些怪異之字,表現出女皇的個性魅力。

兩千餘字的碑文一氣呵成,開草書刊碑之先河,碑額處「升仙太子之碑」六字,巧妙地隱藏著一些鳥形圖案,為唐代書法飛白書遺存作品中的佼佼者,為歷代書法家所推崇。

武則天能在中國古代的所有女人中脫穎而出,真的是靠實力說話的。

4.薛濤

薛濤是唐代著名女詩人、書法家,與魚玄機、李冶、劉采春並稱唐代四大女詩人,與卓文君、花蕊夫人、黃娥並稱蜀中四大才女。

薛濤出身書香門第,自幼受著家庭的文化熏陶,她的父親薛鄖,博學多才,有很強的文學功底,薛濤在他的教導下,八歲時便會寫詩做文章,掌握了各種樂器,又苦練書法,薛濤是當時聲名遠揚的才女。

薛濤不僅滿身才華,自身的先天條件也足夠過硬,容貌清秀,國色天香,是不少人的夢中女神,只是命途多舛,父親薛鄖為人正直、剛直不阿,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四川,在路途中不幸染病身亡,

父親的離世讓薛濤和母親一時失去了依靠,生活沒有了著落,無奈之下16歲的薛濤賣身做了官妓,往日大家閨秀的生活已成為回憶,雖然憑借出眾的才華和美艷的容貌受到眾人的追捧,但是受到世俗的偏見,官妓身份低下,受盡屈辱。

薛濤在做官妓期間曾先後與劍南西川節度使韋皋、詩人元稹互相欣賞,有過甜美的戀情,但最終因為身份低賤而不了了之,一生都不曾有過婚姻。

晚年遷入城內的碧雞坊,她卸下一生的哀愁,斷絕與外界的往來,過上孤燈寡慾、粗衣淡飯的平靜生活。公元832年秋天薛濤病死,一代才女香消玉殞,享年6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