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被很多人稱為「京劇第一美人」的李勝素,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李勝素是國內最好的青衣,唱功相當了得。而且,憑借多年來的努力,李勝素已經是中國國家京劇院最重要的演員之一、國家一級演員,同時還是國家京劇院一團的團長,中國京劇界的當紅名角。
當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傳出她獨特嗓音的時候,當京胡、月弦、曲笛、笙混合著鼓、板響起時,中國的京劇終是拭去了歲月蒙給它的灰塵,再一次擁有了它應有的光彩與榮耀。而這些離不開李勝素的努力,也離不開和她一樣心心念念京劇的人的努力。李勝素的名號在國外有了知名度,中國的京劇也同樣芳名遠播海外。
② 外國人是怎樣看待中國京劇這門藝術的
外國人看中國京劇,開始是看個熱鬧,從看完以後喜歡上京劇變成京劇戲迷者,並不多見。我覺得喜歡再次觀看就不簡單了。竟管在劇場演出過程中打出唱詞、道白的英文字母,但來回轉動頭部,讓人家覺得很別扭,看得很累、很辛苦。
早期出國演京劇多數以武戲為主,演『三岔口』、『鬧天宮』這種動作很多的熱鬧戲,讓觀眾看看中國京劇武戲也是一種慢慢滲透的過程。
現在很多很多京劇出國演出,就是讓外國觀眾了解這門中國的國粹,到底好在哪裡。為什麼中國人這么喜歡,這種精煉的唱詞,優美的唱腔旋律,慢慢會讓外國人了解的。
希望能夠幫到你。
③ 你覺得哪部國產劇最適合普及給外國人來傳揚中華文化
現在的國產片真正有教育意義或者是弘揚中華文化的很少,基本上都是穿越片,偶像片,愛情片,武打片,警匪片。關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或者弘揚民族精神的電視劇不是很多。但是也有那麼幾部電視劇,能夠給外國人傳揚中華文化。
《梅蘭芳》,這部電視劇講述了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先生的藝術人生。梅蘭芳先生傳奇的一生讓我們看到了他與京劇的不解之緣,而且也讓很多外國人從看這部電視劇的時候就能夠了解到中國國粹京劇的魅力。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部電視劇發揚光大了我國的國粹。
其實傳揚中華文化的電視劇有很多,比方說1982年的《筆中情》講述了書法給人帶來的快樂,《霸王別姬》講述了國粹京劇等。
④ 為什麼許多外國人想看京劇
好奇 戲劇化
藍臉的竇爾墩盜御馬,紅臉的關公戰長沙……」在長安大戲院的售票大廳,記者剛剛向在北京大學歷史系留學的英國小夥子江比拋出問題,他便大方地唱起了戲歌《說唱臉譜》。江比來中國不過兩年,卻已經成了京劇迷,他很內行地說:「京劇里充滿了幽默,特別是丑角,無丑不成戲嘛!各國雖有不同的傳統文化,但藝術是相通的,尤其武打戲那種獨特的戲劇語言就更容易被全世界的人接受了。」
江比第一次來北京時,就被朋友拉去看了場京劇。「當時有場戲,我看見一個老頭拿著船槳在劃,我還以為是舞美出了問題,船忘了搬到台上了。後來我發現他們騎馬也只是拿根馬鞭,還有像京劇《拾玉鐲》,僅通過女主人公虛擬的做針線、喂雞和表現出拾到玉鐲後的喜悅心情,就很形象地把故事發生的地點、時間都交代得很清楚了,我一下子就興奮了。雖然第一次看戲時看不懂劇情,聽到的唱腔和音樂又是如此奇怪,但他們的服飾、臉譜太好看了,武打的場面就像中國功夫片,太精彩了。京劇不用道具就能把人的活動表現得那麼逼真,實在是很高明。」
雙語京劇吸引老外進劇場
長安大戲院負責宣傳的田佳鑫回憶道:「2005年北京京劇院演出的《龍鳳呈祥》,以中英文雙語字幕吸引了一大批外國常駐北京記者來看戲。在整場演出中,他們的目光一會兒緊跟著台上的演員翻滾撲跌、大打出手,一會兒又眼睛不停地在台上的表演和字幕之間往返,按拉丁通訊社記者彼拉特的話說,『著實忙活了一把』。」
曾在中國學習過一年的半島電視台記者阿邁勒·哈格里,也特意拉上丈夫、帶著兩個孩子去長安大戲院看了雙語京劇。哈格里饒有興致地說:「外國人看京劇大多看的是熱鬧。在外國人眼裡,京劇就是中國幾千年古老文明的代表,他們就是沖著這個來的。」
帶著孩子到長安大戲院看京劇,已經成了許多長期生活在北京的外國人周末的一大樂趣。田佳鑫/供圖吹鬍子瞪眼睛都能看明白
這種雙語京劇的效果究竟如何呢?記者與外賓共同品味雙語的《龍鳳呈祥》時,發現在將近兩個小時的演出過程中,老外們不但看懂了這出人物眾多、故事曲折的大戲,而且還看得津津有味。諸葛亮、吳國太、劉備、孫尚香的演唱都贏得了多次掌聲,而「紫鬍子」大花臉孫權向親家公「白鬍子」喬玄吹鬍子瞪眼睛;「洞房」中雍容華貴的孫尚香擺列刀槍迎劉備,劉備膽戰心驚不敢入洞房等情節都讓外國觀眾感到非常有趣,發出了會心的笑聲。身扎硬靠的趙雲和勾畫著臉譜的張飛一上場,馬上引起一連串照相機的咔嚓聲。
記者旁邊坐的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義大利留學生希爾維亞小姐,她剛來中國3個月,還不能完全聽懂中國話。在演出過程中,希爾維亞始終興味十足地邊看戲邊看字幕,還不停地拍照,不時地使勁鼓掌。記者問她是不是覺得故事有點長,看著累不累,她微笑著表示:戲很好看,她一點兒也不覺得累。盡管她並不知道《三國演義》這部中國傳統名著,但她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觀賞京劇,看了英文字幕,她完全能夠領會劇情,她喜歡聽其中的「唱」,也喜歡看其中的「打」,有機會她一定還要再看這樣的「雙語」京劇。
翻譯出的只是唱念的大概意思
《龍鳳呈祥》的翻譯李建軍是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的教師。他把《龍鳳呈祥》的劇名,翻譯為「龍與鳳的婚姻」,貼切而直接,他對唱詞和道白的翻譯,基本上和劇名的風格樣式相同,簡明而准確。
李建軍從一開始就意識到,翻譯《龍鳳呈祥》是一件基本上沒有前人資料和經驗可以借鑒的「原創性」工作。他說,當初翻譯時最大的困難在於受劇場長方形字幕尺寸較小和唱、念時間的限制,必須抓住唱詞、念白中的重點、核心,用極其精煉的英語詞彙來表現詞句中非常豐富的內容。另外,考慮到外賓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和接受程度,一些中國傳統文化中比較艱深的內容必須有所取捨。對於老外們良好的現場反應,李建軍謙虛地表示,現在只是翻譯出了大概意思,沒能很好地體現出中國戲曲文學的意蘊,還有很大的修改加工餘地。
「中國戲曲的文化個性太強了」
加拿大小夥子東方尼克來中國學習美術一年了,他經常邀請中國朋友一起去看京劇卻遭到拒絕,他說:「我不明白,這么好的藝術為什麼中國人自己卻不懂得欣賞呢?」
東方尼克認為,如果說歌劇就是「歌唱的戲劇」,京劇無疑就是中國的歌劇。義大利和德國、法國的歌劇,數百年來在世界各地一直都有當地的藝術家在演出,並有著當地的觀眾群,這也包括中國。可中國的京劇200年來積累了豐富的劇目,有著近乎完美的戲劇結構和體系,但在國外卻沒有一家能演京劇的專業院團,也沒有一所教授京劇的專業學院,這就使京劇在國際上只有戲種上的意義,而不能成為世界各國藝術家都可以上演、觀眾都能夠欣賞的藝術,這不能不說是京劇的遺憾。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反差呢?東方尼克說:「主要是因為京劇獨特的音樂形式、器樂、唱法以及培訓方式的限制,阻隔了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演出和欣賞京劇。以前雖有很多人嘗試過改革京劇,但關鍵問題沒有解決,中國戲曲的文化個性太強了。」
東方尼克的好朋友美國女孩丹尼斯並不贊同東方尼克對於京劇的認識,她告訴記者:「我曾經聽我的導師說過,盡管中國的京劇被稱為『BeijingOpera』(北京歌劇),但京劇與西方概念中的『歌劇』有著非常大的本質區別,京劇是一種內涵非常豐富的綜合性戲劇藝術。西方把戲劇藝術給分解得細而又細,比如歌劇是用歌唱來表現劇情的,那它就沒有舞蹈,也不能『說話』;舞劇是用舞來表現劇情的,所以它的一切內容都要通過舞蹈來反映。因此,拿京劇與西方的『歌劇』作比較,本身就有著很大的不可比性。因為中國的戲曲藝術=西方的歌劇+話劇+舞劇+啞劇+清唱劇+雕塑劇……因此可以說,中國的戲曲是世界上表演難度最最大的戲劇。」
京劇跟歌劇最大的不同是什麼?丹尼斯說:「那就是演員的分工不同,京劇演員演唱區分不是根據演員音域的高低,而是根據角色的特點。比如演老頭、老太婆、青年人、中年人、文人、武士、性格不同的男人、出嫁和沒有出嫁的女人這些特定的角色,都有著自己的發聲方法和演唱方法,而表演方式也都有著各自的特殊動作。」
法國孩子也要嘗試勾上臉的感覺 陳明/攝化完妝忘了自己是哪國人
中國戲曲學院表演專業的法國留學生李霽霞學習的專業是刀馬旦。她說,能有機會來中國學京劇非常幸運。她告訴記者,在法國,很多人都是通過中國電影《霸王別姬》開始了解京劇的,一年最多隻有一次看到京劇的機會,還可能因為票價特別昂貴而泡湯。她表示:「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中國的藝術傳到法國去。」
作為一個外國人,在京劇中飾演一個角色會不會有文化上的隔閡呢?李霽霞的回答很有意思:每當上戲之前,坐在鏡子面前自己化完妝之後,「我已經暈過去了,不知道我自己叫什麼名字,只知道自己是那個角色,已經忘了自己是哪個國家的人了。」
外國人學京劇最難的是唱
中國人掌握京劇都很難,外國人學起來豈不是更難?李霽霞說:「最難的還是唱,因為我們西方人不太習慣京劇的這種節奏。首先,漢語的語音確實和我們的母語不一樣,必須得按照漢語的發音方法去練,把漢語的發音方法練到家,才能一句句地練唱詞,最後才是唱,這個過程很長也很枯燥。」
看了《紅娘》就學著逗樂
對於京劇,老外喜歡看的還是那些輕松的喜劇。長安的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有一年元旦晚場耿巧雲在長安主演《紅娘》,來了一大群老外,看得津津有味,不但沒有提前退場的,還不時發出笑聲、掌聲。尤其是耿巧雲扮演的紅娘讓張生跳牆、鑽狗洞那段戲,扮演張生的宋小川的那副酸勁兒和尷尬,讓有些老外笑得捂著嘴半天止不住。戲結束退場的時候老外們還在興奮地議論,有位年輕姑娘還拿著手裡的節目單學著戲里紅娘拿著棋盤戲耍張生的動作逗另一位滿頭金發的小夥子,那個小夥子也尖著嗓子說了句外語,老外們都大笑起來。據說,這些老外看京劇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有些老外的漢語還是很不錯的,但是仍感到看京劇最難的是韻白和唱詞聽不懂。
據鳳凰衛視報道,當晚的演出出現了空前的熱潮。觀眾對京劇的仰慕和期待讓演員一亮相,就贏得了滿堂彩。觀眾們表示,京劇的中國式唱腔,亮麗搶眼的傳統服飾,出神入化的唱念坐打在他們眼裡是最有中國味的東西,這種濃重的中國主流文化色彩也是最讓他們著迷的。而為了解決語言上的障礙,不少人事先也會閱讀有關書籍,為了解劇情,看演出作好充份准備。
一位美國觀眾說:「太美了,他們的戲服、舞蹈、唱腔、整個故事都那麼美,表演也很棒,我從未看過這么棒的演出。」
一對來自德國87歲的老夫婦,是專程來看戲的,但票早就賣光了,最後他們不得不求助中國大使館,才好不容易園了幾十年的京劇夢。
對於中國京劇在肯尼迪中心獲得如潮好評,中國京劇院院長吳江認為,京劇濃縮地保存了中國最優秀的傳統文化,京劇文化也代表了中國文化的本質特徵。外國人可以通過看京劇,溝通感情,了解中國人和中國文化。
⑤ 外國人真的喜歡京劇嗎
這個也不大清楚吧,因為咱又不是人家本人,但是他們如果是經常性的去看的話,應該就是出於一種喜歡吧,不然的話,他花費那個時間干什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