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說玉溪美女多
雲南少數民族多,麗江的納西女人以黑為美,大理的白族女人以白為美,版納的傣族姑娘以細腰為美,各有各的美。總的來說,雲南美女純朴,熱情,開朗,美在內質。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玉溪,就是山好水好壩子好,人嘛,自然很好,尤其是女人,美女真是不少,而且獨有風韻。不論你走到南方那號稱天下火爐的元江,還是大山蜿蜒綿綿的峨山。
不論你走向西南那峽谷縱橫的新平,或是山奇水灧的易門。或使你改變航向,向東邊那一馬平川之江川。向東北那碧波浩瀚之澄江。或是東南方的水果之鄉華寧,鍾靈毓秀的通海。處處都有美。
2. 玉溪各地美女的風韻
也許,你會說,雲南嘛,最迷人的是山!大理的蒼山,麗江的雪山,西雙版納的原始森林,路南的石林,東川的血染紅土地……
玉溪嘛,紅塔山,香煙……
我是正宗雲南人,我是土生土長玉溪男人。我來告訴朋友們。
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哇家玉溪,就是山好!水好!壩子好!
人嘛,自然很好!尤其是女人,美女真是不少!而且獨有風韻!
不論你走到南方一一那號稱「天下火爐」的元江,還是大山蜿蜒綿綿的峨山。
不論你走向西南一一那峽谷縱橫的新平,或是山奇水灧的易門。
或使你改變航向,向東邊一一
那一一馬平川之江川。向東北一一那碧波浩瀚之澄江。或是東南方的水果之鄉華寧,鍾靈毓秀的通海。
現在,就讓我們,隨玉溪最大的鄉村,北古城村裡的鳳凰男,去看玉溪各地的女。
如今,我是響亮的一一鳳凰男!
如今,我要在哇家一一速成婚!
明說吧,就是找個相守一生的哇家婆娘!
別看我是村裡人,是個名副其實的農民。論文化,是大學本科。論能力,我手下有幾十個農藝師,做零工的人員,就不用說了一一很多!
你看,那一排排的大棚蔬菜,那一壟壟的嬌艷花卉,那層層的養殖基地……
事業算是小成功!
自從走出校門,回鄉自主創業,我運氣就好,非常的好!
這不,正糾結資金問題,我就上彩票店小試一下,一試就中了二十萬。
啊!十幾元變二十萬,收獲不小。
幾年下來,村裡那套氣派的房子,是我的。州城還放著一套復式樓,作為零時的窩。
我的長相嘛,典型的玉溪男人。遠看,顯得矮矮胖胖。近看,皮膚白凈。我還神態柔和,說話和氣,臉上還總掛著一絲笑意。
在陌生人面前,總顯著自信,聰靈,果敢。
雖是普通長相,一般般的玉溪男人,但說到找媳婦,尋老婆,那是一根筋的認真!下決心,找個好看又好用的媳婦!
老爸老媽規定,就是年邁的老爹奶奶,也硬是下了命令:息婦,進家門的老婆,一定是玉溪范圍內的女人!
他們是怎麼想的?我不清楚!但我很聽話!玉溪男人很聽話呀!
誰叫女溪女人辣操!玉溪女人美貌!
我只好到玉溪各處走走了!其實,在哇家州城,每個地方的女人都能相遇,都能看到。
但我怕不正宗,還是親自走去,一處一處地看看。
別懶,擇媳婦不是小事!
先去哪裡呢?哪裡遠先去哪裡!哪裡有特色先到哪裡!
聽說元江女人很美,很有特色。特別是別具民族風情!
傣族姑娘,水生生的模樣,身段苗條,肌膚潔白。哈尼姑娘,像黑玫瑰,特別是神秘的哈尼話,聽著讓人沉迷。
別只是聽說了,我快點走,不就一百多里嗎?先睹為快,有看中的,搶也搶走!
火爐就是火爐,元江的太陽,實在暴烈。你瞧瞧大街上,男人光著膀子,趿著拖鞋。女人露著長腿,敞開半胸。人們的著裝,溥如蟬翼。
街上,全晃動著白花花的肉體,空氣中,彌漫著濕氣與汗味。
哈哈!一到元江,就大飽眼福!
隨後,我多次往返,歷經一年。踏羊街,逛那諾,到北澤、因遠、咪哩。
羊岔街,東峨,讓我留戀難返。青龍涼爽,甘庄芒果,讓我深深體味。
傣家村寨,哈尼火塘,彝家歌舞,白族風情,讓我樂不思蜀。
看也看了,玩也玩了,交也交了,元江女人,掀動了我陣陣情波。
最不舍,傣家少女,身姿卓雅,清純動人。從少女到少婦的變化看,女人勤勞善慧的特性,與她們獨具的民族風情,不得不讓我致敬,不得不讓我心生愛慕。
哈尼女人像什麼?像黑玫瑰!像珍藏千年的淳香老酒!
她們身上的氣質,使你一見,就想采拮,就想一醉。
當你走在那諾山道,你會看到一呈一現的美景:奇麗服飾,婀娜身姿。一下就吸住你的眼球。走近一看,那黑的油亮的臉,露著潔白的牙與射著光彩的眼,立刻就動你心弦。
元江女人太可愛了!我就不一一敘說了,在說下去,我會魂飛魄散。尤其是她們的笑聲,笑靨,有浪笑的韻味,有風騷的氣息。
她們太勾男人靈魂了!她們會讓男人瘋狂!
我還是逃吧,到新平去!
巍巍哀牢山,雄壯,神秘!
新平男人剽悍,女人卻顯纖柔。從揚武,直奔漠沙。腰街,水塘,嘎灑……
像似一條長長的游龍,隱居在大山深處。
新平女人,像新平的地域,身姿苗條纖細,神態婀娜多姿,風情媚麗,款款動人。
她們的聲音,鶯歌燕語,她們的舞姿,妙麗雅緻。
如果,如果你與新平女人相處一刻,再麻木的男人,也會被她們奇異的嫵媚而燃情,再放浪的男人,也會心生憐玉之心,融在她的酒窩里,沉在她的風情中。
新平女人,總是千姿百態,魅力無窮。我實在制不住內心,怕愛的太多,太深!我實在經不住那種妖艷的誘惑,更怕她們一聲帥哥,就把我的魂勾去。
逃吧!快逃吧!到峨山去!到易門去!
峨山女人,不就是彝家妹子嗎?我不僅熟悉,還睡了幾年。有朋友這么說。我知道,朋友的媳婦正是峨山彝族人。還有幾個朋友的小蜜,甚至小三,也是峨山女人。
不用說,峨山女人,真有魅力。遍走峨山,你會發現,塔甸,大龍塘的女人,才更具韻味。
高山之中隱仙女,峽谷濃霧有妖精。確實,在峨山的大山裡,當你踏入山寨,迷麗的山花爛漫,迷魂的深情眼神,一下就讓你魂不附體,沉在慾望的夢幻里。
大塊朵頤,大碗喝酒,豪情萬丈。只要哥有情,妹就有意。唱起山歌,跳起鑼舞,大碗喝酒。篝火熊熊,箐水長長。
你可不能,吃著碗里,看著鍋里。峨山妹子苗的凶,先灌醉,在抽腰刀,還有火樣的眼神……
嚇著我了,逃!慢了遭!
如果找到易門女人做老婆,那是你的福氣!如果真找不到,那是你的運氣!
易門女人,與眾不同。有的貌如天仙,有的面如夜叉。易門地盤小,但女人的心很大。
你聽她們說話,聲音蓋過江川女人。你看那眼晴,雖也脈脈含情,但能直透你的內心。
也許易門菌子太多了,常年能吃菌子。易門女人,總給人被菌鬧的感覺,時而溫情,時而潑辣。
走啦走啦,易門女人惹不起。
大山裡的仙女,妖精都說了。再來看看水域里的水妖與女神。
澄江,華寧,江川,通海,是水域之地,都有美麗的湖泊。
湖泊之美,天下少有!也許有人會說,湖泊太美,女人還會美嗎?
恰恰相反,水美之處,女人更是水靈。洛神,聽說過嗎?
古往今來,水是孕育美的源泉。你瞧瞧澄江的女人,那水色,那風情,那神姿,算美女吧!
澄江女人不僅美,而且見多識廣,頭腦聰靈。一般般的男人,像我一樣,快逃吧,惹上她,吃不了兜著走,讓你欲哭無淚。
玉溪之內,最有趣的女人,當屬江川女人了。這里有兩種女人,一種是神一一女神!一種是妖一一邪妖。
不信,你去領教。神女,大都修煉幾千年,即聖潔,又理智。道行不夠,還是逃吧!
妖女,非常好玩。她會唱,會跳,更會玩。你走近她,她會玩死你。
我說對嗎?剛才還有幾個男人,在我面前,談江川女人就臉色發綠。
看來,算我跑的快。
人們說華寧女人是小家碧玉,大概是華寧男人夠強大。但我覺得,華寧盤溪的女人,才是女丈夫。
如果你落泊,那麼,找個華寧女人吧,她會助你成功!
如果你家境窘迫,如果你運氣欠佳,那麼,去找通海女人做老婆。
通海女人,大都一副福相。何況,她們家境好,很有手段。
紅塔女人
轉了幾年,看來,我還是乖乖在家門口,找個紅塔區媳婦吧!
紅塔區,有山,但山不夠雄;有水,水不夠闊。
紅塔區的女人,貌麗而不嬌,風情少風騷。
罵老公,罵孩子,又狠又毒。但她的心裡,裝著家。
小器是小器,但不吝嗇。持家過日子,會精打細算。
在我眼裡,還真辣操。
哈哈!走遍玉溪,長了見識。有人笑我浪費了青春,有人譏我胡說八道。
管他呢,我姓胡!
3. 西雙版納管美女叫什麼
管美女叫哨哆哩。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最南端,是雲南省下轄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地處北緯約21°10』,東經99°55』至101°50』之間,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
東西面與江城縣、普洱市相連;西北面與瀾滄縣為鄰;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寮國、緬甸山水相連,鄰近泰國和越南,與泰國的直線距離僅200餘公里。東距太平洋的北部灣400多公里,西距印度洋的孟加拉灣600餘公里。
邊界線長達966.3公里,約等於雲南省邊境線總長的1/4。
(3)中國雲南新平縣城市美女擴展閱讀:
語言文字
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西雙版納傣文為傣泐文(西雙版納傣文),以印度梵文為基礎。
20世紀50年代,對西雙版納傣文在原有文字基礎上做了一些改進,改進後的傣文稱為新傣文,原有的文字稱為老傣文。改進後的西雙版納傣文,在保留原來字母形式和表音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實際語音增刪了若干字母,改變了聲調符號,並對字母讀音、附加符號的使用和書寫規則作了規范。
4. 請問那裡有彝族服飾的高精度圖或者是穿著民族服飾的美女圖片有矢量的彝族圖案更好!!!
峨山彝族自治縣成立於1951年5月12日,是新中國誕生後的第一個彝族自治縣,也是雲南省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縣份。
峨山,位於東經101度52分--102度37分、北緯24度21分至24度32分之間,東連玉溪市紅塔區、通海縣,南接紅河州石屏縣,西南毗連新平縣,西北與楚雄州雙柏縣隔綠汁江相望,北連易門縣和昆明市晉寧縣。
全縣幅員面積1972平方公里,土地面積2908869畝,人均19.82畝,耕地面積169590畝,人均1.16畝。縣轄五鎮三鄉,75個村(居)委員會,567個村民小組。在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上,居住著彝、漢、哈尼、回、傣、白、蒙古等25個勤勞、勇敢、智慧、純朴的各族人民,少數民族佔64%。全縣總人口146764人,人口密度為74人/平方公里。
峨山源遠流長,歷史文化悠久,人傑地靈,具有光榮革命傳統。歷史造就了一批文化名人,前清進士、著名書法家周於禮就是傑出代表。近代有護國名將范石生將軍,曾對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部隊從道義上和物質上給予巨大幫助。峨山是歌舞之鄉,也是藝術的搖籃,文學藝術人才濟濟。無論小說、散文、戲曲,還是美術、攝影、歌舞等,每一個藝術的領域都有彝鄉的驕傲。許多作品在省部級獲獎。
解放戰爭時期,作為滇中革命根據地,峨山人民付出了重大犧牲,作出了顯著貢獻,有一千多人參加了黨的地下組織,有數千人參加武裝斗爭,有200多位烈士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生命。
峨山縣是全省僑鄉之一,共有歸國華僑24戶24人,港澳同胞9戶39人;華僑和外籍華人333戶1398人,僑眷僑屬411戶2090人,台灣眷屬139戶692人。分布在緬甸、泰國、新加坡、越南、日本、美國、法國、英國、義大利、沙烏地阿拉伯等11個國家和我國香港、台灣地區。
峨山縣地處哀牢山脈以東,滇東高原以西,屬高原地形,山地遼闊,在群山之間有河谷、平壩、坡地等多種地形相間,使峨山的地貌、土壤、氣候和植物都有明顯的差異和立體特徵,幾乎匯集了雲南氣候特徵和亞熱帶的生物資源。這里山清水秀,氣候宜人,雨量充沛,森林茂密,溪河縱橫,素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如春」之美譽。
峨山境內居住著彝、哈尼、回、蒙古等17少數民族,彝族為主體民族,分聶蘇、納蘇、山蘇三個支系,民族風情濃郁,民族文化豐厚。
為了推進民族文化建設,實現內聚人心、外樹形象的目標,峨山著力重點規劃、挖掘精品、搶占高地。
峨山將集中力量推出彝族祭祖節、彝族火把節和花鼓舞藝術節,以三個民族節日作為重頭戲打響峨山文化品牌。
彝族
人口為7762286人。
民族概況
彝族是我國具有悠久歷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有諾蘇、納蘇、羅武、米撒潑、撒尼、阿西等不同自稱。主要分布在雲南、四川、貴州三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其分布形式是大分散,小聚居,主要聚居區有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雲南楚雄彝族自治州,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貴州畢節地區和六盤水地區。
彝族歷史上一個重要特徵,是長時期保持著奴隸佔有制度。公元前2世紀的西漢及其以前,彝族先民社會已出現游牧部落與定居農業部落的分化。東漢至魏晉時期,各彝族先民地區繼續分化出一批叟帥、夷王,表明在征服濮人等部落的基礎上,昆明部落已基本完成從原始部落向奴隸佔有制度的過渡。
農業是廣大彝族地區的主要經濟部門,農作物主要有玉米、蕎麥、土豆、小麥、水稻、大麥、燕麥、元根等。農具主要有犁、耙、條鋤與板鋤。
文化藝術
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彝族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統曲調,諸如爬山調、進門調、迎客調、吃酒調、娶親調、哭喪調等。有的曲調有固定的詞,有的沒有,是臨時即興填詞。山歌分男女聲調,各地山歌有自己獨特的風格。彝族樂器有葫蘆笙、馬布、巴烏、口弦、月琴、笛、三弦、編鍾、銅鼓、大扁鼓等。彝族舞蹈也頗具特色,分集體舞和獨舞兩類,其中多為集體舞,如「跳歌」、「跳樂」、「跳月」、「打歌舞」和「鍋庄舞」等。動作歡快,節奏感強,通常由笛子、月琴、三弦伴奏。
彝族:能歌善舞的民族
涼山是歌舞之鄉,彝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涼山彝族音樂風格古樸,品種繁多,民族特色鮮明而濃郁。民間音樂中的民歌和民間文學關系密切,很多普遍流傳的抒情長詩,如《阿莫尼惹》、《阿依阿呷》、《阿惹妞》、《阿絲牛牛》等。都是用歌曲形式傳唱的。除敘事性的歌曲外,有結婚時唱的歌曲如《惹打》,火把節唱的歌曲如《都火》、勞動時唱的歌曲如《犁地歌》、《牧學歌》等。此外還有山歌,如布拖高勝山歌、兒歌等。
彝族民歌因地區的不同,其風格也有差異。涼山南部地區的民歌高吭激越,中西部地區的民歌輕柔優美,東部依諾地區的民歌敦厚朴實。過去的彝族民歌,總的說來給人以壓抑低沉之感,但其樸素優美的民族、地區韻味十分鮮明。民間器樂不是供作伴奏,而是獨立發展,自成系統。引人注目的是它展示的歷史時空跨度極大。常見的有口弦、月琴、馬布、葫蘆笙、胡琴、彝簫、堅笛、嗩吶等。此外,吹木葉,即以一片樹葉來吹奏樂曲也是彝族人民喜愛的民間音樂。口弦和月琴十分普遍,幾乎所有的婦女.無論老幼,襟前都掛著一付口弦,隨時可以演奏。口弦是一種獨特而簡易的樂器,由幾片長約七八厘米的薄簧片組成.有竹片和銅片兩種,最少的兩片,最多的達五六片。竹製的音色深厚、低沉。銅制的音色清脆、秀麗。吹奏時以手指撥動黃片,利用口腔共鳴變化音色。簧片除發出本音外.還發出十分優美的泛音,構成音樂較寬的曲調。月琴多為中青年男子喜愛,其中不乏優秀的民間月琴手。50年代.涼山彝族姑娘沙瑪烏芝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聯歡節演奏的月琴.受到熱烈贊揚。
涼山彝族的民間舞蹈往往和歌唱、器樂的演奏分不開。民間舞一類是產生於生產勞動中的舞蹈如蕎子舞、包穀舞、織氈舞等,大多是模擬勞動動作和表現生產過程。另一類是在節日或在婚嫁歡樂場面中常見的舞蹈如跳鍋庄、跳「都火」、對腳舞、被氈舞、蘆至舞。有的表現耕牧的勤勞。豐收的歡樂,有的表現征戰的勇敢、愛情的追求。
從彝族民間藝術中開出的涼山歌舞之花,不僅在中外舞台上一展輝煌,而且在現代生活中遍地開放。今天,在涼山城鄉經常可以看到男女老少手拉著手,踏著民族風味的節拍,歡樂地跳著達體舞。達作是彝語的音譯,意為踏地舞或腳踏舞,是在傳統的彝族歌舞基礎上編創而成的一種集體舞蹈。動作簡煉明快,音樂悠揚流暢,鄉土氣息濃郁,時代色彩強烈。80年代一經形成,迅速普及全州並以大西南民族交誼舞的態勢,很快向州外、省外推開。在94涼山彝族國際火把節上來自國內外的客人和彝族同胞手拉手,圍著一堆堆青火.跳在一起,融為一家,場面熱烈壯觀.氣氛親切感人。
風俗習慣
彝族服飾,各地不盡相同。涼山、黔西一帶,男子通常穿黑色窄袖右斜襟上衣和多褶寬褲腳長褲,有的地區穿小褲腳長褲,並在頭前部正中蓄小綹長發頭帕,右方扎一鉗形結。婦女較多地保留民族特點,通常頭上纏包頭,有圍腰和腰帶;一些地方的婦女有穿長裙的習慣。男女外出時身披擦爾瓦。首飾有耳墜、手鐲、戒指、領排花等,多用金銀及玉石做成。
宗教信仰與重要節日
彝族宗教具有濃厚的原始宗教色彩,崇奉多神,主要是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自然崇拜中,最主要是對精靈和鬼魂的信仰。
彝族的節日主要有「火把節」、「彝族年」、「拜本主會」、「密枝節」、「跳歌節」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夏歷六月二十四日或二十五日。每到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跳舞唱歌、賽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地燒起篝火,翩翩起舞。
彝族是六七千年前中國古代生活於西北氏羌族群的後裔。彝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為特點,與其他民族交錯而居。彝族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
彝族屬山地民族,主要以種植玉米、馬鈴著、養麥等農作物為生。雲南的彝族約有470.57萬人,其中位於雲南西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雲南境內彝族人口最為集中的地區。
來源廣,歷史久,分支多,造就了彝族文化的豐富性;大雜居,小聚居,分布廣,鑄就了彝族文化的差異性。崇虎、尚黑、敬火、愛武,是彝族文化的幾個明顯特點。而彝族的十月太陽歷。可與聞名於世的瑪雅文明相媲美。
火把節--彝族的狂歡節:"火把節"一般在農歷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晚上舉行,是彝族盛大的節日。
當夜幕降臨後,人們揮動火把,成群結隊繞村串寨,翻山過田,互相往對方的火把上撒松香粉,打火把仗,滿山遍野照耀得如同白晝。照彝族的習俗,在火把上撒松香粉,使火把"嘭"地騰起一團絢麗的火花,並揚起一股香氣,是表示一種美好心願:後輩對老輩撒,是尊敬,祝 福長壽;長輩對晚輩撒,是愛撫,祝願吉利; 同輩互撒,是親密友愛;青年男女互撒,則是戀愛的開始。
路南、圭山等地的彝族,節日期間,人們彈著大三弦,跳起"阿細跳月",同時舉行摔跤、鬥牛等活動;楚雄、彌勒等地的彝族,也舉行傳統的"祭火"儀式。節日之夜,在彝族聚居的大山深處,到處是"火樹銀花不夜天",景象十分壯觀。
賽裝節--彝族少女的時裝表演:楚雄彝州有兩個地方有賽裝節。一個是永仁縣直苴村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五日。一個是大姚縣三台鄉的賽裝節,時間為每年的三月二十八日。
賽裝節為居住分散,平時很難有機會相聚相識的青年男女提供了一個表白愛情的機會。而姑娘們最能顯示自己的,就是看誰的衣服最漂亮。彝族女子的服裝,全靠手工桃花和刺綉,做一套衣服往往要花一兩年的時間。因此,誰的衣服多、花樣好,誰就會被看作是勤勞能幹、心靈手巧的人。
與過去的賽裝方式不同、現在,人們已不再把所有衣服都穿在身上,而是不停地更換新衣,有的姑娘一天要換五六套衣服。於是,賽裝節上也就多了一個景緻:在山管邊、青樹下,老人們搭起無數帳棚,烹煮著食物,忠實地為自己的姑娘守護著服裝。
賽裝節從一開始就有比賽的性質,這可謂是最早的時裝表演。所不同的是,彝族少女既是服裝的設計者,也是製作者,更是表演中的"時裝模特"。
打歌--最受歡迎的全球民間舞蹈:每逢收獲、婚嫁或節慶,生活在雲南的彝族,少則數十人,多則數百上千人,圍著一堆堆熊熊的烈火,以四周沉寂肅穆的青山和深邃神秘的天幕為背景,合著蘆笙、短笛、月琴和樹葉吹奏的音樂節拍,男女手拉手,圍成圓圈,逆時針方向踏足而歌,通宵達旦,興盡方休。
1986年,美國國際民間藝術組織曾把這種民間自娛性的歌舞列為最受歡迎的"全球十大民間舞蹈"之一。
"打歌"遍及雲南,不僅彝族,就連白族、納西族等民族中都盛行這種歌舞形式,只是叫法不同而已,如有"打歌"、"左腳舞"、"踏歌"、"跳蘆笙"等名稱。
據考證,"打歌"系"踏歌"轉音而來。早在漢唐之際,"踏歌"就曾是我國中原及南方民間十分活躍的民俗性歌舞。而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的銅鼓形貯貝器上所鑄的"滇族羽舞"和江川李家山出土的18個垂尾人連臂環舞的銅扣飾以及凝固在雲南滄源等地崖畫上的舞蹈圖紋,其舞蹈圖案都與彝族的"打歌"形象相同,這也許可作為彝族"打歌"起源古老悠久的佐證。
至今,在雲南巍山縣巍寶山龍譚殿的壁畫上還保留著一幅清代人繪制的"踏歌圖",其情形與今天巍山彝族的打歌非常相似。
與瑪雅文明相媲美的彝族十月太陽歷:歷法是人類文明的標志。聞名世界的瑪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歷法。以前,中國大部分地區都通行農歷。但在我國的彝族,至今還保留著一種鮮為人知的古老的歷法--彝族十月太陽歷。據推測,此種歷法源淵於遠古伏羲,大約有上萬年的歷史。它把中國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倫三個文明古國之前。
彝族十月太陽歷以12屆相輪回紀日,3個屬相周期為一個時段(月),即36日為一月,30個屬相周為一年。1年10個月,360日,10個月終了,另加5日"過年日",習稱"過十月年",全年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閏年(閏日),為366天。
據考證,彝族的向天墳,其實就是古人用以觀天象星斗的天文台,與彝族太陽歷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彝族十月太陽歷是悠久神秘的古老歷法,它與中國儒、道、陰陽學說有深厚的淵源關系,至今還有許多"密碼"有待破譯和研究。
"爬花房"--彝族男女的婚戀:"爬花房"是楚據彝族特有的風俗。姑娘年滿16歲,父母就為她另蓋一間小草樓,讓其單獨在其中過夜,而年滿20歲的男青年,可以在夜晚爬上心愛姑娘的草樓談情說愛。他們在一起吹響蔑,對調子,互訴愛戀之情。即使同時有幾對青年男女也是如此,大家並無拘束。一旦愛情成熟,男女雙方只要徵得父母同意就可以結婚,雙方父母一般不會干涉兒女們的選擇。
雲南小涼山彝族的婚禮相當別致。結婚時,男方要備馬,攜帶酒、布、肉、養面等禮物去迎新娘。女方村裡的姑娘,可使出渾身本事向迎親的客人潑水,捉住拚命戲樂。送親的人全要男子,新娘至男方門前,要到太陽落山方可進門。進門前,由一人托著裝有羊肉、養把把和酒的木碗,在新娘頭上繞一圈,以示婚後生活富裕。然後,新娘由表兄弟背進屋去。
"跳菜"--彝族的歌舞伴餐:"跳菜",即舞蹈著上菜。它是雲南無量山、哀牢山彝族民間一種獨特的上菜形式和宴賓時的最高禮儀,是舞蹈、音樂與雜技完美結合的歷史悠久的傳統飲食文化。
宴賓時,通常用方桌沿兩則一溜擺開,賓客圍坐三方,中間留出一條"跳菜"通道。三聲大鑼 拉開"跳菜"序幕:大鑼、蘆笙、三弦、悶笛、樹葉等民樂齊奏;在姑娘小伙"嗚哇哩--噻噻"的吆喝聲中,只見頂著托盤的彝家男子雙手拱揖,腳步忽高忽低,忽急忽緩,另一個人頭頂和雙臂各撐一菜盤(共24碗)緊隨其後入場。他們合著古樸純厚的民樂協奏曲,臉上作著滑稽州怪相,跳著歪來復去而又輕松、優美、流暢、連貫的舞步,一前一後登場。兩位手舞毛巾的搭檔,則怪態百出,形如彩蝶戲花般忽前、忽後、忽左、忽右地為其保駕護航。
一對托菜手要上菜四桌,搭檔把32碗菜擺成回宮八卦陣,每碗菜都像一粒"棋子"。自有定位,全按古已有之的規矩逐一落桌,絲毫不亂。
土掌房--彝族獨特的民居建築:彝族的"土掌房"與藏式石樓非常相似,一樣的平頂,一樣的厚實。所不同的,是它的牆體以泥土為料,修建時失用夾板固定,填土夯實逐層加高後形成土牆(即所謂"干打壘")。平頂的製作也與石樓相似,也具備曬場的功能。土掌房分布在滇中及滇東南一帶。這一帶土質細膩,干濕適中,為土掌房的建造提供了大量方便易得的材料和條件。
彝族住房多為三間或五間。正中一間為堂屋,是家庭成員聚會之所,亦為接待客人之所。靠牆壁左側,設一火塘,火塘邊立石三塊成鼎狀,鍋支其上,稱為"鍋庄"。鍋庄嚴禁人踩踏跨越,否則認為不吉。鍋莊上方,以蔑索吊一長方形木架,上鋪竹條,作烘烤野獸干肉或蒜頭、花椒、辣子之用。火塘用以煮飯、燒茶、取暖和照明。彝族一家老幼,常圍火塘而坐,敘天倫之樂,火塘成為彝族傳遞文化的場所。一般彝族人家,則在火塘邊鋪一草席,身裹披氈而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