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大全 » 美女長城旅遊照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美女長城旅遊照片大全圖片大全圖片大全

發布時間: 2022-06-13 19:44:57

㈠ 長城的圖片和資料

八達嶺長城

中國長城的一段。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西南部。八達嶺地處居庸關關溝北口,地勢高峻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八達嶺長城修築得格外堅固。其關城有東西兩座關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兩門均為磚石結構,券洞上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連接關城城牆。京張公路從城門中通過,為通向北京的咽喉。從北門鎖鑰城樓左右兩側,長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築。城牆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約7.5米,牆的下寬約6.5米,頂上寬約5.8米。可容五馬並騎,或士兵十人並行。城牆下為條石台基,上部為巨磚牆殼,內部填以黃土和碎石。牆頂地面鋪砌方磚,頂部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垛牆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鎡望和射擊敵人。

城牆上每隔30~40米或100~200米,於險要處築一堡壘式堡台。堡台建築於山脊的高處、城牆的轉角處或險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敵樓,上層有垛口可以鎡望射擊,下層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擊、屯儲火葯和糧食。低的為牆台,高度與城牆差不多,但突出於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原來上面還有房屋建築用於士兵休息,現僅存地基。

在八達嶺城牆向外眺望,遠處還有零散的煙墩,上築垛口,是守衛八達嶺長城的警戒設施。出北門鎖鑰關門不遠,有明隆慶五年(1571)築成的一座磚城,名岔道城,是八達嶺前哨指揮處所在,可駐軍800餘人,並可儲備大量的軍械於此。八達嶺長城在明代盛極一時,到清代後就失去其防禦的歷史作用,不再修葺。經多年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而日漸荒蕪。1949年以後曾多次整修八達嶺關城、關門及南北各4個敵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關外鎮的城樓。八達嶺居庸關,翠嶺重疊,花木蔥蘢,早有居庸疊翠之稱,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八達嶺長城在古代就享有「天下九塞」之一的美稱。明末學者顧炎武曾兩度登臨,並賦詩盛贊「雄托朔地當年大,不斷秦城自古長」。對於八達嶺這一名稱的由來,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兼而有之,考證起來非常有趣,同時也足見八達嶺長城載譽天下的盛名。

當地傳說元代曾有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巡幸到此,看到關山險峻,崇巒疊翠,於是龍顏大悅,給此處賜名曰「巴達嶺」,後人訛傳為「八達嶺」。這個解釋未必真實,因為不但找不出史料依據,而且也查不出元代有過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實際上,在八達嶺所在的延慶縣,確曾降生過一位元代皇帝,不過,他的名子叫愛育黎拔力八達,含有「八達」二字,也許「巴達黎黎」是一種誤傳。但聯想到元朝時皇帝們每年要從北京到上京來往一次,而處於必經之路的八達嶺,被這位皇帝乘興賜名,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還有人傳說明末李自成率軍征戰到此,由於關城易守難攻,大軍受阻,累日不進,不由心急如焚。這時探馬來報,前方還有七道險關。李聽罷長嘆一聲,心想這第八道關都過不去,看來強攻是不行了,於是改途而去。後來這里被稱「八道嶺」,繼而成為「八達嶺」。

在明代,八達嶺曾一度成為防守滿族軍隊的前哨陣地。因為在古代漢人把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稱作「韃靼」,所以有人認為八達嶺是「把韃嶺」(意為把守韃靼之嶺)的諧音和誤傳。但這一觀點似乎也缺乏有力的依據。

看來,最可信的還是《長安客話》中的: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名「八達嶺」了。

「十口金钁露著袢,十口金鍋露著沿,百樣草葯到處見。」這是流傳在八達嶺上的歌謠。怎麼回事呢?有一段故事傳說。

秦始皇修長城時候,徵集了全國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人還好說,特別是南方人來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飽,勞動又重,死的人就多了。閻王小鬼把死在長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廟里注銷戶口。城隍爺打開戶口簿,挨個一查,說;「這些人都不到死的歲數,不能注銷。」小鬼回稟閻王,閻王來找城隍說理,說他們已經死了,填了長城餡,為什麼不給注銷戶口?城隍說:「他們壽數未盡,根本就不該把魂拘來。」倆人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沒辦法,就去找玉皇大帝打官司。玉皇大帝聽了倆人爭執的理由,官司一時不好斷,就讓他倆先回去,然後讓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調查。太白金星變化成一個老頭,來到長城上一了解,確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萬。死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吃不飽,二是活太重。同時還了解到修長城是為了防禦外族侵略。太白金星回天稟告了玉皇大帝,玉帝為了拯救民工,加速長城的工程速度,就派老君爺和葯王爺下凡。老君爺造了十口金鍋,十把金钁,這兩樣可是寶貝。那十口金鍋煮上飯,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們再也不餓著肚子幹活了。那十把金钁更是厲害,不管多大的石頭,用金钁一比劃,一塊四棱見線的大石條就出來了,民工們再也不用費力開鑿石條了。葯王爺為了治民工們的病,就在長城內外撒下了許多葯籽,長出了許多草葯,什麼柴胡啦、知母啦、蒼術啦,不下幾十種,民工們有了病,一吃就好。有了這幾樣寶貝,工程速度果然很快,不久,就把萬里長城修好了。那十口金鍋,十把金钁,老君爺沒收回去,一直就在八達嶺埋著,光聽說露著沿,露著袢,就是誰也找不到。葯材可是到處都有。

回頭再說閻王爺和城隍爺的官司。修長城的民工,陽壽未盡,本來就不該死,不應把魂拘去,玉皇大帝斷的是城隍有理,閻王無理,閻王的官司打輸了。所以後來,人們給城隍修了廟,叫城隍廟,給玉帝修了廟,叫玉皇廟,也給老君修了老君廟,給葯王修了葯王廟,唯獨沒人給閻王修廟。不知旁處有沒有,反正圍繞著長城八達嶺一帶沒有閻王廟。

㈡ 有關長城的圖片

回答即可得2分,回答被採納則獲得懸賞分以及獎勵20分

㈢ 長城的圖片、詩詞楹聯、故事傳說。

閱八達嶺
倪祖(明)
八達雄垣起戍樓,風煙朔漠塞邊秋。
檻前平隴依然古,山外長河猶自流。
漢將青雲收汗馬,龍沙白骨嘯寒丘。
不堪脂血均輸盡,誰系單於納款頭。

登八達嶺
沈用濟(清)
策馬出居庸,盤回上碧峰。
坐窺京邑盡,行繞塞垣重。
夕照沉千帳,寒聲折萬松。
回瞻陵寢地,雲氣總成龍。

登八達嶺
陳春嘯
倚天舒嘯氣如虹,極目長城第一峰。
萬里垣墉連朔漠,千秋堡堠傲蒼穹。
烽煙早凈王戈淚,偉業方興鼎革工。
莫對關山嗟往事,且看寰宇仰神龍。

度嶺見長城
丁澎(清)
嶺坂風回樹郁盤,長城如帶霧中看。
隨陽雁斷天疑盡,背日風高夏若寒。
滄海不沉秦女石,浮雲欲動楚臣冠。
伊州一曲先揮淚,況是親經行路難。

八達嶺
徐渭(明)
八達高坡百尺強,逕連大漠去荒荒。
輿幢盡日山油碧,戍堡終年霧 黃。

過八達嶺
劉迎(金)
山險路已出,彌望盡荒坡。
風土日已殊,氣象微沙柁。
我老倦行役,驅車此經過。
時節春已夏,土寒地無禾。
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
作詩無佳語,已待勞者歌。

清平樂.彈琴峽題壁
納蘭性德(清)
泠泠徹夜,誰是知音者。
如夢前朝何是也,一曲邊愁難寫。
極天關塞雲中,人隨落雁西風。
喚取紅襟翠袖,莫教淚灑英雄。

彈琴峽
陳孚(元)
月作金徽風作弦,清聲豈待指中彈。
伯牙別有高山調,寫在松風亂石間。

過八達嶺有感
熊偉(明)
過盡重關更上山,上山又過一重關。
從來漫說金城險,到此休說蜀道難。
烽火恰傳邊警至,鼓笳空奏凱歌還。
誰知點點魚台血,灑向秋閨作淚斑。

獨山夜月
胡燾(清)
獨山風景望無邊,涼夜徘徊月正圓。
萬里風沙清極寒,一輪明月掛中天。
峰高隻影搖瓊島,水靜雙丸浴碧泉。
如此長空真皎潔,何曾障蔽有雲煙。

彈琴峽
愛新覺羅。玄燁
琮錚流水意,彷彿似鳴琴。
曲度泉歸壑,聲兼峽泛吟。
空山傳逸響,終古奏清音。
不御金徽久,泠泠會素心。

詩三首
魏源(清)

連峰不斷清,斷處一關峽。
無復戰場悲,但尋響琴峽。

登高忽地縮,百里見秋毫。
忽億前朝路,松林渡夜橐。

一登八達嶺,回視如窺井。
何意塞門關,更成雲外境。

登萬里長城
康有為(清)
秦時樓堞漢家營,匹馬高秋撫舊城。
鞭石千峰上雲漢,連天萬里壓幽並。
東窮碧海群山立,西帶黃河落日明。
且勿卻胡論功績,英雄造事令人驚。

漢時關塞重盧龍,立馬長城第一峰。
日暮長河盤大漠,天晴外部數疆封。
清時堡堠傳烽靜,出塞山川作勢雄。
百萬空弦嗟往事,一鞭冷月踏居庸。

沁園春.八達嶺抒懷
陳繼春
山鼓宏波,風漲狂瀾,霧繞怒濤。
看巨龍昂首,東沖西突,揚騰達,直上重霄。
歲月滄桑,風雲變幻,未減英姿半分毫。
吞吐氣,染松蒼柏翠,青史高標!
興亡千古憑吊,血與火澆綠漫天苗。
五千年華夏,精魂凝鑄,關可破,民志未搖!
寇虜頻侵,野心多少,化作南柯夢盡消。
龍遠 ,賴人民億萬,涌動春潮!

永遇樂.登八達嶺
王永義
雄踞群山,高盤長嶺,風景無限。
碧眼歐兒,時裝美女,萬里尋牆看。
雲關難越一夫莫敵,多少遊人興嘆。
古黔黎,捐軀千萬,乃贏得月宮見。
微湖老叟,嶗山騷客,今日愛登城苑。
魏趙刀槍,秦漢弓箭,宛似牆頭現。
至今憑吊,古時豪傑,誓衛九州河漢。
又何懼,狂風暴雨,悶雷閃電。

水龍吟.八達嶺
朱琪
巨龍騰舞東方,山呼海嘯天維絕。
首吞滄海,尾掀大漠,區橫中國。
跌宕關山,逶迤萬里,風雲今昔。
閱千秋封火,秦矛漢戟,徭夫淚,徵人血。
南看京華形勝,幾興衰,干戈玉帛。
中興故國,瓊樓華廈,輝煌煜燁。
北望阪泉,子孫猶念,炎黃先跡。
願華裔漢胄,恩愁一笑,永銘勛業。

臨江仙.登八達嶺長城
萬立豐
不上長城非好漢,豈辭坡陡梯環?
山河表裡燦斑斑。千秋遺勝跡,萬國發驚嘆。
大隧車穿南北貫,翩躚鳳舞龍蟠,建成高速坦途寬。
秋高氣爽,四野有奇觀。

㈣ 長城的資料和圖片

長城,是不同時期的古代中國的為抵禦不同時期的塞北游牧部落聯盟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的統稱,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主要為始建於14世紀的明長城,西起嘉峪關,東至虎山長城,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東、內蒙等15個省市自治區,總計有43721處長城遺產。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最偉大的奇跡,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同時,長城於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7年7月7日,長城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㈤ 八達嶺長城圖片

八達嶺長城圖片網路一下旅途團 吧 上面有都高清的圖片
八達嶺長城 史稱天下九塞之一,是萬里長城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精華,也是最具代表性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明長城之一。這里是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前哨,海拔高達1015米,地勢險要,城關堅固,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八達嶺原為隘口,後建關城。明隆慶三年(1569年)至萬曆十年(1582年)在各口修建障塞,並在各口兩側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山上建起邊城、梢牆、擋馬牆等,後來逐漸增建為長城,並修築敵樓、墩台。
城牆:八達嶺長城圖片城牆高6-9米,平面呈梯形。大部牆頂寬闊平坦,可以「五馬並騎、十人並行」。青龍橋一帶,山陡坡險,牆頂較窄,最窄處僅2米多。城牆中線偏於外側,外側牆高,內側牆低。牆兩側用花崗岩石條包砌,最長石條達3.1米,重1.5-1.7噸。無論陡峭山坡或平緩地段,石條均逐層水平壘砌,縱橫交錯,橫架豎壘,咬合成一體,合縫處灌以灰漿。牆體內填泥土、石塊,用夯砸實。牆上體為3-4層城磚,用石灰膏粘接灌縫。城面上用牆磚鋪砌,使牆頂平整。在坡度較大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陡峭地段,築成梯道,便於上下。牆頂兩邊有磚砌矮牆,外側叫雉堞或垛牆,內側叫宇牆或女兒牆。垛牆為迎敵面,牆高1.7-2米,便於掩護人體,一般在人體胸部高度開始築垛口,垛口之間距離約1米。垛口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磚是特製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一邊為斜邊,碼在口上,呈扇面狀,外寬內窄,觀察面大。

敵樓:八達嶺長城圖片共有敵樓43座,形制相仿又各具特色,其中有巡邏放哨用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牆台,也有上、下兩層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敵台,上層周圍設垛口和射洞,下層為士兵住宿和存放物資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房舍。台堡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距離根據山勢和地形而設。一般敵樓為兩層,高10米、長寬均10米。全部為磚石結構,第一層和第二層頂部做成許多拱券,有梯道上下。兩層均有射擊口、瞭望口和吐水嘴,樓上有垛口,台突出牆外,收牆於台內。

墩台又稱烽火台。八達嶺長城圖片外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東、西山上,各有一座墩台。墩台高均五丈,周圍建小城,高一丈五尺,上設懸樓壘木,下設壕塹吊橋,外設塌窖陷阱;門道上置水櫃,冬日盛冰、夏日盛水;不修台階,以繩梯上下;每台有火銃、火炮2門,有守卒10人,由附近城堡駐軍防守,與城堡組成一個縱深防禦網。明成化二年(1466年)規定舉烽辦法,即敵人來百人以上一烽一炮;五百人以上二烽二炮;千人以上三烽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烽四炮;萬人以上五烽五炮。

城台又稱牆台。指稍高出長城牆頂,四周砌有堞牆、垛口、射洞等平台型建築。此是古代士兵們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巡邏放哨之處,以及發生戰爭時進行據守防禦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地方。例如八達嶺關城門頂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平台,即為城台。

戰台:修築於長城沿線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交通要道或地勢險要之處,為碉堡式建築,有一、二、三層之分,規模大小不一。內可儲兵器、彈葯及其他戰略物資,作用大於敵樓。同時還儲備一個月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口糧和用水等。這種戰台設施,既可出擊,又可據守,並可與長城上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城台、敵台等軍事設施密切配合,以組成密集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火力網,大大地增強作戰威力,有效地阻擊敵騎進攻,在軍事防禦上起著十分重要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戰略戰術作用。

門票·開放時間
門票旺季(4月1日-10月31日)45元,淡季(11月1日-3月31日)40元。學生憑有效證件半價。乘八達嶺纜車往返60元。
開放時間:夏季6:30-19:00;冬季7:00-18:00。
提供電子導游服務,中文10元/次,英語、日語、韓語、法語各為40元/次。
交 通
八達嶺位於北京西北方向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延慶縣境內,距離市區約80公里。從市區到八達嶺有高速公路。乘旅遊專線車一小時可以到達。旅遊專線車每天早晨在市區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前門樓東側、天安門廣場歷史博物館門前、崇文門路口東南角等地發車,車票價:往返36元/人。
登八達嶺長城圖片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最便宜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乘車方式:乘地鐵等車輛到德勝門下車,乘919路公交汽車直達八達嶺長城圖片腳下,普通車每人7元,空調車每人12元,5分鍾發一輛車,比旅遊車要便宜許多。
到八達嶺八達嶺長城圖片圖片城際列車現已開通,從北京北站出發,一等票價17元,二等票價14元,首班車6:08分發車,到達八達嶺時間是7:07。火車票到售票窗口買。下火車後不用走很遠。八達嶺高速經常會堵車。

㈥ 誰看過一張圖是一個美女在長城上脫了上衣舉著手的

㈦ 帶上途昂X去看看一座「女人」的長城,人說山西好風光!

娘子關是我見過的長城中最有「女人味」的長城了,當然不只因為這座長城關隘名字與女人有關,而是這道長城是我所見過的最為清秀、精緻、甚至有點單薄的長城。還沒踏進「娘子關」的城門,歲月便撲面而來。一條石頭路順著斜坡通向城門洞,石頭大小不一、高低不平,表面已被打磨得異常光滑,走在上面得格外小心。走在這條石頭路上,不由自主想起杜甫的詩: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當時是那樣的嘛?也許是這樣的。「娘子關」歷來被稱為萬里長城「第九關」,重鎮關前兵卒車馬想必絡繹不絕,還有來來往往的邊民出關入關,什麼樣的石頭能經得起這般打磨。在這石頭路上,每一步都是踏在幾百年上千年祖先的「肩頭」上,能不格外「小心」嘛。走過這段石頭路,就踏進了順德協達「烽火硝煙的歷史」。

娘子關的景區不大,遊人也不多,一路轉下來也就是個把小時就可以了。大概印象最深的,還是那陡陡的城牆台階,平陽昭公主,對了,還有兩幅對聯:「雄關百二誰為最?要塞三千此關名。」「樓頭古戍樓邊寨,城外青山城下河。」對聯掛在城樓的柱子上,後面就是平陽昭公主的祠堂。細細品味,道盡「娘子關」英雄與嫵媚。

㈧ 外國女網友來爬長城,為何直呼這不是長城吧

隨著現在旅遊業的發展,現在的人們都是非常喜歡旅遊的,不僅是中國人喜歡到外國旅遊,外國人是非常喜歡到中國旅遊的,尤其見識到中國的數不勝數的絕美山川,簡直就是流連忘返的狀態了,很多人也因此生活在中國,就是為了能夠近距離的觀察這個好看景觀。

不過小姐姐雖然是吐槽一下,但還是堅持了爬上了長城頂,看到連綿不絕的山脈頂上的長城,都說不出話來了。整個直播過程就看到小姐姐在誇長城多麼的好看,同時還表示下次要和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一起看看這個長城,也讓他們欣賞一下這個宏偉的建築。

雖然我們都知道長城,但是真正去過的人卻不是很多,很多人都只是通過各種渠道知道長城。不過我覺得還是自己親自看一下長城的壯闊更讓人驚心!你們覺得呢?歡迎下方評論留言哦!

㈨ 長城的資料及圖片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約公元前220年,一統天下的秦始皇,將修建於早些時候的一些斷續的防禦工事連接成一個完整的防禦系統,用以抵抗來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繼續加以修築,使長城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軍事設施。它在文化藝術上的價值,足以與其在歷史和戰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概況

長城是中國也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一項古代防禦工程。自公元前 七八世紀開始,延續不斷修築了2000多年,分布於中國北部和中部的廣大土地上,總計 長度達50000多千米,被稱之為「上下兩千多年,縱橫十萬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僅 在中國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因而在幾百年前就與羅馬斗獸場、比薩斜塔等列 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跡之一。

河北寬城滿族自治縣潘家口水庫內的「水下長城」部分已成為高高在上的懸城。 地處河北寬城滿族自治縣境內的潘家口水庫里,有一段世上獨一無二的「水下長城」奇觀。建於500多年前的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是明代長城的兩個重要關隘,是當時中原通往北疆和東北邊陲的咽喉要道,這一帶的長城共有墩台21座,敵樓160座,長約50公里。1975年國家在這里修建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潘家口水庫蓄水後,水位超過了長城高度,喜峰口、潘家口城堡淹沒於水中,從此這段歷經五百年滄桑的長城便隱身水下。因連年乾旱,潘家口水庫水位急劇下降,在20世紀末,隱身水下20多年的長城露出水面。
長城修築的歷史 長城修築的歷史可上溯到公元前9世紀的西周時期,周王朝為了 防禦北方游牧民族儼狁的襲擊。曾築連續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禦。到了公元前七八世紀,春秋戰國時期列國諸侯為了相互爭霸,互相防守,根據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自己的 邊境上修築起長城,最早建築的是公元前7世紀的楚長城,其後齊、韓、魏、趙、燕、秦、中 山等大小諸侯國家都相繼修築長城以自衛。這時長城的特點是東、南、西、北方向各不相 同,長度較短、從幾百千米到l000~2000千米不等。為了與後來秦始皇所修萬里長城區別,史家稱之為「先秦長城」。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並滅了六國諸侯,統一了天下,結束了春秋戰國紛爭的局面,完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集權統一國家的大業。為了鞏固統一帝國的安全和生產的安 定,防禦北方強大匈奴游牧民族奴隸主的侵擾,便大修長城。除了利用原來燕、趙、秦部分 北方長城的基礎之外,還增築擴修了很多部分,「西起臨洮,東止遼東,婉蜒一萬余里」,從 此便有了萬里長城的稱號。自秦始皇以後,凡是統治著中原地區的朝代,幾乎都要修築長城。計有漢、晉、北槐、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宋、遼、金、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都不同規模地修築過長城,其中以漢、金、明三個朝代的長城規模最大,都達到了5000 千米或10000千米。它們都不在一個位置上。從修築長城的統治民族看,除漢族之外,許多少數民族統治中國的朝代也修長城,而且比漢族統治的朝代為多。清朝康熙時期,雖然停止了大規模的長城修築,但後來也曾在個別地方修築了長城。可以說自春秋戰國時期 開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沒有停止過對長城的修築。

河北境內明代大理石長城隱在深山鮮為人知,大理石長城的敵樓基本保存完好

長城的防禦工程體系 綿延萬里的長城它並不只是一道單獨的城牆,而是由城牆、敵樓、關城、墩堡、營城、衛所、鎮城烽火台等多種防禦工事所組成的一個完整的防禦工程體系。這一防禦工程體系,由各級軍事指揮系統層層指揮、節節控制。以明長城為例,在萬 里長城防線上分設了遼東、薊、宣府、大同、山西、榆林、寧夏、固原、甘肅等九個軍事管轄 區來分段防守和修繕東起鴨綠江,西止嘉峪關,全長7000多千米的長城,稱作「九邊重 鎮」,每鎮設總兵官作為這一段長城的軍事長官,受兵部的指揮,負責所轄軍區內的防務 或奉命支援相鄰軍區的防務。明代長城沿線約有100萬人的兵力防守。總兵官平時駐守 在鎮城內,其餘各級官員分駐於衛所、營城、關城和城牆上的敵樓和墩堡之內。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 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在2000多年的修築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首先是在布局上,秦始皇修築萬里長城時就總結出了「因地形,用險制塞」的經驗。2000多年一直遵循這一原則,成為軍事布防上的重要依據。在建築材料和建築結構上以「就地取材、因材施用」的原則,創造了許多種結構方法。有夯土、塊石片石、磚石混 合等結構;在沙漠中還利用了紅柳枝條、蘆葦與砂粒層層鋪築的結構,可稱得上是「巧奪天工」的創造,在今甘肅玉門關、陽關和新疆境內還保存了2000多年前西漢時期這種長城的遺跡。

這段1.5公里長的大理石長城共有4座敵樓

●長城的城牆是這一防禦工程中的主體部分。它建於高山峻嶺或平原險阻之處,根 據地形和防禦功能的需要而修建,凡在平原或要隘之處修築得十分高大堅固,而在高山 險處則較為低矮狹窄,以節約人力和費用,甚至一些最為陡峻之處無法修築的地方便采 取了「山險牆」和「劈山牆」的辦法,在居庸關、八達嶺和河北、山西、甘肅等地區的長城城 牆,一般平均高約七八米,底部厚約六七米,牆頂寬約四五米。在城牆頂上,內側設宇牆, 高一米余,以防巡邏士兵跌落,外側一面設垛口牆,高2米左右,垛口牆的上部設有望口, 下部有射洞和擂石孔,以觀看敵情和射擊、滾放擂石之用。有的重要城牆頂上,還建有層 層障牆,以抵抗萬一登上城牆的敵人。到了明代中期,抗倭名將戚繼光調任薊鎮總兵時, 對長城的防禦工事作了重大的改進,在城牆頂上設置了敵樓或敵台,以住宿巡邏士兵和 儲存武器糧襪,使長城的防禦功能極大的加強。

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關城是萬里長城防線上最為集中的防禦據點。關城設置的位置至關重要,均是選 擇在有利防守的地形之處,以收到以極少的兵力抵禦強大的入侵者的效果,古稱「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生動地說明了關城的重要性。長城沿線的關城有大有小,數量很多。就以 明長城的關城來說,大大小小有近千處之多,著名的如山海關、黃崖關、居庸關、紫荊關 、 倒馬關、平型關、雁門關、偏關、嘉峪關以及漢代的陽關、玉門關等。有些大的關城附近還 帶有許多小關,如山海關附近就有十多處小關城,共同組成了萬里長城的防禦工程建築系統。 有些重要的關城,本身就有幾重防線,如居庸關除本關外,尚有南口、北口、上關三道關防。北口即八達嶺,是居庸關最重要的前哨防線。

高高聳立的
長城烽火台

●烽火台是萬里長城防禦工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它的作用是作為傳遞 軍情的設施。烽火台這種傳遞信息的工具很早就有了,長城一開始修築的時候就很好地 利用了它而且逐步加以完善,成了古代傳遞軍情的一種最好的方法。傳遞的方法是白天燃煙,夜間舉火,因白天陽光很強,火光不易見到,夜間火光很遠就能看見。這是一傳遞信息很科學又很迅速的方法。為了報告敵兵來犯的多少,採用了以燃煙、舉火數目的多少來加以區別。到了明朝還在燃煙、舉火數目的同時加放炮聲,以增強報警的效果,使軍情傳遞頃刻千里。在古代沒有電話、無線電通訊的情況下,這種傳遞軍情信息的辦法可以說 十分迅速了。關於烽火台的布局也是十分重要的,要緊的是要把它布置在高山險處或是 峰迴路轉的地方,而且必須是要三個台都能相互望見,以便於看見和傳遞。烽火台在漢代曾經稱過亭、亭隧、烽燧等名稱,明代稱作煙墩。它除了傳遞軍情之外,還為來往使節保護安全,提供食宿、供應馬匹糧秣等服務。還有些地段的長城只設烽台、亭燧而不築牆的,可見烽火台在長城防禦體系中的重要性。

萬里長城:中華大地上的一條巨龍 八達嶺長城

㈩ 關於長城的資料和圖片

八達嶺長城
中國長城的一段。位於北京市延慶縣西南部。八達嶺地處居庸關關溝北口 ,地勢高峻險要,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八達嶺長城修築得格外堅固。其關城有東西兩座關門,東門額題「居庸外鎮」,西門額題「北門鎖鑰」,建於明弘治十八年(1505),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兩門均為磚石結構 ,券洞上為平台,台之南北各有通道,連接關城城牆。京張公路從城門中通過,為通向北京的咽喉。從北門鎖鑰城樓左右兩側,長城沿山脊延伸,依山而築。城牆高低不一,平均高度約7.5米,牆的下寬約6.5米,頂上寬約5.8米。可容五馬並騎,或士兵十人並行。城牆下為條石台基,上部為巨磚牆殼,內部填以黃土和碎石。牆頂地面鋪砌方磚,頂部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 ,垛牆上有垛口(望口)和射洞,用以鎡望和射擊敵人。
城牆上每隔 30~40 米或100~200米,於險要處築一堡壘式堡台。堡台建築於山脊的高處、城牆的轉角處或險要之地。堡台有高有低。高的叫作敵樓,上層有垛口可以鎡望射擊,下層有券洞、射口可以住宿、射擊 、屯儲火葯和糧食。低的為牆台,高度與城牆差不多,但突出於牆外,四周有垛口,是巡邏放哨的地方,原來上面還有房屋建築用於士兵休息,現僅存地基。
在八達嶺城牆向外眺望,遠處還有零散的煙墩,上築垛口 ,是守衛八達嶺長城的警戒設施 。出北門鎖鑰關門不遠,有明隆慶五年(1571)築成的一座磚城,名岔道城,是八達嶺前哨指揮處所在,可駐軍 800 餘人,並可儲備大量的軍械於此。八達嶺長城在明代盛極一時,到清代後就失去其防禦的歷史作用,不再修葺。經多年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而日漸荒蕪。1949年以後曾多次整修八達嶺關城、關門及南北各4個敵台。1978年又重建了居庸關外鎮的城樓。八達嶺居庸關,翠嶺重疊,花木蔥蘢,早有居庸疊翠之稱,古代燕京八景之一,是聞名中外的旅遊勝地。
八達嶺長城在古代就享有「天下九塞」之一的美稱。明末學者顧炎武曾兩度登臨,並賦詩盛贊「雄托朔地當年大,不斷秦城自古長」。對於八達嶺這一名稱的由來,史料記載和民間傳說兼而有之,考證起來非常有趣,同時也足見八達嶺長城載譽天下的盛名。
當地傳說元代曾有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巡幸到此,看到關山險峻,崇巒疊翠,於是龍顏大悅,給此處賜名曰「巴達嶺」,後人訛傳為「八達嶺」。這個解釋未必真實,因為不但找不出史料依據,而且也查不出元代有過一位名叫「巴達黎黎」的皇帝。實際上,在八達嶺所在的延慶縣,確曾降生過一位元代皇帝,不過,他的名子叫愛育黎拔力八達,含有「八達」二字,也許「巴達黎黎」是一種誤傳。但聯想到元朝時皇帝們每年要從北京到上京來往一次,而處於必經之路的八達嶺,被這位皇帝乘興賜名,還是有一定可能的。
還有人傳說明末李自成率軍征戰到此,由於關城易守難攻,大軍受阻,累日不進,不由心急如焚。這時探馬來報,前方還有七道險關。李聽罷長嘆一聲,心想這第八道關都過不去,看來強攻是不行了,於是改途而去。後來這里被稱「八道嶺」,繼而成為「八達嶺」。
在明代,八達嶺曾一度成為防守滿族軍隊的前哨陣地。因為在古代漢人把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稱作「韃靼」,所以有人認為八達嶺是「把韃嶺」(意為把守韃靼之嶺)的諧音和誤傳。但這一觀點似乎也缺乏有力的依據。
看來,最可信的還是《長安客話》中的:路從此分,四通八達,名「八達嶺」了。
「十口金钁露著袢,十口金鍋露著沿,百樣草葯到處見。」這是流傳在八達嶺上的歌謠。怎麼回事呢?有一段故事傳說。
秦始皇修長城時候,徵集了全國各地的民工和能工巧匠。北方人還好說,特別是南方人來到北方,不服水土,再加上吃不飽,勞動又重,死的人就多了。閻王小鬼把死在長城上的魂拘去,到城隍廟里注銷戶口。城隍爺打開戶口簿,挨個一查,說;「這些人都不到死的歲數,不能注銷。」小鬼回稟閻王,閻王來找城隍說理,說他們已經死了,填了長城餡,為什麼不給注銷戶口?城隍說:「他們壽數未盡,根本就不該把魂拘來。」倆人各說各的理,誰也不服誰。沒辦法,就去找玉皇大帝打官司。玉皇大帝聽了倆人爭執的理由,官司一時不好斷,就讓他倆先回去,然後讓太白金星下到凡界去做調查。太白金星變化成一個老頭,來到長城上一了解,確是死人太多,冬季一日上千,夏季一日上萬。死的原因,主要是兩個:一是吃不飽,二是活太重。同時還了解到修長城是為了防禦外族侵略。太白金星回天稟告了玉皇大帝,玉帝為了拯救民工,加速長城的工程速度,就派老君爺和葯王爺下凡。老君爺造了十口金鍋,十把金钁,這兩樣可是寶貝。那十口金鍋煮上飯,不管有多少人吃,也吃不完。民工們再也不餓著肚子幹活了。那十把金钁更是厲害,不管多大的石頭,用金钁一比劃,一塊四棱見線的大石條就出來了,民工們再也不用費力開鑿石條了。葯王爺為了治民工們的病,就在長城內外撒下了許多葯籽,長出了許多草葯,什麼柴胡啦、知母啦、蒼術啦,不下幾十種,民工們有了病,一吃就好。有了這幾樣寶貝,工程速度果然很快,不久,就把萬里長城修好了。那十口金鍋,十把金钁,老君爺沒收回去,一直就在八達嶺埋著,光聽說露著沿,露著袢,就是誰也找不到。葯材可是到處都有。
回頭再說閻王爺和城隍爺的官司。修長城的民工,陽壽未盡,本來就不該死,不應把魂拘去,玉皇大帝斷的是城隍有理,閻王無理,閻王的官司打輸了。所以後來,人們給城隍修了廟,叫城隍廟,給玉帝修了廟,叫玉皇廟,也給老君修了老君廟,給葯王修了葯王廟,唯獨沒人給閻王修廟。不知旁處有沒有,反正圍繞著長城八達嶺一帶沒有閻王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