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的原名叫什麼
本名施夷光。
西施有「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1)四大美女同台表演西施擴展閱讀
西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薴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西施世居越國薴蘿。宰嚭亡吳國,西施陷惡名。浣紗春水急,似有不平聲。薴羅山下臨浣紗溪,江中有浣紗石,傳說西施常在此浣紗,西施灘因而得名。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 。
越王勾踐三年(公元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浙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大夫文種獻滅吳七策,其中最毒辣的便是美人計。
與范蠡設計:「得諸暨薴蘿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大夫范蠡奉命巡行全國勘察美女。他來到薴蘿村,遇到了鄭旦和西施一對姊妹花。他愛鄭旦,更愛西施,一次假面舞會的誤會中,他向西施坦露了真情,西施也愛上了這位范郎。
然而文種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芬芳纏綿的愛情,他將鄭旦和西施帶回會稽,教習歌舞,准備獻給吳王夫差。
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越王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由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舉手投足間,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
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
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㈡ 為什麼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
西施排在第一位並不能代表是她最美,而是因為四大美女的排行是按照時間來排的。西施出生於春秋戰國,王昭君出生於西漢事情,貂蟬出生於東漢時期,而楊貴妃出生於唐朝時期。因為西施是歷史上第一個留名的美人,才將她排在了榜首。不過西施之美確實是美得淡然,是其她三大美女無法比擬的。
可是關於西施是不是古今美女中最美的一個倒是有依據可循。第一就是前面提到的常年用面紗遮臉,想必就是長得太好看,怕引起什麼糾紛。第二書中形容西施未施粉黛,也就是說她平日里從來不化妝,光靠素顏就能迷倒吳王,這一點其她美女就做不到。可是每一個朝代審美觀都不一樣,並不是古人認為美現代人也會認為美。
㈢ 誰知道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的故事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嬋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於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西施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
施夷光世居諸暨薴蘿山(亦名羅山)下薴蘿村(今諸暨市城南浣紗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其父賣柴,母浣紗,西施亦常浣紗於溪,故又稱浣紗女。西施天生麗質,稟賦絕倫,相傳連皺眉撫胸的病態,亦為鄰女所仿,故有「東施效顰」的典故。越王勾踐三年(前494年),夫差在夫椒(今江蘇省吳縣西南)擊敗越國,越王勾踐退守會稽山(今淅江省紹興南),受吳軍圍攻,被迫向吳國求和,勾踐入吳為質。釋歸後,勾踐針對「吳王淫而好色」的弱點,與范蠡設計策,「得諸暨羅山賣薪女西施、鄭旦」,准備送於吳王,越王寵愛的一宮女認為:「真正的美人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美貌,二是善歌舞,三是體態。」西施只具備了第一個條件,還缺乏其他兩個條件。於是,花了三年時間,教以歌舞和步履、禮儀等。
西施發憤苦練,在悠揚的樂曲中,翩躚起舞,婀娜迷人,進而訓練禮節,一位浣紗女成為修養有素的宮女,一舉指,一投足,均顯出體態美,待人接物,十分得體。然後,又給她製作華麗適體的宮裝,方進獻吳王。吳王夫差大喜,在姑蘇建造春宵宮,築大池,池中設青龍舟,日與西施為水戲,又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她築「響屐廊」,用數以百計的大缸,上鋪木板,西施穿木屐起舞,裙系小鈴,放置起來,鈴聲和大缸的回響聲,「錚錚嗒嗒」交織在一起,使夫差如醉如痴,沉湎女色,不理朝政,終於走向亡國喪身的道路。
吳亡後,相傳西施隨范蠡駕扁舟,泛五湖,不知所終。
在西施由越入吳的路線上,南自諸暨,北迄蘇州,所在均有西施遺跡。諸暨薴蘿山麓、浣紗江畔尚存浣紗石、浣紗亭、西施灘、西施坊,西施殿等古跡。
西施有「沉魚」之貌,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被她的美麗吸引,看得發呆,都忘了游泳,以至沉入水底。所以後世用「沉魚」來形容女子的美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沉魚為先。國色天香四大美女,西施居首。西施幼承浣紗之業,故世稱「浣紗女」。
後人為紀念這位忍辱負重,以身許國的絕代佳人,就在薴蘿山下修建了西施殿。唐開成年間(公元836-840 年)著名詩人李商隱寫下「西子尋遺殿,昭君覓故村」的詩句;稍後,女詩人魚玄機又有《西施廟》詩。這些是目前能見到的關於西施殿的最早文字。明代,西子祠曾具相當規模。此後屢興屢廢。現在的西施殿位於浙江諸暨,1990年落成,景區佔地5000平方米,由門樓、西施殿、古越台、鄭旦亭、碑廊、紅粉池、沉魚池、先賢閣等景點構成。西施殿景區在重修過程中還從民間徵集了12000餘件從老式民居上拆下來的古建築構件, 其中包括梁、柱、門、窗、牛腿、擎枋、斗拱、雀替等等,這些木、石構件雕刻精美,工藝水平高超,大大增強了西施殿的歷史文化內涵和觀賞價值,使它更具有了濃厚的地方特色。
西施故里的另外一種說法:
說到西施故里,一般人都會說是諸暨,但事實上,真正的西施故里是在蕭山臨浦鎮。古代,沿浦陽江有「上諸暨」和「下諸暨」之分,西施出生在下諸暨,下諸暨即浦陽江下游之地。秦時置諸暨縣包括這兩部分,西漢時把下諸暨單獨置縣,稱「余暨」,三國吳時改稱「永興」,唐天寶元年正式改名為「蕭山」,一直沿用至今。西施的故里雖在今蕭山縣境內,但它屬諸暨縣故地,所以人們習慣上稱西施為諸暨人。歷史上臨浦行政區劃確實多變,自古以來,臨浦鎮歸蕭山和諸暨兩地共同管轄。尤其是鎮上山陰街,自古就有「山陰不收,會稽不管」之說。再如唐代著名詩人賀知章,當時籍貫越州(紹興)永興人,永興即蕭山。蕭山解放以前一直隸屬於紹興,後改屬杭州。現就有許多書籍說賀知章是杭州人了。從事實上講賀知章是蕭山人,當然也是杭州人。但從文化這個角度上講說他是紹興人更加合適。因此關於西施故里的考辨也就可以解釋。西施是諸暨人,也是臨浦人,只是當時的臨浦屬諸暨管轄。
關於浣紗溪:
相傳當年西施入吳時,由范蠡陪同,舟從越國會稽出發,順西小江而行,過薴蘿山來到這里。此時已近黃昏,西施望著夕陽西下的家鄉,想著自己背井離鄉,前往吳國,將委身於吳王,便淚流不止。范蠡深知西施的心情,於是決定在此停泊一宿。當時正值夏末秋初,江南天氣依然炎熱,俗稱「秋老虎」。西施為了潔身自爽,欲留清白於此,便在兩水交匯的潭中沐浴。從此,這里的潭、橋、路都貫上了「浴美施」三個字。浣紗溪東的薴蘿山,主峰海拔127米,系會稽山余脈,乃越地之正宗。蒼翠挺拔,別具風姿。山上有紅粉石,據說手在石上一抹,會抹下些許紅粉來。在薴蘿山下,浣紗溪西岸,有西施廟,此廟原先是西施宅,南宋才改為西子祠。鄉人祀西施為四十八村之土穀神,一直俗呼「(先施)娘娘廟」。廟坐西朝東,面對薴蘿山,建築規模現仍清晰可辨,有殿五楹,余屋三楹,演台一座。廟前有薴蘿亭,臨溪。亭前有小橋,具江南水鄉的建築風格。浣紗溪畔還有范蠡庵、起埠廟。范蠡庵鄉人稱日思庵,以范蠡在此訪得西施,有功於越,鄉人思之,故名。起埠廟又稱後江廟,相傳越滅吳後,西施與范蠡歸越隱居,在此棄舟上岸,故稱起埠廟。薴蘿村附近還有施家渡,相傳是當年西施回越都的下船處。現有施姓在此聚族而居,殆為西施所居村的施姓後裔。這不僅僅是傳說,蕭山臨浦的西施古跡,至今猶存。據明·嘉靖《蕭山縣志》(寧波天一閣藏本)載,北宋太平興國三年,蕭山就有薴蘿鄉西施里的建制。該志所附的《縣境之圖》,明白地標繪了薴蘿山在蕭山臨浦施家渡。
㈣ 這是誰
秦嵐(Qin Lan),出生於遼寧省沈陽市,中國女演員、歌手、平面模特,畢業於沈陽工業大學會計系。1999年參加第六屆全國推新人大賽獲廣告模特組金獎,成為首藝推新人藝員培訓基地藝員。2003年因扮演《還珠格格3》中新增人物江南名媛陳知畫而成名。2007年在《又見一簾幽夢》中飾演汪綠萍,知名度進一步提升[1] 。2011年憑電影《母語》中的表演榮獲第三屆英國倫敦萬象國際華語電影節「最具潛力女演員獎」[2] ;憑《王的盛宴》中呂後一角提名第七屆亞洲電影節「最佳女配角」[3] ;獲2007年星光大典「內地年度最受歡迎女演員」[4] ;獲2012年YOKA年度第一時尚人物獎[5] ;2012年其主演的國際酒店品牌Holiday Inn假日酒店微電影在亞洲實效營銷節上榮獲「最佳品牌內容」大獎。2013年3月以新人身份攜EP《一肩之隔》進軍歌壇。2013年7月主演都市偶像劇《非緣勿擾》。2014年4月主演音樂偶像劇《唱戰記》播出[6] 。2014年10月參演電影《別有動機》,飾演女一號葉霜[7] 。2015年2月6日下午,秦嵐現身央視2015羊年春晚第一次聯排現場,秦嵐此次將扮演「西施」與佟麗婭、王麗坤、馬蘇同台表演「中國四大美女」舞蹈節目。中文名秦嵐外文名Qin Lan別 名秦小嵐、井姐、豬妹國 籍中國民 族漢族星 座巨蟹座血 型B型身 高165cm體 重46Kg出生地遼寧省沈陽市瀋河區職 業演員、歌手、平面模特畢業院校沈陽工業大學會計學系代表作品《還珠格格3》《又見一簾幽夢》《南京!南京!》《大唐女將樊梨花》《楚漢傳奇》《非緣勿擾》㈤ 四大美女有誰我知道有個叫西施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㈥ 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是否真有其人呢
說起我國四大美女,想必大家都對她們感興趣,這四大美女之名,究竟是不是真的如傳聞中所說,可沉魚落雁、閉目羞花呢,這個問題或許只有存在於古代的人們可見。其實,每個時代或許有每個時代的審美觀,就拿十年前的人的裝扮和十年後人的裝扮來說是一樣的道理,即使現在讓我們見到四大美女的樣子,或許以我們現代人的審美觀,可能會覺得這四大美女只是一般般也說不定。
這前兩位在歷史上還算有些真實度,但說到後兩位,也就是西施和貂蟬,在歷史書上並無記載,而在一些野史上才有過存在,所以,也就沒有她們的出生年月和死亡年月,同時還連她們最終的去處都無從而知。相比於前兩位,這兩位的身世至今成謎,令人感覺它們或許只是一個傳說,並無真人,而歷史上只是存在其原型而已。但事實是否如此,還需考古學家繼續研究才能得知。
㈦ 四大美女里西施是那裡人啊
西施是古代美女的統稱,夷光是她的名字。至於她和范蠡有沒有相愛我覺得下面這篇文章比較靠實。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這是御用文人的夫子自道;「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指的就是像西施這樣的人。 越滅吳後,西施到底是死是活,成了一個千古之謎。傳說和歷史的真實相駁詰,千年之下,聚訟紛紜。但歷史總是留有有意無意的後門,官方刀筆吏的指縫間也常常泄露出有趣的消息,粗心的歷史學家為什麼總是視而不見呢? 那時正是春秋時期,諸國多如牛毛,人才空前流動。吳越爭戰的情形就很奇怪,好像是楚國的兩個幫派借著吳越之爭泄私憤,兩國的王們倒似乎是陪襯和布景了:吳國起決定性作用的智囊是伍子胥、孫武和伯嚭,越國是文種和范蠡——五個人都是楚人。 卧薪嘗膽的故事婦孺皆知。伍子胥輔佐吳王闔廬伐越,闔廬被越軍射中手指而死,死前含恨叮囑兒子夫差毋忘父仇。三年後夫差大敗越王勾踐,勾踐攜妻赴吳國為人質。大臣文種和范蠡設計賄賂吳國的太宰伯嚭,伯嚭在夫差面前構陷伍子胥,並促使夫差赦免了勾踐。勾踐回國後,卧薪嘗膽,最終於公元前473年伐吳,徹底滅了吳國。吳王夫差自殺而死,自殺的時候蒙著面孔,說:我沒有臉去見伍子胥啊——此前數年,夫差「使人賜子胥屬鏤劍以自殺」。這又是一個著名的故事。不知為什麼,古人的行為中總是蘊含著一種極端的美感——子胥大笑曰:「必取吾眼置吳東門,以觀越兵入也!」(《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伍子胥憤激到要把眼睛挖出來,置吳東門上,幸災樂禍地觀看越兵的入城式。至今蘇州尚存胥門。伍子胥的臨終遺願大大激怒了夫差,「王慍曰:『孤不使大夫得有見也。』乃使取申胥之屍,盛以鴟夷,而投之於江。」(《國語?吳語》)申胥即伍子胥。——請注意,此處第一次出現了「鴟夷」這種東西。鴟夷,馬革或牛革做的袋子。夫差把伍子胥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到江里,讓他永遠浮不上來,作為對伍子胥臨終遺願的報復。沒想到伍子胥一言成讖,夫差被勾踐生擒,不能忍辱,遂蒙面而死。 吳越故事中的西施其人,《國語》、《史記》無載,直到東漢時期的《吳越春秋》,才出現她的儷影。至於西施的結局,更晚至北齊的《修文殿御覽》轉引《吳越春秋》載: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請注意,這是第二次出現「鴟夷」這種東西。越王勾踐仿照伍子胥之死,也把西施裝進「鴟夷」,壓上石頭,投之於江。但是奇怪的是,今傳的《吳越春秋》卻並無這段文字。至於民間盛傳的西施和范蠡相戀的故事,惟一的記載是唐朝的《吳地記》轉引東漢《越絕書》載:「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但是同樣奇怪的是,今傳的《越絕書》也並無這段文字——看來,幾乎同時成書的《越絕書》和《吳越春秋》在歷史更迭的時間鏈中都有佚文;史書的類似命運,同樣大量存在於中國古代典籍之中,這是中國歷史的悲哀,也是自孔子以降官方修史的罪惡宿命。 西施到底是鴟夷沉江,還是與范蠡同泛五湖?似乎成了一個謎團。善良又善於自欺的民間選擇了後者。於是「美人計」西施故事的大團圓結局,撫慰了中國民間的好奇心。 但是「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的記載顯然是有所本的。《墨子?親士》篇中第一次提到西施之死:「西施之沈,其美也。」「沈」通「沉」。西施沉江而死,是由於她的美貌——墨子已然斷言無疑。墨子出生並成長於春秋末期,即吳越故事的尾聲階段,又是緊鄰吳越的魯國人,或耳聞或目睹吳越故事的壯烈活劇,當是最權威的見證人。血腥的征伐之下,厚黑的陰謀之中,哪有什麼大團圓的意淫烏托邦啊。 再看范蠡的結局。《史記?貨殖列傳》載:「范蠡……乃乘扁舟浮於江湖,變名易姓,適齊為鴟夷子皮,之陶為朱公。」——又一次、第三次出現了「鴟夷」!越滅吳後,范蠡不辭而別,改名叫「鴟夷子皮」,前往齊國。「鴟夷子皮」就是皮袋子。一個人好好地姓范名蠡,後來離開齊國到陶(今山東定陶)的時候又改姓朱,卻偏偏在離開越的時候改名叫皮袋子,這難道不是一件奇怪的事嗎?「鴟夷子皮」,這是什麼樣的名字呀!難道復姓「鴟夷」,名「子皮」?這件離奇的舉動發生在西施沉江之後,因此是范蠡和西施相戀的鐵證! 西施鴟夷沉江,范蠡痛不欲生。逃亡途中,浮舟於湖上,為了紀念刻骨銘心的愛人,范蠡拋棄了基本的更名原則,姓名不分地叫自己「鴟夷子皮」——以致西施死命的鴟夷為名。愛情,只有愛情,刻骨銘心的愛情,才能解釋如此離奇的舉動,也才能稍稍撫慰一顆破碎的心。 這個名字不僅向天下公告了越王勾踐的殘忍手段,公告了范蠡和西施的生死戀情,同時草蛇灰線,傳遞出范蠡和越王勾踐的恩怨糾纏。 ——台灣小說家高陽如此解釋范蠡自稱「鴟夷子皮」的緣故: 鴟夷是用牛皮或馬皮做的酒囊,用得著時,虛能受物,腹大如鼓,用不著時,不妨掩而藏之,范蠡以此自況,正就是君子用行舍藏的意思。一說,吳王夫差賜屬縷劍,命伍子胥自殺,用鴟夷盛了他的遺體,投之於江,所以范蠡自稱鴟夷子皮,在表示他亦是越王的罪臣。(高陽《清官冊》) 二說皆非。前者無法解釋為什麼後來齊國請范蠡做相的時候,范蠡拒絕的原因。既然「君子用行舍藏」,齊國請他做相,正是君子「用」的時候到了,為什麼還要「藏」起來呢?後者直以范蠡自為越王罪臣,就更離譜了。「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是藏良弓和烹走狗的人不仁義,並非「良弓」和「走狗」有罪在前。況且范蠡本非越人,乃是楚人,本來就是四海游盪,輔佐越王只不過是想成名立業,試一試自家本領如何,功成身退,再繼續游盪四海,何罪之有? 歷史學家們閉目塞聽,不願深究范蠡何以自況「鴟夷子皮」的真正原因,也許仍然是「成王敗寇」的心理慣性使然,因為西施之死揭破了帝王霸業之後的骯臟秘密;可是他們也錯過了考證出西施和范蠡相愛的鐵證的光榮。 線索清晰了。那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的生發和悲劇結局,逐漸豁現了出來。 文種和范蠡向越王勾踐獻上美人計,越王「乃使相者國中得薴蘿山鬻薪之女,曰西施、鄭旦,飾以羅榖,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服而獻於吳」(《吳越春秋》)。這個「相者」,我很懷疑就是范蠡的老師計然。計然名叫辛文子,是「晉國亡公子」的後代,是一個大經濟學家,也是一個技術精湛的「相者」。范蠡拜他為師,並引見給越王,計然告訴范蠡:「越王為人鳥喙,不可與同利也。」按相術,「鳥喙」主狡詐,無情義。雖然後來計然也向越王獻上了「七策」,但顯然早看穿了越王勾踐的本質。計然遇見了絕世美女西施和鄭旦,第一個要過目的當然就是范蠡。西施和鄭旦學習的內容之一是「容步」,有人用現代漢語構詞法解讀為「儀容和舞步」,令我不禁一哂。「容步」毫無疑問是專詞,是古代流行而今日失傳的媚術之一種,專用以媚惑君王。沒想到的是,這種媚術也媚住了范蠡,三年學習期間,范蠡和西施之間深深埋下了愛情的種子。 當此絕世美女,越王勾踐顯然也動了心,但他乃「鳥喙」之人,「鳥喙」者,按相術,上唇主情,下唇主欲,上唇覆蓋下唇,情壓住了欲,所以才可在艱難中成就一番事業。作為對范蠡的獎賞,越王勾踐和范蠡約定:滅吳之後,將西施賜於范蠡,不僅可成全二人的一番相戀,同時也穩住了西施的心,才能身在吳宮,心存越國。 但是滅吳之後,陰險的勾踐變了卦。「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統治的鐵律開始發生作用。但是勾踐又不能明著來,畢竟,范蠡身後還有一個強援——計然;相對於范蠡,勾踐更害怕這個一眼就看穿了他的人。於是,勾踐使了一招毒計:我不明著殺你,我殺你最心愛的人。西施鴟夷沉江。 勾踐捨不得殺西施嗎?不,西施死了,他還可以把鄭旦據為己有。但是范蠡就不一樣了。范蠡心如死灰,一霎間消滅了所有的雄心壯志。要復仇嗎?西施已不能復生。況且越王有恃無恐,滅吳的強大軍隊還等著稱霸天下呢。 范蠡出走,萬念俱灰,連妻子都不顧了,俱被勾踐殺戮。范蠡浮舟臨江,自號「鴟夷子皮」,自此之後,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范蠡……乃喟然而嘆曰:『計然之策七,越用其五而得意。既已施於國,吾欲用之家。』」(《史記?貨殖列傳》)遂成一方巨富。齊國的相,還做它干嗎?從此與政治絕緣。
㈧ 為什麼西施是「四大美女」之首
話說:女人三分容貌七分打扮。
首先,從「西施浣紗」、「臨溪梳發」可充分看出——西施是一個村姑,是體力勞動者,故其不可能擁有很好的經濟實力和充裕的時間去給自己梳妝打扮。另外,「東施效顰」的典故可以說明她的營養狀況也不是很好,常年皺眉頭導致臉部肌肉歪曲,皺紋加深。
相比其他幾人:
貂禪本是司徒王允府中的歌伎,出來拋頭露面的,粉黛眉簪自是不用分說;粉能塗多厚塗多厚,唇能抹多紅抹多紅,衣服能穿多露穿多露;還能不顧矜持,當眾扭臀擺腰,放電勾人。呂布就是這么被她勾到手的。
昭君是皇親國戚,自小奶水充足,母乳喂養,詩教禮儀更是不在話下,估計已經是把後天美的因素十二層地發揮了,況且人家是皇帝的妹妹,誰敢說她不漂亮。
至於貴妃揚氏,據說生在唐代,於是我就想到了沈殿霞!雖據說有羞花之美,不過我估計羞的都是牡丹花、向日葵,為什麼?不夠肥厚啊!言歸正傳,本著忠君之心、重史之悟,扣除皇帝審美觀變異的可能性,我們相信皇帝的眼光;那麼可以肯定的是:揚氏的梳妝費用和精度一定是極高的,據說她還當眾牛奶沐浴以示好肌膚……
由上可見,西施不經打扮就號稱四大美女之首,的確是有過人的天生麗智啊。
歷史上,「沉魚」是指西施之美,「閉月」說貂禪,「落雁」稱昭君,羞花是貴妃。
貴妃揚氏的羞花實因我前面已經初步討論過了,其實有一句花我是怕傷人沒說出來啊:貴妃那天是不是摸到了一棵含羞草;亦或是天熱人肥、心情煩悶、出汗不止,一把抓到了牽牛花啊之類的,由於手掌肥厚,用力過大,且汗流頗多,把花給抓焉了。
而貂禪「閉月」之說,本來就是偽科學,要我說啊,那天晚上要不剛好有月蝕,要不就是飄過來一朵烏雲,王允哭紅了眼,加上了老眼昏花看錯了。
大雁和溪魚雖說都是畜生,但眾所周知:鳥類視力好,昭君著低胸汗服出嫁,雁在上空連[***]都看得清;而溪魚(浙江溪內小魚主要是指石斑魚,很漂亮)向上看到西施,是通過波動流水折射,西施的臉已經都變形了。所以,雖說用畜生的審美來評價這兩位美人,從某種程度是公平可信的;但考慮到西施的美已經由於光線的折射打了折扣,外加昭君地位使然,馬屁種種,真相不言而喻。要我說:也許是那天那傻鳥飛過大漠,又渴又餓,遭遇巨大送親陣仗,鑼鼓齊鳴,其驚嚇過度,終於體力不支而落。
客觀地說:
西施是浙江人,而浙江歷來文人墨客極多,據說自秦以來,浙江籍的入史文人就佔1/5。西施最初只是個村姑,而科舉制度下最大的知識分子群體就是秀才,西施的地位和形象完全符合他們的意淫要求——秀才多於鄉間支教,金枝玉葉是沒見過,貌美村姑總算見過了的吧。而且,意淫起來符合三綱九常,沒有任何思想障礙。有那麼多秀才挺你,你能不美嗎?你能不第一嗎?美女們的夫君不盡相同。
貴妃楊氏所事之人是個昏君,而且據說楊氏還納過面首……
貂禪先事董卓,後事呂布,呂布雖是悍將,但人品不太好。
昭君雖然遠嫁它邦,從一而終,但由於他嫁得是個外國人,由於黃種人緣於體質方面民族自卑感……相反,西施雖然和范彝有一段不清不楚的感情,但由於特殊歷史原因,她卻成了吳王之妃,這段感情的割裂就成了慷慨大義。後吳國敗,西施又事范彝,又成了有情人終成眷屬。
在陪襯方面,較之其他幾位,西施有東施作為直接參考物。
㈨ 四大美女之西施,「沉魚」的稱號是怎麼來的
關於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已經有了定論,但那是古代的安排。西施第一,王昭君第二,貂蟬第二,楊玉環最後。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美人素有「閉月羞花,沉魚落雁」的美譽。「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述了西施桓沙的故事;「落雁」,講述了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講述了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講述了楊公主賞花的故事。
四、羞花:
「羞花」是指楊貴妃。唐朝初年,明朝皇帝奢侈淫盪。他派人和馬去尋找美女。當時,壽帝縣紅農楊元艷有一個漂亮的女人叫楊玉環,她被選進了皇宮。進宮後,楊玉環想念家鄉。有一天,她去花園賞花,看到盛開的牡丹和玫瑰,我想把它們鎖在皇宮里,白白地度過我的青春。我不禁嘆息。我對盛開的花說:「花,花!每年你還盛開的時候,我什麼時候才能登場呢?」她眼裡含著淚水,只是碰了碰那朵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落下。她碰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兒比對方更美,花兒慚愧地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