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如果說莫斯科擺放的四美圖是王昭君,綠珠,趙飛燕,班姬,那麼古代四大美女就不是西施,楊玉環等
莫斯科的四美圖是漢晉時期的四大美女
《四美圖》,出土於西夏遺址黑水城,高57厘米,寬32.5厘米,畫的是漢晉時期的四大美女,從左至右分別為班姬、趙飛燕、王昭君、綠珠。
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的美女;班姬為漢成帝後宮美女;趙飛燕為漢成帝寵妃;綠珠是西晉初年巨富石崇的藝妓。畫面中四位美人造型體態豐盈優美,人物背景為盛開的牡丹、嶙峋的太湖奇石、折曲的玉石欄桿。雕刻的線條細膩,姿態各異,服飾不同,都予以細致入微的刻畫,令人驚嘆。整幅畫作布局巧妙,造型生動;雕刻刀法嫻熟,線條流暢,是中國古代雕刻版畫的曠世珍寶。不過,我們看到的是復製品,原件現藏於俄羅斯。
⑵ 春秋四大美女
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息夫人,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為陳國君主陳庄公之女,生於陳國宛丘,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死後葬於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如今河南信陽息縣依然有桃花廟。
文姜,姜姓,齊僖公之女,齊襄公異母妹,魯桓公的夫人。文姜與她的姐姐齊宣姜,都是當時聞名的絕色美人。文姜的婚姻一波三折,她的風流韻事,轟動了天下各國,人們一面諷刺她的盪婦淫亂行徑,一面又歌頌她的絕世艷麗,《詩經》上就留下許多有關文姜的篇章,有毀有譽。
夏姬,春秋時期鄭國公主。春秋時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妖淫成性,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姦,引出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史載她三次成為王後、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2)四大美女玉石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四大美人不僅在我國婦孺皆知,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譽。「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僅僅這八個字,卻包含著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四個小故事,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四大美人有著傾國傾城之貌,在歷史的大事件中她們曲折動人、救國救民的傳奇故事,被古代民間廣為傳頌。
⑶ 在古代不止有四大美女,還有"四大妖姬"你知道嗎
在古代不止有四大美女,還有"四大妖姬":
一、妺喜
為春秋時代女性,驪戎國君之女,後被晉獻公擄去,因姿色艷美,而成為寵姬,不久懷孕,驪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齊,同時作為陪嫁的驪姬之妹,也隨驪姬來到晉國,為晉獻公生下了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但又與優施通姦,並合謀排擠申生,改立所生的兒子奚齊為太子,而害死齊姜所生的太子申生,使公子重耳、夷吾逃亡國外,是所謂驪姬之亂。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及破驪戎,獲驪姬,愛之,竟以亂晉。」
⑷ 古代四大美女是誰
古代四大美女是誰?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楊貴妃)。 下面就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古代四大美女簡介,希望對你有用!
古代四大美女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楊貴妃)。 中國的四大美女在古代的排法為:西施居首,貂蟬次之,王昭君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還有一說是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並稱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醉楊妃”。四大美女中除貂蟬外皆為有正史記載的人物,而貂蟬只見於小說和戲劇而未見於史料記載。
我國最早出土的木刻 年畫 ,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隨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畫的是王昭君、趙飛燕、班姬、綠珠四位古代美人。此年畫的原版現存於莫斯科博物館。“題材雖皇家內容,但將漢晉兩朝人物於一圖,其 雕刻 線條流暢細膩,構圖豐滿華麗。”
“(《四美圖》)畫面是四大美人綠珠、王昭君、班姬、趙飛燕。綠珠左手提裙登階,回眸又望右手所持的玉麒麟,風情畢現;王昭君身著異族服飾,執筆修書,神情沉鬱;趙飛燕金飾玉佩,袖手昂頭,志滿意得;班姬持扇列後,文靜矜持。整個畫面素色,講究線條,一派清穆之風。”
古代四大美女簡介
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 傳說 ,與越國另一美女鄭旦合稱“浣紗雙姝”。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
范蠡與西施的 愛情 故事 ,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盡人皆知。但在 歷史 文獻中卻找不到蹤跡。
貂蟬
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也是其中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的美女,曾登場於歷史小說《 三國 演義》,民間傳說其為山西忻州人,與名將關羽為同鄉。也有人真根據實物和史料作出另一個推斷,貂蟬極有可能是河北邯鄲永年人。西施、楊玉環、王昭君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王昭君
王昭君(約前52年—約15年),名嬙,字昭君,漢族,南郡興山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漢元帝建昭元年(前38年),王昭君被選入宮,成為宮女。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時為匈奴單於的呼韓邪第三次朝漢自請為婿,王昭君奉命嫁與其為妻,號為寧胡閼氏。二人共同生活三年,育有一子伊屠智伢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
建始二年(前31年),呼韓邪單於去世, 昭君向漢廷上書求歸,漢成帝敕令“從胡俗”, 依游牧民族 收繼婚制 ,復嫁呼韓邪單於長子復株累單於,兩人共同生活十一年,育有二女。王昭君去世後,葬於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到了晉朝,為避晉太祖司馬昭的諱,改稱明君,史稱“明妃”。
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 舞蹈 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被後世譽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其籍貫存在爭議,主要有五種說法:虢州閿鄉(今河南靈寶)、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說、弘農華陰(今陝西華陰)說、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廣西容縣)說。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她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公爹唐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6年),安祿山發動叛亂,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楊玉環於六月十四日,在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香消玉殞。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美在哪裡
西施的故事最早見於東漢的野史《越絕書》。西施在滅吳後追隨越國的謀士范蠡隱居於五湖煙水之中,陶然忘世。據說後來范蠡還成為了富商,西施 自然 也成了老闆娘。這是大團圓的結局。但古人似乎更欣賞“美的毀滅”這一模式。早在《墨子》一書中,便記載了西施被沉江的命運。墨子?親士》篇說“西施之沉,其美也。”西施之所以被沉江,是因為她的美。為什麼因為美而沉江呢?墨子沒有說。或許是因為被嫉妒,或許是因為被侮辱,但世間美好事物的命運,或許大抵如此。至於西施是如何沉江的,《吳越春秋》則給了更為詳細的記錄:“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而終。”
也就是說,西施是被越國人放入盛酒的皮囊中沉入江底的,約等於蠻俗中的“浸豬籠”。至於越人為什麼這樣對待自己的功臣,《吳越春秋》也沒有明說。當然,我們都知道越王勾踐是一個“鳥盡弓藏”的狠角色。他既然能 命令 功臣文種自裁,對一個弱女子又有什麼下不了手的呢?當然,也有可能沉西施的只是越國人民,越國人民害怕越國重蹈“紅顏禍水”的覆轍,於是狠下心來,玉石俱焚。西施的結局,都說明了古人對“紅顏禍水”的恐懼。其實對美的恐懼,某種程度上也是對非凡和優秀的恐懼。西施除了貌美,其銳身赴難的高貴人格,為國捐“貞”的英雄精神,以及無所畏懼的仁者之勇,或許也是世人無法容納的一個原因吧。
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中,貂蟬是唯一一位無史料記載僅存在於小說戲劇中的人物。熟悉《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貂蟬最後的露面只在第十九回《下邳城曹操鏖兵,白門樓呂布殞命》中,呂布敗亡之前,貂蟬勸誡呂布“與妾作主,勿輕身自出”。此後便如“貂蟬已隨清風去”一般,再無下落。但民間卻有不少傳說,繼續那一套“紅顏禍水”的演義。比如崑曲《關公月下斬貂嬋》中,呂布在白門樓被斬後,妻子貂蟬被張飛轉送給關羽,但關羽拒絕接受這位被玷污過的女子,並害怕禍水降臨到身上,於是夜裡傳喚貂蟬入帳,拔劍斬貂蟬於燈下。應該說,關羽在歷史上的偉大形象,完全被這個故事“黑”了。
作為邊陲藩鎮的安祿山、史思明,在做大做強之後,唐王朝齎盜以糧的蠻族雇傭兵便成了叛亂的主要力量。總之,安史之亂不是楊貴妃造成的,甚至不是玄宗造成的,而是募兵制的不完善造成的。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倉皇出逃,在逃至馬嵬驛時,禁軍主管陳玄禮及其手下士兵嘩變,以楊氏兄妹誤國為名,要求玄宗誅殺楊國忠並賜死楊貴妃。一代美人,最終在眾意的壓迫下香消玉殞。 歷史學 者黃永年認為,導演了馬嵬兵變的幕後主使乃是宦官高力士。高力士因與楊國忠歷來不合,故藉此機會除去楊國忠,順便殺死楊貴妃,而禁軍主管陳玄禮只是高力士拉攏和控制的勢力。也就是說,要求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的呼聲,僅僅是 政治 傾軋中的噪音,不具備多少民意基礎。相反,在生死之際,楊貴妃為君王擺脫困局而慷慨赴死,反而體現了顧全大局的胸襟。
四大美人的美,不僅是外形之美,而且是德性之美。她們身上體現的家國情懷、犧牲精神和高潔品質,與歷史上的男性楷模並無二致。不管是西施的以身許國,昭君的 琵琶 出塞,貂蟬的報恩誅賊,楊貴妃的顧全大局,她們身上都體現了並非男性專有的勇敢、慷慨、無私和高潔。
⑸ 東周列國志里提到的四大美女
應該是妹喜、褒姒、夏姬、孟贏
1.妹喜,「妹」讀作「mò」,又名末喜、末嬉、有施氏女,有施氏原為喜姓。夏朝末代國王夏桀姒履癸的寵妃。生卒不詳。據說,妹喜是後世紅顏禍水的第一例證,此後陸續出現商朝妲已,周代褒姒……
夏桀代有施氏(今山東省騰縣),有施氏是東方小國,國弱力薄,不敢與夏朝為敵,表示願意稱臣納貢。夏桀乘熱凌人,不準有施氏投降,一定要血洗有施氏,有施氏探知夏桀是一位好色暴君,投其所好,選了美女妹喜進獻請降。夏桀見妹喜貌美,十分高興,遂罷兵帶妹喜回到王都斟(左邊是尋右邊是個耳刀,打不出來)今河南省偃師二里頭),妹喜見王都宮殿陳舊,很不高興,桀王為了討好妹喜,造傾宮,築瑤台,用玉石建造華貴的瓊室外瑤台,以此作為離宮,終日飲宴淫爾,不理政事,
由於桀王的淫奢暴虐,人民不堪其苦,商湯乘機起兵討夏,桀王於鳴條(今河南省封丘東)戰船敗,挾妹喜同舟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東南)之山一道死去。
補:夏桀的寵妃。原為有施氏人,夏桀在征伐有施氏時,有施氏的首領把她獻給夏桀。夏桀對她十分寵愛。據《列女傳·夏桀妹喜傳》載,桀「日夜與妹喜及宮女飲酒,無有休時。置妹喜於膝上,聽用其言」。又據《帝王世紀》記載,妹喜喜歡聽「裂繒之聲」,夏桀就把繒帛撕裂,以博得她的歡笑。
2.褒姒,西周幽王的寵妃,生卒年不詳。褒人所獻,姓姒,故稱為褒姒。有謂她是龍沫流於王庭而變玄黿使女童懷孕所生女,棄於路被一對夫婦收養於褒。她甚得周幽王寵愛,生下兒子「伯服」。
周幽王姬宮涅的王後,褒姒原是一名棄嬰,被一對做小買賣的夫妻眉頭,在褒國(今陝西省漢中西北)長大,公元前七七九年(周幽王三年),周幽王征伐有褒國,褒人獻出美女褒姒乞降,幽王愛如掌上明珠,立為妃,寵冠周王宮,翌年,褒姒生子伯服(一作伯般),幽王對她更加寵愛,竟廢去王後申氏和太子宜臼,冊立褒姒為王後,立伯服為太子,周太史伯陽嘆氣道:「周王室已面臨大禍,這是不可避免的了。」
果然不出伯陽所預料,原來褒姒平時很少露出笑容,偶露笑容,更加艷麗迷人,周幽王發出重賞,誰能誘發褒姒一笑,賞以千金,虢國石父獻出「烽火戲諸侯」的奇計,周幽王同褒後並駕游驪山,燃起逢火,擂鼓報警諸侯一隊隊兵馬聞警來救,至時發現平安無事,又退兵回去,褒心看見一隊隊兵把,像走馬燈一樣來來往往,不覺啟唇而笑,幽王大喜,終回此失信於諸侯,公無前七七一年,犬戎兵至,幽王再燃烽火,諸侯不再出兵救援,幽王被殺,褒姒被擄,(一說被殺),司馬遷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知,」(《史記·周本紀》)意思是說,褒姒不喜笑,周幽王為了她一人的笑,天下百姓再也笑不起來了。西周遂亡。
3. 夏姬是一個顛倒眾生的人間尤物,她具有驪姬、息媯的美貌,更兼有妲己、褒姒的狐媚,而且曾得異人臨床指點,學會了一套「吸精導氣」之方與「采陽補陰」之術,因此一直到四十多歲,容顏的嬌嫩,皮膚的細膩,仍然保持著青春少女的模樣。
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自幼就生得杏臉桃腮,蛾眉鳳眼。長大後更是體若春柳,步出蓮花,羨煞了不知多少貴胄公子。由於母親管教嚴格,並無私相授受的機會,但卻異想天開地編織了不少綺麗的夢境。也許是幻想,或者是真有其事,在她及笄之年,曾經恍恍惚惚地與一個偉岸異人同嘗禁果,從而也得知了返老還童,青春永駐的采補之術。之後她曾多方找人試驗,當者無不披靡,因而艷名四播,於此也就聲名狼藉,父母迫不得已,趕緊把她遠嫁到陳國,成了夏御叔的妻子,夏姬的名字也就由此而來。
夏御叔是陳定公的孫子,他的父親公子少西字子夏,所以他就以「夏」為姓,官拜司馬,算是陳國的兵馬總指揮。由於他是國君的孫子,因此在株林地方有塊封地。夏姬嫁給夏御叔不到九個月,便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雖然夏御叔有些懷疑,但是惑於夏姬的美貌,也無暇深究,然而外面卻沸沸揚揚地傳說:「這個孩子哪裡象是不足月的早生嬰兒?怕不是夏姬從鄭國帶來的野種吧。」
這個孩子取名夏南,從小就喜歡舞槍弄棒,身體結實得活像一頭小牛犢,十歲以後騎在高頭大馬上馳騁如飛,時常跟著父親在森林中狩獵,有時也與父親的至交孔寧、儀行父等人,一齊騎馬出遊。
夏南一邊讀書一邊習武,十二三歲便顯示出一股逼人的英爽之氣,為了承襲父親的爵位,被送往鄭國深造,以期待將來能夠更上一層樓。
鄭國文人薈萃,地當交通要道,向稱禮儀之邦,不管是軍事、政治、經濟、教育等各方面,均較偏僻的陳國進步許多。夏南以鄭國外孫的身份,自然得到了最好的教育,從而也造成一個出類拔萃的人才。
夏御叔壯年而逝,有人就說是死在夏姬的「采補之術」。夏姬成了一個不甘寂寞的小寡婦,花開花落,獨守空閨,沒有多久,經常進出株林豪華別墅的孔寧與儀行父,先後都成了夏姬的入幕之賓。
夏姬的美艷與風情,特別是床笫之間的旖旎風情,使得孔寧與儀行父兩人慾仙欲死。這種三角關系一直持續了數年,終於在長時期的爭風吃醋心態下,把當時的國君陳靈公也拉了進來,使得彼此的關系進入白熱化的高潮。
大約是孔寧遭受了冷落,於是向陳靈公盛贊夏姬的美艷,並告訴陳靈公夏姬嫻熟房中術。不可失之交臂。陳靈公將信將疑,說道:「夏姬的艷名是久已聽到了,但都快四十歲的人了,恐怕是三月的桃花,已經沒有昔日的盛況了吧!」
孔寧慫恿道:「夏姬天賦異稟,而且熟諳駐顏養生之術,年齡雖快四十,風情卻更加成熟,眼見為真,為什麼不抽空到株林去看看呢?」
正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政簡刑清,閑來無事。於是陳靈公的車駕在陌上花開、春陽送暖的季節里來到了株林,一路遊山玩水,薄暮時分到了夏姬的豪華別墅。
事前已經得到消息,夏姬命令家人把里里外外打掃得纖塵不染,更張燈結綵,預備了豐盛的酒饌,自己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等到陳靈公的車駕一到,大有賓至如歸的感覺。
夏姬出身君侯世家,風范禮儀,舉止進退,自然是中規中矩。陳靈公眼見面前的這個美人兒,雲鬟霧鬢,剪水雙瞳配著白里透紅的肌膚,雪藕般的皓腕,簡直就是初解人事的及笄少女!特別是她那銀鈴似的聲音,風吹弱柳的體態,真像是一團熊熊的火焰,直燒得陳靈公方寸大亂。
酒不醉人人自醉。似乎還沒有喝上幾杯,陳靈公便惺忪欲醉,斜盼著一旁作陪的夏姬,直覺她猶如月下梨花,雪中梅蕊;而夏姬也秋波流盼,嬌羞滿面。在跳躍的燭光下,陳靈公不時以褻語挑逗夏姬,夏姬笑而不答,低首不語,一切盡在不言中。
夜闌更深,侍從人員悄悄退出外廂,偌大的廳堂上只剩下陳靈公與夏姬。趁著酒興,陳靈公開始移近夏姬。首先握住她的手,沒有反抗,便將她抱在懷中,仍沒有反抗,於是一把抱起來,夏姬渾身沒有骨頭似的,癱倒在陳靈公懷中,走向內室,走向情慾,走向罪惡。
對於這個一國之君,夏姬使出了渾身解數,陳靈公身心俱醉。從此,陳靈公有事沒事便經常跑到株林夏姬的豪華別墅中來,夏姬事實上已成了陳靈公的外室。
時光荏苒,夏南已經學成歸國,不但見多識廣,而且精於騎射。陳靈公為了討好夏姬,立刻任命夏南承襲了他父親生前的官職與爵位,夏南成為陳國的司馬,執掌兵權。
為了報答君侯的恩遇,更為了光耀門媚,夏南恪盡其職,幹得有聲有色。然而一首歌謠也無情卻刺傷了夏南純潔的心靈。
「胡為乎株林?從夏南;治酒歡會兮!從夏南!」
意思是說陳靈公的車駕經常來往於株林道上,都是要去會見夏南;而株林別墅中的笙歌美酒,也是陳靈公與夏南在通宵達旦的歡會!
諷刺是十分明顯的。夏南本人一直在鄭國「留學」,回國立即被委以重任,哪裡有時間與陳靈公私下在株林見面與歡會呢?有沒有與陳靈公私會,夏南本人最清楚。那麼陳靈公以國君之尊,經常風塵僕僕地往株林跑,究竟所為何來?株林住著的就是自己的母親,答案不難找到。年輕氣盛的夏南臉色大變,血脈賁張,他暗地裡發誓:如果事情就此打住,那就算了,倘若繼續發展下去,使他難以立足做人,那麼將來就會產生連他自己也不敢想像的嚴重後果。
夏南回國後,陳靈公雖然收斂了一些時日,終於忍不住對夏姬的思念,又仗待著自己是一國之君,而且還重用了夏南,於是偕孔寧和儀行父,在夏南歸國後的第二個月初,再度駕臨株林別墅。夏南聽到消息,連忙趕回,初時夏姬還知道略避嫌疑,等到酒酣耳熱,就已經了無禁忌,彼此放浪形骸。
夏南忍無可忍,拂袖而起,迅即傳令隨行吏土把宅第團團圍住,接著帶領得力家丁,手執弓箭,凶神惡煞般地來到廳堂,對准陳靈公,一箭就結束了他的老命。隨即率兵入城,只說陳靈公暴卒,立世子媯午為君,史稱陳成公。
孔寧和儀行父倉皇逃到楚國,隱匿了淫亂的事情,只說夏南弒君,是人神共憤的事情。楚莊王偏聽一面之詞,竟決意討伐。
陳國的民眾大都知道陳靈公與夏姬的淫亂經過,並沒有擁戴楚軍,面對楚國的大軍壓境袖手旁觀,夏南被捉,處以「車裂」的刑法。夏姬被帶到楚莊王面前,但見她顏容妍麗,對答委婉,不覺為之怦然心動,然而楚莊王必竟是「春秋五霸」中的人物,比較明智,為了楚國的形象,不得不把她賜給了連尹襄公。
不到一年,連尹襄公戰死沙場,夏姬假託迎喪之名而回到鄭國,此事原本可以就此結束,不料大夫屈巫久慕夏姬美艷,於是借出使齊國的方便,繞道鄭國,在驛站館舍中與夏姬成親。
歡樂過後,夏姬在枕頭旁問屈巫:「這事曾經稟告楚王嗎?」屈巫也算一個情種,說道:「今日得諧魚水之歡,大遂平生之願。其他在所不計!」第二天就上了一道表章向楚王通報:「蒙鄭君以夏姬室臣,臣不肖,遂不能辭。恐君王見罪,暫適晉國,使齊之事,望君王別遣良臣,死罪!死罪!」
屈巫帶著夏姬投奔晉國的時候,也正是楚莊王派公子嬰齊率兵抄沒屈巫家族之時。夏姬以殘花敗柳之姿,還能使屈巫付出抄家滅族的代價,真是紅顏禍水。她在新婚之夜的枕頭旁套問屈巫,使屈巫下最後的決心,可說心計也是很深的。
4.孟贏,即小說家筆下的無祥公主。紀元前五二六年,熊棄疾派大臣費無極前往秦國為太子迎親。費無極是一個滿肚子壞水小聰明層出不窮的無聊政客,從骨子裡仇視所有美好的東西,當他把孟贏迎接到郢都後,象衛國新台事件的那位使臣一樣在君王面前盛贊孟贏的美麗天下無雙,所不同的是費無極心懷歹意,因為他極力攛掇熊棄疾作「爬灰佬」,把兒媳據為己有。熊棄疾和費無極是一路貨色,君臣二人臭味相投,自然對這個「忠心耿耿」的建議報以熱烈的歡迎,君臣二人開始有步驟地實施這個邪惡的計劃。費無極告訴秦國的護送大臣說,楚王國的風俗,新娘要先到皇宮拜見公婆,然後才可以正式舉行婚禮。於是孟贏進宮,老爹就霸王硬上宮,把兒媳變為妃子,而把一位陪嫁的齊國少女,冒充孟贏嫁給熊建。一年之後,孟贏生下一個兒子熊軫,他就是後來的楚昭王。
因為這件事,平王逼死了伍奢一家,才引出後來伍子胥鞭屍的故事。
⑹ 我們用「羞花」來形容歷史上哪位美女
羞花是形容楊玉環。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
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6)四大美女玉石擴展閱讀:
四大美女
1、貂蟬: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傾國傾城。曾受命於王允用「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的手段使呂布與董卓相互猜忌並最終利用呂布誅殺了權傾一時的董卓。
2、昭君:漢元帝時期的宮女。西元前33年,元帝許為漢朝和匈奴和親,派美麗而有見識的宮女王昭君遠嫁呼韓邪單於。此後,由於昭君力勸呼韓邪單於停爭,使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達六十年之久。
3、楊貴妃: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能歌善舞。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並深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貴妃手其堂兄楊國中牽連而亦縊死於路祠,最後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4、西施:春秋戰國時期越國美女。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為卧薪嘗膽的越王勾踐以身許國而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並最後令吳王眾叛親離,從而成就了勾踐的東山再起。
⑺ 艷而不妖,是你沒見過的翡翠四大美人
翡翠玉雕人物是玉雕幾大題材里的一種。就人物題材來講,常見的有玉佛、觀音、關公、財神、壽星、鍾馗等,今天我就說說翡翠玉雕美女,古代四大美女是我國為老百姓耳聞的典故,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四大美女在翡翠玉雕上的風采吧!
總的來說,翡翠玉石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精神,思想有多高,藝術的空間就會廣闊,若是只糾結於工藝水平本身,玉雕之路是不會走得長遠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