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大美女分別是什麼朝代的
「四大美女」:西施(越)、貂蟬(東漢)、王昭君(東漢)、楊玉環(唐)西施是越國的
貂蟬是東漢時期的,有名的美人計主角就是她
王昭君也是東漢時期的
楊玉環是唐朝玄宗皇帝的貴妃,「貴妃醉酒」指的就是她。
⑵ 四大美女是哪個朝代
四大美女楊玉環、貂蟬、西施、王昭君,而這幾位美女自古就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四個人也是環肥燕瘦,各有所長。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四大美女是哪個朝代,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句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句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句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王昭君
西元前33年,匈奴貴族呼韓邪單於到長安與漢元帝要求和親。但宮女們都不願意;有個宮女叫王嬙,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
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再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沒有昭君本人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因王昭君不願送那畫工禮物,所以他沒把她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便把那畫工殺了。
王昭君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之後,匈奴和漢朝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昭君最後在匈奴生了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
貂蟬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有傾國傾城之貌。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
楊貴妃
唐代蒲州永樂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父兄均因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如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
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及其堂妹楊貴妃。最後貴妃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
⑶ 古代四大美女各是什麼朝代的,有什麼故事
1、王昭君:西漢。竟寧元年(前33年)正月,匈奴呼韓邪單於來朝,請求娶漢人為妻。元帝遂將昭君賜給了呼韓邪單於,並改元為竟寧。單於非常高興,上書表示願意永保塞上邊境。王昭君抵達匈奴後,被稱為寧胡閼氏(yān zhī)。昭君和呼韓邪單於共同生活了三年,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伢師,封為右日逐王。
2、貂蟬:東漢末年。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3、西施:春秋時期。西施浣紗是記錄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一個叫西施的浣紗美女在河邊浣紗時,魚兒看見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4、楊玉環:唐朝。在楊玉環晉為貴妃之後,嶺南貢上一隻白鸚鵡,能模仿人語,玄宗和楊貴妃十分喜歡,稱它為「雪花女」,宮中左右則稱它為「雪花娘」。
⑷ 四大美女是哪裡的人
四大美女的家鄉:
(1)西施原名施夷光,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
(2)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
(3)貂蟬生於一說臨洮,一說米脂,一說忻州。
(4)楊玉環唐代蒲州永樂人(陜西華陰縣人)。
「四大美女」相關典故:
1、西施浣紗:
西施浣紗是記錄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一個叫西施的浣紗美女在河邊浣紗時,魚兒看見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2、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單於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天子,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元帝遂選宮女賜予他。
昭君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後來也有根據這個故事創作的詩歌、琵琶曲、戲劇、電視劇等藝術作品。
3、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
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4、貴妃醉酒:
楊玉環深受唐明皇的榮寵,本是約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隨後知道他早已轉駕西宮,於是羞怒交加,萬端愁緒無以排遣,遂命高力士、裴力士添杯奉盞,飲致大醉,後來悵然返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⑸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按朝代先後排列的嗎﹖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不是按朝代先後排列的。是按照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分的,先是西施,其次王昭君,然後貂蟬,最後楊貴妃。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西施生於春秋戰國時期;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王昭君是匈奴人,生活於漢朝,為了使漢朝與匈奴和好,主動出塞和親;楊玉環生於大唐盛世,後嫁於唐玄宗。
(5)春秋戰國時代的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四大美女」簡介:
1、西施
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農歷六月廿四日(陽歷7月19日)出生於越國諸暨薴蘿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又稱西子,天生麗質。
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施夷光世居越國薴蘿。
2、王昭君
王昭君於公元前52 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景帝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秭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此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
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
3、貂蟬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分憂。
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
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
4、楊玉環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
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生於華陰,弘農楊氏(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734年).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
婚後,兩人甜美異常。後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陝西興平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葬於馬嵬坡。
⑹ 春秋四大美女你了解哪幾個
其實,歷史上並沒有「四大美女」之說,各個時期的著名美女也沒有一個標準的說法。東周以前,著名的四大美女是夏朝的妺嬉,商朝的蘇妲己,西周王朝的盛姬和褒姒。東周時期著名有西施、毛嬙、鄭旦、驪姬、夏姬、趙姬、息媯(桃花夫人或息夫人)、文姜、庄姜等。秦漢時期,最著名的美女是趙宜主即趙飛燕、趙合德、虞姬,其次才是陰麗華、李夫人和王嬙(後被文人炒作弄出王昭君的別稱來),三國時期著名美女是甄宓、大喬和小喬,後來小說虛構了貂蟬(原型是董卓的一個侍女~因與董卓義子呂布私通產生董卓呂布矛盾導致呂布失手殺死董卓)。兩晉南北朝時期著名美女是張麗華、馮小憐、蘇小小和綠珠。隋唐著名的美女是蕭皇後、武則天和楊玉環。五代十國與遼宋金元著名美女有王皇後花見羞、大花蕊夫人徐惠妃、小花蕊夫人費淑妃、李師師。明清時期著名美女基本上是妓女,其中最著名的是陳圓圓和賽金花。在歷史文獻和文人中,歷史上實際存在美女,知名度最高只有三位~三大美女:西施、趙飛燕、楊玉環,西施是愛國美女的代名詞;趙飛燕是苗條美女代表,楊玉環是豐腴美女代表,合稱「燕瘦環肥」。六朝唐宋時期,因小說戲劇創作又繼續出名的美女有妺嬉、蘇妲己、褒姒、趙合德、花蕊夫人,其中花蕊夫人最著名,與原來的三大美女合稱四大美女~西施、飛燕、玉環、花蕊。這是真正的四大美女了。明清時期,因為元清兩大少數民族王朝統治,漢人杜撰炒作愛國美女,王嬙即王昭君開始出名,羅貫中杜撰了以美色誅殺奸臣董卓的文藝形象美女貂蟬,也非常著名(著名文藝形象美女還有秦羅敷)。明清時期全面返古唯儒專制,文人政治家們思想極其腐朽,以男權宗法專制倫理為標准,大肆批判禍國美女趙飛燕姐妹和妺嬉、蘇妲己、褒姒等人。於是趙飛燕成了暗殺皇子的邪惡美女代表,成了卑鄙無恥的下流男權宗法的犧牲品,漸漸被人遺忘。同時,清朝才出現把政治炒作美女王昭君與虛構美女貂蟬,同西施、楊玉環放在一起的說法,後人就牽強附會,認為古代四大美女是這四個人。清末民國更有人把莊子說飛鳥不識人間美色毛嬙驪姬的「沉魚落雁」,以及五代歷史美女王皇後外號花見羞及宋代文藝形容美女王金榜可以閉月羞花的詞語,附會牽強地加在這四個人的頭上,更加誤導世人以為四大美女就是西施、王嬙、貂蟬、玉環。
四大美女還有其它說法,其中一種說法,四大美女是蘇妲己,褒姒,西施,趙飛燕;另一種說法是以褒姒、西施、趙飛燕、楊玉環為四大美女。但是這些說法都不如西施、趙飛燕、楊玉環和花蕊夫人著名和典型。
所以,華國歷史上真正存在的典型美女,知名度最高的四位還是西施、趙飛燕、楊玉環、花蕊夫人,合稱華國歷史「四大美女」。
⑺ 春秋戰國時期有四大美女,誰才是真正的紅顏禍水
我覺得夏姬才是真正的紅顏禍水,因為她的美色,致使一個國家滅亡,還有多名高官因為她的貌美而競相追求,使得家破人亡,稱得上是紅顏禍水中的王者。不過話說回來,紅顏雖然是禍水,但有些男人也不是好東西,美色雖好,可只要一貪,那就要攤上大事。與夏姬齊名的春秋戰國時期的另外三位美女是:令三國國君為之迷戀的息夫人,兩個國家的大王因為她的美貌慘死的齊文姜,以美人計助勾踐滅吳的西施。
再後來楚國的大夫屈巫因為夏姬的貌美,冒著家族被滅的危險,帶著夏姬就私奔了,最後屈巫的全族也因此被滅了,寫到這里,不禁為夏姬的誘惑力贊嘆,她才是真正的紅顏禍水。
⑻ 春秋四大美女是指哪些女子她們的生平故事簡介
春秋四大美女是指哪些女子?她們的生平故事簡介
中國古代人傑地靈,誕生了許多美女,出現傾城傾國的佳麗無數。在春秋戰國就有「四大美女」評選,選上的有西施、息夫人、齊文譽臘姜、夏姬,這四位女子被稱為「春秋四大美女」。
西施
西施,春秋的美女,長得紅顏花貌,芙蓉之姿。越國被夫差亡國後,為了復國,越王採用范蠡所獻美人計,把西施獻給吳王夫差。西施憑她傾國傾城之貌和高超的琴棋歌舞,致使吳王日日深宮醉不醒,沉迷酒色,不理朝政,在她的內應下,勾踐終於滅吳復國。
息夫人
息夫人,陳文公之女,目如秋水,面若桃花;麗如芙蓉,雅若蕙蘭,嫁給息國國君為妻。回陳國探親,被姐夫蔡侯調戲。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國,將此事告訴了息慶州滑侯。息侯與楚文王密謀圖蔡,楚國出兵俘虜了蔡侯。蔡侯則設計報復息侯。他極力向楚王稱贊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滅了息國,將她據為己有。她在楚宮里雖生了兩個孩子,但默默無言,始終不和楚王說一句話。
齊文姜
春秋時代齊僖公的次女,絕色的尤物,美艷自然是無與倫比,嫁給魯桓公為妻,卻與其兄齊襄公有私情, *** 也為天下之冠。魯桓公死後就待在齊國,後來齊襄公也死了,齊文姜再也無所貪戀,回到魯國。回國後,齊文姜一心一意地幫兒子魯庄公處理國政,她在處理政務上展現了敏銳的直覺和長袖善舞的本領,同時在軍事上也表現出非同一般的才能,在長勺一戰中出謀劃策大敗齊國,使魯國從一個小國發展成經濟、軍事強國。
夏姬
鄭穆公之女夏姬,不僅是春秋四大美女之一,也堪稱中國古代色伎雙全的第一「性感尤物」,後世稱她為「一代妖姬」。春秋有好幾個國家之亡都與她有關,期間留下諸多風流艷事。夏姬一直到四十多歲,仍容顏嬌嫩,皮膚細膩,保持著青春少女模樣。丈夫御叔早亡,夏姬以其罕有跡備的獨特魅力為國君大夫傾倒,曾三為王後,七為夫人。楚莊王滅陳後掠得夏姬,見其美艷絕倫欲納入後宮,終為申公巫臣諫阻。將軍子反欲得夏姬,亦為巫臣所勸阻。理由無非是「紅顏禍水」之說。可笑的是,巫臣自己卻設計奪得夏姬叛逃晉國,其家人則為子反等所滅。
上面的女子都是所謂的「紅顏禍水」,憑借一個女子的身份,影響一個國家的成敗。
⑼ 春秋戰國時期的著名女性代表,有那幾位
有:鍾無艷、西施、驪姬、齊姜、夏姬等。
1、鍾無艷
鍾離春,又名鍾無艷、無艷女即丑娘娘。史書記載,「復姓鍾離名無鹽(一說名春,字無鹽),她之所以叫無鹽是因為她是無鹽邑(今山東東平)人。她和武則天的母親一樣40後才嫁,但不同的是她雖然丑卻立志要嫁予王侯。歷來並沒有叫鍾無艷的說法,這是前些年戲劇中給她起的外號。
齊宣王執政初期,日日歌舞,夜夜歡聲,後無艷進,述先人開疆不易,歷數宣王之錯。宣王悔改,為表其悔改之心,散盡後宮,立無艷為後,彰其不貪美貌,自此勤政改革,齊國成為六國之佼佼者! 」
2、西施
西施,一作先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句無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出身貧寒,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越王勾踐在對吳國戰爭中失利後,採納文種「伐吳九術」之四「遺美女以惑其心,而亂其謀」,於薴蘿山下得西施、鄭旦二人。並於土城山建美女宮,教以歌舞禮儀,飾以羅 ,教以容步,習於土城,臨於都巷。三年學成,使范蠡獻於吳王。
吳王夫差大悅,築姑蘇台,建館娃宮,置二女於椒花之房,沉溺酒色,荒於國政,而寵嬖西施尤甚。勾踐滅吳後,西施隨范蠡泛五湖而去,不知所終。一說沉江而死,一說復歸浣江,終老山林。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之美譽,其中的「沉魚」,講的就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
3、驪姬
驪姬(?-前651年?),或稱麗姬,名不詳,春秋時期驪戎國君之女,晉獻公妃子,晉君奚齊的生母。
驪姬姿色艷美。前672年,晉獻公打敗驪戎,驪戎求和將驪姬與其妹少姬獻給晉獻公。驪姬深得晉獻公的寵愛,獲立夫人,並生下兒子奚齊,而驪姬的妹妹少姬生子卓子。
驪姬以美色獲得晉獻公專寵,陰險狡詐,獻媚取憐,逐步博得晉獻公信任,參與朝政,但驪姬仍不滿足,使計離間挑撥晉獻公與兒子申生、重耳、夷吾的感情,迫使申生自殺,重耳、夷吾逃亡,改立自己所生之子奚齊為太子,史稱驪姬之亂。
前651年,晉獻公病危,囑託大夫荀息主政,保護奚齊並輔助他繼位。晉獻公死後,荀息遵旨立奚齊繼位,驪姬為太後。但在喪禮過程中,里克殺死奚齊,荀息於是改立卓子為君。不久,里克又殺害卓子。
4、齊姜
齊姜,是齊桓公之宗女,晉文公的夫人,是有位有膽有識的夫人。烈女傳中稱贊她:「公正果斷,言行不怠,勸勉晉文,返回無疑。公子不聽,強與謀議,醉而載之,卒成霸基。」
歷史上的「春秋五霸」有兩種講法。一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二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最多的三個是:齊桓、晉文、楚庄。晉文公的稱霸與其他幾位不同,晉文公稱霸雖然得力於天時,地利與人和各項條件的洽切配合,然而她的夫人寧願獨守空閨,苦勸丈夫拋棄安樂,冒險犯難,回國靖難,是晉文公稱霸的至關重要的因素,晉文公夫人的遠見和魄力深為後人稱道。
5、夏姬
夏姬(約公元前640年前後 ―?),姬姓,名「少(上孔下皿)」,春秋時期鄭國公主。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3],母親為少妃姚子。因為嫁給封地位於株邑(今河南柘城縣)的陳國司馬夏御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御叔早死,與夏姬有一子夏征舒。
夏姬是春秋時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妖淫成性,與多位諸侯、大夫通姦,引出一連串的歷史事件。史載她三次成為王後、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最終,夏姬與申公巫臣私奔到了晉國。《史記》、《太平寰宇記》等史書均記載夏姬死後葬於河南商丘柘城縣北舊湖東北處。
⑽ 春秋時期的四大美女是誰
1、春秋四大美女指:息媯、夏姬、齊文姜、西施
2、息夫人,媯姓,陳氏,春秋四大美女之一,為陳國君主陳庄公之女,生於陳國宛丘,因嫁給息國國君,故亦稱息媯。息媯省親時(一說出嫁時),借道蔡國,卻被姐夫蔡侯糾纏戲弄。息侯聞知後與楚國設計報仇。楚文王借機俘獲蔡侯,又知息夫人美貌,親征息國欲霸息夫人。危難時刻,息夫人甘以一己之身換息國百姓免遭塗炭,以驚人膽嫁入楚國,成了楚夫人。楚文王熊貲倍加寵愛,在楚國別都穰邑(今鄧州西南隅)建造一座紫金山,並鑿修建桃花洞。山上古柏森森,山下廟宇樓榭,山旁泉水潺孱,為之絕勝。她愈加精進,成為文王的賢內助,休養生息、儲備重臣、重視教化、嚴治後宮等許多建議被文王採納。文王死後,傾力輔佐太子熊惲,除逆安邦,重外交、選賢才、赦天下、勸農桑,大膽改革,最後還政於君,為楚成王及後世楚王奠定了雄霸中原的基礎。息夫人容顏絕代,目如秋水,臉似桃花又稱為「桃花夫人」。死後葬於桃花夫人廟,又稱桃花廟。
3、夏姬,姬姓,名「少」 ,春秋時期鄭國公主。夏姬是鄭穆公的女兒 ,母親為少妃姚子。因為嫁給封地位於株邑的陳國司馬夏御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御叔早死,與夏姬有一子夏征舒 ,夏姬是春秋時代公認的四大美女之一, 史載她三次成為王後、先後七次嫁給別人為夫人,共有九個男人因為她而死,號稱「殺三夫一君一子,亡一國兩卿」。
4、文姜,姜姓,名字不詳,齊僖公之女,齊襄公異母妹,魯桓公的夫人。與齊襄公亂倫被魯桓公得知,齊襄公令彭生殺魯桓公。以才華著稱於當世,所以被稱為「文」。
5、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