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史上的貂蟬、昭君等「四大美女」是怎麼來的
今天小編來說一說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的來歷,肯定有很多的人知道有四大美女,不過應該也有大部分人和小編一樣不知道他們的來歷和怎麼當選上的四大美女,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看看他們的來歷。
1、貂蟬拜月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見東漢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縱,於月下焚香禱告上天,願為主人擔憂。王允眼看董卓將篡奪東漢王朝,設下連環計。王允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在明把貂蟬獻給董卓。呂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為了拉攏呂布,董卓收呂布為義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從此以後,貂蟬周旋於此二人之間,送呂布於秋波,報董卓於嫵媚。把二人撩撥得神魂顛倒。呂布自董卓收貂蟬入府為姬之後,心懷不滿。一日,呂布乘董卓上朝時,入董卓府探貂蟬,並邀鳳儀亭相會,貂蟬見呂布,假意哭訴被董卓霸佔之苦,呂布憤怒。這時董卓回府撞見,怒而搶過呂布的方天畫戟直刺呂布,呂布飛身逃走,從此兩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說服呂布,鏟除了董卓。京劇有《鳳儀亭》就是敘述這段故事的。2、昭君出塞漢宣帝時匈奴貴族爭奪權力,勢漸衰落,五個單於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呼韓邪單於,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單於打敗。呼韓邪決心跟漢朝和好,親自朝見漢宣帝。呼韓邪是第一個到中原來朝見的單於,漢宣帝親自到長安郊外去迎接他,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宴會。呼韓邪單於在長安住了一個多月。他要求漢宣帝幫助他回去。漢宣帝答應了,派了兩個將軍帶領一萬名騎兵護送他到了漠南。這時候,匈奴正缺少糧食,漢朝還送去三萬四千斛糧食。呼韓邪單於十分感激,一心和漢朝和好。西域各國聽到匈奴和漢朝和好了,也都爭先恐後地同漢朝打交道。漢宣帝死了後,他的兒子劉(音shi)即位,就是漢元帝。匈奴的郅支單於侵犯西域各國,殺了漢朝派去的使者。漢朝派兵打到康居,殺郅支單於。郅支單於一死,呼韓邪單於的地位穩定了。西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再一次到長安,要求和親。元帝許。漢朝和匈奴和親,都得挑個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兒。這回,漢元帝決定挑個宮女給他,他吩咐人到後宮去傳話:"誰願意到匈奴去的,皇上就把她當公主看待。"後宮的宮女都是從民間選來的,她們一進了皇宮,就像鳥兒被關進籠里一樣,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們放出宮去。但是聽說要離開本國到匈奴去,卻又不樂意。有個宮女叫王嬙(音qiang),號昭君,長得美麗,有見識。自願到匈奴去和親。元帝逐擇日讓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在長安成親。呼韓邪單於和王昭君向漢元帝謝恩的時候,漢元帝看到昭君又美麗又大方,使漢宮為之生色。傳說漢元帝回到內宮,越想越懊惱。他再叫人從宮女的畫像中拿出昭君的像來看。模樣雖有點像,但完全沒有昭君本人那樣可愛。原來宮女進宮後,一般都是見不到皇帝的,而是由畫工畫了像,送到皇帝那裡去聽候挑選。有個畫工名叫毛延壽,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點禮物給他,他就畫得美一點。王昭君不願意送禮物,所以毛延壽沒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實地畫出來。漢元帝一氣之下,把毛延壽殺了。王昭君在漢朝和匈奴官員的護送下,離開了長安。她騎著馬,冒著刺骨的寒風,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做了呼韓邪單於的閼氏。封寧胡閼氏,希望她能為匈奴帶來安寧和平,昭君遠離自己的家鄉,長期定居在匈奴。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打這以後,匈奴和漢朝和睦相處,有六十多年沒有發生戰爭。難能可貴的是,當呼韓邪單於去世後,她又從胡俗,再嫁給呼韓邪單於的大閼氏的長子,雖然這和中原的倫理觀念相抵觸,但她從大局出發,珍惜漢與匈奴的友誼。王昭君在匈奴生一男二女。昭君的死年和死地,史書沒有記載。3、貴妃醉酒719?756年,唐代蒲州永樂人(陝西華陰縣人)。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至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治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4、西施浣紗西施,名夷光,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把吳王迷惑得眾叛親離,無心國事,為勾踐的東山再起起了掩護的作用。表現了一個愛國女子的高尚思想情操。後吳國終被勾踐所滅。傳說吳被滅後,與范蠡泛舟五湖,不知所終。一直受到後人的懷念。西施與楊貴妃、王昭君、貂嬋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字。
⑵ 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叫這四大美女為「古代四大美女」的
中國古代所謂的四大美女應該是在古代某些好事者在他們很閑的情況下編撰出來的,但慢慢的這種說法也就傳了出去,在民間也是著廣泛的知名程度的。而之所以會說古代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四人,我認為主要是因為她們的知名度比較高吧。而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就是說此四人。
沉魚:西施,是戰國越國人。當年越國兵敗,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以求復國。在國家危亡之際,西施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後來弄亂了吳國後宮。據說西施曾經在河邊浣紗的時候,魚兒看見她的倒影之後,甚至忘記了游水,沉到了河底。這就是沉魚的典故。傳說中,西施在最後和范蠡一起隱居了。
羞花:當年楊玉環和眾妃子花園賞花,無意之間碰到了含羞草,使得含羞草葉子卷了起了,因此楊玉環被取笑為她的容顏使得花草也要羞澀的把身子捲起。
這二位我估計一個是王允瞎扯用來干董卓的,一個是設計吸引唐明皇的......
⑶ 四大美女是哪四個為什麼叫四大美女呢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的美譽。「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由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至於這一稱呼的來源,卻一直不太清楚。最近,紀連海先生在《紀連海嘆說「四大美人」》中探討了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四個人被稱為「四大美人」的問題。他從這四大美人的生活年代或被創造出來的年代先後作了推斷。西施最早出生,楊貴妃最晚死去,楊貴妃是唐朝人,所以「四大美人」的說法,首先可以推斷肯定是唐朝以後才出現的。貂蟬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可以說是《三國演義》成就了貂蟬(《三國志》中沒有貂蟬其人),因《三國演義》成書於明朝初年,所以,「四大美人」這一說法肯定出現在元末明初。究竟是這個時代的什麼人提出來呢?紀先生說,從生活年代或被創造出來的年代來推證,僅可劃出一個大致的時間范圍。 所見的最早文獻是清代華廣生編的「小曲總集」——《白雪遺音》。該書卷三《鬧腮胡》雲:「……西施女,來獻吳,吳王是個鬧腮胡。王昭君,把番和,眼巴巴捨不得劉王鬧腮胡。楊貴妃酒醉深宮內,安祿山也是個鬧腮胡。鳳儀亭上的貂蟬女,嫁與了董卓也是個鬧腮胡。四大美女都是有名的。自古以來就嫁蠢夫。何況你與我。」這里,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舉,而且「四大美女」(即「四大美人」)的說法已明確提出。《白雪遺音》編者華廣生,字春田,山東歷城人,生於清乾嘉間。書序言作於嘉慶甲子(1804年),全書刊刻於道光八年(1828年)。由此可見,將合稱為「四大美女」不應晚於清乾嘉之際。 如果再詳細梳理文化史,就會發現「四大美女」不止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一個版本。1907年俄國探險家科茲洛夫大佐探險隊在甘肅黑水故城發現了一幅刻有四個美人的圖畫,該圖畫隨後被科茲洛夫大佐等人劫往俄國,現藏俄羅斯東方博物館。該圖從右往左依次繪有綠珠、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四位古代美女。畫面上方有「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一行文字。據專家考證:「此畫可能系宋金流入西夏」。 明代詩人張元凱《伐檀齋集》中有《四美人詠》組詩,分別詠「明妃」「飛燕」「文君」「綠珠」等「四美人」。依次分別為:「白龍堆里塞雲昏,黃鶴歌殘馬上論;自恨良家充內選,也同公主嫁烏孫。」「三千宮女廢昭台,飛燕雄心尚忌猜;乍報殿成名合徳,悔教小妹入宮來。」「澹盪春風膩錦江,洞房人靜鳥啼雙;臨卭儻賤成都客,閑卻花枝鎖綠窗。」「石家歌妓儼成行,金谷溫柔別有鄉;既是綠珠吾所愛,季倫何惜剖身藏。」 由以上材料可知,從宋到明中後期,「四大美女」的成員並未固定下來,黑水圖畫和張元凱的《四美人詠》只有兩個對象重合,即王昭君(明妃)和綠珠,而其中又只有王昭君一人進入了現代通行版的「四大美女」中。依據目前查閱到的文獻推斷,通行版「四大美女」的形成應該是清代中期的事,直接文獻依據就是《白雪遺音》中的《鬧腮胡》。
⑷ 古代四大美女為什麼被叫做四大美女
因為這四個美女對國家有貢獻。楊貴妃,貂蟬,王昭君,西施,捨身為國。
⑸ 是誰最早提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這個說法的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說的是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說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國四大美女馳名中外,西施更是成了美人的代名詞。中國四大美女的名號是誰叫響的現在已經不可考,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最早的四大名女可不是她們幾個。
考古學家曾在西夏黑水古城遺址中出土了一張「木刻年畫四美人圖」《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中的美人有出塞和親的王昭君、能做鼓上舞的趙飛燕、漢代才女班姬、無數詩人詠懷的綠珠。這幅年畫現存於莫斯科博物館。
在清朝,現代版四大名女已經廣為流傳,眾所周知了。清代華廣生的《白雪遺音》寫到:「西施女,來獻吳,吳王是個鬧腮胡。王昭君,把番和,眼巴巴舍不的劉王鬧腮胡。楊貴妃酒醉深宮內,安祿山也是個鬧腮胡。鳳儀亭上的貂蟬女,嫁與了董卓也是個鬧腮胡。四大美女都是有名的。自古以來就嫁蠢夫。何況你與我。」
⑹ 四大美人的由來
我說的比較簡單
西施(沉魚)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今浙江諸暨人,姓施名夷光,別名西子,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
王昭君(落雁)王昭君名嬙,西漢南郡(今興山縣)寶坪村人西漢元帝時期人氏,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
貂蟬(閉月)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來縣木耳村,15歲被選入宮中。漢末宮廷風雲驟起時,貂蟬出宮被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收為義女。
楊玉環(羞花)即楊玉環,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
問題補充: 古代四大美女的排定是在宋朝,至於是誰最先說的就難以考察了。
四大美女之所以為人們廣為傳頌,贊揚,是他們相聯系的政治事件分不開的,後世的文人騷客們又起了最為重要的推波助瀾的作用。
最早提出的,多半也是文人。
⑺ 中國古代民間四大美女雅號的由來
沉魚
:西施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美女,傳說有一次她去河邊宛沙,清澈透明的河水映照著她的身影,非常美麗動人,河裡的魚都為之傾倒,紛紛沉入水底。以後人們就送給西施一個雅號——沉魚。
落雁:漢朝的王昭君是一個才貌雙全的美女,在她遠嫁匈奴的行程中,看到遠飛的大雁,油然而生思鄉之情,故彈抒發哀怨曲調哀婉凄涼。傳說飛雁聽到琴聲後,競忘了煽動翅膀,跌落在地,於是王昭君便有了「落雁」之美的稱號。
閉月:貂禪也是漢朝人,原是個歌女,深得司徒王充的寵愛,收她為義女。一次兩人在花園賞月,恰遇一片雲遮住了月光,王充隨機附合道:「我女兒比月亮還美,月亮比不過好害羞地躲到雲彩後面去了」。於是貂禪便有了「閉月」之稱。
羞花:唐朝揚貴妃一次在卸花園里賞花,無意之中,觸碰了含羞草,此草便捲起了綠葉,宮女們不知何故,誤以為是揚貴妃的美麗羞的花都低下了頭。從此四之後,揚貴妃便有了「羞花」之美稱。
後來人們就用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詞語組合稱為「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用側面描寫來說明女子的美麗。
⑻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是怎麼評出來的標準是什麼
明清時期就有一些史料記載用上了關於四大美女的稱謂 因此最初出現四大美女的稱呼可能是在宋朝時期,然後在明清時期流傳的。(個人觀點,待考證)
褒姒、妲前備櫻己、妹喜等人處在中國奴律制社會時期,而古代四大美女是在封建社會時「選舉」出來的,適應封建制度思想及男權主義.
封建統治者必然認為上一種政治經濟體制是愚昧落後未開化不高級的,而且那幾名女子歷來被有「覺悟」的、善於「以史為鑒」的封建統治者看作夏商滾拍周等亡國的罪魁禍首,在「禍國殃民」、「亡國」的罪惡帽子下,"紅顏"被視為"禍水",美貌是不值一提甚至令人深惡痛絕的。
而西施、貂蟬、王昭君等人因在慧叢特定歷史條件下被賦予了特定的歷史使命,客觀上起到了一定的復國安邦作用。這一將女性處於從屬地位,應男權需要而隨意支配主宰她們命運的做法或現象,完全符合封建統治者的社會心理及文化心理,所以這幾個人雖然不見得符合「封建倫理道德」,但還是大受褒揚的。
楊貴妃雖然沒有什麼好的政治名聲,但畢竟沒有使政權瓦解(其實就像魯迅說的,任何一個美女也沒有顛覆或保衛國家政權的能力)。而且唐王朝處於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從政治制度到文化包括審美觀念對後世及周邊國家都有深遠的影響,所以楊貴妃也能入選四大美女之列。
而且我個人認為,李、楊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帝王與後妃之間能迸發出愛情火花的有情人之一,他們之間可謂真摯的愛情對於其後的文人墨客風流人士來說無疑一道亮麗的可以大作文章的風景。
⑼ 中國四大美女為什麼會被大家叫為四大美女
沉魚
傳說西施在古越國浦陽江邊浣紗,水中的魚兒看到她的容貌,都驚艷得沉入江底。
落雁
傳說「昭君出塞」時,王昭君行於大漠途中,悲懷於自身命運和遠離家鄉,因而在馬上百無聊賴,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由此得名。
閉月
傳說貂蟬在花園中拜月時,有雲彩遮住月光,被王允看到。此後王允就對人說貂禪比月亮還漂亮,稱為「閉月」。
羞花
傳說楊玉環在花園中賞花時悲嘆自己的命運,用手撫花,也許是含羞草,也許是別的原因,花瓣收縮,花葉垂下。被宮女看見,就說楊貴妃與花兒比美,花兒都羞得低下了頭。
「沉魚落雁」是個成語,通常認為出自《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糜鹿見之決驟,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原意是說動物不能感受人的美貌。也有人認為唐代宋之問歌詠西施的《浣紗篇》:「鳥驚入松蘿,魚畏沈荷花。」是這個成語的出處,故認為沉魚代表西施。
四大美女還有一說是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並成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 醉楊妃」。
四大美女的由來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妓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是這樣的。
⑽ 古代四大美女為啥被稱為四大美女,到底她們高大上在哪裡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這四人有著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貌。這是盡人皆知的歷史知識。
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之所以成為最流行的古代四大美女,不是因為人長得漂亮,而是因為她們在人品人格上的不平凡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