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皿大美女之三昭君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皿大美女之三昭君

發布時間: 2023-03-30 10:02:19

㈠ 中國四大美女是哪幾個人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四大美女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
西施浣紗是記錄春秋戰國時期,越國一個叫西施的浣紗美女在河邊浣紗時,魚兒看見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
昭君出塞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故事。王昭君,名嬙(音qiáng),字昭君,原為漢宮宮女。

公元前54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北匈奴郅支單於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天子,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元帝遂選宮女賜予他。昭君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後來也有根據這個故事創作的詩歌、琵琶曲、戲劇、電視劇等藝術作品。
「貂蟬拜月」典故最早出自元代,《三國志平話》原文【王允歸宅下馬,信步到後花園內,小庭悶坐。獨言獻帝懦弱,董卓弄權,天下危矣。忽見一婦人燒香,自言不得歸鄉,故家長不能見面。焚香再拜。王允自言,吾憂國事,此婦人因甚禱祝?王允不免出庭問曰:「你為甚燒香?對我實說。」唬得貂蟬連忙跪下,不敢抵諱,實訴其由:「賤妾本姓任,小字貂蟬,家長是呂布,自臨洮府相失,至今不曾見面,因此燒香。」】
京劇《貴妃醉酒》又名《百花亭》,是一出單折戲,取材於中國唐朝歷史人物楊貴妃的故事,經過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創作、表演而廣為人知,是梅派代表劇目之一。該劇描寫的是楊玉環深受唐明皇的榮寵,本是約唐明皇百花亭赴筵,但久候不至,隨後知道他早已轉駕西宮,於是羞怒交加,萬端愁緒無以排遣,遂命高力士、裴力士添杯奉盞,飲致大醉,後來悵然返宮的一段情節。

㈡ 王昭君為什麼能位列四大美女王昭君主動出塞的原因是什麼

王昭君為什麼能位列四大美女?王昭君主動出塞的原因是什麼?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我一起看一看。

衣賜履按: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貴妃。西施是春秋時人,《通鑒》並無記載,不過,剩下的三位,倒是都有提及,我們碰上了就講一講哈。

據說,四大美女各有絕活兒,羞花閉月,沉魚落雁,羞花的是楊貴妃,閉月的是貂蟬,沉魚的是西施,落雁的就是這位王昭君了。

話說,漢元帝劉奭非常喜歡美女,把後宮嬪妃的職稱,從武帝時的十級,一下子增加到十五級二十一檔,每一級多少編制,估計也沒有定數,所以呢,後宮美女太多,劉奭親自見面,根本見不過來,於是,就讓宮廷畫師把美女們的相貌畫下來,劉奭一張一張過眼,看到哪個動心了就叫哪個過來承受恩澤。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這話實在是沒錯啊。美女們為了能夠被寵幸,就開始賄賂畫師,多的給十萬錢,少的也不下五萬錢,就為了畫師把自己畫得好看點。王昭君既然位列四大美女,當然對自己的容貌十分自信,偏不肯向畫師低頭。結果,硬是呆了三年,也沒得到皇帝的召見。

前33年,呼韓邪單於到長安朝覲,請求元帝劉奭賞賜一個美人當閼氏。可是美人們誰願意到匈奴那鬼地方去啊!朝廷正打算硬性指派,不料王昭君舉手報名,說,我願意去。

大家都很高興,封了王昭君一個公主的名分,然後捯飭捯飭,真是光彩照人。等到出發的時候,劉奭和呼韓邪單於同時見到昭君,同時瞪大了眼珠子,同時吞咽好幾大口口水,劉奭心說,這個美女是誰啊?朕特么怎麼沒見過!呼韓邪心說,皇帝對我不薄啊,這么漂亮的妹子都賜給我了,比我們匈奴的妞兒強太多啦!

其實不光劉奭和呼韓邪,滿朝文武全都看呆了,朝堂之上,咕咚咕咚的咽口水聲此起彼伏。劉奭腸子都悔青了,但現在也沒辦法反悔了,還是忍痛把昭君送給了呼韓邪單於。美人送走了,劉奭火大,就把畫師都抓起來,全都砍了腦袋。畫師里最有名的一個叫毛延壽,傳說就是她把昭君畫丑了,一說他沒畫丑,但在昭君眼角下面多點了一顆痣,學名「喪夫痣」,所以昭君得不到皇帝召見。

【千古背鍋俠毛延壽】

不久,昭君隨著夫婿呼韓邪前往匈奴,一路向北,黃沙滾滾,馬嘶雁鳴,離家萬里,昭君心緒難平,於是撫琴一曲,名為《琵琶怨》,琴聲凄婉悅耳,恰巧一行南飛的大雁聽見了,它們剛從蠻荒的西伯利亞飛過來,何曾聽過如此美妙的琴音?全都聽呆了,忘了拍打翅膀,於是,撲啦啦都從天上掉下來了。這就是所謂的「落雁」啦,呵呵。

【這圖畫得也太傳神了吧?哈哈哈】

衣賜履說:上面內容當然是後人附會的了,看個熱鬧罷了。下面,言歸正傳,我們看看《通鑒》上是怎麼寫的。

前36年,十二月,甘延壽、陳湯斬北匈奴郅支單於。前34年,南匈奴呼韓邪單於聽到這個消息,既高興,又恐懼。於是,向漢朝上書,請求再次到長安覲見元帝劉奭。

前33年,正月,呼韓邪單於來到長安,自己向劉奭提親,說是要當劉奭的女婿。劉奭琢磨著這對維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還是有好處的,就答應了。但是,總不能真把自己的親閨女嫁到匈奴的不毛之地去吧?就著人從後宮選了個叫王昭君的「良家子」,賞賜給呼韓邪單於。呼韓邪非常高興,心說漢朝岳父真大方啊,這么漂亮的姑娘都給我了,心裡一激動,就表示要為漢朝盡更大的忠,願保護東起上谷(河北省懷來縣),西至敦煌(甘肅省敦煌市)的漢朝邊塞,永遠相傳,請漢朝撤銷邊境防務和守塞的官吏士卒,使天子的小民獲得休息。意思是這點小事兒,全由我呼韓邪來辦就行了。

劉奭讓大臣考慮能不能接受呼韓邪單於的建議,有個叫侯應的郎中(宮廷禁衛官),表示反對,並提出了十個理由,我們不多講了,反正最主要的理由就是,現在呼韓邪單於是挺給力的,也挺值得信任的,但你保不齊這幫蠻子什麼時候突然又反叛了,到時候邊境上既無防範設施,又沒有士兵,匈奴大軍長驅直入,到時怎麼辦?

劉奭覺得有理,就沒有答應呼韓邪的請求。

呼韓邪單於回國,封昭君為寧胡閼氏,生了個兒子,名叫欒提伊屠智牙師,被封為右日逐王。

前31年,呼韓邪單於死了,兒子雕陶莫皋繼位,是為復株累若鞮單於(柏楊先生註:若鞮是孝順的意思,自呼韓邪單於歸附漢朝之後,羨慕漢朝皇帝都有尊號,匈奴單於也開始使用尊號。又羨慕尊號中都有一個「孝」字,匈奴也跟著效法,開始加上「若鞮」)。按照匈奴的習俗,昭君又嫁給復株累若鞮單於,生了倆閨女,名叫,須卜居次、當於居次。

再然後,昭君就死了,再然後,就沒什麼然後了。

啊?四大美女之一的王昭君就這么一點點記載?

還有一點,反正記載不多。我們分別來看看哈。

《漢書·元帝記》:賜單於待詔掖庭王檣為閼氏。

《漢書·匈奴傳》:元帝以後宮良家子王牆字昭君賜單於。

《後漢書·南匈奴傳》記載得稍微詳細一點,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來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裴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我們可以看到,三段文字,給了王昭君三個名字:牆、檣、嬙,不管那麼多了,我們就稱其昭君好了。

那麼,昭君在嫁給呼韓邪之前,是什麼身份呢?是元帝劉奭的嬪妃,還是普通的宮女呢?

從史書記載看,昭君恐怕算不上劉奭的嬪妃。掖庭是後宮嬪妃和宮女住的地方,待詔掖庭也就是在掖庭里等著,哪一天要被皇上寵幸了,那就列編了,一天沒被寵幸,一天只能充其量是「准嬪妃」。呼韓邪表示要當漢朝的女婿,劉奭斷不可能把自己的老婆送給匈奴,尤其是《後漢書》里明確了,劉奭送給呼韓邪的是五個宮女,昭君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想來,昭君在掖庭待詔了好幾年,估計想見到皇上可能性太小,容顏易逝,青春不再,乾脆自己解救自己吧,其她那四個應該是強迫去的,長得估計也很一般,昭君長得漂亮,再有四個綠葉一襯托,當然「光明漢宮」、「竦動左右」。

另外,《漢書》《後漢書》都指出,昭君是「良家子」,在劉奭定的十五級二十一檔嬪妃職稱裡面,有點沾邊的有:八級八子,九級七子,十四級五檔良娣,十五級一檔上家人子,十五級二檔中家人子,並沒有「良家子」這個職稱(詳見拙文《扒一扒漢元帝劉奭姨太太們的職稱》)。反正如果沒有筆誤,昭君應不是嬪妃,而是宮女,或者是「預備役嬪妃」,呵呵。

良家子,應該是指出身清白人家的女子。

【只在一起呆了兩年,遠沒有電視劇里那麼幸福得如同花兒】

其實,我理解,昭君之所以位列四大美女,並非因為她長得美,而是因為她主動和親,這一重大政治事件上,包含了家國情懷、民族團結、深宮、塞外、美人、愛情,甚至還有陰謀等元素,不但有很強的政治意義和歷史意義,而且具備鮮明的文學意義和審美意義,讓兩千年後的我們,無限神往。

㈢ 古代的四大美人,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分別是哪個朝代的

西施是春秋時期,貂蟬是東漢時期,王昭君是西漢時期,楊貴妃是唐朝。

1、西施

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貂蟬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

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3、王昭君

王昭君(約公元前52-公元前19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

4、楊貴妃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 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

(3)皿大美女之三昭君擴展閱讀:

四大美女的典故:

1、西施浣紗

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

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就流傳開來。

2、昭君出塞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韓邪單於被他哥哥郅支單於打敗,向漢朝稱臣歸附,曾三次進長安朝覲,並向漢元帝自請為婿。王昭君聽說後請求出塞。

她到匈奴後,被封為「寧胡閼氏」(閼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後),象徵她將給匈奴帶來和平、安寧和興旺。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

3、貂蟬拜月

貂蟬在後花園拜月,忽然,輕風吹來,一片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

這事正好被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貴妃醉酒

唐玄宗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

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作種種醉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㈣ 歷史上四大美人都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

1、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沉魚。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山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

3、貂蟬:甘肅臨洮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閉月」。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

4、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蒲州永樂(山西永濟)人,是唐玄宗之寵妃,故又稱:楊貴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羞花」。

(4)皿大美女之三昭君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1、西施賣相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

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2、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㈤ 古代四大美人-王昭君

王昭君(約前52年—約前15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王明君。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主要成就

邊塞和平的貢獻

昭君出塞後的幾十年時間里,漢匈兩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關系,因此西漢末年的和親是成功的。西漢呼韓邪單於附漢與昭君出塞,不但結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戰亂,而且為中原王朝的大一統奠定了基礎。此外,通過和親加強了和親雙方的交流,使當時相對落後的少數民族必然產生對中原先進制度的嚮往,促使一些少數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對於國家的貢獻

昭君出塞後,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從此,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昭君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加強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通過和親,從客觀上緩解了漢朝與匈奴的關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我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她不僅有驚人的美麗,而且負有替漢家君王傳播光明、和番寧胡的重大使命。

對於漢代的貢獻

昭君出塞後,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把中原的文化傳授給匈奴人。從此,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因為昭君不只是一個北上匈奴的人,她帶著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處,無不春暖花開。她一個人影響著整個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她讓一個太平盛世,在這一片不寧靜的天空中漫延開來。王昭君為實現漢朝與匈奴的和睦相處而遠嫁匈奴,開創漢匈間60年無戰事的和平局面。 王昭君的歷史功績,不僅僅是她主動出塞和親,更主要的是她出塞之後,使漢朝與匈奴和好,邊塞的烽煙熄滅了50年,加強了漢族與匈奴民族之間的民族團結,是符合漢族和匈奴族人民的利益的。她與她的子女後孫以及姻親們對胡漢兩族人民和睦親善與團結做出了巨大貢獻,因此,她得到歷史的好評。元代詩人趙介認為王昭君的功勞,不亞於漢朝名將霍去病。昭君的故事,成為中國歷史上流傳不衰的民族團結的佳話。

軼事典故

平沙落雁

王昭君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其中“落雁”,就是指昭君出塞的故事。

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漢元帝挑選了王昭君作為和親對象。昭君告別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黃沙滾滾、馬嘶雁鳴,使她心緒難平,遂於馬上彈奏《琵琶怨》。凄婉悅耳的琴聲,美艷動人的女子,使南飛的大雁忘記了擺動翅膀,紛紛跌落於平沙之上,落雁便由此成為了王昭君的雅稱。

畫工棄市

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元帝因後宮女子眾多,就叫畫工畫了像來,看圖召見寵幸。宮人都賄賂畫工,獨王昭君不肯,所以她的像被畫得最差,不得見漢元帝。後來匈奴來求親,漢元帝就按圖像選王昭君去,臨行前才發現昭君優雅大方、容貌最美,悔之不及,追究下來,就把毛延壽、陳敞等許多畫工都殺了。

歷代文人多據此為文、吟詩作賦,如吳雯《明妃》:“不把黃金買畫工,進身羞與自媒同”;陳志歲《昭君出塞》:“漢皇恨殺毛延壽,詎省根由在自身。”王安石《明妃曲》:“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歐陽修《明妃曲再和王介甫》:“雖能殺畫工,於事竟何益?耳目所及尚如此,萬里安能制夷狄”。

關於王昭君的詩

《王昭君》

李白

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長寒雪作花,娥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黃金枉畫圖,死留青冢使人嗟。

《 昭君詞》

白居易

漢使卻回憑寄語,黃金何日贖蛾眉?

君王若問妾顏色,莫道不如宮里時!

《王昭君》

李商隱

毛延壽畫欲通神,忍為黃金不為人。

馬上琵琶行萬里,漢宮長有隔生春。

《昭君村》

蘇軾

昭君本楚人,艷色照江水。

楚人不敢娶,謂是漢妃子。

誰知去鄉國,萬里為胡鬼。

人言生女作門楣,昭君去時憂色衰。

古來人生盡如此,反覆縱橫安可知?

《王昭君》

王安石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黃金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家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㈥ 歷史上的四大美女,最後各自的結局怎樣

有英雄就必定有美女,在歷史長河當中,美女一直與形形色色的英雄形象並存,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們一直念叨著的四大美女。

雖然有許多畫作流傳下來,但是畫的畢竟沒有照相來得真實;因此,現代人對於古時候這四大美女,還是有很多遐想的。只是,這四個美女的結局都很悲涼!

四、西施

同樣是出於政治利益而被送出的西施,目的就是要勾引吳王,並且非常成功的完成了政治任務,讓吳王將一手好牌打爛,最終讓越王復仇成功。

但是,作為功臣的西施,並沒有好結果。野史記載,吳國慘敗之後,越王並沒有將西施帶回,反而將她當作不祥的女子,直接沉塘了。作為一枚政治棋子,完成任務之後,就被廢棄了。


㈦ 古代四大美女中王昭君是誰

王昭君,姓王名嬙,字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有「落雁」之稱,是漢元帝時期的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人。代表作品:《怨詞》。

王昭君於公元前52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景帝孫休在永安三年(公元260年)分姊歸北界為興山縣,香溪為邑界,漢王嬙即次邑之人,故雲昭君之縣。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昭君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明過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昭君的絕世才貌,順著香溪水傳遍南郡,傳至京城。
公元前36年,漢元帝昭示天下,遍選秀女。王昭君為南郡首選。漢元帝下詔,命她擇日進京。王昭君父親說,小女年紀尚小,難以從命。無奈聖命難違。公元前36年仲春,王昭君淚別父母鄉親,登上官船順香溪,入長江、逆漢水、過秦嶺,歷時三月之久,於同年初夏到達京城長安。王昭君進宮後,因自恃貌美,不肯賄賂畫師毛延壽,毛延壽便在她的畫像上點些破綻,昭君便被貶入冷宮3年,無緣面君。
公元前33年,北方匈奴首領呼韓邪單於主動來漢朝,對漢稱臣,並請求和親,以結永久之好。漢元帝進召後宮妃嬪,王昭君挺身而出,慷慨應詔。呼韓邪臨辭大會,昭君豐滿靚飾,元帝大驚,不知後宮竟有如此美貌之人,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便賞給她錦帛二萬八千匹,絮一萬六千斤及黃金美玉等貴重物品,並親自送出長安十餘里。王昭君在隊隊車氈細馬的簇擁下,肩負著漢匈和親之重任,別長安、出潼關、渡黃河、過雁門,歷時一年多,於第二年初夏到達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歡迎,並被封為「寧胡閼氏」。
昭君出塞後,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留下一子,名伊屠智牙師,後為匈奴右日逐王。時,王昭君以大局為重,忍受極大委屈,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復株累單於雕陶莫皋,又生二女,長女名須卜居次,次女名當於居次。公元前20年,復株累單於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後,33歲的絕代佳人王昭君去世,後葬於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黃河水。後人稱之為「青冢」。

王昭君詩詞
《怨詞》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於芭桑。
養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雲,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王昭君評價

她的外貌讓南飛的大雁,忘記了擺動翅膀,跌落地下,故而被稱為落雁。她與西施、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昭君被選入宮後,有位名叫毛延壽的畫工,給宮女畫像的時候,宮女們送他禮物,他就畫得美一點,反之畫得丑一點。但王昭君卻不願意做送他禮物這么世俗的事。這是一位最美人應有的驕傲,她那一份不與世俗的驕傲,足以讓貂蟬卻步。
她本是這個世界的最美人,但命運把這一切都扭曲了。縱使如此,昭君憑著最美人那應有的勇氣和灑脫,出塞了。感到可惜的永遠都不會是最美人,而是得不到她的君王。
昭君離開故土,北上了匈奴,除了一滴思鄉的淚,什麼也沒留下。
昭君出塞後,她勸呼韓邪單於不要去發動戰爭,還把中原的文化傳給匈奴。從此,使得漢匈兩族團結和睦,國泰民安,「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忘干戈之役」,匈奴展現出欣欣向榮的和平景象。因為昭君不是一個北上匈奴的,她帶著中原所有的文化,所到之處,無不春暖花開。她一個人影響著整個匈奴以及中原全人民的生活。她讓一個太平盛世,在這一片不寧靜的天空中漫延開來。這是西施、楊玉環這些「亡國女」不能與之比擬的。
王譾說:「從外貌、氣質、品格、魅力這四方面來說,王昭君被稱為最美人,那是當之無愧。」

㈧ 古代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四大美女排法為: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

西施

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號太真,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開元七年719年農歷六月初一生於華陰,弘農楊氏(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司戶,叔父楊玄珪曾任河南府土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珪家。

開元二十二年七月,(734年).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在洛陽舉行婚禮,楊玉環也應邀參加。咸宜公主之胞弟壽王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唐玄宗在武惠妃的要求下當年就下詔冊立她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蜜異常.後又受令出家,天寶四載(745年),楊氏正式被玄宗冊封為貴妃。天寶十五載(755年),安祿山發動叛亂,玄宗西逃四川,楊氏在陝西興平馬嵬驛死於亂軍之中,葬於馬嵬坡。

玉環羞花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

㈨ 中國四大美女哪四個

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

1、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

2、王昭君,(約前52-前19年)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漢南郡秭歸人,今湖北省宜昌市興山縣人,西漢元帝時和親宮女,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王昭君維護漢匈關系穩定半個世紀,昭君出塞的故事流傳千古。

3、貂蟬,在民間傳說中她原名任紅昌,是山西一村姑,也有人認為呂布部將秦宜祿前妻杜氏(杜秀娘)即是貂蟬。她為了報答義父王允的養育之恩而甘願獻身完成連環計的故事在民間廣為流傳。

4、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為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

(9)皿大美女之三昭君擴展閱讀

1、沉魚西施: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2、落雁王昭君:「落雁」,是昭君出塞的那段故事。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的代稱。

3、閉月貂蟬: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羞花楊玉環:「羞花」,說的是楊貴妃。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