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四大美女楊貴妃視頻在線觀看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四大美女楊貴妃視頻在線觀看

發布時間: 2023-04-02 00:12:04

『壹』 四大美女楊貴妃

自古紅顏多薄命,安史之亂,被賜三尺白綾,弔死在馬鬼坡了。

俗稱肥美人。楊貴妃(開元七年六月初一-天寶十五載七月十五)(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名玉環[來源請求],號太真[1]。是唐玄宗之寵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乃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羞花。

楊玉環出生於蜀州(今四川灌縣),長於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一說為容州,即今廣西玉林市容縣[2]),祖籍弘農閿鄉(今河南靈寶閿鄉)[3],另一說為陝西華陰[4] 隋朝皇室後裔,父親是蜀州的司戶楊玄琰。她10歲時喪父,被叔父楊玄璬收養,16歲時(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3年)嫁給玄宗之子壽王李瑁(武惠妃子)。後來,宦官高力士有一次把楊玉環帶入溫泉宮,碰見了玄宗,玄宗對她一見鍾情,但因份屬翁媳,為掩人耳目,玄宗先安排她出家為道姑,號太真,在太真宮修行。

天寶四年七月(公元745年)李瑁新娶韋氏。一個月後楊氏還俗,並冊封為貴妃[5]。此時楊玉環27歲,而唐玄宗已61歲了。宮中呼為「娘子」,楊貴妃受到的禮數實際上等同於皇後。

楊貴妃備受寵幸,其家族因此繁盛,很多人都獲授官爵或賞賜:其大姐封為韓國夫人,三姐封為虢國夫人,八姐封為秦國夫人。其堂兄楊國忠為人好賭,但也封官入朝、把持朝政。唐玄宗此後愈加沉溺於酒色,政治上更加腐敗。楊氏家族飛揚跋扈、胡作非為,使朝野均對他們充滿了巨大的怨恨。

天寶十四載(公元755年),范陽、平盧、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以反楊國忠為名起兵叛亂,兵鋒直指長安。次年,唐玄宗帶著楊貴妃與楊國忠逃往蜀中,途經馬嵬驛(今陝西興平市西)時,隨駕禁軍將校一致要求處死楊貴妃和楊國忠。唐玄宗言國忠當誅,然貴妃無罪,本欲赦免楊玉環,無奈禁軍皆認為貴妃乃禍國紅顏,安史之亂乃因貴妃而起,不誅難慰軍心、難振士氣。接受高力士的勸言後,唐玄宗為求自保,不得已賜死楊貴妃。這就是白居易的《長恨歌》中的「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之典故,最終楊貴妃被賜白綾一條,自縊在佛堂的梨樹下[6],時年38歲,而楊國忠則死於亂兵刀刃之下。玄宗在安史之亂平定後回宮,曾派人去尋找楊貴妃的屍體,但未尋得。

唐朝崇尚女性肥胖,楊玉環身體豐滿,有成語「燕瘦環肥」。但因後世的審美觀變為纖瘦,而其形象也變成纖瘦女性,所有戲曲、畫像、以至影視都被改變,是為不實。杜甫有《哀江頭》詩:「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人生有情淚沾臆,江花江草豈終極!」白居易形容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貳』 古代四大美女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西施:
80年代台灣版《西施》馮寶寶
83版《西施》 董智芝
84亞視版《西施》 黎燕珊(亞視當年開拍「四大美人」系列,此為其中之一)
1995版《西施》 蔣勤勤
1998年台灣電視劇《戰國紅顏》張敏
2005年大陸劇《越王勾踐》周揚
2005年大陸劇《卧薪嘗膽》安以軒
香港無線《爭霸傳奇》 郭羨妮
楊貴妃
電影《唐明皇》 周潔
電視劇《唐明皇》林芳兵
電影《楊貴妃後傳》候俊傑
台灣版電視劇《楊貴妃》馮寶寶(亞視當年開拍「四大美人」系列,因《貂蟬》收拾不佳,最後買了這套台灣劇集頂數,湊齊「四大美人」。)
台灣版電視劇《楊貴妃外傳》 湯蘭花
TVB版《楊貴妃》向海嵐
TVB70年代版《楊貴妃》 殷巧兒
TVB80年代《歡樂長安》 陳秀珠
TVB《天子尋龍》 文頌嫻
《大唐芙蓉國》 范冰冰
《大唐歌飛》 王璐瑤

王昭君
亞視85年電視劇《王昭君》魏秋樺(亞視當時開拍「四大美人」系列,此為其中之一)
邵氏電影《王昭君》林黛
87年內地版電視劇《王昭君》 黃虹
88年台灣版電視劇《昭君傳奇》 宋罔陵
2005年電視劇《昭君出塞》李彩樺
2005年電視劇《王昭君》楊冪

貂蟬
大陸版電視劇《三國演義》和《呂布與貂蟬》 陳紅兩次飾演貂蟬
香港亞視70年代電視劇《三國春秋》歐陽佩珊
香港亞視86年電視劇《貂蟬》利智 (亞視當時開拍「四大美人」系列,此為其中之一)
《曹操》 曹穎
台灣版電視劇《三國英雄傳之關公》 邱於庭
《曹操與蔡文姬》 寧靜
邵氏電影《貂嬋》 林黛
台灣版電視劇《貂嬋》潘迎紫
《關公》 李馨雨

『叄』 正史中的四大美女:楊貴妃,西施,貂蟬,王昭君

四大美女:沉魚落雁 ,閉月羞花 分別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這四大美女,婦孺皆知,有各種浪漫的故事流傳,正式中如何記載呢,接下來一一列舉。

先說記載最多的楊貴妃。

楊貴妃

楊貴妃確有其人,新唐書和舊唐書均有記載。但是,這兩本正史都沒記載她的名字,就連白居易的《長恨歌》也只說是楊家之女,並沒有說她的姓名。真正提到她的名字是一本叫做《明皇雜要》的書,這本書是在楊玉環死後一百多年的時候寫的。看看這個名字,大概就是像現在的八卦新聞一樣,捕風捉影的概率大一些。後代也就延續了這本書中提到的楊玉環這個名字。或許我們叫了一千多年的這個名字本身都極可能是錯的。

既然說多四大美女,那就看看《新唐書》中關於她的美貌的寫法吧。

新唐書原文如下:

玄宗貴妃楊氏,隋梁郡通守汪四世孫。徙籍蒲州,遂為永樂人。幼孤,養叔父家。始為壽王妃。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後廷無當帝意者。或言妃姿質天挺,宜充掖廷,遂召內禁中,異之,即為自出妃意者,丐籍女官,號"太真",更為壽王聘韋昭訓女,而太真得幸。善歌舞,邃曉音律,且智算警穎,迎意輒悟。帝大悅,遂專房宴,宮中號"娘子",儀體與皇後等。

原文翻譯:

玄宗貴妃楊氏,是隋代梁郡通守楊汪的四世孫女。其家後來徙居入籍蒲州,便成了永樂縣人。楊氏幼孤,養於叔父家。起初成為壽王之妃。開元二十四年(736),武惠妃逝世,後廷妃嬪中沒有合於玄宗心意的人。有人上言說壽王妃容貌秀美,天生麗質,可以充入後宮,便召她進入禁中,玄宗大為稱異,便命楊玉環自請度為女道士,給予宮中女官之職,號為「太真」。另為壽王娶韋昭訓之女為妃,而太真從此得到玄宗的寵幸。她能歌善舞,精通音律,而且聰明穎悟,智算過人,先事迎逢,合於上意。玄宗大喜,於是受寵專房,宮中號稱「娘子」,禮儀與皇後相等。

新唐書中關於楊貴妃的傳記也就是幾百字,不到一千字,關於容貌的就這么多。貌似也沒寫長得多麼的誇張呀。李隆基第一次見到楊玉環的時候,李隆基56歲,楊玉環22歲。這個年紀相差太大了。估計李隆基早已經將後宮中的各位嬪妃們看膩歪了,來一個新鮮的,長的差不多的估計就很喜歡了吧。針對楊玉環,後世有誇大之嫌。

至於楊貴妃的其他事跡,跟流傳的差不多,再次就不贅述了。

王昭君

雖然楊貴妃的容貌史書中並沒有寫多少,但是最起碼還寫了將近一千個字來記錄這個人。但是王昭君可就慘了。《漢書》關於王昭君的描寫出現在《匈奴傳下》(漢書將匈奴傳分了上下兩篇)關於王昭君的描寫就幾十個字。

王昭君,名牆(後漢書寫作嬙)字昭君。匈奴呼韓邪單於求一個漢家女子來通婚,漢元帝從宮中選良家女子王昭君給匈奴單於,這個女子就是王昭君,然後呼韓邪單於封了王昭君為寧胡閼氏(yan 閼氏是匈奴管他們的皇後的稱呼,寧胡嗎,就是是胡人安寧,胡人是匈奴的自稱,可不是貶義),給王昭君的這個稱呼可不是呼韓邪單於唯一的皇後,最大的皇後是大閼氏,也就是說王昭君在匈奴後宮不是地位最高的。王昭君跟呼韓邪單於生了個兒子,後來被封為匈奴右渠王,這個地位還比較高,在匈奴單於兒子中,算得上第二第三的位置了。後來呼韓邪單於死了,王昭君又做了呼韓邪單於的繼任者,也就是呼韓邪單於的大兒子的老婆,又生了兩個女兒。後來漢朝還派王昭君的哥哥出使匈奴,王昭君的各個被封為和親侯。後來王昭君的女兒還作為人質,在漢哀帝時期進入漢朝侍奉過太後。

好了,《漢書》中關於王昭君的描寫就這么多了,沒其他的了。關於容貌隻字未提,像什麼讓畫師作畫,沒給錢之類的說法更是隻字未提。

再說一下,昭君出塞的大背景。其實昭君出塞的時候,匈奴已經很弱了,完全被漢朝壓制。不是像歷史演義的那樣,昭君是擔負了什麼歷史使命。如果昭君不去,漢朝就要被匈奴吞並了一樣。那會的匈奴單於是向漢朝求和來的,匈奴單於是希望漢朝賞賜一個漢女給他。如果真的是和親,王昭君的地位根本不夠啊。即使不是公主,最起碼也得是一個翁主(漢朝規定,只有皇帝的女兒才可以稱公主,諸侯王的女兒稱翁主)。

《後漢書》關於昭君的文字多一點,而且也寫的詳細一點,請參考如下:

王昭君,姓王名嬙,南郡秭歸(今湖北省)人。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呼韓邪來朝,帝敕以五女賜之。王昭君入宮數年,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影徘徊,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於失信,遂與匈奴。」

這里還寫了一點王昭君的容貌。但是背景交代的很清楚,匈奴單於來朝,就是匈奴都到了低三下四的要來漢朝拜大哥了。《漢書》的作者是班固,東漢人。《後漢書》的作者范曄是南朝宋人。范曄距離昭君都好幾百年了,估計范曄也有很大的演繹成分。在此以漢書為准,後漢書的僅供參考。

好了,剩下的兩位就很簡單了。

貂蟬

正史無記載。任何的正史,包括《三國志》均無記載。如果真的像《三國演義》里描寫的那樣,對除掉董卓,勾引呂布做出了那麼大的貢獻,《三國志》不可能一個字都沒提。陳壽在寫三國志的時候,處於晉朝初年,曹魏的廢帝還沒死呢。陳壽距離三國是很近的。如果真有貂蟬其人,陳壽不可能如此的忘卻。易中天在品三國中大概提過貂蟬的來龍去脈。貂蟬不是一個人名,是負責管理貂蟬冠的一個女官的官名。關於貂蟬的記載,最早出現於元雜劇。好了,說到這里,大家就可以很確定的認為,貂蟬完全是虛構的了。

西施

西施也很簡單,正史無記載,隻字未提。關於西施生活的年代,史料就很少,再加上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留下來的就更少了。能參考的就一本《史記》。最起碼太史公先生,對西施隻字未提。跟范蠡離開越國,泛舟海上什麼的。關於范蠡的這些事情,太史公在《越王勾踐世家》中做了詳細的記載,但是就沒提范蠡還有個紅顏知己。關於什麼時候開始流傳大美女西施的,俺不知道,也沒做過考證,也沒見到那個專家的考證。但是最起碼在宋朝就有了,因為蘇東坡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中是提到西施了。或許西施真有其人吧,而且也漂亮,只是我們現在的史料太少了。如果考古能找到范蠡的墓,可以考證一下,范蠡身邊是不是還有一個西施,再還原一下,看看是不是個大美女。

四大美女在正史中就是這樣記載的。也不知道是誰,拼湊了這四個人為四大美女。或許這四位美女,不僅僅是長的漂亮吧。更主要的是這四位美女都有政治使命,都肩負了一個國家的興旺。王昭君初始匈奴,西施滅了吳國,貂蟬離間了董卓和呂布,挽救漢家江山,楊貴妃的正面意義差了點,是讓唐朝由盛轉衰的,但是或許也可以做一個反面的很好的例子吧,畢竟楊貴妃也不像妲己那樣窮凶極惡。

『肆』 《楊貴妃秘史》在線免費觀看百度雲資源,求下載

《楊貴妃秘史》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6j12-iN0n7wtJbHjx4pN7w

提取碼:7z66

『伍』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是如何走到人生盡頭的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人: 西施、貂蟬、王昭君、楊貴妃。誰是中國四大美人中的第一位已經確定了,但這是古代的法律。西施第一,王昭君第二,貂蟬第三,楊貴妃第三。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人欣賞”月花之美,魚鵝之美”。“月亮,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精彩的歷史典故。

楊貴妃,四大美人之一,死在廟里。有人說楊貴妃可能死在廟里。《老唐書楊貴妃傳》記載: 帝國將軍陳玄立等人,在殺死楊國忠及其父親後,認為“賊還在” ,要求殺死楊貴妃以免日後惹上麻煩。唐玄宗依依不捨,與霸王妃告別,“然後吊在佛室里。”.楊貴妃在廟里上吊自殺。陳玄立和羅馬禁衛軍將軍觀看了整個過程,確認楊貴妃已經死亡,然後出來向禁衛軍士兵解釋說,這花了很長時間

『陸』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究竟是怎麼死的死於哪

楊玉環和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17歲時,她被選為唐玄宗之子壽王李瑁的妃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風流天子唐玄宗到驪山溫泉宮遊玩時,被楊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美貌吸引。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八月,正式冊立楊玉環為楊貴妃,從此,唐玄宗沉溺於楊貴妃的姿色風情中不能自拔。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以誅奸相楊國忠為借口,突然在范陽起兵,驚破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美夢。在西逃途中,唐玄宗無奈只得與楊貴妃訣別,命高力士將楊貴妃勒死在馬嵬坡。

不過,有傳聞說,楊貴妃並沒有死於馬嵬坡,而是流落民間,還有人說她逃亡到了日本,難道楊貴妃真的沒有死?如果死了,又葬於何處?如果楊貴妃確實在安史之亂中死去,那麼她究竟是怎麼死的呢?一種說法是,楊貴妃被縊死於馬嵬坡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後,認為並枯賊本尚在,後患仍存,請求再殺楊貴妃以除後患。唐玄宗百般無奈,與楊貴妃決別,遂縊死於佛室,葬於馬嵬坡前。

《資治通鑒·唐紀》中,記載了這一說法,記載唐玄宗是命太監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還有一種認為並非縊死於佛堂,而是佛堂前的梨樹下。北宋傳奇作家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也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楊貴妃於佛堂的梨樹之下,明確指出楊貴妃不僅被縊死馬嵬坡梨樹下,還有遺失的錦襪作證,拾襪的老闆娘還因此大發橫財。北宋樂史的說法主要來自於《唐國史補》,而李肇的說法恐怕很可能是直接受《長恨歌》中,贊美楊貴妃梨花一枝春帶雨的詩句的影響而來。

不過,這些史書都有明確記載,楊貴妃困數不管是被縊死於佛堂內或者在梨樹下,總之都認為是死於馬嵬坡,這一說法,也為日本一些著名學者所認可。比如日本漢學家井上靖先生在收集了大量史實的基礎上寫了《楊貴妃傳》一書,把這位傳奇人物的悲歡離合描寫得淋漓盡致。關於楊貴妃的死,他的觀點與中國歷代學者觀點一致,認為是被縊死於馬嵬坡,而且還細致描寫了楊貴妃被賜死前的態度。

但也有的學者認為楊貴妃並非死於馬嵬坡佛堂或梨樹下,而是死於當時的亂軍之中,這可能是楊貴妃之死的第二種說法,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一些唐詩的描繪。比如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杜甫在叛軍占據的長安城,作了《哀江頭》一詩,其中有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的句子。有人認為詩中暗示了楊貴妃並非被縊死於馬嵬坡,因為如果是縊死了,不可能有血跡,何來血污之說。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以及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描繪出的都是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有君王掩面求不得之句,既然救不得,如何還有被賜死的可能呢?分明是被亂軍所殺。

晚唐杜牧《華清官三十韻》中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官和杜舍人》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馬嵬坡》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是血濺馬嵬坡,並非被縊死。試想,在當時的情況下,軍士群情激昂,處於失控狀態,加之認為楊貴妃是賊本,因而在誅殺楊國忠的情況下,再亂刀砍死楊貴妃也並非沒有可能。但是這一說法也歷來為人質疑,因為所謂詩歌難免帶有誇張、比對、鋪陳的創作手法,有著明顯的文學色彩,並非為史實的實錄,不足為據。再說這些詩人也不是馬嵬坡事件的見絕尺洞證人,以訛傳訛的可能性極大。

還有一說,認為楊貴妃是吞金而死,中唐劉禹錫在《馬嵬行》一詩中曾這樣寫道:

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

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

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

低回轉美目,風日為天暉。

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這首詩中明確指出楊貴妃為吞金而死。陳寅恪先生曾對此說法頗感新奇,但在所著的《元白詩箋證稿》中提出質疑,他認為劉禹錫所作《馬嵬行》一詩是流於里中兒的傳言,所以會有很多說法。但是,陳寅恪也沒有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才為里中兒所傳說。

總的來說,楊貴妃被縊死於馬嵬坡佛堂為正史所載,可信性較大,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史料記載多有分歧。楊貴妃究竟是死於佛堂,或者梨樹下,或是被亂軍殺死,或者吞金而亡,恐怕難以說得清楚了。以上所說無疑都證明,楊貴妃確實是死了。

『柒』 四大美女之楊貴妃是誰

楊玉環我們都知道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是唐玄宗的最寵愛的貴妃。

歷史上稱贊楊玉環的詩句不少,更是傳出「六宮粉黛無顏色,回眸一笑百媚生」,楊玉環也的確有閉月羞花之貌,傾國傾城的舞藝,更是精通音律的才女。

楊玉環本是壽王李瑁的妃子,李瑁又是唐玄宗的兒子,所以楊玉環本是唐玄宗的兒媳婦兒。

唐玄宗最喜愛的妃子武惠妃死去後,唐玄宗整天都不開心,當時侍奉皇帝的內侍總管高力士看見皇帝不開心又聽聞壽王妃天姿國色,而且能歌善舞,就向皇帝推薦了。

進宮後,唐玄宗看壽王妃果然長得國色天香,驚為天人。

楊玉環更是精通舞樂,唐玄宗心動了,但是楊玉環是自己的兒媳婦兒! 內侍總管高力士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出主意,讓壽王妃去給武惠妃守孝。

就這樣,楊玉環被唐玄宗下令出家守孝,就不再是壽王妃。

後來才被唐玄宗接到宮里做了自己的貴妃。

(7)四大美女楊貴妃視頻在線觀看擴展閱讀:

楊玉環(719年6月22日—756年7月15日),號太真。

唐朝時期後妃、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追封齊國公楊玄琰之女,宰相楊國忠堂妹。

性格婉順,姿質豐艷,擅長歌舞,通曉音律。

嫁給壽王李瑁為妃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奉命出家為女道士,後唐玄宗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

『捌』 請問大佬有王朝的女人·楊貴妃2015年上映的由范冰冰主演的高清視頻在線觀看資源嗎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https://pan..com/s/1MNbLLPz1VgXZTZnG6Lfqvw

提取碼: 99h5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由程十慶、田壯壯、張藝謀聯合執導,范冰冰、黎明、吳尊領銜主演的古裝片

『玖』 楊貴妃秘史免費觀看楊貴妃喝酒是哪一集

第16集。
幾日和「李三郎」的相處,玉環習慣把心事向他傾訴,一日醉舞之後,玉環將自己的身世說與李三郎聽,說楊玄_就是自己的生父,「李三郎」說自己早已猜到,並且對楊玉環說起當年楊玄_在宮中任職之事,還說當今的聖上肯定會恕楊玄_全家無罪。玉環甚為感慨,淚灑酒中,對「李三郎」更是託付了真情,並且稱自己對「李三郎」有一種父愛的感覺。
該劇講述了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的秘密後宮史,於2010年4月27日在湖南衛視首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