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張宇峰為什麼離開舞台
張宇峰的形象特別好,長得特別清秀,而且因為她自己願意吃苦勤加練習,她是一身「武藝」在身,文武雙全。在張宇峰的演藝生涯中,曾經獲得過越女爭鋒」榮獲金獎十佳小生、「東方戲劇之星」等多個獎項,如果她繼續堅持唱下去,未來一定會有大成就的。如今已經和越劇徹底隔離開,真是讓人惋惜。
很多人都認為張宇峰的離開和她拜師徐老有關。張宇峰本來跟著本門老師學的是陸派,結果後來為了學習各種流派了解多元文化,她又去正兒八經地去拜其他人為師。雖然說她也是想要集思廣益取長補短,但這在業內無疑是犯了大忌的,有些人就不高興了。如族鏈此一來,張宇峰無論在哪一邊都不好再待下去了。
張宇峰的能力沒有問題,就是有些派別過於墨守成規了。真的是為了越劇發展的話,就應該想怎麼唱就怎麼唱,為什麼還要限定各種流派呢?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不容別人插一腳進來,派幫和派幫之間形成了對立,這樣根本就不利於越劇的發展。作為越劇的愛好者,相信大家都不願意看到這種局面。
估計張宇峰也是厭倦了這種情況,所以才會傷心欲絕徹底離開這個舞台,反正眼不看心不煩,也懶得再去和這些人糾結了。說真的,張宇峰唱得好對越劇的未來肯定能有大貢獻,她的離開真是越劇的損失,如今她賦閑在家徹底和越劇無緣,不知道她會不會偶爾想起這個舞台呢?
從年齡上來看,1983年出生的張宇峰今年是37歲,如果是5年離開舞台的時候她才32歲,這個年紀對於做她這一行的人來說正是風華正茂,正是出成績的最好時候。當初在舞台上的時候,張宇峰的基本功是非常扎實的,本人長得很俊秀,嗓子也很亮,是個很好的苗子。從藝這些年來,張宇峰獲得過很多大大小小的獎項,這都是對她實力的認可。
從個人能力上來看,張宇峰堪稱是文武雙全,在舞台上就沒有她不會的技能。當初在台上表演個《珍珠塔 跌雪》,張宇峰在舞台上文戲武戲輪番上,又是劈叉又是一字馬,動作做得大之餘還十分好看,連業界前輩都對她贊賞不已。襲仔都說台上十分鍾台下十年功,張宇峰在舞台上能夠如此多才多藝,可想而知在台下付出了多少。
如此熱愛越劇還如此努力,到最後卻從單位離職並且幾乎徹底告別舞台,這無疑是讓人很難理解的。外界有傳言張宇峰是和師父鬧別扭了,所以不得不離開舞台,這個說法有一定的可信度。在傳統的技藝這一行裡面是很講究師徒名分的,一旦和師父相處得不好,分分鍾要被踢出這一行,這是非常殘酷的。
當然了,雖然張宇峰退出了自己最愛的行當,但是好在老公還比較爭氣,她並不用拍穗汪擔心生活方面的問題。張宇峰的丈夫是海派著名笑星舒悅,也是個行業裡面很有名氣的明星,其實光靠他一個人的收入就足夠讓一家子過上體面的生活了。只不過年紀輕輕就告別了這么多年為之奮斗的行業,不知道張宇峰心裡有沒有過後悔呢?
張宇峰,1983年8月8日出生於上海,越劇小生。越劇美女張宇峰主攻陸派,為前上海越劇院演員。她是越劇四大小生流派中陸派的後起之秀,也是21世紀初越劇青年演員中的佼佼者。另外,張宇峰也是海派著名笑星舒悅的妻子。張宇峰與丈夫舒悅夫唱婦隨,羨煞旁人。
網上曾傳言越劇美女張宇峰是二婚,事實上,這些年張宇峰一直都在學習越劇根本就沒有時間戀愛,所以此前從來都沒有離婚過。人紅是非多的張宇峰在舞台上的光芒逐漸蓋過丈夫,關於她的緋聞也是一籮筐。有段時間網上傳出越劇美女張宇峰被打事件,令網友震驚不已。究竟是誰打了張宇峰?
網上傳言張宇峰被打事件大概是這樣,在一場演出中,作為陸派的後起之秀張宇峰被徐派的票友打傷,剛好老公舒悅當天不在,張宇峰傷心痛哭十分委屈,隨後被兩個人扛走了。張宇峰被打事件是真的?幕後黑手到底是誰?
主要成就:上海越劇新秀獎榜首、「越女爭鋒」榮獲金獎十佳小生、「越女爭鋒II」總決賽中榮獲金獎、榮獲「東方戲劇之星」稱號
代表作品:《珍珠塔》《盤夫索夫》《碧玉簪》《情探》等
扮相好,業務能力強(身上基本功扎實),嗓子一亮出來也是OK!其次,對於她學習徐派,我覺得我還是比較寬容的態度,陸派戲少,而且我看的幾出戲,都是反派啊!學習其他廣開自己的戲路,提升自己,有什麼不好?不論她學啥,不都是越劇么?老戲迷不同意,她老師罵她,我覺得簡直了,你們也要為演員考慮啊?戲少,不登台,人家吃什麼?你們一個個都站著說話不腰疼!你們的孩子學個鋼琴再學其他樂器,難道你們會罵么?傳承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方式方法,要與時俱進!張宇峰有舞台天賦,即使她學徐派,也不影響她傳承陸派!各位戲迷何必要指責?拿大義來壓她?
我在翻貼,貌似她在劇團日子也不好過是伐?隱隱的什麼打人之類!我也是看個稀里糊塗!大抵是張沒拜錢院為師,相反成了她師妹!然後一堆事!我不做評論,水太深,但是錢院已是大家!掌管劇團,容人之量應該是有的!所以,我只說我們戲迷!不談她們劇團,又不是當事人,誰知道呢!大家只能做吃瓜群眾,看看,不可妄言!
兜了一個圈子,其實我最想說的是,如何看待戲曲傳承!拿茅茅來說,她很累的,又要唱戲,又要把越劇推廣出去;讓更多人去聽,去看!但是她的改革,多少戲迷是罵的!說不是越劇了!但我作為新戲迷,沒有那麼想那麼多,只覺得佩服編劇和茅茅的大膽創新!這些都是觀念不同,我知道我這樣的話會被抨擊,責罵;但還是那句話,越劇人,說少不少,說多也不多!我們要先留住觀眾,保證票房,才有資金教育新人!民營劇團很累的,趙志剛,蕭雅都是出來自己開工作室的,市場經濟,首先得生存!
最後希望吧里資生的戲迷多多教導,提點,因為新戲迷大多隻是為了喜歡某個演員的一兩出戲,然後被圈粉,和偶像劇一樣一樣的,我們或許派別分的不是很細,沒有像你們一樣純純的聽過那麼多先生的戲,這是硬傷,所以我們會有觀念上的沖擊,資生戲迷也不要嫌棄我們越劇知識的膚淺;都是一個過程!
張宇峰離開舞台,傳言是因為他和師傅不和,遭到師傅的封殺以後,辭職上海影劇院以後她後來就淡出越劇舞台。
個人簡歷來看她是一個特別優秀的人!
張宇峰,1983年8月8日出生於上海,越劇小生。主攻陸派,為前上海越劇院演員。她是越劇四大小生流派中陸派的後起之秀,也是21世紀初越劇青年演員中的佼佼者。海派著名笑星舒悅的妻子。
早年經歷
豆蔻年華曾懷揣著做幼兒園的教師或軍人的夢想,後來卻誤跌誤撞地進入了梨園行。雖世事無常天不從願,所幸十多年來一直以赤誠之心敬畏藝術。苦練的汗水一路陪伴,而名利當前能夠淡泊處之,失利時刻則能一笑了之。
演藝經歷
《劈山救母》飾演劉彥昌
1995年進入上海市戲曲學校,95屆越劇班,師從曹銀娣,主攻小生「陸(錦 花)派」。
2001年6月畢業,同年進入上海越劇院工作。在首屆「我最喜歡的越劇新秀」的評比中,榮獲上海越劇新秀獎。
2002年9月,在陸派弟子演唱會上,演出《後見姑》摺子。
2003年初,「小蝶杯」上海越劇新人評選演出中,以一折《跌雪》榮登 「小蝶杯」上海越劇新人獎榜首。
2003年8月陸錦花回國期間,在「錦上添花滿園香」陸派弟子和票友聯合演唱會上,再次演出《後見姑》。
2004-2005年,參與上越小班演出的青春版《花中君子》,在劇中飾演陳奎。同期,與金派花旦樊婷婷搭檔復排了全本的經典名劇《盤夫索夫》和 《碧玉簪》。
2006年參加第一屆「越女爭鋒」,因身體不適,止步初賽。
2007年參與越劇經典版電影《紅樓夢》拍攝,飾演琪官一角。
2008年復排全本陸派經典大戲《珍珠塔》,獲得眾多名家的肯定。同年接受CCTV11邀請,錄制「名段欣賞」節目。
2009年是張宇峰收獲巨大的一年。她參與了青春版《紫玉釵》演出,飾演反面角色韋夏卿;不 久又在青春版 歷史 劇《韓非子》中出演李斯一角。在2009年第二屆「越女爭鋒」比賽中,獲得」金獎十佳小生「稱號,同時與紹興小百花傅派花旦董鑒鴻搭擋組成的「環宇飛鴻」組合,經過層層過關選拔,最終榮獲龍鳳配總決賽金獎第一名。
2010年5月24-26 日在上海天蟾逸夫舞台舉辦了「東方戲劇之星」「花影峰痕」張宇峰個人越劇專場藝術演出獲得巨大成功。2010年7月參與演出了上越復排大戲《皇帝與村姑》,在劇中扮演鄭文倫(鄭押司)一角。
小生角色
《珍珠塔》飾方卿,《盤夫索夫》飾曾榮,《碧玉簪》飾王玉林,《情探》飾 王魁,《花中君子》飾陳奎,《送花樓會》飾文必正,《劈山救母》飾劉彥昌,《白蛇傳斷橋》飾許仙,《紅樓夢》飾琪官,《紫玉釵》飾韋夏卿,《韓非子》飾李斯,《啼笑姻緣》飾樊家樹,《紅樓夢 葬花》飾賈寶玉,《皇帝與村姑》飾鄭文倫。
反串角色
《紅樓夢 讀西廂》林黛玉(閨門旦),《碧玉簪》李秀英(閨門旦),《九斤姑娘》奇怪刁 (彩旦),滬劇版的阿慶嫂(青衣);《游龍戲鳳》的正德皇帝(老生)等。
人物評價
她是越劇四大小生流派中陸派的後起之秀和第三代優秀的傳承者,也是新一代越劇青年演員中的佼佼者之一。
共23張
甄嬛劇照---清河王
她的舞台形象清秀俊逸,氣質風雅脫俗,表演瀟灑自然;她的音色明亮純凈,咬字清楚,委婉動人。最值得一提的是,她是越劇新生代中難得一見文武兼備的女小生。 她的文戲,君子傲骨,玉樹生輝;她的武戲,唱念做打,干凈利落,滿堂喝彩。一折《珍珠塔 跌雪》,吸收了同名錫劇的養分,融會了大劈叉、一字馬、吊毛、搶背、僵屍等高難度絕活。就連昆劇表演藝術家蔡正仁也對她贊不絕口:「還以為越劇演員只會唱兩句。這身好武功,都趕上我們昆團的武旦了。」
戲劇後台就是勾心鬥角。別說張宇峰了,就是王派名角單仰萍都有人挖坑埋人。在中央電視台戲劇頻道角兒來了,不是錢惠利說瞎話說是和王志萍是老搭檔嗎?倆人在台上一唱一和,大家都知道,王志萍的搭檔是鄭國風,錢的搭檔才是多年的單仰萍。一團之長的錢惠麗都會挖坑埋人,小小的張宇峰,再有一身的本領也斗不過他的對頭啊!台上演的是英雄,台下互斗,還是把人當好了,再演戲吧!張宇峰算是看清楚了,不演戲也罷,舒服自在的過自己的生活吧,問心無愧就好。
在可惜一位優秀的藝術工作和傳承者離開舞台時不禁在問,究竟是藝術離不開觀眾還是觀眾離不開藝術。當下觀眾可選擇的 娛樂 方式眾多,可挑選和認可的曲藝更多。作為一個藝術傳承人和傳播者有沒有義務堅持自己的信念不以個人得失譽毀為念呢,想來有吧。藝術的傳承注重色藝雙馨更注重德藝雙馨,當自己都不認可自己曾經的選擇時要觀眾如何認可。學藝首在做人,人變了藝再好也只能笑笑言惜。
張宇峰是我喜歡的越劇演員,造詣頗深。但是放棄陸派轉投徐派,不是明智之舉。雖然現在不看老黃歷有門戶之見,但還是注重師徒名分。誠然能得到老藝術家的肯定,畢竟不是名正言順,何況老藝術家亦退居幕後。況且同齡徐派傳人有楊婷娜等人,如果好好繼承陸派藝術,以張的造詣在這一輩中無人可比,如果潛心發揚陸派藝術,必將得助無數。棄陸投徐,可能是受丈夫的蠱惑,舒有些許人脈,以為能幫助妻子,沒想到這種做法雖情有可原,但還是不為人贊許,最後只能影響自己的發展。
張宇峰是越劇四大小生流派中陸派的後起之秀和第三代優秀的傳承者,也是新一代越劇青年演員中的佼佼者之一。她的舞台形象清秀俊逸,氣質風雅脫俗,表演瀟灑自然;她的音色明亮純凈,咬字清楚,委婉動人。最值得一提的是,她是越劇新生代中難得一見文武兼備的女小生。 然而,這位優秀的越劇繼承者卻離開了舞台,實在令人嘆息!那她退出舞台的原因又是什麼呢?2012年張宇峰和海派著名笑星舒悅兩個人結婚,但是隨後就有人說張宇峰是二婚。那麼張宇峰曾經離婚過嗎?其實這些年張宇峰一直都在學習越劇根本就沒有時間戀愛,所以此前從來都沒有離婚過。 據傳,張宇峰在某次演出結束後,被人在後台打了。但事實是什麼呢?沒有多少人知道。但是有這樣的事肯定是有原因的,可能就是這些是非之事讓她離開了舞台。總之,人紅是非多,從此越劇舞台就少了這么一位表演者真是我們的損失啊。
早就與矮冬瓜(舒悅)分手啦,太不配了。你們有聽到矮冬瓜講到過張宇峰嗎?老是把家裡祖孫三代掛嘴邊,父親寧波人母親蘇北人。父母小吵一三五大吵二四六,所以父親受氣體差去世早。張宇峰離開矮冬瓜是明智之舉!
身體 健康 原因,該是時候放棄事業,好好休養。有丈夫一人在外奮斗掙錢養家足夠了。
2. 介紹幾首好聽的、女聲演唱的越劇~~
方亞芬演唱《西廂記-琴心》、《斷腸人》、《雙烈記·誇夫》
但是你不覺得越劇小生更好聽嗎
3. 越劇王派花旦誰最好
「越劇王派花旦」指的是王文娟創立的花旦流派。
王文娟先生的生平及藝術經歷,在這里不多贅述,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網路,資料很全。點下面視頻,看王文娟《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精彩視頻。
https://www.ixigua.com/i6537830313647669773/
「王派花旦」弟子都有誰?
只說本人熟悉的:數伏滑
上越:單仰萍、王志萍、孟莉英、徐玉萍
福建芳華:李敏
浙百:俞建華、錢愛玉、洪瑛
杭越:吳潔、姚建平、錢世娥、陳曉紅
「王派花旦」誰最好?我最喜歡單仰萍和王志萍。
單仰萍是「非遺傳承人」,我心目中的「王派」首席花旦。不要問為什麼,就是喜歡,認為她繼承「王派」最多。
單仰萍
王志萍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戲曲演員誰最好?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因為,你喜歡誰,誰就是最好的!
什麼是越劇王派?
王派是王文娟創立的越劇旦角流派。王文娟13歲到上海從竺素娥學藝,初學小生,兩年後改旦角,1948年入玉蘭劇團與徐玉蘭搭檔,從此二人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合作。1955年隨團入上海越劇院。王文娟的唱腔,早年曾受支蘭芳、小白玉梅、王杏花的影響,後在長期藝術實踐中,博採眾長,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唱腔風格,被公認為「王派」。
王派唱腔特點
王派唱腔很注重音調節奏與語勢感情的結合。如《追魚》中的「一路之上觀花燈」唱段,用「男調」,邊歌邊舞,描繪了大街小巷鑼鼓喧天、夫妻在燈海中行進的喜悅之情,節奏明快,音調跳躍。《春香傳》的「愛歌」從[正調腔]的「散板」、「中板」轉到 [尺調腔]的「中板」,旋律舒展,唱句中多出用了拖腔,使相互愛慕的感情表達得更為濃郁;後面從「萬壽鍾」後面採用[清板],唱腔近似說白,「打一更當當叮,打二更叮叮咚」這樣的唱句平易自然,妙趣橫生。
王文娟的藝術魅力
王文娟的唱腔平易朴實,自然流薯臘暢,韻味濃郁。在表演上,王文娟素有「性格演員」之稱,其唱腔也情真意切,運腔平緩委婉而且深藏著一種內在的力量。王文娟的中低音區音色渾厚柔美,在唱段的重點唱句中,則運用高音以突出唱段的高潮,從而形成強烈的色彩對比。演唱時她以真聲為主,吐字雅中顯濃艷。她善清晰,不追求花哨,在朴實中見華彩,於淡中把不同曲調、多種板式組織為成套唱腔,細致而有層廳和次地揭示人物內在感情的細微變化。《紅樓夢·焚稿》中的「一彎冷月照詩魂」也是集中體現王派特色的典型唱段。這段[弦下腔]隨著人物感情的變化轉折,運用旋律高低起伏、節奏頓挫,賦予人物鮮明的音樂形象。至「如今是知音已絕」的「絕」字,音調嘎然剎住,人物情緒猛然轉折,從接著的「詩稿怎存」轉入[正調流水],由於吸收了紹劇高亢奔放的音調輪廓,鮮明的節奏,唱腔顯得悲愴、激憤。
王派代表劇目
王文娟的甩腔極具特色,句幅較長,委婉曲折,情深意長。《孟麗君·游上林》是著名的王派唱段,風流皇帝察覺出孟麗君可能是女性,借邀她同游上林步步進逼。女扮男裝的孟麗君則處處留神巧與周旋。為掩飾女性身份,增強陽剛之氣,王文娟在唱腔中吸收了越劇著名老生吳小樓的某些旋律,唱法上也特別注重胸腔共鳴,噴口有力,吐字堅實,使音色變粗,音質變厚,這樣很符合具體情境和人物身份。孟麗君演唱時擅用尺寸緊湊、干凈利落的[快板]表現激昂的情緒。
越劇王派傳人
單仰萍
越劇王派特色單仰萍女,1962年6月生,浙江建德人。國家一級演員,上海越劇院當家大青衣單仰萍是當今越劇界具備相當知名度的旦角演員。1972年進浙江桐廬縣藝訓班學藝,工旦角,後為桐廬越劇團主要演員。1984年7月,隨桐廬越劇團首次到上海,主演《春江月》;1985年11月,隨杭州市越劇二團再次到上海,主演《桐江雨》,均受歡迎與好評。後該兩劇拍攝成戲曲藝術影片(片名為《綉花女傳奇》和《桐江雨》),仍由她主演。表演上宗王(文娟)派。1988年至1993年進入上海越劇院紅樓團演戲。1998年再次進入紅樓團至今。"越壇一株素馨花",這是著名的編劇吳兆芬形容單仰萍的一句話,作為上海越劇院的一級演員,紅樓劇團的王派旦角,單仰萍以其楚楚動人的扮相,芳馥典雅的氣質及委婉纏綿的唱腔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
王志萍
越劇王派特色王志萍女,1968年11月30日出生,浙江舟山人。國家一級演員,1980年進浙江定海縣越劇團學藝,工花旦,兼工青衣。1981年進浙江省藝術學校培訓,啟蒙戲為《姐妹易嫁》,扮演素花一角。同年,扮演《葉香盜印》中的葉香,獲舟山市越劇匯演優秀小百花獎。年底調入舟山越劇團。1983年參加浙江省越劇匯演,在《棒打冠珠》中飾冠珠,獲一等獎。又在《長相思》中飾劉媼,《盤夫索夫》中飾嚴蘭貞。1984年學演摺子戲《黛玉焚稿》,1985年正式拜王文娟為師。同年在神話劇《海明珠》中飾海囡,獲浙江省青年演員一等獎,並被評為省十佳青年演員。1986年參加江、浙、滬越劇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演出《春香傳》摺子戲及《紅樓夢·葬花》,獲一等獎。同年在全國越劇中青年演員廣播大獎賽中獲演唱獎。1986年進入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1990年辭職去日本,1999年5月重進上海越劇院。
除了以上兩位的唱腔繼承了王派的特色,其他弟子還有錢愛玉、洪瑛、吳潔、姚建平、陳曉紅、舒錦霞等。
誰都沒有王文娟老師的好聽
個人認為算 單仰萍 。
理由一:扮相,清麗素雅,毫無粉飾,一顰一笑自然和諧,絕不做作。一個演員適不適合演青衣就是以長相來決定的,不知大家有沒有發覺,戲曲舞台上著名的青衣基本是清一色的屬虎相,比如黃梅戲的馬蘭,越劇的還有何英等,因為屬虎的女人天生比較自然,不苟言笑,不會賣弄,單仰萍是很好的一個,其宗師王文娟也是同一類型。
理由二:唱腔,淡而不水,麗而不華,跟扮相一樣,自然和諧,相得益彰。本來王派聲腔就沒有那種過多的裝飾音,唱腔比較接地氣。表演都是按照唱腔來設計的,唱腔有多拐,表演就有多花俏,這也就是為什麼張(雲霞)派表演和聲腔都是九曲十八彎的道理。當然各有各的特色,不能在肯定這派的同時去否定那派,各有千秋,越劇流派才能百花奇放。單仰萍的唱腔清新樸素,如沐春風,聽了會有一種馬上讓人沉靜下來的感覺。她的唱腔雖然唱得是王派,但又有些脫離王派,可以去聽聽她唱的《一支玉釵》,很不少新的東西,但這些新的創造不影響她的本色,也不完全脫離王派。
理由三:單仰萍塑造的人物形象討喜,這也難怪,因為是大青衣嘛,大青衣都是大悲情,天生就帶討人憐憫的基因。本人最先看到的一個角色是電影《桐花淚》的主角桐花,當時她還非常年輕,可能是她的首次觸電,但把一個中年女人、一個可歌可泣的母親演得非常感人。
王志萍,俞建華,洪瑛。
學王派學的最象的是原虹口越劇團的李虹,就是王文娟老師二個嫡系第子的演唱也比不過李虹。
虹口的幾個王派都很像,最好的是徐紅
扮相和唱功結合的最好就是福建越劇團的李敏
一個不該被遺忘的越劇名家:王派花旦俞建華
到了福建省,許多越迷所能想到的越劇團也許就只有芳華了。尹韻悠悠,在此迴旋,一甲子的風風雨雨,讓越劇在這里紮下了一脈深根。殊不知,30多年前的福建省還有另一家越劇團為我們越壇培育了兩名極為出色的王派花旦——何炯華和俞建華。何炯華和俞建華都出自廈門市越劇團,她們倆的王派唱腔韻味濃厚,頗具風骨,不禁讓人驚異究竟是哪位開蒙名師竟一連教出了兩名王派尖子生。
在諸多王派弟子中,我最鍾愛的就是俞建華的唱腔。起初,我覺得自己對她的好感是源於她的音質最接近王老。好幾次閉著眼睛聽她所唱的《紅樓夢》、《皇帝與村姑》與《西園記》選段時,有些唱句竟給我以聽到了王老原唱的錯覺。俗話說:打臉聽響兒,聽戲聽味兒。後來漸聽漸多,我才發現自己所迷戀的並非只是俞建華的音質,更多的還是她唱腔里那種純正的王派韻味。
細細聽來可以辨別出,俞建華的音質同王老之間其實還是有較大差別的。而她的「酷似」更多是源於在咬字上使的勁兒,以及在行腔上對於王老演唱特點的高度效法。她的潤腔很得王老神韻,尤其是在中低音區,這也是王派的主音區,其小腔處理與王老極為相似,溫和而不滑膩,很好地突顯了王派唱腔於朴實中見華彩的流派特色,因而她的唱腔質朴清新,韻味醇厚,給人以王派韻味濃得化不開的感覺。
演員的新編劇目創作,是檢驗其流派韻味最好的試金石。我們沒少見,一些演員在演唱老師的保留劇目時,你會覺得他(她)的流派韻味很足;可是一到自己的新編劇目創作,他(她)的流派韻味就全跑沒了,甚至你都要懷疑他(她)的流派歸屬了。由此可見,能學好本流派的既有唱段,唱出保留劇目中的流派韻味的演員,還算不得是最好的流派傳承人。最好的流派傳承人,一定不只是依葫蘆畫瓢,而會憑借對本流派唱腔韻味的掌控能力,在自己的新編劇目創作中唱出純正的流派韻味,讓人一聽就能感覺到該流派的韻味正迎面撲來而情不自禁地為之叫好。
有些戲迷說,俞建華的唱腔和表演有點兒「溫」。確實,她可能演不了過分潑辣的角色,可你看她的所塑造過的人物形象,許多角色的唱腔和表演其實在溫和之中都透著一股剛勁兒,而這股剛勁兒用在她所表現的人物身上已經足矣,再過便不免有「為博演技之名而放大化表演」之嫌了。就我個人看來,《魂兮歸來》中的洪思思在中秋佳節搶飲毒酒那一段,以及《鴛鴦戲水》中的田桂香怒懟蔡老咪那一段是比較考驗演技的,而她都拿捏得比較好,火候適中,眼神也運用得很好。再者,越劇王派唱腔本就有平易質朴、平緩委婉的特色,俞建華這種在溫和之中透著內勁兒的演唱風格同王派的藝術特色還是相當契合的,可以說這就是比較原生態的王派氣質。
人生是充滿遺憾的篇章,對於戲迷而言最大的遺憾莫過於還沒有看夠自己所喜歡的演員的舞台演出,他(她)便已淡出舞台了。俞建華所加盟的湖州市越劇團十多年前在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因衰敗而解散了,她的工作關系從此便轉到了湖州市群藝館,她也就漸漸地淡出了越劇舞台。可是戲迷還記著她,想著她,念著她。對於戲迷們一遍遍地呼喚她重歸舞台,她感記於心,卻也有諸多無奈。
可喜的是,我們看到她一直還是記掛著舞台的。每當王派或是越劇舉行大型紀念活動的時候,我們都能看到她的身影。2006年,俞建華相繼參加了恩師王文娟老師的藝術專場「天上掉下個林妹妹——王文娟舞台藝術回顧展」和「紀念越劇百年演唱會」,分別演唱了王派名段《紅樓夢?勸黛》和《忠魂曲?記得那年清水塘》。2016年,她又在「千里共嬋娟」王派藝術專場上演唱了《珍珠塔?哭塔》。即便離開舞台多年,她的王派唱腔韻味依然還是那麼醇厚。觀眾對她也是相當熱情,一次次報以熱烈的掌聲。是的,觀眾們想她了。
如今,俞建華也已年歲漸長而到了知命之年,戲迷們也不再像以前那樣強烈地呼喚她重歸舞台了,可是依然有一種聲音在網上響起,那就是呼籲她去藝校從事王派唱腔的教學,這也是戲迷們對她唱腔中的王派韻味的肯定與贊許。俞建華素來淡泊名利,人如其腔,溫和而不滑膩。
王文娟
4. 越劇第一美女顏佳的老公是誰
越劇第一美女顏佳的老公叫路虹,路先生。越劇傅派花旦顏佳,人美聲甜,在舞台上塑造了許多美好藝術形象,給人們留下了美好回憶。德過許多獎項。結婚以後,去了澳州相夫教子,過上平淡的日子。但她對執愛的越劇還是情有獨鍾,不時關心國內越劇市場。
5. 越劇演員余玉嬋簡歷
綜述:余玉蟬,主攻戚派花旦,師承越劇名家王杭娟。她扮相秀麗,唱腔虛如韻味濃厚,曾主演了《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血手印》《王老虎搶親》等劇。
越劇長於抒情,以唱為主,聲音優美動聽,表演真切動人,唯美典雅,極具江南靈秀之氣;多以「才子佳差旦啟人」題材為主,藝術流派紛呈,公認的就有十三大流派之多。
主要流行於:
上海、浙江、江蘇、福建、江西、安徽等廣大南方地區,以及北京、天津等大部北方地區,鼎盛遲缺時期除西藏、廣東、廣西等少數省、自治區外,全國都有專業劇團存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越劇
6. 介紹幾首好聽的、女聲演唱的越劇~~
我給你介紹幾出我看過的最喜歡的也是印象最深刻的越劇,其實我就喜歡越劇整本大套的,有連貫的故事情節的,我不喜歡一段一段的,所以給你介紹的也是整劇,希望你也能喜歡。
《荊釵記》
寫的是南宋時期溫州士子王十朋,家貧卻才華橫溢,與錢玉蓮青梅竹馬一起長大。玉蓮拒絕豪富孫汝權求婚,以木頭荊釵為聘,和十朋結為夫婦,並立誓永不相負。未久,十朋考中狀元,拒絕萬俟丞相招贅。萬俟授意孫汝權纂改十朋家書為休書,玉蓮接信後含冤投入甌江自盡。十朋得知妻亡,痛不欲生,立誓終生不再娶。玉蓮被福州安撫錢載和救起,收為義女,喜聞萬俟逼婚真相,卻又復得十朋病死的誤傳,也立誓終生不再嫁。5年後,萬俟遭貶,十朋擢升吉安太守,繞道路過溫州,至江心寺追薦亡妻,恰逢玉蓮也來寺拈香悼夫,兩人驚疑如夢。在退隱的鄧尚書熱心撮合下,當元霄千盞紅燈映亮甌江時,夫妻以荊釵為憑,重新團聚。
《碧玉簪》
越劇經典劇目。故事講述明朝吏部尚書之女秀英許配給玉林,其表兄買通媒婆偷走碧玉簪,偽造的情書放入洞房,使其夫玉林懷疑秀英不貞,對其冷落羞辱。夫妻兩人最終在婆婆相護之下,真相大白,和睦團圓。 「手心手背都是肉,老太婆舍勿得那兩塊肉……」婆婆唱的特別好聽,動作也很誇張有趣。
《嚴蘭貞·盤夫索夫》
以嚴嵩的孫女嚴蘭貞招親為引子,嚴蘭貞意外與嚴嵩的仇家結為夫妻,新婚丈夫認定「奸臣必生奸女」,絕口不提夫妻之情,蘭貞於是「盤問丈夫」,終於得知夫家曾遭嚴氏一門陷害的慘狀。此後,兩人誤會化解,感情如膠似漆;某日,蘭貞之母壽辰,蘭貞因新婚未滿一月,依鄉俗不便回門省親,只得讓丈夫獨自前往。蘭貞之夫不願久留嚴府,由席間潛遁欲歸,不料闖入嚴嵩之書閣,尋得奸相誣陷父親之奏章底稿,陰錯陽差之際經婢女搭救,藏身嚴氏某表親小姐之閨房。蘭貞久候丈夫未至,率大批丫鬟家奴殺回嚴府,大鬧娘家,硬向父母「索討丈夫」,兩大折戲加在一起,成為這場「盤夫」、「索夫」的家庭鬧劇。
有一個同名的《嚴蘭貞·盤夫索夫》的越劇電視連續劇拍得也非常好看,是黃美菊主演的,我很喜歡她唱的越劇,包括《碧玉簪》里的女主角李秀英也是她演的,劇中當母親問她是否與女婿處的不好時,她忍不住淚如雨下,看那一段時我也跟著哭。
《流花溪》
新編民間傳奇劇。
講述的是清末民初江南山鄉一個古老的封建大家庭——闞氏家族婆媳兒女四代人朝夕相處,愛恨交織,恩怨沉浮、悲歡離合的故事。
流花溪畔的山村姑娘秋花與冬花相遇時發生了口角,但萬沒想到冬花日後成了秋花的婆婆。秋花自打進闞家處處小心,可婆婆冬花仍時時搬出家規刁難她。世世代代的女人們,為了自己的生存命運,彼此間進行著一場場無情的較量爭斗。冬花做40歲壽,秋花因懷有身孕祝壽遲了一步,冬花以犯了家規為由鞭打了秋花。秋花生了個女孩,冬花卻想方設法把女孩換成了男孩,秋花忍受著內心的痛苦,撫養著別人的孩子。終於,秋花熬成了婆婆……
其中當秋花看到婆婆的一本記錄自己從大年初一 一直到年末天天都有錯的過失簿時,氣得渾身打顫,那段唱腔非常精彩。
7. 越劇顏佳是哪派
顏佳 傅派,師從傅全香老師。
經典唱段推薦:
《情探·行路》
《西廂記·落紅成陣》
《孔雀東南飛·惜別離》
《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相送》
《梁山伯與祝英台·我家有個小九妹》
8. 越劇演員張菊秀長得美滴滴,演唱風格讓人肝腸寸斷,愛的糊塗
喜歡上越劇《碧玉簪》選段歸寧,歸寧講述了「吏部尚書李廷甫之千金李秀英許與好友之子王玉林。李秀英的表兄顧文友,垂涎秀英已久,嫉妒這樁婚事,遂與孫媒咐芹爛婆密定奸計。秀英出嫁之日,媒婆暗中偷走秀英的碧玉簪,連同偽造的情書,一並放入洞房。玉林在關房門時偶然拾得,怒不可遏。他欲與之評理,又怕醜事傳揚。撇下秀英,不論夫妻之情。滿月「於歸之期」,玉林託故不去。秀英回到娘家後,玉林責令秀英原轎返回,否則休了秀英。秀英無奈,與母首謹親李夫人灑淚而別。後來誤會解開,夫妻終重歸於好。」的故事,把我感動哭了,哭的稀里嘩啦,我一個95後小女生竟然被這戚戚的唱腔感染到了,不得不說這是部好戲。這部戲的高度不亞於湖北黃梅戲《女駙馬》。
我聽到的版本是由杭州越劇院演員張菊秀演唱的,聲音細膩,長相甜美,很惹人憐愛。張菊秀工「金 ( 采風 ) 派」花旦,師承當代越劇表演藝術家謝群英。曾榮獲越美中華全國越劇青年演員大匯演「金藝獎」。聽她的演唱我淚流滿面,所以今天才在全網做第一篇關於她個人的介紹。雖然我是小女子,但也阻擋不了我對藝術家的喜愛。當然這里辟謠一下,我取向正確哈!祝願張菊秀老師越來越美、工作順利、作品多多,還望將來能夠合作!
作者:儒國公
編輯:小林
圖片:網路
首發衡漏:今日頭條2021年4月17日
注:獨家觀點,以上觀點僅代表個人看法,不喜勿噴。
9. 致敬越劇人錢惠麗的越劇人生:這個女人有點帥
一提起上海越劇院,一大批優秀的越劇演員出現在眼簾,錢惠麗、黃慧、單仰萍、方亞芬、章瑞虹等,一位有一位傑出的越劇表演藝術家深入人心,無論是哪一種形象的塑造都為人們所熱愛。
錢惠麗,趕上越劇的好時代,因時而生,1963年4月出生在浙江暨諸。出生在越劇剛剛流行的時代,在越劇的熏陶和感染之下,自幼喜歡越劇迅如,1979年高中畢業以後,如願考入暨諸越劇團,以越劇經典《紅樓夢》開啟了自己的越劇人生。
錢惠麗,從1979年開始學戲,到如今接近四十年了,從《紅樓夢》到《甄嬛傳》,《蝴蝶夢》到《雙飛翼》,從《西廂記》到《紫玉釵》。從書生到暮年,從才子到老翁,從古代到現代,錢老師的這一路除了繼承傳統,傳承經典以外,也在尋找和發展新的越劇繼承道路。
1979年開始學戲越劇,從暨諸小縣城出發,逐漸蜚聲上海,紅遍全中國,。因越劇《紅樓夢》結緣開始追求越劇,從初聽《紅樓夢》,就清楚,「這是我一生追求的聲音」。這一時期的錢老師,初出茅廬,剛剛接觸越劇,本著對越劇最初的熱愛,一族廳路向前。
1979年開始學戲,以《紅樓夢》中《哭靈》一折參加紹興地區青年演員匯演,獲優秀演出獎。1981年9月轉為諸暨越劇團正式演員,逐漸挑起大梁,主演了越劇《紅樓夢》、《碧玉簪》等越劇經典骨子老戲。
1983年,在上海地區演出《紅樓夢》從此蜚聲上海,機緣巧合之下,拜越劇大師徐玉蘭為師,從此開始了越劇的繼承之路。1988年,正式進入上海越劇院,成為紅樓劇團領銜演員,這一時期主演了《紅樓夢》、《西廂記》、《追魚》、《西施歸越》、《紫玉釵》、《真假駙馬》、《啼笑因緣》、《玉簪記》、《斷指記》、《舞台姐妹》、新版《紅樓夢》等劇目。
這一時期的錢老師,主要以逐夢和模仿為主。從小生活在越劇環境下的錢老師,對越劇有一種執著的愛,在前期的很長一段時間,主要以追逐個人的愛好而開始,那個時候年紀輕,對事情的認知,人物的理解並沒有那麼到位,那麼這一段時間的表演也好,創新也好,大多是以模仿和學習為主。
自從加入上海越劇團之後,有了更好的創作環境和創作條件,加之自身的良好天條件,在良師益友,搭檔的幫助下,慢慢開啟自己的越劇演員事業。對於錢老師來說,或許並未考慮過做演員意味著金錢、榮耀、鮮花、追捧,她只是一心追捧自己的越劇人生,
並且在成為越劇演員到著名越劇表演藝術家這一段時間,不斷獲得上海市白玉蘭戲劇表演主角獎,中國戲劇梅花獎和第九屆文華表演獎、上海市優秀青年演員「十佳」的榮譽稱號。多次赴泰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演出。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2018年5月8日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這些殊榮,這些榮耀都是常人難得的,當然這一切跟其自身的努力和付出是分不開的,當然在感受到觀眾的掌聲,鮮花,誇贊的同時,除了欣喜之外,舞台之下的每一次艱苦的排練,每一個唱腔重復的打磨,每一個人物內心的揣摩,這背後的種種付出和種種心酸是常人看不到的,午夜夢回在夢中不斷揣摩人物的內心,為了塑造好角色,翻閱大量資料,閱讀大量文獻,夜深人靜的挑燈夜讀,這一切一切背後的付出,豈是舞台上的鮮花和掌聲,能夠消磨和沖兆昌隱淡的。
這一時加入上海越劇院之後的這一時期,應該說是錢老師創作的最佳時期,高產期,演員技藝的修煉,角色塑造的磨練,以及其自身性格心性的磨練也在這個時候起到了很大作用。這個時候才真真感受到演員的不容易和演員的榮耀。
越劇藝術需要繼承,無疑是每一個越劇藝術家的責任和使命,流派的傳承的重任大多都落在了越劇大師嫡傳弟子的身上,錢老師當然也毫無推卸地擔起來這一份責任,繼承和創新從來都不矛盾。
與其他越劇藝術家不同的是,錢老師的創新,並不是一味地考慮「走出去」,或者無理由地迎合市場,在傳承的基礎上選擇創新,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
錢惠麗老是創作了第一部3D越劇電影《西廂記》,擔綱男主角張生。雖至今我還無緣坐在電影院欣賞這一部越劇的3D電影,但能感受到,這一部好評如潮的電影是越劇藝術的創新。
錢惠麗老師也創作了第一個以越劇為主題的網路電台。電台總共分為四部分:越劇歷史、流派創作的故事、自己創作的經驗、越劇唱段的曲調。以電台這樣別樣的方式呈現越劇的精華,通過錢惠麗老是糯糯的聲音,順著電流的聲音傳遞開來。
錢老師將人生最好的一時光都交付給了越劇,交給了舞台,今年56歲的錢老師,開始對個人的人生開始審視和總結,平坦的一生總有些經驗和教訓需要總結,越劇藝術如何發展,人近花甲該如何繼續創作,我想這一些都是目前錢老師這個年齡的藝術家需要思考的問題,
走得太快,需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無論是退居幕後也好,還是繼續在舞台上繼續創作也罷,都希望有更多經典能跟觀眾見面。
這個以」寶哥哥「而出名的女子,畢竟還會創作更多經典讓大家回味。我們也繼續期盼老師有更多優秀的作品,創作更是經典的形象。
10. 何賽飛越劇唱得怎麼樣
應該唱得不錯吧!
我並不欣賞她唱越劇什麼,我愛何賽飛是真的!
我比何賽飛小21歲10個月,我從1989年的時候到現在就一直愛何賽飛,愛出生於1963年的青年美女(必須是人品端正、身體健康健全、講究衛生、勤勞的女青年),品行惡劣的女子、不講衛生的女子、身患疾病有生理缺陷的女子、懶惰的女子請不要向我靠近,謝謝合作!
我雖然愛何賽飛、愛1963年出生的青年美女,但是我現實生活中交往的人物都是中年人(出生於1930年至1945年的人)、臨界老年人(出生於1920年至1929年的人)、普通老年人(出生於1900年至1919年的人)、高齡老年人(出生於1890年至1899年的人)、壽星老年人(出生於1870年以前、1870年至1889年的人),男士為主,他們多半是獨身主義者或丁克族,我不僅喜歡和他們交往,而且還對他們有很深的依賴性。
我雖然愛何賽飛、愛1963年出生的青年美女,但是她們並不是我深交依賴的人。
我和中年人、老年人的關系很深厚,就跟劉關張三人的情感一樣深厚,我離不開他們。
我深交的人、戀愛的人從三十年前到今天都一直沒有變。
我愛何賽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