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不可不知的中國傳統文化常識的目錄
第一篇 禮制
1.禮
2.孝
3.忠
4.仁
5.義
6.五禮
7.九拜
8.作揖
9.唱喏
10.叉手
11.左右尊卑
12.授受不肢睜陪親
13.吃飯的禁忌
14.古代的坐相
15.古代的成人禮
16.為什麼叫做「婚」
17.古代結婚的過程
18.鬧洞房
19.交杯酒
20.蓋頭
21.上門女婿
22.三從四德
23.七出——古代的休妻條例
24.愚昧的冥婚
25.居喪之禮
26.丁憂
27.古代對於「死」的不同稱呼
28.古代的棺槨形制
29.漢人的土葬傳統
30.墓碑的來歷
31.招魂儀式
32.牌位
33.明器
34.墳
35.陵
36.祭與祀
37.泰山封禪
38.祭祀日神
39.祭祀雨神
40.祭祀河神
41.臘八
42.告朔餼羊
43.奠祭和祭奠
44.鬼
45.四象
46.灶神
47.明堂
48.越俎代庖
49.卜和筮
50.殷商的甲骨占卜
51.龜的崇拜
52.巫師
53.親與戚
54.伯仲叔季
55.六親
56.三綱五常
57.大宗小宗
58.昭穆
59.冥鏹
60.結義
61.指腹為婚
62.守歲
第二篇 學制
1.察舉
2.徵辟
3.孝廉
4.賢良方正
5.九品中正制
6.科舉制
7.院試
8.童生試
9.鄉試
10.會試
11.殿試
12.朝考
13.中國歷代的學位
14.狀元
15.榜眼、探花
16.進士
17.舉人
18.秀才
19.「連中三元」
20.「獨占鰲頭」
21.「蟾宮折桂」
22.金榜
23.科舉四宴
24.「公車」
25.武科
26.門生
27.萌生
28.監生
29.貢生
30.同年
31.博士
32.碩士
33.學士
34.留學生
35.帖經、帖括
36.試帖詩
1.段位
2.定式
3.布局
4.先手
5.做眼
6.宮子
1.劫
8.天元
9.當湖十局
(二)中國象棋
1.楚河漢界
2.九宮
3.將軍
4.動子
(三)五子棋
1.禁手
2.三手交換
3.五手兩打
三、書法
(一)書體
1.甲骨文
2.金文
3.篆書
4.隸書
5.草書
6.楷書
7.行書
(二)著名書法隸
1.鍾繇
2.王羲之
3.歐陽詢
4.張旭
5.懷素
6.顏真卿
7.柳公權
8.黃庭堅
9.米芾
10.趙孟頫
四、繪畫
(一)繪畫的種莫與技法
1.中國畫
2.寫意
3.工筆
(二)著名畫家
1.顧愷之
2.閻立本
3.吳道子
4.宋徽宗
5.張擇端
6.唐寅
7.八大山人
8.石濤
9.揚州八怪
(三)著名作品
1.《洛神賦圖》
2.《歷代帝王圖》
3.《清明上河圖》
4.《溪山行旅圖》
5.《千里江山圖》
五、戲曲
(一)古代戲曲
1.宋元南戲
2.元代雜劇
3.明清傳奇
4.清代花部
5.四大名劇
(二)劇種
1.京劇
①徽班進京
②生、旦、凈、末、丑
③唱念做打
④西皮、二黃
⑤臉譜
⑥京劇伴奏樂隊
⑦同光十三絕
⑧四大名旦——梅程尚荀
⑨四大須生
2.評劇
3.豫劇
4.越劇
5.崑曲
6.黃梅戲
7。秦腔
8.粵劇
9.川劇
10.河北梆子
11.花鼓戲
12.木偶戲
13.皮影戲
六、曲藝及其他
1.相聲
2.評書
3.評彈
4.京韻大鼓
5.快板
6.雙簧
7.二人轉
8.太平歌詞
9.高蹺
10.口技
11.拉洋片
七、中醫
1.四診法
2.針灸
3.推拿
4.刮痧
5.拔火罐
6.葯膳
7.經脈
8.穴位
9.方劑
10.太極圖
11.十大名醫
八、武術
1.少林武功
2.武當武功
3.峨眉武功
4.南拳
5.太極拳
6.八卦掌
7.形意拳
8.氣功
9.散打
10.十八般武藝
第七篇 地理
一、山脈、山峰
1.阿爾泰山脈
2.天山山脈
3.昆侖山脈
4.祁連山脈
5.岡底斯山脈
6.喜馬拉雅山脈
7.橫斷山脈
8.秦嶺山脈
9.太行山脈
10.大興安嶺
11.武夷山脈
12.玉山
13.五嶽:泰山、華山、衡山、恆山、嵩山
14.道教名山:武當山、青城山
15.佛教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
16.廬山
17.井岡山
18.三清山
19.黃山
二、河流、湖泊
1.長江
2.黃河
3.淮河
4.渭水
5.黑龍江
6.松花江
7.雅魯藏布江
8.珠江
9.鄱陽湖
10.洞庭湖
11.太湖
12.青海湖
13.滇池
14.杭州西湖
15.揚州瘦西湖
16.日月潭
三、中華區劃
1.九州名稱的來歷
2.地區的劃分
四、中華都城
1.西安
2.洛陽
3.北京
4.南京
5.杭州
6.開封
7.咸陽
8.商丘
五、中華建築
1.《考工記》
2.阿房宮
3.咸陽宮(信宮)
4.漢三宮:長樂宮、未央宮、建章宮
5.大明歷蠢宮
6.布達拉宮
7.蘇州園林
8.漢長安城
9.唐長安城
10.明紫禁城
11.承德離宮(避暑山莊)
12.頤和園
13.沈陽故宮
14.雍和宮
15.圓明園
16.上林苑
17.獅子林
18.暢春園
19.恭王府
20.福建土早御樓
21.北京四合院
22.上海弄堂
23.安徽民居
24.窯洞式民居
25.四川傳統民居
26.傣家竹樓
27.土家族吊腳樓
28.納西族碉樓
29.畲族傳統民居
30.氈房和帳房
31.藏族民居
32.維吾爾族民居
六、中華交通
1.絲綢之路
2.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3.京杭大運河
4.秦之馳道
5.驛站
6.茶馬古道
7.漕運
七、中華地理之最
1.中國地理的世界之最
2.長城「八大雄關」
3.「天下第一」的稱謂
4.中國的四大高原
5.中國四大名亭
6.中國六大古都
7.中國的「怪泉」
8.中國七大「天下第一泉」
9.中國著名石窟
10.「三國」地名今何在
第八篇 民俗
一、天文歷法
1.日、氣、朔——歷法三要素
2.計時
3.干支
4.夏小正
5.太初歷
6.《大衍歷》
7.斗建
8.朔望
9.四時
10.上元積年
11.歲星紀年
12.二十四節氣
13.農歷月份別稱
14.十二時辰
15.十二生肖
16.二十八宿和三垣
17.四象
18.黃道吉日
19.黃歷
20.藏歷
21.周易與歷法
二、華夏圖騰與符號
1.龍
2.鳳凰
3.麒麟
4.饕餮
5.蟾蜍
6.魚
7.鹿
8.鶴
9.龜
10.鴛鴦
11.喜鵲
12.蝙蝠
13.歲寒三友
14.盤古
15.女媧
16.伏羲
17.祝融
18.河伯
19.後羿
20.城隍
21.灶君
22.鼎
23.鍾
三、修道與凈化
1.養生
2.煉丹
3.陰陽相諧
4.打坐
5.轉經與朝聖
四、婚喪
1.同心結
2.三書六禮
3.定情信物
4.媒人
5.月老與牽紅線
6.婚禮
7.貼「囍」
8.拜天地
9.合巹
10.貞節
11.送終
12.祭文
13.喪事衣著
14.人殮禮俗
15.出殯禮俗
16.紙錢
17.做七
18.居喪
19.天葬
五、民間生活
1.年齡的別稱
2.親屬禮儀稱謂
3.社交禮儀稱謂
4.筷子與用飯禮俗
5.起居禮貌
6.走親戚
7.送禮
8.喬遷
9.生子
10.送別
11.家居
12.姓氏與門第
13.三教九流
六、占卜與神秘文化
1.玉皇大帝與太上老君
2.八仙
3.玄學
4.符咒
5.巫蠱
6.占星法
7.八字
8.奇門遁甲
9.測字
10.相術
11.風水
12.大乘佛教、小乘佛教
13.禪宗
14.密宗與喇嘛教
七、節日
1.除夕
2.春節
3.元宵節
4.立春
5.三月三
6.清明節與寒食節
7.端午
8.七夕
9.盂蘭盆節
10.中秋
11.重陽
12.臘八
13.潑水節
14.那達慕大會
15.雪頓節
八、民間習俗
1.叩手禮及叩桌謝禮
2.跪拜禮
3.「男左女右」的來源
4.「上北下南」的來源
5.「一日三餐」的來源
6.紅色表示吉祥的緣由
7.生日祝壽的由來
8.祝壽送壽桃的由來
9.吃長壽面的由來
10.抓周的由來
11.壓歲錢的由來
12.貼春聯
13.福字倒貼
14.放鞭炮
15.關大門吃年夜飯
16.守歲
第九篇 服飾、工藝
一、服飾
1.漢服
2.襦裙
3.披帛與半臂
4.步搖
5.盤扣
6.頭飾
7.花黃
8.鉛華
9.裹腳
10.胭脂
11.梳篦
12.金縷玉衣
13.羽扇綸巾
14.褒衣博帶
15.帔子
16.胡服
17.水田衣
18.旗裝
19.旗袍
20.唐裝
21.上衣下裳
22.服色
23.石榴裙
24.綾
25.羅
26.綢
27.緞
28.苗族銀飾
29.維吾爾族花帽
30.哈達
31.朝鮮族服飾
32.壯錦
33.水家布
34.蒙古袍
35.披星戴月
36.花鈿
37.妝靨
38.袞衣
39.青衣
40.直裰
41.袈裟
42.霓裳羽衣
43.蓋頭
44.襆頭
45.鳳冠
46.霞帔
47.抹胸
48.頂珠
49.深衣
50.馬褂
51.花盆底鞋
52.墮馬髻
53.愛司髻
54.木屐
55.百褶裙
56.纏頭
57.烏紗帽
58.翎
59.玉帶
60.飭
61.道袍
62.龍袍
63.畫眉
64.染指甲
二、工藝品
1.荷包
2.核雕
3.剪紙
4.漆器
5.燈籠
6.緙絲
7.木偶
8.中國結
9.皮影戲
10.糖畫
11.泥人張
12.根雕
13.風箏
14.門神
15.楊柳青年畫
16.布老虎
17.蠟染
18.扎染
19.蘇綉
20.湘綉
21.粵綉
22.蜀綉
23.挑花
24.鈞瓷
24.汝瓷
26.官瓷
27.定瓷
28.哥瓷
29.秘色瓷
30.唐三彩
31.青花瓷
32.粉彩
第十篇 飲食
一、中華菜系
1.魯菜
2.粵菜
3.湘菜
4.淮陽菜
5.徽菜
6.川菜
7.閩菜
8.浙菜
二、名席名宴
1.明代天廚御宴
2.元代賞花宴
3.宋接待金國使節宴會
4.唐代燒尾宴
5.滿漢全席
6.孔府菜
三、民族食譜
1.洱源白族美食
2.朝鮮族飲食習俗
3.苗族節日美食
4.回族的齋月
四、美食文學
1.「東坡魚」的由來
2.過橋米線的來歷
3.豆腐的發明
4.臭豆腐的由來
5.孔子飲食
五、飲食典籍
1.《食次》
2.《食經》
六、飲食與名人
1.魚頭豆腐與乾隆皇帝
2.范仲淹吃粥
3.蘇東坡與東坡肉
4.石濤與苦瓜
七、名茶與產地
1.黃山毛峰
2.安溪鐵觀音
3.碧螺春
37.明經
38.八股文
39.翻譯科
40.槍替
41.師范
42.古代對老師的各種稱呼
43.桃李滿天下
44.太學
45.國子監
46.杏壇
47.木鐸
48.稷下學宮
49.鴻都門學
50.太醫署
51.書院
52.白鹿洞書院
53.嶽麓書院
54.石鼓書院
55.應天府書院
56.東林書院
57.同文館
58.通儒院
59.京師大學堂
60.私塾
61.《三字經》
62.《百家姓》
63.《千字文》
64.幼兒園的起源
65.胎教
66.六藝
67.格物致知
68.《弟子職》
69.有教無類
70.因材施教
71.民間各業崇拜的祖師
第三篇 官制
1.官
2.僚
3.吏
4.太師、太傅與太保
5.司馬、司徒、司空
6.商鞅的官制改革
7.士
8.家臣
9.門客
10.《周官》的政治地位
11.相、丞相、宰相
12.太尉
13.御史大夫
14.十三曹
4.西湖龍井茶
5.藏族酥油茶
6.蒙古奶茶
八、茶禮茶法
1.茶藝
2.茶道
九、中國酒文化
1.黃酒和夏商周三代的酒
2.各種飲酒習俗
3.大節日的飲酒習俗
4.酒令
十、名酒與產地
1.貴州茅台酒
2.董酒
3.綿竹劍南春
4.瀘州老窖特曲
5.古井貢酒
6.伊川杜康酒
7.五糧液酒
後記
15.郎官郎吏
16.三公九卿
17.將軍
18.漢朝幾次官制變化
19.尚書
20.賣官制
21.侍中
22.北周的官制改革
23.隋代的官制改革
24.秘書省
25.什麼是「清官」
26.尚書省
27.門下省
28.中書省
29.三省的配合與制約
30.六部
31.宋代的宰執
32.樞密院
33.計相
34.翰林學士
35.宋代的諫官與政治失控
36.大學士
37.張居正的政治功過
38.東西二廠
39.錦衣衛
40.八旗制度
41.三殿三閣大學士
42.軍機處
43.南書房
44.理藩院
45.總理衙門
46.我國首任駐外大使
47.綠營兵
48.新軍
49.欽差大臣
50.縣的來歷
51.郡縣制
52.刺史
53.酷吏與循吏
54.三輔
55.南北朝的僑郡縣
56.都護府
57.節度使
58.宋代的路、州、府
59.鎮的意義
60.行中書省
61.達魯花赤
62.明代三司
63.總督和巡撫
64.道員
65.紹興師爺
66.南、北洋大臣
67.宦官之害
68.明清胥吏
第四篇 學術典籍
一、經部
1.「十三經」
2.《周易》
3.《尚書》
4.《詩經》
5.《周禮》
6.《儀禮》
7.《禮記》
8.《左傳》
9.《公羊傳》
10.《觳梁傳》
11.《論語》
12.《孟子》
13.《爾雅》
14.《孝經》
15.「四書」
16.《大學》
17.《中庸》
二、史部
1.《尚書》
2.《春秋》與編年體
3.《左傳》
4.《國語》
5.《戰國策》
6.《史記》
7.《漢書》
8.「二十四史」
9.《資治通鑒》
10.《通鑒紀事本末》與紀事本末體
11.「十通」
12.《會要》《唐會要》《五代會要》等與會要
13.《宋元學案》《明儒學案》等與學術史
14.《水經注》《西域水道記》《廬山記》等與古代的地理、方誌書
15.《廿二史札記》和《廿二史考異》
16.《封氏聞見記》《夢溪筆談》等與歷史筆記
17.《明實錄》《清實錄》等與實錄、起居注
三、子部
(一)儒家
1.《荀子》
2.《顏氏家訓》
3.《二程集》
4.《朱子語類》
5.《象山全集》
6.《傳習錄》
(二)道隸
1.《老子》
2.《莊子》
3.《列子》
4.《淮南子》
5.《抱朴子》
(三)法家、兵家、縱橫家
1.《商君書》
2.《管子》
3.《韓非子》
4.《孫子兵法》
5.《孫臏兵法》
6.《司馬法》
7.《鬼穀子》
(四)墨家、名家
1.《墨子》
2.《公孫龍子》
四、文學
1.《詩經》
2.《楚辭》
3.《子虛賦》《上林賦》《兩都賦》等與漢賦
4.《樂府詩集》
5.《古詩十九首》
6.《陶淵明集》
7.《昭明文選》
8.《世說新語》
9.《文心雕龍》
10.《搜神記》
11.《玉台新詠》
12.《輞川集》
13.《燕歌行》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4.《蜀道難》
15.《秋興八首》
16.《原道》
17.《長恨歌》
18.《無題》
19.《花間集》
20.《全唐詩》
21.《醉翁亭記》
22.《赤壁賦》
2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4.《西廂記》
25.《三國演義》
26.《水滸傳》
27.《西遊記》
28.《金瓶梅》
29.三言二拍
30.《長生殿》《桃花扇》
31.《紅樓夢》
32.《聊齋志異》
33.《儒林外史》
34.《古文辭類纂》
35.《飲水詞》
五、醫家
1.《黃帝內經》
2.《神農本草經》
3.《傷寒雜病論》
4.《金匱要略》
5.《千金要方》
6.《本草綱目》
六、農家
1.《農書》
2.《農政全書》
七、科技
1.《周髀算經》
2.《九章算術》
3.《夢溪筆談》
4.《天工開物》
八、類書、叢書
1.《藝文類聚》
2.宋代四大類書
3.《永樂大典》
4.《古今圖書集成》
5.《四庫全書》
九、佛藏、道藏
1.三藏
2.漢文大藏經
3.藏文大藏經
4.《金剛經》
5.《心經》
6.《法華經》
7.《華嚴經》
8.《楞伽經》
9.《六祖壇經》
10.《大乘起信論》
11.《弘明集》
12.《高僧傳》
13.《成唯識論》
14.禪宗語錄
15.《法苑珠林》
16.《五燈會元》
17.《大唐西域記》
18.《道德經》
19.《太平經》
20.《黃庭經》
21.《陰符經》
22.《雲笈七簽》
23.《道藏目錄詳注》
第五篇 文化名人
1.黃帝、炎帝
2.倉頡
3.堯
4.舜
5.大禹
6.周公
7.老子
8.孔子
9.顏回
10.曾子
11.子夏
12.子思
13.范蠡
14.魯班
15.墨子
16.孟子
17.荀子
18.莊子
19.屈原
20.韓非
21.李斯
22.秦始皇
23.荊軻
24.陸賈
25.賈誼
26.晁錯
27.司馬相如
28.董仲舒
29.漢武帝
30.張騫、班超
31.司馬遷
32.蔡倫
33.劉歆
34.班固
35.張衡
36.蔡邕、蔡文姬
37.曹操、曹植、曹丕
38.建安七子
39.諸葛亮
40.竹林七賢
41.王弼
42.潘岳
43.陸機
44.謝安
45.陶淵明
46.謝靈運
47.江淹
48.劉勰
49.賈思勰
50.蕭統
51.隋煬帝
52.古代四大美女
53.玄奘
54.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55.文成公主、松贊干布
56.鑒真
57.李白
58.杜甫
59.王維
60.自居易
61.韓愈
62.柳宗元
63.杜牧
64.李商隱
65.李煜
66.柳永
67.范仲淹
68.歐陽修
69.周敦頤
70.蘇軾
71.陸游
72.程顥、程頤
73.朱熹
74.王安石
75.司馬光
76.李清照
77.辛棄疾
78.畢異
79.關漢卿
80.馬致遠
81.吳澄
82.鄭和
83.李贄
84.四大才子: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
85.施耐庵、吳承恩、羅貫中
86.東林黨與楊漣、顧憲成
87.王陽明
88.王夫之
89.顧炎武
90.黃宗羲
91.蒲松齡
92.鄭板橋
93.袁枚
94.曹雪芹
95.紀曉嵐
96.曾國藩、張之洞
97.林則徐、魏源
98.康有為、梁啟超
99.嚴復
100.龔自珍、黃遵憲
101.王國維
102.黃節
103.魯迅
104.陳獨秀、胡適
105.蔡元培
106.詹天佑
107.馬寅初
108.熊十力、馬一浮
109.陳寅恪、吳宓、柳詒徵
110.錢穆、辜鴻銘、章太炎
111.梁濟、梁漱溟
第六篇 國粹
一、國樂
(一)樂器
1.古琴
2.編鍾
3.磬
4.箜篌
5.古箏
6.琵琶
7.笛子
8.洞簫
9.二胡
10.葫蘆絲
(二)名曲
1.《高山流水》
2.《梅花三弄》
3.《夕陽簫鼓》
4.《漢宮秋月》
5.《陽春白雪》
6.《漁樵問答》
7.《胡笳十八拍》
8.《廣陵散》
9.《平沙落雁》
10.《十面埋伏》
(三)樂舞
1.六樂
2.五音
3.八音
4.巫舞
5.六代舞
6.盤鼓舞
7.唐朝三大舞——《秦王破陣樂》《攻成慶善樂》《上元樂》
8.霓裳羽衣舞
9.胡旋舞
10.踏歌
11.秧歌
12.獅子舞
13.龍舞
14.孔雀舞
二、棋道
(一)圍棋
② 兩個古裝美女下五子棋,一個美女說我讓你八部,你也贏不了我是什麼電視劇
I趕緊發貨放假剛剛
③ 和3個女同學下五子棋下不贏,怎麼辦
1.既然是女同學,讓一讓又何並嘩正妨?
2.如果你不想讓,那各個擊破,等他們落單或有人不在的時蘆罩候再來領教棋藝。
3.在網上跟他們下,這樣你還讓她悔棋,這就是你的問題咯。
4.找兩個跟你一樣想的人,拿三絕悔副五子棋,來個3VS3,這樣壓力小了,不至於還輸吧?
④ 火影忍者手游賓果五子棋怎麼玩
火影忍者手游賓果五子棋是1月26日到2月2日的一個新活動,需要玩家在游戲中進行棋盤的自由體驗,那麼火影忍者手游賓果五子棋怎麼玩?下面就讓我們詳細了解下吧!
活動時間:1月斗瞎26日05:00至2月2日05:00
參與條件:等級20級
活動內容:活動界面上有25顆棋子,分別對應不同的任務(活動期間,任務不會變化)。完成任鏈祥務後,對應的棋子會點亮;當橫向或豎向的5顆棋子全部點亮,即可領取對應的獎勵。五子連線棚銷搏,獎勵到手。
⑤ 女生下五子棋什麼內涵
在這旅則個世界上,最疼愛孩子的人莫過於父母了。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負擔起了照顧孩子的責任。衣食住行處處為孩子操心,可以說是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愛了。
所以生孩子對每個父母而言不僅僅是收獲子女的喜悅感,同時還要承擔很多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壓力。生子要有計劃地進行,否則是害了自己且影響了其未來的成長。
勇敢母親一次生五子,現身講述生娃後的生活體驗,並不單單只是幸福
大部分人生活中見到雙胞胎都會比較驚奇,也連連羨慕這樣的准媽媽,假設遇上了同時懷了5個孩子的母親,那麼一定會更驚訝吧?其實我和大家一樣,這位寶媽是我的好朋友叫阿麗,也因此我更清楚她生娃的艱辛路程。
剛開始大家得知阿麗懷多胞胎的消息時都很高興,包括她本人在內都覺得自己超幸運。不過孕晚期到族頌醫院產檢的時候卻遇到了不少困難,很多醫生都勸她最好可以減胎,不然會有很大的分娩危險。
阿麗不捨得自己的任何孩子,所以還是堅持留下。就這樣她千辛萬苦地把5個孩子都生下來了,本以為可以輕鬆些了,可接踵而來的卻是撫養孩子的各種難題。
別家兩個人帶一個娃都難,而她卻要同時帶5個,這讓阿麗根本應付不過來。還好周圍的親戚鄰居經常來幫忙,才勉強可以照顧過來。如今的物價越來越高,這些孩子的日常支出也深深困擾著她的家庭。
為了賺更多錢她老公專門去外面打工,可就算這樣家裡依舊會揭不開鍋。阿麗曾經對我說過:「沒想到當媽這么不容易,特別是當5個孩子的媽,現實的壓力常常讓娃喘不過氣來。」
身邊的朋友都知道她生活得比較艱難,會時不時的資助點。或許是上天知道她家的艱難,有位好心人一直資助孩子們上學,也使得這5個娃現在學了不少本領、各有各的特長。「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相信她們家以後的日子會越來拆穗棚越好,孩子們也會有個不錯的未來。
⑥ 有什麼好玩的、很快一局的手游
我不知道,很快一局的具體時間是多少,我覺得一局在15分鍾左右,都應該算是比較快吧。那就簡單盤點一下。
在游戲中能夠學到判唯升一點知識,這也算是游戲沒有白玩。不然不過沉迷於游戲,絲毫沒有收獲的話,這可就沒那麼有意思了。
⑦ 女朋友想和我玩五子棋有何用意,求解。
就是想玩五子棋,沒有別的用意的,和她玩就是了。
五子棋是全國智力運動會競技項目之一,是一種兩人對弈的純策略型棋類游戲。
五子棋有兩種玩賀攜逗法。玩法一:雙方分別使用黑白兩色的棋子,下在棋盤直線與橫線的交叉點上,先形成五子連線者獲勝。玩法二:自己形成五子連線就替換對方任意一枚棋子。被替換的棋子可以和對方交換棋子。最後以先出完所有棋子的一方為勝。
五子棋的棋具與圍棋通用,是一種傳統的棋種。
稱謂
五子棋,日文亦有連五子、五子連、隱純串珠、五目、五目碰、五格、五石禪賣、五法、五聯、京棋等多種稱謂;英文則稱之為FIR(Five In A Row的縮寫)、Gomoku(日語「五目」的羅馬拼音)、Gobang、connect 5、mo-rphion等;捷克文piskvorky,韓文omok等等。
許多國家的人對五子棋都有不同的愛稱,例如,韓國人把五子棋稱為「情侶棋」,表示情人之間下五子棋有利於增加情感的交流;歐洲人稱其為「紳士棋」,代表下五子棋的君子風度勝似紳士;日本人則稱其為「中老年棋」,說明五子棋適合中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思維方式。
⑧ 一個女生下五子棋超級厲害,三四個人下她一個人都下不贏,可看出這個人怎麼樣有什麼特點
說明她觀察能並帶力強 並且會對未來進行規啟蔽薯劃 有遠見
她應該會喜歡有才華的男生 外表相對不那麼重悄者要
⑨ 五子棋的規則和玩法
五子棋的玩法是:
五子輪正棋分為白棋和黑棋,轎桐臘通過相互對壘取得勝利,任意方向滿五個即可勝利。如果閉滑堵住要道,就要重新選擇出路,一般敵方三個相連時,就要堵住。整個棋盤下滿時都沒有人達到五連,即為和棋也為平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