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豫劇經典唱段有哪些
豫劇經典唱段有:
1、羞答答出門來將頭低下(陳素真演員)——豫劇《春秋配》選段
2、與君子在荒郊前來問話(陳素真演員)——豫劇《春秋配》選段
3、你問他因何事荒郊走馬(陳素真演員)——豫劇《春秋配》選段
豫劇藝術古今兼納、剛柔相濟、豁達寬厚、有「中和」之美。首先,豫劇唱腔鏗鏘有力,大氣磅礴、抑揚有度、富有熱情奔放的陽剛之氣,具有很大的情感力度。
豫劇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有血有肉、善於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各界人士歡迎。
㈡ 最好聽的豫劇十大唱段
1、對花槍
《對花槍》又名《花槍緣》,是豫劇大師馬金鳳老師的代表作之一。劇情取自瓦崗寨傳說的故事。另有同名京劇《對花槍》。
2、三上轎
《三上轎》,豫劇傳統劇目,戲全本《假金牌》之一折。原本是胡唱八唱的(送客戲),1932年民國二十一年被豫劇皇後陳素真改編加工整理後,轟動大中原。
3、地塘板
《地塘板》又《搜杜府》《懸空案》《搜芒府》《抄臨潁》,豫劇傳統劇目。
明嘉靖年間,河南遭荒旱,劉建侯攜母、妻至臨潁舅父家中投親。其表弟杜林欲霸表嫂,建侯母子不從,被趕出府。
4、鍘美案
《鍘美案》,又名《秦香蓮》,這是包公故事裡一個很有名的段落,講述了陳世美家境貧寒與妻子秦香蓮恩愛和諧,十年苦讀的陳世美進京趕考,中狀元後被仁宗招為駙馬。秦香蓮久無陳世美音訊,攜子上京尋夫,但陳世美不肯與其相認,並派韓琪半夜追殺。
5、破洪州
破洪州,京劇劇目。 一名《天門陣》。劇有《戰洪州》,豫劇、同州梆子、秦腔、武安平調亦有此劇目。
㈢ 關於豫劇《秦雪梅弔孝》,誰唱的最好
個人認為是豫劇大師五大名旦之一、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閆立品了。
一、我是豫劇戲迷,幾十年來特別喜歡看豫劇聽豫劇。
豫劇名角的精彩唱段更是萬聽不厭,盡管在頭幾十年間,分門另主,日子過的很據拮,但是我也省吃儉用,購買錄音機、磁帶,後來又有了碟機(VCD,DⅤD,EⅤD),更加清晰逼真,真是過癮極了。每當勞動一天,下工後醉心的欣賞一段,那真是無法形容的享受。一樣光購買這些器材,花了多少錢也沒記過帳,反正不少,光玩舊的錄音機、碟機就五六台了。為此沒少挨家人的嘮叨,但是,咱能忍,不給她抬杠。
上小學時就喜歡戲劇、歌曲,只是沒有天賦,破嗓子比馿叫喚好聽不到哪去。縣豫劇團招演員,我和我小叔都去報名應試,我叔考上了,我初試就靠邊稍息了!我叔和我嬸(在劇團我叔結識我嬸倆主自由戀愛的),他們現在已退休,但閑不住‘又搞了個藝術團,仍然在活動。
總之河南豫劇我喜歡!祝河南豫劇這朵祖國的瑰寶、中原文化的奇葩之花更加絢麗多彩!
㈣ 京劇「第一美人」李勝素,究竟有多美呢
現在的人們,閑暇時刻,要麼看看喜歡的書,要麼刷刷手機微博,要麼做一頓美食,要麼就是聽聽歌,甚至有的就乾脆發發呆,放空一下自己的大腦。不管怎樣,總能找到各自的娛樂方式。而明清時期的人們就喜歡聽聽戲曲,最常見的,就是京劇了。往往是戲未開腔,台下就滿是看客了。
據筆者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個人性格
二、同門大師姐之說
三、男旦與女旦
四、老一輩傳人還在
不過單就李勝素而言,可能第一點應該是最大的原因,李勝素與於魁智搭檔二十餘年,一直是在於魁智的陰影下,她的出現也總是傍著於魁智。即便現在歲數大了,依然可以從李勝素的身上看到那股干凈優雅的氣質,真的太讓人著迷了。
㈤ 被不少人稱為「京劇第一美人」的李勝素,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素有「京劇第一美人」之稱的李勝素,她是梅派再傳弟子,曾經在京劇的舞台上大紅大紫、藝驚四座,她是當代京劇界最有力的代表人物之一。
李勝素她1967年出生於河北,10歲就開始學戲,後來在河北藝校學習青衣、花旦,畢業後進入河北邯鄲市京劇團,十幾歲的她,就唱腔優美,富有個性,深受觀眾的喜愛。
其實,在小小年紀,學習京劇的基本功是非常艱辛的,不管是唱,還是表演,李勝素都非常刻苦的學習。面臨這些困境,李勝素從未說過一個「不」字,可見李勝素對於自己夢想的堅持與渴望之情有多深。
除了刻苦學習外,李勝素的戲曲天賦也是非常高的,在很多名師的欽點之下,李勝素很快就能體會,而且還有自己的獨特表演個性。
在1987年,李勝素拜著名京劇藝術家劉秀榮為師,並且在第二年加入梅派,隨梅蘭芳的兒子梅葆玖學習京劇。
此後,李勝素的京劇表演生涯算是更上一層樓,在京劇的舞台上,我們看到李勝素可是風光無限、美不勝收,給人的感覺一種特別崇拜之情。
在舞台上,李勝素無疑是京劇界中「最美」的那顆星,我們從她此前的表演節目,如《鳳還巢》、《貴妃醉酒》、《滿江紅》等等戲劇中,李勝素的表演都扮相俊俏、音色優美、表演更是灑脫迷人。
不管是什麼節目表演,李勝素都能輕車熟路的演繹的淋漓盡致,而且從來就不乏大家風范和梅派的韻味。這一點,一直被觀眾們所敬佩。
除了傳統上的基本表演,李勝素還特別愛創新,她在繼承傳統的同時,還不斷創新,在戲曲中加入新的元素,以顯個性與活力。
為了自身戲曲的更好的演繹,李勝素即使早已是京劇名家,她依舊不斷學習,也特別謙虛的向前輩學習。
所謂學習並不是模仿,李勝素一直都很欣賞京劇,也很崇拜梅派京劇。但是她並不做他們任何一個人,而是做自己最有個性的一位。
別看李勝素在京劇界享有如此名氣,風光無限。其實,在生活中,李勝素她非常的低調、非常的朴實。
這也許與她從小就在農村長大有著很大的關系,生活不易,即使成名,李勝素也從未忘本,自己與普通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
其實,細心的朋友在舞台上,應該也可以看出李勝素是一個怎樣的人,她的典雅、她的大氣,讓我們感受到了她的親切之情。
這位京劇界的當紅名角,這位傑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她是一個美麗典雅、低調朴實,一個熱心學習、富有個性的女子。
李勝素老師的扮相、業務能力和唱腔都是公認的出眾,至於她是怎樣的人,我想談一下我的看法。
大概七、八年前,我曾幸運地與李勝素老師有過一面之緣。當時,我和同事去梅蘭芳大劇院拜訪,順便去了距離不遠的國家京劇院,看到了正在排練的於魁智老師和李勝素老師。講真,兩位老師的唱腔真的是名不虛傳,怎一個婉轉動聽了得……
排練結束後,李勝素老師跟我們聊起了她的「這些年」……剛開始,我們有點兒緊張,因為李勝素老師素顏時的顏值也非常高,確實擔得起「京劇第一美人」的名號。
另外在聊天的過程中,我發現 李勝素老師非常平和、實在,一點兒架子都沒有,就像溫和的老師一樣, 當時我們對李勝素老師的好感又多了十分……
隨後,李勝素老師聊起了她如何接觸京劇。她坦言小時候的生活條件並不好,但學習戲劇卻是非常刻苦認真,她最開始接觸的是豫劇,後來才慢慢學習起了京劇。
通過那一次接觸,我發現 李勝素老師是一個完全沒有明星架子、平和而謙虛的人。同時,她也是對業務精益求精的京劇演員, 非常值得後輩們學習。
李勝素,1966年2月16日出生於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她可是國家京劇院的重要人物,她還是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人,可見她的地位不一般,作為梅葆玖老先生的入室弟子,她的一生碩果磊磊,曾獲得過中國梅花獎,實力不是一般的高。
她的名氣不僅在內地高,在台灣香港也是很出名,04年,她被稱為中國京劇第一人,更是率團去維也納大廳表演,為國家爭光,這在以前是從來沒有的事,她如她的《交響京劇——楊門女將》一樣出彩。
她10歲就開始學戲,可以說一生與戲,13歲是她的一個分水嶺,機緣巧合之下河北藝校招收京劇學員,她改學京劇了,並且師從齊蘭秋,這給她的京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也使她有機會加入邯鄲京劇團,開啟了京劇生涯。98年她加入梅派,很得老師梅葆玖賞識,經常帶她去演出,鍛煉了她堅實的表演功底。
一個高貴女人婉轉細膩的心思,恰如陽春三月枝頭上柔軟的花瓣,被一層層舒展綻放開來。李勝素戲里的每一個角色其實就是她的千面,她從沒覺得戲比生活重要,而戲恰恰就是她的生活,如《貴妃醉酒》的嬌貴,《洛神》里的仙氣,《穆桂英掛帥》的那種正氣等在這個女人身上顯得那麼恰當。
盡管李勝素現在在京劇界的地位很高,但是她並非出身世家,而是出身在一個農村家庭里。因為父母都喜歡唱戲,所以她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從小就跟著哼唱,練就了一副好嗓子。在李勝素十歲那一年,縣豫劇團剛好到村上招生,因為表現優異李勝素毫無懸念地被錄取了。從這里開始,李勝素和戲曲正式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1979年也就是李勝素報考河北省藝術學校的時候,考試的科目是京劇,而她只學過豫劇,無奈之下李勝素還是給老師們唱了一首豫劇的《梁山伯與祝英台》,結果沒想到因為嗓子條件好讓評委十分驚艷,她就這樣被破格錄取了。從這里開始,李勝素開始和京劇結緣了。
說真的,李勝素這樣接二連三的運氣真不是誰都有的。在此之後,李勝素的路子並不順,甚至一度因為工作不順利想過改行,然而在一次電視節目的比賽上,幸運女神再一次眷顧她,梅葆玖先生看上了她的天賦,並且決定把她收作自己的徒弟。就這樣,別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就被李勝素遇上了,說她是開掛真的一點都不過分。
從這里之後,李勝素的京劇之路就開始變得順暢,事業一路飄紅,並接下了梅派藝術的接力棒,成為山西話劇院的當家旦角。這些年,李勝素不僅在內地地位崇高,在港澳台地區人氣也非常高,經常收到國內外的演出邀請,被譽為「中國京劇第一人」。
即便現在歲數大了,依然可以從李勝素的身上看到那股干凈優雅的氣質,真的太讓人著迷了。
我不是梅蘭芳,我不是梅葆玖,不是言慧珠,我是李勝素,此生只想給觀眾提供一個更好的李勝素。
從李勝素自己言論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她就是這樣一個性格純朴、敬業守道、德藝雙馨的青衣名家。
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李勝素之所以在今天能得獲得「京劇第一美人」、「梅派青衣第一人」等美譽,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從一個普通河北農村女孩到如今赫赫有名的一代青衣大家,其中艱辛並不為人所熟知。
而她之所以歷經艱辛成為一代名家而依然不驕不躁,淡定如菊,和她的人生經歷有關,和幾位「貴人」對她的幫助有關,正是因為她始終心懷感恩,才造就了今天的李勝素!
那時候的河北農村,對於普通農家子弟來說,出路只有三條——上學、唱戲、當兵,然而每一條對於年幼體弱多病的李勝素來說,都是遙不可及。即使是當地豫劇氛圍濃厚,但是若沒有專業藝人領入行,依然寸步難行。
李勝素是幸運的,有一位女老藝人看中了她,領她入行,教她學戲,對她極好,待她如親閨女一般。如果沒有這位慧眼識英才的前輩,李勝素多半是和眾多農家子弟一般泯然於眾人之間。小小的李勝素滿懷感激,曾經和很多人說過如果有一天富貴了,絕對忘不了這位老師。
數十年後,這位藝人因為李勝素演出任務在身未能見到得意弟子最後一面,抱憾西去,但是眼見曾經傾囊相授的弟子能有如此成就,我想,她是幸福的。
那年李勝素10歲,魏勝良老師隨縣豫劇團下鄉招生。盡管李勝素並不完全符合招生標准,但是李勝素和老藝人學的功底很扎實很有靈氣,所以魏勝良老師因為愛才,頂住壓力把李勝素特招進了劇團學員班。
雖然後來轉學了京劇,但是如果沒有魏勝良當初一番舉措,李勝素到不了縣豫劇團,以當時她家的狀況,多半就是藝術生命要斷送了。
如果說第一位老藝人是幫她推開了那道門,那麼魏勝良老師就是帶她走上了這條路,讓她看見了更廣闊的世界。
13歲時李勝素順利考入了河北藝校改學京劇,師從齊蘭秋學習青衣和花旦。在齊秋蘭的悉心教導下,李勝素的京劇唱腔得以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1歲李勝素拜師劉秀榮,學了《白蛇傳》等經典劇目,京劇表演功底又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正是梅葆玖把李勝素領進了梅派大門,也正是梅派成就了李勝素,正是在梅葆玖的引領下李勝素才迎來了藝術生涯的旺盛期。
年少成名的於魁智與李勝素相識於中青年優秀京劇演員第二屆研究生班,兩人是同學。那時於魁智已經是國字頭中國京劇院鼎鼎大名的「票房老生」,很多旦角都想成為於魁智搭檔,但是於魁智一眼相中了李勝素。
正是於魁智的選擇讓李勝素得以進京,進入國字頭藝術團體中國京劇團,就是在這里,李勝素才真正的開始名揚全國。李勝素得以成為一代名家的最後一步,正是因為於魁智的選擇。
於魁智成就了李勝素,李勝素同時也成就了李勝素,因為兩人也成為了京劇界的最佳搭檔。因為太默契,兩人一度被傳為夫妻,而事實上兩人互相都有家庭,純粹的事業搭檔和好朋友,並無其他。
事實上李勝素成長道路上幫助過她的不止這幾位,然而這也是因為李勝素自己的努力和天賦,才得到了這么多有識之士的賞識。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互相成就,互相引以為榮。
2004年,李勝素首開 歷史 之先河,攜華麗的唱腔首次將充滿東方韻味的京劇旋律響徹世界聞名的維也納金色大廳。
從那時開始,李勝素開始被很多人稱為「京劇第一美人」。
細數中國京劇界的花旦演員,天生麗質的不少,因為花旦必須五官端正,清秀。
而被國內很多人稱為"京劇界第一美女"的李勝素老師,的確是京劇界最美的旦角之一,而且是曲指可數的幾人。
出生於60年代的李勝素完全是憑著自身的優越條件,加上後天的勤奮努力,再加上貴人
一一梅葆玖先生收為學生而演技大增。
凡是搞京劇的人都知道:"台上一分鍾,台下幾年功",出身於農村的李勝素並非京劇出身,她是河南豫劇學校學生,但是,偏偏由於個人素質的優秀,被河北省藝術學院京劇專業錄取,因為她是可造之材。
京劇的練功十分辛苦,甚至殘酷。但是,六十年代的藝校學生都是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梅派傳人梅葆玖先生的言傳身教,是多少學藝之人的夢想,李勝素有緣遇上,是她的運氣和資質使然。
當然,憑著她的唱腔.唱功、扮相,於是名聲大燥,內地十分紅火,港台地區也人氣飄紅。
當她接過梅派傳人的接力棒後,不是停頓,而是加速飛奔,這是傳人的責任和義務,梅派繼承和發揚光大的重擔不輕。
祝李老師德藝雙馨!
李勝素扮相美、身段美,嗓音更美,是個名副其實的京戲美人,但不能稱李勝素是「京劇第一美人」。京劇遠了去了、也大了去了,動不動稱第一,那把梅蘭芳、杜近芳… 放在第幾呀?這是個初級戲迷的問題,不值深論。
梅蘭芳大師創立的梅派藝術,藝壓群芳,聲蜚中外。梅派嫡傳弟子中出了多位大師級藝術家:程硯秋、張君秋、言慧珠、杜近芳… 但傳到第三代就日暮西山了,不用說大師級,就連個名副其實的「角」也屈指可數了。當然,這里有體制的制約和市場的框圈。
如果說梅派第三代弟子中還能勉強挑出來個「角」的話,李勝素應該算翹楚和佼佼者。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可不是個虛職,這也是梅派師祖梅蘭芳當年的位置(相當於)。這里要強調的是,對李勝素的這個定位只能橫向比較,只能與同輩人比較。如果豎著比,那就沒有可比度了。李勝素還缺少「文武昆亂不擋」的藝術水平和綜合能力。
京劇界有個傳統,越老越值錢。年輕時得不到稱號,上了歲數後全都有了。我相信,多少年以後,李勝素會被譽為京劇藝術家,這個稱號對李勝素也不算過譽。她不是世家、也不是「角」二代,完全靠自己的藝術天份和個人努力,在講究門派的京戲界能立足並能有今天的位置,李勝素是值得肯定和敬佩的。
說起李勝素,很多京劇愛好者都會瞬間想到「京劇第一美人」,我們知道很多京劇演員在台上表演都會畫重的妝,所以即使長相一般,也能勝任旦角,但是李勝素不一樣,因為她的長相真的很美,哪怕是在素顏的狀態。用現在的話就是明明可以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才華。也正因如此,李勝素才有了「第一美人」的稱號。不過這個稱號絕不是單單因為她的顏值所贈的,不然就淺薄了些,無法彰顯出我們對這位老藝術家的尊重與喜愛。
她的稱號還得益於她非凡的唱功,以及她那把好嗓子。可能在此之前很多人認為,她有今天的造詣是因為出自京劇世家之類的,但是事實並非如此。她的家庭是普普通通的農村家庭,只不過父母喜歡唱戲,平時哼哼兩句,而李勝素則跟著父母也愛上了戲劇,不過李勝素的嗓子確實不錯,也因此被縣豫劇團選上。不過這段時間她還很少接觸京劇,所以後來參加藝術學校的考試時,她就被難到了,因為考試科目是京劇,但是她只會豫劇,不過她用豫劇唱的一段,竟然也被評委給選中了,不得不說嗓子條件好,讓李勝素省了不少麻煩,所以很多人認為她運氣好。
不過李勝素在京劇這條路上還是很坎坷的,盡管我們知道她是京劇梅派的重要傳人之一,但是在學習期間她是非常迷茫的,因為沒接觸過多少京劇,比同班學生功底差了很多,而且但凡被選中,嗓子都不會差,所以她那點優勢就不算優勢了,不過她知道努力,不斷的磨練自己的唱功,才有了最後登上大的舞台,艷驚四座的事情。
被不少人稱為「京劇第一美人」的李勝素是國家京劇院梅派演員,她有著東方傳統女性的優質相貌,憑借這樣的天賦當她扮相時則更加的美麗俊俏,再加上深厚的京劇功底,使她在台上頗有大家風范。
雖然今年已經53歲,但在李勝素的臉上毫無歲月給她留下的痕跡,好像連上天也格外眷顧這位梅派傳人,台上的李勝素依然音色圓潤,唱腔甘醇。
最初李勝素學習的並不是京劇而是豫劇,10歲時便進戲班學戲,經過幾年的學習,李勝素由豫劇改學京劇。由於她從進入戲劇這行就對梅派戲的特色所吸引,在1988年正式入梅派學戲,並由梅葆玖老師親自指點。天賦加上努力,李勝素在京劇方面的造詣很快有了非常大的進步,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從業以來,李勝素獲獎無數,經典曲目也是數不勝數,尤其是與於魁智的搭檔,成為很多觀眾都喜愛的經典。
李勝素被為梅派學生中之翹楚是當之無愧的,無論是老戲還是新編,在她的駕馭下都能表現的非常出色,能夠達到這樣的水平,在不少京劇演員中都是屈指可數的。(LR)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它分為四大派系,分別是梅派(梅蘭芳創立)、程派(程硯秋創立)荀派(荀慧生創立)和尚派(尚小雲創立)。
題主所問道的 李勝素是「梅派」(青衣)的主要傳人之一,師承劉鳳榮、姜鳳山等京劇名角,也是梅蘭芳大師之子,梅葆玖的入室弟子。 1987年,李勝素參加了中央電視台首屆全國青年京劇演員的電視大獎賽,那時的 她才21歲,通過表演一出《廉錦楓》而驚艷了四座,獲得了1987年首屆CCTV全國青京賽獲優秀表演獎。
或許因為《廉錦楓》是梅蘭芳先生早期較為經典的作品的原因吧,李勝素的精彩表演讓梅葆玖眼前一亮,對這個唱功與氣質並存的女孩多了一絲好感與親近,他當時就決定收李勝素為弟子,這是梅葆玖先生在內地收的第一位弟子 。
突如其來的好運讓李勝素一時間感覺像是在做夢,這可是很多京劇演員窮極一生也難以實現的夢想,而她僅僅21歲就得到了上天的眷顧。拜師梅葆玖起一種怎樣的體驗?不但 代表著她以後在學習京劇藝術上有了更多資源和平台的支持,也代表著她進入京劇圈子的頂流團隊只是時間問題,正宗的梅派傳人說出去可是倍兒有面子的身份,自己只要不墮落荒廢,成為京劇名角是早晚的事。
梅葆玖非常喜愛這個徒弟,自從將她收入門下之後,便不遺餘力的培養。梅葆玖在自己言傳身教的同時,還找來了當初與自己合作過的姚玉成、黃德華等京劇老師對李勝素實行一對一教學模式。 1996年,山西省京劇院成立梅蘭芳青年京劇團,李勝素擔任團長一職,師父梅葆玖則為徒弟保駕護航,擔任名譽團長的職位。 在劇團成立之際,梅葆玖為祝賀愛徒,邀請到了梅葆玥、姜鳳山等京劇藝術家與李勝素同台演出。 可見,梅葆玖為了培養這個徒弟,可是用盡了心力,下光了血本啊。
而李勝素也沒有讓所有人失望,31年來, 她跟隨梅葆玖先生學習梅派藝術,將醇厚流利的藝術特點融入了自己的風格,並且在舞台上發揚光大。梅葆玖也表示:得此之徒,實之幸運,梅派藝術傳承無憾。
1996年,李勝素榮獲第十三屆戲劇梅花獎;2001年榮獲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榮譽獎,獲得過「傑出青年藝術家」稱號。 就在兩年前,李勝素以一曲《交響京劇——楊門女將》獲得第十屆中國金唱片獎戲曲、曲藝類最佳演員獎。
三十幾年來,李勝素已經從一個京劇小白成長到了梅派名角的地位, 她的一生雖然稱不上傳奇,卻也精彩絕倫。從2000年開始,她每個月基本都會有十場以上的演出,從不間斷,把自己的精力和時間都放在了傳承和發揚京劇藝術上,令人欽佩不已。
李勝素從小就崇拜梅蘭芳先生,他對梅派甘醇有味的唱腔甚是著迷,濃厚的興趣以及較高的天賦,讓她成為了同輩京劇藝術傳承者中的翹楚,可塑性極強。無論是新編的劇目還是傳統老戲,她都能駕輕就熟。
其實說到這里,也就不得不提一下於魁智了。 於魁智是京劇圈當紅的演員,他成名的時候,李勝素還是一名青衣呢。 不過後來,二人成為了青年優秀京劇演員第二屆研究生班的同學,因此結緣。 當時有很多旦角都夢想著能和於魁智成為搭檔,但他最後卻選擇了當時並不算出彩的李勝素,給出的原因只有兩個字——「合適」。
時間和表演證明了一切,如今李勝素和於魁智被譽為黃金搭檔,二人合作過許多經典的劇目,有紅極一時的《大唐貴妃》,新編曲目《梅蘭芳》等,都獲得了業內人士的高度贊賞。 李勝素與於魁智在舞台上是天作之合,所以網上經常會傳出二人喜結連理的消息,其實這都是些流言蜚語罷了。
他們只是比較要好的朋友和同事關系,而且二人都有自己的家庭。 於魁智的妻子是梁以薇,家裡還有一個兒子。
至於李勝素的家庭資料,網路並沒有過多公布, 李勝素對家人的保密工作做的非常到位,這樣也好,她能安心唱京劇,家人也能不被外界煩擾,安穩生活。
㈥ 樣板戲中「四李」女演員 人人漂亮唱功好 如今兩人72歲李炳淑77歲
喜歡樣板戲的朋友們,還記得當年因主演樣板戲電影而紅極一時的「四李」女演員嗎?
想當年,她們都處於最好的年齡,以最佳的狀態,為觀眾呈現了各自的拿手好戲。
她們不僅人長得漂亮,而且唱功更好,每個人都被各自的戲迷所深深喜愛。
哪怕是到現在,她們都依然擁有很高的聲望,以及專屬的地位。
只是,當年的四個人,現在已變成三個人了。其中的「大李」已經去世了。
那麼,她們都分別是誰呢?
她們分別是—— 李麗芳、李炳淑、李維康和李元華 。
親愛的朋友們,請問你還記得她們嗎?
咱們先說 李麗芳 吧。
她在這四個人中年齡最大,所以又被稱為「四李」中的「大李」。
李麗芳1932年出生於一個演藝世家。很小就跟隨自己的姐姐李慧芳開始學藝。
她擁有極高的天賦。早在40年代就已經成為京劇舞台的一位「名旦」。那時,她才只有十幾歲。
新中國成立後,李麗芳先是加入總政京劇團,然後又進入中國京劇院四團。後來在1958年,為了支援西部建設,她來到寧夏組建了寧夏京劇團。
李麗芳給觀眾留下印象最深的角色,無疑就是現代京劇樣板戲《海港》中的方海珍了。
她那雄渾、壯美又很清雅的演唱,著實令人回味無窮。
但其實李麗芳最初演的現代戲,不是《海港》,而是《杜鵑山》。她當時在劇中扮演女主角賀湘(也就是後來楊春霞扮演的柯湘)。
那是1964年夏天,北京舉辦了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在這次演出大會上,來自全國各地的京劇團都各自上演了新編的現代戲。其中寧夏京劇團上演的就是《杜鵑山》。演出後極受歡迎。
而當時上海京劇院演出的是《海港的早晨》(後改名為《海港》),女主角的扮演者有童芷苓、楊春霞等人。
李麗芳因在《杜鵑山》中扮演女主角很成功,所以北影廠准備將該劇搬上銀幕時,也定下李麗芳繼續演柯湘。而正當李麗芳為此做准備時,她卻突然接到通知,調她到《海港》劇組扮演方海珍。
李麗芳那天生嗓音洪亮的優勢,在《海港》中得到了全面的發揮。她因此一舉成名。
後來《海港》被拍成電影,李麗芳仍是女主角。而隨著電影的上映,她一下子成為了全國觀眾心目中的偶像。
她那一頭短發的干練模樣,當年不知感染了多少觀眾呢。
大家因為現代京劇樣板戲而認識李麗芳。但其實她演唱的傳統戲也非常好,像《穆桂英掛帥》、《呂布與貂蟬》、《花木蘭》等,都深受廣大戲迷的喜愛。
只是,這位好演員,已於2002年4月29日去世,享年70歲。
我認識的一位戲迷朋友對我說,在她小時候,家裡的牆上貼著兩張美女的劇照,一張就是李麗芳扮演的方海珍,而另一張,則是李炳淑扮演的江水英。
江水英是現代京劇樣板戲《龍江頌》中的女主角。她的扮演者李炳淑,比李麗芳正好小10歲,但唱功卻同樣十分了得。
李炳淑出生於1942年,是安徽宿州人。她14歲就進入宿縣京劇團 學戲 ,1959年考入上海戲曲學校深造。她嗓音清亮甜潤,唱腔婉轉悠揚,聽來令人盪氣回腸。
1961年她從上海戲曲學校畢業後,先是在戲校的京昆實驗團做演員,並因演《楊門女將》而初露鋒芒。1970年她成為上海京劇院二團演員,在現代戲《龍江頌》、《審椅子》等劇中出演女主角。
更多觀眾認識她,當然還是通過《龍江頌》這部現代京劇樣板戲電影。她那動情的演唱,以及質朴的表演,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在那個年代,幾乎人人都學會了她演唱的「手捧寶書滿心暖,一輪紅日照心間……」
而她手捧寶書的造型,也成為了大家最為熟悉的一個畫面。
她是那個年代最紅的明星和演員。
後來她還在傳統京劇改編的電影《白蛇傳》中扮演白素貞,同樣大受歡迎。
如今,這位「梅派」傳人77歲,雖早已退休,但仍孜孜不倦地向青年演員傳授技藝,被弟子們譽為「不倒的常青樹」。
而李維康和李元華這兩位同齡演員,一位是《平原作戰》中的小英,一位是《龍江頌》中的阿蓮。
當年她們在這兩出樣板戲戲中出演角色時還非常年輕,而今兩人也都72歲了,可依然堅守在各自的舞台上。
李維康在自己12歲那年就開始登台演出了。1965年,她還在中國戲曲學院念書呢。中國京劇院的導演阿甲就看中了長得漂亮唱功又好的她,將她調到中國京劇院演翠屏(也就是後來《平原作戰》中的小英)。那時,她只有18歲。
但其實《平原作戰》這出戲也是一波三折,李維康能演上小英這個角色,也經歷了太多磨難。好在是金子總會閃光。最終,她在現代京劇樣板戲《平原作戰》中成功地扮演了這個抗日女英雄的形象。並且隨著電影《平原作戰》的上映,她也成為了當時家喻戶曉的一位明星。
李元華的成名,似乎比李維康還更早一些。
當李維康在中國戲曲學院讀書和練功的時候,李元華也考入了上海戲曲學校,並憑借甜美的嗓音和超高的悟性,而備受關注。那時,當她在舞台上演出梅蘭芳先生的名劇《宇宙鋒》時,大家都覺得她將是一顆未來之星。
這顆未來之星很快就在現代京劇樣板戲《龍江頌》中散發出璀璨奪目的光芒了。1966年,她被《龍江頌》劇組選中,成為了其中江水英和阿蓮的扮演者。
而後來《龍江頌》被拍成電影,李元華所扮演的阿蓮,那活潑的性格,清爽的短發造型,一下子就打動了眾多年輕觀眾的心。她由此成為太多人心中的女神。
李維康和李元華,兩個人都是在很年輕的時候就出名,而且後來除了在京劇表演上取得巨大成就外,在其他藝術領域方面,也收獲頗豐。
李維康很早就參加了電視劇的演出,在85版的《四世同堂》中成功塑造了韻梅這個角色,還一舉拿下了第四屆中國電視金鷹獎視後稱號。
而後來李元華不僅主演了電影《北斗》,而且更為我國民族歌劇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她曾在《白毛女》、《鳴鳳》等歌劇中出演女主角,所扮演的喜兒和鳴鳳不僅獲得郭蘭英等老藝術家的認可,同時更受到了廣大觀眾的喜愛。
如今,這兩位藝術家雖已都不再年輕,但對藝術的追求之心,卻始終未變。我們依然在眾多的晚會現場,看到她們活躍的身影。在此,讓我們祝福她們——身體 健康 ,永葆藝術青春。
親愛的朋友們,當我們今天再次說起昔日的樣板戲「四李」演員時,不知喚起了各位怎樣的記憶呢?在四位演員中,各位最難忘和喜愛的是哪位呢?歡迎大家通過留言區,與更多朋友進行互動吧。
另外為了使大家更好地重溫經典老電影,和老藝術家們的精彩表演,我們專門創辦了一個專欄,並且會不定期上傳大家所喜愛的內容,歡迎大家關注、轉發和訂閱哦。
我是雅清,再次感謝大家的關注和捧場,咱們明天同一時間,再會。
㈦ 在京劇界堪稱「第一美人」的演員是誰
談起京劇,人們最先想起的是李勝素,她被人們譽為京劇界演員「第一美人」,是京劇的領軍人物。
1966年,李勝素出生在河北省邢台市柏鄉縣的一個農民家庭,父母都喜歡唱戲,所以她對唱戲也有很高的天賦。
在偶然的一次機會下,她被選中並招進入戲班開始學戲,成為團體中年齡最小也是最有潛力的豫劇弟子,這才是她人生的第一步。
李勝素被評為「京劇第一美人」,自然是有過人之處,扮相美、身段美、嗓音更美。當然在京劇界中,也出現過京劇大師級別的人物,如:梅蘭芳。他創立的梅派藝術可謂是艷壓群芳,嫡傳弟子中更是出現了多名京劇名家:程硯秋、杜近芳等。
㈧ 最好聽的豫劇唱段
最好聽的豫劇十大唱段:
1、朝陽溝
豫劇經典劇目《朝陽溝》在中國現代戲的歷史上所具有的獨特的品位和所擁有的特殊地位是無可爭辯和替代的。這部作品的問世無疑是現代戲的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曾由河南豫劇院三團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於鄭州,編劇楊蘭春,導演楊蘭春、許欣,音樂設計王基笑、陸掘數姜宏軒等。
2020年11月文化和旅遊部公布了「慶祝早首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台藝術精品創作工程」重點扶持作品名單,《朝陽溝》入選「百年百部」傳統精品復排計劃。
2、梵王宮
《梵王宮》也叫《洛陽橋》、《葉含嫣》、《華雲射鵰》,是最具影響力的豫劇經典唱段之一,在京劇、秦腔、蒲劇、豫劇、晉劇、北路梆子、河北梆子、川劇、滇劇等劇種都有演出。
不過根據各劇種的流行地域、唱腔特點有較大區別,所以演出版本不一樣,表現方法也不一樣,不少名老藝人都花費過不少心血,為這出戲創造出自己的「絕活」。
3、春秋配
說到河南豫劇,那就不得不提到豫劇大師陳素真的名字,而這出《春秋配》就是陳素真的代表作,這是一出傳統唱功老戲,很多劇種都有,人物眾多,情節曲折冗長,尤以「撿柴」一場最為經典,這也是陳素真花費心血精益求精之作,是一出集唱功、念白及表演於一體的摺子戲。
這出傳統劇目是很多知名的豫劇藝術家都曾經演出過的劇目,如婁鳳桐、管玉田、羅振乾等老藝人都傳唱了不同的唱法,而陳素真版本流傳廣泛,具有代表性,從上個世紀初一直流行,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陳派經典名段。
4、程嬰救孤
《程嬰救孤》是最著名的豫劇經典,這部戲先後被京劇、晉劇、秦腔等多種版本演繹。
但豫劇《程嬰救孤》把這個家喻戶曉的古老故事,用現代理念和豫劇獨特的散答藝術手法重新打造,內容上保留並強化了程嬰在危急時刻表現出來的「忠義」和犧牲精神,同時又賦予這種傳統的「忠義」以新的內涵。
河南豫劇院二團創作演出的《程嬰救孤》紅遍了大江南北、屢獲大獎,創造了豫劇前所未有的奇跡。
5、三上轎
《三上轎》是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唱紅中州大地,其中的許多聲腔,更是風靡中原大地,廣為傳唱。
該劇也奠定了陳派聲腔藝術的基礎,陳素真曾將此劇傳授於豫劇大師崔蘭田,崔蘭田宗深沉、悲壯的豫西調,她將此劇改為豫西調唱腔,仍造成巨大轟動。此後又被越劇、評劇、秦腔、黃梅戲、廬劇、河北梆子、晉劇、蒲劇、川劇、平調、淮海戲、懷調、泗洲戲、淮劇等其它劇種移植了此劇。
6、白蓮花
《白蓮花》是一出豫劇經典唱段,它不像《張羽煮海》、《追魚》、《柳毅傳書》等是從越劇移植過來的戲,而是豫劇土生土長的傳統神話劇,寫了千年的蓮花修煉成仙,愛上了凡間的樵夫韓本,下凡與他成婚的愛情故事。
桑派名劇《白蓮花》曾在1956年河南省豫劇流派匯演中一舉奪得劇本、音樂、表演、舞美四個一等獎,成為流派匯演中惟一奪取四個一等獎的劇目。【 詳細>>】
7、白蛇傳
《白蛇傳》是豫劇皇後陳門藝術創始人陳素真大師早期代表作之一,這是一台對演員的唱、念、做、打功力要求都比較高比較全面的戲,曾由陳素真大師及其弟子早年曾經演出。
全劇包括:白蛇收青蛇的《雙蛇斗》、白蛇青蛇《游湖借傘》、白許《結親》、青蛇《盜庫銀》、白蛇《酒變》、白蛇《盜仙草》等。
8、穆桂英掛帥
《穆桂英掛帥》又名《老征東》、《平安王》、《楊文廣征東》,是豫劇名段欣賞時必有的劇目,故事中佘太君歸郡數載,思念朝閣大事,命曾孫楊文廣夫婦進京探事,適遇遼東安王打來戰表,宋王率眾文武校場比武選帥,穆桂英久離戎馬,不願出征。
佘太君激勵勿慰,方接帥印,五十三歲掛帥東征,平安王,文廣又納安王之女安金定作妾的故事。劇本由宋詞整理出版,曾獲河南省首屆戲曲匯演劇本一等獎,並拍攝成了電影。【 詳細>>】
9、抬花轎
《抬花轎》早期又稱《文武換親》、《香囊記》,是豫劇花旦的看家戲,也是老百姓最喜歡的一出戲,擅演此劇的名角很多,如常香玉、徐艷琴、宋淑雲、劉素真、趙金紅、張海棠、李香英、蕭素卿、賈桂花、康慧蘭、周秀梅、李莉、王香萍等。
尤其是到了農村娶親的時候,大喇叭里總少不了《抬花轎》裡面的精彩唱段,像「府門外三聲炮驚天動地」更是耳熟能詳,大人小孩都能哼哼出個一二三來。
10、三哭殿
豫劇名段《三哭殿》又名《貞觀家事》、《斬秦英》、《乾坤帶》,故事出自《少西唐》,講述大唐貞觀年間駙馬秦懷玉之子秦英,在彩仙橋釣魚,適逢太師詹洪紀經過,道鑼驚散魚兒,秦英失手打死太師的故事。
1956年河南省名老藝人匯演,越調《哭殿》引起巨大的轟動,河南省豫劇院就移植了這部戲,後來各團演出相對獨立後《三哭殿》成為二團的主打劇目,唐派眾多弟子大都擅演此劇,賈庭聚,顏永江,葉華,袁國營,楊志禮,任家波等人均留有音像資料。
㈨ 豫劇王紅麗唱功如何
好。王紅麗取豫劇皇後陳素真及陵仿閻立品兩大豫劇流派之長,唱腔明首汪敏亮而甜潤,其唱功被譽為中國豫者枝劇的金嗓子,代表作有《司文郎》、《風雨行宮》、《美女涅槃記》、《鍘刀下的紅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