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一個十八摸的歌詞
①DJ小站
摸摸你的頭呀!好溫柔呀!
摸摸你的背呀!跟我睡呀!
摸摸你的腰呀!好風騷呀!
摸摸你的手呀!跟我走呀!
摸摸你的腿呀!好大的水呀!
什麼水呀?農夫山泉有點甜!
②民間十八摸小調另外一個版本
緊打鼓來慢打鑼
停鑼住鼓聽唱歌
諸般閑言也唱歌
聽我唱過十八摸(四句)
伸手摸姐面邊絲
烏雲飛了半天邊
伸手摸姐腦前邊
天庭飽滿兮癮人(八句)
伸手摸姐冒毛灣
分散外面冒中寬
伸手摸姐小眼兒
黑黑眼睛白白視(十二句)
伸手摸姐小鼻針
攸攸燒氣往外庵
伸手摸姐小嘴兒
嬰嬰眼睛笑微老遲微(十六句)
伸手摸姐下各尖
下各尖匕在胸前
伸手摸姐耳仔邊
凸頭耳交打鞦韆(二十句)
伸手摸姐肩膀兒
肩膀同阮一般年
伸手摸姐脅肢灣
脅肢灣彎摟著肩(二十四句)
伸手摸姐小毛兒
賽過羊毛筆一枝
伸手摸姐胸上旁
我胸合了你身中(二十八句)
伸手摸姐掌巴中
掌巴彎彎在兩旁
伸手摸姐乳頭上
出籠包子無只樣(叄十二句)
伸手摸姐大肚兒
親像一區栽秧田
伸手摸姐小肚兒
小肚軟軟合兄眼(叄十六句)
伸手摸姐肚臍兒
好相當年肥勒臍
伸手摸妹屁股邊
好似揚揚大白綿(四十句)
伸手摸姐大腿兒
好相冬瓜白絲絲
伸手摸姐白膝灣
好相犁牛挽泥塵(四十四句)
伸手摸姐小腿兒
勿得撥來勿得開
伸手侍銀李摸姐小足兒
小足細細上兄肩(四十八句)
遍身上下盡摸了
丟了兩面摸對中
左平摸了養兒子
右平梭著養了頭(五十二句)
東一著來西一著
面上高梁燕變窩
兩面針針棘樣樣
好像機匠織布梭(五十六句)
左一著來右一著
冷中只位熱家火
好相鬍子飲燒酒
身中生得白如玉(六十句)
開掌倚在盆邊上
好相鬍子喝燒湯
爾的屁股大似磨
叄坦芝麻酒半斤(六十四句)
兩面又栽楊柳樹
當中走馬又行舟
兩面撥開小路中
當中堪塔菜瓜棚(六十八句)
老年聽見十八摸
少年之時也經過
後生聽見十八摸
日夜貪花哭老婆(七十二句)
寡人聽了十八摸
梭了枕頭哭老婆
和尚聽了十八摸
揭抱徒弟呼哥哥(七十六句)
尼姑聽見十八摸
睡到半夜無奈何
爾搏祥們後生聽了去
也會貪花討老婆(八十句)
睡到半冥看心動
五枝指兒搓上搓
高撥上來打撥去
買賣興旺多鬧熱(八十四句)
2. 為得到美女老闆賞識.周末去她家做家務.當僕人.給她家洗衣做飯擦地..還幫她們換鞋捏腳捶腿.這樣違法嗎
你情我願不違法
3. 想問一下誰知道虯髯客跟紅拂女的故事,講講吧,, 若有文言文原文最好不過,,非常感謝,,
原文
隋煬帝之幸江都也,命司空楊素守西京。素驕貴,又以時亂,天下之權重望崇者,莫我若也,奢貴自奉,禮異人臣。每公卿入言,賓客上謁,未嘗不踞床而見,令美人捧出,侍婢羅列,頗僭於上,末年愈甚,無復知所負荷、有扶危持顛之心。
一日,衛公李靖以布衣上謁,獻奇策。素亦踞見。公前揖曰:「天下方亂,英雄競起。公為帝室重臣,須以收羅豪傑為心,不宜踞見賓客。」素斂容而起,謝公,與語,大悅,收其策而退。當公之騁辯也,一妓有殊色,執紅拂,立於前,獨目公。公既去,而執拂者臨軒,指吏曰:「問去者處士第幾?住何處?」公具以答。妓誦而去。
公歸逆旅。其夜五更初,忽聞叩門而聲低者,公起問焉。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公問誰?曰:「妾,楊家之紅拂妓也。」公遽延入。脫衣去帽,乃十八九佳麗人也。素麵華衣而拜。公驚答拜。曰:「妾侍楊司空久,閱天下之人多矣,無如公者。絲蘿非獨生,願托喬木,故來奔耳。」公曰:「楊司空權重京師,如何?」曰:「彼屍居余氣,不足畏也。諸妓知其無成,去者眾矣。彼亦不甚逐也。計之詳矣。幸無疑焉。」問其姓,曰:「張。」問其伯仲之次。曰:「最長。」觀其肌膚儀狀、言詞、氣性,真天人也。公不自意獲之,愈喜愈懼,瞬息萬慮不安,而窺戶者無停屨(即古代用麻葛製成的一種鞋)。數日,亦聞追討之聲,意亦非峻。乃雄服乘馬,排闥而去。將歸太原。
行次靈石旅舍,既設床,爐中烹肉且熟。張氏以發長委地,立梳床前。公方刷馬,忽有一人,中形,赤髯如虯,乘蹇驢而來。投革囊於爐前,取枕欹卧,看張梳頭。公怒甚,未決,猶親刷馬。張熟視其面,一手握發,一手映身搖示公,令勿怒。急急梳頭畢。襝衽問其姓。卧客答曰:「姓張。」對曰:「妾亦姓張。合是妹。」遽拜之。問第幾。曰:「第三。」問妹第幾。曰:「最長。」遂喜曰:「今夕幸逢一妹。」張氏遙呼:「李郎且來見三兄!」公驟禮之。
遂環坐。曰:「煮者何肉?」曰:「羊肉,計已熟矣。」客曰:「飢。」公出市胡餅。客抽腰間匕龘首,切肉共食。食竟,余肉亂切送驢前食之,甚速。
客曰:「觀李郎之行,貧士也。何以致斯異人?」曰:「靖雖貧,亦有心者焉。他人見問,故不言,兄之問,則不隱耳。」具言其由。曰:「然則將何之?」曰:「將避地太原。」曰:「然。吾故非君所致也。」曰:「有酒乎?」曰:「主人西,則酒肆也。」公取酒一斗。既巡,客曰:「吾有少下酒物,李郎能同之乎?」
曰:「不敢。」於是開革囊,取一人頭並心肝。卻頭囊中,以匕龘首切心肝,共食之。曰:「此人天下負心者,銜之十年,今始獲之。吾憾釋矣。」
又曰:「觀李郎儀形器宇,真丈夫也。亦聞太原有異人乎?」曰:「嘗識一人,愚謂之真人也。其餘,將帥而已。」曰:「何姓?」曰:「靖之同姓。」曰:「年幾?」曰:「僅二十。」曰:「今何為?」曰:「州將之子。曰:「似矣。亦須見之。李郎能致吾一見乎?」曰:「靖之友劉文靜者,與之狎。因文靜見之可也。然兄何為?」曰:「望氣者言太原有奇氣,使吾訪之。李郎明發,何日到太原?」靖計之日。曰:「期達之明日,日方曙,候我於汾陽橋。」言訖,乘驢而去,其行若飛,回顧已失。公與張氏且驚且喜,久之,曰:「烈士不欺人。固無畏。」促鞭而行。
及期,入太原。果復相見。大喜,偕詣劉氏。詐謂文靜曰:「有善相者思見郎君,請迎之。」文靜素奇其人,一旦聞有客善相,遽致使迎之。使回而至,不衫不履,褐裘而來,神氣揚揚,貌與常異。虯髯默然居末坐,見之心死,飲數杯,招靖曰:「真天子也!」公以告劉,劉益喜,自負。既出,而虯髯曰:「吾得十八九矣。然須道兄見之。李郎宜與一妹復入京。某日午時,訪我於馬行東酒樓,樓下有此驢及瘦驢,即我與道兄俱在其上矣。到即登焉。」又別而去,公與張氏復應之。
及期訪焉,宛見二乘。攬衣登樓,虯髯與一道士方對飲,見公驚喜,召坐圍飲,十數巡,曰:「樓下櫃中,有錢十萬。擇一深隱處安一妹。某日復會於汾陽橋。」如期至,即道士與虯髯已到矣。俱謁文靜。時方弈棋,揖而話心焉。文靜飛書迎文皇看棋。道士對弈,虯髯與公傍待焉。俄而文皇到來,精采驚人,長揖而坐。神氣清朗,滿坐風生,顧盼煒如也。道士一見慘然,下棋子曰:「此局全輸矣!於此失卻局哉!救無路矣!復奚言!」罷弈而請去。既出,謂虯髯曰:「此世界非公世界。他方可也。勉之,勿以為念。」因共入京。虯髯曰:「計李郎之程,某日方到。到之明日,可與一妹同詣某坊曲小宅相訪。李郎相從一妹,懸然如磬。欲令新婦祗謁,兼議從容,無前卻也。」言畢,吁噓而去。
公策馬而歸。即到京,遂與張氏同往。至一小板門,扣之,有應者,拜曰:「三郎令候李郎、一娘子久矣。」延入重門,門愈壯麗。婢四十人,羅列廷前。奴二十人,引公入東廳。廳之陳設,窮極珍異,巾箱、妝奩、冠鏡、首飾之盛,非人間之物。巾櫛妝飾畢,請更衣,衣又珍異。既畢,傳雲:「三郎來!」乃虯髯紗帽裼裘而來,亦有龍虎之狀,歡然相見。催其妻出拜,蓋亦天人耳。遂延中堂,陳設盤筵之盛,雖王公家不侔也。四人對饌訖,陳女樂二十人,列奏於前,若從天降,非人間之曲。
食畢,行酒。家人自堂東舁出二十床,各以錦綉帕覆之。既陳,盡去其帕,乃文簿鑰匙耳。虯髯曰:「此盡寶貨泉貝之數。吾之所有,悉以充贈。何者?欲以此世界求事,當或龍戰三二十載,建少功業。今既有主,住亦何為?太原李氏,真英主也。三五年內,即當太平。李郎以奇特之才,輔清平之主,竭心盡善,必極人臣。一妹以天人之姿,蘊不世之藝,從夫之貴,以盛軒裳。非一妹不能識李郎,非李郎不能榮一妹。起陸之漸,際會如期,虎嘯風生,龍騰雲萃,固非偶然也。持余之贈,以佐真主,贊功業也,勉之哉!此後十年,當東南數千里外有異事,是吾得事之秋也。一妹與李郎可瀝酒東南相賀。」因命家童列拜,曰:「李郎一妹,是汝主也!」言訖,與其妻從一奴,乘馬而去。數步,遂不復見。
公據其宅,乃為豪家,得以助文皇締構之資,遂匡天下。貞觀十年,公以左僕射平章事。適東南蠻入奏曰:「有海船千艘,甲兵十萬,入扶余國,殺其主自立。國已定矣。」公心知虯髯得事也。歸告張氏,具衣拜賀,瀝酒東南祝拜之。
乃知真人之興也,非英雄所冀。況非英雄者乎?人臣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我皇家垂福萬葉,豈虛然哉。或曰:「衛公之兵法,半乃虯髯所傳耳。」
譯文
隋煬帝巡幸揚州,命司空楊素留守都城長安。楊素位尊而驕橫,又認為時局混亂,天下掌握大權、有重望的人,沒有誰比得上自己,因而生活奢侈驕貴,禮節排場也超出臣子所應有的,每逢公卿大臣言事,賓客拜謁,楊素都兩腳岔開坐在床榻上接見,態度傲慢無禮,又令美女簇擁而出,侍婢排列兩旁,排場享用超越本分仿效皇帝。晚年這種情景更加厲害,不再知道自己擔負的責任,不再有拯救艱危局勢的用心。
一天,衛國公李靖以平民的身份去謁見楊素,獻上奇策。楊素也是以輕慢無禮的態度接見。李靖上前作揖,說:「天下正亂,英雄競相崛起。您身為王室重臣,必須把網羅豪傑的事放在心上,不該如此傲慢地接見賓客。」楊素臉上露出敬佩的神色,並站起身,向李靖道歉,和他交談,談得非常高興,接受李靖獻納的策書才從正堂退出。
正當李靖滔滔不絕辯論之時,有一女子相貌出眾,手執紅色拂塵,站在前面,獨自看著李靖。李靖走了之後,手拿拂塵者憑欄指派士卒說:「問走的那個未做官的讀書人排行第幾?住在哪裡?」李靖一一回答了。女子口裡念著離開了。
李靖回到旅館。那晚的五更剛過,忽然聽見輕聲叩門,李靖起來詢問。是一個紫衣戴帽的人,杖上掛著個包裹。李靖問:「誰?」答道:「我是楊家執紅拂的女子。」李靖於是請她進來。脫去紫衣摘去帽子,是一個十八、九歲的美麗女子。未施脂粉,身著花衣向前拜禮,李靖吃驚地還禮。女子說:「我侍奉楊素這么久,看天下的人也多了,沒有比得上你的。兔絲、女蘿不能獨自生長,願意託身於喬木之上,所以跑來了。」李靖說:「楊司空在京師的權勢很重。怎麼辦?」紅拂女答:「他不過是垂死之人,不值得害怕。眾女子知道他成不了事,走的人多了。他追得也不厲害。考慮已很周詳了,希望你不要疑慮。」李靖問她的姓,答:「姓張。」問她排行,答:「最長。」看她的肌膚、儀容舉止、脾氣性情,真是天仙一般。李靖意外獲得這樣一個女子,越高興也越害怕,瞬息間又十分憂慮不安,不停地窺視屋外是否有人追蹤而至。幾天里,也聽到了追查尋訪紅拂女的消息,但沒有嚴厲追索的意思。於是紅拂女著男裝推門而出,乘馬和李靖一道回太原。
途中住宿在靈石的一旅舍中,擺好幾案,爐中煮的肉將熟了。張氏將長發放下垂至地上,站在案前梳頭。李靖正在刷馬。忽然有一個人,中等身材,滿腮捲曲的紅胡須,騎驢而來。把皮革的包裹扔在爐前,拿過枕頭倚卧著,看著張氏梳頭。李靖非常生氣,但沒有發作,還在刷馬。張氏注目細看來者的面容,一手握著頭發,一手放在身後向李靖搖手示意,讓他不要發怒。張氏急忙梳完頭,整理衣襟上前問其姓。卧在那兒的客人答:「姓張。」張氏回答道:「我也姓張。應該是妹。」於是向他行禮。問排行第幾。答:「第三。」他就問張氏第幾,答:「最長。」虯髯客於是高興地說:「今天真幸運遇上一妹。」張氏遠遠地叫道:「李郎快來拜見三哥。」李靖急忙拜見。
於是三人環繞桌子坐下。客問:「煮的什麼肉?」答:「羊肉,估計已熟了。」客說:「餓了。」李靖出去買燒餅。客人抽出腰間的匕龘首,切肉大家一起吃。吃完,剩下的肉亂切了幾刀遞到驢前喂給驢吃,速度很快。客人說:「看李靖的樣子,是貧士。怎麼得到這樣的美婦人?」李靖說:「我雖貧困,也是有心的人。他人問我,我故意不說。兄長問,就不瞞你。」一一說出事情的由來。客問:「那麼將去哪?」李靖說:「將到太原躲避。」客說:「好,我本就不是你要投奔的人。」又問:「有酒嗎?」李靖說:「客店西邊就是酒肆。」李靖取來一斗酒。斟過一遍酒後,客說:「我有些下酒物,你能和我一起吃嗎?李靖說:「不敢。」客打開革制的包裹,取出一個人頭和心肝。把頭扔回囊中,用匕龘首切心肝,一塊吃。說:「這人是天下的負心人,恨他十年了,今天才抓到。我的恨消除了。」又說:「看李郎你的儀表氣度,是真正的男子漢大丈夫。也聽說太原有個不尋常的人嗎?」李靖答:「曾經認識一個人,我認為他是真命天子。其餘的人不過可作將帥罷了。」客問廣姓什麼?」李靖答:「和我同姓。」客說:「多大年紀?」答道:「僅二十歲。」客說:「現在做什麼?」李靖說:「是州將的兒子。」客說:「像是了。我也須見他。你能讓我見他一面嗎?李靖說:「我的朋友劉文靜和他親近。憑借劉文靜可以見他。但是你為什麼要見呢?」客說:「望氣的人說太原有奇異的氣象,讓我尋訪這王氣。你明天出發,何日能到太原?」李靖計算到達的日子。客說:「到達的第二天,天剛亮時在汾陽橋等我。」說完,騎驢而去,速度如飛,回頭間再看就看不見了。李靖和張氏又驚又喜,很久才說:「豪俠之士不會騙人。本來就不要畏懼。」於是快馬加鞭趕路。
到了預期的日子,進入太原。果然又相見了。十分高興,一同前去拜見劉文靜。對劉文靜謊稱:「有個善相面的人想見李世民,請你迎他來。」劉文靜平素就覺得李世民非同常人,一旦聽說有客人善相面,就立即派人把李世民迎來。使者回時,李世民也到了,服裝不整,披著裘衣而來,神采飛揚,儀態與常人不同,虯髯客默不作聲,坐在末位,看見他就死了心,飲酒飲了數杯,招李靖過來對他說:「是真命天子!」李靖把這話告訴劉文靜,劉文靜更高興了,更自命不凡了。從劉文靜家出來之後,虯髯客說:「吾得到十之八九了,但必須道長兄見他。李郎你應該和妹妹再入京。某日的午時,到馬行東酒樓下找我。下面有這頭驢和一瘦驢,就是我和道兄都在樓上了。到了就上樓。」說完又告別離去。李靖和張氏又答應下來。
到了約定的日子去尋訪,清楚地看見兩頭坐騎。提著衣襟登上樓,虯髯與一道士正在對飲,見李靖很是驚喜,招呼坐下,圍坐飲酒。酒斟過十多遍,客說:「樓下的櫃中有錢十萬。選一隱秘處把一妹留下。某日再到汾陽橋會我。」李靖在約定的日子到了汾陽橋,道士和虯髯客已經到了。一同去拜見劉文靜,劉文靜當時正在下棋。作揖之後就談心了。劉文靜趕緊寫信派人請李世民來看棋。道士和劉文靜下棋,虯髯客和李靖在一旁陪著。不一會兒,李世民到來。神采驚人,作了個長揖坐下。神清氣爽滿坐氣氛頓時活躍,眼睛炯炯有神。道士一見十分傷心,下了一棋子說:「這局全榆了!在此失掉全局了!無路可救!還說什麼!」停止下棋,請求離去。出了府,道士對虯髯客說:「這個世界不是你的世界,別的地方可以。勉力為之;不要把這放在心上。」於是共同入京。分別的時候虯髯客對李靖說:「計算你的行程,某日才到。到的第二天,可與大妹同往某個里巷的小屋中找我。你和大妹相從,結為夫婦,貧窮得什麼都沒有。想讓我的妻子出來拜見,順帶隨便談談,不要推辭。說完,嘆息而去。李靖策馬而回。
一到京城,就與張氏同去拜訪虯髯客。見到一小板門,敲門,有人應聲,說:「三郎讓我們恭候李郎和娘子已多時了。」請進里門,門更壯闊。四十位婢女,排列庭前。二十位奴僕引領李靖進入東廳,廳上的陳列擺設,都是極為珍貴稀有的東西。箱子中的裝扮的飾物非常多,不是人間尋常之物。裝飾完畢,又請去換衣,衣服也非常珍奇。換好衣服,有人傳話道:「三郎來了!」正是虯髯客,頭戴紗帽,身著裘衣而來,也有龍虎之氣,相貌不凡。大家高興地相見。客催促他的妻子出來拜見,也是天仙一般的人。於是引進中堂,擺設下的酒筵非常豐盛,即使王公貴族之家也不能相比。四人入席後,又叫出二十位歌舞女,在面前排列演奏,樂聲似從天降,不是人間的曲子。
吃完飯,又行酒令。家人從東堂抬出二十個幾案,每個都用錦綉織成的巾帕蓋著。排列擺放好後,全部揭去巾帕,是文簿和鑰匙。虯髯客說:「這是全部的寶物錢幣的數量。我所有的東西,全部贈送給你。為什麼?想要在這世界求得成事,就當征戰三、二十年,建少許功業。現在既然天下有主,還住在這里干什麼?太原的李氏,是真正的英明的君王!三五年內,就能遇上太平。你憑著奇特的才能,輔佐太平君主,全力為善,一定會做上最高的官。大妹憑著天仙般的容貌,藏有不尋常的才藝,隨著丈夫富貴,可以享受榮華富貴的生活。不是大妹,就不能使李郎受到賞識,不是李郎,就不能使大妹享受榮華。帝王的興起,就會有一些輔佐他的人象有誠約一樣如期而至,就象虎嘯生風,龍吟雲中一樣,本來就不是偶然的。拿著我的贈送,輔佐真命天子,幫助他成就功業,勉力為之吧!這之後再過十年,東南方數千里之外有不尋常的事,就是我得以成事的時候。大妹和李郎可以向東南方灑酒恭賀我。」於是命家中童僕排列叩拜,說:「李郎、大妹是你們的主人。」說完,和他的妻子帶著一個奴僕,騎馬離去。走了幾步,就看不見了。李靖擁有了這個宅子,就成了豪富之家,得以用資財資助李世民創業,於是平定天下。
貞觀十年,李靖任左僕射平章事。適逢南蠻入朝上奏說:「有千艘海船,十萬兵士,進入扶余國,殺死它的君王,自立為王。現在國家已經平定了。」李靖心知是虯髯客得以成事。回來告訴張氏,穿著禮服一同拜賀,向東南方灑酒祝禱叩拜。這就知道真命天子的出現,(是受命於天),不是英雄所能希望的,何況那些不是英雄的人呢!作為別人的臣子而荒謬地妄想作亂的人,就是螳龘臂擋車罷了。我皇家垂福於萬世,哪裡是虛的!有人說:「衛國公李靖的兵法,半數是虯髯客所傳授的。」
這篇傳奇中的三個主要人物,紅拂女、李靖和虯髯客,後世稱為「風塵三俠」。因為這三個個性鮮明的人物,都有俠義之氣。紅拂女的機智俏麗,李靖的沉著英俊,虯髯客的豪邁卓異,相映成趣,讓後人印象很深。此外又如對李世民的描寫,雖著墨不多,但氣象不凡的翩翩少年形象,躍然紙上。可見這篇文章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取得很大的成功。情節的開展,簡練明快。它敘述的是唐代開國的事,但所表達的主題思想卻在說明「真命天子」是應該應天命而降生的,即使是有「龍虎之狀」的虯髯客,也只能望而卻步,不敢逆天命而行事,「人辰之謬思亂者,乃螳臂之拒走輪耳」。目的在於警告那些企圖篡奪王位的人,不要動搖李唐王室的正統地位。況且傳奇的寫作技巧已經成熟,因此這篇短篇小說的完成,可能已在唐末。
我暈,居然匕,首、螳,臂擋,車也是敏感詞。。。
4. 唐名妓之二紅拂女
美女識英雄,自古被人們傳為佳話,唐初就有美人紅拂女獨具慧眼,在芸芸眾生中,辨識了兩位英雄人物,一位是她的夫君李靖,另一位是她的結拜兄長虯髯客,三人結為莫逆之交,一同在風塵亂世中施展才華,被人們敬傳為「風塵三俠」。
紅拂女姓張,原本是江南人氏,由於南朝戰亂,隨父母流落長安,迫於生計,賣入司空楊素府中成為歌妓,因喜手執紅色拂塵,故稱作紅拂女。
楊素是北朝和隋朝政壇上的一個通天人物,更是一個興風作浪的高手。早年曾協助北周武帝擊滅北齊;後與北周丞相兼外戚楊堅配合,迫使北周靜帝禪位給楊堅。二十四年後又幫助太子楊廣弒父弒兄而為隋煬帝。隋煬帝即位以後,拜楊素為司空,封越國公,把一切軍國大事都託付給他處理,自己則專心致志地躲在東都洛陽的西苑中,醇酒美人,聲色犬馬,享受人間的奢華快樂;楊素留守西京長安,幾乎成了實質的政治領導中心。
楊素權高位尊,必然講究生活的享受,府中金銀堆積如山,僕役侍女如雲,每次接見賓客,總是大模大樣地坐在躺椅上,由一群侍女抬著出廳,兩旁還排列著許多美艷的侍女,負責薰香、打扇、捶腿及驅趕蚊蠅等工作。這種豪奢尊貴的排場,許多人都嘆為觀止,羨慕不已,但後來看在李靖眼裡,卻嗤之以鼻。
李靖是三原地方一位文武兼通的才子,生得身材魁梧,儀表堂堂,飽讀詩書,通曉天下治亂興國之道,還練就一身好武藝,精於天文地理與兵法韜略,心懷大志卻一直苦於英雄無用武之地。後來隋朝穩定下來,他決定從家鄉投身長安,以圖施展抱負,為國效命。
奔經長安路途中,在風陵埋賣返渡口李靖遇到了劉文靜,劉文靜身為北朝官宦之後,見解不凡卻在隋庭無法施展,准備前往太原投奔李淵父子。兩人交談之下,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於是結為摯友,約定日後一旦誰有發展必定提挈另一方。分手後,一人往太原,一人奔長安。
李靖到了長安,由於國政大權基本掌握在楊素手中,於是他准備先投到楊素門下。好不容易進入司空府拜見了楊素,楊素卻半躺在椅中,眯縫著眼睛,一付根本不把來客放在心上的神態。李靖心想:這樣的排場,這樣的待客之道,豈不令天下英雄寒心,怎能收賢納士,振興國道!於是他不悅地直言道:「當今天下大亂,英雄竟起。明公為朝庭之重臣,而不收羅豪傑,扶濟艱危,而專以踞傲示天下士,實在令人不敢苟同!」楊素一聽這話大感吃驚,心想:這等無名之輩,竟敢在這里口出狂言,真是放肆!他想發火,但轉念想到自己的身份,若與眼前這位初生牛犢計較,實在是失於大度,於是反而轉怒為喜,起身誇贊李靖的膽識,並請他落座,賓主暢談天下大事。
李靖侃侃而談,從天下時勢談到治國安邦之道,見解精闢,頭頭是道;楊素聽了頻頻點頭稱是,然而最後結論卻說:「老夫來日不多,多承指教,然時不我予,奈何?」這話彷彿給李靖的滿腔熱情澆上了配歲一瓢冷水,讓他失望之極。
這天,紅拂女正侍立在楊素身旁,目睹李靖英爽之氣溢於眉宇之間,又談議風生,見解出眾,不同凡響,心中大為傾慕,不由得閃動著一雙聰慧的大眼睛,不斷地瞟向李靖。待李靖告辭出門時,她不露聲色地暗中囑托侍立廊下的小童代為詢問李靖的住址;小童問得結果,回報紅拂女,紅拂女默默記在心裡,望著李靖大踏步出門遠去的背影,有一種奇妙的牽掛之感升在心中。當天夜裡,李靖獨坐客棧,面對孤燈,想起白天在司空府的情形,暗嘆:不可一世的司空楊素畢竟是老了,守業尚嫌精力不足,根本談不上有所發展了,自己看來還得另謀途徑。這時他又想起司空府中那位手持紅拂塵的美麗侍女,她那一對寫滿睿智又充滿柔情的大眼睛給他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他在楊素身後一大群侍女中一眼就發現了她,總覺她有些什麼與眾不同,引得自己心神盪漾。
夜深了,萬籟俱靜,李靖躺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成眠。突然耳旁響起一陣輕輕的叩門聲,李靖披衣起身,點亮了燈。拉開門閂,只見門外站著一個頭戴闊邊風帽,身
披紫色大氅,肩背綉花布囊的年輕人。李靖不料在這人生地不熟的長安,竟有客人深夜來訪。正在狐疑之際,來客自動解釋說:「妾乃楊司空家紅拂女,今夜特來相投!」燭影搖動中,紅拂女卸下了綉花布囊,摘下闊邊風帽,脫去紫色大氅,變成一個秀發蓬鬆,明眸皓齒,如三春彎飢水蜜桃似的鮮靈的一個女孩。李靖對紅拂女的來意仍有些不解,紅拂女也看出了他的心思,不待他詢問,就盈盈下拜,並輕聲說道:「妾侍楊司空多年,看到的人物不計其數,但從來不曾見過象李公子這樣英偉絕倫的人;妾似絲籮不能獨生,一心依託於參天大樹,以了平生之願,因而前來投奔,請公子不要推辭!」
李靖既驚又喜,他對紅拂女早已有好感,這時又見她如此理解自己,且有這般自作主張的膽識,甚是愛憐。但轉念又憂慮道:「楊司空權重京師,你私自逃去,他必定追尋,那怎麼逃得他的手心?」紅拂女胸有成竹地說:[楊司空現在不過是苟延殘喘,行將就木,不足畏也!他府中姬妾時常有人溜走,他也無心過於追究,何況司空府中侍女多如牛毛,少妾一人不會在意,所以大膽前來,請公子不要擔心!」
李靖仔細打量紅拂女,見她肌膚細嫩,面帶紅暈,儀態從容,噓氣如蘭,羞怯中不失果敢之氣,李靖心中甚喜,但又想到自己孓然一身,飄泊不定,那能給她一個安定的家,深覺愧對紅顏,委屈她的一片真情。
紅拂女見他欲言又止,似乎明白了他的猶疑,於是坦然陳述自己的心意:「既然來投公子,就已深思熟慮,今後天涯海角,妾願患難相隨,一片誠心,蒼天可證!」
話已說得十分明白,李靖也不必再有什麼顧慮了。這夜,一對患難之交同入羅帳,沒有父母之命,沒有媒妁之言,但有的是相知相慕,便由他們自作主張,成為一對恩愛夫妻。
司空府中不見了紅拂女,也曾派人出來追尋,但數日之後就不了了之,這對他們來說算不了什麼。待風聲過後,李靖打算前往太原,投奔招攬四方豪傑、待成大業的李淵父子。紅拂女理解夫君的志向,她不聲不響地從綉花布囊中拿出一些金銀,委託店家買來了兩匹俊馬和一些衣物干糧。一切准備停當,兩人裝扮成行商模樣,趁著天色微明之際,悄悄離開了隋都長安。一路風塵,這天來到了靈石,因數日奔波,人馬皆疲。於是准備在靈石歇息一天再趕路。兩人找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住下,美美地睡了一夜。第二天清早起來,李靖到早
市上買來一大塊羊肉,向店家借來爐具鍋瓢,親自烹煮,想改善一下伙食;紅拂女則在客房中正解開了長發,在窗前細心地梳理。李靖趁羊肉在火上燉熬的空隙,來到後院刷馬喂料。兩人隔窗相望,會心地相視而笑,只覺得一股暖風,回盪在彼此的胸臆間。紅拂女信口哼起了輕快的小調,李靖心中充滿了歡快和希望。
忽然,有一個中年漢子騎著一頭壯實的毛驢,來到客店門前,只見這人滿臉絡腮鬍子,衣服邋遢,一副大咧咧的神態。他在店前跳下毛驢、將驢隨便栓在木樁上,手提一碩大皮囊,腰插匕首,大踏步地走進店來。微風吹來,帶著一股濃郁的肉香味,他聳了聳粗大的鼻子,循著肉香味來到紅拂女的房門前,他連招呼也不打,隨手推開房門,闖進房來。把皮囊順手扔在桌上,這時猛然發現了正在梳頭的紅拂女,也就顧不上肉香了,徑自往床上一坐,斜睨著眼睛,火刺刺地看著紅拂女,始終沒說一句話。這人好沒禮貌,簡直是有意找岔子!李靖在窗外把房裡的動靜看得一清二楚,心中騰地升起了火氣。正想躍入窗里,給這位不速之客一點教訓。紅拂女卻向他眨眼,示意他暫且沉住氣,因為她見來客氣宇不凡,穿著和舉止又與眾不同,料想他一定是位俠士或世外高人。紅拂女一面挽好秀發,一面和顏悅色地向來客行了見面禮,客氣地問道:
「客官尊姓大名?」
斜倚床頭的怪客粗聲氣地回答:「俺姓張,人稱虯髯客。」紅拂女笑著說;「那真是巧極了,妾也姓張,當稱你為兄長了。」說罷將行兄妹之禮。虯髯客見這女子不但不責怪自己行為粗魯,反而如此尊重自己,心中十分敬服,急忙一躍而起,抱拳答禮。虯髯客在家中排行第三,因此紅拂女稱他[三哥」;紅拂女在家中為長,也就成了「一妹]。虯髯客哈哈大笑道:「沒想到在此荒僻小店有幸結識了一妹。」
紅拂女這時隔窗向外喚道:「李郎且來拜見三哥!」李靖聞言入室,與虯髯客互相見過禮。爐上的羊肉這時也正好燉熟了,李靖又出去買了些燒酒與胡餅,三人圍坐爐旁,邊吃邊談,虯髯客抽出腰間匕首切肉共食,豪氣沖天。吃罷羊肉,虯髯客轉身從皮囊中取出一個人頭及一副心肝,他把人頭豎在地上,用匕首把心肝切成薄片,大口地嚼著吃完了。看得紅拂女與李靖目瞪口呆。虯髯客邊吃邊解釋說:「此人乃天下第一負心之人,吾含恨十年,今日吃他心肝,才能解恨!」李靖只是唯唯連聲,不敢詳加追問。
虯髯客吃罷仇人的心肝,擦了擦滿是胡須的嘴,又對李靖說道:「我看你儀容氣宇,不愧為大丈夫,一妹得到你這個佳婿,應該心滿意足了。」接著,他們又談到今後的打
算。李靖說想去太原投奔李淵、李世民父子,而且有友人劉文靜可以引見;虯髯客也說常聽別人說起太原上空有天子之氣線繞不散,正好前去看個究竟,只是還有一件事情急需料理,不能與他們同行。於是,三人相約三天後午前在太原城外汾陽橋頭相見。說完,虯髯客把抓過肉的兩只油手往衣襟上一抹,提起皮囊,出門跨上毛驢,疾行而去,轉眼就不見了蹤影。
三天後,在汾陽橋邊的一家酒樓上,李靖與紅拂女等到了虯髯客,三人一道進城,找到了與李靖有一面之交的摯友劉文靜。這時劉文靜已入李淵門下,在他的引見下,三人首先去拜見李淵。在留守府中,看到了仰慕已久的太原留守李淵,只見他穿著家常便服,寬衣大袖,甚是樸素;見了來客,熱情禮讓,神采飛揚,又異於常人。三人心中十分敬服,又希望再一睹李淵之子李世民的風采。經劉文靜的安排,約定與李世民在城外的一處道觀相見。
第二天,李靖、紅拂女、虯髯客三人一早就來到道觀等侯。不久,李世民騎馬來到,行近道觀,李世民下馬向客人長揖,只見他神清氣朗,氣宇深沉,顧盼生雄;端坐石凳上,猶如日出朝霞,英彩逼人。
在道觀古柏蒼翠的院中,李世民與李靖、虯髯客坐在石桌四周的石凳上傾心交談,三人見地相似,心意相通,大有相見恨晚之勢。他們評品時勢,抒發志向,不覺日已西斜。據傳虯髯客和李世民曾對棋一局,虯髯客不敵李世民,棋罷,臨別時,虯髯客拉著李靖對李世民說:「李靖可助公子成就大業!」說畢,仰天長嘯,聲震四野,慨然而稱:「有真主在此,我當另求發展!」眾人不明其意。李世民留他們三人在太原住了一段時間,這段日子裡,李世民多次請他們到府中敘
談,但虯髯客每次讓李靖獨自前往,自己則在城中各處遊逛。不久,從長安傳來楊素老死的消息。太原這邊,李淵父子積極准備伺機以動。虯髯客提出要返回長安,李世民也有意讓李靖夫婦回長安探形勢,因李世民還有些事宜要向李靖交待,李靖夫婦不能與虯髯客同行。
分手前,虯髯客語重心長地對紅拂女說:「李郎是前途無量的男兒,只是目前時機未到。一妹到長安尚無棲身之地,我先回去為一妹置一宅第安身,你們到長安來鎮安坊找我。」
不久,李靖和紅拂女如約來到長安,尋至來鎮安坊,在虯髯客講定的地方,見到一圈高牆,當街是一扇陳舊的小板門,兩人上前叩門,門[吱呀」一聲從裡面打開了,開門
的是一個穿戴整齊的僕人模樣的老人,這人見到來客打量了一番,然後恭敬地說:「三郎今老僕在此恭候李郎與一娘子!」接著把他們請進門。進得院來,並不見有房子,只
有一片片樹木和花草,中間一條小徑伸向花木深處。老僕人帶領兩位客人沿著小徑朝里走,愈走愈見寬闊,不一會兒,竟來到一所大院前,這真是院中之院,從黑木大門中穿過,突然眼前一亮,只見里院花木扶疏,室宇宏偉華麗,奴婢數十人整齊地排列在廊下。
老僕人引他們徑自步入廳堂,廳內寬闊明亮,各色珍寶盡陳廳中,其富麗堂皇可與皇宮相比。幾位艷麗的婢女迎了上來,侍候李靖與紅拂女沐浴更衣,洗盡路途風塵,然後到廳中落座。這時,主人虯髯客從側們出來了,只見他頭戴烏紗帽,身穿紫錦衫,眉目清爽,滿面含笑,與昔日判若兩人。見到客人,他高聲道:「李郎與一妹一路辛苦了!」
彼此見過禮,分賓主落座,敘談分手後的情形。隨即,主人招呼:「開筵!」一隊隊侍婢穿梭來往,不一會兒,各色山珍海味盡數陳列眼前,主人舉杯敬客,三人又象在小客棧中那樣開懷暢飲起來。席下,女樂伎奏著輕快的音樂,舞姬翩然起舞,場面之盛大,不遜於王侯之家。
宴畢,虯髯客命僕人抬出二十口大箱子,還有一些文簿和鑰匙,指著對李靖說:「如今天下大亂,四方群雄並起,我本有意逐鹿中原,但在太原先後見到李淵與李世民之後,兩人恢廓大度,英氣勃發,令我自嘆不如,只好退求其次了!箱中所有,是我歷年所藏,本想作為圖謀大事之資,現已不必要了;我想全數贈與你們夫婦,以助將來建功立業。」
不待李氏夫婦回答,虯髯客繼續叮嚀道:「李郎身負奇才,將來必然位極人臣;一妹資質瑰麗,將來也必榮極軒裳。不是一妹獨具慧眼,也就不能在患難中認准李郎;不是李郎氣宇軒昂,也不能獲得一妹的傾心相隨。虎嘯生風,龍騰雲合,原非偶然際遇,如今聖明天子將興,風雲際會,正是大丈夫建功立業的時候,希望你們能攜手齊心,共創宏圖!」
虯髯客高談闊論,李靖與紅拂女簡直沒有插嘴的機會,等到他交待叮嚀告一段落時,紅拂女急忙相問:「那麼三哥意欲何往?」
虯髯客淡然一笑,眼望遠方,答道:「天涯海角,飄萍無定,此後十年,東南數千里外倘有異聞,便是為兄得意的時侯,那時,一妹與李郎可灑酒東南相賀足矣!」說罷,當即將文簿和鑰匙等一並交付紅拂女,並命家僮僕婦侍女等一齊集合廳外,拜見李靖夫婦,並囑咐道;「此後李公子及夫人就是你們的主人了,你等小心侍奉,不可怠慢!」
面對如此突來的情景,李靖與紅拂女不知如何是好。虯髯客也不等他們說什麼,轉身進入內室,不一會兒就換了一身短行裝出來,手裡仍提著過去的那個大皮囊,匆匆向李靖夫婦道聲珍重,拱手告別,然後出門上路,揚鞭而去,宛如一陣迅疾的旋風。
虯髯客始終沒有說明自己的身份,李靖夫婦也不便詳問,目送著他的身影消失在樹木叢中,兩人臉上都流下了熱淚。
紅拂女拉著李靖檢點箱籠,裡面價值連城的金銀珠寶不計其數;並有兵書數筐,記載著各種神奇的用兵之道和一些久已失傳的占算之法,李靖仔細翻閱,如獲至寶。
有了虯髯客留下的家產,李靖與紅拂女成了長安的富貴人家,有了錢就可買官,不久之後,李靖便作了長安縣功曹。公務之餘,李靖用心研讀揣摩虯髯客留下的兵書,使他在兵法韜略方面大有長進,以至於以後的戰爭中,總能料事如神。
此時,李靖是人在長安,心向太原,雖然他在隋廷為官,實際上卻是太原李淵父子在長安的眼目和連絡站,有關隋延軍政的情報,通過他源源不斷地傳向太原。他牢牢地
記著父親曾對他說過的一句話:「大丈夫若遇主逢時,必當建功立業。」他正等待著機會展露他的蓋世英才,紅拂女也常把他比作是一條蟄伏的蛟龍,一旦風雲際會,必然會一飛沖天。
李淵父子終於在太原起兵了,二十萬大軍順利地攻克了隋都長安,隋煬帝在江都被叛將宇文化及縊殺,李淵起先捧出了隋恭帝,但旋即又將他廢止,自立為天子,改元武德,國號大唐。李淵起兵後,制定了統一中國的三大步驟:首先是安撫好塞外的游牧民族,以獲得他們的支持;其次是統一黃河流域,奠定立國的基礎;再次是安定長江流域及南疆,掌握魚米之鄉。這三個步驟,第一個是由李淵親自安排的;第二個由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在李靖等人幫助下完成;第三個平定江南則大部分是李靖的功勞,這時李靖已經是四十七歲的人了。
李靖第一次領兵作戰,用的是「以寡勝眾」的戰術,僅帶八百精兵突襲冉肇的老營,便把敵人打得落花流水。
第二次戰斗,靠的是「兵貴神速,機不可失」的用兵之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率領軍隊由長江上游順流而下,一舉把擁有南江廣大地區的蕭鋯擊敗,從而統一了湖南、湖北及廣西一帶。
唐初,由李淵親自安排的第一個問題並沒有解決好,突厥不斷南侵,李靖以兵部尚書的身份統率大軍攻打突厥,利用大霧彌漫的天時,直搗突闕大帳,活捉了頡利可汗,取得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奇襲大勝利。突厥人曾依靠著他們的軍隊驍勇善戰,使唐高祖俯首稱臣,這次李靖領兵洗雪了恥辱,唐太宗喜出望外。從此大唐的威名遠震,遠近各國紛紛來朝貢,並稱唐太宗為「皇帝天可汗」。
因為對付突厥人的戰爭大獲全勝,李靖有功被封為衛國公,紅拂女妻因夫貴也被封為一品夫人,這是唐太宗貞觀四年的事情。
然而就在此時,御史大夫蕭瑀上書彈劾李靖,說他在破敵之後,沒有能夠把突厥的珍寶妥善搜集,從而使戰果失散。唐太宗為此責備了李靖,李靖一時負氣,索性託病隱居在長安城西四十里外風光明媚的羨陂山麓,與紅拂女悠遊林泉,過著自由閑散的生活。
功成名就,別無所求,李靖與紅拂女整日栽竹種花,閑談品茶,不再奢求什麼;每每想起昔日往事,只覺恍如一場春夢。這樣的日子不知不覺過了五年,到了貞觀九年,盤踞在青海一帶的另一支游牧民族吐谷渾興兵侵犯大唐邊境,唐太宗決定派遣大軍前往征剿,選將時他又自然想到了李靖。
李靖此時已經六十五歲高齡了,而且紅拂女正在病中,李靖不忍心撇下愛妻遠征,因此有推託之心。明曉事理的紅拂女,強撐著病體力勸丈夫以國事為重,不必掛牽自己。
就這樣李靖又擔任起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帶領大軍直驅邊境,越過黃河的發源地——積石山。終於生擒了土谷渾可汗。
班師凱旋歸來,幾經命運起伏的李靖早已不貪戀功名,仍然要求回到羨陂山。從此他們夫婦二人封閉在自己的小天地內,不涉塵世,連親戚故舊也很少來往。紅拂女的病情卻一直未見好轉,李靖每日親自煎熬湯葯,細心照顧。
就在這時,一天忽然聽人說起有人率海船千艘,甲兵十萬,突入海中扶桑國,殺其國王而自立稱帝,已建立了穩定的政權。李靖與紅拂女心中明白,這一定是虯髯客已經在海外另有發展;於是設置香案,虔誠地灑酒向天,遙向東南方祝拜,祈禱上蒼保佑他們三哥成就偉業。
紅拂女的身體時好時壞地拖到貞觀十四年,在一個秋風肅殺的黃昏,終於撒手人寰,只留下個李靖傷心欲絕,生趣全無,彷彿他的心已隨著愛妻逝去。
為了表彰紅拂女佐夫之功,唐太宗下令在她的墓前築起突厥境內的鐵山和吐谷渾境內的積石山模型,並命魏徵撰寫墓誌銘,自己親手題下「大唐特進兵部尚書中書門下省開府儀同三司衛國公李夫人張氏之碑」的碑名。紅拂女歌妓出身,卻能獨具慧眼,認定李靖與虯髯客,得享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