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最具有雲南特色的歌曲——雲南山歌
山歌,是一部寫滿音符的網路全書。在雲南,很多少數民族都有屬於自己的山歌,上千年來在一代又一代地傳唱。跟著山歌游雲南,有婉轉動聽的旋律,有特色濃郁的民俗,有驚艷時光的風景,更有致敬歲月的溫情。
—
「蒙面情歌之都」者嘎
者嘎村是個好聽的名字,在元江縣城東南邊的者嘎水庫旁,極目之處,村裡都是一層又一層的土掌房,錯落有致。
一般而言,傣家的土掌房建在綠樹蔭蔽的緩坡上,多為長方形,一樓一底。者嘎村一幢幢整齊的平頂土掌房早在民國年間就建在綠樹環繞的者嘎水庫邊,是個典型的水傣村寨。遠處看,整個村落就像鋪在緩坡上的層層梯田,井然有序。兩戶人家間的距離有的僅一牆之隔,密密匝匝;有的地方,從一戶人家的房頂就可以直接跨到另一戶人家。由於者嘎的傣族傳統民居保存完整,很多攝影愛好者慕名而來。2013年,者嘎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傳統村落名錄,小村一時為世人所關注。
者嘎是名副其實的「蒙面情歌之都」,村裡上到年近70的老人,下到20來歲的姑娘、小伙都能來上一兩句蒙面情歌。村裡高大的酸角樹、芒果樹見證了村寨的古老,翠綠的芭蕉樹以及娉婷的檳榔樹彷彿在講述著美麗而難忘的愛情故事。當地人白瓊蘭說,唱情歌時,傣家男女各站一邊,遇到心儀的人才可以對歌,有「哪個好看,就唱哪個」的說法。
「敢唱情歌把手牽,情歌越唱越愛戀;五月花街年年唱,情哥等著情妹來。白天唱到日落山,夜晚唱到月團圓。」每到農歷正月初五和五月初五,傣族男女會身著盛裝,趕到熱水塘,參加蒙面情歌會花街節。老人們話說今昔,青年人唱歌跳舞,小孩子們嬉戲打鬧……人們還會用熱水塘的溫泉沐浴,以祛除舊年的污穢,乾乾凈凈、清清爽爽地迎接新的一年。
以歌為媒,以歌會友,以歌定情,流傳上千年的蒙面情歌會花街節在發展中不斷豐富自己的形式,因此也被譽為「東方情人節」。
金沙江邊吟唱水田情詩
麗江市華坪縣水田村寨里,老一輩們連續三天三夜對唱情歌的佳話被所有水田人津津樂道。村中,唱歌沒有任何評比形式,誰唱得好,就會被公認為歌王。
水田村寨
起初,情歌多用於男女之間的搭白(搭腔)。「放牛放到對門坡,石頭糲腳眼淚多,小哥還是單身漢,不比別人有老婆。」這段通常是唱給做針線的女孩,意為「我沒老婆,沒人做鞋子給我穿。」當地人介紹,50年代以前,男女相識都是通過情歌,一個男的在走路趕馬,看到女的打包穀,或者在做針線,想搭白就用山歌表達。
華坪水田人是彝族,有著自己的語言、服飾、山歌文化。在大多數彝族聚居地,情歌的語言比較隨意。水田情歌則和古詩文一樣,有詞牌,每句都是工整的七個字。根據喜怒哀樂、場合不同,詞牌也不同。自娛自樂或觸景生情可以唱「耍調」,送親就唱「送親調」,經過其他村寨有「過村調」,想起什麼唱什麼時也有「散調」。
跟隨唱歌的情景變化,水田人即興編詞演唱。但水田人唱情歌有禁忌,長輩和晚輩不能在跟前。
坡芽歌書 一個圖案代表一首歌
月亮、鷓鴣、霜霰……81 個圖案記錄著一對戀人從相知、相戀、相惜到白首入土化作雙生筍的故事,現代人所執念追求的最純美的愛情被完整地記錄在這塊寬約 1 尺、長 2 尺有餘,被稱作「坡芽歌書」的土布上。經壯鄉人開口一唱,情意綿綿流淌,情景歷歷在目,聽客融入其中,時而激動、時而落淚、時而歡笑,最終歸於平寂。
坡芽歌書是在文山州富寧縣坡芽村發現的,2011年6月,坡芽歌書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坡芽歌書的里81個符號代表著81首歌,歌書分男女對唱,最末首歌為男女合唱,民歌格式為五言四句至幾十句不等,共有23個調子,每首歌都有不同的寓意。
坡芽村裡有兩棵並排而生的榕樹,當地人稱為「夫妻樹」,吃過晚飯,村裡人會如遵守「契約」般地來這里對歌。皎白的月光灑下,領頭的青年用壯語高喊一句「天上星星千萬顆,地下壯歌千萬首」,大家便會同聲應和。對歌過程中,小伙看上了姑娘,姑娘也看上了小伙,就開始單獨對歌,有的時候興致高昂能唱到第二天太陽出來,大家就直接上山勞作;有時候散得早,會留下一兩對情深的青年唱到雞鳴,越唱心裡越甜。
傳唱坡芽歌書的地方並不僅僅局限在坡芽村,近有10公里外的六益村和者寧村,遠到距離剝隘鎮70公里的那貫村,這些地區的老人都會唱坡芽歌書,並能辨識符號。在富寧剝隘一帶的壯族聚居地,「歲歲歌圩四月中,無論白叟與黃童」,趕「瓏端」成為青年男女對歌結識的好去處。
除了坡芽歌書,當地的壯族人幾乎看見什麼就唱什麼,勞作的時候看見樹上的小鳥在叫,也編上一曲,累了也會唱上一曲解乏,即興創作很厲害。
彝族村寨里 「彎彎繞繞」唱撒尼情歌
離石林縣城不遠的大平地村,是個典型的彝族撒尼村寨。民間有句俗語:「撒尼的歌,阿細的樂(跳樂)。」撒尼村寨的人較善於歌唱,阿細男女善於舞蹈。撒尼人軟軟的情歌,總是要配上獨特的樂器才完美。
撒尼情歌里主要的伴奏樂器包括竹笛、樹葉、月琴、三弦、口弦。約會時,小夥子使用竹笛,吹奏出高亢、宏亮的曲調;小姑娘則用口弦或者隨手摘一片樹葉,吹出優美的曲調回答對方。一般來說,三弦、竹笛是阿黑哥專用,口弦、樹葉是阿詩瑪專用,幾種樂器演奏的效果不同,唱情歌的氛圍也不同。
來到彝族撒尼村寨里,隨時都能聽到悅耳的歌聲,愛唱的彝族撒尼人不論在田間地頭勞作,還是在家裡圍著火塘烤土豆,都會隨心哼上幾句。「撒尼人含蓄,以前都不敢跟著長輩學情歌,只敢自己偷偷學,成年後每當吃完晚飯,聽到外面有三弦響,就會約上村裡年紀相仿的姑娘悄悄循著三弦響的地方去。」撒尼人昂美仙介紹。
現在,彝族撒尼人唱情歌已經不分固定的場合或年齡段,年輕的唱,年長的也唱。撒尼情歌也已經不再只是情歌的范疇,它已經升華成為撒尼人生活中朗朗上口的歌曲。
苗族情歌 以歌為媒尋得好姻緣
每年正月初三至初六,文山州馬關縣都會舉行「踩花山」。期間,成千上萬的苗族男女身著盛裝來到山坡會場,吹起蘆笙,跳起歡樂的蘆笙舞,自擇對手、成雙成對地唱情歌。四面八方的遊客也蜂擁而至,不但有湘西、黔南的苗族同胞,還會有美國苗裔的身影。
苗族是崇尚自由的民族,因此以歌做媒的目的也是為了尋得好姻緣,夫妻一世和睦相處。花山節也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傾吐愛情、定婚結友的美好時機。「對歌開始時,一般都是些公式化的套歌。」多年在花山街上「觀戰」的羅廷書說,男女雙方都要相互頌揚一番,這也是唱歌的規矩,是不可缺少的禮貌。
接下來,小夥子要主動唱上兩調求愛山歌,看中某一個姑娘,便撐一小花傘覆罩住小姑娘。如果小姑娘也有情,便以山歌對答,反之則以無言對答或躲開小傘表示拒絕。歌會的有趣之處不僅僅在於結交男女朋友,對歌時的「欲擒故縱」「欲說還休」「步步緊逼」也是考量對歌雙方智慧的一種方法。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文山苗族民間音樂普遍流傳的就有近70種曲調(包括民歌、說唱和器樂曲),曲調類型多種多樣,內容包羅萬象。苗族寨子建在山清水秀的地方,正是這樣的生活環境、傳統的生產方式、淳樸的民風,更能激發當地人的藝術想像力。
白族情歌 傳唱千年的綿綿情話
白族人以對情歌的方式傳情達意早已約定俗成,三月街、蝴蝶會、繞三靈等廟會為青年男女提供了對歌相識的機會,最為出名的當屬石寶山歌會,每年的農歷七月二十六日至八月初一,白族姑娘和小伙紛紛來到大理州劍川縣,在歌會上對情歌、尋意中人。
與直白地表達愛意不同,白族將情話編進歌里,唱給對方聽,在心意相通的有情人心裡,這綿綿的情歌遠比一句「我愛你」來得溫婉動聽。白族情歌是表達愛情最風趣、幽默、智慧、藝術的形式和結晶。
白族對情歌的傳統非常悠久,據考證,石寶山歌會這一習俗至今已有千年 歷史 ,它還被列入了雲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全國第二批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白族情歌不拘一格,曲調悠揚婉轉、熱情奔放,歌詞又活潑跳躍、妙趣橫生。
當地人介紹,以前每到歌會那天,去石寶山的小道上,人流如潮,宛如一條條五彩斑斕的長龍,完全像在趕一場廟會。參加歌會的白族姑娘略施粉黛,衣著光鮮,素白底衣上綉著精緻的花紋,配以顏色亮麗的頭飾、圍腰等;白族小夥子胸前掛一架別致的龍頭三弦,著裝整潔筆挺,英俊帥氣。
現今,沒有人再站在那裡對歌,只剩頑皮的猴子不時在林間穿梭,靈動至極。沿路而上,能看到很多小販在路兩邊搭台做生意,烹調一些可口的地方特色小吃,飄來陣陣香味,還有很多在兜售白族情歌的音帶和光碟。
B. 雲南山歌的介紹
傳統的雲南山歌是比較純朴、帶有美好生活嚮往的,存在於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中,山歌內容反映了少數民族日常生產勞作,婚姻愛情觀的原始表現。比如我們熟悉的《婚誓》、《綉荷包》、《十大姐》等優秀作品,但隨著農村生活水平發展,尤其是VCD,收音機等媒體播放器的普及,有一批濃妝艷抹的農村年輕人對傳統山歌大膽創新,運用動感的伴奏和誇張的歌詞創作的山歌作品,如《老司機帶帶我》等,且驚動了廣大人民。這類山歌具有大膽、激情、活潑的特色,但歌詞內容有些比較「邪惡」,但也充分體現了當地純真優良的民風。雲南山歌不同於雲南山歌劇,雲南山歌是一整首歌,而雲南山歌劇是劇情插上歌曲。雲南山歌因為其獨特的藝術,所以廣大觀眾冠以雲南山歌為「無敵神曲」、「歌中之王」、「隨便一歌勝萬歌」的稱號。插圖是雲南山歌代表人物,人稱「山歌教」。
C. 雲南山歌歌詞 雲南山歌歌詞全文
1、《雲南山歌》歌詞如下:
全程製作出版
歌詞伴奏禁止挪用
一經發現後畝岩果自負
女
天蒼蒼來野茫慎耐早茫
寒風吹來雪飛揚
若問天下誰人苦
莫過相思斷人腸
男
滿腹相思繫心懷
不見情妹你歸來
今日種棵相思樹
多少情意心中埋
女
相思樹兒開不敗
不怕雨淋太陽曬
有情終會成眷屬
相依相偎不分開
男
相思縷縷心中埋
思妹思得發痴呆
多日不見小妹面
相思樹下獨徘徊
女
孤坐陽台望窗外
相思眼淚掛滿腮
左盼右盼不見郎
淚含情絲掉下來
男
哥妹感情深似海
蜜蜂釀蜜把花采
哥妹情意千千萬
佳話傳過十條街
女
月兒漸漸上柳梢
相思樹下把哥邀
妹想情哥哥想妹
難奏相思是笛簫
男
雲借風兒飄飄盪
盪得孤心好惆悵
望穿秋水才相見
淚水汪汪濕衣裳
女
晝夜相思淚濕巾
滿腦思念才見君
雙眼哭成桃子大
黃天不負妹苦心
男
相思只為心上人
終於得見妹身影
許下山盟海誓願
今生今世永不分
2、《雲南山歌》由舒寬雀小玲和小江南演唱,發行日期是2020-11-19。
D. 雲南山歌有哪些
雲南漢族民歌可概括為山歌、小調、勞動歌曲和舞蹈歌曲四大類。漢族山歌在某些地區叫做「調」或「調子」,也有的叫做「腔」,山歌即所謂「山野之曲」,故,這類民歌主要在山野、田間演唱,由於演唱的環境,就形成這類民歌大都比較自由、舒展、高昂、奔放。這類民歌多採取對唱的形式,也可獨唱。對唱時因對方保持一定的距離,為了喚起對方的注意,並激起對方感情上的反應,故往往開始先唱一個漫長的引腔,再唱主要內容。這類民歌是雲南漢族民歌中地方特色最為鮮明的部分,而各地又有不同的風格,且大都無固定歌詞,多系即興演唱,故最能顯示歌手的藝術才華。雲南漢族山歌風格獨特,旋律優美,在國內有較大的影響,如《耍山調》、《趕馬調》、《小河淌水》、《彌渡山歌》、《大河漲水沙浪沙》等早已膾炙人口。
E. 雲南山歌歌詞5000首
四季花兒開
黃梅戲 孟姜女《正月里來是新春》
鳳陽花鼓
今生今世做一家
龍船調
唱起山歌送情郎
河北民歌 小放牛
翻身道情
伙計歌
鬧花燈
黃梅戲 一山還有一山高
黃梅戲 夫妻觀燈
黃梅戲打豬草
黃梅戲 夫妻觀燈
阿妹想哥歸
張燕 摘石榴
六大愛
十勸家庭和3
四十首民歌聯唱的士高(2)
急智歌王張帝-毛毛歌
伶人歌
三百六十調
歌曲《好一朵茉莉花》
民歌、小調《誰不說俺家鄉好》
高清 閆學晶東北民歌
白紅梅的民歌組合
歌曲 老百姓的事情大於天(08)閻學晶(走進掛甲峪)
小背簍
中國民歌 祖海 幸福山歌MV
王二妮 陝北民歌專輯
中國民歌四十首大聯唱
雲南民歌:十大姐
對花(陝西民歌)
民歌大聯唱
陝北民歌 掐蒜薹
綉荷包/雲南民歌
五指山歌 海南話民歌
大姑娘美大姑娘浪
小白菜
天下黃河幾十幾道灣
一年四季扳水船
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信天游)
王二姐思夫
夫妻雙雙把家還
陽春三月打春杏
溜溜歌
阿里郎(朝鮮族民歌)
紫竹調(江蘇民歌)
綉荷包(山東民歌)
洞庭魚米鄉
五哥放羊(陝西民歌)
鳳陽歌(安徽民歌)
合唱朝鮮族民歌
編花籃(河南民歌)
一朵蓮花就地開(酒麴[猜拳曲])
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爬山調)
心裡頭樂來臉臉上笑(蒙漢調)
黃楊扁擔(四川民歌)
美麗的姑娘(新疆民歌)
光棍哭妻 (陝北小調)
佚名 - 一道道水來一道道山
什麼結籽高又高 風
李福山 在那遙遠的地方 配(NEW12)
人說山西好風光(西北民歌)
韓延文 - 大紅棗兒甜又香
挑擔茶葉上北京(湖南民歌)
桃花紅.杏花白(山西左權民歌)
張也 - 人說山西好風光
王洛賓 - 半個月亮爬上來
走進珠穆朗瑪 雪兒達娃
上一道道坡下一道道梁
送我一支玫瑰花 新疆民歌
雪山朗瑪 - 坐上火車去北京1
瓊雪卓瑪 - 阿媽的眼睛
巴哈爾古麗 邊疆處處塞江南
鞠秀芳 - 採茶(湖南花鼓)
走西口 西北民歌
斯琴格日樂 我們新疆好地方
花兒與少年 新疆民
請神 (神官調)
F. 雲南山歌怎麼唱
雲南山歌劇是新近出現的一個地方劇種,它的曲調是山歌,題材是關於農民的生活故事。它以現實的手法反映農民的悲喜情仇,讓公眾了解農民的生活真實,並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
雲南山歌劇
雲南山歌劇是一地方劇種,在曲調上有明顯地域特色,它的曲調是山歌,這種山歌跟其他地方的民歌民謠,勞動號子有著明顯的區別,雲南山歌非常豐富、明朗、優雅、動聽,簡直太「板扎」了。它的曲調樣式多種多樣,有悲調、喜調、敘事調、吵架調、罵人調、說理調、勸說調、官司調、抒情調、分析調、回憶調、快調、慢調、襯字調、回轉調、應答調等等。唱法有獨唱、對唱、合唱、配音、墊尾、連唱、應答等等。曲調或婉轉流暢、或高昂明朗、或清新悅耳、或動人衷腸;或高山流水、或陽春白雪、或下里巴人……多種多樣,獨具一格。
山歌劇的演奏樂器是現代西洋樂器,西洋樂器的樂音風格與山歌的曲調配合得太完美了。雲南山歌劇把西洋樂器與中國民歌民謠配合得和諧、傳情達意。以前中國的山歌劇的演奏樂器是二胡、笛子、嗩喇、琵琶、箏、揚琴、鼓、鈸、鑼等等中國的傳統樂器,如湖南的花鼓戲、江西的採茶調、桂林的彩調。
在語言上,雲南山歌劇也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如「仿」、「挨」等介詞的用法,在現代普通話里是沒有的。另外有些詞彙也是雲南獨有的,如「板扎」、「半盤」、「日濃」、「款」、「打失」等等。
山歌劇是雲南農民創造的一種新劇種、農民編、農民導、農民演、農民唱、演農民、演農村,是社會主義文化陣營里的一支新秀,是反映農民生活的新的藝術表達方式,是帶有朴實的泥土氣息的新的藝術樣式,它以農民的眼光來詮釋改革開放以來的農村現實,反映了農民的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有所抨擊,有所褒揚,是與社會主義主旋律合拍的農民藝術眼光,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藝術價值和文藝審美價值。
希望可以幫助你!
G. 魔性雲南山歌歌詞
《雲南山歌》歌詞如下:
天蒼蒼來野茫茫,寒風吹來雪飛揚。
若問天下誰人苦,莫過相培蠢數思斷人腸。
滿腹相思繫心懷,不見情妹你歸來。
今日種棵相思樹,多少情意心中埋。
相思樹兒開不敗,不怕雨淋太陽曬。
有情終會成眷屬,相依相偎不分開。
相思縷配首縷心中埋,思妹思得發痴呆。
多日不見小妹面,相思樹下獨徘徊。
孤坐陽台望窗外,相思眼淚掛滿腮。
左盼右盼不見郎,淚含情絲掉下來。
哥妹感情深似海,蜜蜂釀蜜把花采。
哥妹情意千千萬,佳話傳過十條街。
月兒漸漸上柳梢,相思樹下把哥邀。
妹想情哥哥想妹,難奏相思是笛簫。
雲南山歌的作用:
雲南山歌是流傳於雲南昆明、曲靖、昭通等漢族山區農村的一種民歌,用雲南漢語方言或帶方言的普通話演唱。「雲南山歌」作為雲南特色文化的一個典型體現,為傳播雲南文化、建立良好形象發揮了積極作用。
傳統的雲南山歌是比較純朴、帶有美好生活嚮往的檔信,存在於雲南各地的少數民族中,山歌內容反映了少數民族日常生產勞作,婚姻愛情觀的原始表現。比如我們熟悉的《婚誓》、《綉荷包》、《十大姐》等優秀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