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老外聽中國的四大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老外聽中國的四大美女

發布時間: 2023-05-25 20:46:36

① 中國四大美女是哪幾位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
陳圓圓是明末清初名妓。
李思思就不曉的是什麼人物。
小鳳仙是中國歷代名女。

② 四大美女都是誰

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中國的四大美女究竟誰排第一,本來已有定論,不過那是古代的排法。
西施居首,王昭君次之,貂蟬再次,楊玉環為末。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越國有一個叫西施的,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徹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他顯得更加美麗,這時,魚兒看見她的倒影,忘記了游水,漸漸地沉到河底。從此,西施這個「沉魚」的代稱,在附近流傳開來。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貂嬋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嬋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唐朝開元年間,有一美貌女兒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
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哪想到,她摸的是含羞草。這時,被一宮娥看見。宮娥到處說,楊玉環和花比美,花兒都含羞低下了頭。「羞花」稱號得來。
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③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四大名妓…四大才女…分別是那些…

一、四大美女

1、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 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四大美女

網路——四大名妓

網路——四大才子

④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四位

四大美女是指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

1、西施,本名施夷光,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漢元帝時期宮女。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3、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

4、楊玉環,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4)老外聽中國的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沉魚落雁」之「落雁」的典故:

傳說昭君出塞時,行於大漠之中,一路上心緒難平,傷懷於自身命運和離家的愁苦,因而在馬上彈《出塞曲》。而天邊飛過的大雁,聽到曲調的幽怨和感傷,肝腸寸斷,紛紛的掉落在地上。因而「沉魚落雁」中的「落雁」就此得名。

⑤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有哪些名人,名氣要大到現在老外都認識的

王朗 王朗,字:景興。生卒:?——228。籍貫:徐州 東海(今江蘇)。官職:司徒。謚號:成侯。終屬:魏。家庭成員:子:王肅。字景興。生年不詳(據《三國演義》推測王朗生年為公元152年,活了七十六歲),卒於公元228年。東海郯(今山東郯城縣西南)人。以通經典被任命為郎中,歷任菑丘長,會稽太守,諫議大夫,魏郡太守,御史大夫,最後死在司徒(相當與宰相)任上。謚號「成侯」。有一子名王肅,乃三國曹魏的一代經學大家。
華歆 漢靈帝時舉孝廉,任郎中,後因病去官。後何進徵召為尚書郎。官渡之戰時,曹操「表天子征歆」,任為議郎,參司空軍事,入為尚書,轉侍中,代替荀彧為尚書令。曹操征討孫權,「表歆為軍師」。後任御史大夫。曹丕即王位後,拜相國,封安樂鄉侯。後改任司徒。魏明帝即位,晉封博平侯。卒謚敬侯。
鍾繇 鍾繇,東漢末舉孝廉,累遷廷尉正、黃門侍郎。曹操執政,任侍中、司隸校尉。曹丕代漢,任廷尉,封崇高鄉侯。明帝即位,遷太傅,人稱「鍾太傅」。工書法,宗曹熹、蔡邕、劉德升,博取眾長,自成一家,尤精於隸、楷。書若飛鴻戲海,舞鶴游天。後人評其隸行入神,八分入妙,和大書法家胡昭並稱「胡肥鍾瘦」。與晉王羲之並稱「鍾王」。臨終時授子會曰:「吾精思學,學其用筆,每見萬類,皆畫像之,其專摯如此」。
徐庶 徐庶,字元直,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漢末三國時期人物,本名福,後因為友殺人而逃難,改名徐庶,自此遍訪名師,與司馬徽、諸葛亮等人為友。先曾仕官於新野的劉備,後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棄備投操,臨行前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之才。此後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將、御史中丞。
王允 王允(137年-192年),字子師。根據《後漢書》記載,他是太腔謹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漢獻帝初年任司徒、尚書令。當時皇帝只是一個傀儡,董卓大權在握。王允成功策劃了對董卓的刺殺,但是沒有逃過董卓余黨的反撲,和他的家族一起被處死了。
太史慈 太史慈(生卒:166 — 206(41歲)),字子義,吳將。慈忠義,北海孔融敬之,黃巾賊管亥圍北海,慈助融抗之,為融結劉備,大敗賊眾。後歸揚州刺史劉繇,於神亭同一小將斗孫策十三騎,更支身與策大戰,奮勇莫當。後繇敗死,策擒慈,慕其高義,求為其將,慈降。慈招諭繇殘軍歸,守言應諾,恪遵信義,始終如一,弭息誹論。自此慈為孫氏大將,慈助其掃盪江東。後孫權領事,委以重任。群英會上,周瑜付劍與慈為監酒,赤壁戰中,權用慈為先鋒。後於合肥城中伏,為張遼所遣弓弩兵射至重傷,回營發遺世之言,不治身死,壽止四十一歲。
劉表 劉表(142-208年),東漢末軍閥。少知名﹐姿貌溫偉,少時知名於世,與七位賢士同號為「八俊」。為大將軍何進辟為掾,出任北軍中候。後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為輔。又進為鎮南將軍、荊州牧,封成武侯。在荊州期間,劉表恩威並著,招誘有方,萬里肅清,群民悅服。又開經立學,愛民養士,從容自保。遠交袁紹,近結張綉,內納劉備,據地數千里,帶甲十餘萬,稱雄荊江,先殺江東孫堅,後又常抗曹操,是曹操強敵之咐圓爛一。然而劉表為人性多疑忌,好於坐談,立意自守,而無四方之志。
郭嘉 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人(今河南禹州市),本屬於東漢末年群雄袁紹麾下,後成為曹操麾下重要謀士,任司空軍祭酒,封洧陽亭侯,死後謚為貞侯。
董昭 董昭,原仕袁紹,多有功勞,因受讒言而離開,成為張楊的謀士,後隨張楊迎接漢獻帝,被拜為議郎。董昭建議曹操將漢獻帝遷往許昌,從此成為曹操的謀士,深受曹操信賴。後來,在董昭的建議下,曹操加九錫,成為魏公、魏王。曹丕、曹睿執政期間,董昭也多有謀劃,官至司徒。
程昱 三國時魏國名臣。本名程立,因夢中於泰山捧日,更名程昱。曾於東阿率領民眾抗擊黃巾。後從曹操於衡漏兗州,封壽張令。曹操征徐州時,程昱與荀彧留守後方,阻呂布、陳宮大軍,保住三城,因功受封為東平相,屯於范縣。昱常為曹操出謀獻策,漢獻帝定都許昌後,以程昱為尚書,後又為東中郎將,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宜。後文帝踐阼,程昱為圲尉,進封安卲侯。黃初元年逝世,壽八十,曹丕亦為之流涕,追贈車騎將軍,謚曰肅侯。
張綉 張綉,男,三國曹魏人。董卓部將張濟族侄,濟死領其眾,屯兵宛城(今河南南陽),與劉表合。後降曹操,中間一度叛走,曹操征袁紹時復降。拜揚武將軍。官渡一役力戰有功,遷破羌將軍。建安十二年(207年),從征烏桓,未至而死。
呂布 呂布(公元161年—公元198年),字奉先,五原(今內蒙古包頭市)人。東漢末期的著名武將。在民間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一說。(「[赤兔]」為呂布坐騎之名。)呂布因其驍勇善戰,但又勢利多變。在民間對他評價為"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和"三姓家奴"。
關羽 關羽(?-219年),約生於東漢桓帝年間,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縣人(今山西運城市),東漢末年(有人認為包含三國時期)劉備勢力的重要將領。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死後受民間推崇,又被歷代褒封,直至「武帝」,故也被稱為關聖帝君,簡稱關帝君、關帝。佛教界一般奉其為護法神之一,稱為伽藍菩薩。民間普遍認為關羽與劉備、張飛是結義兄弟,關羽排行第二,俗稱其為關公、關老爺、關二爺、關二哥等。
劉楨 劉楨(186-217),字公幹,東漢末東平國人。東漢著名文學家。魏文帝曹丕在《典論·論文》中稱劉「楨與孔融、陳琳、王粲、徐幹、阮禹、應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於千里,以此相報。」
馬鈞 馬鈞,字德衡,三國時期魏國扶風(今陝西省興平縣)人,生活在東漢末年這一時期。生卒年代不詳。他是我國古代的機械大師。他的不少發明創造對當時生產力的發展起了相當大的作用。因為他在傳動機械方面有很深的造詣,所以當時人們對他的評價很高,稱他為「天下之名巧」。馬鈞從小口吃,不善言談。但是他很喜歡思索,善於動腦,同時注重實踐,勤於動手,尤其喜歡鑽研機械方面的問題。馬鈞早年生活比較貧困,長時間住在鄉間,比較關心生產工具的改革,並且作出了突出貢獻。
馬騰 馬騰(?-211)字壽成,扶風茂陵(今陝西興平)人。漢末群雄之一。是後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三國蜀漢名將馬超的父親。原是西漢時代伏波將軍馬援後人,馬援傳到馬肅時,馬肅和姜女結婚,生下了兒子馬騰。一向以來,馬騰忠於漢室,早期曹操控制朝廷時,漢獻帝寫下了衣帶詔,約劉備、馬騰等人起兵討伐曹操。事件失敗後,馬騰回到西涼擁兵自重。後被曹操引誘入京殺害
張魯 張魯,漢寧太守。祖父陵,客蜀,創五斗米教。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魯復行之。劉璋殺魯母,因此結仇。劉備攻益州,璋請魯援之。魯遣馬超往之,超竟投備。後見太祖為魏王,魯欲自為漢寧王,為謀士閻圃勸免。後太祖討漢中,魯敗,眾勸其燒糧倉,魯以國家之物,不從,為太祖善。後降,為鎮南將軍 。
貂蟬 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一般認為,「貂蟬」並非本名,對其姓名無從考證。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其姓名與出生年月均不可考。貂蟬的事跡大多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歷史研究者對此人物的真實性存有爭議。
大喬 中國漢末三國時期的女性,系喬公之女、孫策之妻、孫權之嫂。傳說與其妹小喬均為絕世美女。在我國長篇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也曾登場。
曹昂 曹昂(?-197),字子修,沛國譙縣人曹操的長子,劉氏所生,但生母早亡是以由正室丁氏撫養大。聰明且性情謙和,為曹操所喜愛,二十歲時即舉孝廉。建安二年(197年)年隨曹操出征張綉,因張綉突然襲擊,曹昂為救曹操負責斷後,與大將典韋一同戰死於宛城。魏文帝黃初二年(221年),追封謚號豐悼公,黃初五年(224年)又進一步追封為豐悼王。太和三年(229年)年改謚號稱愍王。
曹洪 曹洪(169-232),字子廉,沛國譙縣人,是曹操的堂弟,三國時曹魏名將。曹洪伯父曹鼎為尚書令,曾任曹洪為蘄春長。隨曹操追襲董卓滎陽時,曹軍為董卓部將徐榮所敗,曹操失馬,曹洪捨命獻馬並救護曹操,使曹操免於厄難。後多隨軍征伐,討黃巾、張邈、呂布、袁紹,咸有功勞。曹丕即位時,封為衛將軍,遷驃騎將軍,進封野王侯,進邑千戶。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嗇,後獲罪將死,幸得卞太後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時,拜為後將軍,更封樂城侯,邑千戶,位特進,又復拜驃騎將軍。太和六年逝世,追謚曰恭侯。
皇甫謐 皇甫謐,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人。生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歲。提起皇甫謐,人們可能立刻想到他編撰的《針灸甲乙經》。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 、《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蔣琬 蔣琬(?~246年)東漢末年零陵郡人(今屬湖南永州零陵人),三國時蜀國大司馬。字公琰,少以才聞名於郡縣,隨劉備入蜀。劉備稱漢中王時為尚書郎.後主時,諸葛亮辟為東曹椽,舉茂才,遷參軍,又遷長史,加扶軍將軍。諸葛亮去世後,蔣琬以出類拔萃、神色自若使得眾望所歸,任尚書令一職,正式成為諸葛亮的繼承者。不久升職為大司馬。
呂曠 呂曠(生卒年不詳),與呂翔同是袁紹屬下,袁紹去世後,為袁尚守東平,後來投降曹操,並被封為列侯。在《三國演義》中,在曹操准備往南准備攻擊前,兩人跟著大將曹仁和將軍李典准備要攻擊劉備。但呂曠被趙雲刺下馬身亡,而呂翔也死於張飛矛下,可以算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呂曠籍貫東平袁尚麾下大將,呂翔之兄,袁紹死後追隨袁尚,後又投降袁譚,投降曹操後,封列侯。與呂翔一起進攻新野時,被勇將趙雲刺死。
荀悅 荀悅(148~209),中國東漢末期政論家,史學家。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幼時聰穎好學,家貧無書,閱讀時多用強記,過目不忘。12歲時便能講解《春秋》。漢靈帝時由於宦官專權,荀悅隱居不出。獻帝時,應曹操之召,任黃門侍郎,累遷至秘書監、侍中。侍講於獻帝左右,日夕談論,深為獻帝嘉許。獻帝以《漢書》文繁難懂,命荀悅用編年體改寫。乃依《左傳》體裁,寫成《漢紀》30篇,時人稱其「辭約事詳,論辨多美」。另著有《申鑒》5篇,抨擊讖緯符瑞,反對土地兼並,主張為政者要興農桑以養其性,審好惡以正其俗,宣文教以章其化,立武備以秉其威,明賞罰以統其法,表現了他的社會政治思想。還著有《崇德》、《正論》及諸論數十篇。
曹髦 曹髦(241-260),字彥士,譙(今安徽亳縣)人,魏文帝曹丕孫,初封高貴鄉公,魏嘉平六年(254年),司馬師廢曹芳,立之為帝,他是曹魏第四代皇帝。255年,曹髦隨司馬昭至揚州鎮壓諸葛誕的起義。260年,在加封司馬昭為晉公一事上,曹髦與司馬昭發生了沖突。曹髦也說出了「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句話。魏甘露六年(260年),髦率宿衛數百人攻司馬昭,反為昭所殺。
曹丕 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謚魏文帝,三國時期曹魏的開國皇帝。曹操的嫡長子,母親是宣皇後卞氏。他繼承了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迫使東漢王朝的末代皇帝禪讓,取而代之。
曹奐 曹奐,魏國皇帝。260-265年在位。字景明,譙人。武帝的孫子,燕王曹宇之子,封為常道鄉公。司馬昭於公元260年5月殺曹髦後,於同年6月甲寅日立他為帝,改年號為「景元」。曹奐在位期間,一切聽命於司馬昭,毫無權力。公元265年12月壬戌日,司馬昭(已死)子司馬炎稱帝,曹奐被廢黜,降封為陳留王,被逼遷往金墉城(今河南省洛陽市內)居住。魏國滅亡。不久,司馬炎又命令他遷居鄴城。公元302 年,曹奐病死於鄴城。曹奐死後謚號為元帝。史家還習慣稱他為常道鄉公。
曹叡 曹丕之子,小時候表現得很聰明,深受曹操喜愛。曹丕去世後,曹睿繼位為帝,開始表現得很勤勉,指揮曹真、司馬懿等人成功防禦了吳、蜀的多次攻伐。但自蜀相諸葛亮去世之後,蜀國一時沒有大規模的北伐行動,曹睿便放鬆下來,開始大修宮殿,消耗了大量人力,耽誤了農業,大臣多次勸諫也不能制止。後曹睿病危,原想用託孤於曹宇等親族,後又改變主意,讓曹爽、司馬懿同時輔政,為二人日後相爭埋下了禍根。能詩文,與曹操、曹丕並稱魏之「三祖」 ,文學成就不及操、丕。
劉禪 劉禪(shàn)(207-271),字公嗣,小名阿斗。即蜀漢後主,劉備的長子。三國時期蜀漢第二任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後蜀漢被曹魏所滅,劉禪投降曹魏,被封為安樂公。
司馬炎 晉武帝司馬炎(236年—290年),字安世,漢族。晉朝的開國君主,謚號武皇帝,廟號世祖。葬峻陽陵。
孫休 吳景帝孫休(235年-264年),字子烈,孫權第六子。三國東吳皇帝,在位六年。在位期間,頒布良制,嘉惠百姓,促進了東吳的繁榮。政治 吳國皇帝(258年--264年)
劉曄 劉曄是光武帝劉秀之子阜陵王劉延的後代,年少知名,人稱有佐世之才。經郭嘉推薦,為曹操效力。官拜魏國太中大夫。他對袁紹作戰時提出用發石車,擊退了敵人來自營樓的攻擊。
漢少帝 漢少帝弘農懷王劉辯(熹平五年-初平元年正月十二癸丑日,即西元176年-190年3月6日),中國漢朝皇帝(光熹元年四月十三戊午日-昭寧元年九月初一甲戌日,即西元189年5月15日—189年9月28日在位)。他是東漢王朝第十二或第十三位、亦即倒數第二位皇帝,是漢靈帝劉宏與皇後何氏的獨生兒子,也是靈帝在世時存活的諸皇子中年齡最大者,即為長子。
劉封 劉封(?—220年),字公仲,三國時期人物。原本是羅侯寇氏之子,後為長沙劉氏之甥。劉備至荊州後收其為養子。曾跟隨劉備入蜀,益州平定後為副軍中郎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派遣劉封率軍和孟達會合於上庸,上庸被攻佔後為副軍將軍。關羽圍樊城、襄陽時,曾要求劉封和孟達派兵援助,但被劉封和孟達拒絕,關羽戰敗後,劉備恨其不派兵救援,再加上劉封與孟達不和,孟達於是投降曹魏。孟達降魏後與夏侯尚和徐晃一起攻打劉封,曾寫信勸諫劉封,但不被劉封聽從。後上庸太守申耽和申儀背叛劉封,劉封被擊破後退走成都。劉封來到成都後,諸葛亮顧慮劉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劉備將其除掉,最後劉備將劉封賜死。有子劉林,為牙門將,咸熙元年(264年)被遷徙至河東。
糜芳 糜芳是糜竺之弟,跟隨劉備多年,曹操曾經上表他為彭城相,他辭官不受,繼續追隨劉備轉戰四方。後在關羽麾下任南郡太守,卻投靠孫權、背叛了關羽,導致身敗名裂。關羽也因為他的背叛而兵敗人亡。
馬謖 (公元190—228年),字幼常,襄樊宜城人,侍中馬良之弟。初以荊州從事跟隨劉備取蜀入川,曾任綿竹、成都令、越太守。蜀漢丞相諸葛亮用為參軍。他一生中最出名的事件是失守街亭,被斬。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諸葛亮向來對他倍加器重,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馬謖在當時蜀漢政權的同僚中是出類拔萃的佼佼者,連後來接替諸葛亮為丞相、被稱為蜀漢「四英」之一的蔣琬,也稱贊馬謖為「智計之士」。
水鏡先生 水鏡先生,本名司馬徽,字德操,東漢末年襄陽名士(又有人稱其為潁川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約生於公元174年,卒於208年。他素以知人、育人、薦才、克己而著稱於世。被世人稱為「人鑒」,俗稱「水鏡先生」。據史書三國志記載,龐德公稱諸葛亮為卧龍,龐統為鳳雛,司馬徽為水鏡(三國志·襄陽記),其中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鑒(三國志·蜀書·龐統傳),龐統十八歲時曾會見過司馬徽,劉備會見司馬徽時,司馬徽曾向其推薦諸葛亮和龐統。
夏侯淵 夏侯淵(生卒?—219),字妙才,[豫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是曹操手下大將,自曹操陳留起兵起,便跟隨征伐,歷任陳留、潁川太守。官渡之戰後,夏侯淵負責糧草補給,保證了曹操平定北方。而後夏侯淵又率兵四處征討叛亂,破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戰功卓著,又隨曹操平馬超,滅張魯,又破楊秋、劉雄、梁興、韓遂、宋建等,再立奇功。而後夏侯淵督張郃、徐晃等留守漢中,與前來取漢中的劉備大軍交戰,在定軍山為蜀將黃忠所襲,不幸戰死。
辛毗 辛毗,字:佐治。生卒:?——235。終屬:魏。籍貫:豫州穎川陽翟(今河南禹州)。官至:衛尉、潁鄉侯。謚曰:肅侯。子女:辛憲英、辛敞。兄弟:辛評。初,辛毗跟隨其兄事袁紹。公元204年,曹操攻下鄴城,上表推薦辛毗任議郎,後為丞相長史。公元220年,曹丕即皇帝位,以辛毗為侍中,賜爵關內侯,後賜廣平亭侯。魏明帝即位,封辛毗穎鄉侯,食邑三百戶,後為衛尉。公元234年,諸葛亮屯兵渭南,司馬懿上表魏明帝。魏明帝任辛毗為大將軍軍師,加使持節號。諸葛亮病逝後,辛毗返回,仍任衛尉。不久,逝世,謚肅侯。

⑥ 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哪四位

四大美女是指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

西施,名夷光,春秋末期農歷六月廿四日(陽歷7月19日)出生於越國諸暨薴蘿村,薴蘿有東西二村,夷光居西村,故名西施。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首,又稱西子,天生麗質。

王昭君於公元前52 年出生於南郡秭歸縣寶坪村(今湖北省興山縣昭君村)。其父王穰老來得女,視為掌上明珠,兄嫂也對其寵愛有加。王昭君天生麗質,聰慧異常,琴棋書畫,無所不精,「娥眉絕世不可尋,能使花羞在上林」。

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

楊玉環(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號太真,蒲州永樂人(今山西永濟),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楊氏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

(6)老外聽中國的四大美女擴展閱讀:

西施有「沉魚」之貌,西施是個浣紗的女子,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過人。她在河邊浣紗時,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顯得更加美麗。相傳西施在溪邊浣紗時,水中的魚兒覺得西施太美麗了,都自行慚愧地沉到水底不敢出來。

「閉月」是貂蟬的代稱。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女兒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⑦ 中國的四大美女和四大美男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男

潘安
晉代人。其人「姿容既好,神情甚佳。」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潘安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上街。有的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蘋果投擲他。於是,民間就有了「果擲潘安」的傳說。
曹植
三國時期魏武帝曹操之子。他生得「神清骨秀」,氣宇軒昂,而且「性慧敏,善文章」。被後世廣為傳誦,堪稱才貌雙全。
沈約
南北朝梁代人。南唐後主、著名詞人李煜詞中有「沈腰潘鬢消磨」一句,指的便是沈約。後來明代詩人夏完淳也有「酒杯千古思陶令,腰帶三圍思沈郎」的詩句,這個細腰男子指的也是沈約。
衛玠
西晉人。生的「花一般嬌,粉一般嫩」,他常坐在白羊車上在洛陽街上遊玩。遠遠望去,酒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為「璧人」。一年他到下都城遊玩,不料被無數的艷麗女子圍觀,使他一連幾天都得不到好好休息。這個體質孱弱的美少年終於累極而病,一病而亡。《世說新語》中就有「看殺衛芥」的故事。

⑧ 古代的四大美女很有名,他們分別是哪4位

四大美女有「沉魚落雁,閉月羞花」的美譽,主要是四個歷史典故流傳而來。她們分別是:西施浣紗指沉魚、昭君出塞指落雁、貂蟬拜月指閉月、貴妃醉酒指羞花。西施,本名施夷光 ,越國美女,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 ,是個標準的浙江美女。自幼隨母浣紗江邊,西施為國獻身,去吳國以美色迷惑夫差。應該說,她的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吳王夫差見到西施,沉醉在她溫柔鄉里,對她極盡寵愛。

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施夷光世居越國薴蘿。

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時的故事;「落雁」,指的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

⑨ 真正的四大美女是誰啊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 西施 趙飛燕 馮小憐 楊貴妃

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了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那時心裡很天真的想「中國古代兩千多年來獨獨選出這四個人,想來她們都是美到了極點。」後來才清楚,這四個人里有兩個是不大夠格排列進去的。一是貂蟬,二是昭君。

眾明星無厘頭私生活秀 海岩:盛世的風花雪月

蔡依林瘦身策略 蔣經國的女兒是大美人

中式婆媳大戰:雙面膠 小姐們的生活紀實:罪
惡搞言情:狩獵美男 朱力亞:艾滋女生日記
痞子王子(3)終結版 郭敬明:島6·澤塔

正史上就根本沒有記載有貂蟬此人,唯一有點幻影的就是《呂布傳》中的這么一句話「卓常使布守中閣,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連本人的存在都是問題,更別談容貌了。

王昭君的容貌是很美麗,但若列到四大美女之中,就很成問題了。史書上也只是說王昭君臨走前, h元帝看到昭君又美又大方,很後悔。但如果昭君果然是傾國傾城的貌,元帝完全可以留下她來,當時呼韓邪單於是誠惶誠恐的主動來朝漢尋求漢王朝支持的。就算是處於西漢初的弱勢,皇帝也可以留得下她來。僅憑一句「美麗大方」就將昭君列入古代四大美女之,不夠格。主要還是因為昭君出塞這件事的本身意義重大,是漢匈歷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而且昭君本人的才幹對後來的和平也起了很大作用。

那麼誰來填補貂蟬與昭君的這兩個空白呢?從美麗與名聲來講,那恐怕得數漢成帝時的趙飛燕和南北朝時的北齊的馮小憐了。

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與楊貴妃並稱「燕瘦環肥」,趙飛燕不僅容貌艷麗,而且身材窈窕,體態極其輕盈,舉步翩然若飛,相傳能作掌上舞。飛燕本是陽阿公主家的一歌女,偶被成帝看到,馬上將她帶回宮中,先封為婕妤,然後又把許皇後打入冷宮,把飛燕封為皇後。成帝專寵飛燕,夜夜宿於飛燕的未央m中,以至最終亡於飛燕的床上。

馮小憐是南北朝時代北齊後主高緯的貴妃,高緯是個標準的紈絝子弟,好色之徒,但自得了馮小憐之後就一時一刻也離不開她了。連上朝與大臣議事時也要把馮小憐抱在膝上。周軍攻打北齊時,高緯居然說:「只要馮小憐無恙,戰敗又有何妨!」高緯滅國後,向周武帝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乞還馮小憐」。高瑋被殺後馮小憐被賜於了周武帝的弟弟代王宇文達。宇文達見而奇寵,原來的代王妃李氏被小憐擠兌得差點活不下去。(厲害,厲害)

未久宇文達被楊堅所殺,楊堅把馮小憐賜給宇文達正妃李氏的哥哥李詢。這時馮小憐已被認為是不祥之兆,受盡屈辱後被迫自殺。

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 西施 趙飛燕 馮小憐 楊貴妃

評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只是評社會的上層女子,當然不會從妓女中去選。但是妓女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龐大群體,而且也是唯一能夠獲得高文化的女子群體。清白人家的漂亮女孩會被選入皇宮或進入上層社會,但有許許多多的窮的活不下去的人家的漂亮女孩子有很多從小就被家人送到了青樓風塵中。

宋朝的李師師才貌名滿京城,當時的無論達官貴人還是風流名士均拜倒在了她的裙下,就連趙官家也被她深深的迷住了,隔三差五齣來幽會,概嘆說後宮佳麗三千人沒有一個比的上李師師的。還有諸如蘇小小,董小宛等等名妓,她們都是擁有傾城傾國的容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