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太空四大美女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太空四大美女

發布時間: 2023-05-28 20:17:09

『壹』 名人手不釋卷的故事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旦納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備逗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蘇廷吹火讀書。「少不得父意,常與僕夫雜處,而好學不倦。每欲讀書,總無燈燭,嘗於馬廄中,借火照書誦焉,其苦如此。」

常林帶經耕鋤。漢末常林,「性好學,帶經耕鋤。其妻常自饋餉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如賓。」

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董仲舒三年不窺園。董仲舒專心攻讀,孜孜不倦。他的書房後雖然有一個花園,但他專心致志讀書學習,三年時間沒有進園觀賞一眼,董仲舒如此專心致志地鑽研學問,使他成為仿遲賣西漢著名的思想家。

管寧割席分坐。漢時,管寧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兩人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觀看,羨慕不已。管寧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寧其後終於事業有成!

匡衡鑿壁偷光。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車胤囊螢夜讀。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以夜繼日焉。」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

陳平忍辱苦讀書。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唐伯虎潛心學畫。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屈原洞中苦讀。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范仲淹斷齏劃粥。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司馬光警枕勵志。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玄奘苦學佛法。玄獎是唐代一位高僧,為了求取佛經原文,玄奘從貞觀三年八月離開長安,萬里跋涉,西行取經,終於到達印度,歷時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記》,為佛教和人類進步、世界文明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岳飛學藝。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厲歸真學畫虎。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李晟練成神箭手。李晟的父親是一員威武的大將,李晟希望長大成為父親一樣的人。可是,父親卻總是說他年紀小,不能習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學習射箭,終於練成了百發百中的神箭手,讓父親刮目相看。

陸游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游他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劉勰佛殿借讀。夜深了,佛殿里忽然傳來朗朗的讀書聲。小和尚們嚇壞了,以為裡面有鬼,立刻報告給老和尚。於是,老和尚帶領小和尚捉鬼,沒想到「鬼」原來是一個叫劉勰窮孩子,他在借佛燈讀書呢。劉勰經過刻苦學習,終於成了偉大的文學家。

閻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據學家閻若璩小時候是個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負,在母親和老師的鼓勵下,閻若璩憑著勤能補拙的精神,刻苦讀書,付出別人幾倍的努力,趕上了正常的同學,此後,閻若璩仍舊憑著這股好學肯吃苦的精神,成為了著名的學者。

顧炎武讀破萬卷書。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顧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點奪走了他的生命。雖然他體弱多病,但是在母親的教導和鼓勵下,顧炎武勤奮苦讀,以過人的毅力手抄《資治通鑒》,終於成為一代大學者。

歐陽修借閱典籍。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自幼天資過人,但是由於家境貧寒,家裡無錢買紙買筆,歐陽修的母親鄭氏為了讓兒子習文練字,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辦法,用荻草代替毛筆教小歐陽修寫字。歐陽修勤奮刻苦,練成了一手好字,成為遠近聞名的神童,而這種刻苦精神也影響了他的小夥伴李堯輔,將李堯輔帶上好學之路。

蒲松齡草亭路問。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在路邊搭建茅草涼亭,記錄過路行人所講的故事,經過幾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廢寢忘食的創作,終於完成了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劃時代的輝煌巨著《聊齋志異》。

賈逵隔籬偷學。賈逵,字景伯,出生於公元30年,東漢人,是有名的經學家、天文學家。他是西漢名家賈誼的九世孫。父親賈徽也是一個大學問家。賈逵深受家庭的影響,從小聰慧過人。為了能夠讀書,賈逵小時候隔著竹籬笆,偷聽老師講課的故事。

孟柯改過勤學。孟子是戰國時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

但是,孟子並非是一個天生就有學問的人,他幼年的時候非常貪玩,不喜歡讀書。後來,孟母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還剪斷布匹開導他。終於,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須努力勤奮的道理。

宋濂冒雪訪師。明朝著名散文家、學者宋濂自幼好學,不僅學識淵博,而且寫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贊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宋濂很愛讀書,遇到不明白的地方總要刨根問底。這次,宋濂為了搞清楚一個問題,冒雪行走數十里,去請教已經不收學生的夢吉老師,但老師並不在家。宋濂並不氣餒,而是在幾天後再次拜訪老師,但老師並沒有接見他。因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凍得夠嗆,宋濂的腳趾都被凍傷了。當宋濂第三次獨自拜訪的時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當宋濂幾乎暈倒在老師家門口的時候,老師被他的誠心所感動,耐心解答了宋濂的問題。後來,宋濂為了求得更多的學問,不畏艱辛困苦,拜訪了很多老師,最終成為了聞名遐邇的散文家!

陶弘景菜園求學。古代的時候,對自然界產生很多誤區,人們相信螺贏是將螟蛉變成自己的兒子這個荒唐的傳說,還把領來的兒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對此表示懷疑。他在村邊的菜園子里找到一窩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會神地整天觀察。陶弘景發覺它們有雄也有雌,經過許多天細致的觀察,陶弘景終於揭穿了蜾蠃銜螟蛉的秘密:原來蜾蠃也有自己的後代,螟蛉是被銜到窩里給幼蟲當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義子」這回事!從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親自觀察,絕不能人雲亦雲。

『貳』 姓楊的祖先是誰

楊姓起源
楊姓起源主要有三:
一、出自姬姓
是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黃帝的直系後裔,因此,楊姓的起源,要從黃帝說起。
1世,黃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為諸侯(有熊國君)。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有孕,24個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於有熊,故號為有熊氏。長於姬水,故又以姬為姓。納4妃,生25子。元妃西陵氏之女,曰螺祖,生昌意、玄囂、龍苗;二妃方累氏,又名白節,生休及清;三妃彤魚氏,生妃及夷彭;四妃曰嫫母,貌惡而德充,生蒼林、萬陽。其眾妾之子 16人而已;已得姓者14人,為12姓。八月既望,帝在位百年崩,葬橋山,年110歲,傳子玄囂。
2世,玄囂:名摯,黃帝次子。母螺祖,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清江水,邑於窮桑,故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壽100歲,葬於雲陽,故後世又曰雲陽氏。生子曰嬌極。傳位於兄昌意之子高陽,是為顓頊。
3世,嬌極:玄囂子,未繼位。生子麥嗣位,是為帝嚳。
4世,帝嚳:嬌極子,名(俊-亻)。生而祥靈,年15,佐顓頊帝受封於辛。年30,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天子。以其肇於帝,故號高辛氏,都於亳。帝四妃:元妃有邵氏女,曰姜(女原),與帝禮祀上帝而生稷;陳鋒氏女曰慶都,有赤龍之祥,孕14月,而生堯於丹陵;有娥氏女曰簡狄,祈於高襟,有飛燕之祥而生契;娥訾氏女曰常儀,生子摯。帝嚳在位70年崩,年105歲,葬於頓丘。子摯嗣立。
5世,後稷:名棄,母有邵氏女,曰姜螈,為帝嚳元妃。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辟而不踐;徙置平林,適會山林
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螈以為神,遂收養長之。因初欲棄之未果,因名為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戲好種樹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穡焉。民皆則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有功封於邵,號曰後稷,別姓姬氏。後稷卒,子檠璽立。
6世,檠璽:後稷子,襲父職,務稼穡。
7世,叔望:檠璽子,襲父職,務稼穡。
8世,不窟:叔望子,當夏太康政衰失國,不窟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西北戎狄間。生子曰鞠。
9世,鞠:不窟子。生子曰公劉。
10世,公劉:鞠子,雖在戎狄間,復修後稷之業。咸清甲子,自土沮漆渡渭,遷國於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公劉卒,子慶節立。
25世,古公直父:公叔祖子。復修後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因熏鬻、戎狄攻擾,遂去豳渡漆沮,逾梁山,止於岐山之下。豳人舉國扶老攜幼,盡歸古公於歧下。及其傍國,聞古公賢,亦多歸之。古公有長子曰泰伯,次日虞仲;其妃太姜,生少子季歷。季歷娶太任,皆賢婦人。太任生子昌,有聖瑞。古公曰:「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長子泰伯、次子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昌,二人乃亡如荊蠻,文身斷發,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王季。
26世,季歷:古公三子,修古公遺道,篤於仁義,諸侯順之。王季卒,葬鄂縣之南山,壽98歲。子昌立,是為西伯文王。
27世,文王昌:季歷子,母曰太任。太任之性,誠一端莊,維德之行。及其娠,目不視惡色,耳不聽淫聲,口不出傲言,而生文王。王生而聖瑞。及長,受殷紂命,為諸侯領袖,得專征伐,稱西伯。遵後稷、公劉之業,則古公、王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賢下士,以此士多歸之,諸侯響之,天下三分有其二。以服事,即位50年,被囚羨里,後6年自歧下,遷都於豐邑,7年而崩,壽97歲,謚為文王。葬雍州萬年縣西南28里畢原上(今陝西省咸陽西北18里處,有周文王陵)。太子發立,是為武王。
28世,武王發:文王太子。商紂五十三年(前1122年),西伯(文王)崩,太子發繼位,以太公望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爽、畢公高之徒皆左右。武王率修文王緒業。時紂王無道,武王以姜尚為師,遂率戎車300乘,虎賁3000人,甲士45000人,以東伐紂。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師畢渡孟津,諸侯咸會,陳師牧野。商紂聞武王來,亦發兵70萬人拒武王。武王使帥尚父與百夫致師。以太公卒,馳於紂師,紂師雖眾,皆無戰心。武王亟人,紂師皆倒兵,不戰以歸,武王馳之,紂兵皆岸畔。紂走,登鹿台自焚而死。於是諸侯尊武王為天子。十有九年十月,王有疾,後崩,壽93歲。葬雍州萬年縣西南28里畢原上。太子誦立,是為成王。

源於西周唐叔虞次子楊杼

周滅唐(其地約在今山西翼城西)後,周成王把唐地封給他的弟弟唐叔 (唐叔,姬姓,名虞,字子平),並賞給他懷姓九宗。唐叔的兒子燮繼位後,改唐國為晉國,這樣唐叔就成周代晉國的始祖。晉武公(唐叔虞十一世孫)時封次子於楊,稱楊侯,是為楊姓人的受姓始祖。其世系為:

1世,楊杼(姬杼):周武王姬發之孫,唐叔虞之次子,晉侯燮父之弟。海南《楊氏宗譜》稱其又名平杼,並尊其為楊姓開派之始祖,生於周成王二十年丙辰(前1085年)七月十一日子時 (均為夏歷,下同)。周康王六年戊辰封楊侯,食采於楊國,始以楊為姓。卒於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四月初八日丑時,壽85歲,謚忠廉。葬於弘農西門外金龜形,乾山巽向。

配姒氏,生於周成王二十五年辛酉(前1080年)二月初二日亥時,(卒年不詳)誥封貞靜夫人。葬同夫山。生二子:伯沃、仲沃。仲沃,官拜中卿大夫,配政氏,生子唐。

2世,楊伯沃:生於周康王二十三年丙申(前1045年)三

月初三日子時,襲楊侯。卒於周孝王元年丁卯(前953年)五月十四日,壽92歲,謚勤簡。葬山東武昌府東門外螃蟹形,甲山庚向。

配胥氏,生於周康王二十六年己亥(前1042年)六月初六日卯時,壽89歲,誥封專肅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庚。

3世,楊庚:生於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四月二十日丑時,卒於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54年)十月十六日卯時,壽68歲,謚閔惠。葬山東城南門外虎形,寅山申向。

配賁氏,生於周穆王元年戊午(前1022年)六月十一日卯時,卒於前953年四月初八日酉時,壽76歲。葬同夫山。生子三:文、宜、亭。直,為邑宰,配郗(胥)氏,生子五:元始、元發、重邑、應春(青)、常五;亭,官中都宰,配胥氏,生子三:統伯(阮伯)、耀高(叔蒿)、謂明。

4世,楊文:生於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正月初八日酉時,襲楊侯,卒於周夷王二十年丙午(前913年)正月十六日戌時,壽86歲,謚清勤。葬山東城南門外虎形,同父處。

配山氏,生於周穆王二十三年庚辰(前999年)三月初十日子時,卒於周孝王二十三年己丑(前930年)二月初二日亥時,壽69歲,謚端莊夫人。葬山東武昌府東門外螃蟹形,甲山庚向,生子昭成。

5世,楊昭成:生於周恭王元年甲辰(前974年)七月初十日子時,襲楊侯,卒於周夷王二十一年丁巳(前901年)六月初十日卯時,壽73歲,謚密察。葬山東武昌府東門外同母處。

配宣氏,生於周恭王七年乙巳(前967年)五月十一日寅時,卒於周夷王三十四年庚午(前882年)四月二十五日丑時,壽85歲,謚敬德夫人。葬同夫山。生子四:辛、康、京、襄。辛,配向氏,生子六:冉、沈(游)、杭(慨)、載(栽)、騫、顏;京,配萬氏,生子二:羨明、羨光;襄,官太傅,配華氏,誥封紫閣夫人,生子四:豐、禮、鰲、魯。

6世,楊康:生於周懿王十一年乙丑(前946年)九月十四日午時,官周王朝卿士大臣。卒於周夷王三十三年己巳(前 882年)十二月二十日未時,壽64歲,謚威烈。葬古塘坳牛形,庚山甲向。

配柳氏,生於周懿王五年己未(前952年)六月初十日亥時,,卒於周夷王三十六年壬申(前889年)正月二十日戌時,壽 73歲,封慈德夫人。葬同夫山。嗣祀子紹甲。

源於西周宣王少子尚父說

西周的王位由武王數傳至宣王時,已是西周末年,國力已經大不如前。宣王有位小兒子,名尚父,因在宣王時未能獲得封爵,直到周幽王時才被封於楊,為侯爵,所以史書也稱他為楊侯,建立楊國,後為晉國兼並,原楊國侯族子孫從封邑命姓為楊氏。

源於春秋晉太傅楊(月八十)說

伯僑生文,文生突,食邑於羊舌,為羊舌大夫,這就成為後世的羊舌氏。羊舌轄有銅(革是)、楊氏、平陽三邑。突生職,職生赤,(月八十)、鮒、虎、季夙。其中第二子(月八十),字叔向,又稱叔(月八十),是晉平公時的著名政治家,官居太傅之職,因戴晉有功,被分封於楊氏邑(今山西洪洞東南),其子伯石,字食我,以邑為氏,稱楊氏。

公元前514年,晉滅強宗祁氏,羊舌氏,食我有子逃於華山仙谷,遂居華陰(今屬陝西),稱為楊氏。其後開基各地,成為楊氏繁衍發展的主流,史稱楊氏正宗。是為山西楊氏。又據《廣韻》、 《通志·氏族略》所載,周宣王少子尚父封於楊(今山西省洪洞縣東南一帶),號曰楊侯,後並於晉,因為氏。

二、賜姓轉姓

1.因功賜姓

因為建樹功勛而被統治者賜予大姓,以使其門庭生輝,光宗耀祖,是賜姓中最基本的類型。

隋代楊義臣。楊義臣本姓尉遲氏,尉遲氏屬西部鮮卑,為北魏勛臣八姓之一。義臣之父尉遲崇,北周時為定州總管,隋初隨行軍總管達奚長儒與突厥交戰,力戰而死。當時義臣年幼,養於宮中,數年後奉詔宿衛宮掖。由於常在隋文帝楊堅左右,不免引起隋文帝對尉遲崇功業的追憶,於是下詔:「義臣可賜姓楊氏,賜錢三萬貫,酒三十斛,米麥各百斛,編之屬籍,為皇從孫。」不僅賜予皇室姓氏,還確定了義臣在皇族的輩份,這在受賜姓者中,可謂極受恩遇。

2.從其養主

最普遍的現象,是他姓之人因為養父或主人姓楊而轉從其姓。

西晉時候,活躍在武都仇池(今甘肅成縣西北)一帶的氏族首領百頃氐王楊飛龍,有外甥令狐茂搜,茂搜為飛龍養子,遂從其養主轉姓楊氏。後來楊茂搜繼飛龍為氐族首領,被晉愍帝封為驃騎將軍。

從其養主現象最頻繁的時期,為唐末五代。唐代自「安史之亂」後,方鎮勢力不斷膨脹,一些方鎮逐漸成為與中央相抗衡的獨立王國。或出於政治野心,或為了自保其土,藩帥紛紛招兵買馬,一些兇悍勇猛之徒,成為藩帥的義兒假子,轉從養主之姓。宮中宦官為擴展自己的勢力,也紛紛養他人為己子。從其養主而轉姓的風氣,一時大盛。

唐代楊思(日助),本姓蘇,因為楊家養子,遂從養父姓楊。楊思(日助)是唐玄宗時期人,從史籍看,那時這種轉姓現象尚不很多。以後情況就大不同了。楊復光,本姓喬,少時養於內侍楊玄價家,遂轉姓楊。唐僖宗時,楊復光因鎮壓王仙芝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弘農

郡公,而弘農(治今河南靈寶北)正是楊姓最顯赫的郡望。楊守亮,本姓訾名亮,楊復光平定江西黃巢起義軍時,得訾亮,養為假子,轉姓楊,改名守亮。楊復恭,本姓林,因系宦官楊玄翼養子,遂轉姓楊。楊復恭在唐僖宗時任左神策軍中尉,後來定策立唐昭宗,權傾一時。

3.改姓

在中國革命史上,屢有這樣的情形,革命者為了工作需要,轉改姓名,以後原姓不再起用,所轉之姓一直使用下去。

中共黨員楊靖遠,滿族人,原姓趙。1938年,任冀魯邊區抗日武裝部隊副司令員。次年元月,被偽保安司令孫仲文殺害。

中共黨員楊林,朝鮮平安北道人,原姓金名勛。1936年任紅15軍團75師參謀長,在率先鋒營強渡黃河的戰斗中負重傷犧牲。

抗日名將楊靖宇將軍,原姓馬名尚德。

4.回歸舊姓

有的楊姓成員因為特殊的原因,改了姓,後來又改回楊姓。如楊老令公——楊業身上。楊業本名崇貴,後避北漢世祖劉崇名諱,改名重貴。楊重貴少年時投身劉崇,劉崇賜其姓劉,改名繼業。劉崇之子劉承鈞有養子劉繼恩、劉繼元、劉繼忠,楊重貴賜姓名為劉繼業,可能是因為劉崇長子劉(斌貝)早死無後,遂以楊重貴為劉繼業而為其後嗣。宋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統兵攻北漢,圍太原,北漢主劉繼元降宋,而劉繼業猶據城苦戰。宋太宗喜其忠勇,喻劉繼元招降繼業。於是繼業歸宋,復姓楊氏,只名業。」楊業歸宋復姓。

貴州台江巫腳鄉的苗族楊姓。過去,有一戶姓楊的遷到翁慕溝居住,由於那裡是歐姓聚居區,這位楊姓苗民不久也改姓歐,以便同歐姓村民親密相處。後來他的兄弟又恢復楊姓。解放後,他的兒子也改姓楊。

三、少數民族楊姓

白族楊氏 楊氏一直是白族中的主要姓氏,人口最多,唐代楊氏曾成為白族中的第一大姓。楊干貞,五代十國時大義寧國君主,白族,雲南賓州人.先世為南詔權貴,大長和國時為劍川節度使,後為大天興國權臣,1927年滅大天興國,自立為主,改國號為大義寧國.因為暴虐,被殺,在位8年。元代以後,楊氏仍為白族大姓。楊鼐,白族,雲南大理太和縣(今雲南大理市)人。明弘治二年(土489年)舉人,任黃州府(治在今湖北黃岡縣)通判,退休後居家四十餘年,閉門讀書,鄉人都稱他為長者。今天的雲南喜洲地區是楊氏的聚居地。

滿族楊氏 滿族楊氏的祖先多為漢人。居住在吉林市的楊氏,祖先就居住在雲南貴州,後遷居山東登州。康熙年間遷居吉林,耕種官田,因為能提前交納5年的額糧,被批准入漢軍鑲黃旗,成為滿人。這支楊氏自始祖楊榮至今已傳十四世。

納西族楊氏 楊昌,清代納西族散文家,雲南麗江大研里人。喜慶十二年(1807年)舉人,任湖北天門等縣知縣,疏導江流和修築大堤很有政績。他的散文非常出眾,著有《四下可齋》集。他還寫有許多游記、雜記等,內容包括政治、軍事、經濟等,深得士林嘆服。他有大約三十篇文章被收入雲南叢書《滇文叢錄》《麗郡文征》等集中。楊元之,清代納西族詩人,雲南麗江大研里人。祖父楊本程,道光十四年(土834年)中順天鄉試舉人,任刑部主事。楊元之以善寫漢、納兩讀的詩出名。

苗族楊氏 楊再成,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人。大約於元皇慶元年 (1313年)在城步建立儒林書院,對傳播漢族文化、教育苗民子弟起過重大作用。楊洪,苗族,六合人,明朝將領。父親楊(王景),楊洪初從明成祖北征,機警敏捷,以勇著稱。正統三年(1438年)任都指揮同知,正統九年,擊敗兀良哈部,升任左都督,宣府總兵官,景泰二年(1451年)任鎮朔大將軍。

回族楊氏 楊應奎,明代詩人、書法家,回族,山東益都人,正德年間進士。此外在侗族、朝鮮族、蒙古族中也有楊氏。

楊姓遷徙史

楊姓的發源地,是在今山西省境內,後為晉所滅,其子孫因避亂,遠在春秋戰國(前770—前221年)時期就有個別楊姓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省境內,散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

至秦漢之際,有的遷居河內,有的遷居馮翊 (今陝西大荔)。楊姓為晉所滅後,便向西發展繁衍,其先遷入陝西,後遷入山西省汾水中游的霍縣一帶,而後繁衍至今河南境。

至漢時楊姓已廣泛分布於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楊姓入川也於此時,多由湖北、陝西遷去。早在春秋戰國之時,已有楊氏族人遷入江漢地區(今湖北潛江一帶),後因楚國勢力不斷加強,迫使他們再向東南遷至江西。與此同時,又有楊氏族人自山西遷至江蘇和安徽,散布於長江中下游地區。

晉、唐這一時期,是楊姓在南北方繁衍的重要時期,由於西晉末年「永嘉之亂」和唐玄宗時的「安史之亂」,及宋代的「靖康之亂」,中原社會動盪,許多楊姓子孫為了避亂,大舉南遷,其中以福建為遷播中心。隋唐後便逐步向今河北、山東、內蒙、安徽、湖南、浙東、福建、廣東、四川、貴州雲南、廣西等地發展。

至宋代起,楊姓已廣布江南廣大地區。南宋初有大商人楊垢,隨康王南渡,自河南定居寶山白沙,「潛心經商,誠一無偽,商民共信,聚集成市」。宋末,楊榮從上虞遷至上海;另支楊氏,與鍾王李三姓被流配到奉賢濱海地區;元代,渤海濱州人楊乘、嘉靖進士楊道亨的先人,相繼自杭州和河南遷入青浦;元末,錢塘楊璃遷南匯下沙;著名詩人諸暨楊維楨避亂華亭天馬山。

明代洪武初年,人們稱之為「洪武落業」。據志書記載,在元末明初朱洪武「血洗湖南」的戰爭中,湖南土著居民遭受了空前浩劫,特別是長沙、岳陽、常德、益陽、湘潭等地區成為一片廢墟。朱元璋建國後,為了復甦湖南,採取了「江西填湖廣」的政策,因而大批的江西(包括浙江)楊姓宗族,遷往湖廣地區。

總之,楊姓族人在隋唐以前,除集中於今河南、陝西、山西三省外,還有以甘肅天水為中心的一線,以湖南、江西為中心的一線,直至遍及全國各地。

台灣楊氏

台灣台南佳里楊氏

台南,即今台南市,是台灣省西南部的歷史名城,1661至 1886年間為台灣政治、經濟中心。市裡有鄭成功祠,為著名古跡。隨鄭成功人台的楊文科就落籍在台南佳里,成為望族。其後有楊文魁,字子偉,號逸齊,奉天人。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以都督僉事調任台灣鎮總兵,到任即分布營訊,講求軍務,又立義塾,延聘內地名儒為師,設置學田資膏火,因之大陸去台灣者甚多,對開發台灣起了極大的作用。有一次藍理入朝,康熙問台灣總兵如何?藍理對曰:「練兵馬,興學校,潔己奉公,兵民相安無事。自己每日所食惟腐萊。」第二天康熙對薦舉文魁的巴泰說:「楊文魁身為封疆大臣,惟食腐萊,可謂廉矣!」當時藍理奏言台灣實行兵屯,文魁亦疏言以為不可,謂台灣之田皆為民業,若奪為兵田萬不可以,況兵皆由內地調來,父母妻子隔洋相望,誰肯舉家渡海以事屯田乎?康熙從其言,兵民皆喜。及舉軍政,被劾者皆無怨言,而所拔將弁,多至鎮帥,皆有聲。故兵民念其德,繪像立祠以祀之。

台灣台北半線楊氏

康熙三年(1664年),人居台北的楊志申,字燕夫,祖籍福建。為拓建學宮,其父墓另擇穴於魁年山麓,平坦如掌,約2.3畝,邑人說此地為「金盤搖珠」。墓畢後有人告之曰:「您素行孝義,子孫必昌,但您當遠徙,十年之後可致巨富。」正是那個時候,半線初啟,草萊未墾,志申遂往之,居於柴坑子庄,貨番田而耕之,督率諸弟(有六兄弟,志申居二),盡力農耕,數年家漸富,闢田亦愈廣。遂鑿二八圳,引貓羅之水灌溉,潤田數百甲,歲人谷萬石。又鑿福馬及深圳,因之線東西兩堡之田,皆為楊氏所有。又以餘力開墾淡水、佳臘埔及金包里,歲亦人谷數千石,家畜亦多,佃農數千人,鋤耕並進,半線景象是以日興。雍正元年(1723年),台北建縣治,志申移居東門街。他好行慈善事業,睦宗族,恤鄉里,治橋梁,捐學田,邑人莫不稱頌之。塋墓於彰化,後循眾議,祀台邑孝悌祠。以長子振文,追封為中憲大夫。楊振文能識大體,人郡庠,捐資為知府銜,賞戴花翎。孫楊應選,亦有盛名。

台灣台中楊氏

台中縣楊氏的開基祖為楊璉,字至器,號華堂。祖居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金門金沙鎮官澳村下八巷。兄弟兩人,至器居第二,其父楊鴻畔之嫡出。自幼抱有大志,嘉慶年間渡台。初時,身中僅有18銅錢,人地生疏,舉目無親,不得已挑水度日,後改作廚司。每日克勤克儉,兼作生理,漸有積蓄,即開辦船頭行,即現時所稱貿易商。他與內地各行店交接生理,店號楊合順。其從商不但信用可靠,兼對貧民甚多援助,對政府亦多貢獻,數十年間置田園數千甲,發大財。當時娶一妻兩妾,育8個兒子,即現時8祧房親,享年63歲。其次子潤卿,進秀才及廩生;三子連卿,進秀才及廩生,至考中恩科進士,由吏部任官福建儒學正堂;五子瑤卿,日人時代為參事。其餘各房子孫,皆勤儉,繼續購有田園數百甲,亦皆昌盛。

台灣台中沙鹿鎮楊氏

沙鹿鎮人楊清欽,生於1934年2月23日。幼承庭訓,受父親經商影響。長大後,和昆仲合開味精廠,由小而大,逐漸擴大到今日的味丹集團,員工近5000人,工廠動力達3萬匹馬力,關系企業計20餘家。

香港八閩弘農楊氏

孫中山先生的兩名親密戰友民主革命先驅楊衢雲和「四寇堂主人」楊鶴齡 (「四寇」指孫中山、陳少白、尤列和楊鶴齡)都是生活在香港的民族精英。在1997年,香港勝利回歸的前夜,以寓居香港的福建各地楊氏為主體自願結合而成的民間群眾團體——香港八閩弘農楊氏宗親聯合會成立了,並推選產生了第一屆理事會。現任會長楊金溪,副會長楊友誼、楊慈意,理事長楊丕漢, 秘書長楊思敬。聯合會的主要宗旨為:弘揚中華文化,光大楊氏正誼明道、廉潔奉公、清白傳家等倫理道德規范;並肩負聯絡宗誼,增強民族凝聚力,互助互濟,加強經濟合作,促進閩港文化經貿交流,以及扶危濟困,舉辦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等任務。建會初期,就有會員500多名,包含個人會員與團體會員兩種。

移居海外

楊姓向海外比較大范圍的移民,是在元末以後,尤其是在明代鄭和下西洋以後,這是中國南部特別是福建、浙江、廣東等省的楊姓人向海外遷移的發軔時期。主要是為了避免天災人禍而向海外謀生的。移居的主要地區是在今天東南亞一帶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斯里蘭卡、孟加拉、越南、寮國、柬埔寨等國家。

在鴉片戰爭以後直到 20世紀初葉,或因政治避難,或為追求西方科技,或為尋找革命真理,楊姓人遷居的主要地區則面向西方歐美一帶,這也是楊姓人飄洋過海的第二個重要時期。

馬來西亞沙巴州楊氏

這是楊姓人足跡踏遍東南亞的第一步。據史料記載,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的浙江紹興人楊雲川,曾隨軍渡海去北婆羅洲,即今馬來西亞沙巴州。雲川在此長期羈留,而與當地魯順族酋長女兒相愛而結婚。公主後因雲川遇難而為夫跳海殉節,留下了「寡婦山」這一游覽勝地。而後有原籍福建漳州長泰人楊原抄(1858—1925年),於1877年隻身南渡,抵達新加坡,寄宿同鄉宗親會館中,後又移居今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州,經過艱苦努力,創建立古晉市,成為當地著名的實業家和華僑領袖。目前這里已建立了沙撈越古晉董楊宗親會。如今馬

來西亞楊氏最活躍的要數沙撈越第三、六、七省的董楊宗親會,他們的總顧問是拿督阿瑪楊國斯。這個宗親會成立於1971年,包括沙撈越的民丹莪、泗里街、加帛、加拿逸和詩巫等5個地區的楊姓,其次還有美里楊氏公會和雪龍楊氏公會。

孟加拉楊氏

清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八年間(1780—1783年),楊姓人楊阿秋去印度經商,在孟加拉胡格里河畔定居下來,並吸引、接納中國的僑民,在當時的印度加爾各答建立了「中國城」,從而在印度和孟加拉繁衍生息。

緬甸仰光楊氏

始於清咸豐四年(1854年),至今已146年了。他們為謀團結、敦親誼,於清光緒元年 (1875年)在仰光建立了「四知總堂」。嗣後,1922年旅緬僑領楊昭固,又倡議新建植德堂於仰光海濱街三若開恆頭,門牌 75—76號第三、四樓,1925年冬落成。當時「四知總堂」的會址系租賃,歲時蒞止、春秋祭祀,咸感局促。1957年由幾位正副理事長倡議籌建會所,推舉楊唐豪為建委會主任,著手勸募基金,幸得諸族親熱烈支持,踴躍捐獻,數月之間,巨款立就。1958年購地於仰光海域街門牌400號,第二年己亥冬興工,越三年辛丑告竣。內部雕刻布置,歷時經歲,至1962年12月舉行落成慶典。目前已在全緬各重鎮、市區籌設分堂,宗旨是聯系宗親、加強團結,盡力推行族親福利,並協助貧窮子弟就學或介紹職業。

菲律賓楊氏

楊姓人已散布在菲律賓全國各地區。宗親總會成立於 1950年3月19日,會址設在馬尼拉市,下面還有禮智三描分會(禮智市)、宿務分會(宿務市)、三寶顏分會(三寶顏市)、納卯分會(納卯市)、班乃西黑人省分會(怡郎市)和美骨區分會及五寶楊氏家族會等。這里的楊姓人大都來自中國福建的泉州市、廈門市及其附近的晉江、金門、同安、安溪等縣。

新加坡楊氏

新加坡有70%以上的華僑,其中楊姓人佔了較大的比重。他們最初去新加坡的具體時間雖然難以考證,但據記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在這里就成立了檳城楊氏植德堂公司。嗣後又在這里建立了新加坡楊氏總會及新加坡潮安仙樂楊氏互助社、星洲湖峰社楊氏公會、檳城楊氏公會和新加坡潮州弘農楊氏公會等宗親會組織。
堂號

關西堂:東漢時有關西人楊震,博覽明經,時人稱他是"關西孔子"。

四知堂:楊震當荊州刺史時,非常清廉。有一次,有個人在夜裡帶著黃金到楊震的家裡行賄。楊震堅決不受,並嚴厲地斥責了那個人。那個人還是不死心,笑著對楊震說:「現在是深夜,地點在您的府上,決不會有人知道的,請您收下吧!」楊震義正詞嚴地說:「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麼說沒人知道呢!快滾出去!」楊氏因以「四知」為堂號。
郡望
弘農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弘農(今河南靈寶北)。東漢至北周,曾一再改名恆農郡。

天水郡:西漢時置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肅通渭西北)。

河內郡:楚漢之際置郡,治所在懷縣(今河南武陟縣西南)。此支楊氏,其開基始祖為韓襄王將領楊苞。

『叄』 急、急、急

1、女媧,中國上古神話中的人類始祖,留下了「女媧補天」的傳奇故事。2、嫘祖,黃帝軒轅氏的元妃,據說養蠶是她發明的,被後世譽為「蠶神」。3、嫫母,古代四大醜女之一,形同夜叉,醜陋無比,但她為人賢德,被黃帝軒轅氏娶為次妃。是繅絲和鏡子的發明者。4、瑤姬,一說為王母娘娘之女,一說為炎帝之女,傳說曾協助大禹治水,後化為巫山女神。5、精衛,「精衛填海」是中國遠古神話中最為有名,也是最為感人的故事之一,世人常因炎帝小女兒被東海波濤吞噬化成精衛鳥而嘆息,更為精衛鳥銜運西山木石以填東海的頑強執著精神而拋灑熱淚。6、姜嫄,傳說是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生下中國的農耕始祖後稷;母以子貴,姜嫄也被後世尊為聖母。7、簡狄,傳說是帝嚳的次妃,因為生下了商族的始祖契,被商族的後代頂禮膜拜。8、後緡,夏帝少康的母親。少康在母親的教育下發憤圖強,立志要奪回天下,終於形成「少康中興」局面,後緡也被稱為「中興之母」。9、婦好,據歷史學家考證系商王武丁的妻子,是我國古代最傑出的一位女性軍事家。10、太姜,周文王姬昌的祖母。11、太任,周文王姬昌之母。12、太姒,周文王姬昌之妻,武王姬發之母。以上三人合稱「周室三母」。13、邑姜,姜太公之女,武王之妻,晉開國君主唐叔虞之母。晉祠中有「聖母殿」專祀邑姜。14、周宣姜後,周宣王之妻。漢《列女傳》雲:「周宣姜後者,齊侯之女也。賢而有德,事非禮不言,行非禮不動。宣王常早卧晏起,後夫人不出房,姜後脫簪珥,待罪於永巷,使其傅母通言於王曰:『妾之不才,妾之淫心見矣,至使君王失禮而晏朝,以見君王樂色而忘德也……敢請婢子之罪。』王曰:『寡人不德,實自有過,非夫人之罪也。』遂復姜後,而勤於政事。」後用為後妃輔主以禮的典實。15、許穆夫人(前690—?)許國許穆公夫人。春秋衛國(今河南省淇縣)人,是我國見於記載的第一位愛國女詩人。16、齊姜,晉文公(前636年—前628年)之夫人。齊姜寧願獨守空閨,苦勸丈夫拋棄安樂,回國靖難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其遠見和魄力深為後人稱道。17、樊姬,楚莊王(?—前591年)夫人。楚莊王在稱霸以前,十分喜歡打獵,樊姬多次勸阻,終於感化了楚莊王,從此改過自新,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用在國家政事上。18、定姜,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獻公(前576—前559)的妻子,被劉向評論為:「聰明遠識,麗於文辭。」19、顏征在(—前535),孔子的母親,年輕守寡獨自撫育孔子成人。20、敬姜,春秋時期魯國文伯歜的母親,早年守寡靠緝麻線為生,在文伯歜做了魯相後仍舊操勞紡織。21、庄姜,衛庄公夫人《詩經·衛風》雲「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就是形容她的美麗。史傳庄姜既善且美,有很好的口碑。22、定姜,春秋時期衛國國君衛獻公(前576—前559)的妻子,被劉向評論為:「聰明遠識,麗於文辭。」23、西施,名夷光,四大美女之一。24、衛靈夫人,成語「不欺暗室」謂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也不作昧心事,即源自衛靈夫人。25、孟母,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佳話。孟母被推崇為古代四大賢母之一。26、鍾離春,戰國時齊宣王之皇後,古代四大醜女之一。「貌似無鹽」往往用來形容醜女,即源自於她,因為她是戰國時代齊國無鹽縣人。但她飽讀詩書,志向遠大。27、呂雉(前241—前180年)漢高祖劉邦皇後,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是一位性格剛毅、有抱負、有韜略、有作為的政治家。28、竇漪(前205—前135年),漢文帝皇後,景帝之母、武帝之祖母,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沿續「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29、緹縈,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孝女,「緹縈救父」促使漢文帝取消了自古以來殘酷的肉刑。30、卓文君,我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精詩文,善彈琴,與司馬相如如的愛情故事成為千古佳話。31、衛子夫(?—前90年),漢武帝第二個皇後,其弟衛青、外甥霍去病是古代名將、抗擊匈奴的民族英雄。32、馮嫽,我國第一位傑出的女外交家,隨解憂公主陪嫁烏孫國,因其才能在在西域各國享有很高的聲譽,史稱「馮使夫人」。33、王昭君(前52年—?),古代四大美女,赴匈奴和親史稱「昭君出塞」,為民族團結作出了犧牲。34、班婕妤(公元前48—2年),是中國文學史上以辭賦見長的女文學家,為漢成帝妃子,善詩賦,有美德。35、陰麗華(4—64年),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後。陰麗華一生謙德可風,相夫教子,主理後宮,不曾干預朝政,更能約束家人,使劉秀無後顧之憂,專心國事,才出現了與「文景之治」並稱的「光武中興」時代。36、孟光(生活在東漢初),東漢名士梁鴻之妻,「舉案齊眉」就是他們夫妻的故事,而且孟光也是古代四大醜女之一。37、班昭(約40—約120年),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著有《女誡》,並合撰《漢書》。38、鄧綏(81—121年),東漢和帝皇後,相繼輔佐殤帝和安帝,控制朝政長達二十年。39、阮氏,東晉名士許允之妻,古代德美才佳的四大醜女之一。40、卞氏(160—230年),曹操夫人,生有曹丕、曹植四子,為人堪稱女性楷模。41、蔡文姬(約177年—?),我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著名的文學家。歷史上把「文姬歸漢」傳為美談。42、貂蟬,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為王允使美人計除了董卓立下大功。43、黃碩,黃阿丑能詩善文,博學多識,相夫教子,勤勞持家,成就了諸葛亮的千秋大業。44、陶母湛氏(243--318年),晉朝大將陶侃的母親,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45、褚蒜子(324—384年),東晉康帝司馬岳的皇後,先後在晉穆帝、晉哀帝、晉孝武帝時,三度臨朝稱制。46、謝道韞,出身名門,東晉著名女詩人。47、花木蘭,北魏著名女將。48、馮太後(442—490年),北魏文成帝皇後,執掌北魏政權25年之久,主持了諸如三長制﹑均田制和新的租調制等一系列改革,為北魏江山的繁榮富強打下了良好基礎。49、冼夫人(522—602年),在戰亂紛爭的南北朝時期,保持了嶺南地區百多年的穩定。50、獨孤皇後(543—602年),隋文帝楊堅的文獻皇後,並稱「二聖」。

51、竇皇後(569—613年),與唐高祖李淵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元霸及平陽公主五位子女,皆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52、平陽公主(—623年),唐高祖李淵的女兒,真正的巾幗英雄,為大唐王朝建立立下驚世戰功。53、長孫皇後(600—636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史上著名的賢後。54、徐惠(627—650年),唐朝一代才女,唐太宗李世民妃。55、樊梨花,唐將薛丁山之妻,傳說武藝最高,天下無敵。56、陳碩真(?—653年),唐朝起義軍首領,自稱「文佳皇帝」。57、武則天(624—705)中國唯一的女皇帝。58、文成公主(625—680年),唐室和親吐蕃,嫁與松贊干布。59、太平公主(665—713),武則天之女,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公主之一。60、金城公主(698—730年),也嫁到吐蕃,促進了民族和諧。61、公孫大娘,唐朝開元年間的舞蹈家。62、薛濤(770—832年),唐朝著名女詩人。63、郭貴妃,唐憲宗妃,唐朝中後期影響最大的賢後。64、述律平(879—953年),遼開國兩朝皆參與處理政事與軍事,為遼政權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大功。65、佘賽花(934—1010年),北宋名將楊業之妻,著名的佘太君。66、穆桂英,著名的楊門女將。67、蕭綽(953—1009年),史稱遼朝「承天太後」,,攝政二十六年權傾一時,使遼朝進入鼎盛時期。68、劉娥(968—1033年),宋仁宗時垂簾,長期控制北宋的國政。69、歐母,歐陽修的母親,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她是一個意志堅強的人,靠自己辛勤勞動,一心養兒長大。70、蘇小妹,受父兄影響才情皆佳的著名才女。71、岳母,中國古代四大賢母之一,是母教典範和婦女楷模,在國家危亡之際,勵子從戎,精忠報國,被傳為佳話。72、孟皇後(1073—1131年),宋哲宗趙煦的皇後,賢淑溫婉。73、梁紅玉(1102—1135年),韓世忠妾,擂鼓擊敗金兵的巾幗。74、李清照(1084—1155年),宋朝女詞人,中國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可謂最出色的才女。75、朱淑真,宋朝優秀女詞人。76、訶額侖,成吉思汗的母親。77、孛兒貼,為鐵木真先後生下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個兒子,都是剽悍善戰的武士。78、黃道婆(1245—1330)推廣織造技術的發明大家。79、管道升(1262—1339年),元朝著名的女性書法家、畫家、詩詞創作家。80、馬皇後,與明太祖朱元璋患難與共的皇後。81、徐皇後,徐達之女,與朱棣合葬於明十三陵之長陵。82、張皇後,明孝宗皇後,封建皇朝一夫一妻的典型。83、秦良玉(1574—1648年),則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傑出的女將之一,被封為「鎮東將軍」。 84、柳如是(1618—1664年),古代愛國名妓。85、孝庄太後(1613—1687年),清朝舉足輕重的人物,在滿清入關後由亂及治起到了關鍵作用。

86、秋瑾(1875~1907)——鑒湖女俠。87、趙一曼(1905~1936)——抗日英烈。88、林徽因(1904~1955)——著名才女。89、潘玉良(1895~1977)——著名旅法畫家。90、宋慶齡(1893~1981)——孫中山夫人,國家名譽主席。91、林巧稚(1901~1983)——著名婦產科專家,新中國首批學部委員中的唯一女性。92、吳貽芳(1901~1983)——中國最早的女大學校長之一,1928年任金陵女子大學校長。93、史 良(1900~1985)——「七君子」之一,新中國首任司法部長,曾任人大副委員長。94、丁 玲(1904~1986)——新文化運動後五大女作家之一。95、胡 蝶(1907~1989)——中國最早的電影皇後。96、鄧穎超(1904~1992)——全國政協主席,職務最高的女性。97、鄧麗君(1953~1995)——中國一代歌後。98、張愛玲(1920~1995)——20世紀最傑出的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之一。99、吳健雄(1912~1997)——世界著名的女科學家。100、宋美齡(1897~2003)——蔣介石夫人,世界最有影響的中國女性。

『肆』 姓王的女名人

姓王的名人有哪些 在發展中,王姓還創造了輝煌的家族文化,誕生了無數政治名人、文學名人、藝術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審知等都曾是一國之主;王允、王導、王安石都是名臣賢相;王翦、王離、王浚都是著名將師;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維、王守仁、王國維等都是享有盛譽的學者、思想家、藝術家;王昭君是女中豪傑;王贛駿則是當代第一位華裔太空人。據有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在發展中,王姓還創造了輝煌的家族文化,誕生了無數政治名人、文學名人、藝術名人、科技名人。如王莽、王建、王審知等都曾是一國之主;王允、王導、王安石都是名臣賢相;王翦、王離、王浚都是著名將師;王充、王粲、王羲之、王維、王守仁、王國維等都是享有盛譽的學者、思想家、藝術家;王昭君是女中豪傑;王贛駿則是當代第一位華裔太空人。據有人統計,王姓不僅人口居全國第一,而且歷史名人也居全國第一位。
1、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漢朝的和平使者,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2、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3、王充(公元27――約96年)東漢哲學家。
4、王符(約85――162年):東漢思想家。
5、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東晉大書法家。其子王獻之也是著名書法家。
6、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7、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詩人,唐初四傑之首。
9、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
10、王維(公元701――761年):唐代詩人,畫家。
11、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12、王小波(公元?――約995年):北宋時農民起義軍領袖。
13、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宋神宗宰相。
14、王重陽(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
15、王實甫:元戲曲作家。
16、王陽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學家、教育家。
7、 王士禎(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詩人。
18、王夫之(公元1619――1692年):明末清初思想家。
19、王盡美(公元1898――1925年): *** 創始人之一,一大代表。
20、王運(公元1833――1916年)中國\近代著名學者,文學家。
21、王國維(公元1877――1927年):中國近代著名學者。
22、王若飛(公元1896――1946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三、當代名人 :
1、王亞南(公元1901――1969年):中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
2、王稼祥(公元1906――1974年):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
3、王首道:中國人民 *** 上將, *** 時期大軍區司令員。
4、 王浩驊:中國姓名學創始人,中國姓名文化研究會會長.
5、王樹聲(1905--1974),共和國10大將之一。
6、王震(1908--1993),1955年被授於共和國上將軍銜。...>>

歷史上姓王的名人 歷史名人
王子喬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餘年後,求之於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亦稱為王喬、王子晉。
王翦
戰國時秦的名將,頻陽(今陝西富平縣東北五十里)人。事秦始皇,曾定趙、燕、薊諸地,後為李信所讒,謝病歸里,後信戰敗,始皇遂用翦策以平荊。
王昭君(王嬙)
漢秭歸人。元帝時選入掖庭,呼韓邪單於入朝,求美人為閼氏,帝以嬙賜之,號寧胡閼氏。晉時避司馬昭諱,改稱明妃。
王莽(前45年―23年10月6日),新朝的建立者。公元8年―23年在位。王莽字巨君,魏郡元城人( 河北大名縣東 矗。漢元帝皇後王政君之侄。幼年時父親王曼去世,很快其兄也去世。王莽孝母尊嫂,生活儉朴,飽讀詩書,結交賢士,聲名遠播。
王羲之(321~379)
字逸少,東晉臨沂(今屬山東)人,後南遷為會稽人。嘗為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善書法,所寫草隸,冠絕古今,以蘭亭集序、樂毅論等為最,後人稱為書聖。
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號半山老人,宋臨川人。博覽強記,工書畫,尤善詩,而文詞簡練。神宗時為相,改革政治,銳行新法,因反對者眾多,沒有成功。封荊國公,卒謚文。著有周官新義、臨川集、唐百家詩選等。
王陽明(1472~1528)
字伯安,浙江餘姚人。明代大儒,弘治進士。正德時巡撫南贛,定宸濠之亂。嘉靖時封新建伯,總督兩廣,破斷藤峽賊,卒謚文成。其學以知行合一為主,發揮致良知之教,反對朱熹格物窮理之說,講心學淵源於宋之陸九淵,世稱姚江學派。嘗築室於陽明洞,學者稱「陽明先生」,有王文成公全書。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於藍田輞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後者。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後世人稱其為「詩佛」。

姓王的名人有哪些 明星 . 王 2. 王 3. 王冰洋 4. 王傳一 5. 王恩琦 6. 王菲
7. 王菲菲 8. 王富華 9. 王冠 10.王光良 11.王海玲 12.王浩信
13.王宏恩 14.王宏偉 15.王惠 16.王嘉明 17.王家順 18.王建房
19.王建復 20.王建傑 21.王傑 22.王潔實 23.王介安 24.王娟
25.王藍茵 26.王磊 27.王麗達 28.王力宏 29.王量 30.王美蓮
31.王佩瑜 32.王品 33.王啟文 34.王強 35.王蓉 36.王瑞霞
37.王銳 38.王詩文 39.王識賢 40.王思思 41.王童語 42.王威
43.王喜 44.王嘯坤 45.王笑文 46.王欣如 47.王心凌 48.王秀琳
49.王雪娥 50.王雅潔 51.王炎 52.王繹龍 53.王渝 54.王羽澤
55.王袁 56.王苑君 57.王韻嬋 58.王昭華 59.王振宇 60.王志文
61.王中平 62.王壯 63.王子鳴 64.王馨平 65.王芷蕾 66.王菀之
67.王婧 68.王珏 69.王琥 70.王櫟鑫 71.王梓宏 72.王櫓窗
73.王錚亮 74.王箏 75.王雯

歷史上的王姓名人 5分 王倪:伏羲和黃帝曾與王倪論道.王倪是嚙缺的老師,王倪論道. 道及天邊,智達宇際。
王子成父:齊國大夫,累遷大司馬,為齊恆公手下一員大將。因敗赤狄功在周王室,被周定王賜姓王氏。為琅琊王氏開祖。
王子喬:被奉為「王氏的始祖。」王子喬是黃帝的四十二代後人,又名晉,字子喬,周靈王的太子,人稱太子晉。史載太子晉「幼有成德,聰明博達,溫恭敦敏」。十五歲以太子身份輔佐朝政,靈王重之,諸侯從之。師曠見太子晉後,對其稱善不已。
鬼穀子:姓王名詡,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縱橫家的鼻祖。著有《鬼穀子》兵書十四篇傳世,民間稱其為「王禪老祖」四大弟子聞名於世。
王斗:齊人,稷下先生,約活動於齊宣王時期。齊宣王以為賢,於是舉薦賢士五人做官,齊國大治。
王綰:戰國末年,秦國的丞相。
王:號信梁,戰國末期秦國大將,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王翦
王翦:姬姓,王氏,名翦。戰國著名軍事家,秦大將軍,始皇師之,因功著晉封武成侯,同時也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王賁:王翦之子,秦代名將,與其父同為秦滅六國戰爭中的主要將領。
王昭君:(公元前~世紀中葉),名嬙,字昭君,漢族人,中國古代四大美人的落雁。
王陵:(公元前?~前181年),西漢初大臣。沛縣(今江蘇沛縣西)人,以功封安國侯,官至右丞相。
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約96年),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著名哲學家。
王符:(約公元85~162年),位元組信,安定臨涇(今甘肅 鎮原縣)人,東漢著名思想家。
王粲 :(公元177~217年),字仲宣,山陽高平(今山東鄒城)人。東漢末年著名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王平:(公元?~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有謀略,是蜀漢後期名將。
王肅:(公元195~256年),字子雍,東海郡郯人。三國魏儒家學者,著名經學家。
王浚:(公元206~286年),字士治,弘農湖縣人,西晉著名軍事家,曾指揮伐吳的戰爭,大勝。
王叔和:(公元210~280年),名熙,山東鄒城人。晉朝人,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
王祥:(公元185年~269年),字休徵,祖籍琅琊臨沂人,歷漢、魏、西晉三代。仕晉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稱,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鯉」的主人翁。
王導:(公元276~339年),字茂弘,祖籍琅琊臨沂人,東晉初年的大臣,在東晉歷仕晉元帝、晉明帝和晉成帝三代,是東晉政權的奠基者之一。謚號:「文獻」
王:(公元276~322年),字世將。祖籍琅邪臨沂人。東晉著名書法家、畫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一個屈指可數的音樂家。王羲之
王羲之:(公元321~379年或公元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大書法家。與其子王獻之在書法上,稱:「二王」
王徽之:(公元338~386年),字子猷。祖籍琅邪臨沂人,晉代書法家,王羲之第五子。
王獻之:(公元344~386年),字子敬,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詩人,生於會稽(今浙江紹興),王羲之第七子。
王:(公元349~400年),字元琳,小字法護,祖籍琅琊臨沂人,晉代書法家,著作《伯遠貼》。
王僧虔:(公元426~485年),字簡穆,祖籍琅琊臨沂,南北朝時期人,仕宋、齊兩朝,書法家,官至尚書令。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王通:(公元584~617年),字仲淹,隋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代大儒,卒謚「文中子」。
......>>

跪求,古代姓王的女名人,最好姓名是兩個字的,明細如下: 王羽,王蟬,王璇,王筱,王靈,王瓊,王曉。。。這些名字都很有詩意吧?未必非要起個和古人一樣的名字。

古代姓王的名人的故事 姓王的名人多了去了。王翦(秦掃六合,王翦父子滅了五國);王昭君(四大美女,昭君出塞);王猛(十六國前秦丞相,捫虱談天下);王羲之(大書法家,入木三分);王安石(唐宋八大家,王安石變法,雙喜臨門的故事);王勃(唐初四傑,滕王閣序,早死);王莽(東漢末年新朝建立者,王莽篡權)。等等

姓王的有哪些名人 王褒
王符
王逸
王延壽
王粲
王贊
王嘉
王導
王猛
王融
王僧孺
王借
王績
王梵志
王勃
王之渙
王翰
王灣
王昌齡
王建
王禹
王安石
王明
王莽-新朝皇帝
王充
王艮
王光英
王洛賓 - 中國民歌歌王
王翦
王亞樵
王賁
王守仁
王羲之 - 晉代書法家
王獻之
王小波 - 20世紀作家
王時焰 - 畫家藝術家
王選 - 女律師
王陽元
王陽明
王漁洋
王稼祥
王維
王國維
王昭君
王重陽 - 道教全真道創始人
王實甫 - 元戲曲作家
王才軍
王淦昌 - 物理學家
王德寶 - 生物學家
王應睞
王令
王沂孫
王應麟
王庭筠
王若虛
王冕
王磐
王九思
王慎中
王永慶 - 企業家
王世貞
王衡
王思任
王夫之
王士禎
王曇
王明道
王力 -語言學家
王安

古代和現代有哪些姓王的偉人和名人啊? 王姓作為我國十大姓氏之一,在各個歷史朝代,都有上乘表現。秦代有為輔佐始皇平安趙、燕、薊、荊等地區的大將王翦。西漢末年有攝政王王莽,後建立新朝,稱帝十五年。東漢思想家、哲學家、無神論者王充,捍衛和發展了古代唯物主義,其主要著作為《論衡》。晉代有書聖王羲之。唐代有著名文學家王勃,詩人王維。宋代有政治家王安石。元代著名戲劇家王實甫,一生創作雜劇達十四種之多,其代表作《西廂記》。明代哲學家王守仁,發展陸九淵之說,創立陽明學派。清代有被稱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王夫之,其著作宏富,思想博大精深,總結和發展了中國古代唯物主義。近代著名學者王國維,在我國學術界有很深的影響。
王昭君(公元前一世紀中葉)漢平使者,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
王莽(前45~後23年):新王朝的建立者,公元8~23年在位。
王充(公元27~約96年)東漢哲學家。
王 :號梁蓋,戰國末期秦國上將,初為戰神白起的鋒芒所掩蓋,白起死後也未有大功績,但是王經歷三代秦王,為秦國宿將,與蒙驁王陵交替征戰,始皇帝二年,王死 。
在戰國時期規模最大的戰役長平之戰中,初期和後期的秦軍統帥是秦軍宿將王。
從《戰國無雙之魂斷長平》一文中可以一窺王的風貌。
王翦:,生卒年不詳,頻陽東鄉(今陝西省富平縣東北)人,秦代傑出的軍事家,是繼白起之後秦國的又一位名將。與其子王賁在輔助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戰爭中立有大功,除韓之外,其餘五國均為王翦父子所滅。
王符(約85~162年):東漢思想家。
王叔和(201―280年):魏晉之際的著名醫學家、醫書編纂家。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山東臨沂人,東晉大書法家。其子王獻之也是著名書法家。
王猛(公元325~375年):十六國時期苻堅的丞相。
王冰 (約生於公元710~804年):曾任唐代太僕令。年輕時篤好養生之術,留心醫學。潛心研究《素問》達12年之久,經過分門別類、遷移補缺、闡明奧義、刪繁存要以及前後調整篇卷等整理研究工作,著成《補注黃帝內經素問》24卷,81篇,為整理保存古醫籍作出了突出的貢獻。
王勃(公元649~676年):唐代詩人,唐初四傑之首。
王之渙(公元688~742年):唐代詩人,《登鸛雀樓》久傳不衰。
王維(公元701~761年):唐代詩人,畫家。
王仙芝(公元?~878年):唐末農民起義軍首領。
王旦(957~1017) 北宋名相。
王小波(公元?~約995年):北宋時農民起義軍領袖。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宋神宗宰相。
王顯政:五代時期著名孝子,蒲城義門王氏先祖。義門王氏家族人才輩出,元延佑間曾被朝廷題匾「蒲城孝義之家」,列入國史,並得到縣令「王氏孝悌,以興民讓」的表彰。翰林學士、國子祭酒虞集專門賦詩贊譽。記錄王氏家族變遷與行孝的歷史的《義門王氏先塋碑》,由「一代宗師」歐陽玄撰文,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政治家危素書,趙期頤篆額,是全國著名石碑。元代御立的《蒲城王氏祠堂碑銘》也系危素書,趙期頤篆額,是元末碑刻代表作品。其中提到的韋村,又作葦村,即現在的蒲城縣上王鄉東葦村,至今王氏子孫仍聚居在前頭、庄後、新莊三個自然村。
王重陽(公元1113~1170年):金道士,道教全真道的創始人。
王實甫:元戲曲作家。
王陽明(公元1472~1528年):名守仁,字伯安,明朝哲學家、教育家。
王士禎(公元1634~1711年):清初大詩人。
王夫之(公元1619~1692......>>

姓王的名人? 名氣越大越好! 王義之,書法古今第一,書聖
王獻之,王義之兒子,小書聖
王莽,纂漢當皇上
王震,開國上將
王安石,北宋宰相,唐宋八大家
王維,唐著名詩人
王健林王思聰父子,王祖賢,王祖藍,王寶強
l 騰訊微博?QQ空間首頁名人介紹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歷史名人名人文化分類地區姓氏名人圖片當前位置:首頁?>?名人介紹?>
王姓名人
來源:名人資料網 作者:名人王姓是中國第一大姓,也是全球三大姓氏之一。2014年6月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權威資料顯示,王姓總人口高達9468萬,高居全國第一,多於李姓總人口9276萬,但是就全球范圍而言則少於李姓1億以上的人口規模,後者為當今世界第一大姓氏。就全國及北方來看,王姓人口密度高於李姓,但在南方分布范圍不及李姓廣泛。王姓是源流最復雜,涵蓋少數民族最多的姓氏之一。王姓主要分布於山東、河南、河北、四川四省,其次分布於遼寧、安徽、江蘇、黑龍江、浙江、陝西和湖北七省。王姓歷史悠久,名人輩出,如王昭君、王羲之、王維、王安石、王守仁等。古代王姓名人王亥,又名振,商朝先公,約生活於公元前20世紀末期,河南商丘人。是閼伯(契)的六世孫、冥之長子,繼任為商族首領。王詡,即鬼穀子,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的鼻祖、軍事教育家。著有《鬼穀子》,弟子有蘇秦、張儀等。王良,春秋時代著名的善御者。王廖,戰國時期秦人,名將兼兵法家。賈誼《過秦論》中例舉六國當時的名將亦有王廖。王翦,頻陽東鄉(今陝西富平東北)人,戰國時期軍事家,秦滅六國的軍事主帥。王賁,頻陽東鄉人,秦國名將,王翦之子,秦滅六國戰爭的主要將領。王綰,秦國人,秦朝首任丞相。王陵,沛縣人。西漢初年第三任丞相。王?(xīn),濟南人,西漢昭帝時期的丞相。王褒,字子淵,蜀資中人。西漢文學家、辭賦家,寫有《甘泉》《洞簫》等賦十六篇,與揚雄並稱「淵雲」。王駿(?―前14年),琅琊人,御史大夫。王吉之子。王嘉(?―前2年),字公仲,西漢平陵人。漢哀帝時期的丞相。王鳳(?―前22年),字孝卿,魏郡元城人。西漢權臣,大司馬大將軍。王政君的長兄。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王莽姑母,史稱孝元皇後,漢元帝劉的皇後,漢成帝劉驁的生母。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漢南郡秭歸人,先後嫁給兩任匈奴單於。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字巨君,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新朝開國皇帝(建興帝)。王鳳,新莽末年綠林起義軍首領,新市人。王匡,新莽末年綠林起義軍首領,新市人。王梁(?-38),字君嚴,漁陽要陽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王霸(?-59),字元伯,潁川潁陽人。東漢雲台二十八將之一。王常(?-36),字顏卿,潁川舞陽人。東漢開國大將,後追加雲台,又有雲台三十二將之說。王充(27―97),字仲任,會稽上虞人。東漢唯物主義思想家,著有《論衡》。與王符、仲長統合稱為「漢世三傑」。王景(30―85),字仲通,樂浪郡謅邯(今朝鮮平壤西北)人,祖籍琅邪郡不其縣(今山東即墨西南)。東漢水利工程專家。王次仲,東漢書法家(一說秦書法家),上谷郡沮陽縣人。據《宣和書譜》記載,東漢建初(76-84)年間王次仲首創楷書。王堂,字敬伯,廣漢(今四川三台縣口)人。東漢官員,官至汝南郡太守。因治理有道,招賢納士,不為權貴所屈,為史所稱道。王逸,字叔師,南郡宜城人。東漢文學家。漢順帝時,為侍中。著有《楚辭章句》。所作有賦、誄、書、論等二十一篇,《漢詩》百二十三篇,今多亡佚。王延壽,字文考,南郡宜城人。王逸之子。有俊才,少游魯國,作《魯靈光殿賦》。王允(137-192......>>

姓王的名人 5分 王震

『伍』 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別是誰世界十大未解之迷分別有哪些

四大美女 是指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 世界十大未解之謎: 一、神秘寶藏之謎 沙皇500噸黃金之謎 石達開藏寶之謎 慈禧的滿棺珍寶流向何處 「紅色處女軍」藏寶之謎 隆美爾巨額黃金之謎 澳大利亞藏金島之謎 「聖殿騎士團」的寶藏 法國海盜流傳下來的神秘藏寶圖 張獻忠萬萬兩金銀之謎 二、人類未解之謎 人類究竟從那裡來 人類的智慧從那裡來 艾滋病毒來自何方 人的頭顱可以移植嗎 人體的潛力之謎 人體自然之謎 …… 三、考古未解之謎 秦始皇墓之謎 中國文字因何現身美洲 金字塔中的重重謎團 消失的樓蘭古城 失蹤千年的羅馬古城 通天塔的秘密 蘊含玄機的奧梅克雕像 開封地下城疊城 …… 四、歷史文化之謎 淹沒在千年積雪下的諾亞方舟 瑪雅文明神秘消失之謎 《聖經》中都藏有什麼秘密 比金字塔更神秘的巨石陣 誰是日本第一代天皇 耶穌是人還是神 拿破崙死亡之謎 希特勒的性別之謎 五、天外來客之謎 善惡難定的外星人 外星人的來訪 外星人來自何方 外星人為何不願直接與地球人來往 瑪雅人是不是天外來客 外星人的「交配實驗」 UFO是美國國防部的無人偵察機? 4千年前的「死丘事件」 美國保留有外星人的遺體?! …… 六、宇宙未解之謎 月球起源之謎 月球並沒有繞著地球轉! 最神秘的宇宙之謎——黑洞 美國登月照片發現疑點 恆星產生之謎 宇宙中的黃金 神秘天體繞太陽運行 火星上的金字塔之謎 …… 七、動物未解之謎 地球不還有活著的恐龍! 人類始祖是恐龍嗎? 中國九頭鳥之謎 神秘的螞蟻王國 虎獅之爭之謎 海洋巨蟒之謎 神秘的海妖 鯨魚自殺之謎 …… 八、植物未解之謎 樹的年輪之謎 植物神秘的心靈感應 植物能接收太空發來的信號 植物也有喜、怒、哀、樂 南非吃人樹之謎 植物吃動物之謎 植物的防禦武器之謎 …… 九、地球未解之謎 「失蹤」的大西洲 北緯30度線上的「死亡區域」 羅布泊之謎 海底金字塔之謎 消失在太平洋中的古大陸 古人是否還活在百幕大海底 日本人談虎色變的死亡之海 百幕大魔鬼區域水下早外星人的基地? …… 十、自然未解之謎 唐山地震七大謎團 地球光環之謎 恐怖的死亡公路 百年謎團——通古斯大爆炸 聽到九年前的激戰 黑色閃電之謎

『陸』 about films(電影達人請進)

1.這里推薦幾部 堅強的心/無畏之心 A Mighty Heart
特務風雲/牧羊人/好牧人 The Good Shepherd
天空上尉與明日世界/空軍上校和未來世界/空軍上尉與明日世界/轟天戰士決戰明日世紀 Sky Captain and the World of Tomorrow
還有她配音的動畫 功夫熊貓 貝奧武夫 鯊魚黑幫
2.病毒電影 比如 驚變28天 28周後 都是很不錯的電影 還有 僵屍肖恩 這個很強大
3.電影沒看過不是很了解 這方面建議樓主去看看相關的影評 或多看幾次電影

4.《勇闖黃金城》——動畫電影,非常好的題材,尋找傳說之中的黃金城

《剛果驚魂》——經典之作,所羅門尋寶,有殺人猿看守的寶藏!

《魔域騎兵》——冒險解密,不乏創意的影片!

《七寶奇謀》——經典之作,定位少年影片,但是很有特色!

《亡靈寶藏》——被詛咒的寶藏,尋寶的人會相繼死去!

《深海尋寶》——海底的世界是奇妙的,誘人的寶藏在海底之中

《木乃伊》系列——共兩部,古埃及尋寶的典範之作!

《星銀島》——當地球尋寶再也拍不出創意的時候,把地點定在了太空,在宇宙的其它星球尋找寶藏!

5.這種排名的話 一般都是有變動的 個人覺得答案是 安吉麗娜朱莉

給你一個排名參考 :
美國民眾票選好萊塢影史最美女星 赫本排行第一
1 奧黛麗赫本 Audrey Hepburn
2 安吉麗娜·朱莉 Angelina Jolie
3 格蕾絲凱利 Grace Kelly
4 瑪麗蓮夢露 Marilyn Monroe
5 索菲亞羅蘭 Sophia Loren
6 凱瑟琳澤塔瓊斯 Catherine Zeta Jones
7 伊麗莎白泰勒 Elizabeth Taylor
8 凱拉奈特莉 Keira Knightley
9 哈莉貝瑞 halle berry
10 碧姬芭杜 Brigitte Bardot
11 茱莉亞羅伯茨 Julia Roberts
12 費雯麗 Vivien Leigh
13 妮可基德曼 Nicole Kidman
14 卡梅隆迪亞茲 Cameron Diaz
15 桃麗絲戴 Doris Day
16 斯嘉麗約翰遜 Scarlett Johansson
17 查理茲塞隆 Charlize Theron
18 詹妮弗安妮斯頓 Jennifer Aniston
19 米歇爾菲佛 Michelle Pfeiffer
20 麗芙泰勒 Liv Tyler

PS 我喜歡 20號= =

6. 御姐玫瑰
小夜刀/最後的吸血鬼
末路狂花
烏龍女校
殺死比爾
覺得 磨坊 也可以算
還有一些韓式的愛情喜劇 比如 我的野蠻女友 超人女友 什麼的

希望樓主滿意

『柒』 有那些姓王的名人

1、王子喬,又名太子晉,春秋時洛陽人。周靈王太子,太原王氏始祖。見(王氏通譜)第一世。

2、王宗敬,春秋時太原(一說平陽)人。王子喬長子,曾任周王室司徒。見(王氏通譜)第二世。

3、王詡,鬼谷先生,春秋末期清溪人。春秋戰國時期縱橫家學派創始人,著有《鬼穀子》、《周易玄悟髓訣》等。見(王氏通譜)第五世。

4、王渠,春秋末期太原人。曾任周王室司徒。見(王氏通譜)第五世。

5、王錯,戰國時洛陽人。曾任魏國將軍。見(王氏通譜)第九世。

6、王墳,一名王賁,戰國時洛陽人。王錯子,曾任魏國中大夫,為趙國馬服君趙奢之婿。見(王氏通譜)第十世。

7、王翦,戰國、秦時頻陽人。曾任秦大將軍,為秦統一六國立下汗馬功勞。見(王氏通譜)第十六世。

8、王賁,字典,秦時頻陽人。王翦子,曾任秦大將軍,為秦統一六國立下大功,封武陵侯。見(王氏通譜)第十七世。

9、王離,字明,秦末時頻陽人。王賁子,曾任秦大將軍,封武城侯。見(王氏通譜)第十八世。

10、王元,秦漢之際琅琊臨沂人。王離長子,秦末避亂遷琅琊,後移居臨沂,為臨沂人,琅琊支始祖。琅琊支。見(王氏通譜)第十九世。

11、王威,字武,秦漢之際先遷琅琊後歸太原。王離次子,曾任漢揚州刺史,為太原支始祖。太原支。翦第十九世。

12、王翥,一名王翳,西漢(?-前200年)頻陽人。王翦後裔,從灌嬰斬項羽,封杜衍侯。見(王氏通譜)。

13、王競,西漢(?-前188年)頻陽人。王翦後裔,官車司馬,都尉,封景侯。見(王氏通譜)。

14、王吸,西漢(?-前188年)沛人。官中涓,騎郎將,將軍,封清河侯。見(王氏通譜)。

15、王虞人,西漢(?-前186年)頻陽人。王翦後裔,從漢高祖劉邦出擊英布,封高陵侯。見(王氏通譜)。

16、王陵,西漢(?-前181年)沛人。西漢開國功臣,官右丞相,帝太傅,封安國侯。見(王氏通譜)。

17、王恬啟,西漢(?-前177年)頻陽人。王翦後裔,官衛將軍,梁山相,封山都侯。見(王氏通譜)。

18、王欣,西漢(?-前176年)濟南人。官御史大夫,丞相,封宜春侯。見(王氏通譜)。

19、王吉,字子陽,西漢琅琊纖雀皋虞人。官諫議大夫。琅琊支,見(王氏通譜)。第二十四世。

20、王駿,字偉山,西漢琅琊皋虞人。官御史大夫。琅琊支,見(王氏通譜)。第二十五世。

21、王扶,西漢琅琊人。名儒,通(詩)經。琅琊支,見(王氏通譜)。第二十世。

23、王崇,字德禮,西漢琅琊皋虞人。王駿子,官大司空,封扶平侯。琅琊支,見(王氏通譜)絕行。第二十六世。

24、王霸,字儒仲,東漢太原廣武人。官尚書,後歸隱。太原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二十八世。

25、王景,字仲通,東漢樂浪人。官徐州刺史,廬陵太守,主持治理黃河。琅琊支,見(王氏通譜)。第三十世。

26、王充,字仲任,東漢(27-97年)會稽上虞人。著名思想家,著《論衡》。琅琊支,見(王氏通譜)。

27、王望,字慈卿,東漢琅琊人。官並豎嘩青州刺史。琅琊支,見(王氏通譜)。第二十八世。

28、睿,字通耀,東漢末琅琊人。官荊州刺史,武陵太守。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二十九世。

29、王允,字子師,東漢末(136-192)太原祁縣人。官司徒,計誅董卓,後遇害。太原支祁縣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五世。

30、王雄,字元伯,東漢三國魏時臨沂人。官東漢幽州刺史。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一世。

31、王渾,字長源,東漢、三國魏時臨沂人。王雄子,官東漢涼州刺史,魏尚書令,封陵亭侯。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二世。

32、王昶,字文舒,三國魏時太原晉陽人。王霸七世孫,官司空,封京陵侯。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33、王凌,字彥雲,三國魏時太原祁縣人。王霸七世孫,官司空,太尉,封宜城亭侯。太原支祁縣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34、王蕃,字承元,三國吳量廬江人。王望曾孫,官尚書郎,散騎常侍,駙馬都尉,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一世。

35、王祥,字休徵,東漢、三國、晉(185-269年)臨沂遷廬江人。官三國魏大司農,司隸校尉,封睢陵侯,晉太保,封睢陵公。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一世。

36、王覽,字玄通,東漢、三國、晉(206-278)臨沂人。王祥弟,官魏清河太守,晉宗正卿,光祿大夫,封即邱子。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一世。

37、王沉,字處道,三國魏、晉太原晉陽人。官魏黃門侍郎,侍中,守尚書令,封博陵侯,晉錄尚書事,封博陵公。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38、王渾,字元沖,三國魏、晉太原晉陽人。王昶長子,官魏東中郎將,襲封京陵侯,晉尚書僕射,侍中,司徒,錄尚書事,封京陵公。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39、王湛,字處沖,西晉(249-295)太原晉陽人。王昶幼子,官太子洗馬,太子中庶子,尚書郎,文學家。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40、王濟,字武子,西晉太原晉陽人。王渾子,尚公主,官驍騎將軍,侍中,河南尹。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八世。

41、王浚,字彭祖,西晉太原晉陽人。王沉子,官驃騎大將軍,司空,領烏凡校尉,尚書令,封東莞公。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八世。

42、王戎,字浚沖,西晉(234-305)琅琊臨沂人。王渾子,官侍中,太子太傅,中書令,尚書僕射擊隊,司徒,封安豐侯。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三世。

43、王衍,字夷甫,西晉(256-311)琅琊臨沂人。王雄孫,官尚書僕射擊隊,中書令,尚書令,司空、司徒,太尉,封武陵侯。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三世。

44、王澄,字平子,西晉琅琊臨沂人。王衍弟,官建威將軍,雍州刺史,荊州刺史,南蠻校尉,封南鄉侯。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三世。

45、王敦,字處仲,西晉(266-324)琅琊臨沂人。王覽孫,尚公主,官駙馬都尉,征南大將軍,侍中,江州牧,封武昌公。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三世。

46、王導,字茂弘,晉(276-339)琅琊臨沂遷江左金陵人。王覽孫,官侍中,司空,司徒,太保墳傅,封始興公,王氏江左支始祖。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三世。

47、王承,字安期,晉太原晉陽人。王湛子,官東海太守,東晉渡江名臣多出其門下。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八世。

48、王廙,字世將,晉(276-322)琅琊人。王覽孫,官左衛將軍,荊州刺史,平南將軍,護南蠻校尉,封武陵侯。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三世。

49、王彬,字世儒,晉(278-336)琅琊人。王廙弟,官侍中,前將軍,度支尚書,尚書左僕射,封關內侯。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三世。

50、王稜,字文子,晉琅琊臨沂人。王覽孫,官豫章太守,廣武將軍。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三世。

51、王喬(左加山旁)字開山,晉太原晉陽人。官御史中丞,秘書監,州大中正,廣陵太守,封九原公,有文集八卷。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九世。

52、王舒,字處明,晉琅琊臨沂人。王導從弟,官尚書僕射,會稽內史,封彭澤侯。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三世。

53、王允之,字深猷,晉(303-342)琅琊臨沂人。王舒子,官建武將軍,南中郎將,江州刺史,衛將軍,會稽內史,封番禺侯。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四世。

54、王悅,字長豫,東晉金陵人。王導長子,官中書侍郎,早卒。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四世。

55、王恬,字敬豫,東晉金陵人。王導次子,官後將軍,魏郡太守,吳國、會稽內史,封即邱子。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四世。

56、王洽,字敬和,東晉(323-358)金陵人。王導三子,官建武將軍,國吳國內史,中書令。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四世。

57、王協,字敬祖,東晉金陵人。王導四子,官撫軍參軍,封武岡侯。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四世。

58、王邵,字敬倫,東晉金陵人。王導五子,官丹陽尹,吏部尚書,建威將軍,吳國內史。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四世。

59、王薈,字敬文,東晉金陵人。王導六子,官吳國內史,會稽內史,鎮軍將軍,散騎常侍。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四世。

60、王羲之,字逸少,晉(303-361)琅琊臨沂人。王導侄孫,官右軍將軍,會稽內史,大書法家,世稱「王右軍」。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五世。

61、王述,字懷祖,晉(303-368)太原晉陽人。王承子,官會稽內史,揚州刺史,散騎常侍,尚書令。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九世。

62、王蒙,字仲祖,晉太原晉陽人。王喬(左加山旁)侄,官中書郎,司徒左長史,文學家,有集八卷,女為晉哀帝皇後。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世。

63、王遐,字桓子,晉太原晉陽人。王承弟,女為晉簡文帝皇後,官光祿勛,追贈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三十八世。

64、王胡之,字修齡,東晉琅琊臨沂人。王廙子,官侍中,丹陽尹。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四世。

65、王彪之,字叔武(譜作叔虎)晉(305-336)琅琊臨沂人。王彬子,官侍中,廷尉,吏部尚書,尚書僕射,鎮國將軍,尚書令。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四世。

66、王坦之,字文度,東晉(330-376)太原晉陽人。王述長子,官侍中,州大中正,中書令,丹陽尹,襲封海西公,有文集八卷。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世。

67、王禕之,字文邵,小字僧思,東晉太原晉陽人。王述次子,尚公主,官中書侍郎。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世。

68、王玄之,字伯遠,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長子,書法家,早卒。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69、王凝之,字叔平,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次子,官江州刺史,左將軍,會稽內史,書法家。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70、王徽之,字子猷,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三子,官黃門侍郎,書法家。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71、王操之,字子重,東晉琅琊臨沂人。王羲之四子,官侍候中,尚書,豫章太守。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72、王獻之,字子敬,東晉(344-386)琅琊臨沂人。王羲之七子,尚公主,官建威將軍,吳興太守,中書令,女為晉城安帝皇後,大書法家。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73、王蘊,字叔仁,東晉(330-384)太原晉陽人。王蒙次子,官左將軍,尚書左僕射,丹陽尹,鎮壓軍將軍,會稽內史。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一世。

74、王珣,字元琳,東晉(349-400)金陵人。王洽長子,官吳國內史,尚書僕射,尚書令,司徒。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五世。

75、王珉,字季琰,東晉(351-388)金陵人。王洽三子,官黃門侍郎,侍中,中書令。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五世。

76、王愷,字茂仁,東晉太原晉陽人。王坦之長子,官侍中,右衛將軍,吳郡內史,丹陽尹,襲封海西公。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一世。

77、王愉,字茂和,東晉太原晉陽人。王坦之次子,官江州刺史,尚書僕射,前將軍。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一世。

78、王國寶,東晉太原晉陽人。王坦之三子,官侍中,中書令,尚書左僕射,後將軍,丹陽尹。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一世。

79、王忱,字元達,小字佛大。東晉太原晉陽人。王坦之四子,官荊州刺史,建武將軍。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一世。

80王恭,字孝伯,小字阿寧。東晉太原晉陽人。王蘊次子,官丹陽尹,中書令,平北將軍,青、袞二州刺史。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二世。

81、王謐,字稚遠,東晉(360-407)金陵人。王協嗣子,官侍中,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封武昌公。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五世。

82、王廞,字伯興,東晉金陵人。王薈長子,官建武將軍,吳國內史。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五世。

83、王綏,字彥猷,東晉太原晉陽人。王愉子,官冠軍將軍,荊州刺史,中書令。太原支晉陽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二世。

84、王誕,字茂世,晉、南朝宋金陵人。王悅孫,官廬江太守,鎮蠻將軍,龍驤將軍,輔國將軍,封洛鄉侯。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85、王鎮之,字伯重,晉、南朝宋(357-422)琅琊臨沂人。王廙曾孫,官晉御史中丞,禮部尚書,封華容縣男。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86、王弘,字休元,晉、南朝宋(376-428)金陵人。王珣子,官晉太尉長史,宋尚書僕射,侍中,司徒,司空,錄尚書事,太保,封華容公。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87、王惠,字令明,晉、南朝宋(385-426)金陵人。王邵孫,官吳興太守,吏部尚書。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88、王韶之,字休泰,晉、南朝宋琅琊臨沂人。王廙曾孫,官晉中書侍郎,黃門侍郎,宋侍中,禮部尚書,文學家,史學家。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89、王微,字景雲,晉、南朝宋(415-443)金陵人。王珣孫,官宋中書侍郎,文學家。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90、王僧達,字昌達,南朝宋(423-458)金陵人。王弘子,官尚書僕射,護軍將軍,封寧陵侯。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91、王准之,字元魯(一作元曾),晉、南朝宋(311-426)琅琊臨沂人。王彪之曾孫,官晉尚書左丞,御史中丞,封都亭侯,宋侍中,都官尚書,領吏部,丹陽尹。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92、王球,字蒨玉(一作倩玉)南朝宋金陵人。王謐子,嗣出,官侍中,中書令,吏部尚書,尚書僕射。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03、王玄謨,字彥德,晉、南朝宋(387-468)太原祁縣人。王允族裔,官宋都督,前將軍,太常,大將軍,封曲江侯,卒進公爵。太原支祁縣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二世。

94、王弘之,字方平,南朝宋琅琊臨沂人。王廙曾孫,王鎮之弟,曾官烏程命,不樂仕進,性好山水。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95、王懿,字仲德,晉、南朝宋(?-439)太原祁縣人。官宋徐州刺史,征北大將軍,封新淦侯,通曉音律。太原支祁縣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二世。

96、王華,字子陵,晉、南朝宋(385-427)金陵人。王廞子,官宋侍中,右衛將軍,護軍將軍,封新建侯。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97、王曇首,晉、南朝宋(394-430)金陵人。王珣五子,官宋侍中,太子詹事,卒封豫寧侯。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98、王裕之,字敬弘(以字行),晉、南朝宋(368-447)琅琊臨沂人。王廙曾孫,官晉吏部尚書,宋尚書僕射,侍中,尚書令,為琅琊支餘杭分支始祖。琅琊支餘杭分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六世。

99、王僧綽,南朝宋(423-453)金陵人。王曇首長子,尚公主,官尚書吏部郎,侍中,襲封建寧侯。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100、王彧,字景文(以字行),晉、南朝宋(412-472)金陵人。王邵曾孫,官宋侍中,尚書僕射,中書令,中書監,太子太傅,文學家。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101、王悅之,字少明,南朝宋琅琊臨沂人。王獻之孫,官黃門侍郎,御史中丞。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102、王道隆,南朝宋吳興烏程人。王羲之國孫,官右軍將軍,南陵太守,封吳平侯。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103、王僧虔,南朝宋、齊(426-485)金陵人。王曇首次子,官宋尚書僕射,中書令,齊侍中。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104、王儉,字仲寶,南朝宋、齊(452-489)臨沂遷金陵人。王僧綽長子,尚宋公主,官駙馬都尉,侍中,襲封建寧侯,齊左僕射,侍中,太子少傅,封南昌公,文學家。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八世。

105、王智深,字雲才,南朝宋、齊琅琊臨沂人。王導後裔,史學家,撰宋記三十卷。江左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四十世。

106、王逡之,字宣約,南朝宋、齊(?-495)琅琊臨沂人。王彪之曾孫,官齊寧朔將軍,南康相,侍中,學者。琅琊支,見(琅琊王氏通譜)第三十七世。

107、王玄載,字彥休,南朝齊下邳人。官左民尚書,平北將軍,袞州刺史,封鄂縣子。太原支祁縣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二世。

108、王玄邈,字彥遠,南朝齊下邳人。王玄載弟,官西戎校尉,都官尚書,徐州刺史,封河陽侯。太原支祁縣分支,見(太原王氏通譜)第四十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