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美女大全 » 四大美女中國成語故事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四大美女中國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3-06-07 03:56:39

⑴ 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成語

形容古代四大美女的成語:閉月羞花、國色天香、傾國傾城、冰肌玉骨、明眸皓齒、

1、閉月羞花

讀音: bì yuè xiū huā

解釋:閉:藏。使月亮躲藏,使花兒羞慚。形容女子容貌美麗。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則為你閉月羞花相貌;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譯文:那麼為你是月亮躲藏,使花兒羞慚;少不得剪草除根大小。

2、國色天香

讀音:guó sè tiān xiāng

解釋:原形容顏色和香氣不同於一般花卉的牡丹花。後也形容女子的美麗。

出處:唐·李浚《摭異記》:「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譯文:顏色像酒一樣酣甜;香氣染上了衣服。

3、傾國傾城

讀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解釋:傾:傾覆;城:國。原指因女色而亡國。後多形容婦女容貌極美。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外戚傳下·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譯文:北方的佳人姿容出落得很美,舉世無雙,她幽處嫻雅,超俗出眾,這位佳人她只要對守衛城垣的士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棄械、牆垣失守,倘若再對駕臨天下的人君秋波一轉,亡國滅宗的災禍,可就要降臨其身了!常常給人君帶來「傾城」、「傾國」的災難。

4、冰肌玉骨

讀音:bīng jī yù gǔ

解釋:冰:晶瑩。肌骨如同冰玉一般。形容女子肌膚瑩潔光滑。

出處:宋·蘇軾《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

譯文:冰肌玉骨;從清涼無汗。

5、明眸皓齒

讀音: míng móu hào chǐ

解釋:明亮的眼睛,潔白的牙齒。形容女子容貌美麗,也指美麗的女子。

出處:唐·杜甫《哀江頭》:「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

譯文:楊貴妃明亮的眼睛和潔白的牙齒在哪裡呢;鮮血玷污了她的遊魂,再也不能歸來。

⑵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的故事

⑶ 成語故事,比翼連枝

「驪山」「淚雨零霖」「比翼連枝」的一些有關楊貴妃的典故

中國四大美女之楊貴妃---正史隱去廣西出身

山中道人:正史多以中原歷史為主,貴珍美侖之物皆來中原,有它處出者,皆被史書之人以文略去,或以文改之,隱去正源.此類作法,殊為可惡,失實事求是之道.

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楊貴妃,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也是海內外公眾所熟知的一個歷史人物,素有「中國古代第一美女」之稱。名楊玉環,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閉月、羞花、沉魚、落雁」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講的是西施浣沙時的故事。「落雁」,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

據唐朝欽定的《全唐文》、明朝的《永樂大典》等史書記載及容縣民間傳說記錄,楊貴妃生於唐朝(公元719年),原名叫楊玉環,出生於廣西玉林市容縣十里鄉楊外村。

楊貴妃的父親叫楊維,是辛里墟羊皮村人,母親為廣東人氏。據史書記載,葉母懷孕十三個月才生育,玉環出生時異香滿室,三日後眼睛還未展開。葉母夜裡夢見一位神仙用手拭拂,第二天玉環的眼睛才張開。她的眼眸像點漆一般黑亮,她的肌膚像白玉一樣滋潤,姿態絕倫無雙。

後來,也就是開元年間,後軍都督楊康見到了小玉環,便帶著許多金銀財寶去求玉環父母,讓他養育玉環。玉環非常聰慧,楊康教她學習書史音律,沒有不通曉的,所以被看成掌上明珠。長史楊元琰恰巧來容州視察,聽說楊康養了個非常聰明美麗的女孩,就以數倍的金銀財寶求為養女。楊康官小,無奈中只好同意了。後來,楊琰帶楊玉環回四川,從宮廷請人來教玉環唱歌,並於玉環十四歲時送她入壽王宮,成了十八王子李瑁的王妃。

那兒現在仍留存著貴妃山、貴妃井、貴妃廟、貴妃祖墳等多處遺址。據說,當初唐明皇處死楊貴妃時,只是讓楊貴妃的一個貼身丫環穿了她的衣服代為受吊,真正的楊貴妃卻被要求穿上便服,由親兵護送自馬嵬逃到長江,然後經長江轉折到了揚州,在日本友人的幫助下東渡日本。楊貴妃從山口縣上岸,在日本傳播中國文化,然後入皇宮幫助女皇掌管政權。她直活到八十才仙逝。後人把她的衣服帶回老家安葬,建了楊妃墓。所以說楊貴妃的安息地是在日本。如今,在日本國山口縣長門市還保留著楊貴妃的墓地和種種神奇的傳說。

楊貴妃即來自廣西容縣,歷代學者記載也多證明此事。然而很多所謂的專家學者卻不願承認絕美之人出自「南蠻」之地,遂該為中原文化中心西安或四川等地。

據元、清版本《容縣志》記載:「世傳唐太真故里,有井曰楊妃井,久已湮塞,鄉人為立楊妃廟焉。」這就是楊妃廟的由來,它曾被摧毀,只餘下一個遺址,後來又多次得到修復,而來訪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貴妃出生容縣楊外村,山清水秀,景色非常優美,離縣城約12公里。村中現有楊妃山、楊妃井、楊妃廟等。楊貴妃梳妝樓則在真武閣公園旁,相傳是貴妃的養父容州後軍都督楊康為其建造,存至民國初年。有關部門現已在梳妝樓遺址修建貴妃園,園內建10組仿唐古建築物,除恢復梳妝樓外,各組建築物分別反映貴妃出世、玉環入宮、貴妃醉酒、貴妃出浴、貴妃笑、貴妃起舞等內容。容縣都嶠山先以道教盛行而聞名,隨著儒教、佛教的興起,成了全國絕無僅有的三教並駐的名山。古時有九寺十三觀之盛,是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的宗教聖地,香煙潦繞,是集宗教、文化、自然風光於一體的名山。

楊貴妃出身史學家們爭論不休。《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記錄了楊玉環傳奇的一生。碑文是與楊貴妃同生長在唐朝天寶年間(約公元734年-755年)的四門助教(四門指四門大學,是唐朝最高學府太學的組成部分,四門助教相當於今天北京大學的教授)許子真撰寫的,曾經立於容城東一百二十步,並收錄於皇家編寫的《永樂大典》、《全唐文》等史書。《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記載有「楊妃,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開元二十四年,明皇詔入內,號太真,大被寵遇。天寶間冊為貴妃。」這是當前史學家能夠找到的最貼近楊玉環時代的人所寫的官方文章了。因為唐朝的容州是嶺南的大州,管轄包括今天原越南、海南、廣東一部分在內的十四個州六十多個縣。而今天的容縣在當時稱為「普寧縣」,所以這個碑名叫「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盡管關於楊貴妃的生地全國有多種版本,但最能讓人信服的目前還是這個《全唐文》里的楊妃碑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