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幾位
四大美女是指中國古代的貂蟬、西施、王昭君和楊貴妃。
1、西施,本名施夷光 ,春秋時期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後人尊稱其「西子「。春秋末期出生於越國薴蘿村(今浙江省諸暨市薴蘿村) ,自幼隨母浣紗江邊,故又稱「浣紗女」。她天生麗質、秀媚出眾,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王昭君,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為「明妃」,王明君。漢元帝時期宮女。匈奴呼韓邪單於閼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傳。
3、貂蟬最早出現於《三國演義》前身《三國志平話》中。貂蟬只是她的小名,本姓任,是呂布的原配妻子,兩人在家鄉失散後流落一方,淪為成為王允的婢女。
4、楊玉環,號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她的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出生於宦門世家,父親楊玄琰曾擔任過蜀州司戶。
(1)古代四大美女中的妃子擴展閱讀
1、沉魚——西施
西施本名施夷光,又稱「浣紗女」。是春秋時期越國美女。後被世人尊稱為「西子」。西施生活的年代越國臣服於吳國,隨時都有被滅國的危險。
當時的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一直謀求越國的強大,可以戰勝吳國。就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西施擔當起了這一國家重任。西施天生麗質、容貌出眾。因此她被越王勾踐選中送給了當時的吳王夫差,而西施也憑借他冠古一絕的美色贏得了夫差的寵愛。
2、落雁——王昭君
漢元帝在位期間,南北交兵,邊界不得安靜。漢元帝為安撫北匈奴,選昭君與單於結成姻緣,以保兩國永遠和好。在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昭君告別了故土,登程北去。一路上,馬嘶雁鳴,撕裂她的心肝;悲切之感,使她心緒難平。
她在坐騎之上,撥動琴弦,奏起悲壯的離別之曲。南飛的大雁聽到這悅耳的琴聲,看到騎在馬上的這個美麗女子,忘記擺動翅膀,跌落地下。從此,昭君就得來「落雁」 的代稱。
後來呼韓邪單於在西漢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從而使匈奴同漢朝和好達半個世紀。王昭君為維護漢匈關系的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匈奴生活近半個世紀,而昭君出塞的故事也流傳千古。
3、閉月——貂蟬
三國時漢獻帝的大臣司徒王允的歌姬貂蟬在後花園拜月時,忽然輕風吹來,一塊浮雲將那皎潔的明月遮住。這時正好王允瞧見。王允為宣揚他的養女長得如何漂亮,逢人就說,我的女兒和月亮比美,月亮比不過,趕緊躲在雲彩後面,因此,貂蟬也就被人們稱為「閉月」了。
4、羞花——楊玉環
"羞花",說的是楊貴妃。唐朝開元年間,唐明皇驕奢淫逸,派出人馬,四處搜尋美女。當時壽邸縣的宏農楊元琰,有一美貌女子叫楊玉環,被選進宮來。楊玉環進宮後,思念家鄉。
一天,她到花園賞花散心,看見盛開的牡丹、月季……想自己被關在宮內,虛度青春,不勝嘆息,對著盛開的花說:"花呀,花呀!你年年歲歲還有盛開之時,我什麼時候才有出頭之日?"聲淚俱下,她剛一摸花。花瓣立即收縮,綠葉捲起低下。
B.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先後都是嫁給誰
1、西施,被獻於吳王夫差做妃
西施,姓施,春秋時期越國人,出生於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薴蘿山村。西施是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又稱西子。天生麗質。當時越國稱臣於吳國,越王勾踐卧薪嘗膽,謀復國。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救國,與鄭旦一起被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亂吳宮,以霸越。
(2)古代四大美女中的妃子擴展閱讀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
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C.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美女和四大妖後分別都是誰
四大美女是: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四大妖後:妲己、妹喜、褒姒、驪姬。
越國美人西施其實西施並非是她的本名,她的本名叫施夷光,出生在浙江諸暨薴蘿,之所以被稱為西施,是因為她住在施姓村的西邊,因此才有西施之稱,西施雖然不是富貴人家的女兒,但是她長得美艷動人,所以“沉魚落雁”中的沉魚二字就是出自於在溪邊浣紗的西施。
西漢美人王昭君王昭君雖然人美,但是命運卻不好,匈奴的呼韓邪單到漢朝拜訪,漢元帝便安排宮女伺候,這其中就有王昭君,而王昭君長得乖巧可人,因此被呼韓邪單看上,隨後呼韓邪單便請求將王昭君帶回匈奴。後來呼韓邪單去世,王昭君本想回漢,但是遭到了漢成帝的拒絕,於是王昭君只好按照匈奴的習俗嫁給呼韓邪單的大兒子復株累單於,隨後又生下女兒,因此王昭君到死都沒有再回過漢朝。
褒姒褒姒是一位不苟言笑的人,因此看上去特別冷淡,也特別抑鬱,而周幽王就變著法子讓她開心,於是就有了“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說起這個故事可能很多人都知曉,這就是周幽王為了討褒姒歡心而精心策劃的,其目的就是為了博得褒姒一笑。也正是因為這個玩笑才讓周朝滅亡,讓周幽王和褒姒死於非命,所以狼來了的故事真的會害了自己。
驪姬驪姬的心機特別重,她雖然也是求和的犧牲品,但是她特別會裝無辜和可憐,當驪戎將她獻給晉獻公後,她就耍各種手段讓晉獻公信任自己,當她取得信任以後,又開始離間晉獻公與他兒子之間的感情,果不其然,在驪姬的挑撥離間之下,晉獻公的兒子,有的自殺了,有的逃亡了,隨後她又借用手段把自己的兒子扶上太子之位。
D. 古代四大美女指的是哪四位 簡單介紹古代四的大美女
1、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包括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四大美女享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的美譽。其中「沉魚」,講的是西施浣紗的故事。「落雁」,指的就是昭君出塞的故事,「閉月」,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談的是楊玉環貴妃醉酒觀花時的故事。
2、西施:原名施夷光,出生於春秋末期浙江諸暨薴蘿村。天生麗質,是我國古代美女的代表之一。「閉月羞花之貌,沉魚落雁之容」中的「沉魚 」,講的是西施浣紗的經典傳說。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其中西施居首。
3、貂蟬:山西忻州人,是民間傳說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閉月」。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貂蟬的事跡大多出現在說書話本的故事當中,最後由《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整理創作出一個完整的形象。一般認為,「貂蟬」並非本名,元代雜曲《連環計》中說她的真實姓名叫任紅昌。歷史研究者對此人物的真實性存有爭議。
4、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王昭君出生於長江三峽中,一個叫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的地方普通的民家。漢元帝建昭元年,下詔徵集天下美女補充後宮,王昭君被選入宮。
5、楊貴妃(719年-756年),號太真,祖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生於容州(今廣西玉林容縣)。能歌善舞,通音律,聰明過人,身材豐腴,姿容絕代。始為玄宗子壽王李瑁妃,召入宮中,深得唐玄宗寵愛。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裡面妃子說的就是楊貴妃。
E. 我國古代四大美女分別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楊貴妃)。 中國的四大美女在古代的排法為:西施居首,貂蟬次之,王昭君再次,楊玉環為末,不過這只是古代的排法。其中西施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還有一說是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並稱為:「笑褒姒 病西施 狠妲己 醉楊妃」。四大美女中除貂蟬外皆為有正史記載的人物,而貂蟬則只見於小說《三國演義》而未見於《三國志》。
另有一種比較不普遍的說法,把民間傳說中虛構的人物貂蟬換成趙飛燕,稱四大美女為:西施、王昭君、趙飛燕,楊玉環。
四大美女還有一種「笑褒姒、病西施、狠妲己,醉楊妃」的說法,即:褒姒、西施、妲己,楊玉環。
1909年在甘肅發現的南宋平陽木刻年畫《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也稱為《四美圖》,該圖從右往左依次繪有綠珠、王昭君、趙飛燕、班姬四位古代美人。
明代詩人張元凱《伐檀齋集》中有《四美人詠》組詩,分別詠「明妃」(王昭君)、「飛燕」、「文君」,「綠珠」等「四美人」。
《紅樓夢》第六十四回林黛玉曾為西施、虞姬、明妃(王昭君)、綠珠,紅拂五位古代美女各寫下一首絕句,賈寶玉命名為《五美吟》。其中西施、王昭君兩人為通行版「四大美女」中的人物,通行版「四大美女」的說法在曹雪芹生活的時代似乎還並未固定並佔主導地位。
F. 歷史上四大美人都是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即西施、王昭君、貂蟬、楊玉環 。
1、西施:本名施夷光,越國美女,一般稱其為西施。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沉魚。春秋末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薴蘿山村。天生麗質,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
2、王昭君:名嬙,字昭君,乳名皓月,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晉朝時為避司馬昭諱,又稱「明妃」,漢元帝時期宮女。
3、貂蟬:甘肅臨洮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閉月」。貂蟬的生活年代約在東漢末年,出生年月均不可考。
4、楊玉環:(公元719年-公元756年),號太真,蒲州永樂(山西永濟)人,是唐玄宗之寵妃,故又稱:楊貴妃。身材豐滿,膚如凝脂,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羞花」。
(6)古代四大美女中的妃子擴展閱讀
歷史典故:
1、西施賣相
據說,當年越國選美,西施名列榜首。在進京途中,行人爭相圍觀,結果造成交通堵塞,寸步難行。護送西施的越國相國范蠡,見此盛況,心生一計,索性叫西施住進路旁旅社的一幢華麗小樓,而後四處張榜:欲見美女者,付金錢1文。
告示貼出,四下轟動。西施登上朱樓,憑欄而立,飄飄然似仙女下凡。觀賞者排成長龍,為一睹西施芳容,慷慨解囊,有的竟付兩三次之多,真是百看不厭。
3天下來,范相國所得金錢無數。進京後,他把這些錢都交到國庫。西施因此仰慕范蠡的才智和品德,兩人遂結為生死之交。范蠡的舉措,不折不扣地為後代的「美女經濟」開了先河。
2、貂蟬拜月
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貂蟬以侍婢出現,以死者家屬退身,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只敘列呂布白門樓殞命,便以一句「妻女運回許都」作結,自此,貂蟬生死成了千古之謎。在1971年時,還有人看見了貂蟬墓,但也有說是她女兒的墓。可見三國演義上的說法也不足取信。
G.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是哪幾個都嫁給了誰
中國古代「四大美女」:西施、貂蟬、王昭君、楊玉環。 1、西施,原名施夷光,越國稱臣於吳國,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與鄭旦一起由越王勾踐獻給吳王夫差,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後趙復國,西施隨范蠡隱居西湖。2、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王允設下連環計,先把貂蟬暗地裡許給呂布,再明把貂蟬獻給董卓。董卓死後,貂蟬被迫嫁予呂布。呂布死後,貂蟬被曹操帶回許昌,曹操為了籠絡關羽之心,賜美女十人,貂蟬便是其中一位,當關羽聽到貂蟬報出姓名之後,感其膽識,撩髯稱了一聲「好」之後,閉目不言揮手令去,貂蟬明白關羽全其名節之意,回房後遂自盡而亡。3、王昭君,姓王名嬙,漢元帝時以「良家子」入選掖庭。北方匈奴的單於呼韓邪來朝,元帝決定挑選一個宮女當公主嫁給呼韓邪單於。王昭君千里迢迢地來到匈奴地域,做了呼韓邪單於的妻子。公元前31年,呼韓邪單於亡故,王昭君以大局為重,按照匈奴「父死,妻其後母」的風俗,嫁給呼韓邪的長子。4、楊玉環,先是壽王李瑁之妃,後受令出家,天寶四載,成為唐玄宗李隆基的貴妃。
H.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貴妃」究竟是怎麼死的死於哪
楊玉環和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中國古代四大美女,17歲時,她被選為唐玄宗之子壽王李瑁的妃子。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十月,風流天子唐玄宗到驪山溫泉宮遊玩時,被楊玉環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美貌吸引。天寶四年(公元745年)八月,正式冊立楊玉環為楊貴妃,從此,唐玄宗沉溺於楊貴妃的姿色風情中不能自拔。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祿山以誅奸相楊國忠為借口,突然在范陽起兵,驚破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美夢。在西逃途中,唐玄宗無奈只得與楊貴妃訣別,命高力士將楊貴妃勒死在馬嵬坡。
不過,有傳聞說,楊貴妃並沒有死於馬嵬坡,而是流落民間,還有人說她逃亡到了日本,難道楊貴妃真的沒有死?如果死了,又葬於何處?如果楊貴妃確實在安史之亂中死去,那麼她究竟是怎麼死的呢?一種說法是,楊貴妃被縊死於馬嵬坡佛堂,《舊唐書·楊貴妃傳》載,禁軍將領陳玄禮等,殺了楊國忠父子後,認為並枯賊本尚在,後患仍存,請求再殺楊貴妃以除後患。唐玄宗百般無奈,與楊貴妃決別,遂縊死於佛室,葬於馬嵬坡前。
《資治通鑒·唐紀》中,記載了這一說法,記載唐玄宗是命太監高力士,把楊貴妃帶到佛堂縊死的。還有一種認為並非縊死於佛堂,而是佛堂前的梨樹下。北宋傳奇作家樂史的《楊太真外傳》也記載,唐玄宗與楊貴妃訣別時,她,乞容禮佛,高力士遂縊死楊貴妃於佛堂的梨樹之下,明確指出楊貴妃不僅被縊死馬嵬坡梨樹下,還有遺失的錦襪作證,拾襪的老闆娘還因此大發橫財。北宋樂史的說法主要來自於《唐國史補》,而李肇的說法恐怕很可能是直接受《長恨歌》中,贊美楊貴妃梨花一枝春帶雨的詩句的影響而來。
不過,這些史書都有明確記載,楊貴妃困數不管是被縊死於佛堂內或者在梨樹下,總之都認為是死於馬嵬坡,這一說法,也為日本一些著名學者所認可。比如日本漢學家井上靖先生在收集了大量史實的基礎上寫了《楊貴妃傳》一書,把這位傳奇人物的悲歡離合描寫得淋漓盡致。關於楊貴妃的死,他的觀點與中國歷代學者觀點一致,認為是被縊死於馬嵬坡,而且還細致描寫了楊貴妃被賜死前的態度。
但也有的學者認為楊貴妃並非死於馬嵬坡佛堂或梨樹下,而是死於當時的亂軍之中,這可能是楊貴妃之死的第二種說法,這一說法的主要依據是一些唐詩的描繪。比如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杜甫在叛軍占據的長安城,作了《哀江頭》一詩,其中有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明眸皓齒今何在,血污遊魂歸不得的句子。有人認為詩中暗示了楊貴妃並非被縊死於馬嵬坡,因為如果是縊死了,不可能有血跡,何來血污之說。李益所作七絕《過馬嵬》和七律《過馬嵬二首》中,有托君休洗蓮花血,以及太真血染馬蹄盡等詩句,描繪出的都是楊貴妃為亂軍所殺,死於兵刃之下的情景。白居易在《長恨歌》中也有君王掩面求不得之句,既然救不得,如何還有被賜死的可能呢?分明是被亂軍所殺。
晚唐杜牧《華清官三十韻》中的喧呼馬嵬血,零落羽林槍,張佑《華清官和杜舍人》的血埋妃子艷,溫庭筠《馬嵬坡》的返魂無驗表煙滅,埋血空生碧草愁等詩句,也都認為楊貴妃是血濺馬嵬坡,並非被縊死。試想,在當時的情況下,軍士群情激昂,處於失控狀態,加之認為楊貴妃是賊本,因而在誅殺楊國忠的情況下,再亂刀砍死楊貴妃也並非沒有可能。但是這一說法也歷來為人質疑,因為所謂詩歌難免帶有誇張、比對、鋪陳的創作手法,有著明顯的文學色彩,並非為史實的實錄,不足為據。再說這些詩人也不是馬嵬坡事件的見絕尺洞證人,以訛傳訛的可能性極大。
還有一說,認為楊貴妃是吞金而死,中唐劉禹錫在《馬嵬行》一詩中曾這樣寫道:
綠野扶風道,黃塵馬嵬行。
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
乃問里中兒,皆言幸蜀時。
軍家誅佞幸,天子舍妖姬。
群吏伏門屏,貴人牽帝衣。
低回轉美目,風日為天暉。
貴人飲金屑,倏忽舜英暮。
平生服杏丹,顏色真如故。
這首詩中明確指出楊貴妃為吞金而死。陳寅恪先生曾對此說法頗感新奇,但在所著的《元白詩箋證稿》中提出質疑,他認為劉禹錫所作《馬嵬行》一詩是流於里中兒的傳言,所以會有很多說法。但是,陳寅恪也沒有排除楊貴妃在被縊死之前也有可能吞過金,所以才為里中兒所傳說。
總的來說,楊貴妃被縊死於馬嵬坡佛堂為正史所載,可信性較大,但是由於年代久遠,史料記載多有分歧。楊貴妃究竟是死於佛堂,或者梨樹下,或是被亂軍殺死,或者吞金而亡,恐怕難以說得清楚了。以上所說無疑都證明,楊貴妃確實是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