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宮舊藏的一位漢裝美女圖引發的謎題
滿清覆亡後,故宮對外開放,其間發生了許多很囧的事,比如出現了提款帶有「大明雍正年制」的瓷器(也有可能是康熙,但肯定是大明),且這件瓷器就是故宮舊物……也不知保留它的人動機如何。
▲崇慶太後萬壽圖中乾隆嬪妃
如果寫小說,我會這樣將情節穿連:
儀嬪出身低微,只能當四阿哥的貼身丫鬟。但她長得漂亮,很快就被寵幸了。她第一次懷孕,不幸流產,到後年再次懷孕時,四阿哥非常貼心地為她備下了守月姥姥。然而這次依舊沒保住孩子。生產後,儀嬪身體日漸虛弱,沒等到已成為寶親王的四阿哥登基,就撒手人寰。
如果以上編排恰好真實,恐怕許多文藝女青年又要組團去寫清穿文和宮鬥文了吧。
傳說中的銀妃,年輕貌美,出身低微,娘家姓黃,均符合史實。只是古人造謠太甚,非要把銀妃和香妃扯到一起,大有「關公戰秦瓊」的勢頭,實在讓人不想吐槽。
謬論不提了,我能確定的是,乾隆皇帝對儀嬪的安葬,非常關心,已經超越了皇帝對一位家奴出身的女性應有的重視。乾隆在他即位的第十年,於自己的陵寢西側,修建了今天的「裕陵妃園寢」。第一批葬入妃嬪三人,儀嬪墓居中。在後來的七十一年之久,乾隆的後宮陸續「搬遷」至這片濃蔭翠柏的陵園。在星羅棋布的三十五座寶頂中,第三排居中,便是生前籍籍無名、死後享有哀榮的儀嬪的最終歸宿。
於是文章開頭畫像的主角是儀嬪嗎?不一定,因為沒有款識,她可能是任何人。咱們下結論要負責任。
歷史永遠存在糊塗賬,但也永遠存在對歷史滿懷興趣的「大偵探」。我們只要本著對歷史負責的態度,總歸能一點點接近「真相」的。
銀妃和香妃,不該只是用來抹黑乾隆、把他塑造成清代段正淳的工具。她們是人,在這個世上活過、愛過。我希望在歷史的故紙堆里,哪怕永遠找不到真相,我們也該對她們,抱有哪怕一絲絲對於人的尊重。
於是,我的考據故事講完了。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大燕威王
② 劉墉在中秋節獻給乾隆一桶生薑,眾位大臣嘲笑,為何乾隆看了龍顏大悅
在影視劇中,乾隆時期的重臣和珅有兩位政敵,分別是紀曉嵐和劉墉,這還是得益於《鐵齒銅牙紀曉嵐》和《宰相劉羅鍋》的傳播。這里先不說這是否符合史實,只說其中的故事還真的是挺有意思的,很多人看到和珅在紀曉嵐和劉墉面前吃癟,總有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
《宰相劉羅鍋》中有一個情節比較有意思,中秋佳節來臨,百官都要進宮面聖,這樣一個團聚的大日子裡,自然是需要給皇帝送上禮品的,至於送什麼禮品,那就是官員們的事情了。
所以說,劉墉為官期間並沒有和和珅起沖突,也不會公然站在和珅的對立面,他明哲保身。但劉墉有一項是和珅沒法比的,那就是他長壽,因為長壽,劉墉在官場上經過數次降職後突然得了個一生中的最高官職,即體仁閣大學士,他之所以得到這個官職,乾隆是這樣說的:“但伊向來不肯實心辦事,行走頗懶,茲以無人,擢升此任。”
劉墉的資歷早就應該成為大學士了,只不過他不肯實心辦事,乾隆一直不肯讓他做,終於無人可用了,所以才用了劉墉,當然這也是因為乾隆考慮到了過去劉墉在地方上的政績。
劉墉能力是有,但就是成為京官之後,冷眼看著和珅受盡寵幸,不再盡心辦事,反而隨波逐流。好在,他雖然比和珅大了那麼多,但死的卻比和珅晚,最後將和珅給熬死了。和珅死後,劉墉似乎才再次“活”了過來,漕政上的弊端,他看的一清二楚,提出不少建議,都被嘉慶帝採納,後於1805年去世,算得上是善終的清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