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麼是鎖肛鎖肛是怎麼形成的
鎖肛指的是肛門被皮膚所封閉而無肛門孔的先天性畸形。在胚胎早期,尿生殖竇後部和後腸相接共同形成一空腔稱泄殖腔;在胚胎發育第七周時,由中胚層向下生長,將尿生殖竇與後腸完全隔開,前者發育為膀胱、尿道或陰道等,後腸則向會陰部延伸發育成直腸。在第七周末,會陰部出現一凹陷稱原始肛,遂向體內凹入與直腸盲端相遇,中間僅有一膜狀隔稱肛膜,以後肛膜破裂即成肛門。但是有個別的發育不全,即後腸、原始肛發育不全或後腸和原始肛發育異常或發育不全,則可出現鎖肛或肛門與直腸之間被一層薄膜所分隔的直腸與肛門的畸形。
B. 鎖肛症是什麼
鎖肛症是生豬養殖中出現的一種雜交繁殖先天發育不良的表現。是初生仔豬的先天性病症。
C. 鎖肛器是干什麼用的
若直腸與尿生殖竇沒有分開,則會形成先天性直腸尿道瘺或直腸陰道瘺。而鎖肛症常合並直腸尿道瘺、直腸陰道瘺。(火星人)8460
D. 高手快來救救我
有內痔了,
內痔的臨床表現
1.好發於肛門齒線以上,截石位於3、7、11點處。
2.主要症狀為大便時出血,或伴痔核脫出。
3.初期(工期)痔核較小,質柔軟,痔面鮮紅色或青紫色,排便時痔核不脫出肛門外。排便時出血或便後出血,呈點滴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不與糞便相混,呈間歇性發作。
中期(Ⅱ期)痔核較大,隆起,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便後自行回納。便後出血比初期減少。
後期(Ⅲ期)痔核更大,質地較硬,表面微帶灰白色,便時痔核脫出肛門外,甚至行走、咳嗽、噴嚏或站立時也會脫出,不能自行回納,須用手推回,或平卧、熱敷後方能回納,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4.一般無疼痛感覺,中、後期可有肛門墜脹、瘙癢。如痔核脫出嵌頓,可致腫痛,糜爛、壞死,甚至化膿,繼發肛瘺等證。
5.一般無全身症狀。後期有的可繼發貧血、大便困難、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狀。
6.本病需與下列肛門病相鑒別。
息肉痔:為直腸下端所生之息肉,質薄嫩,根蒂細,色鮮紅。一般單發,偶有一連串二、三十個之多,狀如葡萄。大便時可能脫出肛門外,多見於兒童。
鎖肛痔:腫物不能脫出於肛外,觸診其質堅硬而凹凸不平。肛門狹窄,大便變細,或大便如痢,次數增多,里急後重,時流臭穢敗漿污水。多見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肛裂:好發於截石位6、12點處,肛門有裂口,出少量鮮血,大便時疼痛,有時便後疼痛可持續數小時。
脫肛:①直腸脫垂性脫肛:脫出物色淡紅,形如螺旋而有層次,其質較硬。多見於體弱的小兒與老年人。②直腸粘膜脫垂性脫肛:有環狀或部分粘膜脫垂,其色鮮紅,質柔軟,無痔的高突,微有滲血。多見於老年人,偶見於內痔手術後的患者。
--------------------------------------------------------------------------------
內痔症狀
本病主要是由於飲食不節,過食醇酒厚味、辛辣生冷刺激,或飢飽失常,或因起居失慎,久坐久立,負重遠行,或房室過度,或因久瀉久痢,長期便秘,妊娠生產,腹部腫瘤壓迫等,均可使風濕燥熱內生,氣血不調,以致經絡阻滯,瘀血濁氣下注肛門而形成內痔。其特點是無痛性便血,後期可有痔核脫出。
本病以便血、腫脹癢痛、脫出及便秘為四大主要症狀。便血是由於血絡受傷所致,然由於體質不同,感邪之異,又有虛實之分。實者血色鮮紅,或紅而污濁,如滴如射,便秘腹痛拒按;虛者血色淡紅清稀,或晦而不鮮,伴有神疲乏力。腫脹癢痛是由於下焦濕熱,結聚肛門,氣血逆亂,筋脈橫解,血脈瘀阻,發為痔核腫脹癢痛。若氣血兩虛,氣虛升舉無力,則以痔核脫出,不易回納為主;氣虛不攝,血不斂氣,便血色淡而量多。
內痔患者,可因肛門墜脹感而便意頻頻,或懼怕出血而不敢排便、致使腑氣不暢而發生便秘。便秘也有虛實之分,實秘者為實熱內結,灼傷津液,胃腸燥結,便干難解,腹滿痛;虛秘者氣虛肺失肅降,大腸傳導無力,或血虛津枯,胃腸燥結,腹脹便秘,心悸自汗。治療以清熱潤燥,涼血止血,益氣收斂為主。
--------------------------------------------------------------------------------
內痔的治療方法
血絡受傷型
【證見】 實證者便血色鮮紅,或紅而污濁,便前便後不定,量多量少不等,如滴如射不一。脫出的痔核色鮮紅,便干秘澀,腹痛拒按,口乾舌燥,苔黃燥,脈數有力。
虛證者便血色淡紅清稀,或晦而不鮮,肛門綿綿作痛,神疲乏力,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 實證宜清熱涼血,虛證宜健脾攝血。
【方葯】
1.主方
(1)清熱涼血方選涼血地黃湯(祁坤《外科大成》)加減
處方:生地黃15克,赤芍9克,枳殼9克,黃芩9克,槐花12克,地榆12克,黃連9克,荊芥9克,甘草6克,防風6克,牡丹皮9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秘者加瓜蔞仁12克(打)、火麻仁12克(打)。
(2)健脾攝血方選歸脾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黨參30克,茯苓12克,白術9克,黃芪15克,當歸9克,白及9克,黃芩炭6克,三七末3克(沖服),槐花炭9克,阿膠6克(烊化沖服)。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葯
(1)臟連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實證。
(2)膽豆丸,每次3粒,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實證。
(3)歸脾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虛證。
(4)十全大補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虛證。
3.單方驗方
(1)復方臟連丸(陳松山驗方)
處方:地榆炭156克,黃連150克,黃芩150克,防風150克,生大黃150克,荊芥炭150克,生槐米250克,火麻仁250克,生地黃250克,豬大腸5副。上葯共研細末,製成蜜丸,如梧桐子大,分裝每袋20克。每次服5克,每日2次,10日為1個療程。適用於內痔出血、脫出並栓塞、內外痔等。
(2)消痔湯(凌朝光驗方)
處方:烏梅10克,五倍子10克,苦參15克,射干10克,炮穿山甲10克,煅灶蠣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便血甚者,加地榆炭、側柏葉。炎症甚者,加黃柏、黃連。便秘者,加番瀉葉。疼痛甚者,加乳香、延胡索。肛門墜脹者,加木香、枳殼。脾虛下陷者,加黃芪、葛根、升麻。適用於痔瘡出血、腫痛、脫垂。
下焦濕熱型
【證見】 痔核脫出肛外,色紫赤潮濕,自覺肛門墜脹疼痛,似有里急後重之感。大便不爽,伴有出血,小便黃赤。舌質紅,苔黃厚膩,脈滑數或弦滑。
【治法】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
【方葯】
1.主方
(1)防風秦艽湯(陳實功《外科正宗》)加減
處方:防風9克,秦艽15克,當歸9克,生地黃15克,赤芍9克,茯苓12克,連翹9克,檳榔9克,地榆12克,槐角12克,枳殼9克,白芷9克,蒼術9克,甘草6克,梔子9克,澤瀉9克。水煎服,每日1劑。
(2)若濕熱兼瘀,腫痛作癢者,可用止痛如神湯(吳謙等《醫宗金鑒》)
處方:秦艽15克,蒼術9克,桃仁12克,皂角刺9克,防風9克,黃柏9克,當歸尾9克,澤瀉12克,檳榔9克,大黃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葯
(1)地榆槐角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2)痔速寧,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血絡受傷證單方驗方。
氣血兩虛型
【證見】 痔核脫出,不易回納。氣虛甚者,肛門有下墜感,氣短懶言,食少乏力,便血淋漓;血虛甚者,便血色淡量多,頭暈目眩,面色眥白,神疲心悸。舌質淡,脈細弱無力。
【治法】 補氣升提,養血柔肝。
【方葯】
1.主方
(1)補中益氣湯(李杲《東垣十書》)合逍遙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黃芪30克,黨參30克,升麻9克,柴胡6克,白術9克,當歸9克,白芍9克,茯苓9克,甘草6克,槐花9克,生地黃12克。水煎服,每日l劑。
(2)若氣血雙虛較甚,用十全大補湯(陳師文等《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黃芪30克,黨參30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川芎6克,當歸9克,熟地黃18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大棗9克,阿膠9克(烊化沖服),廣木香9克(後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葯
(1)補中益氣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2)十全大補丸,蜜丸每次9克,水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3.單方驗方參照血絡受傷證單方驗方。
腸燥便秘型
【證見】 實秘者,腹脹滿而痛、便結拒按,口乾噯氣,心煩。苔黃燥,脈數有力。虛秘者,腹痛綿綿,脹滿喜按,頭暈目眩,心悸自汗。唇舌色淡,脈細弱。
【治法】 實秘宜通腑瀉熱;虛秘宜潤腸通便。
【方葯】
1.主方
(1)通腑瀉熱方選大承氣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
處方:生大黃9克(後下),芒硝9克(沖服),枳實9克,厚朴9克,槐花9克,萊菔子15克,金銀花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以便通脹減為度。
(2)潤湯通便方選增液承氣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合五仁丸(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加減
處方:玄參9克,生地黃12克,麥冬9克,大黃9克,甘草6克,杏仁9克,郁李仁12克,火麻仁12克(打碎),陳皮9克,槐角9克,枳實9克。水煎服,每日l劑。
2.中成葯
(1)牛黃解毒片,每次3片,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實秘。
(2)涼膈散,每日9-15克,加竹葉l片,蜂蜜少許,水煎分2次服。適用於實秘。
(3)潤腸丸,每次9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虛秘。
(4)麻仁滋脾丸,每次10克,每日2次,溫開水送服。適用於虛秘。
3.單方驗方參照血絡受傷證單方驗方。
--------------------------------------------------------------------------------
內痔的外治法
1.熏洗 各期內痔均可以葯物加水煮沸,先熏後洗。常用方為五倍子湯或苦參湯,或選用芒硝、金銀花、連翹、苦參、地榆、馬齒莧、川椒等1~2味煎水熏洗。熏洗可起活血消腫,清熱止痛,收斂止癢的作用。
2.外敷 內痔後期,痔核表面糜爛滲液,暫時不能手術者,可先用上法熏洗患部,然後用五倍子散、消痔散加枯礬粉外敷。外敷具有清熱消腫,止痛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使痔核縮小,潰面癒合。
3.塞葯 I、Ⅱ、Ⅲ期內痔及內痔手術後不便敷葯者,可把葯物做成膏或栓,塞人肛內,達到清熱消腫,鎮痛止血的目的。塞葯可選用九華膏、紫草膏等。
4.枯痔法
以葯條或葯釘插入痔核內,使痔枯乾壞死,脫落而愈。現一般採用無砒葯釘如七仙條、二黃枯痔釘等。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兼有各種急性病、嚴重的慢性病、肛門直腸急性發炎、腹瀉、惡性腫瘤、出血患者,以及對砒劑過敏者。
操作方法:術前清潔灌腸,取側卧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生理鹽水洗凈後。翻出痔核於肛外,用左手食指、中指固定痔核,作表面消毒。以右手拇、食指持葯釘尾段,於距齒線0.3-0.5厘米處,與腸壁縱軸成250.350的方向旋轉插入粘膜下痔核中心,深約l厘米。一般每核一次插人4~6根,或視痔核大小而定。間距為0.3~0.5厘米。然後剪去露在痔核外的多餘葯釘,釘根外露1毫米左右。太短易引起插口出血,且不易固定;太長則易損傷對側腸壁。而後將痔核推回肛內。同法處理其他痔核,一次最多處理3個。每次插釘完畢,同時塞人黃連膏或紫草膏。一般7日左右痔核萎縮脫落。
注意事項:插釘不能重疊,深淺適宜,太深可使括約肌受損壞死,感染疼痛;太淺葯釘容易脫落,造成插口出血,達不到治療目的。先插小痔核,後插大痔核,或先插有出血點的痔核,在出血點插釘1個可以止血。插釘時應正確掌握與齒線的距離,過近可引起疼痛。一次插釘總數不超過20根。
術後處理:術後24小時內不解大便,以防葯釘滑脫引起出血。若大便後痔核脫出,應即推回,以免水腫嵌頓引起劇痛,並輔以止血消腫潤腸葯物治療。若使用含砒汞葯釘,應囑患者多飲開水,或以銀花、綠豆煎湯內服,以利砒毒排泄。同時注意觀察病人有否高熱、腹痛、嘔吐、口腔破潰等中毒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5.結扎法
以葯線或粗絲線,或膠圈結扎痔核根部,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乾枯、壞死而脫落,從而達到治癒的目的。一般較常用的方法有貫穿結扎法,膠圈套扎法等。
(1)貫穿結扎法:用絲線貫穿結扎於痔根部,以阻斷病變部位的氣血流通,達到使痔核壞死脫落的目的。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尤其是纖維型內痔更為適宜。
禁忌證:肛周急慢性炎症、急慢性痢疾、腹瀉、浸潤型肺結核、嚴重的肝腎疾患、高血壓、各種血液病患者以及臨產孕婦。
操作方法:常規備皮、清潔灌腸,採用腰俞麻醉或局麻。取側卧位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部位,常規消毒鋪巾。術者兩手的食指交叉,緩緩進行擴肛,使括約肌鬆弛,痔核充分暴露。以彎血管鉗夾住痔核基底部,用左手向肛外輕輕牽引,右手持彎圓針穿10號粗絲線從痔核基底部中央稍偏上方穿過,然後用剪刀沿齒線剪一淺表切口,縫線繞痔核基底「8」字結扎。結扎後的痔核再注入15%明礬液或消痔靈注射液,或軋壓痔核,以加速痔核壞死脫落。最後剪短扎線,約留3。5厘米,再把痔核推回肛內。術畢注入紫草膏,用紗布外蓋固定。一般一次處理3個痔核。若為環形內痔,可先將痔核分為幾個痔塊,在痔塊之一側用兩把止血鉗夾起粘膜。從中間剪開,同法處理痔塊對側,然後將痔塊進行「8」字貫穿結扎,同法一一處理其他痔塊。
注意事項:結扎時應先小後大。縫針穿過痔核基底時,不可穿入肌層,以免引起肌層壞死或並發肛周膿腫。術後當日禁止排便。如便後痔核脫出,應立即推回肛內,以免水腫加劇疼痛。術後7~14日為痔核脫落期,囑病人盡量減少活動,大便時也不宜用力努責,以防引起大出血。
(2)膠圈套扎法:藉助器械將小乳膠圈套入痔核根部,利用膠圈擴張後的緊縮力,阻斷痔核血液供應,使之缺血壞死脫落。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及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同貫穿結扎法。
操作方法:術前囑患者排空大便或清潔灌湯,取側卧位或膝胸位。先插人斜面肛門鏡,確定痔核位置及數目,選定套扎部位;充分暴露痔核區。以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而後由助手固定肛門鏡,術者左手持套扎器套住痔核,右手持麥粒鉗,經套扎圈鉗住痔核根部,將痔核拉入套扎器內。按壓套扎器柄,使套圈外套向痔根部移動;隨之將套圈推出,扎到痔核根部。然後松開麥粒鉗與套扎器一並退出,再緩緩退出肛門鏡。
注意事項:同貫穿結扎法。
6.注射療法
(1)硬化萎縮注射法:將硬化萎縮注射劑注射至痔核粘膜下層靜脈叢的間隙內,引起化學性炎症反應,曲張的痔靜脈叢也因靜脈、靜脈周圍炎和進行性纖維組織增生而逐漸閉塞、達到使痔核硬化萎縮的目的。
適應證:I、Ⅱ、Ⅲ期內痔,內痔兼有貧血不適合其他療法者,內外痔的內痔部分。
禁忌證:內痔嵌頓;內痔伴有急慢性炎症及腹瀉;兼有嚴重肺結核、高血壓、肝腎疾患及血液病;由腹腔腫瘤引發的內痔、外痔及臨產孕婦,前列腺增生較重者。
常用葯物:消痔靈、6%~10%明礬液、5%魚肝油酸鈉、5%~10%石炭酸甘油等。
操作方法:取側卧位或截石位,常規術野消毒,局部麻醉後,用0.1%的新潔爾滅消毒肛管及腸腔。擴肛後以皮試針頭抽取葯液,在嗽叭形肛鏡下進行注射。葯液應注在距齒線0.5厘米處的痔核粘膜下層,針頭以斜150角進行注射。每核注入葯液0.5~1毫升,以痔核腫脹表面顏色不變為度。每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用葯總量不超過3~4毫升。若一次注射不愈,相隔7日可再注1次,一般3-4次可以治癒。
(2)消痔靈四步注射法:也是硬化萎縮注射法的一種,原理與硬化萎縮注射法同。①適應證:各期內痔、出血、Ⅲ期內痔進一步發展而形成的靜脈曲張性內外痔。②禁忌證:內痔嵌頓發炎;伴有急性腸炎、痢疾;皮贅外痔。③操作方法:取側卧位或截石位,用0..5%e洗必泰棉球局部消毒,充分暴露病變部位,用l%普魯卡因10-15毫升作肛門局部麻醉,再用0.5%o洗必泰棉球消毒肛內痔區。用手擴張肛門,在嗽叭形肛門鏡下仔細查清內痔部位、數量及大小,再用食指觸摸痔區有無動脈搏動,確定注射部位。然後用5號針頭,5毫升注射器,吸取消痔靈液,在肛門鏡下分四步,進行低濃度、大劑量注射。下面介紹各項具體操作。
直腸上動脈區注射:為避免葯液集中引起組織壞死出血,用l%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液按l:1的比例稀釋的葯液進行注射,每點注射2~3毫升。
痔粘膜下層注射:為防止組織壞死,用1%普魯卡因將消痔靈按2:1稀釋的葯液從痔核中部進針至肌層。當出現肌性抵抗感後邊退針邊注射,再呈扇形注射,使葯液均勻充盈到粘膜下層組織中。注入的葯量可視痔核呈彌漫性腫脹為宜,每核注葯量為4—6毫升。
痔粘膜固有層注射:當第二步注射完畢,再緩慢退針,出現落空感時,即進入到痔粘膜固有層,緩慢注葯,每核注葯2—3毫升。注葯後可見痔核粘膜呈水泡狀,並能見到粘膜的微細血管。
洞狀靜脈區注射:最後在齒線稍上方的內痔最低部位,即洞狀靜脈起始部進行注射。為避免葯液擴散到齒線以下引起疼痛,將葯液稀釋為l:l濃度。在肛門鏡下或用手指暴露內痔下部,在齒線上O.1厘米處進針,針尖穿入內痔的斜上方作扇形注射,每核注葯1-3毫升。Ⅲ期內痔一次注葯量為20~45毫升(稀釋後劑量)。最後用3厘米長、1厘米寬的凡士林紗布,大部分放入肛內,固定內痔,防止嵌頓。外用紗布固定。原則上一次注完所有內痔,注射後內痔因組織萎縮,乾枯成為異物。本法一般無不良反應,若注射後稍有疼痛,不須處理;可能有低熱,極少數病例體溫較高,可對症處理,3-5日可恢復正常。注意事項:注射時要嚴格消毒,每次注射進針處必須消毒,以防感染。必須選用細針頭,以免針孔太大引起出血。進針後應做回血試驗,無回血方可緩緩推葯。針頭勿向痔核內各方向亂刺,以免損傷痔內血管引起出血,造成痔核血腫,局部滲出液增多,延長痔核萎縮時間。注射的深淺要適度,太淺易引起粘膜潰爛,過深可使肌層組織硬化。勿使葯液注人外痔區,或注射位置過低,以免葯液向肛管擴散,造成肛周水腫疼痛。注射後24小時不宜排便,並減少活動。
(3)壞死枯脫注射法:是將腐蝕性葯液注入痔核內,使痔核組織壞死脫落,經過創面修復而癒合。
適應證:Ⅱ、Ⅲ期內痔。
禁忌證:同硬化萎縮注射法。
常用葯物:枯痔油、新6號注射液。
操作方法:腰俞麻醉或局麻,取截石位,充分暴露肛門,用0.1%新潔爾滅棉球消毒。將內痔翻出肛外,左手持蚊式止血鉗於齒線上將痔核夾住一部分固定,右手持備好的葯液注射器,在齒線上0.3~0.5厘米處,刺入痔核粘膜下層,由低到高呈柱狀將葯液緩緩注入痔核內,以痔核略膨大變色為度。注射後,將痔核推回肛門內。痔核約7~14日壞死,乾枯脫落。一次注射不超過3個痔核;若痔核較大或較多,可分期注射,間隔2周注射1次。若用枯痔油注射,每核注入0.5~1毫升,總量不超過4毫升。
注意事項:同硬化萎縮注射法。注射後7—14日減少活動,防止痔核脫落時發生大出血。
7.內痔術後並發症及其處理。
疼痛:口服止痛葯,或用1%普魯卡因10毫升在中髎或下髎穴封閉,每側5毫升。也可選用少腹逐瘀湯(王清任《醫林改錯》),加金銀花15克、連翹10克、蒲公英20克,活血止痛,清熱解毒。
出血:若內痔結扎不牢,或痔核枯脫,出現創面滲血,可用凡士林紗條填塞,壓迫止血,也可外敷止血散。若小動脈出血,應在能充分暴露出血點的條件下進行縫扎止血;術後可口服雲南白葯等,以防出血。
發熱:因組織壞死被吸收引起的發熱,體溫通常不高(38℃以下),一般不須處理,注意觀察。若為局部感染引起高熱,應服清熱解毒葯物,方選黃連解毒湯(王燾《外台秘要》)加金銀花、連翹、敗醬草。
水腫:可用朴硝30克、黃柏30克、金銀花15克、紅花15克、蒲公英20克、白礬3克煎水熏洗,每日1-2次。或用1:5000高錳酸鉀熱水坐浴,浴後外敷痔瘡膏。輕者可用熱水袋熱敷。
小便小利:囑病人多飲水,或用車前子30克、冬瓜皮30克煎水代茶飲服;也可針刺三陰交、水分、關元、中極等穴位,或用l%普魯卡因10毫升長強穴封閉,或用熱水袋熱敷。
--------------------------------------------------------------------------------
內痔如何治療
1.針灸療法
針刺:主要適用於工期內痔,或Ⅱ、Ⅲ期內痔暫不能手術者。主穴:長強、承山、八髎。配穴:會陰、足三里、三陰交,大腸俞。濕熱者用瀉法,脾虛者用補法。
挑痔療法:適用於Ⅱ、Ⅲ期內痔。可取大腸俞、次髎等穴,或在患者背部脊柱兩側偏於腰骶部尋找痔點,即突出表皮、壓之不褪色的紅色或灰白色小丘疹,常規消毒後,用粗針將痔點表皮挑破,再挑斷皮下白色纖維數條。術後用消毒紗布覆蓋。
2.飲食療法
香蕉蕹菜粥:香蕉100克去皮為泥,蕹菜(通心菜)100克取尖,粳米50克。粳米加水煮至將熟時,放入蕹菜尖、香蕉泥,加入適量食鹽或白糖,同煮為粥,作早餐主食。適用於痔、瘺實熱之證。
公英敗醬豬腸湯:鮮蒲公英50克(干品25克)、敗醬草25克,用布包裹,與豬大腸250克用砂鍋燉至爛熟,去布袋,加入食鹽調味,分2次食豬腸喝湯。適用於痔、瘺實熱證。
黨參無花果燉豬瘦肉:黨參50克,無花果250克,豬瘦肉500克,同燉至肉熟透,加入食鹽調味,分頓食肉喝湯。適用於痔瘺日久氣血虛弱證。
大棗烏魚湯:大棗50克(去核),烏魚500克,用砂鍋燉至爛熟,加食鹽、生薑少許,分餐食用。適用於痔瘺虛證。
3.預防調護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進食,忌食辛辣、醇酒厚味。
起居有常,工作勞逸結合。從事久站久立工作者,應適時變換體位。
注意肛門衛生,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保持大便通暢。
及時治療腹瀉、便秘、痢疾等疾病。
內痔術後,飲食要清淡,必要時給予半流或全流飲食。
術後痔核脫落期,盡量減少活動,多卧床休息。
術後每次排便後,用淡鹽水或1:5000高錳酸鉀液坐浴,而後換葯。
注意觀察病人術後反應,若有發熱、疼痛、小便困難及便後出血,應及時查明原因,妥善處理。
術後若痔核脫出,應及時托回肛內,以防水腫嵌頓。
E. 男友用可擴大帶鎖肛塞鎖著我的肛門怎麼辦
長期這種做法會使肛門括約肌鬆弛,隨著年齡增大,大便有可能會失禁,不建議此行為發生。
F. 練習鎖肛,這是什麼病
鎖肛,中醫術語,病證名。小兒出生後,由於熱毒壅盛,結於肛門,無復滋潤,以致肛門特別狹窄。治宜瀉熱解毒,選用大黃、檳榔、玄明粉之類。
嬰兒剛生下時,應該搞清楚是否有肛門.尿布上有胎便,並不說明肛門完好.也有經直腸通過膀胱或陰道所形成的畸形瘺管而排出的.
完全沒有肛門者,易於發覺.雖然有肛門,但上端不通,胎便排不出覺得奇怪,才知道是沒有肛門.
所謂鎖肛就是直腸下端與外界不相連接,只要沒有瘺管,就不能置之不管,應立即做手術.
若直腸的出口處僅蒙住一層薄膜,或直腸下端通道狹窄,這種情況手術既簡單,效果也好.
閉塞不通的直腸下端,位置在肛門開閉的括約肌之上,應在孩子出生後立即在腹壁給直腸作一開口,造成人工肛門.到1歲左右時,再做一肛門,使之與直腸相連.從前,這種手術是在原肛門的部位進行,由於切除或操作了括約肌,會使肛門關閉不住,導致糞便亂流.如今從腹部開口,就不致損傷括約肌.一旦肛門重新正常通便,腹壁的人工造瘺即可關閉.
鎖肛的患兒,經常伴有泌尿生殖系統、骨骼、心臟等器官的畸形,由此便妨礙了手術的成功.
G. 怎樣治療鎖肛
施行鎖肛造孔術(人造肛門術)。豬側卧保定,在肛門突出部或相當於正常肛門的部位,外科常規處理後,按正常仔豬肛門孔的大小切割成一塊圓形皮瓣,暴露並切開直腸盲端,將腸管的黏膜縫在皮膚創口的邊緣上,為了便於排糞和防止糞便污染術部,在切口周圍塗以紅黴素軟膏。若直腸末端下降至會陰皮膚處,在切開剝離皮瓣後,繼續分離皮下組織直達直腸盲端,在直腸盲端上縫上牽引線,充分剝離直腸壁並拖至肛門口外2~3厘米,使它與皮膚對接縫合,然後用細線將直腸壁與四周皮下組織縫合固定,再環切盲腸端,掏出胎糞,沖洗消毒,最後將直腸斷端黏膜結節縫合於皮膚切口邊緣上。術後保持術部清潔,防止感染,在排糞後用高錳酸鉀溶液清潔,注意飼養管理,防止便秘。
H. 大使失禁怎麼辦
大便失禁治療
肛門失禁的治療應根據不同發病原因來治療,如因腦或脊髓腫瘤引起的肛門失禁,應治療腦或脊髓腫瘤;如因馬尾神經損傷引起的大便失禁,首先應恢復馬尾神經的功能;如肛門括約肌的損傷引起的大便失禁,可經手術修復括約肌或重建括約肌方法來恢復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1.非手術療法
(1) 飲食調節:治療肛管直腸的炎症,使大便成形,避免腹瀉及便秘、消除肛管直腸炎症刺激的不適感。常用的方法是多吃含纖維素高的及富有營養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如肛管直腸有炎症可對症服用抗生素。如肛周皮膚有炎症應經常保持肛周清潔,使其保持乾燥或外用葯塗擦。
(2)肛門括約肌鍛煉:方法是囑患者收縮肛門(提肛),每天提肛500次左右,每次堅持數秒鍾,這樣可增強肛門括約肌的功能。
(3)刺激肛門括約肌收縮:對神經性肛門失禁者,可採用電刺激療法和針灸療法。電刺激療法是將刺激電極置於外括約肌內,用電刺激肛門括約肌及肛提肌使之產生有規律的收縮,部分肛門失禁患者可以得到改善。針灸療法是祖國傳統醫學的療法,有的患者亦可取得很好的療效,常用穴位是長強、百會、承山等。
2.手術療法
肛門失禁的手術治療主要用於肛管括約肌的損傷及先天性高位肛門閉鎖術後的肛門失禁。
(1)肛管括約肌修補術:適用於外傷所致的肛管括約肌損傷的患者。一般在損傷後3~12個月內修補,如時間過長,括約肌可產生廢用性萎縮。傷後傷口無感染者多在3個月至半年內修補,有感染者在6~12個月內修補。方法:沿瘢痕外側1.5~2.0cm處作一U字形或半環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將括約肌斷端從瘢痕組織中游離出1~2cm,並保留括約肌斷端的少量瘢痕,便於縫合,剪除多餘的部分。沿內外括約肌間隙將內外括約肌分開,向上分至肛提肌,分離時應防止損傷直腸黏膜。用組織鉗夾住內、外括約肌斷端試拉括約肌的活動度,然後將直徑1.5~2.0cm的軟木塞塞入肛門,再試拉括約肌的緊張度。感覺有一定的張力後,用4號絲線進行對端間斷縫合或重疊縫合內、外括約肌,縫好後取出軟木塞,縫合皮下組織、皮膚。術後禁食1~3天,給予補液,適當應用抗生素,防止過早進食排便污染切口發生感染。術後應保持肛門清潔、換葯。該手術後90%患者能達到大便基本自控。
(2)肛管前方括約肌折疊術:適用於括約肌鬆弛的患者。方法:在肛門前方1~2cm處沿肛緣作一半圓形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組織,在皮下組織下方與外括約肌之間游離少許顯露外括約肌,然後將皮瓣向後翻轉,覆蓋肛門,牽開皮瓣,可見兩條外括約肌由肛門兩側向前、向會陰體方向行走。在兩側外括約肌及內括約肌之間可見一三角間隙,用絲線縫合兩側外括約肌肌膜及少許肌纖維關閉間隙,使肛管緊縮。肌纖維不要縫得過多,以防壞死纖維化。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圖2)。
(3)經陰道括約肌折疊術:適用於括約肌鬆弛的患者。在陰道後壁的遠端做一弧形切口,將陰道後壁向上分離,顯露外括約肌的前部。將括約肌提起,用絲線折疊縫合3~4針,使括約肌縮緊。然後將示指伸入肛管,測試肛管的緊張度。再縫合切口近端的肛提肌,最後縫合陰道後壁。
(4)Parks肛管後方盆底修補術:適用於嚴重的神經性肛門失禁及直腸脫垂固定術後仍有較重的肛門失禁者。方法:在肛緣後方做一弧形切口,游離皮下組織,顯露外括約肌,然後在肛管後方內、外括約肌之間分離,將內括約肌和肛管直腸牽向前方,繼續向上分離到恥骨直腸肌上方,顯露兩側的髂骨尾骨肌及恥骨直腸肌。間斷縫合兩側肌肉,尤其恥骨直腸肌要縫合牢固,以縮短恥骨直腸肌,使肛管直腸角前移,恢復正常角度。再縫合縮短外括約肌。在皮下組織內置一橡皮片引流從切口引出,縫合皮下組織及皮膚。該手術主要使肛管直腸角恢復到正常角度,並且使出口處變小,故排糞用力過猛有可能破壞此修補,如大便干結。可服用緩瀉劑,以防患者過度用力排便。該手術後72%的患者大便能基本達到自控。
(5)皮片移植肛管成形術:適用於肛管皮膚缺損和黏膜外翻引起肛門失禁者。將帶蒂皮片移植於肛管內,例如S形皮片肛管成形術。手術方法:取膀胱截石位,沿外翻黏膜邊緣作一環形切口,與周圍組織分離,切除多餘黏膜,以肛管為中心作S形切口,形成上下兩處皮片,上方皮片移向肛管右側,下方皮片移向肛管左側,皮片內側邊緣與黏膜相縫合,黏膜緣與皮片可全部縫合。
(6)帶蒂股薄肌移植括約肌成形術:適用於括約肌不能修補的肛門失禁的患者。股薄肌是大腿內側最表淺的肌肉,起於恥骨聯合和恥骨弓,向下經過股骨內髁後下方止於脛骨內側;該肌近端寬,遠端扁平。手術方法步驟:先平卧位,供肌肉的下肢稍內收及稍彎曲膝關節,摸清股薄肌的位置。在膝內上方作3~4cm長的縱切口(圖3)顯露呈帶狀肌腱的股薄肌遠端,分別游離該肌的近、遠端。在脛骨結節處作4cm長的斜切口,找到股薄肌的止點,在止點處將該肌切斷,並保持肌腱末端的完整,以備後用。在兩切口之間用長彎血管鉗做一隧道,將該肌的斷端從大腿切口拉出,然後在大腿內上部做6cm長的縱切口,並游離股薄肌的近遠端,向上游離至支配該肌的神經血管束時,注意勿損傷該神經血管束。在大腿兩切口之間做一隧道,將整條股薄肌從大腿上端切口拉出,用鹽水紗布包好待用。
患者改截石位,距肛門2cm的前後正中處各作2~3cm的橫切口,用長彎血管鉗在肛門兩側潛行分離做兩個隧道將股薄肌從大腿根部切口牽出,向上分離,再將股薄肌通過隧道拉至肛門前方切口,圍繞肛門一側到肛門後方,再繞過對側隧道到肛門前方,在恥骨結節處切口牽出,股薄肌圍繞肛門1周,拉緊肌腱、緊縮肛門,將肌腱固定於恥骨結節骨膜上最後縫合切口。在縫合大腿根部切口之前,在股薄肌外側找到支配股薄肌的神經主幹,然後將電極板用不吸收縫線固定在該神經主幹上(圖4)。刺激器的開關埋藏在乳房下方的皮下,電極板與乳房下方刺激器的開關通過皮下隧道的電線來連接(圖5),在今後漫長的歲月里通過體外磁鐵來控制刺激器的開關,經常保持對股薄肌一定頻率及強度的刺激,防止股薄肌萎縮。
(7)臀大肌移植括約肌成形術:應用帶蒂臀大肌束圍繞肛管替代括約肌,如Chestwood(1903)手術,將兩側臀大肌各分離出一條寬3cm肌片,遠端切斷,近端仍和骶尾部相連,將肌片在肛管後方交叉,圍繞肛管後,在肛管前方縫合,效果不甚滿意。
手術分兩步進行。
①持續硬膜外麻醉下,取左側或右側卧位,常規作同側臀部及下肢消毒,鋪巾,在同側大腿及臀部外側作L形切口,切開皮下及筋膜,暴露臀大肌肌腹,分離帶蒂臀大肌肌束寬約4cm,連同股外側肌肌束上半部,以便保持其肌束長度(在解剖過程須避免損傷坐骨神經及重要血管),並保留其帶蒂肌束的神經支配及血供。通過同側坐骨結節部皮膚隧道,將游離的臀大肌肌束拖到會陰部,縫合大腿及臀部皮膚。
②取膀胱截石位,常規沖洗腸腔,消毒皮膚,在兩側坐骨結節內側各作半月形切口暴露坐骨結節部滑膜,通過兩個切口向前至會陰部,向後在尾骨坐骨尖水平作皮下潛行性隧道,在作皮下隧道時切忌戳破直腸腸壁及肛管。將游離的帶蒂臀大肌通過皮下隧道圍繞直腸下端肛管一周,並保持其一定的緊張度。將游離臀大肌肌束固定縫合於雙側坐骨結節滑膜上。縫合皮膚,必需置引流。
治療先天性或外傷等原因造成肛管不能控制大便的多種手術方法均得不到較為滿意的效果,許多學者主張作腹壁結腸造口術。早在1952年,Pickrell曾報道利用帶蒂神經血管的肌薄肌移植,肛管括約肌成形術治療肛門失禁,其主要優點是肌力較強,收縮大腿時可產生收縮肛管作用。1982年Proshian提出用臂大肌重建肛管括約肌,其肌力優於股薄肌,無嚴重感染,轉移的帶蒂血管神經的臀大肌肌束未因感染而引起纖維化,是保證轉移肌束起到收縮括約肌功能的重要因素,所以預防感染是手術成功的關鍵。為了有效預防感染,獲得手術成功,除了在手術時必須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外,充分的術前准備亦是十分重要的,術前增加營養,增強病員體質,同時必須充分作好腸道准備,包括清潔腸道及腸道抗生素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