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馬其頓帝國的版圖能有多大具體發個圖片
馬其頓原是位於希臘北部邊陲一個貧瘠落後、默默無聞的城邦,馬其頓人屬於多利亞人分布於希臘北部的諸多部族之一,是希臘人的近親,但文明開始比希臘晚。腓力是上馬其頓國王阿明塔斯二世的小兒子,15歲時在希臘城邦底比斯作人質,這讓他一度以為自己是希臘人而非馬其頓人。在底比斯,他受到了良好的希臘文化教育,增長了見識,這段入質的經歷與現在的出外留學應該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 在底比斯當了3年人質後,18歲的腓力獨自一人回到了馬其頓。不過,他悲哀地發現自己曾經的王國上馬其頓已經被下馬其頓吞並了,無家可歸的「海歸」沒有坐等成為「海待」,而是勇敢 馬其頓帝國地招兵買馬,向自己的叔父下馬其頓王叫板。公元前4世紀中期,腓力統一了馬其頓。 由於腓力年輕時曾在底比斯作人質,還曾獲得過古希臘奧運會馬車賽的冠軍;同時由於他對希臘諸邦的情況有較深的理解,所以在他執政時希臘人不再視之為蠻族之王。腓力二世執政後,國力迅速崛起。在位期間,他實施了多項重要改革,如進行鞏固王權、消除部族首領的軍事割據以及推行富國強兵的改革:加強王權,限制貴族議會的權力,將全部軍政財權集中到國王手裡;經濟上實行貨幣交換方式以利於貿易;設立由國王直接指揮的常備軍,並在底比斯軍隊陣形的基礎上,創立了以長矛盾牌為主兵器、攻防兼備的馬其頓方陣。 據說腓力二世一生有兩大特點,其中第一大特點是「寡人之疾」,這里不做講述;第二大特點在馬其頓崛起後暴露無遺。內部整頓完畢後,他利用希臘城邦彼此傾軋削弱之機開始向希臘擴張。腓力二世首先征服了邊鄰伊利里亞(阿爾巴尼亞的先祖)和色雷斯,使馬其頓有了穩固的後方。公元前349年腓力二世率大軍揮師南下,進攻奧林托斯,雅典雖然派軍馳援,但腓力二世還是攻佔了奧林托斯,與雅典簽訂了菲洛克拉底和約,所佔領土得到承認。公元前340年,雅典、麥加拉、科林斯、加斯等城邦組成了反馬其頓同盟,兩年後,兩軍會獵於中希臘,在著名的喀羅尼亞戰役中,馬其頓大敗希臘聯軍。接著,馬其頓大軍主力南下伯羅奔尼撒,使斯巴達完全孤立,基本實現了對希臘的征服。公元前337年,腓力二世在科林斯召開全希臘會議(僅斯巴達缺席),會議約定成立馬其頓—希臘的永久性同盟,盟主是馬其頓。會議決定維持現存法律及秩序,並決定東征波斯。所有這一切熄滅了希臘人一向高舉著的自由火炬,科林斯會議標志著希臘城邦時代的結束。 公元前336年夏天,馬其頓王國的舊都皮拉正在舉行腓力二世女兒盛大的結婚典禮。喜氣洋洋、身穿節日白袍的腓力二世在一群喜慶的賓客簇擁下走進禮堂。然而,不幸在此時發生了。當腓力通過禮堂入口時,一名衛兵打扮的人突然拔出短劍往腓力胸前奮力刺去,腓力二世未及躲閃,轉瞬間就倒在了血泊之中。 腓力遇刺後,馬其頓宮廷的騷亂與希臘起義並起,腓力二世與奧林匹亞斯的 亞歷山大二世兒子亞歷山大迅速平定了馬其頓貴族的謀叛,鞏固了王位。在擊敗了國內所有反對派之後,他開始東征波斯。亞歷山大遠征東方波斯的借口,是波斯人曾蹂躪過希臘聖地,又參與了對腓力二世的謀殺。據說,臨出征前,亞歷山大把自己所有的地產收入、奴隸和畜群全部分贈他人。當時有位將領迷惑不解地問道:「陛下,您把所有的東西分光,把什麼留給自己呢?」「希望!」亞歷山大乾脆利落地答道,「我把希望留給自己!它將給我帶來無窮的財富!」就這樣,亞歷山大懷著對無窮財富的渴望,離開故土,踏上了千里迢迢的征程。公元前334年春天,由3萬名步兵、5000名騎兵和160艘戰艦組成的東征軍在亞歷山大率領下,渡過赫勒斯滂海峽,踏上了波斯帝國的亞洲領土。在格拉尼卡斯河畔與波斯大軍牛刀初試,通向小亞細亞道路從此洞開。 公元前333年秋天,波斯王大流士三世親率大軍與亞歷山大會戰於敘利亞的伊蘇斯城郊,即著名的伊蘇斯戰役,統率三萬人的亞歷山大不僅打敗了十六萬人的波斯軍隊,俘虜了大流士三世的母親、妻子和兒女,還搜羅了各種物品和黃金。這次勝利使亞歷山大揮師橫掃敘利亞、巴勒斯坦和埃及,亞歷山大還攻下了中東文明古城推羅,將頑強抵抗的推羅城中的3萬居民全部賣為奴隸。至此,亞歷山大佔領了半個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在尼羅河的入海口處建立了一座新城——亞歷山大里亞,日後成為帝國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一年半後,亞歷山大與大流士三世在亞述古都尼尼微近郊的高加米拉進行最後的決戰,史稱高加米拉戰役。擁有20萬人之眾和兩百輛裝有鋒利刀劍戰車的波斯軍隊在馬其頓方陣的打擊下落荒而逃,亞歷山大乘勝東進,佔領了東方最大的城市、古代東方的文化中心巴比倫,並為自己加了一個稱號——「巴比倫及世界四方之王」。此後,亞歷山大又率兵從巴比倫出發,勢如破竹地佔領了波斯帝國的蘇薩、波斯波利斯和埃克巴塔那等三座城市。逃到中亞巴克特里亞的大流士三世被當地謀叛的總督擒殺,亞歷山大借口為大流士三世報仇而進軍中亞,在殺掉那個總督之後繼續東進。 公元前327年,亞歷山大進軍印度河流域,數次打敗印度的城邦軍隊。由於瘟疫、酷熱以及將士的厭戰情緒,公元前324年,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帝王無奈地停止了近10年的掠奪性戰爭。遠征軍連續作戰10年,行程萬余里,進行了上百次強渡江河、圍城攻堅以及山地、平原地和沙漠地作戰。作戰中,亞歷山大正確選擇戰略方向,合理運用馬其頓方陣戰術,善於組織步兵與騎兵、陸軍與海軍協同作戰,軍事手段和政治手段並用等,在世界軍事學術史上留下了光輝一頁。 亞歷山大東征給當地人民造成了深重災難,但客觀上也促進了希臘與亞非諸國的經濟和文 馬其頓帝國化交流,在歷史上具有深遠影響。「把戰爭帶給亞洲,把財富帶回希臘」在他身後實現。此時在馬其頓大軍的身後,已經是一個西起希臘、馬其頓,東至印度河流域,南臨尼羅河第一瀑布,北界多瑙河與錫爾河的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帝國了。
『貳』 兩河流域和古馬其頓在哪兒
兩河流域就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現在伊朗、敘利亞附近
地處希臘東北邊緣,南接貼撒利,中隔奧林匹亞山,西為伊利里亞,東鄰色雷斯。根據自然地理條件,馬其頓明顯分成兩部分:上馬其頓,位於西部,地域廣大,山脈縱橫,森林密布,適於畜牧業,是馬其頓人基本居住地;下馬其頓,是塊瀕臨愛琴海的沿海平原,適於農業發展。其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中南部地區,西臨阿爾巴尼亞山地,東接羅多彼山地,北靠歇亞山脈,東南臨愛琴海。面積約25713平方公里。1913年巴爾干戰爭後分屬於南斯拉夫、希臘和保加利亞三國。
網路詞條:美索不達米亞(阿拉米語:ܒܝܬ ܢܗܪܝܢ,希臘語:Μεσοποταμία,阿拉伯語:بلاد الرافدين ,英語:Mesopotamia)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謂,意為「(兩條)河流之間的地方」,這兩條河指的是幼發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也可見網路詞條: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
『叄』 馬其頓帝國的首都 佩拉 在哪裡
古馬其頓首都佩拉在現在的希臘第二大城市塞薩洛尼基境內!現在佩拉城裡還有遺跡和考古博物館,是去塞薩洛尼基旅遊的一個景點
『肆』 馬其頓的首都是哪裡
馬其頓的首都在斯科普里。如下圖所示。希望可以幫到你,望採納!
『伍』 馬其頓在哪裡
馬其頓共和國,位於巴爾干半島中部,是個多山的內陸國家。東鄰保加利亞,南界希臘,西接阿爾巴尼亞,北傍塞爾維亞和黑山(南斯拉夫)。
『陸』 馬其頓位於希臘北部。 可是又說:馬其頓位於巴爾干半島北部。馬其頓到底位於哪裡啊
馬其頓共和國(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位於歐洲東南部巴爾干半島。而馬其頓地區包括從前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馬其頓共和國、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以及保加利亞的西南角。馬其頓共和國一般簡稱為「馬其頓」,但馬其頓共和國和馬其頓地區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希臘方面認為「馬其頓」是希臘歷史的一個概念,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2009年8月,兩國的談判似乎出現了轉機,據稱,希臘方面已經接受了「北馬其頓共和國」的說法。
『柒』 馬其頓現在的位置
馬其頓共和國(馬其頓語:Република Македонија)是位於東南歐的巴爾干半島南部的內陸小國,東臨保加利亞,北臨塞黑,西臨阿爾巴尼亞,南臨希臘。由於希臘反對馬其頓共和國使用「馬其頓」的名稱,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以及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現在均將該國暫時稱為「前南斯拉夫馬其頓共和國」(F.Y.R.O.M)。目前全世界約有40個國家承認「馬其頓共和國」本身使用的名稱。
馬其頓共和國先前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現在的首都與主要都市是斯科普里。自獨立以來,馬其頓由於國名問題和希臘發生爭端,問題至今仍待解決。
更多請見
『捌』 馬其頓 現在在哪
在大多數時候是馬其頓共和國、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以及保加利亞的西南角。後來又征服了現在的埃及,亞美尼亞,庫爾德斯坦,土耳其,科威特伊朗伊拉克之類的,然後從黑海到印度河都是他的領土。只不過曇花一現。亞歷山大短命,碩大的帝國在他死後就分崩離析了
『玖』 亞歷山大時期的馬其頓是現在的哪裡
在歷史上,馬其頓更多的作為一個廣義上的地理區名稱而存在。其位於歐洲巴爾干半島中南部地區,西臨阿爾巴尼亞山地,東接羅多彼山地,北靠歇亞山脈,東南臨愛琴海。地處巴爾干核心,南下地中海的門戶,一直為重要的貿易和軍事通道。古代馬其頓帝國在此興起,其後先後隸屬於羅馬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地理上的馬其頓地區分屬三國。共和國,屬於塞爾維亞部分,稱瓦爾達爾馬其頓,屬於保加利亞的部分稱皮林馬其頓,屬於希臘的部分稱愛琴馬其頓。
馬其頓地區包括從前南斯拉夫獨立出來的馬其頓共和國、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地區(包括中馬其頓、西馬其頓、東馬其頓-色雷斯),以及保加利亞的西南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