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信封格式怎麼寫(最好帶圖的)
信封格式如下:
工具
信封,簽字筆
方法/步驟
1、六個紅框里填收信人所在地的郵政編碼。信封的左上角畫著六個方格,應在裡面填上收信人的郵政編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信封
⑵ 七月半寫包的格式及稱呼是怎麼樣的
七月半寫包的格式及稱呼寫法如下:
正面共分四行由右至左豎排,寫給祖人的格式,依次寫"中元化袱 包","上奉","故祖考公老大人收","孫,曾孫,玄 祀";如果死者的兒子活著,寫包袱時稱呼,落款以兒子為主。
即:依次寫"中元化袱 包"、"上奉"、"故考公老大人收"、"男率孫,曾孫,玄孫祀"。包袱的背面寫上"封"字。如若不能到墳前供祭,那就在外地焚化包袱,包袱就要送幾個給"力夫",包袱正面寫"力夫"二字即可。
注意事項
對於冥用品,本著「陰陽一理」的理念,也比照陽間的包袱寄包裹。冥用包裹分為小封包與大包袱。小封包為包裹紙錢時用,是由草紙裁剪而成,一般是長26.5cm,寬16cm。
行文由右至左豎排五行,小封包的數量一般是多個的,每個都要如是寫好。每一個祖宗可以封多包,以每個晚輩的名義分別署名,也可以夫妻的名義署名,也可以全家的名義署名(可以寫「××率全家謹具」)。寫好後,小封包可以單獨焚化,也可套在大包袱內與其他物品一起焚化。
⑶ 給己故的人寫包封的格式和稱呼
包袱的反面都只寫一個字:封。草體,壓著折紙的縫寫,代表封口,在郵寄的路上不要讓別人拿了去。
正面的寫法就較復雜了。譬如在陰歷七月十五中元節,某人給故去的父親寫包袱,正面就這樣寫。
中元寄錢
故顯考某府諱某某老大人
魂下受用
即日化
子 某某某 某某某
孫
媳 某氏 某某某
如果是給故去的母親寫包袱,中間一行則改為「故顯妣某府某老孺人」。
其右上角的「中元寄錢」,講的是燒包袱寄錢的原由、時間。人剛死,燒包袱過去,謂伴棺寄錢;正月初一、五月初五、七月十五、八月十五,燒包袱過去,分別為「元旦寄錢」、「端陽寄錢」、「中元寄錢」、「中秋寄錢」。
中間的那一行,是包袱的主體部分,註明收錢人的稱謂、姓名。「故」,死也。「顯考」、「顯妣」是父親、母親的敬稱,至於父母是否「顯」過,並不重要。如果是孫輩給祖輩燒包袱寄錢,則要寫「顯祖考」、「顯祖妣」。「某府」,表明是某家的事。「諱」要朝右挪半個字,上輩人的名字,是不能隨便說隨便寫的。男的接著寫名諱。女的寫姓氏即可,不寫名字。我的祖母那一輩女人也沒有學名,只有小名。而母親的小名,子女並不一定知道的。「老大人」、「老孺人」,是再一次的敬稱。無論死者生前是何身份,一律「大人」、「孺人」稱呼,這是公平的。陰間與陽間價值取向不一,乞丐死後可能升天,王公大臣死後可能就要下地獄。
「魂下受用」,讓人看到晚輩跪在逝者魂靈前,雙手捧錢高舉過頭頂,孝順地呈上。
落款看似後人名字的羅列,其實並不簡單。男人的配偶只能寫姓氏,即使有姓有名也只能寫姓氏。未出嫁的女兒、孫女可以寫名字,但出嫁後成了別人家的人,就不能再寫了。
伴隨郵給收件人大批包袱的同時,人們還會寫上一兩個特殊的包袱,正面中間寫「地盤業主 孤魂野鬼」,右側寫「魂下受用」。
⑷ 春節包袱的寫法格式及稱呼
「寫包」有固定的格式,年三十燒的叫「年盡化財」,年初一燒的叫「新春化財」,以豎排字從右往左依次書寫,第一豎行定格寫「年盡化財孝男某某某」,第二豎行退後兩字,寫「具備冥錢多少封奉」,第三豎行就寫一個上字,第四豎行要安放中間,寫故顯考某某某正魂收用,然後就是最後一行落款寫年月日火化。
寫好第一個麵包,後面都是給一個人的,就寫中間一行,左邊寫同日,右邊寫火化就行了。如果是老人父母都不在了,要寫考妣,父親的名字在左,母親姓氏在右並排寫,如果寫給爺爺的就寫故祖考,孝男改為孝孫,以此類推,往上追溯都有稱呼。
「包」寫完擺好,把年夜飯的各種菜餚酒水各盛一份擺上供桌,由父輩帶領晚輩向牆上的祖宗、神靈排位磕頭,並輕念「請祖宗保佑一家老幼平安」,然後往地上灑酒後燃放鞭炮,祭祀完畢,便可就餐。
供大家參考:
一、必須用毛筆寫。古人認為,陰間的人只認毛筆字,其他筆寫的都不認,不認就收不到。
二、必須從右往左豎著寫。
三、封皮陽間的人名和陰間的人名應區分開。比如兒子給亡父包了一包紙,在署兒子名前應寫『陽上』或『陽世』,以區分陰陽。
四、焚(送)紙日期應以農歷為准。
五、封底在粘合縫上寫一個或幾個『封』字,類似陽間的封條。
六、給三年以內的新逝亡人用白紙包,三年以上的亡人用黃紙包。而且送紙的時間也不一樣:新逝亡人的應在大年初二午後送,已故三年以上亡人的紙應在大年初三午後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