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武財神的區別圖
財神的起源頗為難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財神,一般認為有所謂「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比干、范蠡,「武財神」關羽,「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財神」劉海蟾。這些財神,又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大類,最為人們熟知的財神,則是「正財神」趙公明。
一、 趙公明——專司人間財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財神,影響最大的當推趙公明。據《三教搜神大全》載,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故人稱「元帥之功莫大焉」。反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
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
民間關於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早在晉代年間,干寶《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東晉時期,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時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現,分別身披青、紅、白、黑、黃五色袍,各手執一物:一人執杓子和罐子、一人執皮袋和劍、一人執錘、一人執扇、一人執火壺。文帝問太史居仁:「他們是何方神聖?主管哪些災福?」張居仁奏曰:「他們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為五鬼,在人間為五位瘟神: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主管世間瘟疫。此乃天地運行時所產生的疾病。」文帝問:「怎麼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張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臨的疾病,無法制止」。於是那年許多百姓死於瘟疫。是時,文帝下令立祠,於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
二、 比干——公正無心的紂王叔
舊時財神有文武之分,崇文尚武的人家各有所司。尚文的人家供奉文財神,尚武的人家敬祀武財神,文武之道雖不同,卻都各有財發。除了武財神趙公明外,還有文財神比干。民間年畫中,比乾的神像為文官打扮,頭戴宰相紗帽,五綹長須,手捧如意,身著蟒袍,足登元寶。文財神的打扮與天官相似,二者的區別就是:天官神志慈祥,笑容滿面;而文財神比乾的神像面目嚴肅,臉龐清爍。
據歷史記載,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是一位忠義之臣。時殷紂王暴虐無道,荒淫失政。據<<封神演義>>載:紂王聽信妲己妖言,製造酷刑,殺戮諫臣。雖有商容、比乾等大臣直諫,紂王終不悔悟。鹿台完工後,紂王聽信妲己謊言,欲會見仙姬、仙子。妲己心生一計,於十五日夜請軒轅墳內眾妖狐變成仙子、神仙、仙姬來鹿台赴宴,享受天子九龍宴席,迷惑紂王。席上,狐狸騷臭難聞。功夫淺薄的妖狐竟露出了尾巴。宴席上的紂王叔比干看得十分真切,宴後將此情告知武成王黃飛虎。經查,眾妖狐都是軒轅墳內的狐狸精。比干便與黃飛虎領兵堵塞妖狐洞穴,放火將狐狸盡行燒死。比干還揀未燒焦的狐狸皮製成一件襖袍,嚴冬時獻於紂王,以惑妲己之心,使其不能安與君前。妲己見襖袍盡是其子孫皮毛製成,心如刀割,深恨比干,誓挖其心。
三、 范蠡——生財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財神。他是春秋戰國之際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同時也是一位生財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資聰穎,少年時便有獨慮之明。後被越王勾踐拜為士大夫。越國兵敗於吳國,范蠡與越王一同去屈事吳王夫差。回國後又輔佐越王富國強兵,終於打敗了吳國。滅吳之後,越國君臣設宴慶功,群臣皆樂,唯獨勾踐面無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識大端:越王為爭國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願以償,便不想歸功於臣下。於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辭官隱退,帶領家屬隨從,架扁舟,泛東海,來到齊國。
范蠡父子在齊國海邊耕種土地,勤奮治產不久,就積累家產數十萬金。齊人聞其賢,請為其相。范蠡嘆息:「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它歸還了相印,將錢財盡分給了朋友和鄉鄰,只帶上最貴重的物品,暗自離開齊都,悄悄來到陶地。范蠡認為,陶地處天下之中,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為後半生的保證,自此居住下來自稱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說隱語「逃」;「朱」,一說為富翁的象徵,或說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說是對尊長,平輩的敬稱,或說寓己曾做為公爵)。范蠡父子靠種地、養牲畜,做生意又積累了數萬家財,成為陶地的大富翁,後又兩家分財於百姓,天下人都贊美陶朱公,拜其為財神。
陶朱公的經營智慧歷來為民間所敬仰,於是有許多經營致富術托與陶朱公名下。如《經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懶惰;價格要訂明,切忌含糊;用度要節儉,切忌奢華;賒賬要認人,切忌濫出;貨物要面驗,切忌濫入;出入要謹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優劣要細分,切忌混淆;貨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約定,切忌馬虎;買賣要適時,切忌拖誤;錢財要明慎,切忌糊塗;臨事要盡責,切忌妄托;賬目要稽查,切忌懶怠;接納要謙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靜,切忌粗糙;說話要規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為商家經驗之談,託名陶朱公,由此可見,他作為財神在民間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艱苦創業,積金數萬;善於經營,善於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故稱其為文財神也..就理所當然了。
四、關羽——忠誠信義為本的關公
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作者說:「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葯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為佛、道、儒三門崇信。明清時代,關羽極顯,有「武王」、「武聖人」之尊,由此關羽被世人附會成具有司命祿,估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等「全能」法力,民間各行各業對「萬能之神」關帝頂禮膜拜。人們之所以奉關公為財神,是大概是因為關羽不為金銀財寶所動,與一些世間貪利妄義之徒
形成鮮明的對比。世人尤其是商賈們都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希望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另外,人們希望商賈堅守誠信進行交易,把關公奉為公正人,來維護傳統的道德秩序。
五、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財進寶的偏財神
文武財神是民間所謂的正財神,在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這是就財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間的偏財神經常是指被稱為「五路神」的財神。在《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清人姚富君說:「五路神俗稱財神,其實即五祀門行中之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其中的五路是指東西南北中五方,意為出門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運,發大財。五路財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他們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這天天剛放亮,城鄉各位都可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了搶先接到財神,商家多是初四晚舉行迎神儀式,准備好果品、糕點及豬頭等祭祀用品,請財神喝酒。屆時,主人手持香燭,分別到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後,掛起財神紙馬,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拜罷,將財神紙馬焚化。
六、劉海蟾——撒錢濟貧的准財神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有一類只能算作是准財神,意為未得財神封號,但由於此神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財運,承擔了一部分財神的職責,於是人們就將其作為財神看待。劉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準財神。
劉海蟾,原名劉海,五代時人,籍燕山(今北京),曾為遼朝進士,後為丞相輔佐燕主劉宗光。此人素習「黃老之學」。
《歷代神仙通鑒》中有雲:一日,有自稱正陽子(呂洞賓)的道士來見,劉海以禮相待,道士為其演習「清凈無為之示,金液還丹之要」!索積蛋十枚,金錢十枚,以一錢間隔一蛋,高高疊起成塔狀。劉海驚道:「太險!」道士答道:「居榮祿,履憂患,丞相之危更甚於此!」劉海頓悟。後解去相印,改名劉玄英,道號「海蟾子」,拜呂洞賓為師,得到成仙,雲游於終南山、太華山之間。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以此看來,劉海是個悟後棄富的道士,本與財神無緣,劉海成為財神也許是源於他的道號——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醜陋,分泌物有劇毒,對人體有害,被列為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強心、鎮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們所崇拜。《太平御覽》引《玄中記》雲:「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又能食山精。」當時人們把蟾蜍當成了避五病、鎮凶邪、助長生、主富貴的吉祥物,是有靈氣的神物。劉海是以「蟾」為道號而聞名,又以「劉海戲金蟾」的傳說被抬上了財神的寶座。
劉海戲金蟾出現在大量的民間年畫和剪紙中,歷代畫家也有不少這一題材的佳作傳世。在這些作品中,劉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顏開的頑童形象,其頭發蓬鬆,額前垂發,手舞錢串,一隻三足大金蟾叼著錢串的另一端,作跳躍狀,充滿了喜慶、吉祥的財氣。劉海所戲金蟾並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舉世罕見。金蟾被看作是一種靈物,古人認為得之可以致富。這是劉海被塑造成財神的主要根據。據說,劉海用計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他走到哪裡,就把錢撒到哪裡,救濟了不少窮人,人們尊敬他,感激他,稱他為「活神仙」。為此,還修建了劉海廟,把他的故事編成戲劇,到處吟唱。
2. 五路財神都指誰
五路財神指的是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西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和華夏正財神趙公明。按照民俗來分,一般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實際上細分的話就有非常之多的種類,比如文財神范蠡、財帛星君、天官財神比乾等。但五路財神較為正統,因為其體系較為完整。
每年正月里春節之後便有很隆重的拜財神、祭財神的日子,十分熱鬧。在這歡愉鬧騰的背後,人們在表達了對新年的美好祝願的同時,也表達了對新的一年的生活的美好憧憬,希望能有更多的財運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更加優質的生活環境。財神日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節日了,更是充滿著生活的儀式感,增添生活的質感。
3. 什麼是文財神什麼是武財神怎麼區分
滿意答案好評率:100% <文財神>
文財神,又稱財帛星君,即增福財神。塑像和畫像皆文官打扮,頭戴宰相紗帽,臉白發長,五綹長須,手捧如意,身著蟒袍,足蹬元寶,有招財進寶之意,故賭徒和商人都很崇拜。文財神主要有比乾和范蠡。
1、比干
比干是殷紂王的叔父,為人忠耿正直,因直言勸諫,被紂王剖膛挖心。民間傳說:比干怒視紂王,自己將心摘下,扔於地上,走出王宮,來到民間,廣散財寶。他因沒了心,辦事公道,無偏無向,所以深受人們愛戴,被尊為文財神,因其公正無私,又被稱為「公正財神」。
2、范蠡
范蠡是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的重臣,助勾踐成就霸業後,恐怕兔死狗烹,激流勇退,去齊國經商,發了大財而成為巨富,自號陶朱公。他樂善好施,屢次把財富全分散給朋友和故舊,把金錢看得很淡薄。他聰慧、正直、疏財、仗義、濟世,具有神的崇高品格,故為世人所敬重,被奉為財神。因其足智多謀,被稱為「智慧財神」。
<武財神>
武財神,在民間造像中,常見黑臉濃須,頭戴鐵冠,持鐵鞭騎黑虎、身著戰袍的武財神。在中國歷來甚受歡迎的武財神趙公明,人們也常把他作為鎮宅之神加以供奉。另一位武財神是關帝,他常被視作「萬能神」。
1、趙公明
趙公明原是道教的冥神,是五大瘟神之一,但也能驅雷役電,呼風喚雨,除瘟禳災。至明代,在《封神演義》中被姜太公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管轄招寶、納珍、招財、利市四神,才真正成了一位財神爺,並很快為民間百姓接受,被尊為正財神。傳說他被剜去雙目,不會用勢利眼看人,故由他分配民間的財富最為公平,被稱為「公正財神」。在民間諸神中,最為顯赫的當數趙公明。
2、關公
關公是萬能神明,明清被奉為「武聖人」,有「千古忠義第一人」的美譽。由於商賈們敬仰關公的忠誠和信義
,把他擁為商界的守護神,作為財神來供奉,以期在商界建立「誠信」為基礎的交易秩序。因關公守信重義,故又稱「忠義財神」。
<偏財神>
偏財神—五路神,俗稱五路財神,即趙玄壇趙公明、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利市仙官姚少司五神,他們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五路財神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江南一帶供奉最盛。
五路神又指路頭神、行神,人們祈求出門東西南北中五路皆得財,所以五路神又稱路神。
<小財神>
小財神主要有利市仙官、招財童子、劉海、和合財神。這些財神因多以童子形象出現,並經常手托寶盤或手持元寶、如意等旁侍在文武財神跟前,故名。
1、利市仙官
利市仙官是民間流傳的一位小財神,是趙公明的徒弟,名姚少司,在《封神演義》中被封為迎祥納珍的利市仙官。「利市」,在俗語中是走運、吉利之意,又指買賣所得利潤。利市仙官最受商人歡迎,每到新年,必將利市仙官貼在門上,以圖吉利、發財。
2、劉海
本名劉操,號海蟾子,五代時期的窮道士。因蟾是辟邪、賜富貴的吉祥物,民間訛傳為「劉海戲金蟾」和「劉海戲金錢」。傳說金蟾吐金錢,劉海走到哪裡,就把錢撒到哪裡,救濟窮人,故被人們稱為「活財神」。
3、和合財神
「和合」本不是財神,而是喜神,取「和氣生財」之義,民間就將婚姻之神演變成團圓之神,並最終演變成財神。
<地方財神>
1 、金元七總管
明清以來江浙一帶供奉的當地財神。傳說中人物,據傳是抗倭英雄。百姓希望這些造福地方的英雄,死後仍能發揮「余熱」,繼續護佑當地人民,為其建廟供奉,每月初二、十六祭拜,稱為拜利市。
2 、沈萬三
傳說明初沈萬三救下青蛙放生,在池邊得一瓦盆,其妻偶然置一錢於盆中,忽見盆中變得錢幣滿溢,以金銀試驗,也這樣。於是財富天下。因沈萬三有聚寶盆,故也被奉為財神。
4. 五路財神是哪五位
五路財神來由。 財神的起源頗為難考,所祭祀的神明也因時因地而有所不同。財神,一般認為有所謂「正財神」趙公明,「文財神」范蠡,「武財神」關羽,「偏財神」五路神、利市仙官,「准財神」劉海蟾。這些財神,又可分為文財神和武財神兩大類,最為人們熟知的財神,則是「正財神」趙公明。 1、趙公明——專司人間財富之神 世人奉祀的財神,影響最大的當推趙公明。據《三教搜神大全》載,趙公明神異多能,變化無窮,能夠驅雷役電,喚雨呼風,降瘟剪瘧,保命解災。故人稱「元帥之功莫大焉」。凡買賣求財,只要對趙公明祈禱,便無不稱心如意,故而民間奉其為財神。舊時年畫中,趙公明的形象多為頭戴鐵冠,手持寶鞭,黑面濃須,身跨黑虎,面目猙獰,因此人們又稱其為武財神。 民間關於趙公明的傳說,由來已久。早在晉代年間,干寶《搜神記》中,趙公明為專取人性命的冥神之一。東晉時期,陶弘景《真誥》中記述,趙公明為致人疾病的瘟神。隋唐時期,《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載,隋文帝開皇十一年六月,有五力士在空中出現,分別身披青、紅、白、黑、黃五色袍,各手執一物:一人執杓子和罐子、一人執皮袋和劍、一人執錘、一人執扇、一人執火壺。文帝問太史居仁:「他們是何方神聖?主管哪些災福?」張居仁奏曰:「他們乃五方力士,在天上作為五鬼,在人間為五位瘟神:春瘟張元伯、夏瘟劉元達、秋瘟趙公明、冬瘟鍾士貴、總管中瘟史文業,主管世間瘟疫。此乃天地運行時所產生的疾病。」文帝問:「怎麼才能制止而使世人免受瘟疫呢?」張居仁答曰:「瘟疫是上天降臨的疾病,無法制止」。於是那年許多百姓死於瘟疫。是時,文帝下令立祠,於六月二十七日詔封五方力士為將軍。 趙公明的瘟鬼性格到了《列仙全傳》中就更為具體了,只是他又從五方瘟鬼之一變成了八部鬼帥之一:元明時有八部鬼帥,各領鬼兵億萬數,周行於人間。劉元達領鬼兵施雜病,張伯元領鬼行瘟疫,趙公明領鬼施人間以痢疾,鍾子季(鍾士貴)施人間以瘡腫,史文業行寒疾,范巨卿行酸瘠,姚公行五毒,李公仲行狂魅赤眼,給人間降下許多災禍疾病,奪走了萬民性命,枉夭無數。 直到《封神演義》問世,趙公明才不再像昔日那樣渾身充滿邪氣、鬼氣和瘟氣。姜太公奉元始天尊之命按玉符金冊封神,封趙公明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職責是專司金銀財寶,迎祥納福。從此,趙公明開始掌管天下財富,做了財神爺。趙公明司財,能使人宜利和合,發家致富,這正符合世人求財的願望,所以民間廣泛敬祀趙公明,而他原來作為冥神、瘟神、鬼帥的面目被日漸淡忘了。民間所供財神趙公明皆頂盔披甲,著戰袍,執鞭,黑面濃須,形象威猛。周圍常附之聚寶盆、大元寶、寶珠、珊瑚之類,更加強了財源茂盛的效果。 2、范蠡——生財有道的陶朱公 范蠡也是一位文財神。他是春秋戰國之際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謀略家,同時也是一位生財有道的大商家。 范蠡,字少伯,天資聰穎,少年時便有獨慮之明。後被越王勾踐拜為士大夫。越國兵敗於吳國,范蠡與越王一同去屈事吳王夫差。回國後又輔佐越王富國強兵,終於打敗了吳國。滅吳之後,越國君臣設宴慶功,群臣皆樂,唯獨勾踐面無喜色。范蠡察此微末,立識大端:越王為爭國土,不惜群臣之死,而今如願以償,便不想歸功於臣下。於是,范蠡毅然向越王辭官隱退,帶領家屬隨從,架扁舟,泛東海,來到齊國。 范蠡父子在齊國海邊耕種土地,勤奮治產不久,就積累家產數十萬金。齊人聞其賢,請為其相。范蠡嘆息:「居家則致千金,居官則致卿相,此布衣之極也。久受尊名,不祥。」於是,它歸還了相印,將錢財盡分給了朋友和鄉鄰,只帶上最貴重的物品,暗自離開齊都,悄悄來到陶地。范蠡認為,陶地處天下之中,為交易的必通要道,由此可以致富,以為後半生的保證,自此居住下來自稱陶朱公。(「陶」,指陶地,或說隱語「逃」;「朱」,一說為富翁的象徵,或說寓己曾做高官;「公」,一說是對尊長,平輩的敬稱,或說寓己曾做為公爵)。范蠡父子靠種地、養牲畜,做生意又積累了數萬家財,成為陶地的大富翁,後又兩家分財於百姓,天下人都贊美陶朱公,拜其為財神。 陶朱公的經營智慧歷來為民間所敬仰,於是有許多經營致富術托與陶朱公名下。如《經商十八忌》:生意要勤快,切忌懶惰;價格要訂明,切忌含糊;用度要節儉,切忌奢華;賒賬要認人,切忌濫出;貨物要面驗,切忌濫入;出入要謹慎,切忌潦草;用人要方正,切忌歪邪;優劣要細分,切忌混淆;貨物要修整,切忌散漫;期限要約定,切忌馬虎;買賣要適時,切忌拖誤;錢財要明慎,切忌糊塗;臨事要盡責,切忌妄托;賬目要稽查,切忌懶怠;接納要謙和,切忌暴躁;立心要安靜,切忌粗糙;說話要規矩,切忌浮躁……十八忌多是為商家經驗之談,託名陶朱公,由此可見,他作為財神在民間商人心目中的智慧形象。范蠡一生艱苦創業,積金數萬;善於經營,善於理財,又能廣散錢財,故稱其為文財神也..就理所當然了。 3、關羽——忠誠信義為本的關公 關公即關羽,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來,越來越多的人把關公作為全能保護神、行業神和財神,《民間新年神像圖畫展覽會》的作者說:「關公被人視為武神、財神及保護商賈之神。人遇有爭執時,求彼之明見決斷。旱時人們又向彼求雨,又可求病人葯方,被人視為驅逐惡鬼凶神之最有力者」。 據徐道《歷代神仙通鑒》記載的一種傳說:關公的前生本是「解梁老龍」,漢桓帝時,河東連年大旱,老龍憐眾心切,是夜遂興雲霧,汲黃河水施降。玉帝見老龍有違天命,擅取封水,令天曹以法劍斬之,擲頭於地。解縣僧普靜,在溪邊發現龍首,即提到廬中置合缸內,為誦經咒九日,聞缸中有聲,啟視空無一物,而溪東解梁平村寶池裡關毅家已有嬰兒落地,乳名壽,幼從師學,取名長生,後自名羽,字雲長。據《三國演義》載,關羽因原籍惡豪倚勢凌人,遂殺惡豪後奔走江湖。東漢末年,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誓共生死,同起義兵,爭雄天下。建安五年,曹操出兵大敗劉備。劉備投靠袁紹。曹操擒住了關羽,看中關羽為人忠義,拜為偏將軍。後曹操察覺關羽心神無久留之意,便用大量金銀珠寶、高官、美女來收買,但關羽絲毫不為錢財名利所動。當關羽得知劉備在袁紹處,立即封金掛印,過五關斬六將去尋劉備。劉備自立為漢中王,封關羽為五虎大將之首將。曹操得知大怒,與司馬懿設計,聯合孫權共取荊州。劉備拜關羽為「前將軍」,都督荊襄郡事,令取樊城。關羽分荊州之兵攻取樊城,不幸中呂蒙計,痛失荊州,夜走麥城,兵敗被擒,不屈而亡。《三國演義》後又記載:關羽遇難後,陰魂不散,盪盪悠悠,直到荊州當陽縣玉泉山上空大呼:「還我頭來!」山上老僧普靜聞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論……今將軍為呂蒙所害,大呼『還我頭來』,然則顏梁、文丑(皆被關羽所殺)等眾人之頭,又向誰索?」關羽恍然大悟,遂皈依佛門。 關羽一生忠義勇武,堅貞不二,為佛、道、儒三門崇信。明清時代,關羽極顯,有「武王」、「武聖人」之尊,由此關羽被世人附會成具有司命祿,估科舉,治病除災,驅邪避惡等「全能」法力,民間各行各業對「萬能之神」關帝頂禮膜拜。人們之所以奉關公為財神,是大概是因為關羽不為金銀財寶所動,與一些世間貪利妄義之徒 形成鮮明的對比。世人尤其是商賈們都敬佩關公的忠誠和信義,希望關公作為他們發財致富的守護神,另外,人們希望商賈堅守誠信進行交易,把關公奉為公正人,來維護傳統的道德秩序。 4、五路神及利市仙官——招財進寶的偏財神 文武財神是民間所謂的正財神,在正財神之外,還有偏財神,這是就財神所在的神像位置而言的。民間的偏財神經常是指被稱為「五路神」的財神。在《封神演義》中,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五路神」又指路頭、行神。清人姚富君說:「五路神俗稱財神,其實即五祀門行中之神,出門五路皆得財也。」其中的五路是指東西南北中五方,意為出門有五路神保佑可以得好運,發大財。五路財神都是吉祥神,也是民間吉慶年畫中常見的形象,他們深受人們的愛戴和崇拜。每年正月初五是五路財神的生日。這天天剛放亮,城鄉各位都可聽到一陣陣鞭炮聲。為了搶先接到財神,商家多是初四晚舉行迎神儀式,准備好果品、糕點及豬頭等祭祀用品,請財神喝酒。屆時,主人手持香燭,分別到東南西北中五方財神堂接財神,五位財神接齊後,掛起財神紙馬,點燃香燭,眾人頂禮膜拜,拜罷,將財神紙馬焚化。 到了初五凌晨,人們搶先打開大門,敲鑼打鼓,燃放鞭炮,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聚在一起吃路頭酒,直吃到天亮開門營業,據說可保一年「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清代蔡雲《吳覦》中有生動描述:五日財源五日求,一年心願一時酬。提防別處迎神早,隔夜匆匆搶路頭。所謂「搶路頭」即搶接五路財神,人們個個爭早放頭通鞭炮,以此祈盼發家致富。 在民間所供財神中,不管是趙公元帥,還是賜福天官,身邊總要配以利市仙官(五路神之一),因此,利市仙官可說是地地道道的偏財神。有關利市仙官的來歷,在《封神演義》中有記載: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徒弟,後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之神。所謂「利市」包含三重含義:一是指做買賣時得到的利潤;二是指吉利和運氣;三是指喜慶或節日的喜錢如壓歲錢等。人們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財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滿,萬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別是商人,還把利市仙官圖貼到門上,並配以招財童子,對聯寫道:「招財童子至」與「利市仙官來」,隱喻財源廣進、吉祥如意。 5、劉海蟾——撒錢濟貧的准財神 在中國民間信仰的眾多財神中,有一類只能算作是准財神,意為未得財神封號,但由於此神能為人們帶來一定的財運,承擔了一部分財神的職責,於是人們就將其作為財神看待。劉海蟾就是其中最具代表的一位準財神。 劉海蟾,原名劉海,五代時人,籍燕山(今北京),曾為遼朝進士,後為丞相輔佐燕主劉宗光。此人素習「黃老之學」。 《歷代神仙通鑒》中有雲:一日,有自稱正陽子(呂洞賓)的道士來見,劉海以禮相待,道士為其演習「清凈無為之示,金液還丹之要」!索積蛋十枚,金錢十枚,以一錢間隔一蛋,高高疊起成塔狀。劉海驚道:「太險!」道士答道:「居榮祿,履憂患,丞相之危更甚於此!」劉海頓悟。後解去相印,改名劉玄英,道號「海蟾子」,拜呂洞賓為師,得到成仙,雲游於終南山、太華山之間。元世祖忽必烈封其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武宗皇帝加封「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以此看來,劉海是個悟後棄富的道士,本與財神無緣,劉海成為財神也許是源於他的道號——海蟾子。蟾,即蟾蜍,因此物相貌醜陋,分泌物有劇毒,對人體有害,被列為五毒(蠍、蛇、蜈蚣、壁虎、蟾蜍)之一。又因蟾蜍的分泌物蟾酥有強心、鎮痛、止血等作用,又受人們所崇拜。《太平御覽》引《玄中記》雲:「蟾蜍頭生角,得而食之,壽千歲,又能食山精。」當時人們把蟾蜍當成了避五病、鎮凶邪、助長生、主富貴的吉祥物,是有靈氣的神物。劉海是以「蟾」為道號而聞名,又以「劉海戲金蟾」的傳說被抬上了財神的寶座。 劉海戲金蟾出現在大量的民間年畫和剪紙中,歷代畫家也有不少這一題材的佳作傳世。在這些作品中,劉海皆是手舞足蹈、喜笑顏開的頑童形象,其頭發蓬鬆,額前垂發,手舞錢串,一隻三足大金蟾叼著錢串的另一端,作跳躍狀,充滿了喜慶、吉祥的財氣。劉海所戲金蟾並非一般蟾蜍,而是三足大金蟾,舉世罕見。金蟾被看作是一種靈物,古人認為得之可以致富。這是劉海被塑造成財神的主要根據。據說,劉海用計收付了修行多年的金蟾,得道成仙。劉海戲金蟾,金蟾吐金錢。他走到哪裡,就把錢撒到哪裡,救濟了不少窮人,人們尊敬他,感激他,稱他為「活神仙」。為此,還修建了劉海廟,把他的故事編成戲劇,到處吟唱。 另我國民間也有比干為文財神之說:神話傳說《封神榜》中,比干有一顆「七竅玲瓏心」,也就是一顆天生有七個洞的珍奇心臟,因此被妲己要求剖出來供紂王觀賞。比干因姜子牙的法術保護,服食神符後可以保護五臟六腑,剖出心臟後仍然不死;但剖心後若在路上遇見人賣無心菜,比干必須問他「人若是無心如何?」,若賣菜人回答「人無心還活」則比干可保不死;若賣菜人回答「人無心即死」比干就會立即斃命。結果比干剖心後遇見賣菜婦人,詢問後婦人回答「人無心即死」,比干登時血流如注,大叫一聲一命嗚呼。後來周武王滅商成功,因為念比干忠肝義膽,而且功蓋當世,所以姜子牙追封比干為北斗七星中心的天權宮文曲星,而不是財神。為什麼民間認為比干是文財神哪?因為文曲星為我國古代科舉考試中必拜的正神,即國神。只要得到文曲星的庇護,就可以在科舉中一舉成名,光宗耀祖。而我國古代的封建君主制度講求「仕農工商」,當官是發財的最好出路,民間認為比干是文財神也由此而來。
5. 財神有哪五個呢
五路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的神靈,分別為趙公明及其四位義兄弟或部將。除了中路財神趙公明外,其餘四路為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這也是受到了五行觀念的影響,認為天地廣闊,財寶當然也要區分處理。拜五路財神,就是收盡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的意思。
中路財神趙公明
在漢族民間的傳說中,趙公明是對世間財源進行掌管的神明。
相傳,趙公明為是個誠實守信,正直勇敢,對朋友肝膽相照的人,因此,與其共事的人都非常的信任他。同時,趙公明也是一個懂得經商之道的奇才,信用是其經商理念之本,勤勞是其經商取財之道。同時,在其經商隆盛之時也不忘救濟困助人群,因此,趙公明在世人眼中是個匯眾多美德於一身的德才兼備之人。
後來,人們認為趙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其分別是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因而成為財神。
財神趙公明是古代乃至當代人人皆知、人人皆敬奉的財神爺,每年逢農歷的正月初五和七月二十二,人們都要對財神爺進行敬奉,以寄託他們當年財源廣進、生活安康的美好夙願。
東路財神 招寶天尊蕭升
蕭升,武夷山散人,偶遇趙公明追趕燃燈道人,以落寶金錢收了趙公明的縛龍索和定海珠,卻被金鞭打死。蕭升死後封神榜上封五路財神中的招寶天尊。
西路財神 納珍天尊曹寶
曹寶與蕭升是二仙嶺的二位散仙,本是與世無爭逍遙自在,整日對坐下棋笑談道法。因為周商交戰,周軍被趙公明殺得大敗,趙公明手持法寶把燃燈道人追得無處投奔,無意中逃到了二仙嶺。
曹寶、蕭升也是管閑事,阻攔趙公明,蕭升以落寶金錢收服了趙公明的法寶,卻被打將鞭所殺。曹寶因此賭氣跟著下山伐商,最終敗於「十絕陣」的「紅水陣」中。曹寶死後,被封為納珍天尊。
南路財神 招財使者陳九公
陳九公是峨眉山羅浮洞趙公明的弟子,與姚少司是同門師兄弟,是截教門人。因為聞仲討伐西岐,「十絕陣」不保,因此到峨眉山請趙公明,陳九公也隨師下山。
陳九公手使雙劍在陣前出力不少。後來陸壓道人出山,與姜子牙合力以釘頭七箭書暗算趙公明。陳九公與姚少司為救師傅前往周營搶書,卻被楊戩、哪吒趕上。陳九公被楊戩殺死。死後封神榜上封五路財神中的招財使者。
北路財神 利市仙官姚少司
民間的偏財神經常是指被稱為「利市仙官」的財神。在民間所供財神中,不管是趙公元帥,還是賜福天官,身邊總要配以利市仙官,因此,利市仙官可說是地地道道的偏財神。
有關利市仙官的來歷,在《封神演義》中有記載:利市仙官本名姚少司,是大財神趙公明的徒弟,後被姜子牙封為迎祥納福之神。所謂「利市」包含三重含義:一是指做買賣時得到的利潤;二是指吉利和運氣;三是指喜慶或節日的喜錢如壓歲錢等。人們信奉他,是希望得利市財神保佑生活幸福美滿,萬事如意。到了近代,一到新年,有的人特別是商人,還把利市仙官圖貼到門上,並配以招財童子,對聯寫道:「招財童子至」與「利市仙官來」,隱喻財源廣進、吉祥如意。
6. 五路財神怎麼區別
先介紹下:五路財神指的是趙公明及其四位義兄弟﹝或部將﹞。除了中路為武財神趙公明外,其餘四路為東路財神招寶天尊蕭升、西路財神納珍天尊曹寶、南路財神招財使者陳九公、北路財神利市仙官姚少司。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觀念的影響,認為天地廣闊,財寶當然也要分區處理。拜五路財神,就是收盡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的意思。
除此之外,也有文、武、義、富、偏五路財神的說法。除了文財神比干、武財神趙公明二路之外,關公因為掛印封金一介不取,被尊為義財神,而與武財神劃分清楚。明初鉅富沈萬三傳說擁有聚寶盆,財可敵國,甚至能和朱元璋競築南京城,被奉作富財神。最早到東南亞經商,被稱作「大伯公」﹝土地公﹞的華僑蘇福祿,由於開偏遠地區之利,被當作職司「偏」遠財富的偏財神,這種將財利劃分為遠﹝南洋﹞、近﹝中原﹞的說法其實和財分五方的觀念有些雷同。這尊偏財神的產生也可能和近代中國對外交流、通商、移民的背景有關。偏財神既非專以旁門左道之法取財,故文、武、義、富、偏五路都可以算作正財神。因為財神非佛教所有,乃民間神道教之神只!
除西藏密教因其與荼教結合,而會供奉財神外,其它佛教是不供財神的,因為比丘不禮這種人天之眾.
至於你供了五尊佛,准備開佛寺?
適時跟其它人結綠吧!別讓自己的貪心左右
至於財神僅是神只,怎可與佛同供?
解決的辦法是將財神擺在最角落,並要將所有的佛像用一枱面托起,也就是不能同佛像擺在同一水平台上
7. 怎麼從外表上區分五路神仙
五路神仙指五路財神,五路,指東西南北中,意為出門五路,皆可得財。
民間傳說,財神即為五路神。
我國民眾供奉的財神主要有五位,分別是:范蠡(浙商)、管仲(徽商)、白圭(晉商)、比干、趙公明。
8. 五路財神是哪五路
五路財神主要指的是:文 、武、義、富、偏五路財神
各自的介紹具體如下,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1、文:指文昌帝君
2、武:月財神趙公明為正財神
3、義:關公因為掛印封金一介不取,被尊為義財神
4、富:明初鉅富沈萬三傳說擁有聚寶盆,財可敵國,甚至能和朱元璋競築南京城,被奉作富財神
5、偏:最早到東南亞經商,被稱作「大伯公」[土地公]的華僑蘇福祿,由於開偏遠地區之利,被當作職司「偏」遠財富的偏財神
五路財神是中國民間普遍信奉的神靈,這可能是受到了五行觀念的影響,認為天地廣闊,財寶當然也要區分處理。拜五路財神,就是收盡東南西北中五方之財的意思。每年正月里的祭財神,也寄託了中國勞動人民一種辟邪除災、迎祥納福的美好願望。
9. 五路財神圖片怎麼會有六個人還有一個孩子
五路財神圖上,第六位是招財童子。
民間信仰是不講理性邏輯的,如某一時,某人做某事,覺得如此甚好,大家也同意,就成通例了。最初,「專業的」求財只流行於商賈,或與行業神信仰聯系在一起,其他百姓求財,不過是遇神即可求。後來城市商貿發展起來,也就是明代,才有了較統一的財神信仰,大家把自己喜歡的財神湊一齊,誰的也不要拉下,就形成了龐大而功能重疊的「財神集團」,名稱也各種各樣,如正財神偏財神,文財神武財神,五路財神四時財神……他們有時聚一塊兒,有時單獨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