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村晚宋雷震中的詩人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
村 晚
雷震
草滿池塘水滿陂,山銜落日浸寒漪。
牧童歸去橫牛背,短笛無腔信口吹。
1.本詩中作者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景?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本詩中作者描繪了一幅幽靜美麗、富有生活情趣的鄉村晚景圖。水草長滿了池塘邊緣,池水漫上了塘岸,太陽正要落山,山像是銜著落日似地倒映在冰涼的波光盪漾的水面上。牧童趕著牛回家,橫坐在牛背,手拿短笛隨便地吹奏著不成調的曲子。表達了作者熱愛山村自然風光,對閑適自在、無憂無慮生活狀態的喜愛之情。
2.在寫景時用了哪些技巧?
①煉字。兩個「滿」字生動地寫出了茂盛而美麗的春草,柔美的春山倒映在澄澈春水中,渾然一體,別有趣味;「浸」字生動地描繪出了落日和山倒映在水中的形象;②動靜結合。作者先寫靜景後寫動景,由近及遠,景物層次分明,構成一幅幽靜美麗的田園風光圖。③比擬。「山銜落日」,用比擬手法寫出日落景象,化靜為動,形象生動。④ 借景抒情。借恬靜優美的景色充分表現了作者對田園生活的贊美嚮往,情與景高度統一。
② 沁園春長沙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秋景圖
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秋景」圖。「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一開始,作者便把自己置於秋水長天的廣闊背景之中。同時也把讀者帶進了一個高遠的深秋境界里。
《沁園春·長沙》是近代詩人毛澤東所作。
原文節選: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譯文:在深秋一個秋高氣爽的日子裡,眺望著湘江碧水緩緩北流。我獨自佇立在橘子洲頭。看萬千山峰全都變成了紅色,一層層樹林好像染過顏色一樣,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風破浪,爭先恐後。
廣闊的天空里鷹在矯健有力地飛,魚在清澈的水裡輕快地游著,萬物都在秋光中爭著過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對著無邊無際的宇宙,(千萬種思緒一齊湧上心頭)我要問:這蒼茫大地的盛衰興廢,由誰來決定主宰呢?
(2)作者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片擴展閱讀
上闋描繪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機勃勃的湘江寒秋圖,並即景抒情,提出了蒼茫大地應該由誰來主宰的問題。「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一個「看」字,總領七句,描繪了獨立橘子洲頭所見到的一幅色彩絢麗的秋景圖。既是四周楓林如火的寫照,又寄寓著詞人火熱的革命情懷。
紅色象徵革命,象徵烈火,象徵光明,「萬山紅遍」正是詞人「星火燎原」思想的形象化表現,是對革命與祖國前途的樂觀主義的憧憬。「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則是詞人對自由解放的嚮往與追求。
下半闋著重抒情,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處。「憶往昔崢嶸歲月稠」,以崢嶸形容歲月,新穎、形象,自然地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將無形的不平凡歲月,化為一座座有形的崢嶸山峰,給人以巍峨奇麗的崇高美。
「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一個「恰」字,統領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
全詞通過對長沙秋景的描繪和對青年時代革命斗爭生活的回憶,提出了「誰主沉浮」的問題,表現了詞人和戰友們為了改造舊中國英勇無畏的革命精神和壯志豪情,形象含蓄地給出了「誰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國家命運的,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敢於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
③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詩歌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100字)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這首詩寫初夏江南的田園景色。詩中用梅子黃、杏子肥、麥花白、菜花稀,寫出了夏季南方農村景物的特點,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詩的第三句,從側面寫出了農民勞動的情況:初夏農事正忙,農民早出晚歸,所以白天很少見到行人。最後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蛺蝶飛」來襯托村中的寂靜,靜中有動,顯得更靜。
④ 稚子弄冰這首詩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麼樣的圖畫
《稚子弄冰》是南宋詩人楊萬里所作。全詩四句,從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徵切入,為讀者描繪了一幅稚氣滿紙而又詩意盎然的「脫冰作戲」的場景。
稚(zhì)子(zǐ)弄(nònɡ)冰(bīnɡ)——
朝代:宋(sònɡ)代(dài) 作者:楊(yánɡ)萬(wàn)里(lǐ)
稚(zhì)子(zǐ)金(jīn)盆(pén)脫(tuō)曉(xiǎo)冰(bīnɡ),
彩(cǎi)絲(sī)穿(chuān)取(qǔ)當(dānɡ)銀(yín)鉦(zhēnɡ)。
敲(qiāo)成(chénɡ)玉(yù)磬(qìnɡ)穿(chuān)林(lín)響(xiǎnɡ),
忽(hū)作(zuò)玻(bō)璃(lí)碎(suì)地(dì)聲(shēnɡ)。
譯文:
兒童早晨起來,將凍結在銅盆里的冰塊脫下,用綵線穿起來當錚。敲出的聲音像玉磬一般穿越樹林,忽然冰鑼敲碎落地,發出美玉摔碎般的聲音。
注釋:
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脫曉冰:在這里指兒童晨起,從結成堅冰的銅盆里剜冰。
鉦:指古代的一種像鑼的樂器。
磬(qìng):四聲 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以懸掛在牆上。
玻璃:指古時候的一種天然玉石,也叫水玉,並不是現在的玻璃。
銀鉦 一作:銀錚。
玻璃 一作:玻瓈。
《稚子弄冰》鑒賞:
全詩攝取瞬間快景避開直接描寫,用生動形象的「穿林」響聲和貼切的比喻,用老者的眼光開掘稚子的情趣。
詩中孩子弄冰的場景,充滿了樂趣:心態上,寒天「弄冰」,童心熾熱;色澤上,「金」盤「彩」絲串「銀」冰;形態上,是用「金盤」脫出的『『銀鉦」,圓形;聲音上,有 「玉罄穿林響」的高亢,忽又轉 作「玻璃碎地聲」的清脆。全詩形色兼具以感目,聲意俱美以悅耳賞心,繪聲繪色地表現出兒童以冰為鉦、自得其樂的盎然意趣。
全詩突出一個「稚」字。稚氣和樂趣能使兒童忘卻嚴冬的寒冷,保持他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樂。孩童與老人在心理特徵上有諸多的相通之處,唯其如此,孩童的「脫冰作戲」的場景在老人的眼裡才有依依情趣。
正是以這種老少相通的心理特徵為審美基點,楊萬里通過「以稚為老」的手法使童趣化為詩趣,一方面從稚子的心理出發,描寫「脫冰」的動作細節;另一方面基於世人的心理去感受,欣賞其行為細節,這樣孩童的稚氣與老人的「天真」相映成趣,融為形之於筆端的盎然詩意。詩人發自內心地尊重兒童的天真,才能把孩子玩冰的情趣描繪得如此真切酣暢。
拓展資料:
楊萬里(1127-1206)字廷秀,號誠齋,吉州吉水(今屬江西)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進士。開禧二年卒,年八十,謚文節。《宋史》有傳。與陸游、范成大、尤袤並稱中興四大詩人。其詩自成一體,稱「誠齋體」。有《誠齋集》一百三十三卷。《彊村叢書》輯為《誠齋樂府》一卷。
此詩作於宋孝宗淳熙六年(1179)春,楊萬里當時在常州任上。打春牛是古時的習俗,立春前一日,用土牛打春,以示迎春和勸農。打春之牛,後亦以葦或紙制。一般是由當地的長官執彩鞭擊打春牛三匝,禮畢回署,接著眾農民將春牛打爛。這首詩寫兒童看到大人們鞭打春牛的場面後進行模仿的情景,這一場景引起詩人對豐收的聯想。
⑤ 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細膩的筆法描繪了一幅什麼圖
找春天一文中作者用細膩的筆法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絢麗多姿的春景圖。
《找春天》出自於人民教育出版社二年級下冊語文教科書,作者是經紹珍。課文講述了春天到來時,孩子們尋找春天時的興奮情景。
作者用細膩清新的筆觸點染了一幅生機勃勃、絢麗多姿的春景圖。從探頭的小草、早開的野花、解凍的小溪、飄搖的風箏等景物中隨處可見春姑娘嬌羞、活潑的身姿。文章圖文並茂,語言優美,充滿兒童情趣和文學色彩,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5)作者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片擴展閱讀
《找春天》賞析:
《找春天》以兩個感嘆句開篇,突出了人們的欣喜與激動。作者在運用了比喻手法的同時,也運用了擬人的手法,主要表明春天的變化是細微的,不仔細觀察就不能發現春天的特點。句子中「遮遮掩掩」、「躲躲藏藏」詞語寫出了春天「害羞」的特點。
課文最後用擬人的手法寫出了春天的活潑可愛和勃勃生機。最後作者用省略號結尾,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告訴我們春天就在我們身邊,快快去尋找吧,與課題「找春天」相互呼應。
⑥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的作者是宋代詩人范成大,詩歌描繪了一幅什麼樣的圖
《四時田園雜興》(其二十五)是南宋詩人范成大的作品。
描繪的畫面:一樹樹梅子變得金黃,杏子也越長越大了;蕎麥花一片雪白,油菜花稀稀落落。籬笆的影子隨著太陽的升高變得越來越短,蝴蝶和蜻蜓繞著籬笆飛來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