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葯三七圖片葉子什麼樣有幾種
【導讀】三七是常用中葯,具有散瘀止血,消腫定痛的功效。用於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等症。《中國葯典》2005年版收載的是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秋季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主根為「三七」,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三七別名田七、旱三七、參三七。主產於廣西田陽、靖西、白色,雲南文山、硯山等地。湖北、江西、四川、貴州等地也有栽培。 三七的性狀為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麵灰黃色或灰褐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及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苦回甜。臨床上多以三七粉葯用。三七粉為淡黃色或灰黃色粉末。氣微,味苦回甜。 1、莪術的性狀為呈卵圓形、長卵形、圓錐形或長紡錘形,頂端多鈍尖,基部鈍圓,長2~8cm,直徑1.5~4cm。表麵灰黃色至灰棕色,上部環節凸起,有圓形微凹的須根痕或有殘留的須根,有的兩側各有1列下陷的芽痕和類圓形的側生根莖痕,有的可見刀削痕。體重,質堅實,斷麵灰褐色至藍褐色,蠟樣,常附有灰棕色粉末,皮層與中柱易分離,內皮層環紋棕褐色。氣微香,味微苦而辛。 2、藤三七:為落葵科植物藤三七乾燥塊莖。經加工略煮後偽充三七。葯材塊莖呈不規則紡錘形或類圓柱形,有的稍扁,略彎。長3~8cm,直徑1~3cm。全體有多數瘤狀突起的芽及折斷後的圓形疤痕。表麵灰褐色,有彎曲的縱皺及少數殘留須根。體較重,質硬脆,斷面類白色,顆粒狀,或呈黃棕色角質狀。氣微,味微甜,嚼之有粘滑感。 3、菊三七:為菊科植物菊三七根莖。又名土三七、水三七等。葯材呈拳形、肥厚的不規則圓塊狀。表麵灰棕色或棕黃色,全體有瘤狀突起。質堅實,斷面淡黃色,有菊花心。 4、景天三七:為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的根莖、根或全草。其全草異名土三七、牆頭三七、根異名廣三七、生三七。全草莖呈青綠色,易折斷,中空。葉皺縮,上下表面均為灰綠色。根呈塊狀,肉質,支根圓柱形或略帶圓錐形,表面暗褐色,不平坦,呈剝裂狀,乾燥後質疏鬆。氣無,味微澀
⑵ 三七是什麼樣子有圖片
三七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
三七的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2)三七粉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三七的產地:主產於雲南文山州各縣,文山縣、硯山縣、馬關、西疇、廣南、麻栗坡、富寧、邱北等,另廣西田陽、靖西、田東、德保等地也有種植。雲南文山州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好,習稱「文三七」、「田七」,為著名的道地葯材。秋季花開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⑶ 三七植物什麼樣圖片
植物形態
多年生草本,高達60cm。根莖短,莖直立,光滑無毛。掌狀復葉,具長柄,3~4片輪生於莖頂;
小葉3~7,橢圓形或長圓狀倒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傘形花序頂生,花序梗從莖頂中央抽出,長20~30cm。花小,黃綠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為5。核果漿果狀,近腎形,熟時紅色。種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
(3)三七粉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三七(學名:Panax notoginseng(Burkill) F. H. Chen ex C. H.):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60厘米。主根肉質,呈紡錘形。莖暗綠色,指狀復葉,輪生莖頂;葉柄具條紋,葉片膜質,傘形花序單生於莖頂,有花100朵左右;
總花梗有條紋,苞片多數簇生於花梗基部,卵狀披針形;花梗纖細,小苞片多數,花小,淡黃綠色;花萼杯形,稍扁,花絲與花瓣等長;子房下位,果扁球狀腎形,種子白色,三角狀卵形,7-8月開花,8-10月結果。
三七主要分布於雲南、廣西、江西、四川等地。三七是以其根部入葯,其性溫,味辛,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有「金不換」、「南國神草」之美譽。因常同為人參屬植物,而它的有效活性物質又高於和多於人參,因此又被現代中葯葯物學家稱為「參中之王」。
清朝葯學著作《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人參補氣第一,三七補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稱人參三七,為中葯中之最珍貴者。」揚名中外的中成葯「雲南白葯」和「片仔癀」,即以三七為主要原料製成。主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中葯大辭典》
作 者:南京中醫葯大學編著
出 版 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時間:2006-3-1
版 次:2
頁 數:3875
字 數:10667000
印刷時間:2006-3-1
⑷ 野生三七是什麼樣子
如圖:
三七,中葯名。主產於雲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的乾燥根和根莖。
秋季花開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4)三七粉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生理特性
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
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氣微,味苦回甜。
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
參考資料:三七-網路
⑸ 三七長什麼樣子植物圖片
三七,中葯名。主產於雲南文山州,故名文山三七,又名文州三七,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乾燥根和根莖。秋季花開前採挖,洗凈,分開主根、支根及根莖,乾燥。支根習稱「筋條」,根莖習稱「剪口」。
⑹ 野生三七是什麼樣子
野生的三七外觀特徵應該和現在種植的三七區別不大,野生三七是屬於多年生草本,高達30-80cm。根莖短,具有老莖殘留痕跡;根粗壯肉質,倒圓錐形或短圓柱形,有數條支根,外皮黃綠色至棕黃色。
莖直立,近於圓柱形;光滑無毛,綠色或帶多數紫色細縱條紋。掌伏復葉,3-4枚輪生於莖端;葉柄細長,表面無毛;小葉3-7枚,小葉片橢圓形至長圓狀倒卵形。
總花梗從莖端葉柄中央抽出,直立,傘形花序單獨頂生,花多數,兩性,有時單性花和兩性花共存;小花梗細短,基部具有鱗片狀苞片;花萼綠色,先端通常5齒裂,花期6-8月。果期8-10月。
(6)三七粉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野生三七最早未被移栽時,是生長在廣西(一帶),廣西田州是因集散地而得名。歷史上廣西田州府曾經是三七的集散地,所以又叫「田(tián)七(qī)」;
現今三七的主要量產地和主產地是雲南文山州各縣,文山縣、硯山縣、馬關、西疇、廣南、麻栗坡、富寧、邱北等,另廣西田陽、靖西、田東、德保等地也有種植。
雲南文山州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好,習稱「文三七」、「田七」,為著名的道地葯材。
⑺ 您好!田七是什麼樣子的啊
這不是田七。田七,學名三七,為五加科植物(如下圖)。
三七(學名:Panax notoginseng(Burkill) F. H. Chen ex C. H.)五加科人參屬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可達60厘米。主根肉質,呈紡錘形。莖暗綠色,指狀復葉,輪生莖頂;葉柄具條紋,葉片膜質,傘形花序單生於莖頂,有花100朵左右;總花梗有條紋,苞片多數簇生於花梗基部,卵狀披針形;花梗纖細,小苞片多數,花小,淡黃綠色;花萼杯形,稍扁,花絲與花瓣等長;子房下位,果扁球狀腎形,種子白色,三角狀卵形,7-8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布於雲南、廣西、江西、四川等地。其根部入葯,其性溫,味辛,具有顯著的活血化瘀、消腫定痛功效,有「金不換」、「南國神草」之美譽。
⑻ 三七長什麼樣子
主根呈類圓錐形或圓柱形,長1~6cm,直徑1~4cm。
拓展資料:
表麵灰褐色或灰黃色,有斷續的縱皺紋和支根痕。頂端有莖痕,周圍有瘤狀突起。體重,質堅實,斷麵灰綠色、黃綠色或灰白色,木部微呈放射狀排列。
筋條呈圓柱形或圓錐形,長2~6cm,上端直徑約0.8cm,下端直徑約0.3cm。剪口呈不規則的皺縮塊狀或條狀,表面有數個明顯的莖痕及環紋,斷面中心灰綠色或白色,邊緣深綠色或灰色。
《本草綱目》:止血散血定痛,金刃箭傷、跌撲杖瘡、血出不止者,嚼爛塗,或為末摻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經水不止,產後惡血不下,血運血痛,赤目癰腫,虎咬蛇傷諸病。
主產於雲南文山州各縣,文山縣、硯山縣、馬關、西疇、廣南、麻栗坡、富寧、邱北等,另廣西田陽、靖西、田東、德保等地也有種植。雲南文山州歷史悠久、產量大、質量好,習稱"文三七"、"田七",為著名的道地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