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音樂簡譜中,倚音是如何畫的,是這種畫法呢,還是4下邊有2條線的那種呢
在多聲部樂曲的記譜中方法是:上聲部倚音的符干要朝上畫,而下聲部倚音的符干則要朝下畫。倚音在記譜時首先要比主音小,另外在單聲部樂曲中的單倚音、雙倚音、前倚音、後倚音,它們的符干一律要朝上畫。
在五線譜上經常有一些八分音符或十六分音符的小音符(比正常的音符要小),符幹上還帶著一條小斜線(短倚音)或不帶小斜線(長倚音),這個小音符就叫「倚音」,倚音有時倚附在主音的前面,有時也在主音的後面出現。因為它是依附在主音前後的音,因此叫「倚音」。
(1)簡譜倚音要怎麼寫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
以各種符號標記在音符的上方,用來增加樂曲的表現力,尤其對旋律的節奏和風格等方面起一定變化者稱裝飾音。在獨唱獨奏中,對樂曲加以裝飾,早在格列高利聖詠中已經出現。
17、18世紀的獨唱部分,歌唱家幾乎都不嚴格按譜演唱,F·科雷利、G·F·亨德爾、G·塔爾蒂尼和他們同時代的作曲家們所寫的弦樂奏鳴曲部分,只為演奏者寫出主要的旋律,其餘由演奏者處理。這種即興裝飾,直到C·W·格魯克才開始逐漸廢棄。
符號裝飾法盛行於巴洛克時期,為哈普西科德等鍵盤樂器採用。各國都有自己的特定符號、名稱和奏法,例如德國的波音;英國維吉納曲集中在符幹上劃單或雙斜線的裝飾音;義大利有時曾用縮寫「g」(groppo)表示迴音,「t」(tremolo)表示震音等。
歐洲比較重要和完善的符號裝飾音,起於17世紀的法國,為其他各國作曲家所採用,一直延用到浪漫樂派初期。法國裝飾音主要有:倚音、顫音、迴音、波音、後倚音、琶音等幾類,其中尤以前三者為必須遵循的基本裝飾音。
後來由於裝飾音復雜而多樣,使用和解釋十分混亂,G·羅西尼首先廢用這些符號,而用音符寫出各種裝飾音(如他的歌劇《伊麗莎白》)。裝飾音大多用鄰音,在五聲音階流行的國家裡,鄰音包括小三度關系。各尖裝飾音及其符號見附錄:音樂記譜常用符號。
B. 什麼叫倚音,五線譜上怎樣表示
倚音分為兩種,一種叫短倚音,另一種叫長倚音。既然你是問演唱中怎麼唱,那麼演唱中一般沒有長倚音,都是短倚音,所以我在此就只介紹短倚音。
雖然上圖說的是奏法,但演唱中的唱法跟演奏中的奏法是一樣的,遇到倚音時都是用這種方式來處理。
以上所表示的唱法只是例子而已,實際中倚音到底唱的多短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此外,前倚音不僅可以像上圖那樣唱在拍子里,也可以唱在拍子外(也就是唱在上一拍的末尾),這也是需要視具體歌曲來看的。如果你跟隨優秀的聲樂教師學習的話,他們會逐步教你如何把倚音唱好,而那些就無法通過打字來說明白了,只能通過接觸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來逐漸積累經驗。
還有任何疑問請追問我。
C. 音樂簡譜符號詳解
簡單來說:
音符
音符用數字1至7表示.這7個數字就等於大調的自然音階.如果是C大調,加上音名,就會是這樣:
音階CDEFGAB唱名doremifasollasi數字1234567八度
如果是高一個八度,就會在數字上方加上一點.如果是低一個八度,就會數字下方加上一點.在中間的那一個八度就什麼也不用加.如果要再高一個八度,就在上方垂直加上兩點;要再低一個八度,就在下方垂直加上兩點,如此類推.見下表所示:
.大調12345671小調67123456··
音長
通常只有數字的是四分音符.數字下加一條橫線,就可令四分音符的長度減半,即成為八分音符;兩條橫線可令八分音符的長度減半,即成為十六分音符,余此類推;簡單來說,下加橫線數目與五線譜的符尾數目相對應.數字後方的橫線延長音符,每加一條橫線延長一個四分音符的長度.
正如五線譜的附點一樣,數字後方加一點會將音符長度增加一半.
休止符
休止符用「0」來表示.比四分休止符長,就只需在每一個四分休止符再多加一個「0」,不需在後方加上橫線.若整個小節均是休止狀態的話,就在每個四分音符加一個「0」,就像是3拍4就寫成「| 0 0 0 |」,而4拍4就寫成「| 0 0 0 0 |」.
無音高音符
就像敲擊樂的樂器那樣是沒有音高的,這時,簡譜就需要用「X」或「x」表達.例如啦啦隊拍手時,簡譜上就需如此表達:
4/4 > > 拍手:| X X X X X | X X X X 0 X X || [編輯] 小節線
正如五線譜一樣,小節與小節之間以縱線(稱小節線)分隔,樂曲終止以一粗一細的直線表示(但是一般不分粗細);重復樂段以縱線後兩點表示開始,縱線前兩點表示終止.
拍號
拍號的表達方式為:「2/4」、「3/4」、「4/4」、「6/8」等等.拍號一般都是置於調號的後方.
變調與調號
表示調號有兩種方法:可以直接寫「C調」,「C小調」或「Key: C」,「Key: Cm」.亦可寫清楚1代表哪一個音,例如1=C,就是C大調.6=C就是C小調.2=D就是多利安調.
五線譜有升降號,簡譜同樣有升降號.在簡譜中,若需表達升降號,就把符號加在數字1至7的前方,讓該音升高或降低.若要把升降號加在調號跟和弦CDEFGAB七個字母,就須加在它們的後方.
在五線譜中,C小調要把B-E-A三個音降低半音.所以表達它的和聲小調時,就會把一個還原號放在B♭前面.簡譜就一定得寫♯5,因為5不能下降.
延音線、圓滑線與其他音樂符號
簡譜延音線(Tie)跟圓滑線(slur)都是跟五線譜相同,一定得置在數字上方.表達跳音(staccato)時需要特別小心,因為很容易會跟低八度的那一點混淆,因此在表達跳音時把那一點寫得粗點及低點.
詳細解釋:
一般來說,所有音樂的構成有四個基本要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音的高低」和「音的長短」:
1、音的高低:任何一首曲子都是高低相間的音組成的,從鋼琴上直觀看就是越往左面的鍵盤音越低,越往右面的鍵盤音越高。就數字簡譜來說,在數字的正上方或下方有若干點「˙」、「︰」符,點的多少可以理解為強度,越多越強,在其上方代表高音,在其下方代表低音。原理表現為物體振動頻率,越高音振動頻率越高,反之亦然。
2、音的長短:除了音的高低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就是音的長短。音的高低和長短的標注決定了該首曲子有別於另外的曲子,因此成為構成音樂的最重要的基礎元素。原理表現為聲音的時值長短。
3、音的力度:音樂的力度很容易理解,也叫強度。一首音樂作品總會有一些音符的力度比較強一些,有些地方弱一些。而力度的變化是音樂作品中表達情感的因素之一。原理表現為振幅的大小。
4、音質:也可以稱音色。也就是發出音樂的樂器或人聲。同樣旋律的音高,男生和女生唱就不一樣的音色;小提琴和鋼琴的音色就不一樣。
上述四項構成了任一首樂曲的基礎元素。應該說簡譜基本可以將這些基礎性元素正確標注。
簡譜
表示音的高低的基本符號,用七個阿拉拍數字標記。它們的寫法和讀法如下:
寫法: 1 2 3 4 5 6 7 i
讀法: Do Re Mi Fa Sol La Si Do
以上各音其相對關系都是固定的,除了3—4、7—i 是半音外,其它相鄰兩個音都是全音。
為了標記更高或更低的音,則在基本符號的上面或下面加上小圓點。在簡譜中,不帶點的基本符號叫做中音;在基本符號上面加上一個點叫高音;加兩個點叫倍高音;加三個點叫超高音;在基本符號下面加一個點叫低音;加兩個點叫倍低音;加三個點叫超低音。
增時線和減時線
簡譜中,音的長短是在基本音符的基礎上加短橫線、附點、延音線和連音符號表示的。
※)短橫線的用法有兩種:寫在基本音符右邊的短橫線叫增時線。增時線越多,音的時值就越長。
不帶增時線的基本音符叫四分音符,每增加一條增時線,表示延長一個四分音符的時間。
寫在基本音符下面的短橫線叫減時線。減時線越多,音就越短,每增加一條減時線,就表示縮短為原音符音長的一半。
※)寫在音符右邊的小圓點叫做附點,表示延長前面音符時值的一半。附點往往用於四分音符和少於四分音符的各種音符。
帶附點的音符叫附點音符。
臨時改變音的高低的符號叫臨時變音記號,主要有升號、降號、還原記號等。
升號寫在音符左上方,表示該音要升高半音,如#1表示將1升高半音,在吉他上的奏法就是向高品位方向進一格。
降號寫在音符左上方,表示該音要降低半音,如 b3 表示將3降低半音,在吉他上的奏法就是向低品位方向退一格,空弦音降半音就要退到低一弦上去。
還原號是將一小節內「#」或「b」過的某個音回到原來的位置。
以上臨時變音記號都是一小節內才起作用,過了這小節就不起作用了,一小節也就是|XXXX|。
調號
按照一定的次序和位置記在譜號的後面的,這些記號叫做調號。調號總是只用同類的變音記號,即升記號或降記號。簡譜的調號一般是用1等於A、B、C、D、E、F、G來表示,如1=C則表示該簡譜是C調來記譜,如果要表示升級號的調,則在字母前加#號或者b(降)號,可以參考一些簡譜圖片示例。
1=C 2=D 3=E 4=F 5=G 6=A 7=B
音符
在簡譜中,記錄音的高低和長短的符號,叫做音符。而用來表示這些音的高低的符號,是用七個阿拉伯數字作為標記,它們的寫法是:
1、2、3、4、5、6、7讀法為:do、re、mi、fa、sol、la、si(哆、來、米、發、索、拉、西)。
音符是和音高緊密相連的,沒有一個不帶音高的音符。
音高
音符的數字元號如1、2、3、4、5、6、7就表示不同的音高。在鋼琴鍵盤上可以很直觀地理解音符和音高。廣義上說音樂里總共就有7個音符。
高音低音
記在簡譜基本音符號下面的小圓點,叫低音點,它表示將基本音符降低一個音組,即降低一個純八度。記兩個圓點表示將基本音符號降低兩個音組,即降低兩個純八度。
記在簡譜基本音符號上面的小圓點,叫高音點,它表示將基本音符號升高一個音組,即升高一個純八度。記兩個圓點,表示升高兩個音組,即升高兩個純八度。
音符長短
音樂中的音符除了有高低之分外,當然還要表示長短之分。這里引用一個基礎的音樂術語----拍子。拍子是表示音符長短的重要概念。
表示音樂的長短需要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時間概念。簡譜里將音符分為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等。在這幾個音符裡面最重要的是四分音符,它是一個基本參照度量長度,即四分音符為一拍。這里一拍的概念是一個相對時間度量單位。一拍的長度沒有限制,可以是1秒也可以是2秒或半秒。假如一拍是一秒的長度,那麼二拍就是兩秒;一拍定為半秒的話,兩拍就是一秒的長度。一旦這個基礎的一拍定下來,那麼比一拍長或短的符號就相對容易了。
用一條橫線「—」在四分音符的右面或下面來標注,以此來定義該音符的長短。下面列出了常用音符和它們的長度標記:
音符名稱 寫法 時值
全音符 X--- 四拍
二分音符 X- 二拍
四分音符 X 一拍
八分音符 X 半拍
—
十六分音符 X 四分之一拍
=
三十二分音符 X 八分之一拍
≡
上例可以看出:橫線有標注在音符後面的,也有記在音符下面的,橫線標記的位置不同,被標記的音符的時值也不同。從表中可以發現一個規律,就是:要使音符時值延長,在四分音符右邊加橫線「-」,這時的橫線叫延時線、延時線越多,音持續的時間(時值)越長。相反,音符下面的橫線越多,則該音符時間越短。
小調式
(2)連接兩個以上不同的音,也稱圓滑線。要求唱(奏)得連貫、圓滑。
重音記號
用「>」或「□」或「sf」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要唱(奏)得堅強有力。當「>」與「□」兩個記號同時出現時,表示更強。
保持音記號
用-標記在音符的上面,表示這個音在唱(奏)時要保持足夠的時值和一定的音量。
小節線
用豎線將每一小節劃分開線叫小節線。
終止線
終止線是在樂曲最後,將要結束的地方,這里就不能單純的畫小節線,而是要區別一般的小節線來表示,這種表示的方法是用兩條豎線,其中一條細線,一條粗線並行,細的一條在前,粗的一條在後,這叫「終止線」,表明樂曲終了。
換氣號
用記號「v」標記。表示在此處換氣。
參考資料
網路:簡譜
D. 鋼琴簡譜知識請教圖中圈起來的是什麼,怎麼有的一橫有的兩橫,有什麼區別嗎這是什麼東西要怎麼操作
這個是倚音,倚音是常用的裝飾音之一。一般分單倚音和復倚音兩種。在樂曲中根據內容需要,適當運用倚音,可以豐富樂曲的表現力。倚音在演唱或演奏時,越短促越好,不能佔主音太多的時間。裝飾音在主音前面的叫「前倚音」,裝飾音在主音後面的叫「後倚音」。還有一種是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音在一起出現的,以十六分音符記譜的這種小音符叫作「復倚音」。
E. 倚音有幾種如何標記
倚音有前倚音(包含單倚音、復倚音)、後倚音(包含單倚音、復倚音)。
前倚音:記在主要音左上方的小音符叫前倚音。只用一個小音符裝飾原音者為「單倚音」,用兩個以上的小音符裝飾原音者為復倚音。演奏的時候,先吐出第一個倚音,再過渡到其他的音。
後倚音:記在主要音右上方的小音符叫後倚音。只用一個小音符裝飾原音者為「單倚音」,用兩個以上的小音符裝飾原音者為復倚音。演奏的時候,在原音即將結束時帶出後倚音,後倚音不用吐奏。若遇到與原音同度的倚音,可用疊音或打音的方法,將倚音和原音區分開。
(5)簡譜倚音要怎麼寫圖片擴展閱讀
歷史
以各種符號標記在音符的上方,用來增加樂曲的表現力,尤其對旋律的節奏和風格等方面起一定變化者稱裝飾音。在獨唱獨奏中,對樂曲加以裝飾,早在格列高利聖詠中已經出現。
17、18世紀的獨唱部分,歌唱家幾乎都不嚴格按譜演唱,F·科雷利、G·F·亨德爾、G·塔爾蒂尼和他們同時代的作曲家們所寫的弦樂奏鳴曲部分,只為演奏者寫出主要的旋律,其餘由演奏者處理。這種即興裝飾,直到C·W·格魯克才開始逐漸廢棄。
符號裝飾法盛行於巴洛克時期,為哈普西科德等鍵盤樂器採用。各國都有自己的特定符號、名稱和奏法,例如德國的波音;英國維吉納曲集中在符幹上劃單或雙斜線的裝飾音;義大利有時曾用縮寫「g」(groppo)表示迴音,「t」(tremolo)表示震音等。
歐洲比較重要和完善的符號裝飾音,起於17世紀的法國,為其他各國作曲家所採用,一直延用到浪漫樂派初期。法國裝飾音主要有:倚音、顫音、迴音、波音、後倚音、琶音等幾類,其中尤以前三者為必須遵循的基本裝飾音。
後來由於裝飾音復雜而多樣,使用和解釋十分混亂,G·羅西尼首先廢用這些符號,而用音符寫出各種裝飾音(如他的歌劇《伊麗莎白》)。裝飾音大多用鄰音,在五聲音階流行的國家裡,鄰音包括小三度關系。各尖裝飾音及其符號見附錄:音樂記譜常用符號。
F. 前倚音和後倚音怎麼寫最好有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