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這瓷器什麼年代的
清代民窯製品。
2. 這種瓷器底款一般是什麼年代的民國
底款標的是日本製造,單純看底部無法斷定瓷器的年代,最好有一張全圖看一下,既然標上英語的商標,估計製作時間不會太早,也是相當於我國清末民初時期吧。謝謝
3. 下圖這個底款的瓷器是哪個地方出產的大約什麼年代出產的
這是上世紀80年代,山東煙台陶瓷廠生產海鷗牌,其廠家早已倒閉,當時主要以生產生活用瓷為主!存世量較大,價格不高!
4. 瓷器的年代
歌曲我就不說了,LS應該知道……
工藝品——青花瓷
唐代就有了,明清時期的最有名
青花又稱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艷、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目前發現最早的青花瓷標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現在元代;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鼎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紅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種。
二、青料
(一)蘇泥麻青
即蘇泥勃青、蘇勃泥青、蘇麻離青等。其名稱的來源,一說是來自波斯語「蘇來曼」的譯音。這種鈷料的產地在波斯卡山誇姆薩村,村民們認為是一名叫蘇來曼的人發現了這種鈷料,故以其名字來命名此料。另一種說法是,蘇泥麻青應為蘇麻離青,是英文smalt的譯音,意為一種藍玻璃。此料屬低錳高鐵類鈷料,故青花呈色濃重青翠,有「鐵銹斑痕」,俗稱「錫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樂、宣德官窯所用青料均是這種,產地均在古波斯或今敘利亞一帶。
(二)平等青
又稱陂唐青,產於江西樂平。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時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穩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時。
(三)石子青
又稱石青,產於江西高安、宜豐、上高一帶。此料單獨使用時,青花發色灰暗甚至發黑,明清二代民窯普遍採用此料,官窯則用於與回青調和使用。
(四)回青
有產於西域、新疆、雲南等多種說法。此料發色菁幽泛紫,若單獨使用則渾散不收,故多與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萬曆前期多用此料。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於混水(填色),發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於設色(勾勒輪廓),筆路分明清晰。
(五)浙料
又稱浙青,產於浙江紹興、金華一帶。國產料中以浙料最為上乘,其發色青翠,明代萬曆中期至清代,景德鎮官窯青花器均採用此料。
(六)珠明料
產於雲南宣威、會澤、宜良等縣,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發色明麗純正。康熙青花多採用此料。
上述國產鈷料多屬高錳類。
(七)化學青料
即用化學製品氧化鈷配製的青料。發色紫藍、純粹、濃艷,但輕浮而缺乏附著力,價格也低廉。使用此料製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
三、款識
我國古代青花瓷,繪畫裝飾清秀素雅,瓷器底部的文字,圖案款識種類繁多,各個時期的款識均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根據青花瓷款識的形式、種類來看,主要可分為紀年款、吉言款、堂名款、贊頌款和紋飾款五大類。
(一)紀年款
在青花瓷上,用寫、刻、印等方法標明瓷器燒造年代的款識,稱為紀年款。我國古代瓷器款識,以紀年示為主,紀年款又分帝王年號的年款和以天乾地支表明年號的干支款兩類。明代永樂年間,在青花瓷上開始出現紀年款,篆書字體飄逸流暢,邊飾蓮瓣紋。宣靖款端莊剛勁。成化款鐵劃銀鉤,釉面有雲蒙氣。嘉靖款筆畫粗重,勁中藏秀。前人曾將明代紀年款歸納為:「宣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五句話。清代康熙款字體工整,青花料色明麗。雍正款楷書蒼勁有力,格式講究。乾隆、嘉、道光款多為篆體,字體排列緊密,猶如一枚篆印。近代款識中「江西瓷業公司」款較多,楷書秀逸,其中還有英文款識「CHINA」,是近代出口瓷的標志,是青花中最早使用的英文款。民窯青花瓷的紀年款很少,有「大明年造」等,字體草率。書寫得很隨意。
(二)吉言款
書寫含有吉祥寓意的詞句,民間青花瓷上常普遍見到。字體多為行草,瀟灑飄逸,一氣呵成。「福壽康寧」、「長命富貴」、「萬福攸同」等語句表達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三)堂名款
以典雅的堂名、人名書寫在瓷器上,作為私家收藏的標志。有「浴硯書屋」、「若深珍藏」、「白玉齋」等。堂名款瓷的製作精良,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四)贊頌款
寄託了陶瓷藝術對瓷器的喜愛之情,如「玉石寶珍」、「今古珍玩」、「昌江美玉」等。「哥瓦弟玉」四字款,清新俊逸,很有意思。「瓦」即陶,比瓷器歷史悠久,是為大哥,而瓷又比美「玉」更潔白光潤,「玉」就只能屈居為「弟」了。
(五)紋飾款
又叫「花樣款」,以簡練的圖案裝飾器底,為民間青花瓷的特色款識,與篆刻中的「肖形印」有異同工之妙。圖案有博古圖、暗八仙、八吉祥等。紋飾款中的「豆乾款」為菱形框架結構,猶如現代建築中的高樓大廈,是民間作坊的記號,又叫「花押」。
四、各時期青花瓷器的特點
(一)唐青花(618—907)
唐代的青花瓷器是處於青花瓷的濫殤期。現在能見到的標本有20世紀70—80年代揚州出土的青花瓷殘片二十餘片;香港馮平山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青花條紋復;美國波士頓博物館收藏的一件花卉紋碗;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一件魚藻紋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點彩梅朵紋器蓋。通過對揚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進行研究,並對唐代鞏縣窯的物質和技術條件進行分析,初步斷定唐青花的產地是河南鞏縣窯。近年來在鞏縣窯窯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標本,由此進一步確認了唐青花的產地就在河南鞏縣窯。
從揚州出土的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發色濃艷,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
復、碗、罐、蓋等。紋飾除丹麥哥本哈根博物館收藏的魚藻紋罐以外,其餘的均為花草紋。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
(二)宋青花(960—1279)
唐青花經過初創期以後,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到目前為止,我們能見到的宋青花只有從兩處塔基遺址出土的十餘片瓷片。一是1957年發掘於浙江省龍泉縣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殘片。該塔的塔磚上有絕對紀年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另一處是1970年在浙江省紹興市環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殘片。該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證明此塔建於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
這十餘片宋青花瓷片,都是碗的殘片。胎質有的較粗,有的較細。紋飾有菊花紋、圓圈紋、弦紋、線紋等。青花發色前一處的較濃、發黑;後一處的較淡。發色較黑者,應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緣故。浙江省本身就有著豐富的鈷土礦,這些青花瓷應該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鈷料。它們與唐青花並無直接的延續關系。
(三)元青花(1271—1368)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
元青花瓷的胎由於採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鬆。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艷,有鐵銹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並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墓器等類,尤以竹節高足杯、帶座器、鎮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盪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
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弧」,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
相關鏈接:元青花瓷
(四)明清青花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清康熙時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發展到了巔峰;清乾隆以後因粉彩瓷的發展而逐漸走向衰退,雖在清末(光緒)時一度中興,最終無法延續康熙朝的盛勢。總的說來,這一時期的官窯器製作嚴謹、精緻;民窯器則隨意、灑脫,畫面寫意性強。從明晚期開始,青花繪畫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國畫繪畫技法的元素。
1、明初(洪武朝1368--1402)的青花器有大小盤、碗、梅瓶、玉壺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國產料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進口料。青花發色有的淡藍,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暈散現象。紋飾布局仍有元代多層裝飾的遺風,題材也變化不大,但許多細節已有變化:如蕉葉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邊較之元代更明顯清晰;牡丹葉子「缺刻」部位較深,不如元代的肥碩;菊花繪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紋表現;龍紋仍是細長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現五爪,爪形似風輪,氣勢不如元龍兇猛矯健。輔助紋飾的如意雲頭由元代的三階雲改為二階雲;蓮瓣紋內多繪佛家八寶(元代多繪道家雜寶)。碗、小盤多繪雲氣紋,僅繪於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無釉見窯紅。未出現年款,帶款的器物也極少。
相關鏈接:明洪武青花瓷
2、永樂、宣德(1403—1435)的青花瓷器呈現出了較高的工藝水平。此期所用青料,以蘇泥勃青為主,多見「鐵銹斑痕」。也有部分國產青料。但即便是國產料,發色也相當好。器型有盤、碗、壺、罐、杯等。尤其是出現了一些僧帽壺、綬帶扁壺、花澆等非漢文化的器型,反映了這一時期與外域、外族的文化交流與融合。紋飾多見各種纏枝或折枝花果、龍鳳、海水、海怪、游魚等。胎質較以前細膩緻密。釉質肥潤,多見橘皮紋。兩朝的器物相比,永樂的器型較輕薄、秀美,青花發色較濃艷、鐵銹斑痕更重,紋飾較疏朗,描繪更細膩,底釉較白,器物多無款,僅見「永樂年制」四字篆書款。宣德器器體較厚重,紋飾較緊密,底釉略泛青,帶款器較多,有四字或六字年款,並有「宣德款布全身」之說。總的說來,宣德青花數量大、品種多、影響廣,故有「青花首推宣德」之說。
.........
本來是去查五線譜的,沒想到竟然來答題目,可以去參考網路
參考資料:
網路搜索:奔骨欲
5. 這個瓷器是什麼年代的,干什麼用的
你好,這個是北方磁州窯系生產的黃釉小酒杯。年代大概是清代中晚期。價格不高,一二十塊錢。不過作為藏品還是很好的。
6. 辨別五六七十年代瓷器
1、當時的瓷器有不少是手工拉胚,畫面是手工填彩。
2.工藝的進步,巔峰,當時的出口瓷器,質量高於內銷瓷器,新中國建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可以看作是中國近代史上瓷器製作的巔峰。
3.畫工上繼承景德鎮傳統工藝的同時,反映當時的審美觀如山水,錦雞牡丹,孔雀牡丹,富貴白頭,松竹梅孔雀,麻姑獻壽,百花,萬花,美女帶子,嬰戲,雪景,仙翁,花蝶,瓜蝶連綿等多種帶有傳統意義的圖案。此外其山水,人物的畫工充分反映了當時的審美觀,是帶有鮮明時代特色的工藝。
4.反映當時的生產工藝和出口情況,內容有"MADE IN CHINA"或者"ORIENTAL/ HAND PAINTED/ MADE IN CHINA"等戳記。後來外貿經驗豐富之後,在燒制時直接在底款上燒上「中國景德鎮(或者是中國)/MADE IN CHINA/編號」。
5.承載著老瓷廠的輝煌和回憶
老國營瓷廠和其出廠的產品可以說是景德鎮乃至全國瓷器愛好者的驕傲。每個獨特的底款都代表著一段輝煌和回憶。如人民瓷廠(以青花為主),藝術瓷廠,紅藝瓷廠,競大瓷廠,龍珠閣,東風瓷廠,美雕瓷廠等。
6.無法再生的資源,存世量不多
景德鎮的老國營瓷廠大部分在改革開放初中期就已經重組了。更重要的是,隨著時代的轉變,現代的瓷器廠已經不可能再用過去的方式和特點來生產瓷器了,這些當年被賦予出口創匯重任的外銷瓷也成了無法再生的資源。
你從上述的內容基本可以看出當時瓷器的特徵和特點。謝謝
7. 請問這種瓷器大概什麼年代的
八十年代景德鎮出品的蓋杯,製造非常精湛,可以收藏,有升值空間,若現在出手價值很低。好好收藏吧!
供觀賞
8. 怎樣鑒別一件瓷器的年代
今日的傳世品和仿品以明,清兩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窯絕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徵。如明代款識就有所謂「永樂款少、宜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雜」一類的說法。因此,我們在識別真偽古瓷時,首先應注意款識,注意款識的筆法,如橫,豎,撇,捺、勾、挑、點等的特徵。由於每個人的書法不同,寫官窯款的字體又必須經過選擇,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仿製者勢必謹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的地方。而過於謹慎,就難免失於局促,筆法不容易生動自然。這種破綻,為鑒定瓷器提供了線索。
但僅注意這一點是遠不夠的,元代以前的古瓷並無正式官窯年款。雖然根據文獻記載,北宋曾有帶「景德年款」四字的瓷器,但未見實物。明清兩代雖有款識,但晚清所仿字體非常逼真,很難識別,必須詳細比較其字體和位置,才不致於發生錯誤。如永樂年款以現有實物來說,只有四字篆款寫、刻或印在園器里部的中心。而仿品卻有四字或六字楷、篆書款寫在器里或底足、口邊的。宣德年間的款有所謂「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說法,普遍多在底足中心或園器里心和口邊,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帶。諸如此類,還是有一定規律的。大致說來,有如下幾點:
明代字體多用楷書款,但永樂、宣德、弘治年間有少數例外,清代順治,康熙二朝亦為楷書盛行期,雍正則楷書款多於篆書款,乾隆時期篆書款漸多於楷書款,嘉慶以後篆書款遂成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復以楷書款為主的趨勢。
其次是款色有別。明、清瓷器款識多以青花為主。明代款的青花顏色若用放大鏡觀察,可見其顏色多是深厚下沉。而道光以後的仿品有色多是散渙、淺淺上浮。宣德款式色樣往往在同一器物上呈現黑、藍、灰等多種顏色,這一點雖不美觀,卻是後世很難仿製的特徵。自明代正德至清代末期的款色增加很多,有紅、綠、黑、藍、紫、金等色,並且也使用了刻、雕、印、堆等方法、然而仿製品在款色和刻、雕、印方法上也隨之有很多增加,只有認真加以區別,並結合用料和技術的不同,才可能大體判斷其時代真偽和瓷質優劣。例如康熙青花款的「康」字多用半水(水)或楷水(水),很少寫成泰水(水)。
在用字和字體結構方面也有一定規律可循。例如明代官窯有的題某某年制,有的題某某年造,而清代官窯卻一概都用「制」,還未發現有用「造」字的。其他如宣德的「德」字心上不寫一橫而成「德」字,後世仿世品往往忽視這一點。成化官窯款的「成」字最後一點,有的點在橫線右上方,有的點與橫線相平等,有的點在橫線右下方,故有所謂「成字一點頭肩腰」的說法。萬曆的「萬」字也有羊字頭與艸字頭的不同。
總之,觀察款識既要注意其筆法、字體,結構和款色等各方面,還應當知道同一時期的款識筆法早,中、晚期仍有不一致的地方。只是在風格及色調上不失其時代特徵。因此,還必須結合共它方法來辨別真偽。
9. 饒州窯特點是什麼
景德鎮舊屬饒州府浮梁縣,故舊時又有「饒窯」之稱,亦稱「饒州窯」。
景德鎮瓷器有四大特點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
景德鎮瓷器造型優美,品種繁多,裝飾豐富,風格獨特。瓷質「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景德鎮陶瓷藝術是中國文化寶庫中的重要財富。
青花瓷
青花瓷創燒於元代,是以色料在坯胎上描繪紋樣,施釉後經高溫燒成,釉色晶瑩、透徹、素靜、雅緻。青料溶於胎釉之間,發色青翠,雖色相單一,但感覺豐富。青花瓷經久耐用,瓷不碎,色不褪。
粉彩瓷
粉彩亦稱軟彩,是瓷器的釉上裝飾,白清康熙晚期開始,到雍止、乾隆年代,益臻完善。其製法是:先在白胎瓷器上勾出圖案輪廓,再堆填色料,在攝氏七百多度的溫度下烘燒而成,顏色柔和,畫工細膩工整,有國畫風味。又有浮雕感,畫面充滿著濃郁的民族特色,有以中國歷史故事和神話為主的人物,有秀麗多彩的山水,有栩栩如生的花鳥翎毛,有工整對稱的幾何圖案等。
顏色釉瓷
在釉料里加上下某種氧化金屬,經過焙燒以後,就會顯現出某種固有的色澤,這就是顏色釉。影響色釉呈色的主要是起著色劑作用的金屬氧化物,此外還與釉料的組成,粒度大小,燒制溫度以及燒制氣氛有著密切的關系。人們說「自然界有什麼顏色,就可以燒制出什麼顏色的瓷器」,您如果參觀一下景德鎮的顏色釉瓷,就會相信此話不假。當然,有許多顏色釉的配料和燒制是十分困難的,如「祭紅釉」,就有千窯一寶之說。
雕塑瓷
景德鎮瓷雕製作可以追溯到一千四百多年前,遠在隋代就有「獅」、「象」大獸的製作。當代的景德鎮,瓷雕工藝精湛,工藝種類齊全,有園雕、捏雕,鏤雕、浮雕等;產品多樣,有佛像尊神、花草魚蟲、亭台樓閣、動物玩具等;造型優美、形神兼備、千姿百態、栩栩如生;裝飾豐富,有高溫色釉、釉下五彩等;藝術表現力強,有的莊重渾厚,有的典雅清新,有的富麗堂煌,色澤艷麗
鑒別陶瓷的好壞要遵循「一聽二看」的原則。
所謂聽是指拿起瓷器輕輕敲敲,聽發出的聲音是否清脆、響亮、悅耳。如果是,這就表示是優質的瓷土製造的瓷器,質量良好;假如敲瓷器時發出的聲音粗重,甚至沙啞,就是用劣質的瓷土製造的瓷器,其質量甚差,甚至已有裂痕。
其次看很重要,要仔細反復看。陶瓷上的圖案或雕刻上的花紋應完整、統一、清晰、牢固,勾畫的裝飾金、銀線,應粗細一致,光亮美觀,如以手帕用力猛擦也擦不掉。單色產品應顏色均勻、色澤一致。不能出現色臟、缺釉、氣泡等明顯缺陷。
怎樣區分貼花瓷和手繪瓷?
貼花是怎麼回事?貼花紙有專門的生產廠生產,規模都不大,它是根據客戶的要求訂制或自己創作圖樣,在商店裡售賣。生產瓷器的個人和廠家都可以直截買來、貼上,送去燒就行了。不需技藝,也不費力氣,省工、省料、省時,適合大批量生產。如日用瓷、陳設瓷等等。大大降低了成本。現在工藝瓷器也大量採用貼花瓷。 貼花瓷器是否有收藏價值,要看它的歷史特徵和數量大小,不能一概而論。收藏要盡量避開貼花瓷器。如何區分貼花瓷和手繪瓷。下面介紹幾種簡單易學的方法。
一、看裝飾紋圖案。有很多瓷器,上、下、左、右邊緣,常常有一圈裝飾圖案。貼花的圖案,普遍會出現圖形疊交、錯位、接頭缺口三種狀況。如缸、碗、杯、瓶之類。
二、細看有時會發現缺色的現象,像蟲咬過。這是由於貼花紙在轉運過程中,或操作時弄掉了貼花紙上的部份陶瓷顏料所至,但並不是一定都出現,要細看。
三、細看對稱的、或相同的圖案。每個局部,貼花瓷基本是一致的。而手繪的肯定不能做到一致。這一點很重要。
四、球面幾何形狀瓷器(如大天球瓶),大面積連續圖形畫的完整的人物、花鳥、風景,不會是貼花的,否則會出現折疊現象。
五、青花分水工藝做的瓷器,可以判定不是貼花的。
六、從顏色上判斷。無論釉上、釉下貼花紙,從工藝上講,陶瓷顏料附著厚度有限,顏色的深淺不易解決。對於某種顏色,如黃色,就會出現所有這種顏色在整個畫面上,都會基本一致。這是最重要的區別方法。
七、對於有球面幾何形狀的瓷器,它的貼花紙,往往多片貼花紙拼塊組成,如山水畫,為了整體效果,也人工畫一些補充圖案。這樣就會同種顏色(如青花顏色),手繪和貼花出現不一樣色調的現象。如瓶子,元圈裝飾線都是用手工畫的,這個顏色往往與同種貼花顏色色調不一樣。
八、貼花和手繪同時出現的瓷器,表現在上下裝飾圖紋用貼花,主要部位用手畫。不過這種手繪都是把畫面用復寫紙拓在坯或瓷上,人工再上色。魚缸用的比較多。凡瓷器上用了貼花,不論多少,此瓷器就不可能太貴。
九、從瓷體上分析,貼花瓷其瓷體不管是否高白泥,多數都比較粗糙。高級日用瓷除外。好瓷體不會用貼花。
十、潮州瓷目前所看到的都是貼花的。還有,景德鎮瓷用潮州貼花紙現象也很普遍。
10. 你知道如何准確判斷瓷器的年代
自己鑒定古瓷器科學有效的簡便方法太簡單了!將瓷器放入一盆清水,少則幾分鍾,多則一夜)如果瓷器胎釉中釋放大小氣泡,則千萬個小氣泡布滿器身,這是千年以上古瓷無疑!有的還有淡淡的棉絮飄逸。(凡近現代瓷器均無此現象)這是因為古瓷經千年歲月胎釉已經老化生成許多空隙,這些空隙是當年柴窯逐漸加溫形成的細微裂隙,裂隙中充滿了空氣;也是古瓷胎釉疏鬆,時間長了形成裂隙;亦有大量死亡氣泡內空,歲月更替充滿了空氣。水灌後水分將空氣排出,所以形成了千千萬萬的細小氣泡。近現代的瓷器用煤或氣燃燒,升溫快,氣體排出也快,胎釉實堅,所以胎釉中沒有裂隙。經多次多標本實驗,300年之內的瓷器即使在水中浸泡時間再長也不會有氣泡排出。這種方法勝過所有專家的「眼力」,如有老瓷器,不用花錢求人,自己鑒定即可,這是科學有效的方法
鑒別清乾隆時期瓷器的真偽大致要從五個方面入手。
1、看釉面,乾隆瓷器的釉面大多有橘皮紋,也有的器物,如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卡看到較明顯的針眼感。仿品多無橘皮紋,釉面比真品光亮,沒有渾厚感。報131,名 420,熱 236, 線70。
2、看器足,乾隆時期器物圈足,官窯中的霽紅、霽藍等一般均呈糯米粉感的泥鰍背狀。仿品胎足多整齊堅硬,機械工藝明顯。
3、看色料,乾隆青花瓷青色雅麗,紋飾中果實、葉瓣部位用點染法上色,有深淺不同的層次感。仿品多用塗抹法上色,也有用點染上色的,但青花色料較薄,浮於表面。
4、看裝飾。乾隆時的器物,裝飾圖紋多為龍鳳紋及吉祥圖案。除部分裝飾風格沿襲康熙、雍正遺風外,還有集堆貼、彩繪、鏤空、色釉等多種裝飾與一器的多彩釉器物,其色釉呈色鮮艷,獨具特色。後仿品圖紋多色彩沉鬱、無光、畫風無神、呆滯。
5、看款字,乾隆時的瓷器產量多,寫款人幾經易手,款字的變化也較多,其中「清」、「乾」、「隆」、「年」、「制」五字的筆畫略有出入。民窯也多有寫乾隆年號款的,也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