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結構光技術是用來做什麼的
它是一個視覺原理,是通過一個光源投射出一束結構光,打到想要測量的物體上表面,因為物體有不同的形狀,會對這樣的一些條紋或斑點發生不同的變形,有這樣的變形之後通過演算法可以計算出距離、形狀、尺寸等信息從而獲得物體的三維圖像。
3D結構光技術既不需要用很精準的時間延時來測量又解決雙目中匹配演算法的復雜度和魯棒性問題,所以具有計算簡單、測量精度較高的優勢;而且對於弱光環境、無明顯紋理和形狀變化的表面同樣都可進行精密測量。
『貳』 同樣是3D感測技術,TOF和結構光到底哪一個更具有優勢
3D結構光的原理,是發射衍射光斑到物體上,感測器接收到發生形變的光斑,從而根據光斑形變的量來判斷深度信息。它所發射的衍射光斑在一定距離外能量密度會降低,所以不適用於遠距離的深度信息採集。
而TOF技術是發射的不是散斑,而是面光源,所以在一定距離內,TOF的光信息不會出現大量的衰減,同時TOF感光元件的Pixel非常大,達到了10μm,對於光的採集有足夠的保障,理論上只要提高發射端的功率,TOF的使用距離會非常遠。
最後,TOF 3D還有一個優勢,其對於基線的要求基本為零,所以在機身ID設計上更加靈活,為未來手機形態提供了更多可能。
所以TOF更有優勢。
『叄』 3D視覺技術又是什麼
前段時間國內備受關注的兩大手機品牌,蘋果、華為相繼發布2019年度最新旗艦手機。無論是iPhone 11還是華為Mate 30 Pro,兩者均基於3D感測技術進行深度強化。3D感測究竟有何魅力,竟讓一眾主流手機品牌如此鍾情?
智能手機廠商鍾情3D感測攝像頭
2017年起至今蘋果一直推崇基於3D感測技術的Face ID,由此實現安全快捷的3D面部識別,可極大提升驗證和支付等環節的便利性。為了實現3D感測與全面屏的完美融合,OPPO Find X採用的是全隱藏式3D攝像頭模組,在解鎖時鏡頭自動彈出進行3D人臉識別,獨特的伸縮設計至今仍被眾多用戶津津樂道。
(手機前置攝像模組裡面的3D感測模組)
當前應用在手機端的3D感測技術方案主要為3D結構光及TOF(光飛行時間法),蘋果、OPPO Find X、小米以及華為Mate20 Pro設計上使用的3D結構光技術,OPPO R17 Pro、華為Mate 30 Pro、vivo陸續加入新的嘗試,其3D深感攝像頭均採用TOF技術。基於3D感測應用的創新體驗徹底打開了人們的想像空間,手機廠商加速布局的原因正是看重其賦能智慧終端「看懂」世界的能力。
3D視覺技術:結構光和TOF有何區別?
什麼是3D視覺技術?即是通過3D攝像頭能夠採集視野內空間每個點位的三維座標信息,通過演算法復原智能獲取三維立體成像,不會輕易受到外界環境、復雜光線的影響,技術更加穩定,能夠解決以往二維體驗和安全性較差的問題。目前的智能手機領域採用的3D視覺技術解決方案主要是:3D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和TOF飛行時間法(Time-of-Flight)。
(3D感測技術可感知物體的3D結構)
3D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是將激光散斑圖像投射到物體表面,由攝像頭接收採集物體表面反射的信息,根據物體造成的光信號變化計算出物體位置和深度信息,識別精度能達到1mm,在性能相當的情況下,結構光比ToF消耗的功耗更少。目前蘋果全系支持Face ID的機型、市面上主流的3D刷臉支付均為3D結構光技術,更為適合應用在近距離面部識別驗證等場景。
TOF飛行時間法(Time-of-Flight)則是通過專用感測器,捕捉近紅外光從發射到接收的飛行時間差來判斷並計算出物體的距離信息,這種方式具有實時性較好的特點,相對3D結構光演算法比較簡單,可測量較遠距離(一般在100m 以內),比如華為Mate 30 Pro推出的「隔空操控」操作功能便基於TOF技術捕捉手勢動作,相對來說TOF 更加適合遠距離的應用。兩種技術解決方案各有優勢,適配於不用的應用需求及其領域,可以肯定的是,3D視覺技術已經成為智能終端必不可少的AI「慧眼」。
國內3D視覺技術發展現狀
3D視覺技術在眾多領域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國內一些雄厚技術實力的企業群雄並起,在該領域展開深入研究,目前中國3D人臉識別落地應用居全球領先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3D視覺技術獨角獸奧比中光,是唯一可實現量產結構光3D感測攝像頭的中國企業,3D感測專利數與蘋果、微軟等並列世界前三,其3D視覺模組、演算法以及配套解決方案可廣泛適配於多品牌、多形態的智能終端,更是為3D視覺領域發展開拓廣泛的應用場景。比如OPPO Find X、支付寶刷臉支付便是採用奧比中光3D視覺模組的方案。
(國內首條刷臉乘車地鐵採用奧比中光3D人臉識別技術)
神通廣大的3D視覺技術
除了在旗艦手機以及刷臉支付、刷臉過閘機領域的應用場景布局之外,3D視覺方案幾乎無所不能,在智能家居、智能安防、汽車電子、工業測量、新零售、智能物流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堪稱賦能產業創新的最大推力。
以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智能家居領域為例,3D視覺可以令智能家電獲得感知物體形態和距離的能力,為機器人增加「眼睛」智能識別不同物體的分類等;3D視覺所衍生的手勢識別、骨骼識別可以讓你用手勢操控家電,開啟智能家居的新時代。
而在工業自動化領域,3D視覺技術同樣有著巨大的商業價值。當機械臂或者機器人利用3D感知物體的大小、形態之後,可以實現對不同形狀的物體進行高度自動化操作,不再局限於處理單一形態的物體,驅動工業生產力迎來創新變革。
不難看出,無論是在涉及衣食住行的民用領域,還是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工業領域,3D視覺對於提升終端智慧化程度極為關鍵,這也便解釋了為什麼眾多手機品牌如此鍾情於3D視覺技術。一句賦能智慧終端「看懂」世界頗具深意,3D視覺技術在未來大有可為。
『肆』 結構光(structured light)和片光(sheet of light)的區別百度百科的介紹略顯不清晰
我學機械的,貌似我們用這個結構光去檢測工件表面是不是合格時用的。結構光准確的來說是一種系統。使用時,我們利用激光發生器或者投影儀都行,向工件表面射出一道平行光線,因為任何工件表面都不是絕對光滑的,一定會存在粗糙度,所以工件表面每點對光反射的效果不同。我們利用攝像頭接受那個反射出來的光,根據物體表面造成的光信號的變化來計算物體表面的每點深度等信息,進而復原整個表面的實際三維圖像。這么說吧,你看著表面是平的,即使是鏡面,它也是存在粗糙度的,我們用結構光做過實驗,鏡面的三維圖像就像丘陵一樣,也是凹凸不平的。片光的定義我不是太懂,不過我們倒是用過激光片光。具體來說呢,就是利用激光發生器發出一束光,利用棱鏡轉化成那種細長的,像線一樣細的光條,然後用它去掃過工件表面,激光器是與計算機連著的,掃描一次後,利用軟體就可以復原工件表面實際圖像了,類似結構光,也是一種檢測系統。希望可以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