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黑洞是長什麼樣子的
黑洞的樣子如下:
2019年4月10日21時,全球六地(比利時布魯塞爾、智利聖地亞哥、中國上海和台北、日本東京和美國華盛頓)同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人類首次利用一個口徑如地球大小的虛擬射電望遠鏡,在近鄰超巨橢圓星系M87的中心成功捕獲世界上首張黑洞圖像。
公布的照片展示了一個中心為黑色的明亮環狀結構,看上去有點像個橙色的甜甜圈,其黑色部分是黑洞投下的「陰影」,明亮部分是繞黑洞高速旋轉的吸積盤。
給黑洞成功拍照的意義
首先,對黑洞拍照使人們能夠了解黑洞更多的細節特徵,有助於天文學家理解噴流、吸積盤等結構的形成機理。
其次,此次拍攝的黑洞是一顆位於星系中央的大質量黑洞,被認為與整個星系的演化關系密切,觀測得到的黑洞圖像有望為人們揭示兩者間的聯系與作用機理。
B. 黑洞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以人類的視角來看,黑洞絕對是一種奇葩的天體,通常它質量很大,體積又很小,但是引力又很大,在它的視界邊緣,光都難以逃脫,那麼黑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東西呢?或者說它的形狀是啥樣呢?其實時至今日,還沒有一個人實際看到過它視界之內的樣子,包括全世界最權威的天文學家在內,對於黑洞的樣子都是根據理論而推測來的。所以我們看到有關黑洞的圖片或者視頻,要麼是一個黑黝黝的「洞」,要麼是一個黑黝黝的「球」。
其實黑洞這個詞很容易讓人誤解,以為就是一個黑幽幽的大洞。其實不是,天文學中的黑洞是一種天體,這個天體並不是一個大洞,而應該是一個球狀天體,但是它卻是一個無所不息的球狀天體。那麼科學家們為什麼稱它為「黑洞」呢?首先是因為這個東西既不會發光,也不會反光,比最黑的顏色還要黑,也比最黑的黑夜還要黑,這是因為光遇到它的時候會被吸進去,因為即便以光的速度在距離他太近的時候也會被吸引到它裡面,所以宇宙中的黑洞是看不見的,我們只能通過它對周圍的物質的影響來判斷它的存在。而之所以稱它為「洞」,也正是由於它只吸不吐的性質,就好像東西掉進洞里一樣,所以黑洞這個名詞是很形象的,但是卻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以為它是一個黑色的洞。
如上是人們對一般意義上的黑洞的理解,但其實我們在看黑洞的時候卻不是這個樣子的,通常情況下,它應該是一個略微發一點光的,並且兩極有輻射的球體,這是由於黑洞的引力極大,它周圍極遠距離內的物質都會被它吸到它的附近,並在其引力下拉成碎片,甚至把原子都拉碎,造成黑洞附近的吸積盤,這一時刻是有能量放出的,而且會發出極強的光,科學家們觀測到的宇宙中的類星體就是這個樣子的,由於物質在宇宙中是廣泛分布的,所以幾乎所有黑洞周圍都是有物質的,那麼黑洞對他周圍的物資也會有一種吸附作用,這一過程中黑洞的視界邊緣之外就會發光,有一部分光並不會被黑洞吸入,所以從這個道理上講,黑洞會或多或少的發一些光,完全不發光的黑洞反倒是極其少見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存在的。
黑洞是宇宙中物質密度最高的天體,大型黑洞也是宇宙中質量最大的天體,關於黑洞的內部世界,可以稱為另一個時空,因為時空相對外面是扭曲的,不少科學家認為黑洞之中會有一個奇點,那才是物質和能量匯聚的地方,但是假設進入黑洞內部,也不會看到這個奇點,因為它產生的光不可能向外發射。
按宇宙中黑洞的形成機制來看,最小的黑洞大約要相當於太陽質量的30倍,不過也有可能有一些質量特別小的黑洞,但是根據霍金輻射理論來說,小黑洞一般很容易蒸發掉,它只有適度的且不斷的吞噬物質才能保持它的形態,天文觀測方面至今也沒有發現質量比較小的黑洞,而個頭巨大的類星體卻發現了一些,因為類星體的中心都是一種大型黑洞,質量甚至能達到太陽的百億倍以上,這也是宇宙間質量最大的天體,距今為止發現的最大的類星體是瑞士天文學家發現的一個質量達到太陽180億倍的類星體中心黑洞,而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則由太陽質量的400萬倍。
C. 黑洞裡面有些什麼東西
1.黑洞,是指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超高密度天體,它是完全不反射光線的黑體,因此稱之為黑洞。黑洞是由一些體積比太陽還要大的恆星在核聚變反應的燃料耗盡而「死亡」後,發生引力坍縮產生的,能產生強勁的磁場。
2黑洞大多是宇宙裡面的恆星壽終正寢的地方,如果要比喻的話,黑洞是一個墳場也是一個垃圾回收站。所以在黑洞裡面是什麼,簡單的理解來說是宇宙剩餘的能量或被黑洞吞噬的天體,比如:被壓縮的光,被擠壓的星球。
3.黑洞占據了宇宙總質量的90%,黑洞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更加具體的解析我們可以從黑洞的形成中尋得些許依據來探究宇宙的黑洞到底都裝著什麼東西。
4.黑洞的產生過程類似於中子星的產生過程:恆星的核心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迅速地收縮,發生強力爆炸。當核心中所有的物質都變成中子時收縮過程立即停止,被壓縮成一個密實的星球。
5.但在黑洞情況下,由於恆星核心的質量大到使收縮過程無休止地進行下去,中子本身在擠壓引力自身的吸引下被碾為粉末,剩下來的是一個密度高到難以想像的物質。任何靠近它的物體都會被它吸進去,黑洞就變得像真空吸塵器一樣。
(3)黑洞裡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圖片擴展閱讀:
黑洞是現代廣義相對論中,宇宙空間內存在的一種天體。黑洞的引力很大,使得視界內的逃逸速度大於光速。
1916年,德國天文學家卡爾·史瓦西(Karl Schwarzschild)通過計算得到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一個真空解,這個解表明,如果將大量物質集中於空間一點,其周圍會產生奇異的現象,即在質點周圍存在一個界面——「視界」一旦進入這個界面,即使光也無法逃脫。
這種「不可思議的天體」被美國物理學家約翰·阿奇博爾德·惠勒(John Archibald Wheeler)命名為「黑洞」。
「黑洞是時空曲率大到光都無法從其事件視界逃脫的天體」。
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藉由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藉由物體被吸入之前的因高熱而放出和γ射線的「邊緣訊息」,可以獲取黑洞存在的訊息。推測出黑洞的存在也可藉由間接觀測恆星或星際雲氣團繞行軌跡取得位置以及質量。
2017年12月7日,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所科學家發現有史以來最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8億倍。
網路-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