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用圖片(攝影)來表現「語言的力量」這個主題
毫無疑問,我們生活在一個影像的世界中,可以說,影像就是我們最本真、最原始的生活形態,我們每一個人都深嵌在這種方式中,是主角,是旁觀者,也是風景。於是,當我們坐在黑暗的電影院中,像進行一場宗教儀式一樣欣賞一部影片時,無論悲劇、喜劇,無論是皆大歡喜還是有情人終究敵不過宿命,黑暗中片刻的感動,應該源自一種生理上的恍惚,而這種恍惚,又是太過熟悉所致,這也最終造就了我們生存的世界中影像語言的最核心的力量。
影像語言讓生活和電影「不分彼此」
藝術的魅力永遠來自她基於真實的濃縮、提煉、再造與呈現,不可以是純粹的真實,但又必須是高於現實生活中真實的「真實」,這種「真實」更容易讓我們得到精神與靈魂上的振顫、復甦、驚醒、重生。而關於這些,沒有哪一種藝術形式有足夠的資本與電影相抗衡。電影的敘事、電影的聲、光、影、像,無一不是對我們所生活和依存的這個真實世界的最深刻的再現與復制。單單從結構這一點來說,小說、詩歌、美術、建築、雕塑都有其自身無法逾越的鴻溝,惟有影像,她的表現力可以說是無窮無盡,而且渾然天成,毫無雕刻之嫌疑——因為,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影像的世界中,我們就是影像的一部份,沒有什麼比影像自身更可以進入我們心靈並將其感動的。
影像語言令情感重現
當然,影像語言的力量並不只是單純的感性認識,作為一門學問,她包含有大量的理性的成分在其中。這就如同一本本讓我們愛不釋手的小說,設計精巧的情節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雖然令我們著迷,但是若沒有作者之前對語言刻苦的學習、完美的掌握,以及對種種敘事手法的努力探索,則一切永垂不朽的故事都無從產生,而影像語言的力量源泉,則來自微妙精巧的剪輯以及渾然天成的蒙太奇手法的運用。
除了蒙太奇的構建,同樣需要認真考慮的還有聲畫關系的協調。聲畫關系有三種:聲畫同步,即畫面的內容就是發聲體本身;聲畫分立,即畫面內容不是發聲體本身,但表現的是和發聲體相對應的人或物,如兩個人談話時畫面不是講話的人,而是傾聽的人(反應鏡頭);聲畫對立,即畫面和聲音相互對立,產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諷等,一個極端的例子:兩個人爭吵,聲音漸漸成了犬吠。出其不意的聲畫組合常常使剪輯達到更高的藝術境界。
影像語言促成文本創新
剪輯和蒙太奇的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即它可以影響整個畫面的特性。鏡頭景距的變化、運動的變化、角度的變化、速度的變化、技巧的變化……畫面的方向、視覺的方向、事物運動的方向、地形的方向鏡頭軸線的方向以及在此基礎之上對影片節奏的最終把握,無一不是使一部電影吸引眾多觀眾好評如潮的重要因素。
電影語言的魅力甚至可以超越其本身的文本規則,進而跨越到相關媒介領域做有意義的嘗試、帶給受眾以嶄新的觀賞體驗,不能不說擁有一種其他媒體難以與之抗衡的獨特力量。
以上從技術的理論角度談及影像語言力量的源泉,雖然簡單,甚至教條,可正是在它們的基礎之上,才產生了那些極富視覺沖擊力和藝術感染力的影片,才有了《春逝》中唯美含蓄的東方美學的呈現,才有了《羅拉快跑》所蘊籍的後現代被解構之後的黑色幽默與無奈,電影才得以正式地邁入藝術的神聖殿堂,才有了黑暗影院中我們無數次的歡欣鼓舞與默默地淚水滑落。
我們生存的世界中的影像與影像語言,是一種可以包容並超越音樂與文學的更高更完美形式上的人類思想與文化精髓的載體,是一種在很大程度上超越了音樂與文學的藝術形式和終極美感,它的力量,在我們的世界中,在地上延續,在空中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