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圖片資訊 » 南寧哪裡有祠堂彩繪圖片
擴展閱讀
美女健身跳河視頻 2023-08-31 22:08:21
西方貴族美女照片真人 2023-08-31 22:08:15

南寧哪裡有祠堂彩繪圖片

發布時間: 2023-03-24 04:17:04

① 陳家祠的價值

陳家祠既體現了中國建築的形式,又富有廣東地方工藝裝飾特點,表現飢洞在建築裝飾藝術方面,該祠從上至下,從外至里,所有的堂、院、廊、廳、門、窗、欄桿、屋脊,大量地運用了石雕、木雕、磚雕、陶塑、泥塑、鐵鑄等加以裝飾。既有鏤雕於石欄桿的瓜果、花鳥、雲紋,鑲嵌於各處的鑄鐵花等纖巧小品,又有雕塑於屋脊長達二十七米的巨幅泥塑。雕塑彩繪中最多的是反映勞動人民美好願望的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等景象,以及菠蘿、荔枝、楊桃、木瓜等南方佳果。陳家祠集廣東民間工藝之大成,成為中國少見的一座雕塑藝術建築。
該祠第一排大殿曾為客廳和書塾(中國過去的祠堂多附設私塾);第二排大殿用於聚會;第三大殿則供奉祖先牌位,名位高者居中,低者分居兩側,等級森嚴。祠內是廣東全省民間工藝美術精華薈萃之地,種類繁多,僅雕刻作品便有木、石、玉、竹、象牙、金屬、貝殼十餘種。這爛哪枯些民間工藝品和陳氏書院的建築裝飾藝術共展一堂,相互輝映,每天都有很多中外遊客來此欣賞,獲得美的享受。
為廣東省陳氏的合族祠堂,又稱陳氏書院。陳家祠建於清光緒十四至十九年(1888-1893年),由黎巨林設計。整座建築坐北向南, 佔地1.5萬平方米,主體建築為6400平方米。為三進五間九堂六院大小19座建築組成。陳家祠以其巧奪天工的裝飾藝術著稱,它薈萃了嶺南民間建築裝飾藝術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鑄鐵著稱, 號稱百粵冠祠。
陳氏書院坐北朝南,門前有開闊的廣場,設有前、後、東、西四院,佔地面積132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寬和縱深均為80米,平面呈正方形。採用抬梁式建築結構,硬山式封火山牆。總體採用「三進三路九堂兩廂杪」布設,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布局嚴謹對稱,空間寬敞,主次分明。在建築的處理上,以中軸為主線,兩邊以低矮偏間、廊廡圍合,襯托出主殿堂的雄偉氣概,形成縱橫規整而又突出主體的構局。建築外圍有青磚圍牆,形成一座外封閉內開放的建築群體,是典型的廣東民間宗祠式建築。
陳氏書院以其精湛的裝飾工藝著稱於世,在它的建築中廣泛採用木雕、石雕、磚雕、陶塑、灰塑、壁畫和銅鐵鑄等不同風格的工藝做裝飾。雕刻技法既有簡練粗放,又有精雕細琢,相互映托,使書院在莊重淡雅中透出富麗堂皇。
陳氏書院中的木雕。數量最多,規模亦大,內容豐 富。首進頭門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壽」、「踐士會盟」、 「尉遲公爭帥印」等取材於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的木雕。其中最為突出的是《三國演義》中曹操大宴銅雀台一組,描繪曹操坐在銅雀台上觀看校場下各員大將比武的場面, 突出刻劃了徐晃與許褚在比武後為了錦袍而爭奪得難解 難分的情景,人物生動傳神,引人入勝。
因祠堂落成後,一直作為陳姓子弟讀書辦學的地方。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緩褲廢科舉後,書院改為陳氏實業學堂。民間期間,這里先後為文范學校、廣東體育專科學校和聚賢中學。1950年設立廣州市行政幹部學校。1957年,經廣州市人民委員會批准列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並由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進行全面維修管理。1959年辟為廣東民間工藝館。1960年經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1988年由國務院頒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組藝術建築在文物部門的保護管理之下,得以發揚光大,供國內外人士觀摩鑒賞。

② 廣州陳家祠周一閉館嗎

廣州陳家祠周一是不閉館的,陳家祠開放時間為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並且是一周七天都接待遊客,周末也不會休息。另外,陳家祠每日開放時間為源御8:30-17:30。

③ 廣州陳家祠是被迫建的背後有什麼故事

在這"卻是南中春色別,滿城都是木棉花。"的羊城廣州中,一個精雕細琢的院落坐落在此地,經歷了百年風霜,仍不減其魅力。

百粵冠祠

廣州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在清光緒年間陳氏在此地建了一座陳家祠,後被人稱為"百粵冠祠"。其建築佔地之廣、雕刻之精美無不彰顯著它的地位。"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果然造世界,勝讀核並十年書。"這是當年郭沫若先生游至此地,參觀陳家祠寫下的贊詩,其可見廣州陳家祠的精緻華麗程度。

④ 十大著名的祠堂

如下:

1、洪洞大槐樹·百家姓祠堂:

洪洞大槐樹尋根祭祖園是以「尋根」和「祭祖」為主題的民祭聖地,六百多年來,一直被當作「家」、稱作「祖」、看作「根」,被譽為「根祖聖地,華人老家」。祭祖堂是整個祭祖園的核心,為洪洞大槐樹景區的一個祠堂,總共供奉著向南遷徙的1230個姓氏牌位,是全國最大的姓氏祠堂,也是中國最大的百家姓祠堂,素有「天下華人民祭第一堂」頌拿美譽。

⑤ 中國最豪華的祠堂在哪裡為什麼說它最豪華

陳家祠內易受風雨侵蝕的建築構件均採用花崗岩石材,其淺灰色調與磚木結構建築的主色調形成鮮明對比。歷史上,廣州是一座多災多難的城市。

⑥ 腰市鎮的歷史人文

商州區腰市鎮上集村郭氏家族為唐朝大將軍郭子儀後裔。 該村現保存有完好的郭家祠堂和《郭氏家譜》。
郭建軍家保存的《郭氏家譜》編撰於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記載了唐朝大將軍郭子儀始祖廣意,原籍山西太原府曲陽縣,漢授光祿卿,傳至郭子儀為第七世,出生在陝西華縣蓮花寺鎮西馬村。第十八世郭秀於明洪武年間(1368年)授命南征,出謀至勝,官至督府,舉家由河南省閿鄉縣西董村遷至商州腰市定居,並建宗祠,以祭先祖。郭秀卒後,葬於商州中鄉川,即腰市鎮中鄉郭村。
郭家祠堂位於腰市鎮上集村,佔地面積16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近600平方米,經歷代維修重建,現存建築為清代風格。其中過廳、前廳、正堂各3間,廂房4間,戲樓3間,共計16間。戲樓與主體建築南北之間為千餘平方米的大院。整個建築的牆壁、梁架、檐枋、檐板內外,保留了大量壁畫、繪畫、書法、題記。其中前廳西山牆所畫一幅壁畫高2.5米,寬6米,如今仍可辨認。內容為郭子儀平安史之亂,收回紇、土藩的功績故事。繪畫近300幅,書法、題記30餘處(幅)。繪畫形式有描金、水墨、堆彩等。繪畫內容涉及八仙侍女,農耕牧養,砍樵打柴,書法繪畫,垂釣狩獵,生活宴飲以及獅獸、花卉等。是商洛發現的各類古代建築中保存較完整,存量較多,極有價值的古代建築彩繪藝術。答源郭家祠堂內原來還保存有大量朝廷命官,文人雅士,以及郭氏後世的牌匾、楹聯,「文革」期間遭到毀壞,現存有少量,內容在《郭氏家譜》中都有收錄。祠堂內還存有碑石,《郭氏家譜》中收錄有碑文10餘通(篇),內容涉及郭氏家族的遷徙,家譜編撰,祠堂創建、重建、維修、購地置業等內容。最早時間為清代嘉慶十四年(1809年),晚到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在《郭氏家譜》二部中,詳細記載了郭氏家族由始祖廣意(漢授光祿卿)迄今,已傳40代,2000餘年的遷徙、傳承,特別是以其第七世孫郭子儀為代表的眾多郭氏家族後裔歷代為朝廷命官的生平業績。另外,還記有距上集村約5公里處的中鄉村郭村郭氏家族墓地等情況。
如今,腰市鎮上集村按《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在區文物管理部門的指導下,健全了祠堂文物安全保護制度,並與陝西郭子儀研究分會取得聯系,從泰國郭子儀研含舉豎究會請回郭子儀畫像,為該祠堂增色不少。商州區文物管理部門按省市文物部門的要求,認真調查,整理出了詳細的文字、圖等資料,准備將郭家祠堂逐級推薦上報國家文物部門,申請談大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祠堂類建築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宗族關系的實物載體,是封建家族祭祖、議事等的公共活動場所。商州境內共發現祠堂類建築20多處,但不論從其創始年代、建築規模、保存完好程度,還是祠堂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內涵來看,都不能與郭家祠堂相媲美。 泉村 (清) 王時敘
豁然開朗是泉村,紫峪黃川俗並敦。
槐柳蔭中隱籬舍,桑麻影里見雞豚。
全詩的意思是,雖處於群山環抱之間,北鄉的泉村這一塊地方卻豁然開朗,土田平曠。它和鄰近的紫峪、黃川一樣,風俗敦厚。村莊里扎有籬笆的房舍都隱現在槐樹柳樹掩映的團團綠蔭中間,種有桑、麻的田地里常常可以看到村戶人家飼養的雞和豬相互奔逐的影子。
這首詩寫的天真自然,沒有任何藻飾。語言也淺顯明白,和我們日常口語區別不大。確似泉村的舊日甘泉,目與之接,神清氣爽;以口嘗之,則沁人心脾。個中原因無它,主要是作者情感明朗,沒有遮掩矯飾,更沒有人為地拔高,僅依照泉村的本來面目(地方好、環境好、人更好)如實寫去,初嘗似覺無味,咀嚼之後,回甘之味便會津津然生於口輔之間。
「俗並敦」,風俗都同樣純朴敦厚。「豚」(tun):原指小豬,此泛指豬。

⑦ 吳川有什麼遊玩的地方

1.大型商業綜合體——碧桂園鼎龍灣國際彎畢海洋度假村;2.雞爪灣,省級旅遊區;3.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吳氏宗祠;4.象山古寺位於吳川市博普街道象山社區;5.茅山書院吳川有趣的景點如下:1.碧桂園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村碧桂園鼎龍灣國際海洋度假區位於湛江市下轄的吳川市海岸線東端,東起王村港鎮,西至雞爪灣度假區,南至南海。擁有16公裏海岸線,總佔地面積16000畝,打造了集商業、餐飲、休閑、娛樂、文化於一體的國際化大型海濱綜合體。2016年12月,被評為國家3A景區。度假村以吳川鼎龍置業有限公司為開發主體,由英國世界級頂級規劃設計公司阿特金斯策劃,以江海文化和高磊文化為主題,打造生態海洋、人文歷史的文化體驗目的地。度假村規劃了4個18洞國際標准高爾夫球場、花海世界、水上樂園、臨海星級酒店、遊艇俱樂櫻察部、養生養老社區、濕地公園、漁人碼頭、溫泉小鎮等配套功能場所。住宅項目包括沿海別墅、高層住宅、酒店式公寓等高尚生活項目。第二,雞爪丸雞爪灣是省級旅遊區,藍色沙灘寬闊,氣候溫和,水產豐富。十里九灣,一灣一景,有沙灘、沙洲、岩石、河流、湖泊、港灣、森林、漁村,很有亞熱帶濱海特色。此外,度假村還開展海上跳傘、帆板、快艇、沖浪、釣魚、蒙古賽馬、實彈射擊等活動。正月元宵節期間,不僅有空巷狂歡活動,還有著名的「吳川三絕」——花橋、泥塑、浮色。第三,吳氏大宗祠吳氏大埋頌芹宗祠位於廣東省吳川市黃坡鎮水灘村,佔地1200平方米。左側有一個佔地約360平方米的長房小祠堂,右側有一個佔地約400平方米的南宮廟。吳氏宗祠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由於祠堂年代久遠,1754年(乾隆徐佳)重修,1883年(光緒貴妃)大修。吳氏大宗祠與青峰相對,綠水繞門,四方布局,磚木樑結構,畫梁,紅牆彩脊,青磚白瓦。它由四個大廳和三個天井組成,排列在縱軸上,中間穿插著廂房走廊。規模宏大,大殿宏偉,頂部人字硬峰,山牆脊上黑色底漆五色線條,頗為典雅淡泊。整個建築的門、窗、屏、牆、脊均飾以精美的木雕、灰雕、陶塑、壁畫,梁、拱、脊、丘、雀等處均雕刻精美,各種浮雕、彩繪豐富多彩。南北兩側有廂房,連廊相通。第一入口與左右殿相連,三殿合一,氣勢恢宏。正殿中大量的壁龕都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內殿狀元林昭堂賜匾「讓德為風」。神社門口掛著一塊匾額,上書「吳大宗」,陳蘭彬書,筆力蒼勁。四。香山古寺香山古寺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吳川市博普街道香山社區。它位於波普鎮的西南部。始建於西晉太康初年(283年左右),歷經唐、宋、元、明、清五代重建。殿右角有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孟冬、十七年丁酉、咸豐八年(1858年)顧而丹三個碑刻。香山寺建於清代,深16.7米,高約8米,寬19米,有三開間,總面積317.3平方米。中間有四根梅花柱,四根花籃柱,磚砌灰沙搖曳,高約七米。橋台梁木架結構,帶駝梳和瓜爪駝峰。正門有兩級石階(跺腳),門額有「香山古寺」字樣。玄關寬11.45米,深2.1米,檐下四根梅花柱,花籃柱。脊飾二龍珍珠,二獅鳳鯉等石灣青瓷。工藝精湛,製作於清朝咸豐八年。屋頂是民間瓦,地面鋪的是規則的方磚。動詞 (verb的縮寫)茅山書院茅山書院位於吳川市博普街道東江區。王睿是金代的船將軍,創建於金太康初年。後被晉代太守楊芳、宋代耿渚等修復。元、明、清三代多次重建。清朝同治年間,中國首任駐美大使、外交官陳蘭彬為書院題寫「茅山書院」。《茅山書院建址錄》載:「王睿,秀才、農家、湖客,家世二千石,以志大著稱。自晉武帝時起,益州賊就造了一艘船來宣傳吳子豪,並以榮譽封號。後來因為被貶留居讀書人,就想建茅山書院當寫書處,領鄉人講學,鄉人就知道讀書了。」到了明朝,一個舉人,歐國漢等人經過反復討論,建立了一個好的書院,並捐資設立賓杏印(獎學金),給家鄉的學生入學考試,並在他們到職時以官員的身份頒發賓杏印,極大地提振了當地的文風和求士風氣。據《茅山志》記載,明清時期,茅山進貢、養人、作士的有230人。